首页 > 文章中心 > 入学心得

入学心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入学心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入学心得

入学心得范文第1篇

我们将在感受军训酸甜苦辣的基础上,享受苦中至甜的人生乐趣。相信这将是我们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相信吧,坚持就是胜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生入学军训阶段心得2022,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新生入学军训阶段心得1今天是全体大一学生正式军训的第一天,我把这一天的故事记录下来,只因它值得。

尽管今早寒风呼呼,很多同学扔按军训的要求,早起做好内务整理,而我却第一天就迟到了,因此我进行了反思,调整好作息规律,向服务和遵守军训规则的同学学习,不拖延,不迟到。

记得在动员大会上教师代表李燕冰书记说过,希望通过短短的14天军训体验让每个同学成长,用这种精神品质传递四年,受益一生。军训它不仅仅是对我们身体的一种考验,更是意志的磨炼。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个人都是在磨练中成长,经历军训的洗礼,我想会让我更有责任心,更加坚强,换上军服,就应多一份吃苦耐劳的干劲和责任担当。军训,讲究统一,整体化一,更能体现整洁和耐劳的优秀品质。在一个部队里,没有严肃的规矩和专注的态度,不成方圆。

今晚教官在训练结束前进行了点名,即为我们总结了今天所学的知识以及内化于心的精神。教官说在进行点名时是严肃的,因为这些总结帮助我们回顾了我们的努力以及坚持。虽然一开始没进入状态,但在教官的耐心指导下,我们慢慢步入正轨,越来越好。我们也对接下来十几天的学习和最后一天的阅兵式有了足够的信心,因为在训练过程中,我们将会慢慢学会团结一致,手挽手一起迈步;学会了互相鼓励加油,学会了尽全力坚持做一件事,这或许就是军训的真谛。

我细细回忆着这一天,那出现在我脑海里的一抹抹绿,让我更加珍惜这种军训生活。尽管天气寒冷,但每个人以及导生们、教官们努力的面孔让我们有坚持的意义。接下来的军训时光里要继续努力,勇往向前。

新生入学军训阶段心得2一日之计在于晨。今早六点半的凉爽之风唤醒了我们沉睡的心,我们也体会到了早上整理内务的忙碌。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学到了许多动作,第一天的军训也让大家有了集体观念:一个排要团结友爱,一个连是一个整体,谁都不能自由散漫,一切都要以集体为重,哪个同学动作没掌握,大家都得陪着练习,在军训中,同学们学会了帮助,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谅解,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第一天的军训让大家明白了什么是有组织,有纪律。一切行动都要听口令:集体口哨一响,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到指定地点集合;没有军事指导员的休息口令,大家便不能休息;没有教官的允许,不能有任何私自行动。军训有苦亦有甜。甜得就是军训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军人。其实,也不能用苦这个字,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军训的强度与进度都是根据我们具体情况制定的,不会超出我们的承受能力。并且我们的教官对我们十分宽松与有耐心,他说过:只要我们最终的阅兵结果是好的,那过程是怎样的并不重要,如果要的话,那一定是伴随着愉快又轻松的氛围。今天我们学习了立正、稍息、跨立、转向、踏步、齐步走、前进走、看齐、合十等动作。虽然动作简单,但我们也练习了很久。

我体会到了军训根本不是所谓的“旅游”军训,而是要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体验军人的生活。就像青翠的松树,如果没有寒冬的磨练与酷暑的挑战,只有温和的雨露与阳光,那么小松树又如何能长成挺拔的翠松呢?可能永远也只是一颗一阵狂风便能刮倒的小松树吧!我相信,现在军训中的辛苦与劳累最终会变成我成长道路上一所坚实的桥梁!

新生入学军训阶段心得3军训首日,久违的早起,望着早已被清洁一净的宿舍,好心情伴随着激昂的军训热情充斥了我的心。

凛冽的寒风,无情地如刀般撕割军人的体肤,刹有一种“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之意境,而新军人却抵着寒风向操场步步相去,任凭霜针刺骨,寒刃剐肉,即便如此也不能浇灭军人的热情。有条不紊的进行军训第一课:站军姿,平时蜷缩冬榻,厚衾之叠的形象一改,俨然透出军人骨子里坚强与毅力——这是炎黄子孙骨子里的传承力量。

教官也并非是无情的冷血动物,常常予以休息,适当的操练与休息相结合,本于呵气成雾,琉璃结霜的环境中冷的瑟瑟发抖的我们,体内也会有丝丝暖意,不仅有运动产热,更有教官心中的热情感化。

永远忘不了教官一句话:“因为经历过学生,所以也知道学生的苦”,此之谓把以人为本深深植入心中,他未有让我们身体过荷劳累。该训练训练,该休息休息,把握得当,而也形成良好气氛,使一种集体荣誉感植根于我们心中,喊起口号也能格外响亮——好不和谐的教官学生关系。

此次冬训很好地诠释了何为“人陷寒冬心向夏,身在营营梦在榻”,但同学们回宿舍后并无过度抱怨军训之苦,这跟我从前的“教官学生关系不和的”惯性思维有所出入,我们随时间拥有了更强的判断力,与教官相辅相成中,形成一股良好和谐军训风。

欲书三万言,可怜手已凉。

新生入学军训阶段心得4冷永远是冬天的主旋律。这大概是我在广州经历的最冷的一个冬天了,赶巧碰上了我的第一次冬训。

冬训的第一天,北风充斥着训练场,脸被刮得生疼。手因充血发胀。冬训没有炎阳高挂,却要忍受北风呼啸。不巧,今天多云,零散的阳光温暖不了身体,更慰藉不了人心。

总说上帝关上了一道门,但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次军训遇到的教官大概就是那扇窗吧。口罩挡住了脸,却挡不住对一个人的感觉,大概用温柔来形容他是较为贴切的。随和的性格给了我们营造了相当轻松的训练氛围,这最后一次大概也会是最轻松的一次军训了。虽只短短相处了一天,但一个人的真诚却是可以很快的深入人心的。如他所说的,他只是想教给我们他力所能及的,有益于我们的事情,这也恰是军训本来的意义。这份真诚,在这场冬训中,在这寒风呼啸的操场上,或许不像太阳滋润万物一般伟大,却是胜于冬日暖阳,足以温暖人心。

或许,打开的不只是一扇窗,由远到近的,不止我们与教官的距离,更有同学们间的距离。一个简单的齐步走让我们先团结再熟悉。休息空档的拉歌让我们窥到了大家的不同一面,友情的蔓延让我们合力划开了北风,心中不再寒冷,如冬日暖阳一般的温暖在人群中弥漫开来。

抱团可以取暖,军训团结的则是人心。今天是军训的第一天,纵使北风再寒,我也依旧期盼明天。

新生入学军训阶段心得5早有人提醒过我,军训会又晒又累,但没想到的是这种程度:每次训练完,人几乎要瘫软在地上,话都不想说,全身酸痛……有时也会有过退去的念头,但想想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今天晚上回想了一下,我明白了一个宝贵的道理:只要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始终不放弃,最后一定能抵达胜利的终点。军训让我体会到了坚持的可贵。苏轼有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句话用来鼓励鞭策我们“00后”的大学新生是再恰当不过了,走过去前面是蓝天白云,风和日丽;熬下来,为我们的未来积累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财富,为我们的梦想奠定坚实的基础。正如今日开营大会上,屈书记所言,“军训两周,运用四年,受益终生。”

军训如一口浓茶,入口是苦涩的,喝过之后才回味无穷。曾盼军训不会到来,但真正开始军训后才发现军训生活是如此充实,如此有意义。累只是其表象,乐与收获才是其本质。

入学心得范文第2篇

不少家长托人情、走关系、甚至改户口,将孩子提前送进小学,从而使孩子小小年纪就肩负着必须成才,必须出类拔萃的重任。其实,过早对孩子进行正规教育,不但徒劳无益,而且还是有害的。

