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笑话短信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中职教育中使用信息化手段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们更高的学习要求以及教师的教学要求,同时也是顺应信息化潮流的发展趋势,改变目前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来打造高效课堂的必要手段。本文将以信息化手段应用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基本内涵为着手点,在明确目前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针对问题进行改进,以此促进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发展。
一、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学生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之中的参与度普遍较低,不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究其原因不单是学生自身没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而且在教学中也没能合理地运用信息化手段,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都比较单一,不能够良好地与教学内容相融合。
二、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手段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信息化手段是指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与信息操作平台,综合使用多种信息资源来进行中职英语教学,为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扩充,增强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及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最大程度上促进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手段,从学生个体发展角度上而言,有利于学生掌握目前的信息操作技术,提升个人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给予学生更多的应用实践机会。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目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升,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手段是满足时展潮流的发展趋势,也是促进培养学生相应能力的必要方法。
中职英语教师需要明确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手段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于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以此实现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进步。
三、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加强应用信息化手段的具体措施
(一)合理利用信息化资源进行中职英语课堂教学
中职英语教学与其他英语教学有所不同,其更加注重职业性以及社会职业的实际运用能力。所以在进行中职英语的教学中,不能仅进行理论知识的语言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基本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合理利用信息化资源来进行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其实也是扩充目前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通过利用信息化资源更新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为学生们提供学习资料,明确社会职业的培养需求。比如说教师在讲授服务方面的英语职业用语的时候,就可以从网络上收集相应的视频以及音频资料,帮助学生们记忆。给予课本教材大纲以补充,在帮助市场信息流通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目前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效能。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教学交流模式
在中职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建立完善的沟通交流机制对于英语课堂的整体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同时也是教师们获得反馈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会存在着许多障碍,比如,很多时候学生们不能够及时见到教师,交流就会受到阻碍,而利用信息化手段就会克服时间以及距离等问题,增强教师们的教学交流以及学生们学习问题的沟通。教师能够直接在网上布置相关的英语作业,学生们出现的问题,可以直接在网络上与其他学生进行相应的探讨,也可以直接去询问教师。
在良好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得到反馈的同时能够针对学生们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上的整理与转变,以此加强中职英语课堂的灵活性;在满足学生们多样化的中职英语学习需求的同时,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建立,加深学生们对中职英语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实现以情感带动中职英语教学进步的最终目的。
另外,利用信息化手段也可以构建中职英语讨论平台,让企业中的管理人员进行参与,加强多方面职业英语人才之间的交流。学生们能够在平台上学习到相关知识与经验,教师也能够提升自身的职业英语能力及中职英语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真正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企业职业英语员工的互动与交流。信息化手段大大缩短了沟通距离,扩展了更多的沟通可能性,这也为中职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资源。
(三)加强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是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其在使用过程中不能盲用,而是要根据每堂课的实际教学需求进行相应的设计,以此提升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使用中的可行性。中职英语教师首先要明确不同的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方式,比如投影仪、音响、电脑程序等,合理使用音频视频资源,通过制作课件以及音频的形式,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中职英语的教学效率,加强学生们对于英语知识内容的理解。同时在课堂中适当使用多媒体设备,也能够增强教学中的趣味性,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与感兴趣的程度。但我们要注意,加强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是为了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规划教学内容,如果过度使用多媒体手段就会造成反效果,产生喧宾夺主的情况。所以想要加强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手段的实际应用,就应该从多媒体教学设计着手,进一步规范目前的多媒体教学行为。
(四)促进资料与作业的信息化行为布置
