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岁宝宝的教育

三岁宝宝的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岁宝宝的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三岁宝宝的教育

三岁宝宝的教育范文第1篇

说来复杂。其实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三方面:一,纠正爸妈错误意识:二,“理财”也要“理才”:三,带着宝宝一起理财。

纠正爸妈错误意识

一般来讲,三岁以内的宝宝对金钱的概念都很迷糊。因此,压岁钱理财应该是由爸爸妈妈一手包办的。但所谓“三岁不早,六十不老”,理财无长幼。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对钱产生了概念性的认识,宝宝很早就能意识到那些花花绿绿的纸片能够换来糖果和玩具,因此,对于宝宝来说,压岁钱已不再是简单的“金钱”了,更应该成为教会宝宝理财的“好资金”。爸妈可以借收到压岁钱的时机,教孩子区分各种面额的钞票,并灌输一些理财的概念。接下来看看几种常见处理压岁钱的方式,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也不妨对个号入个座。

爸妈没收型

爸爸妈妈怕宝宝乱花钱,养成不好的习惯,因此宝宝每年的压岁钱全部上缴,由爸爸妈妈统一管理。由于我们的宝宝都还小,因此相信很多家庭都是这样做的,而年轻爸妈也会顺理成章的认为,宝宝还小,不会懂得支配压岁钱的。其实宝宝的自主意识从两三岁就已经开始了,在他的意识里压岁钱本来是给自己的,结果却变成爸爸妈妈的,小小的叛逆心理也就产生了。因此,小编在这里对“爸妈没收型”持保留意见。

宝宝放任型

希望尽早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让宝宝自己打理压岁钱。对于较小的宝宝来讲,这种做法是最少见的,但当下也有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会大胆地采取这样的方案。不过,由于宝宝还太小,还没有自己做主的能力,对所谓“花钱”的概念尚且不是很清晰,更谈不上“理财”了。因此,尤其对于小孩子的家庭,小编这里是坚决反对“宝宝放任型”的。

爸妈辅导型

一方面,提醒宝宝“这个压岁钱是你自己的”,爸爸妈妈希望你能自己来支配;另一方面,当宝宝开始打自己压岁钱小算盘的时候,爸爸妈妈给出正确的引导,起码要知道宝宝想把钱花在哪里,和孩子一起做主,商量着来。这样对于六岁以下的孩子,本质上还是爸爸妈妈在帮着支配压岁钱,不过却让宝宝在压岁钱运用的过程中早早地体会到了“理财意识”。所以,小编我在这里不得不赞一下“爸妈辅导型”了。

“理财”也要“理才”

“理财”不仅仅意味着投资,只要用在了合适的地方,哪怕是不起眼的小事,同样能够发挥惊人的作用。小编拙见一下,支上两招:

投资孝心和爱心

带宝宝一起拿出100元压岁钱捐给希望工程,获得的回报是培养了宝宝的爱心;教宝宝将压岁钱留出50元,然后为父母、爷爷奶奶购买礼物,获得的回报是培养了孩子的孝心。表面上,这些投入并没有让压岁钱最大限度地增值,但是通过培养宝宝的爱心和孝心,实际上让宝宝在潜移默化中成长,这样的回报是远远高于投的。

和宝宝合作投资

随着宝宝的成长,需求也会有越来越多:三岁想要玩具模型,四岁想要摇摇乐,五岁想要电动车,六岁想要钢琴。因此,父母不妨和宝宝一起合作购买这些商品,虽然宝宝个人参与的钱不需要太多,但正是要他们投入了属于自己的钱,才能让他们明白“把钱花在刀刃上”的道理,也让他们了解到这些东西的来之不易,使用起来自然会更加珍惜。

带着宝宝一起理财

俗话说得好: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所以,带着宝宝一起,把钱投出去。这样既从小培养了宝宝的理财意识,同时看着手中的资金增加,也让宝宝感受到了理财的乐趣。经过谨慎地选择,小编向大家推荐三条长远道路来利用这笔压岁钱:教育储蓄、购买保险、基金定投。

教育储蓄

打理压岁钱最适合的当属教育储蓄,一来利率优惠,零存整取的存法,整存整取的利率;二来免征利息所得税。不过这种教育储蓄是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才可以开立的,因此年轻的爸爸妈妈想要搭上这趟顺风车恐怕还要等一下。不过,如果压岁钱数额较大,也可以在银行存成定期储蓄,这也是一种教育投资。

再从投资的稳妥性来说,用压岁钱购买国债是最合适不过的。此外,也可以用“压岁钱”给孩子购买邮票、纪念币、字画这些兼具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的物品,这样不但能培养宝宝对人文艺术的良好兴趣,等宝宝长大用钱的时候,变现的收益也会高于普通投资。

购买保险

直接用压岁钱买保险,对家长来说是个省事的办法,可以达到理财和保障兼得的目的。目前市场上,针对儿童的保险主要有两种:保障型主要解决儿童的医疗问题,同时也提供意外保障;教育型主要是为子女准备不同成长阶段的教育基金。无论是换取健康保障还是储蓄教育基金,买保险同时也是一种理财。

三岁宝宝的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亲子教育 发展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亲子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针对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协调而进行对父母的培训与提升,使父母和孩子能够更好的沟通。“亲子教育”与一般意义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及“儿童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脑科学发展为基础,推行从0岁开始教育的观念,打破以往那种幼儿只要吃的饱、吃得好的养育观念,强调全程教育、全程发展,形成早期性格和各种能力、习惯。

