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档案学发展

档案学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档案学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档案学发展

档案学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档案学;学术规范;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084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6-0510(2008)12068-03

一、建立档案学术规范

学术规范问题的核心是学风问题,而学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科的生死存亡。总的来说,档案界的学风是比较好的,大多数档案学者都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勤于独立思考,勇于开拓创新,并自觉抵制学术腐败,这是我国档案学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和不竭动力。

然而,当前档案学研究中的确也存在着一些不良学风。如抄袭剁窃、自我吹嘘、互相吹捧、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虽然我们不能像对一般商品那样对档案学术研究设计出一套可以量化的、方便操作的标准,但在科学精神、文风文德、术语概念、学术评论等方面为档案学者制定出一些共同遵守的规范则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一)规范学术精神

鉴于档案学的学科特点,每一位档案学者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加强与档案部门合作,紧密联系档案工作实际,善于从鲜活的档案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透过纷繁复杂的档案工作表象抓住档案工作发展规律。力戒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尤其要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文字游戏和空洞说教。即使从事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我们也不能脱离档案工作实际,因为任何一项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都包含着某种特定的应用目的。更何况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和档案学应用理论与技术研究之间本来就互相渗透、互相交叉,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将其非常清楚地区分开来。研究档案史、评价历史上的档案工作现象、档案学思想和档案学理论,也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事实,而不能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实事求是既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一种科学方法,彼此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二)规范文风文德

档案学理论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且被档案实际工作者所接受,才能发挥其对现实的档案工作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档案学研究者应努力培养严谨、严肃、严格的科学工作作风,不盲从、不迷信、不附和、不武断,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善于提出新问题。勇于开拓新领域,探求新知识,并大力提倡运用清新质朴、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浅出地剖析档案工作现状,揭示档案工作规律,预测档案工作发展趋势。切忌人云亦云,因循守旧,故弄玄虚,用晦涩、难懂的语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档案学研究者还应加强文德修养,自尊、自信、自强、自律,淡泊名利,谦虚好学,不抄袭剽窃,不,把做人与做学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规范档案术语概念

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组织专家对现有的档案术语概念进行审查清理,在词形、语义、专指性、配套性等方面严格把关,剔除那些内涵模糊、外延过大、语义陈旧、专业化程度较低的所谓术语概念,重新建立一套符合档案专业特色的、符合档案学发展需要的术语概念,使档案学者们在统一的术语概念基础上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

二、健全档案科研管理体制,研究档案学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档案学研究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档案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而造成的。因此,适应社会和档案学发展需要,改革档案科研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档案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要与我国档案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及档案工作改革的精神相一致,抓大放小,充分调动各级档案科研机构和档案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档案科研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国家档案学发展战略,确立档案科研布局,协调各档案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关系,组织全国性档案学优秀成果的鉴定、转让、评奖工作。在此前提下,有计划地逐步改变我国档案学会条块分割的分布状态,使之完成社会化的转变,成为在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指导下的非官方机构,并注重促进学术民主。

与此同时,要逐步改变目前的档案学研究方式,重建档案科研系统结构,实行档案学研究集约化,优化配置档案科研资源。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微观主体是以档案学研究者为最小单位的,档案学研究者的创新性是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物质载体,其提高和改进的途径主要在于通过各种方式强化档案科研人才的素质。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宏观主体是以国家为最大规模的,国家的档案学发展战略是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核心力量,档案学的整体水平能否提高,关键在于国家的档案科研政策是否正确。而要实现二者的结合,就必须建立档案科研共同体,即建立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档案科研小组(课题组)或档案科研开发群体。通过档案科研共同体,将不同部门、行业、地区的档案科研机构和科研工作者,特别是将从事理论工作的研究者和从事实际工作的研究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集中资源,取长补短,高质量地完成档案科研课题,并可避免或减少低水平重复研究。档案科研共同体的大量出现是实现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基础和基本任务。