布置作业也是目前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想要促进资料与作业的布置,除了传统形式上的口头作业与纸质作业,教师也可以积极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配合学生移动终端,进行相应的作业布置,比如,在一些帮助学习英语的软件上就有每日背记单词、每日练习口语与听力以及纠正发音和语法习惯,教师可以将这些应用程序推荐给学生;一些与职业英语相关的学习资料,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盘的形式,将资料分享给学生。这样也能够辅助目前中职英语的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拓展学生们的学习范围,满足学生们多样化的职业英语的学习需求,最大程度上实现中职英语的教学目标。
四、结语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学生建立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以及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的管理设计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对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实施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获取的课余体育健身相关数据,同时可以为其他制度的制定、决策提供大数据支持,并可即时监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及体质变化状况,也可利用数据库的相关结果,进行相应科学研究。针对于此,建议将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并与推免、评优等制度相结合有效实现督促与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课余体育锻炼。高校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新颖科学的管理模式,它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今后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趋势。
关键词:
高校;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
国家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是基于当前,关注未来,合理的伟大壮举。高校的体育工作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全民健身活动的重点[1]。而且是全民健身的重要基地,课余体育锻炼为实现健身计划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课余体育锻炼管理为这种可能变为现实提供了保障。课余体育锻炼是一种具有各种价值的活动形式,课余体育锻炼管理是将课外体育锻炼理论意义上的价值转换为学生受益的实际价值的保障体系。学校体育工作其实质是管理而不是体育锻炼内容的本身,管理的优劣体现在实现了价值的转换的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学校体育课余体育锻炼的作用会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特征、情绪特征、体育环境因素决定学生有意识地、科学的课外体育锻炼,所以在学校体育管理尤为重要,从而也就决定了它在学校体育工作中重要的地位。体育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政治影响力、经济生产力、文化传播力、社会亲和力于一体,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2]。课余体育锻炼有效管理的难度较大,正因为如此,本文探索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的方法,运用信息化的管理可有效督促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并可及时掌握监督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以期促进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
1建立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使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各个领域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介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作为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的高校,拥有着强劲的科研实力。因此,高校教育的信息化是今后高校发展的必要的改革过程,先进科学的体育场馆管理方式才能够实现学生的锻炼需求和教学要求。在这种需求下,体育场馆智能化管理模式就成为了一种必然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健身意识越来越强,大学生近几年因为体质差出现恶性事件的报道很多。因此加强大学生课余生活体育锻炼很有必要,不仅是强身健体的需要,也是课余文化生活的需要[3]。各高校都实现了校园一卡通,在锻炼场所安装一卡通刷卡机,利用这一信息资源就可实现高校学生课余体育的信息化管理,资本投入小,且切实可行。
2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设计以下是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的具体设想
2.1实施办法
2.1.1在每个锻炼点安装刷卡机
利用现高校一卡通信息资源,在每个锻炼点安装刷卡机,在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前后,进行刷卡,以此来记录相应信息数据。
2.1.2用刷卡代号代表项目
利用每台刷卡机编号来对应运动项目,实现对该锻炼项目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2.1.3刷卡办法
课余体育锻炼者在锻炼前与锻炼结束后刷两次卡,记录锻炼时间与锻炼时间段。刷卡期间刷一次卡算无效,此次信息不录入数据库,同时如果两次刷卡时间不足半小时或超过4小时也按无效健身对待,也不录入信息库。因为不足半小时或超过四小时不符合我们科学锻炼的要求;超过四小时还有可能是后补刷卡,虚含了锻炼时间,会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同一时间段参与不同项目的锻炼,项目可并列计入,时间累加记录,次数只记一次。
2.1.4数据应实时上传更新统计
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记录的一切信息应实时刷新,实时统计。
2.1.5刷卡管理
在每个锻炼场所,管理人员应认真执行刷卡与持有效证件进入场地的制度,严禁不刷卡和无有效证件者入内,以及不符合着装要求主要是穿高跟鞋者和带有可能损害场地的物品者进入,杜绝与体育锻炼无关人员进入以保证锻炼着的安全,保障场地设施免于人为损害。
2.2建立数据库
2.2.1应包含的相关信息
(1)基本信息:信息库应包含姓名、性别、年龄、年级、专业信息。(2)课余锻炼的信息:通过学生课余锻炼前后的刷卡,记录完成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时参与的项目、锻炼的时间和时间段信息及相应统计。(3)学生体质信息:将学生的个人体质信息也录入信息库进行管理,如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或仰卧起坐等各高校测试的体制信息录入信息库中。
2.2.2信息数据库中可获取的课余体育锻炼相关数据
