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梅花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路烟。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幽闺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初也笑春风,及到离披将谢日。
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树香梢几树花。
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摘 要:诗歌鉴赏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拉分点。很多学生对此类题不知该如何作答。从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等方面进行方法指导,希望能对学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诗歌;鉴赏能力;任务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高考中,古诗词赏析是必考题,而且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通过平时的教学,我们发现有很多学生在做题时感到鉴赏诗歌很困难,往往是读不懂诗,看不透题,答不对点,知识储备不足,那么,诗歌鉴赏自然就成了高考中的一个拉分点。那么,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看题目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犹如窗户,而且在题目中一般交作的缘起、对象、时间、地点、背景以及诗歌类别等信息,从题目入手既能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又能感知作者的情感。如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驿》就可以看出:大庾岭:交代地点。驿:驿站。说明诗人应该是在旅途,很有可能跟羁旅情怀有关。
二、看作者
诗歌鉴赏讲究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盛唐时期的作品多表现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而晚唐时期的作品多表现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而且,不同的诗人表现出不同的诗风。例如,李白:身处盛唐,豪放飘逸;杜甫:遭逢乱世,沉郁顿挫;陆游、辛弃疾:家国多难,激荡强烈的爱国情怀。而且,同一个诗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诗歌风格。例如,大家所熟知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她的人生道路可以说以南渡为界,南渡之前,生活优裕,所以她的作品充满了上流女子的闲适,但是,南渡之后,经历了国破家亡丈夫死去等一系列打击之后,生活孤苦,孤独无依,所以,她后期的作品充满了愁绪。所以,欣赏诗歌,一定要采用知人论世的手法看作者。
三、看注释
注释一般是解释原文中的写作背景、典故出处等较难懂的地方,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理解作者思想的重要环节,不可不看。
四、看意象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象,即形象;意,即意念、情感,也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意象就是饱含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形象。
读懂意象,即读懂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品意境
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的《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诗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孤独凄苦的主观精神。而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到极点,而忧愁也到极点,并以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动人的。一经比较,两词意境深浅尽出。
六、品用典
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的《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七、抓修辞
在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如,贺知章的《咏柳》,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诗歌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无论是我国古典诗歌,还是中外现当代诗歌,都有着诱人的魅力。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应该通过课堂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和鉴赏诗歌的能力。让学生见到诗歌,不是恐惧,而是用美的眼光去欣赏它,那学生的水平就有了相当大的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会出现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古人曾云: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从这些著名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出梅花是多么的纯洁,它那不畏严寒的品性曾经影响着多少世人。而我又想到了我们所学的课文《梅花魂》这一课,更加让我对梅花产生了许多敬佩之情。 本文通过描写梅花的秉性,叙述了一位华侨老人身在异乡对祖国深切的眷恋之情。让我们深切的领会到一位身在异乡的老人那一颗热爱祖国、盼望回到祖国的赤子之心。
作者出生在东南亚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有一次,作者在外祖父的书房玩耍时,不小心把一副用水墨画的梅花图给弄脏了,外祖父很生气。说梅花图是不可以随便糟蹋的,因为梅花是我们祖国的名花,愈是寒冷,它却俞精神、俞秀气,也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花。而作者和妈妈回国的那一天,外祖父由于年纪大了,不能回国,却是那样的伤心、痛楚。但是在临走时,外祖父送给作者他那一幅格外珍藏的梅花图和一条绣着梅花的手绢,告诫他无论在怎么样的境遇里,都要有梅花的秉性。可是在那悲凉的情绪中,外祖父显得是那样的苍老。多少年过去了,当作者看到那幅梅花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时,便会想起身在异乡的外祖父,和外祖父那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这篇课文语意含蓄、感情深厚,揭示了“梅花魂”的含义,也揭示了一位老华侨那一颗怀念祖国的心。是呀,一位身在异乡的华侨,却不能回到祖国感受美丽的大好河山,不能体验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自豪,不能亲自走一走那蕴含着浓浓乡情的国土,对于一个老华侨来说将是多么的遗憾!