另外,要研究档案学学科发展政策,制定档案学发展战略。档案学发展政策研究大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总体上对档案学的学科发展进行考察,研究需要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保证档案学理论体系的合理发展,才能使其同档案工作实践相适应、相协调:二是针对档案学的具体领域或具体方面的发展,研究需要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保证该领域或该方面具有更大的发展活力。具体来讲,就是要研究各类档案学研究机构的协调与合作政策,档案学研究经费的划拔政策,档案学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政策,档案学理论研究队伍的建设政策等。档案学的发展战略是档案学发展的长远性、全局性蓝图,是对档案学未来发展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的规定和谋划。它以长远的战略目标来规划当前的行动方案,要求既要重视对事关档案学发展大局的热点问题和重要领域的研究,又要注意档案学理论的整体发展。制定档案学的发展战略一定要结合档案学的学科发展规律,紧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尤其要与我国档案学研究系统的总体规划相适应。

三、进一步加强档案学术评论工作

近20多年来,我国档案学术评论有了一定的发展,不少杂志都先后刊发了篇数不等的述评文章,其中不乏上乘之作。这自然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档案学术评论所受到的重视与应受到的重视,还有不小的差距;档案学术评论所发挥的作用与应发挥的作用,也有不小的距离。也就是说,档案学术评论还没有被摆上应有的位置,研究水平还比较后,远远不能适应档案学发展的需要。

为进一步加强档案学术评论工作,当前我们应下大力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提高对档案学术评论重要性的认识。首先,档案学理论研究者要正确认识档案学术评论在档案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 用,了制档案学术评论的内容和范围,进而明确开展档案学术评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把档案学术评论当作义不容辞的职责,切实加以重视。中国档案学会及地方各级档案学会要把档案学术评论列入各自的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召开包括档案学术评论在内的专题座谈会和学术讨论会。档案学会会员及其他档案工作者要刻苦钻研档案学理论,积极撰写档案学术评论文章,藉此交流经验,逐步完善档案学术评论的内容,把档案学术评论当作一门分支学科来建设。

第二。开辟档案学术评论园地。目前我国既没有档案学术评论刊物,也没有哪一种档案杂志设置档案学术评论专栏,这显然不利于档案学术评论活动的开展。从长远来看,创办一种以档案学术评论为主要内容的杂志是十分必要的。在当前,各级各类档案杂志应开辟学术评论专栏,增加理论研究的比重,这对提高刊物的质量,扩大其在社会上的影响也是不无益处的。

第三,建立档案学术评论队伍。这支队伍应以档案专业教师为主体,因为这部分研究者为了教学的需要,大都对档案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理论造诣相对较深。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档案实际工作者也要结合工作实践,积极参与档案学术评论,对档案理论界的一些观点和现象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档案专业学生是档案研究的后备军,应重点加以培养。各档案专业教学点应在课程设置时安排档案学术评论的教学内容。攻读档案学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更要把档案学术评论当作一门专业主干课来学习、研究。

四、努力改善档案学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

档案学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泛指档案学研究系统之外的与档案学研究系统直接或间接发生联系的一切要素和条件,主要有:向档案学研究系统给予政策支持的政策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输入科研人才的教育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划拨科研经费的经济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提供有用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知识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输送组织与管理技术的实践环境,接受与检验档案学理论的档案工作实践环境,以及普及与推广档案学研究成果的中介机制等。

应该肯定,改革开放以后档案学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较前有了很大的改善。社会档案意识逐步增强,档案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已为不少人所接受。但是,不利于档案学发展的外部环境依然存在。例如,档案学的学科地位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档案科研经费一直缺乏稳定的来源,许多带有规律性的档案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当前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宣传,深化研究,努力提高档案学的学科地位。不仅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工作基本知识,而且要宣传档案学及其知识体系,使大家明白建立与完善档案学研究系统、优化其外部环境既是档案学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科技、文化及社会生产力整体发展的需要:档案学的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社会各项工作的发展也需要档案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档案服务;档案学只有与经济、科技、文化协调发展,才能为社会提供最佳服务。以此唤起社会各界对档案学的理解、重视与支持。各级档案学会要积极鼓励、动员广大会员参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以扩大档案学的社会影响。档案学研究者要刻苦钻研档案学理论,不断深化档案学研究内容,努力提高档案学的科学水平,使档案学在现代科学中真正占有一席之地。