近年来,幼儿入学的年龄有日渐提早的趋势。这种情况似乎举世皆然。家长们提前送子女入学,可谓动机复杂、心态各异。其中很多家长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早日成才;有些家长的心理是“笨鸟先飞”,孩子虽小,但早读一二年,打打基础,实在不行,留级重读;有些家长则随波逐流,表现出一种从众心理,认为别人家的孩子能早上学,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后。其实,所谓“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你要比别人强”等,都是广告用语,孩子并不是泥巴,大人不能随意塑造他,只能顺着他本身的特质发展,再从旁加以引导。,一味地拔苗助长,只会弄巧成拙。

一、年龄小提早入学可能会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年龄小提早入学的孩子,在学习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较一般孩子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由于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过早上学的孩子不能很快进入学生角色,难免常常遭到批评,以致损害了他们的自信心。在学校中,同一班孩子的学习内容是大致相同的。这时,年龄偏小的孩子就会自然处于一种落后状态,进而会使孩子产生挫折感和失败感。而这些孩子又不具备自行调整心理状态的能力。久而久之,便会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社会性发展无疑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年龄小提早入学难养成好习惯

有的教育家认为: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的行为。我也认同。但年龄小的孩子提早上学,好的习惯却不容易养成。以学生写字为例:老师要求写字姿势要做到“三个一”。低年级是写字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老师们经常提醒学生注意。但年龄小的孩子由于他骨骼、肌肉、韧带、力量的发育状况,造成他写字效率不高。如果他要与其他同学看齐、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必定付出姿势不规范的代价。这些孩子的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很多都不尽如人意,在后续的学习中又很难纠正。其他学习习惯也是这样。长此以往,养成了拖拉的坏习惯。事事处于被动状态等等,这些习惯和状况是一时难以改变的。小孩提早入学会带来危害,此时家长后悔又有什么用呢?三、年龄小提早入学不利于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

孩子年龄小,要求可以放松一些。这是不少家长原谅小一点的孩子的话。似乎小一点的孩子的不足可以被原谅,对他们的要求可以降低。于是乎这一点可以放松、那一点可以降低等等。长此以往,孩子便有了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特殊,因为自己年龄都比其他人小。那么他一直都会“小下去”,最后一辈子都“长不大”。此外, 年龄偏小的孩子,往往由于受志趣、能力的影响,而不能处于领导的地位,有的可能还会被轻视、排斥。那么小年龄孩子的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就得不到发挥。长此以往,可能就会毁了一个本该出众的人才。

四、年龄小提早入学使孩子过早地嫁接了竞争的压力,间接地压缩了他们无忧无虑的孩童时光。

入学心得范文第3篇

 

大学入学心得体会1

 

经过漫长的暑假,我们来到学校进行了军事训练。

 

“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是我们的口号。它充分体现着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们正是以这种精神去面对我们的大学生涯的第一次考验。

 

太阳不留一丝情面地往我们身上传送着热量,整个训练场如同一个火炉一般,将我们身上烤得炙热。从立正到稍息,从齐步走到正步走,我们都不敢有丝毫的放松。但或许是暑假在家中长期的松散生活,使得有部分的同学因站姿保持太久,或是受不了太阳的炙热而眩晕。但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还在坚持着,坚持着……

 

两天里我们都是阳光与汗水中度过的,一件件湿透的衣服成为了我们的“战利品”。经过了一轮又一轮“魔鬼”般的训练,一停下来,那平常觉得淡而无味的开水却成了我们最为渴望的“食粮”,一个个抱着水壶,如饮甘露。

 

艰苦的训练之后,我们最渴望的就是马上回到宿舍冲个好凉,躺在床上,美美地睡上一觉。但即便在梦里,我也还是能听到教官那响亮的口号,看到同学们脸上那晶莹的泪光……醒来后,回荡在脑际的却是“流血流汗不流泪”的誓言。

 

军训虽然苦,但它却个我们的人生增添了无数亮丽的色彩与美好的回忆。今后,无论在人生中面对何种困难,我们都会以勇敢不屈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去对待。而这将带给我们数之不尽的成功与财富。

 

大学入学心得体会2

 

我是一个刚刚迈入大学校园的新生,高三时我怀着满心的憧憬奋斗拼搏,为了我心中的圣地——大学,老师父母都在给我讲述着大学的美好,于是我就这样拼搏了一年。当我经历了得知成绩、填报志愿、收到录取通知书这一系列时间之后,我的心情除了激动就是期待,迫不及待的过完了当学生之后的最幸福的一个假期之后,在父母的陪同下我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

 

当我迈进校园时,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兴奋之情,我一直以来都没离开过家和父母,所以大学里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的神秘。当时觉得似乎大学里的学生都比普通人长得好看,每个人看上去都是斯斯文文的,很有礼貌的样子。过了几天父母就回家了,于是我才开始了真正的大学生活。

 

每天早上还是要早起出早操,然后上课,中午午睡,下午继续上课,晚上跟着同学去上晚自习,九点半回到寝室,洗漱,再整理整理东西,然后十点半熄灯睡觉……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着,虽然忙碌,但是却毫无收获可言,反而平添了一些浮躁,每天有意识无意识的开始注重穿着,并且期待着会有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热衷于社团活动,当初自己的梦想全部抛诸脑后,高中时的斗志消失殆尽。而且大学生活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学生之间开始存在一些勾心斗角,不再单纯,对每一个人都开始设起防线,很难再对一个人倾吐心声,往往有所保留。

 

这种生活与我最初所想的完全背道而驰,我开始思索上大学的意义。

 

放寒假了,回到家妈妈说我变丑了,一是因为我胖了,二是因为妈妈说看出来这几个月我没学什么东西,一种内在美丢失了。回家之前妈妈还期待着我会变漂亮,说应该有一种作为大学生的气质美,然而她失望了……

 

我突然间彻底醒悟了,回想这半年简直就是浪费生命,但我并不后悔,因为毕竟这只是大一第一学期,让我经历了这一段,我还有机会改正自己的错误,及时走回正途,而且在看了俞敏洪的演讲之后也是我重新振作,人生的低谷只是为了下一个顶峰,我想今后不会再有懒惰和逃脱责任的理由了,我会重拾斗志,拼搏!拼搏!

 

大学入学心得体会3

 

大学,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新的开始。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次学会独立,第一次支配生活费,好多的第一次。我们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照顾好自己,安排好自己。

 

当我们进入大学以后,一切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接触新的人,你的过去对他们来说是一张白纸,这是你最好重新塑造你自己的时候,所以我们一定要改掉我们的缺点和不足,每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应该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我们是最棒的。

 

进入大学以后,我们首先要找好自己的定位,给自己大学四年定下一个长远的目标,并踏踏实实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是表现自我,突出自我的地方,我们一定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去发展自我,实现自我。我们不应该只单纯的学习,在21世纪,我们应使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做一名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有一位哲人说过一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说明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前途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我将来做什么?我是准备考研还是毕业工作?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改变命运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里,成功永远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在大学里,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之后,就要为之努力,为之奋斗。但当我们学习之余,有空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往家里打一通电话,为远在家里的父母报一声平安!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道出了天下父母的所有心声。不论你走多远,最关心你,最支持你的永远是你的父母。父母的爱是那麽的无私,让人为之感动!我们虽然不能做到常回家看看,缺可以用一通电话来联络那份亲情。当你孤单时,当你寂寞时,当你无助时,当你想念那份亲情时,写一封家书,拨一通电话,小小的举动,却有大大的感动,让我们的心永远连在一起。

 

父母是最爱我们的,朋友是对我们最真诚的。

 