再读此文,思绪飞扬,不仅是梅花的高洁影响着我,激荡着我的更是如梅花一样清逸飘香的思乡情怀,爱国之心。
【关键词】韩国;梅;意象;儒学
一.韩国梅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韩国的梅文化起源于新罗末期崔匡裕所做的《庭梅》,唐朝留学的崔匡裕受到中国诗人咏梅热潮的影响,回国后将梅文化发扬光大。后经由李奎报等人传承,以高丽末期的士大夫阶层为主进行创作。朝鲜前期,代表性的馆阁文人徐居正的文集《题画诗》中收录有多首梅花诗,以宋朝林逋的轶事为题材所做的画作和以梅花闻名遐迩的罗浮山神仙为题材的咏梅诗也小有名气。到了朝鲜时代中后期,文人们的文化交流活动日渐频繁,代表性的梅花诗人有朴齐家,丁若镛,申濡等。到了近现代,梅的精神被传播到各个领域,渐渐成为韩国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道倩影。
二.梅意象的形成
梅花具有四季常青,不畏严寒的特性,在险恶复杂的环境中仍然可以保持翠绿挺拔、生生不息的姿态,在文人心目中,是“君子”的代表;又因其不贪恋繁华,“凌寒独自开”,折射出刚直不阿的“隐士”品格;再者还有一些诗歌中出现的梅花意象与秀雅妍丽的“美人”和坚贞不屈的“恋人”形象联系起来,用梅比喻女性外形的优美和一片丹心。
三.梅文化在韩国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分析
(一)“君子”意象
徐居正在《题金季珍所藏蔡居敬墨梅》做诗道:
风霜操 ??? ??? ??? ??
如雨露荣 ?? ??? ??? ?? ???
到头存淡泊 ??? ?? ?? ???
换骨几豪英 ??? ??? ??,??????
玉色程明道 ??? ??? ???? ??? ??
铁肠宋广平 ??? ?? ??? ??? ?????
不须求面貌 ???? ??? ??? ????
默己合神精 ??? 神?经 ??? ??
《???》
诗中用“雨露”代指帝王的器重,用风霜中不畏严寒安然挺立于风霜中的梅花,来表达具有高洁情操的“君子志士”的意象,生动感跃然纸上;最后两句表达了不求世人皆知晓,但求无愧我精神的高尚飘逸的情操。
金麟厚在《梅五咏亭次韵五首》中写道:
春风愁与众芳同 ?? ? ??? ?? ?? ????
笑倚峥嵘冰雪中 ??? ? ??? ??? ?? ??
不许世人轻物色 ??? ???? ???? ????
莫将容易比诸公 ???? ??? ??? ????
《????》
从上面的诗句翻译可以看出,韩国古典诗歌中的“君子”意象,用笔比较含蓄,将情感寄托在描绘梅花的外部形象之后,并善于借助其他物体表达内心的情感,更多强调的是对国家的忠贞不渝。
(二)“隐士”意象
在韩国的古典诗歌中,常用梅花来代指“隐士”,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
郑道传在《咏梅》中写道:
缕玉制衣裳 ?? ??? ?? ??? ??
啜永养性灵 ??? ?? ??? ???
年年带霜雪 ??? ??? ?? ??
不识韶光荣 ??? ??? ?? ???
名唱横榧几 ?? ?? ??? ?? ??
不许素庆侵 ??? ???? ???? ??
《???》
在这首诗中,用“玉”和“霜雪”来比喻梅花,突出了梅花不在意世俗的条条框框,在繁杂的世间保持清澈纯洁而又安于寂寞的胸怀,展现了忠于内心、隐于世间的理想信念。
徐居正在《四佳集》中有诗《梅竹轩》,诗中写道:
孤竹圣之清 ??? ???? ??? ????
梅也仙之骨 ??? ? ?? ??? ????
潇洒伯仲间 ??? ?? ? ??? ????
天地一清白 ??? ??? ?????.
贞虚以为心 ?? ??? ??? ??
馨香以为德 ??? ??? ?? ???
高人有雅致 ??? ??? ?? ???
独乃爱之酷 ?? ???? ?? ???