信息库建立后,通过输入不同的筛选项可统计相应的信息数据。(1)个人课余体育锻炼信息:此表记录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喜欢的课余体育锻炼项目;经常健身的时间段(每个月、每学期、每学年);一、二年级,一、二、三年级,二、三年级;二、三、四年级,三、四年级,大学期间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以此了解个人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情况,掌握学生参与项目的变化、锻炼次数的变化以及锻炼时间段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可为课余体育锻炼的指导和体育课程改革等措施提供依据。(2)按年级统计健身锻炼相关数据:按照不同年级统计健身的项目、时间段及次数情况,分析不同年级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信息及变化。如表2所示:(3)按性别统计健身锻炼相关数据:按照不同性别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情况进行统计,可准确掌握男女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信息及区别。如表3所示:(4)按专业统计健身的相关数据:按不同专业统计全校学生的健身情况,可了解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情况信息。如表4所示:(5)按年级、性别统计健身锻炼相关数据:按照年级性别统计的课余体育锻炼情况,以此方法进行统计,可对比了解不同年级同一性别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情况。如表5所示:(6)按年级、专业统计健身锻炼相关数据:同一年级,按照专业统计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情况,了解不同专业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如表6所示:(7)按性别、专业统计健身锻炼相关数据:按性别统计出不同专业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了解同一性别不同专业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差别。
2.2.3可获取的交叉数据
(1)体质变化与课余体育锻炼时间、次数的交叉数据:此表记录学生体质变化与课余体育锻炼时间、次数的交叉数据,通过统计学生的健身信息,将体质变化与锻炼时间相对比,方便学生了解锻炼时间与体质变化的比例关系。如表8所示:(2)体质变化与课余体育锻炼时间段的交叉数据:通过统计学生的体质变化情况与不同课余体育锻炼时间段,将体质变化与锻炼时间段相对比,使学生很明了的知道自己在哪一时间段的锻炼效果最佳。(3)体质变化与课余体育锻炼项目的交叉数据:通过统计学生的体质变化情况与不同课余体育锻炼项目的相关数据,将体质变化与锻炼的体育项目相对比,方便学生了解不同的运动项目将对身体的影响不同。
2.2.4数据应及时上传更新统计
信息数据库记录的信息应定期刷新,储存最新的信息,一方面方便教师掌握学生平时的锻炼情况,实施相应的教学计划。另一方面方便学生寻找自身爱好,发挥自己的长处。
3电子化管理的优势
3.1易于获取相关信息及数据
3.1.1易于掌握相关基本信息
实施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信息化管理易于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个人的课余体锻炼信息;学生的体质信息,清楚地了解学生的体质状况。
3.1.2易于统计课余体育锻炼的相关信息,及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情况与体质的关系数据
实施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信息化管理,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将学生的体质信息录入数据库,通过输入不同的筛选项,如按年级、按性别、按专业、按年级与性别、按年级与专业、按性别与专业进行统计,不仅易于统计掌握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信息数据;若再与学生体质信息相关联进行相关统计,即可获得体质变化与课余体育锻炼间的交叉信息数据。
3.2可为其他制度的制定、决策提供大数据支持
3.2.1为确定体育设施的建设与投入提供数据支持
充分利用和开发体育设施资源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但影响到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影响到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4]。学校体育改革的趋势要求学校体育设施更加完备,学校体育应尽可能满足学生兴趣和爱好,这样就对学校体育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后,可准确地了解锻炼场地设施的使用情况,如不同项目场地使用不足或过剩,依据这些数据规划发展本校的体育设施建设。故建立高校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将可为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与投入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3.2.2为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在我国国内,关于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问题由来已久。1995年国家体委就下发了《关于公共体育场馆向群众开放的通知》,鼓励、倡导有条件的学校向外开放体育场馆。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颁布以后,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当时,针对地方、全国各高校、中小学的体育设施的现状以及开放的现状、模式、对策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5]。建立高校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建立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可全面掌握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在不同阶段的使用情况,为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管理提供依据,实现体育场馆的科学管理和高效使用。
3.2.3为体育部门安排课余体育锻炼指导提供数据支持
高校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都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及指导工作,以提高学生的运动锻炼水平[6]。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的建立,可准确的掌握和了解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如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喜欢参与的运动项目、经常参与体育课余锻炼的时间等信息。学校体育管理部门可根据通过这些数据来合理地安排课余体育锻炼的指导工作。
3.2.4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数据支持
体育课程改革是学校体育发展的核心,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与实施,在全国普通高校掀起了体育课程新一轮改革的热潮,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已成为高校体育领域最关注的话题[7]。建立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可全面掌握和了解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参与的项目、时间等信息,进而分析学生在体育锻炼、体育课程方面的诉求。依据学生的诉求来调整和改革高校的体育课程,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视角提供依据。
3.3可即时监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及体质变化状况
2014年4月21日,教育部发出通知,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的文件,其目的是深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测试和考试制度改革,系统设计和整体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评价机制[8]。高校对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实施信息化管理,并将学生的体质情况纳入管理,即可实现对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情况级学生体质状况的及时准确掌握。