面对朋友,我们应该真心实意的去对待每一个人。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敌人不如多一个朋友。所以我们要善于交友,也要慎重交友。不能轻易相信一个人,也不能完全不信任一个人。朋友是风,朋友是雨,有了朋友才能呼风唤雨。朋友是天,朋友是地,有了朋友才能顶天立地。在遇到困难时,朋友会不顾一切的帮你,在快乐时,朋友会真诚的与你分享那一份喜悦之情。

 

大学里,图书馆的资源是最宝贵的。图书馆是知识的汇集地。如果在大学里你很少去图书馆,那就等于你浪费了一大笔财富。永远不要吝啬自己的时间,有空的时候,就去翻书看看,一定会在无意间学到许多知识。记住知识永远是你自己的,它会跟你一辈子。

 

用知识武装头脑,用能力展现魅力。一个人可以没有长相,但却一定要有能力。所以无时无刻都要去培养自己,锻炼自己。在大学,学习和能力是同等重要的。

 

有了能力就应该训练自己的冷静力,这是成功人士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我们遇事要冷静,要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要懂得与人交往,对待每一个人都要真诚,都要真心。你今天做到的,可能明天就会有回报。

 

在大学里,要学会忍让。如果周围有人嫉妒你,那你大可不必把他当成你的竞争者。嫉妒之人,难以成大事。

 

大学中,许多人因为压力过大有心理疾病。要学会放松自己。有时听听音乐也是一种享受啊。读一读散文,背一背古诗,在宁静的校园散散步,也是人生的一种享受。

入学心得范文第4篇

高考的战斗终于结束,在漫漫无期的长假后,终于迎来了大学生活,这是生命新的开始,新的篇章。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大学生入学心得体会2020优秀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有关大学生入学心得体会2020优秀范文1红彤彤的烈日下,我们迎来了期盼良久的军训,我们挥洒汗水,我们斗志昂仰,我们带着流血流汗不流泪的心度过十四个旭日东升和夕阳西下,我们以最整齐的步伐结束了让人回味无穷的军训。

军训留给我们的是坚定和毅力,而入学教育带给我们的是课堂上无法得到的种种感受和体会在初来的班干部竞选中,我以一票之差落选,我虽然竞选失败,但我心仍向上。我感谢这次失败,她教育我做人不要太自高自大。我恭喜竞选成功者,因为她告诉我我的很多不足,她也让我学会了宽容和感恩。我想我会努力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的。

在接下来的专业介绍中,我认清了我要必学和需选学的内容,通过那次精彩介绍,我摸清自己的学习方向,我区别了大学与高中学习的许多不同之处。我了解到我们班大多数同学都很懂计算机,这证明了我的起点比他们低,但我并不自卑,因为我相信天道酬勤。

然后就是种种教育。安全教育让我更加懂得保护自己,让我学会在危险中的逃难方法。我会时刻提高警惕,因为人们往往关注概率小的“大危险”,忽视实则高危的“小危险”。认知教育让我们认清了大学与中学的很多不同,我们要学会独立,学会照顾自己,学会社交,学会礼貌。励志教育告诉我们要自强不息,定下合适目标,然后全力以赴。图馆教育后,我们大致了解了我校图书馆的各种规则,方便了我们以后充分地使用图馆。

两个满天繁星的夜晚,我们分别倾听了优秀学长们的学习经验和无壁大学生何勇钦的故事。他们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坚强、勤奋、乐观铸就成功人士。达芬奇说过: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永生长眠。

后来的科研立项和社会实践报告会告诉我们学习和实践都很重要,通过实践,我们能够早一点接触社会,让我们知道社会的无奇不有和残酷,也让我们学会团结互助,知道团队利益高于个人,自私心态不能存在。

在初看那部爱国电影时,我并不知道电影的名字和主要内容,但一听到“张思德”这个刺耳的名字时,我忽然一震,我想到了小学学过的那篇文章《纪念张思德》,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思德同志死得其所。”在看完电影后,张思德的默默奉献让我感动。当代生活中已不存在那种理想化的雷锋,但那些做了好事也不留姓名的“活雷锋”确实存在于我们的左右。

通过本次长达一周的入学教育,我的思想得到进一步深化,各方面素质有了微微提高。今后,在人生路上我应发挥自己的才智,施展自己的抱负,立志为社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有关大学生入学心得体会2020优秀范文2在这丹桂飘香,丰收的金秋九月,每一位在假期里尽情玩乐的学子都仿佛倦鸟归巢般纷纷返回了阔别两月之久的校园生活,对于某些人来说,一切还会有如从前,是那么的熟悉,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月,将是他们告别从前,走进人生中另一段新的旅程,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还不知大学生活为何物时,它已翩然而至,为此,父亲抛开了工作,在万忙中还是抽空特地从贵阳赶回了邵东,于是,告别了亲爱的外婆和调皮的弟弟妹妹,熟悉的家,高中的母校,顶着炎炎烈日,我和父亲踏上了通往长沙的汽车,经过长途的累劳,终于当我立于涉外这所为我选择,并且即将开始要生活三年之久的学校大门前时,我突然想朝着里面大声呼喊:“我来了~我的大学生活!”在热心的朋友和父亲的帮助下,我迷糊而又顺利的在学校报了到,交了学费,入住了学校的寝室。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来到长沙,在安顿好一切后,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也代表着马上就要跟父亲分别了,最终,我还是没有勇气去送父亲,因为,我怕我会舍不得,于是,只是呆呆地坐在寝室的床上,也不知道何时,泪水已经有如大水决堤般涌出...

本以为,跟亲人分开,我会悲伤一段时间,可是,面对着寝室里的新同学兼室友热情的对待,一句句关切的话语,使我那无助的心灵找到了一片栖歇地。是啊,为什么同为新生的我这么的伤感,而她们却能像大姐一样的照顾我呢,我开始思索着。难道我就这样开始我的新一站吗?简宁说过:“人总是一边受伤一边学会坚强的。”我现在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高中生了,而是大学生了。我开始渐悔着.....我似乎成熟了许多。

正如理查德·柯所说的:"蓦然回首,发觉昨日时光早已随风远扬--我已变成另一个人。"走在绿荫的小道上,看着高耸的教学楼、端庄的图书馆、宽广的操场、整齐的宿舍楼,我有种忐忑的期待——我将要在这里展开自己的平台,亮出自己的风采。而后,我看到了德才兼备的教师,教授;公正严明的校风,校纪;热情活跃的学长,学姐;还有刻苦耐劳,全心全意为学生们服务的学生会、自管会。我有理由相信,来到这里,是我正确的选择。我想,来这里的每一位新生,在涉外经济学院的关怀、教导、磨砺下,将会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绽放出他们的光彩,成为祖国的光荣。是的,大学的生活需要自己用心去体味,我不羡慕别人的轻松与快活,也不去羡慕别人的风花与潇洒。我只知道,既然我选择了英语这个专业,多苦多累,我亦无悔。明白之后,我心儿宽,眼儿亮,我用诚挚的双眼看世界,用稚嫩的肩膀担起生活的风风雨雨。

学习中,紧张让我悟出生命的可贵,疲惫让我感到内心的充实,苦涩让我品出生活的甘甜。在未来的四年中,我要坚定自己的坚定,努力自己的努力,追求自己的追求。不是一切星星都只预示黑夜,而不报告曙光;不是一切烛光都只燃烧自己,而不照亮他人;不是一切歌声都只掠过耳旁,而不留在心上。我抱着这样一个信念去尝试,去奋斗。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一定会成为一个更杰出,更优秀的自我,一定会实现我渴求的、持着的梦想。以上的诸多感受,都是在学院为我们新生准备的第一件大礼——坚苦的新生军训ing....在劳累了一天后,休息时所狂想的~

就这样,我的大学生活拉开了序幕.....