《四佳集》
这首诗在翻译的过程中,着重刻画了梅花清高的姿态和优雅的气质,飘逸脱俗的梅花在这个浮躁繁杂的世间,散发着让人无法不赞叹的雅致高洁,让诗人不得不深深的爱慕和赞叹。
(三)“美人”意象
梅花因其容颜秀丽,自古便有“美人”意象。又因其本身具有暗香浮动一般的雅趣,梅的意象常常被活用为与女性和恋人相关联的物体。如李慎仪的诗句:
??? ??? ?? ?? ?? ?? ??
?? ? ?? ?? ???? ????
??? ??? ? ?? ?? ? ??? ???
《石滩集》
在这首作品中,梅尽情的吐露着芬芳,蝴蝶闻到了这香味,愤然斩断了情思。
李奎报在《梅花》一诗中写道:
带雪更妆千点雪 ? ??? ? ?? ?????
先春偷作一番春 ??? ?? ?? ?? ?? ???
玉肌尚有清香在 ? ?? ??? ?? ?? ????
琼乐环娥月裹身 ??? ?? ??? ???? ?? ? ???
《东国李相国集》
从上面的诗句翻译可以看出,韩国以梅花比喻女性,则侧重于将其描写成仙子或者修炼成精的梅仙,表达了诗人精神的寄托和美好的想象。
四.结论
韩国和中国同属于东亚儒教文化圈,梅花的内涵和其诗歌里面的运用,其实就是儒学思想的表现。人类的道德性涵养和祖先崇拜这两大儒教特性,始终渗透在道德体系中。诗歌艺术是一门创造性的工作,翻译更是要求译者具有信、达、雅的基本功。通过文人学者们的创造,以及译者建立在原文基础上的艺术性的加工,隐藏于自然事物内部的美和意义被逐步发掘出来。
参考文献:
[1][韩]安贤在,《韩国的梅花》,福源出版社,2001年。
[2][韩]李仙玉,《朝鲜时代梅花图研究》,韩国中央研究院,博士论文,2004年。
[3][韩]李宗灿、金河吉,《朝鲜后期作家论》,礼惠文化社,1998年。
[4][韩]李御宁,《梅花》,????,2001年。
[5][韩]陈在教,《李朝后期汉诗的社会史》,召命出版,2001年。
[知识梳理]
形象、意境、意象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考试题中常常放在一起考查。
意象是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是构织诗歌形象的主要因素。如“今夜曲中闻折柳”,“折柳”就是一个传统的意象,含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知道传达的是伤别情怀。意境是诗人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完美融合的产物。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句中表达出的江南春天图景。前者的关键在于把握“象”,后者的关键在于把握蕴涵其中的“意”。
形象,常常表现为对意象、意境、象征和隐喻等的解读。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它们是诗歌情志的寄托。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形象(或称为抒情主人公)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形象。蕴含某种品质或思想的物象:如虞世南《蝉》中“蝉”的形象。
[高考链接及规范答题指导]
考查的形式
1、诗句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2、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眼(或诗眼)?诗人用哪些意象来扣题的?
3、诗中的什么意象体现了事物的特征?
4、诗中的意象有什么寓意?
5、诗歌是怎样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诗歌。
6、诗中的意象营造了一种什么氛围?诗人在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真题例解
(2008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
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
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
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解析]考查诗歌的形象。对形象的把握要结合诗歌的主旨、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技巧进行综合分析:由表及里的分析、推断、概括。答题的模式为:(手法)+意象(对象特征)+情感+(作用)。
[答案](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方法总结:鉴赏古诗词的形象和意境解题格式
人物形象:身份+性格
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体会意境:客观形象图景+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答题要领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点有二: 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象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概括形象意境特点。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或高阔辽远,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第三部分,剖析作者思想。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答题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牛刀小试
1、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试分析“渔船”、“桃花”和“洞”三个意象的关系。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说说“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写出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3、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王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绿蚁:一种美酒。②:搓揉。
(1)两首词中“梅”的意象有什么不同?两首词都写到了“醉”,所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试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两首词都写了梅花,通过梅花写人,创设的意境却完全不同。试简要分析它们各是怎样的意境以及意境不同的原因。
参考答案
1 诗人伫立在石矾旁,望着眼前的渔船和漂流的桃花瓣。恍惚间把眼前的渔人当做作了当年的武陵渔人,联想到桃花瓣该是从桃花源流出来的。继而又联想到桃花洞。三个意象表现为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