第二,多方筹措科研经费,增强档案学研究系统的活力。建议国家档案局在“科技三项费用”之外设立一种档案科研专向基金,或向国家科技部中请增加“科技三项费用”的额度,以资助重大或具有典型意义的档案学课题研究。地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专业主管机关应根据需要和可能,划拨一定的经费,专门用于档案科研工作。各级档案学会也要通过各种方式筹集科研经费。此外,档案学研究者要认真组织力量,积极申请国家和地方社科、教委及其他基金项目。也可利用自己在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与其他单位联合开展档案学理论研究,以缓解档案科研经费紧张的矛盾。

第三,建立、健全档案科研成果的推广机制,改善档案工作实践环境。首先,要建立、健全档案科研成果的推广机制,使档案学理论能够快速、顺利地运用于档案实际工作,发挥其对档案工作实践的指导、规范作用。其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档案教育培训,注重实效,尽快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及理论水平,增强其接受、消化、运用档案学理论的能力。

档案学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时代;档案学;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3-0011-1.5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档案一直被人们认为一种记录历史的资料,似乎跟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关系不大。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档案的载体、管理方式、开发利用等方面都翻开了新的一面。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尤其是伴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人心,各个学科之间竞争日益严峻,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组织和服务方面人才的培养,都提出了全新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档案学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必须正视挑战、充分利用机遇以探索今后档案学高等教育发展策略,使之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在学科丛林中绽放希望之花。

一、我国档案学教育面临的发展机遇

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各行各业都处于数字化信息社会的环境中,他们对既有档案专业基础知识,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求贤若渴。

首先,作为社会信息系统的档案部门,向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迈进是必然的,在其数字档案馆建设、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都迫切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含量高的档案专业人才。这就要求将现代信息技术和档案学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出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强,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同时,各级档案部门的在职人员也需要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再教育,开展各种各样的岗位培训和在职教育。其次,档案载体越来越呈现多样化。光盘档案、磁介质档案等形式的广泛使用,过去传统的纸质档案必然朝向电子、数字、虚拟档案的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新型档案管理的高新技术问题研究与教育成为必然,如围绕档案专业人才必须掌握的办公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设备维护技术等发展档案学教育。第三,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档案门类将更加纷繁复杂,数量也急速增加,档案工作将渗透到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迫切需要档案管理的先进技术手段,以提高各类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我国档案学教育面临的尴尬处境

社会各行各业对档案人才的大量需求,是我国档案学教育的重大发展机遇,但是,受众多现实问题的困扰,我国档案学教育还面临着诸多困境。

第一,档案学本科教育的招生规模不容乐观。从全国范围来看,“十一五”期间开办档案学本科专业的院校总数并无明显增长,学科点建设处于稳定发展时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档案学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在于档案学专业一直都不是人们所认为的“热门”专业,相应的许多家长和学生对档案学专业了解较少,在报考时一般都不会选择本专业,造成档案学专业的学生多数是被调剂的。第二,课程设置及结构体系不完善。档案学最初是从历史学、图书馆学等学科发展而来,受这些传统学科的影响,学科思维比较单一,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小我”观念和“管家”观念比较严重。在课程结构的设计上比较重视传统的收集、整理、鉴定、利用等档案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前述,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需要具有信息处理技能的人才,而我们的课程设置中对信息管理和信息处理技能方面的课程设置占总课程的比例很小。像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均可以纳入档案学课程体系。第三,实践教学环节在所有教学环节中占有比例不高。档案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现代社会,许多单位招聘均要求实践能力强的毕业生。我国档案学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环节不受重视,导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紧密,使得大多数档案学专业毕业生在进入单位后,不能顺利的适应岗位需求。长此以往,单位对档案学专业的学生不免产生偏见,认为其基础不过关,档案学教育并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