3.4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建立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可以全面掌握学生体质状况;课余体育锻炼情况;体质变化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关系情况;以及体育场馆的使用信息情况等信息数据。这些信息数据可为进一步搞好相关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3.5可保障业余体育锻炼者的安全和场地的人为破坏高校对学生实施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在各锻炼场所实现刷卡和持有效证件入场,检查着装与物品的办法,就可有效杜绝与体育锻炼无关人员的进入,就可保证真正锻炼着的安全和运动场地免予人为的破坏。
4策略
4.1结合其他相关制度落实课余体育锻炼结果,引导并促进学生参与体育健身
教育部印发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称《标准》),不但加强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强度和频率,还提出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可参加评优与评奖[9]。新《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要求各学校每学年开展各年级学生的测试工作,并根据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
4.1.1与体育成绩挂钩
建立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将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情况进行等级化划分,如根据学生每周平均锻炼的次数或时间划定若干个等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分值,在学生开设体育课期间将对应分值计入体育课成绩。以此来促进和引导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4.1.2与评优挂钩
高校每学年学期都有评优及奖学金的评定,将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情况与学校评优评奖定相关联,如将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与成绩纳入奖学金的评优之中,将会督促和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更好促进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
4.1.3与推免挂钩
目前高校毕业就业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直接就业参加工作,另一种就是继续读研深造。而读研一种是参加全国统考,另一种就是经过学校推免方式进入高校学习,免去了备考的过程。同时,推免生在读研期间也可享受丰厚的待遇,是每位学生都向往的。因此,将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数据与大学生推免选拔考试相挂钩,这样会很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4.2应用数据库相关成果,加强研究提升电子管理的有效价值
4.2.1完善体育管理制度
建立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全面掌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也可全面了解学生锻炼与体育场馆的使用情况。学校体育管理部门可根据体育场馆设施的在不同阶段的使用情况,科学的管理体育场馆,并完善体育管理制度[10]。因此,建立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将为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管理和完善体育管理制度提供大数据的支持。
4.2.2健全健身指导
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可清晰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锻炼情况和体质健康情况,包括学生的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项目等信息。学校根据这些数据信息合理安排课余体育锻炼指导,以及课程的科学调整,高效实现对学生的健身指导。
5结论
5.1建立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投入小,切实可行
各高校都实现一卡通,只需在各锻炼场所安装刷卡装置,就可实现高校学生课余体育的信息化管理,资本投入小,且方便切实可行。
5.2数据库的建立可以易于获取相关信息及数据建立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数据库,在获取某一数据时即方便又快捷,便于及时准确的掌握和了解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情况;体质健康状况;以及课余体育锻炼与体质的关联情况。
5.3对高校学生的业余体育锻炼进行电子化管理优势显著
对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实施信息管理其优势非常显著,不仅可即时监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情况及体质变化状况;也可为其他制度制定、决策的确定提供大数据支持,又可为进一步的相关科学研究提供资源数据。
5.4引导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提升体质
对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一方面方便学生了解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况,另一方面将学生的可与体育锻炼成绩与体育成绩、每学期的评优评奖、学历提升推免制度相关联,将很大程度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养成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体质。
5.5应用好数据库的相关成果,搞好相关科学研究
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全面记录着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情况、体质情况、体育设施的使用情况等真实的相关信息。应利用好这些资源数据做好进一步的进相关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淑红,龚良兵.我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4):45-47.
[2]童健.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现状与管理开发[J].三峡大学学报,2010,32(8):216-217.
[3]向京.新时期学校体育设施多元化管理模式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3):123-124.
[4]李志实,梁林.学校体育设施[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12(3):158-159.
[5]袁晓芳.高校体育设施管理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008,28(4):145-146.
[6]莫再美.关于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现状及其建设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报,2007,27(1):77-79.
[7]《体育场地管理》编写组.体育场地管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24-25.
[8]张矛矛.基于建构主义的高校体育团队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际研究———以瑜伽教学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1):76-80.
[9]李建臣.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经营与管理[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6(5):27-28.