有关大学生入学心得体会2020优秀范文3经过六月的洗礼与漫长的等待,我们终于步入了_职业学院的殿堂。

入住寝室,熟悉的亲人、朋友,熟悉的老师,熟悉的环境都离我们而去了,一切的日常生活都靠我们自己打理。自己整理床铺,自己洗衣服,自己打扫寝室卫生。或许,寝室里没有空调热水会让很多人不习惯甚至抱怨,住的楼层太高又会怪罪设计者没有考虑电梯,但是,寝室中的四个人,来自不同的地方,彼此的体贴和照顾,胜过所有。我们眼中的陌生与疏离,很快就被热络所取代。在学长学姐的带领下穿梭于各个教学楼间,穿过那一片片的人海和自行车海,四处游荡观光,便成了这几天新生生活的主旋律。

俗话说“在外靠朋友,在校靠学长”,昨天上午的新生报道实在是验证了这句话的正确性。寝室楼外各个学院的学长们设摊欢迎新生,从寝室到陈瑞球楼,沿途更是每五米设一名志愿者。而在报道处的场面更是壮观,所有学院整齐设摊咨询,更有不辞辛苦的学长同志们挥舞学院大旗等候新生,每辆校车驶来,他们都奋力拼抢到车门口,大喊自己的学院的名称,招揽新生,喊声一浪高过一浪,似乎生怕自己学院的人气被别人盖过,那个轰动的场面用“激烈”两个字来概括最为恰当。路过的家长、学生无不侧目、驻足、赞叹,被交大学生浓厚的友情深深的震撼了。

似乎在职院,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好好学习基础知识!”,无论是老师还是学长,都会有同样的忠告,而且说的时候往往是语重心长。我们建工系,无论从人口数量还是质量上算,都是职院大系,繁重的课业注定在这里不能过着疗养院般的生活。尽管我们远离了中学里每天被老师“绑定”在教室的日子,?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话卜值那敝士赡茉诖笱诩渲鹨惶逑帧Q俺杉ㄋ洳荒艽硪磺校匆彩呛饬课颐窃诖笱钪斜硐值囊桓龊苤匾谋曛尽T诖笱Ю铮鼋鑫质パ笆敲挥幸庖宓模寤峁ㄐ难暗睦秩げ挪换崃粝乱藕叮谖颐侨松蠲篮玫那啻耗昊环猎独胪?a href='//xuexila.com/news/youxi/' target='_blank'>游戏等“黑色”,让书本陪伴我们留下一段美好的时光。

我们要学会生活,体验生活,抱着一种享受人生的态度去学习,去工作,去休息。大学的成长更多来自于心智的成熟,这种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面临更多选择,懂得思考,懂得选择合适的道路,懂得如何行动,懂得品位人生,才不枉大学的美好时光。

诺贝尔得奖主罗曼·罗兰认为大学是“高贵的精神隐修院”,北大教授谢冕认为大学校园绵延着不息的火种,而当代不少学者认为大学生的思想应整个社会一二十年。亨利·纽曼说过,在大学里,一个人将升华自我的思考、推理、比较、辨别和分析能力,练就审美力,养成判断力,增强内心的想象力。

古人告诉我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说,我们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一种人文的精神。如果没有人文精神,可能有很大方面的人格结构不能完善,这样人生会不快乐,不幸福。如果没有人文精神,没有理想、信念和追求,人的精神世界会很空虚。大学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来传承文明、振兴国家、培养人才,创造成果、服务社会是大学价值之真谛。放眼世界,未来在我们手中,更重要的是让人文精神铸就我们的灵魂。

大学,学之大者,欲先大学,必先成人。我们已不是懵懂的少年,走入大学,必将要选择砥砺人格,磨炼品性的修身养业;而选择职院,更是选择了一种责任,饮水思源,立志成才,是每一个交大人必须肩负起的使命和责任。立志高远,追求卓越,定会凝练出我们高昂的人格;诚以待人,严于律己,将是我们不变的行为准则;珍惜时光,挥洒汗水,才能承担起远方那辛勤的目光!虽然不能控制时间的长度,但却可以决定它的宽度,三年后的今天,我们又会给自己一份怎样的答卷?

相信我们的胸中正汹涌着大展鸿图的豪情壮志,相信我们的肩上都能承担起家国天下的期望,一起启航,因为我们都明白:

韶华易逝,青春无悔!

有关大学生入学心得体会2020优秀范文4在又一个阳光明媚,天高气爽的秋日,我荣幸地迈入了外国语学院的大门。走在绿荫的小道上,看着高耸的教学楼、端庄的图书馆、宽广的操场、整齐的宿舍楼,我有种忐忑的期待——我将要在这里展开自己的平台,亮出自己的风采。而后,我看到了德才兼备的教师,教授;公正严明的校风,校纪;热情活跃的学长,学姐;还有刻苦耐劳,全心全意为学生们服务的学生会、自管会。我有理由相信,来到这里,是我正确的选择。我想,来这里的每一位新生,在外国语学院的关怀、教导、磨砺下,将会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绽放出他们的光彩,成为祖国的光荣。

密尔顿曾说:“上帝对于每个人是公平的,它给予每个人相同的时间,关键是在于人们如何去运用每一分钟。”在这,淮阴师范学院给予每个学生的关注与机遇也是等同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对待它们。

艳彩的季节预示着一种美丽的开始,当叶子枯黄随风漫步,当花心破碎绽放颜色,这么蓝的天,这么白的云,在我的眼前展开,刺激着我的感官。这是我的热情开始奔放的季节,是我的目光开始随着青春的色彩静静想象,是我的能力迫切要摆到每个人面前去大声歌唱。我带着我的纯真、热情、梦想来到淮阴师范学院,我看不清他人眼中的世界,但我认真憧憬,认真演出,我把我最多彩的青春认真挥洒。我知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梦,正用他们的青春来编织。在这菁菁校园中。也许我曾迷惘,但我已沉思,正在沸腾。我要给我的热情一个出口,就在这淮阴师范学院,我知道它会是个很好地展示我自己的舞台。

有关大学生入学心得体会2020优秀范文5大学,是每个学子理想的殿堂。我们辛辛苦苦十几载,就为了能够进入自己理想的学府。回收曾经的努力和付出,虽然辛苦,但却很值得,因为我现在如愿以偿了。

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树立自己不同的人生目标,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多的收获,更多的突破。树立目标只是第一步,关键是看你怎样去实现它,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也学会很多,在成长的过程中留下丰富的一笔。

当我们进入高中校园的时候,我们就在默默的向自己理想大学进军。那么多年的努力和付出,并不算什么,以后还有更多的困难在等着我们。我始终相信一句话:付出就会有回报,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当我们夜以继日等待的录取通知书拿到手上的那一刻,我激动了。因为这是我十几年努力的结果,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相信每个同学都曾经或多或少的在心里幻想过自己理想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子,上课的情形啊等等····我也不例外,理想是美好的,但往往与现实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刻苦的学习,不是吗?

说实话,当我踏进这所大学的第一感觉真的与我的想象有很大区别。它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里的树木多,而且种类繁多!真不愧是第一林业学院啊。第二个就是:它的占地面积并不太大,住宿环境也算不上太好的。但我的这些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后来我从别人那里才得知。原来我们现在的宿舍条件是学校的,而那些学长们却还没有我们这种环境,但他们却还是一如既往的刻苦学习着,他们没有抱怨,他们只是默默的付出和学习。他们的那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他们都可以,我们为什么不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呢?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外在的环境和条件,但我们可以选择适应,环境的好坏并不能减少我们学习的热情,反而更会激励我们更加努力的学习。只要肯努力,肯付出,就会收获一份希望,要持之以恒。

我们离开家,离开自己的亲人、朋友,来到大学这个小社会中,一开始可能会不习惯。但我们也会尽快的去适应并喜欢上这种生活。上大学的目的并不单是为了让我们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培养我们独立自主,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倍的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机会。

一开始,我们还以为大学的生活是轻松的,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听过系主任介绍完我们所要学习的课程后,我深深的感到我们的学习任务还是很重的,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轻松。要想学好那几十门功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拥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刻苦的精神。

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们会满载而归,然后带着希望走向我们向往的社会。我们一起努力吧!