三、信息时代档案学专业发展的策略分析

依据培养目标,调整课程体系设置。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档案学专业要适应社会需求,在保持学科特色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不同阶段设置相应的培养目标。本科生阶段,注重学生对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的把握,解决学生就业时的基本需求问题。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强实践课程,将专业实习等实践项目作为必修项目,并且有相应的实习时间规定,不能让学生形成实践无关紧要的思想意识。同时,重视信息技能的培训,将相关信息技术列入必修课程,同时将一些更精深的信息技能课程列入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研究生阶段,注重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强调掌握档案专业基础知识,更须具备与档案专业相关的信息学科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素质,将学生培养成信息领域的领导者。在课程设置上,应将信息学一级学科基础性的、通用性的课程规定为核心课程,更重要的是将研究方法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让学生掌握如何科学的运用研究方法开展独立研究。

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当前,许多专业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改革是一个重要课题,档案学专业作为应用文科和管理学科,其实践教学改革任务就显得尤为紧迫。针对信息化社会对档案学专业学生的能力需求,应该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教学。

首先,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学科认同感。在档案学专业学生入校后,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档案意识教育,如带领学生参观档案馆、档案室等,使其初步了解和接触自己所学的专业,培养学习兴趣。同时经常邀请档案专业名师来学校进行档案职业相关系列讲座,不断强化学生的学科认同感,从而在就业时学生才会有强烈的职业归属感。其次,加强业务技能训练,开展社会实践锻炼。档案学专业需要通过实行课程实习、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档案管理业务技能水平。业务技能训练主要还是围绕专业领域,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展开的,然而,学生还必须拥有更为广阔的锻炼空间,这就需要启动社会实践锻炼体系。

把握社会发展方向,构建信息化课程模块。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对档案学专业的更高要求,档案学科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也必须对现代信息理论与信息技术进行吸收与融合。教育部在1998年就对档案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具体要求,档案高等教育要“培养具备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知识与文化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机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服务、信息管理工作及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档案学高级专门人才”。这也说明,构建档案学专业信息化课程模块既是信息社会发展方向的必然趋势,也是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步骤,更是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必经之路,是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理性选择。

综上所述,我国档案学教育,既要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档案学专业人才素质需求的变化,又要适应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内在发展规律的要求,应该以学习型为前提,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以管理型为基础,有序协调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以创新型为导向,推动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综合型为目标,有整体意识,将学习能力、管理理论、信息技能与创新精神相结合,使得档案学专业学生成为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余珊珊.关于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的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2011(10).

[2]陈素军.从就业角度谈档案学专业教育改革[J].兰台世,2012(6).

档案学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 实践教学 双师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档案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纸质文件,档案信息化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档案信息化背景下,改革和创新档案课程教学已迫在眉睫。

一、现代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

在信息化时代,文件的产生和传递的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文件数量和载体种类激剧增加,档案归档范围不断扩大,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暴露出很多弊端,传统的手工的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日常档案管理活动必须改变传统模式,朝信息化管理方向发展。

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档案工作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升档案工作为社会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它通过一切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和途径,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并最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二、现代档案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自1979年中央档案馆、中国人民档案馆、国家档案局等个别机构陆续购置计算机设备,启动档案管理自动化相关课题的试验和研究开始,档案管理逐步踏入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档案信息化管理,使档案管理从以档案实体保管和利用为重点,转向以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和提供服务为重心,从而使档案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数字化、网络化、社会化。档案信息化把档案工作从过去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增强了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任重而道远,它在极大地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现代化水平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缺乏统一的、标准的规范体系,技术支持不全面,易受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现代技术水平偏低,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奇缺,这些直接影响到了档案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三、档案信息化发展背景下的档案课程教学现状

在档案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档案课程教学没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很多还是坚持已有的传统模式,档案和信息化缺乏必要的融合。