【关键词】消防维保 地理信息系统 电子标签 巡检管理
1 简介
针对消防器材及消防布局信息进行采集及管理,通过对消防角及各类消防器材施封超高频抗金属RFID电子标签,并将消防器材物理坐标、类型、维保数据与消防GIS系统绑定;为维保人员提供支持超高频RFID扫描设备手持终端,用于进行维保查验操作,从而可实现消防器材的信息化维保管理(巡检、年检、抽检)、器材电子档案管理及消防布局管理三大重要功能。
消防器材维保监管系统由智慧消防维保云平台(管理端)和维保人员手持系统(维保操作终端)构成。系统框架如图1。
其中智慧消防维保云平台与消防监管部门、消防器材年检中心及消防维保单位三方联网,为三方部门提供灾前监管防范、灾时实地指挥、灾后总结分析的大系统。平时,用于规范器材放置、巡检监管和维护保养;灾时,消防部门通过访问云平台数据库调取受灾地点的消防布局GIS地图,明确受灾地点器材布局信息(器材位置、种类、状态)、逃生通道、特殊消防区域、危化品存放区等重要信息,便于消防行动能根据受灾地点的实际情况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为救灾工作争取宝贵的时间,大大减少消防行动中意外状况的发生机率;灾后,通过云平台常年对受灾区域的数据统计分析,有效查找出事故多发区域,加强消防管理预防事故发生。
维保人员手持系统是维保操作人员的工作终端,进行日常维保工作时,通过登录维保操作端进行任务获取、巡检维保、工作提交、异常上报等一系列操作。仅需扫描器材标签即可进行器材出入库、档案信息查询、器材更换、异常处理、消防GIS图调取查看等操作,同时操作记录将被及时反馈至管理端数据服务中心。
2 数字化维保管理
维保管理单位通过云平台给维保工作人员维保巡检任务,任务后会自动生成巡检任务工作规划表,并通过手持端通知相应维保工作人员。
维保巡检工作人员配备个人工作账户及维保手持系统,维保巡检时通过自己的帐户登录巡检手持系统,登录成功后手持系统将自动查询云平台,检测是否有相应的巡检任务,并将维保巡检任务通知及时反馈给器材维保员。
接到维保任务后,维保工作人员只需根据手持系统的提示任务,按时到达巡检地点,使用手持系统扫描各巡检地点的消防角位置标签,通过标签提示该消防角的消防器材数量及类型,依次扫描器材标签并拍摄状态照片,同时选定器材状态。完成所有相应的巡检任务后,及时提交上传巡检报告,完成维保巡检工作。
通过使用本系统不仅省去了手工记录的和纸质存档的繁琐步骤,同时还能实时查看维保人员的工作状态及工作完成度,全面杜绝漏检、不检的情况发生,有效提升维保管理水平,确保消防器材得到有效维保。
3 器材电子档案管理
建立消防器材电子档案,将消防器材上所施封的电子标签作为消防器材的唯一性身份识别码,通过读写标签数据,实现对消防器材的电子档案化管理。
扫描标签录入相应的器材数据,实现器材入库操作,器材的维保数据将通过巡检任务报告自动反馈至电子档案系统中,当系统数据库获取器材异常信息(巡检上报异常、年检到期、器材过期)时将自动通知管理人员进行处理。确保所有消防器材处于可用状态。
4 消防布局GIS系统
根据消防管理部门提供的消防设施平面布局及消防角和器材电子标签数据,搭建消防布局GIS系统。在消防GIS图中标注出消防角位置、器材摆放位置、逃生通道、危化品防止区域等信息,全面解决传统消防布局CAD图查询困难、调取不便、不够直观的问题。
消防布局GIS系统信息根据权限规则向管理单位和工作人员授权。管理部门人员通过调取消防布局GIS地图,能够直观的了解管理区域中消防布局、器材分布及器材状态等信息,明确各区域的特殊消防区域分布情况。维保工作人员工作时,通过查阅消防布局GIS地图,能够知晓各消防角的确切位置及布设器材类型和数量,避免漏检、不检的情况发生,提示巡检时注意易燃品存放区等重点巡z区域,降低因监管疏忽造成的安全隐患。
5 结语
消防救灾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一环,具有非凡的重要性。该设计从消防器材的维保工作出发,提出了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器材管理和建设消防布局GIS系统的设想。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联网技术早已融入各行各业,该设计中提出了消防维保和监管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及技术实现路线,将信息化手段运用至消防维保监管领域中,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推动消防维保管理技术及手段上升至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陈能成,李丹丹,肖长江,陈志红,龚健雅.基于物联网GIS的消防智能巡检系统设计与实现[J]地理信息世界,2016(04).