入学心得范文第5篇

一九九四年,這個關鍵的年代,當時我刻在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校區(Wisconsin University at Madison)訪問,春雪紛紛,內心有著忡憬,有著憂疑,有著痛苦﹔我深深感受到當代新儒學是到了一個該轉向的年代了。在二月廿二日,我寫下了《後新儒學論綱》。四月間,我趁著游學之便,在哈佛大學杜維明先生所主持的「儒學討論會上做了第一次講述,想法與杜先生容或有異,但「和而不同,本是儒家良善的傳統,重要的是攻錯與啟發,何必強其同。可以這麼說,自此,我的「後新儒學思考正式啟動了。

一九九四年四月底,我完成了《儒學與中國傳統社會之哲學省察﹕以「血緣性縱貫軸為核心的展開》一書的初稿(該書於1996年出版),這書主要在闡明儒學與中國傳統社會的複雜關係。它一方面闡明了儒學之為儒學是不離生活世界、不離社會總體的﹔一方面則隱然而現的是要脫出「血緣性縱貫軸的限制,而強調開啟「人際性互動軸的重要。

在以「血緣性縱貫軸為中心的一體化結構裡,它是以「宰制性的政治連結為核心,以「人格性的道德連結為方法、「血緣性的自然連結為背景而建構起來的。儒家傳統在這裡的「聖王理想是眾所周知的,結果卻常轉而落為「王聖現實的困境,這種詭譎的實況,我名之為「道的錯置(misplaced Tao)。「道的錯置如同整個中國民族之咒,這咒如何解開,我認為這不只是在道德、思想層面下功夫就得成效,而是要在整個制度面、結構面做一翻轉向,才能開啟嶄新的可能。就此而言,我並不滿意當代新儒家牟宗三先生以「良知的自我坎陷這樣的「主體轉化的創造﹔我倒是聽進了林毓生、傅偉勳兩位前輩所提起的「創造的轉化。林、傅兩位前輩亦各有所異,我雖較同意創造的轉化,但與彼等主張仍各有異同。

我仍然以為儒家「仁學之以「人格性的道德連結為核心,這是恆久不變的。以前帝皇專制年代,一直到黨國威權時代,這核心被「宰制性的政治連結所攫奪,因而「仁學在帝皇專制壓迫下異化為「主奴式的心性修養。現在,「仁學已脫開了專制、威權,仁學早不應在主奴式的心性修養底下思考問題,而應進到「主體際的道德實踐。原來儒家是在血緣性的自然連結下,展開其實踐向度的﹔現在則有所別異,「血緣性的自然連結雖然是一最為基礎的結構,但卻不是最重要、最巨大的﹔除此之外,「契約性的社會連結所構成的社區、社群、社團,進一步以廣義的來說是一契約所成的公民社會,應該是儒家實踐的最重要依憑土壤。有了這契約性的社會連結所成的公民社會,我們才能進一步去締造一「委託性的政治連結,實施民主法治,讓政治充分的現代化。我以為儒家的「仁學在這裡,有一嶄新的可能發展,如同長江出三峽,波瀾壯闊,寬廣盛大。

我總覺得﹕前輩先生披荊斬棘,以啟山林,自有其存在實感,有這樣的存在實感,因之而有真切的問題意識,進而才有締造新理論的可能。從熊十力、唐君毅到牟宗三,他們最關切的問題是如何克服整個族群的意義危機,透入心性之源,遙契古聖先哲,接續道統,對比西哲,重建道德的形而上學﹔進而以此下開民主、科學,完成現代化。據實而論,當代新儒學重建道德的形而上學,厥功甚偉﹔但於民主、科學之開出,對於現代化的理論貢獻並不多。九Ο年代後,當代新儒學最重要的議題已不再是三、四Ο年代到六、七Ο年代,須要去面對整個民族實存的意義危機,它重要的是如何參與一嶄新的公民社會之締造。以是之故,我們可以說問題已不再是如何開出民主、如何開出科學,而是如何在現代化的學習過程裡,去釋放出傳統經典的可貴意義,參與到現代化話語論述的交談過程,有所調節,有所轉進,有所創造,有所發展。簡單的說,問題已不再是「如何從內聖開出外王,而應該是「如何從外王而調節內聖。這「內聖--外王之轉為「外王--內聖,這顯然是「儒學轉向的關鍵時刻。

在一九九四年的〈後新儒學論綱〉裡,曾有這樣的陳述﹕

第十六條、「老儒家的實踐立足點是血緣的、宗法的社會,是專制的、咒術的社會;新儒家的實踐立足點是市民的、契約的社會,是現代的、開放的社會;後新儒家的實踐立足點是自由的、人類的社會,是後現代的、社會的人類。

第十七條、「由老儒家而新儒家,再而後新儒家,這是一批判的、繼承的、創造的發展;它不是一斷裂的、隔離的、推翻的發展;究其原因,則根本的仍是那內在的、根源的實踐動力,此仍是儒學之法鑰。

就在這樣的定向上,繼續展開了我的後新儒學之路,終在一九九八年結集成了《儒學革命論﹕後新儒家哲學問題向度》一書,由台灣學生書局出版。以全書所論來說,衡諸「後新儒學論綱來說,大體來說,仍然處在由「老儒家而「新儒家的發展階段為多,至於由「新儒家而「後新儒家則只起了一些苗牙而已。

綜論之﹕當代新儒家唐、牟、徐諸先生所締造的理論系統,旨在指出﹕如何由「老儒家開展到「新儒家。他們強調的實踐立足點已不是血緣的、宗法的社會,不是專制的、咒術的社會﹔而是市民的、契約的社會,是現代的、開放的社會。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的重點在「如何的開出,而不是如何在「市民的、契約的、現代的、開放的社會裡,如何調節適應與發展。再說,他們對於那「血緣的、宗法的社會、那「專制的、咒術的社會的理解、詮釋與闡析仍有所未足,因而所謂的開出說常常是一種呼籲而已。內裡還有許多複雜的問題,這須要下大工夫才能清理明白。換言之,當代新儒家是指出了儒家面向現代性的重要,但還沒有真切的去開出一具有現代性的儒學向度,至於邁向一在現代化之後的儒學向度,那更是遠之又遠,遑不及論。

這麼說來,「後新儒學其實要去開啟的活動是繁重而巨大的,他不只是在新儒學之後,順著新儒學已開啟的向度去發展而已。更為重要的是,他必須審視整個當代新儒學的發展路向,重新調整、轉進﹔一方面去釐清原先老儒家與血緣的、宗法的、專制的、咒術的社會之關係,另方面則須正視在市民的、契約的、現代的、開放的社會裡,儒學傳統如何釋放出其原先的意義系統,參與交談、辯證。再者,更為重要的是,後新儒學則必須去面對現代性所帶來之種種異化以及病痛,展開一文化的批判與意義的治療,進而前瞻現代化之後人類文明的可能發展。

在二00三年五月間,〈迎接「後牟宗三時代的來臨――《牟宗三先生全集》出版紀感〉一文,我曾作了這樣的呼籲與表示﹕

「《牟宗三先生全集》出版了,這標誌著牟宗三哲學的完成,但這並不標誌著牟宗三哲學的結束﹔相反的,它標誌著牟宗三哲學的嶄新起點。這嶄新起點是一轉折,是一迴返,是一承繼,是一批判,是一發展。