1.基础设施缺乏

软硬件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但是大多数学校由于资金等多种条件的限制,对这方面不愿意多投入。理论教学因经济、简单而大量采用。相反,由于仪器、设备、场地、经费等的投入不足而削弱了本应高度重视的实践教学。如果学生在学习档案管理课程时,从头到尾没有见过相应的数据库服务器、图文影像扫描设备、数码摄像机、存储器等硬件建设和规范化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设施,也没有任何档案实训室进行档案信息的收集、存储、归档、整理、编目、检索的实训操作,很难想象学生工作后能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教学发展。

2.教学手段落后

档案管理课程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强,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知与行的统一。在搞好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在于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多数高校档案管理课程教学还是沿袭“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知识辅导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法,黑板+粉笔式的授课方式仍是大多数教师档案管理课程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用自己的“讲”主宰课堂,照本宣科,生硬灌输。由于教师缺乏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与讨论,缺乏社会实践,手段上较少使用现代教学设备,使学生感到枯燥,难以与实践结合。这使得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接触到实际问题后,要从头学起,课程教学的目的难以达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有待改进与加强。

3.教材老化

档案管理是一门程序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学好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档案管理的具体方法。现行教材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对档案学基础知识和档案馆的业务知识介绍较多,而实操、实务的内容偏少,相关的档案管理的办法、条例、规定等过时、滞后。除此之外,理论知识的讲解也大多以纸质档案的管理为主。而事实上,随着设备的现代化,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档案管理方法的不断改革,对档案管理人员在业务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及管理操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暴露出很多弊端,比如各种档案存放复杂容易混淆,查阅程序过于繁琐,部门间信息沟通少且难等,而档案信息化使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著录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这些在传统教材上都缺乏应有的体现。档案管理课程教材对以上内容应有拓展和补充。

4.教师实践能力不强

目前,高校档案管理课程教师的实践能力普遍不强,具体表现在:一是大多数档案课程教师不是科班出身,半路出家,学非所用,缺乏系统的档案管理知识,对归档文件及档案价值缺乏应有的鉴别能力;二是大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一线的工作经历,没有机会接受专门的档案管理业务训练,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三、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内容专业性较强,究竟如何入手、怎样操作,有些教师并不熟悉。总之,只有教师们在实践中学习并熟悉了相关的业务操作,在档案管理课程教学中,才能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给予相应的技术指导。

档案学发展范文第4篇

具体做法有以下内容

一、创新方式,深入学习。始终坚持把学习、提高贯穿始终,注重扩大科学发展观学习成果,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对照检查阶段的工作。在抓好自学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积极参加区、局组织的讲座、举办论坛等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对因其他工作、学习没能参加集中学习时,明确自我督促保证补上,做到“漏什么、补什么”,保证了学习的全面覆盖。

二、认真查摆,深刻剖析。对照科学发展观和“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结合身自实际,征求大家意见、在民主生活会上进行自我剖析,认真检查自己过去的工作,查摆问题不遮不盖,勇于将问题置于“阳光”之下。一是自我剖析突出了一个“深”字。紧紧抓住带有普遍性、根本性、关键性问题,查找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和差距,深入进行自我剖析,查找思想根源,明确了努力方向。二是紧密结合区档案区发展实际特别是自身分管工作实际,认真撰写剖析材料,深入查找和剖析了自身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提高服务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开展了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怕亮丑、不怕揭短,说真话、讲实情,做到了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三、积极投身区、局营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参加档案局、地志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各项任务,收文、发文,记录、上报信息,每周小结,宣传本单位推进科学发展的举措和目标,组织学习计划的实施,推动了学习工作的进一步加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要收获

一、科学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通过对照检查,进一步深化了对区情局况的认识,对机遇和挑战的把握,进一步明确了践行科学发展观这一历史任务的责任和使命。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增强全局意识,强化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提高战略思维能力,高起点、高站位、高标准地谋划推动各项工作,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档案事业业绩。