[2]罗云芳.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消防安全管理服务平台[D].电子科技大学,2015.
[3]谷延军.基于GIS和GPS智能终端的线路巡检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2010.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中医院 山西省晋中市 030600
【摘 要】随着我国在中医领域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多,中药也被广泛应用到临床医学上。中药房作为为病患提供中药的机构,其工作效率对患者的用药安全及生命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提高中药房的工作效率,确保用药安全对于我国中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信息化手段对于提升中药房工作效率的意义入手,探讨了中药房实施信息化手段的途径。
关键词 信息化;中药房;工作效率
中药的使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临床考验下逐渐受到了现代医学的青睐。中药房作为中药的取药机构,其药品质量、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服务态度不仅直接影响到中药房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影响到社会公众对于中医的印象。因此,在现代化的水平下运用信息化手段来对中药房进行管理,提升中药房的工作效率是当前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
1 信息化手段对提高中药房工作效率的意义
将信息化手段运用于中药房的管理中对于提高中药房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明确分工
利用计算机来对中药房实施信息化管理改变了以往处方手写的形式,可以将患者的信息以条码的形式出现在处方上,当患者到中药房取药时,药房工作人员可以很清晰地知道患者所需的药材以及以往的过敏史,不能用的药材等等。避免了以往因医师手写处方字迹过于潦草,药房工作人员无法辨认,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医师沟通,甚至造成配药错误的现象。利用计算机将信息化的手段运用到中药房的工作管理中,不仅可以避免此种出错情况的发生,同时还能加快药房的工作效率,为患者提高更好、更快、质量更高的服务。
1.2 促进用药标准化
药房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将药材的基本信息、用药原理、副作用等等在全医院内实现信息共享,并且做到对药材的这些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当医师进行处方开药时,可以通过这种信息共享的这种制度了解药材的具体情况,开具药方时则会更加谨慎,控制用药的数量和规格,促进用药合理。并且将开具的处方传到药房终端系统,如果医师因为疏忽造成处方开具错误,药房系统能够及时发现错误,并及时提醒医师进行改正,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用药安全,确保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将信息化的手段运用到药方管理中能够促进用药标准化。
1.3 保障药材质量
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能够方便中药房对药材的信息有更深的了解,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药材,药房能够实现特殊化的管理。而对于一些需要进行特殊储存的药材,药房可以就其药性、药理进行特殊的存储,避免因保存不当而造成药材失效,确保了药材的质量。
2 中药房实施信息化手段的途径
2.1 引进专业的人才
目前,我国的中药房在管理上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中药房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不具备一些应有的专业知识。所以,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中药房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信息化管理,则需要引进专业的人才,提高中药房工作人员的素质。首先在人员的选聘上,中药房应当引进具备一些基本中药药理知识的人才。其次,在人员录用之后,应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提高他们对于中药知识的认知,包括具体药材的用量、毒副作用等等。最后,还应当加强对他们的职业道德培训以及计算机基础培训。中药房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始终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实施信息化的手段离不开计算机技术,所以中药房也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培训,方便信息化的手段更好的实施。
2.2 建立中药信息管理库
中药房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对药材进行配置,所以要实施信息化的管理,需要对药房的药材建立一个中药信息管理库。信息管理库的建立需要秉持着准确、方便的原则,从而可以在整个医院实现中药信息共享,方便医院各个部门的工作。在信息管理库中,每一种中药药材都应当有一个对应的信息,包括给药材设置的代码,药材的学名、俗名,药材的规格、药材的剂型、药材的功能、药材的用法、药材的毒副作用、药材的禁忌以及特俗标志(麻醉等)。同时对中药药材的入库经受检查人员,药材配置检查人员以及药材出库检查人员都进行信息记录,当出现问题时方便了解时在哪一环节出了问题,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处理措施。
2.3 实行信息化采购
对中药房实施信息化手段首先从中药药材的采购上就应当应用信息化的方式。实行信息化的采购能够有效地避免传统采购方式的人情利益关系,能够从源头上保证药材的质量。中药房可以根据药材的库存情况在网络上采购信息,并以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竞标者必须提供药材生产的厂商、生产厂许可证、剂量以及报价等信息,由计算机系统直接对这些信息作出分析并由药房参考,最终确定中标对象。这种信息化的采购方式有效减少了采购的不公平性,能够保证药品的质量,从而提高了药房的工作效率。
3 结语
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我国中药房的管理运作也提出了信息化的要求。在当前中药被广泛应用的情况下,保证中药药材质量,提高中药房的工作效率是我国中医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中药房应当充分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来促进中药房工作水平的提升,为我国中药产业以及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志军. 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医院药品管理中应用[J]. 当代医学,2013(24).