我們當該將牟先生在形而上的居宅中,「結穴成丹的「圓善再度入於「乾元性海,即用顯體,承體達用,讓他入於歷史社會總體的生活世界之中,深耕易耨,發榮滋長,以一本體發生學的思考,正視「理論是實踐的理論,實踐是理論的實踐,「兩端而一致的辯證開啟,重開儒學的社會實踐之門。「轉折,不再只停留於「主體式的轉折,而應通解而化之,由「主體性轉折為「意向性,再由「意向性開啟活生生的「實存性。

「迴返,不再只停留於「銷融式的迴返,而應調適而上遂,入於「存有的根源,進而「存有的彰顯,再進一步轉出一「存有的執定。「承繼,不再只停留於「哲學史式的論述,而應如理而下貫,一方面上遂於文化道統,另方面做一理論性的創造。「批判,不再只停留於「超越的分解,而應辯證的落實,入於「生活世界所成的歷史社會總體,「即勢成理,以理導勢,成就一社會的批判,進而開啟一儒學的革命。「發展,不再只停留於「古典的詮釋,而應展開哲學的交談,面對現代的生活話語,經由一活生的存在覺知,重構一嶄新的學術話語,參與於全人類文明的交談與建構。”

我既做這樣的表述與呼籲,當然,我的整個哲學活動就在這樣的路程中邁進。牟先生的哲學系統成了我最重要的學問資源,但同時也成了我最重要須得去釐清、詮釋與論定的課題。

當然,這樣的嶄新起點「是一轉折,是一迴返,是一承繼,是一批判,是一發展。他總的來說是「從『兩層存有論到『存有三態論的發展,是從「新儒學到「後新儒學的一個轉向。這本文集之定名為「儒學轉向,其意在此。

這部《儒學轉向﹕從「新儒學到「後新儒學》大體上是這十年來在海峽兩岸三地講學的部份紀錄。第一章到第四章,是一九九九年春夏間,筆者擔任中央大學哲學所「當代儒家哲學專題課程,約六月間,應同學之邀,特別加講了四個講次,以一問一答的方式展開。起先由中央大學哲學所、南華大學哲學所的學生做了紀錄,之後再由師大國文研究所的同學做了文字上的修飾,最後再經筆者訂定。

〈第一章、「哲學之義涵及其相關的基本論述〉,本章旨在闡明「哲學的基本義涵,以及由此所衍生之中西哲學對比的問題。首先,筆者指出「哲學是經由教養、學習、覺醒而回到本源的彰顯﹔就《論語》的哲學觀而言,基本上便是通過一個「仁智雙彰的過程而回到本源的彰顯。因此,中國本來就有哲學,只是中國的理論思想主要是以「經、傳、注、疏的方式來表達,這不同於西方。我們不能從西方或歐美的中心主義來斷定中國只有思想而沒有哲學。再者,討論到中西哲學基本上是一種「存有的連續觀與「存有的斷裂觀的對比區分。當我們談論中國哲學的時候,也必須在這樣一個宏觀的文化型態學底下,才能夠找到自己的定位。就中國存有的連續觀之文化型態而言,我們也必須去正視從原來的巫祝、占卜傳統與後來之道德教化傳統之連續性的問題。基本上儒家是用「人文化的方式,才將原來鬼神、巫祝的信仰傳統轉而為內在道德的自我確立。

此外,本文更提出了儒道同源而互補的觀點,認為儒家所強調的是「人倫的自覺,而道家所強調的則是「自然的生活。在「存有的遺忘與「具體性的誤置(misplaced concreteness)等現代化的危機之下,中國哲學當可以提供一個反思的基點。最後,從劉蕺山所提出的「純粹之善的意向性出發,說明「意是在「境識俱泯而將起,當下一個「淵然之定向,在這樣的觀點上來看,則儒學並不是以立誠為其目的,而是以其本身之自為動力為目的而說立誠;更不可忽略中國哲學中所存在的一個「氣論的傳統,應該要以「理、「氣、「心三個核心概念來看「主體的參與到「場域的生發而說的總體之顯現。

〈第二章、後新儒學的思考:對牟宗三先生「兩層存有論的批判與「存有三態論的確立〉,本章首先就牟宗三先生「兩層存有論的理論構造加以反省。牟先生繼承了宋明理學傳統中所強調的心性論與天道論,主張人可以經由修養的工夫,使內在的本然之我與宇宙的造化之源通而為一。雖然牟先生也主張良知可以經由一個客觀化的坎陷歷程以開出知性主體與民主科學,但這種「民主科學開出論的「開出基本上只是一種「超越的統攝意義之下的開出,它說明了理論上的一個轉出的可能,而非實際的發生過程。牟先生哲學不同於康德哲學的關鍵點在於強調人具有「智的直覺,然而這樣的一個哲學構造方式卻可能忽略了中國傳統中作為生命動源意義下非常重要的「氣的問題,使得心性主體過分傾向於純粹義與形式義,而忽略了主體在場域之中的具體義、實存義。如此說來,儒學不只是「心學,而應是「身心一體之學,應該要從主體性的哲學回到「處所哲學或「場域哲學之下來思考。「存有三態論的理論架構,認為必須要解開與「存有的執定相伴而生的種種文蔽,返回到「存有的本源,才能使存有之總體本源於生活世界中加以開展。這樣一個「存有三態論的理論構造,可以化解掉儒家只是作為心性修養之實踐意義下的形態,而回到一個總體的生活世界,在歷史社會總體裡談安身立命。不僅可以貫通傳統儒、道之經典傳統,也可以開展出儒家之「實踐人文主義的真實意義。

〈第三章、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生活世界與其相關的「意義治療〉 本章旨在針對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生活世界一概念提出釐清,並對於相關的意義治療學、存有治療學、般若治療學提出概括性的對比詮釋。首先,釐清了「生活世界的兩重意義界定,進而審知須得肯定人內在的本源與宇宙的本源是通而為一,而存有之本源(道)則須經由「存有的執定在「德、性、位、份中落實。其次,針對儒道佛三家之異同,指出儒家型的意義治療學從「我,就在這裡開啟;道家型的存有治療學是從「我,回到天地開啟;而佛家型的般若治療學則是從「我,當下空無開啟。儒道佛三家的詮釋系統有別而其本源不分,他們都經由一回溯的歷程回到「道的本身。就治療而言,這得從醫道、醫理、藥理到切實的治療。再者,作者闡述「陰陽五行運用於「意義治療的方式,並縷述了意義治療實際展開所涉及之諸問題。強調由「它與我(it and I)、「我與它(I and it)再轉而回到「我與你(I and Thou)等範式的轉變。

〈第四章、良知、良知學及其所衍生之道德自虐問題之哲學省察〉,本章旨在通過對於中國傳統良知學的反省,探討良知在歷史業力形成過程中所造成的種種異化與扭曲,並進一步思考可能的復歸之道。首先,就良知與良知學進行分疏與釐清,指出良知本是當下明白的內在根源之體,但當人們通過語言文字符號系統所理解的良知學,便造成了異化的可能。良知之所以會演變成道德自虐,也正是在帝皇專制的高壓底下,將專制的意識型態與道德良知結合在一塊,而這也是今日在檢討良知學時必須去正視的問題。再者,須得強調的是如何從宗法封建與帝皇專制之中,將人的個體性提昇出來,正視人的個體性、回到人的主體性,再進而回到根源性的總體。.由此獨立的個體,進而形成一個契約性的社會連結,構成一個理想的公民社會;而正視社會公義,在社會公義之下談道德修養,才會使得良知學得以有更為暢達的發展。此外,經由中國傳統小說中所蘊涵的顛覆性思維,探討在帝皇專制、父權中心、男性中心之思維底下所造成之「王法天理與「江湖道義等種種詭譎奇特之現象,認為惟有擺脫「宰制性的政治連結,釐清「血緣性自然連結之分際,並開啟嶄新的「契約性的社會連結,才能夠成就一個理想的公民社會之下的人之生存狀態。最後,要指出的是:慈悲才能化解業力,批判的目的,是為了治療,而不是為了奪權。期望能藉由「智慧與「慈悲,化解現代文明所含之文蔽及其背後所涵之種種問題。