二、对制约科学发展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明晰。从实际出发,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客观分析了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刻感到,档案事业很多方面都有必要积极加强,尤其在档案体制机制方面,探索创新的力度不大,一些制约档案发展的瓶颈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既是推进档案事业发展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也是档案改进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三、推进科学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明确。结合对照检查,从实际出发,研究和探索档案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方略,推进了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四、自身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以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为动力,认真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全面检查、深刻反思,深挖思想根源,在思想上进一步增强了以人为本、服务人民的意识,在精神状态上进一步展示出了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风貌。

存在的问题

档案学发展范文第5篇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先进性的重大举措。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既是推进我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城建带县、旅游活县”四大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更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档案工作、推动我县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作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参学单位,我局在县委第八指导检查组的指导下,按照县委部署,紧张有序地开展了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的各环节工作。10月22日,局召开了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了《实施方案》,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集中学习讨论6次,印发活动简报6期,由局领导带队,组成调研组,形成了《基层档案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考》和《做好乡镇、村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与科学发展之我见》等调研文章,对学习调研阶段“坚持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大讨论工作专门作了安排和部署,鼓励干部职工积极参加讨论活动,为科学发展建言献策。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工作的开展,全局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高涨,必将为全县档案工作再创佳绩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从今天开始,我们的学习实践活动就要转入分析检查阶段。分析检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省委、地委关于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关精神和县委的具体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下面,我就分析检查阶段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坚持两个贯穿始终,认真做到三个结合

分析检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学习调研阶段发现的重点问题,广泛征求意见、找准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明确改进思路。做好这一阶段工作要坚持把学习贯穿始终,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不但要继续做好规定内容的学习,还要学习中央、省委、地委和县委的新精神、新要求。坚持边学边改,力求取得实效,不把问题都集中到活动最后解决。

三个结合,一是与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相结合;二是与征求到的意见、学习成果、调研成果、解放思想讨论相结合;三是与全面完成本单位年度工作目标结合。通过抓好广泛征求意见、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民主评议四个环节的工作,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找准突出问题,为整改落实打好基础,最终达到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我局科学发展的目标。

二、牢牢把握重点,抓好每个环节

在广泛征求意见环节,方式要有多样性,覆盖面要广,可采用开展专题调研、问卷调查、设立意见箱、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等方式进行。征求意见,既要在本单位开展,也要广泛征求兄弟单位和服务对象等方方面面意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征求大家对推动我档案事业和本单位科学发展的意见,共谋科学发展的有效措施。

在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环节。要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调研情况、征求到的意见等,确定民主生活会主题。根据我局的实际情况,民主生活会扩大到股室负责人参加,会议召开之前,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谈心,交换看法,参会人员要认真撰写发言材料,做好充分准备。民主生活会上,要认真查找个人和班子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具体做到“四查四看”,即查思想,看科学发展意识是否增强;查工作,看工作作风是否进一步转变、工作效率是否进一步提高;查制度,看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查措施,看在服务和推进我县四大战略方面是否有实效。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查找问题,带头剖析原因,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结束时,要对民主生活会情况进行测评。民主生活会结束后,要组织党员认真参加专题组织生活会,重点以“六为先”为标准对照查找问题,即科学发展为先,求真务实为先,公仆意识为先,深入实际为先,勤政廉政为先,群众满意为先。认真分析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对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既要严格要求,提高质量,又要保护好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不重翻历史旧帐、不纠缠个人责任。

在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环节,要紧密联系实际,在回顾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成果的基础上,认真查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深刻分析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提炼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工作要求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建设的具体措施等。分析检查报告要突出检查和分析这两个环节,避免写成工作总结或工作报告。初稿形成后,要以适当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进行充分讨论,反复修改完善。

在组织群众评议环节,可采取召开座谈会或书面评议等形式进行。评议中,要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特别是要注意吸收熟悉情况、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的人员参加评议。着重从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等方面,提出评议意见。群众评议中提出的正确意见要体现到修改后的分析检查报告中来,并采取一定的形式将分析检查报告和评议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