[2] 解学慧. 浅论医院信息管理中的药库管理[J]. 黑龙江医药,2013(03).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因素;学困生转化
一、小学阶段学困生的心理分析
1.动力不足导致学习兴趣不浓
在小学阶段教师过分看重学生的成绩,往往忽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优势和特点,成绩的好坏成为评定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绝对标准,造成大部分学生将学习看成一项和自己不十分相干,却又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对学习没有发自内心的喜爱。
即使现在课堂教学强调快乐学习,但是大部分的学校仍然把抓考试成绩作为第一要务,虽然没有给他们以“后进生”的定论,学困生潜意识认为自己就是所谓的差生,自尊心受到过早、过重的打击。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他们兴趣广泛而且易变,对学习的兴趣还处于萌芽阶段,教师如果一味地抓成绩,不让他们参加一些活动,不让他们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时间久了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2.家庭因素导致学困生的自卑心理
当前的小学生家长多为在优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八零后,攀比、好胜的心理较为严重,会下意识地、不切实际地提高对孩子的期望。如果孩子的成绩不理想,牵动了他们虚高的优越感时,很可能对孩子施以打骂,在摧残孩子健康的同时给他们幼小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困扰。长期积累之下,孩子就会失去自信,产生自卑心理,在迷茫中沦为学困生。
离异家庭也会给孩子学习带来一定影响。父爱和母爱的合力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强大后盾,是孩子安全感的主要来源。因为父母离异孩子的安全感便会出现不足,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自我约束能力很差,不能积极主动参与集体活动,自我封闭倾向明显,若学校的心理辅导不能及时跟进,日积月累,学生心里就会产生自卑的情绪。
农村“留守”现象使学困生现象更加严重。年轻家长多半在外地打工,很难适时适度地把对孩子学习的关心表达到位,孩子只能托付给爷爷、奶奶,而亲情至上的文化传统在这时又会以溺爱的“隔代痛”的形式出现,使对学困生的控制雪上加霜。家长很容易在歉疚心理的驱使下溺爱孩子,希望能以物质和金钱来满足孩子的要求,在稀有的相聚时间内又缺少对不良习惯的控制和疏导。
3.粗预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
学困生在学习中鲜有乐趣,在精神缺少支撑的情况下会懵懂地“找点事做”,所以“犯错误”的概率相对偏高,很容易被教师批评、责骂,次数多了内心不免产生消极对抗的情绪,久而久之,即使是教师善意的规劝也可能会使敏感的他们产生莫名的抵触,渐渐不愿意与教师沟通,总担心自己出错,遇到问题也不愿意主动询问教师,时间久了积压的知识盲点越来越多,就更不愿意学习了,加上很多父母和孩子缺少有效地沟通,当孩子遇到学习困境时,一味地责骂和批评,甚至还粗涉,任意减少他们课外玩耍的时间,使得他们的心理压力逐渐加大,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二、学困生转化途径
1.遵循知识循序渐进的过程,每节课前将学过的知识温习
教师在课前做足功课,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应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引导新知识的掌握,遵循温故而知新的原则,对学生出现的实际困难,设计一定练习题目进行强化,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单独辅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困生找到出错的原因。
2.因材施教,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教师因为学困生在学习上的表现,难免会批评和责备他们,时间久了他们就会刻意保持与教师的距离。教师可主动鼓励和积极表扬学困生的每一次进步,鼓励学困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自己的问题,大胆举手回答教师的提问,让学困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快乐。
3.家长积极配合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方向标,孩子的成长曲线很大程度受到父母的影响。家长切不可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应在理解孩子的想法并积极与孩子沟通的前提下,提出切合实际的培养方向。家长应为孩子树立榜样,定期与孩子实现温和、愉快的交流,关注孩子思想的波动和内心的变化。
总之,教师应强化对学困生的关注度,学习困难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从根本上说,这不是他们自己想要的人生经历。作为教师和家长要倾注更多的精力,放下不必要的抱怨和责难,联手发力帮这些孩子一把。因为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丁立祥.小学学困生学习心理分析与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