〈第五章、良知、專制、咒術與瓦解:對於中國文化一個「核心\邊緣性的理解與詮釋〉,本章原為一九九三年間為清華大學文學所所做的講辭,它可以視為「後新儒學思考啟動的前沿。本章,首先就「核心性與「邊緣性的詮釋加以對比理解,認為所謂的核心與邊緣,其實是同一對立面的兩端;並反省了傳統儒學實踐論的缺失,提出對於中國文化的研究,應以一種「核心\邊緣性的理解與詮釋方式。希望通過這樣的研究態度,破除本質論式的思考,真正去正視傳統思想背後的廣大生活世界與歷史世界。其次,就中國傳統的良知學加以檢討。認為良知學以一種「核心性的詮釋方式,並不能真正給予整個歷史社會總體與生活世界一個結構性的解釋,因而造成了「無世界論與「獨我論的傾向;而這樣的良知學,基本上是在整個中國帝皇專制的高壓底下所生長出來的東西。此外,傳統儒學中所強調的道統、根源性的慎獨倫理,以及根源性的血緣倫理,皆與絕對專制性的倫理有著密切的關聯性。因此,作者指出,惟有對生活世界的重新發現、對於歷史社會總體的結構性理解,以及恰當地去建立一個由社會共識所形成的公民社會,才能真正解開其中的困結。最後,在問題與討論中,作者再次地強調:中國並不是一個言說論定的傳統,而是一個「氣的感通傳統。除了要正視良知與整體文化結構之間的互動關係之外,還要從這樣一個「氣的感通傳統轉向言說的論定,並建立起一個客觀的、公共的空間和生活世界。如此,良知、專制與咒術之間的糾葛關係,才能夠有真正瓦解的可能。

〈第六章、儒學革命的可能方向〉,此章乃二ΟΟΟ年四月我在中國上海復旦大學的講詞。本文主要經由對於當代新儒學的反省,提出「存有三態論作為後新儒學的一個擬構。首先,作者就牟宗三先生的「兩層存有論進行探討,認為其兩層存有論與康德哲學最大的不同在於「人雖有限而可以無限,這樣的分別與中西文化分處於「存有的連續觀與「存有的斷裂觀對比下的思考方式有著密切的關聯性。雖然牟宗三先生這種道德的形而上學的建立,是為了要克服中國當代思想史上之心靈意識的危機,但因為其對於心性主體的強調所採取的仍是一種方法論上本質主義式的方法論(methodological essentialism),因而仍未能跳出類似於反傳統主義者的本質論式的思考窠臼。於此,作者通過熊十力先生的體用哲學而提出了「存有三態論思想架構,從存有的根源、存有的開顯,到存有的執定,希望通過一種「方法論上的約定主義(methodological conventionalism),來重新觀照整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之間的關係。由此可知,人們必須要回歸到存有的本源,才有可能展開批判與治療的活動。而這樣一個「存有三態論與「兩層存有論最大的不同,即是在於得以免除一個純粹化、形式化的道德之體,回過頭來落實到整個生活世界與歷史社會總體之中。如此,「內聖經由「外王的發展而得到安頓,「外王學也必因「內聖學的安頓而獲致一個恰當的方向。這樣的儒學就不再只是以心性修養論為核心,而能夠開啟以「社會正義論為核心的一個發展方向。最後,作者指出,儒學作為一個參與對話的話語系統,應與生活世界密切結合,所謂的「儒學革命是一個不是革命的革命,其重點在於開啟一個對話、交談的嶄新可能。

〈第七章、後新儒學的基本規模:對比與差異──以「存有三態論為核心的思考〉,這是二ΟΟ一年十月間在台灣東華大學中文系所做的講演紀錄。本文旨在闡述作者近年來所構作的「存有三態論之理論系統,以及「後新儒學的基本規模。首先,作者主張要回到「存在的覺知,並指出牟宗三先生的哲學系統基本上還是一套以心性論為核心的「道德智識化的儒學,而其「良知的自我坎陷此一論點,也是一種「理論上的邏輯次序安排,不等於「歷史的發生程序,也不等於「實踐的學習次序。牟先生這樣的提法,基本上也是其詮釋系統下的必然轉出。再者,我們當可以認定內聖之學應是在整個歷史社會總體與生活世界中所生長出來的學問,因此,面對整個外王情境的變化,內聖之學也必然應有所調整,而聖賢的教言,也必須置於整個歷史文化的總體情境下,才能夠有恰當的理解。

面對心性之學與專制主義結合而造成之專制性、暴虐性及以理殺人等種種之異化,我們必須將原來儒學的內聖工夫轉化為一套客觀的制度結構,只有在這樣一個契約性的社會結構底下,人才能夠自然地進入到社會裡頭開展論述,而不再是以「存天理,去人欲的方式作為時時警覺的核心。當代新儒學並未發展完成,新一波的儒學必須有新的發展,「後新儒學,正是在新儒學之後,以廣大的生活世界與歷史社會總體為基底的一個新的發展。

〈第八章、關於「儒家生死學的一些省察:以《論語》為核心的展開〉,這是一九九四年十月間於清華大學「生死學課上所做之講演紀錄。本章主要就《論語》一書,探討儒家對於生死的觀點。首先,指出「生死學乃起源於人的「不安不忍之感。各大宗教之終極關懷,不同的宗教與思想流派間對於生死的不同觀點,牽涉到對於整個世界的不同理解,而「敬則是一切宗教之所以相遇的最根本處。儒家所說的「孝是對於生命根源的一種追溯與崇敬,就整個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觀來說,儒家重視的是整個生命的連續,將過去收攝到現在,再由現在開啟未來。因此,儒家強調人間性的生生之德,認為惟有對生命有一種恰當的體會,死亡才能夠真正得到安頓。對於儒家而言,從「喪禮到「祭祀,代表了一種生死的「斷裂與「再連結。喪禮主要用來安頓死者,代表對過去生命的告別;而祭禮則是要提昇生者,將原來的斷裂性轉化為超越性、純粹性,以開啟一個新的內在的人間性,使生命得到恰當的安頓。因此,儒家對於生死問題的理解,乃是重在如何面對生命的存在,使生命能夠通達過去、現在、未來。儒家這種「人文的宗教性,實表現了一種道德的理性之下通達的生死觀。

〈第九章、「後新儒家的哲學擬構:武漢大學的講詞〉,這是二ΟΟΟ年四月間在武漢大學哲學系所做的講演紀錄。本文旨在說明「後新儒家的哲學擬構,首先指出「存有三態論的最初構想,開始於《存有、意識與實踐》一書,而這樣一個理論,基本上較為接近「氣學的傳統。「氣的概念所強調的是一種「實存的歷史性或「存在的歷史性,它既是宇宙創生的本體,又是整個生活世界與歷史世界的總體。在宋明理學中,以船山學最為重視「氣作為核心性的概念。因此,船山學不但是近代啟蒙的一個起點,也潛藏著各種發展的可能性。再者,當代新儒學所面臨到的是「如何從傳統進到現代的問題,牟先生兩層存有論的理論建構,以及「良知的自我坎陷說,基本上都是為了克服中國近代思想的存在意義危機。雖然牟先生的兩層存有論主要是消化了康德哲學的架構,但由於兩者背後分屬於「存有的連續觀與「存有的斷裂觀兩個不同的文化傳統,因而對於「人的理解,亦有著不同的觀點。基本上,華人的文化傳統注重的仍是一種「我與你之互動感通的生息互動,重視場域、脈絡之總體判斷,而牟先生對於「人雖有限而可以無限的觀點,正是在這樣的文化脈絡下所開展出來的思考。雖然牟先生「良知的自我坎陷說處理了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之間的矛盾,但其缺點卻在於過度高揚了傳統文化中的心性論而忽略了其它不同的向度,而其所論之「民主科學開出說,基本上也是混淆了「理論的邏輯次序、「歷史的發生次序以及「實踐的學習次序三者之間的關係。再者,通過熊十力先生的體用哲學,提出了「存有三態論的構想,強調以社會正義論為優先,再來安排心性修養論。通過《論語》中有子與曾子之兩大脈絡,闡釋了先秦儒學原具有「孝悌倫理與「忠信倫理兩種傳統,然而在後來的帝皇專制之下,「忠信倫理卻因而湮沒萎縮。因此,儒學並不是帝制化的產物,真正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才能解開那帝皇專制化的儒學。於此,作者強調,應該要重新建立一個新的「外王、一個恰當的社會總體與客觀法則性,如此「內聖之學才能得到恰當的調理與發展;而這樣的儒學,才不會是「以心控身,而能「暢其欲,通其情,達其理,上遂於道,調適而上遂地生長。「存有三態論其實是要回到一個天人、物我、人己通而為一的「道論的傳統,而「後新儒學的「後,基本上也是繼承著當代新儒學的往前轉化與開展。

〈第十章、「後新儒學的構想:華東師範大學的講詞〉,此文乃二ΟΟΟ年四月間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的講詞。本文旨在提出「後新儒學之構想,闡明它是對於當代新儒學的一個反省、繼承與發展。首先,指出當代新儒學主要是繼承了宋明理學以心性之學為主導的發展脈絡,他通過一種方法論上的本質主義,探入到心性之學的核心,並通過這樣一個心性之學的理論建構,安排民主與科學的發展,其目的是為了克服近代中國思想上存在意義的危機。然而,宋明理學與當代新儒學所處的社會結構與所要面臨的問題是有所不同的,當代新儒學所面臨的是宰制型的政治連結瓦解與重建的問題。對於此,當代新儒學應重新思考其開展的可能,必須就整個政治社會共同體的建立,進入到社會契約的民主憲政格局裡面。接著,討論了從先秦到宋明以後的儒學發展,認為先秦儒學重視「社會實踐,強調的是「身心一如;但宋明之後卻愈來愈走向心性修養的道路之上,表現出「以心控身、「心主身奴的傾向。當代新儒學雖也留意到這種內傾的可能性,但卻無法徹底走出此內傾的思維,基本上還是通過一個現代哲學的理論建構,來克服這個時代意義實存的危機。最後,提出「存有的三態論作為後新儒學的理論建構,希望由原來對道德本心的過度重視,返回到面對整個生活世界與歷史社會總體。這樣一個理論的提出,基本上是繼承著牟宗三先生「兩層存有論的體系而向前的一個開展,希望解開道德主體主義的傾向,而真正朝向一個天地人相與為一體的生活世界。

〈第十一章、 「存有三態論與廿一世紀文明之發展──環繞「存有、「場域與「覺知三概念的展開〉,本文乃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之邀,於二二年三月二十二日所做之講演紀錄。本文旨在經由「存有、「場域與「覺知三概念,環繞「存有三態論,省察現代性工具性合理性的異化,進一步尋求其歸復之道,並預示廿一世紀世界和平之哲學反思。首先,指出廿一世紀不只有其「符號意義,更有其「實存意義。人之做為一活生生的實存而有,其實存的主體性是至為優先的。人常因「文而「明,卻也可能因「文而「蔽,我們當「解其蔽,而使得真理開顯,回到實存的覺知場域之中。再者,對比東西文化之異同,指出「神的兩個不同向度:人的參與觸動及整體的生長、話語系統所形成的理智控制。進一步,做了人文精神的解構與展望,指出「存有是「天、地、人交與參贊而構成的總體本源。「場域是「道生之,德畜之、「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而「覺知則是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這樣的「一體之仁。

最後,指出「存有三態論下的人文精神,在東土現象學審視下的可能發展,如何地解開「存有的執定,回到「存有的開顯,再上溯於「存有的根源,並再迴向於「存有的確定。如此,通古今之變,究天人之際,方得安身立命。

〈第十二章、儒家哲學與意義治療──以心性學為主導〉,本文原是二OO一年間應慈濟大學宗教研究所做的系列講演之一,本文旨在檢討儒家心性學與意義治療之關聯,並藉由生命根源性的縱貫立體結構,以及朱子學、陽明學的修養功夫,指出道德實踐之確切道路,並達到安身立命之最終境界。首先,指出陸王「心性為一與程朱「心性為二的差異性,進而闡明心性學是一種在「存有的連續觀下,心靈意識整體由往而復的修行活動;而道德實踐的動力起源,則是來自於生命本真的根源性感動,在「究天人之際的同時,成為縱貫的立體結構,並開發、留固生命根源所具有的愛。再者,從信息論的系統來看儒學的內聖學,說明心性學修養落實的功夫,在於強化宇宙與內在心性之源的同一性,並將此同一性如其本真地流露出來。亦即人作為一個「信息之場,以一己之覺性去「參贊宇宙萬物,將價值意涵、道德向度與自然哲學連在一起,構成一個天人、物我、人己通而為一的龐大系統。並通過一種確定的、永恆的定向結構關聯,接通道德創造意義之源,使其如愛的源泉一般,滋潤身心、讓身心獲得安頓。

最後,進一步融通朱熹與陽明不同之修養功夫:藉著朱熹「涵養用敬、「格物窮理──客觀之理的把握,以及陽明「一體之仁──致良知於事事物物之上,再次拈出儒家治療學「上通於天,下接於地,中立於己的道德實踐之路。

〈附錄一、當代中國哲學思維向度之理論反思〉,本文乃應陳鼓應教授、林義正教授之邀於二OO二年十一月廿五日在我的母校台灣大學哲學系所做的講演紀錄。首先,對哲學話語提出反思,檢討論「格義與「逆格義的諸多問題。在文化類型學的對比之下,闡述了「存有的連續觀與「存有的斷裂觀的異同,並經由這樣的對比彰顯了中國文化自身的主體性。再者,就以中國哲學之研究而言,實亦當注意到歷史社會總體以及豐富的生活世界,從存在的覺知,進而有一概念的反思,以及理論的建構。唯有歸返原典,才能破斥虛假論述,唯有回到實存的生活世界,哲學語言才能有一恰當的衡定。中國哲學須得面對漢語古典話語、現代生活話語,以及西方話語,彼此之間如何轉繹、融通與重鑄的問題。最後,就以台海兩岸而言,衡情而論,以前是保台灣以存中國文化之統,而現在則是存中國文化之統以保台灣,並以此促進兩岸之和平發展,進而參與人類文明之締造。

附錄二、附錄三,是澳洲學者梅約翰教授(John Makeham)與我兩次的訪談,第一次是在西元二OO三年一月間,第二次是在二00四年二月間,內容所涉甚廣,大體及於思想與意識型態之區分,新儒學、當代新儒學與後新儒學諸多向度。除此之外,還及於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從主奴意識談到台灣的本土化,特別關聯到咒術與解咒等問題。

「政治是一時的,文化是長遠的,人性是真實的,天理是永恆的。

果如先哲船山先生所言﹕

「為之而成,天成之也﹔為之而敗,吾之志初不避敗也。如行鳥道,前無所畏,後無所卻,傍無所迤,唯遵路以往而已爾。(王夫之《讀通鑑論》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