1问题的提出

1.1家长重视

早教市场潜力巨大且一片红火。在我国,每一个小时诞生2000名婴儿。按照统计数据,我国目前有0-3岁婴幼儿约有7000万,其中有1100万孩子出生在城市。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国家、社会和家庭所重视。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了早教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全国掀起了一股早教热潮。特别是1998年以来,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形形的0-3岁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他们打着五花八门的旗帜亮相于早教市场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早教机构为0-3岁的婴幼提供了内容丰富的早期教养内容,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家长对机构教养的需求。

1.2法规缺失

早教机构良莠不齐且无人监管早教机构的质量关乎千家万户,关乎子孙后代,关乎国家竞争力和民族未来。科学的早教对一个人的发展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早教都会对孩子的发展起积极作用,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早教有可能带来不可逆转的身心伤害,因此必须加强对早期教育的管理和引导。但是直到目前为止,我国只有只北京、上海等少数地方有对0-3岁的早期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在《教育法》规定的四个独立学段中有《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唯独学前教育还没有专门的独立的法律来保障。已有的《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法规没有0-3岁婴幼儿的教养规定,不能完全适应和有效保障新时期学前教育事业新的发展需要。何况我国大部分省、区至今仍没有把0-3岁的早期教育纳入现行的学前教育体制中。教育部门、卫生保健部门、妇联、人口计划生育部门、街道、乡镇委员会,好像谁都可以管,又谁都没有管。早教机构只要在工商注册就可以开办运营了,没有准入门槛,没有质量标准,没有收费标准,没有外部监管,导致目前我国0-3岁早教机构实际上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一种良莠不齐的状态。有些早教机构的教育理念存在严重偏颇,甚至是方向性问题,这必将影响早教机构的教育质量。3岁前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期,一生中80%到90%的精细动作都要在这3年中奠定基础,0-3岁也是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研究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现状可以发现,许多心理障碍、学习障碍等问题都与婴幼儿期教育引导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育法规与管理的缺失无论是对儿童发展,还是对早期教育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2亲子教育的阐述

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它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护基础的教育,是看护人与幼儿之间的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所以“亲子教育”是以爱护幼儿身心健康、潜能开发、性格培养、习惯养成为目标,同时提高幼儿整体综合素质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具体地说,亲子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针对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协调而进行对父母的培训与提升,使父母和孩子能够更好的沟通。

3亲子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应该从零岁开始现代研究表明,从出生之日起,孩子就是一个对周围环境积极主动的探索者,在语言、动作、情感及社会性等方面有着惊人的发展潜能。4-5个月的胎儿已经具备了视觉反应能力,出生后三天的婴儿能将视线集中在母亲的脸上,半岁的婴儿能够形成初步的概念,一岁以后的婴儿开始具有推理能力和语言能力。所以,我们要从生命形成的那一刻起,就为孩子不断创造每个阶段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环境刺激,让孩子生理、心理和行为产生相互作用,刺激孩子的发展。只有从零岁开始的教育,才是不失时机的教育,才是完整教育的开始。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必须从小培养,一个人的知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不断扩充和熟练化,但是人的基本品性、习惯必须从小培养,才能为良好性格的形成、意志情感的发展以及智能发展提供保证。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会变成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所以我们要从一个人本性形成的起始点上就为其提供适时、适量的条件,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代脑科学、思维科学、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为三岁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脑神经学研究证明:0-3岁是大脑发展的黄金期。人的脑神经细胞大约有140亿个左右,其中70%是在3岁前形成的。出生后,原来相互之间没有什么联系的大脑各部分,由于神经细胞集聚的生长触觉有许多分支的树状突起,彼此间发生联系。大脑的健康发育,一方面靠吸收合理充足的营养物质,另一方面靠来自外部的刺激――优质的环境和合理的教育。

早期大脑可塑性强。大脑可塑性是一种潜在的适应能力,在大脑迅速发育阶段,大量的神经连接或突触给成长的大脑带来很大可塑性和恢复功能。外部适宜的刺激使大脑在神经连接中进行有选择的删除或保存,形成根据社会要求和遗传禀赋达到的最佳结合,儿童早期最初形成的大脑结构和功能模式将影响其终身。

4亲子教育的具体措施

4.1亲子教育的内容要反映现实生活

对于家长来说,选取生活当中她们所熟悉的内容进行亲子教育,做起来会更得心应手。同时,来自于日常生活的事物,也能随时用于生活中,能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如:1―2岁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完全取决于成人在日常生活中为他们创设的语言环境,如带宝宝逛街来到“十字路口”,父母可以让宝宝观察马路上景观,有站牌、红绿灯、有人行道、车道、快车道、慢车道等等,同时发出“小轿车”“公共汽车”“大卡车”等词汇音,让宝宝区分出各种车子,了解各种不同的车子,这样在生活中利用一切的机会让宝宝多看多听和多说,促进宝宝的语言发展和认知发展。

4.2游戏是亲子教育的主要途径

其实,亲子教育很简单,家庭就是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可以顺应宝宝爱游戏的天性,在有限的亲子时间和空间里,就地取材开展各种亲子游戏。比如,1-3岁婴幼儿撕纸游戏――家长在纸上画出若干条直线,指导宝宝沿直线将纸撕成面条状,可以锻炼孩子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以及左右手的协调能力;1-2岁婴幼儿猜一猜游戏――让孩子大声说出家中某一种物品的名称,并指导孩子给它贴上文字标签,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并培养孩子对文字的兴趣;1-3岁婴幼儿听音乐跳舞――播放儿歌磁带,家长教孩子随着音乐跳舞,并且锻炼了宝宝全身肌肉的协调能力,培养宝宝对音乐的感知能力;2-3岁幼儿玩彩泥游戏――让宝宝扮演小雕塑家,家长与宝宝一起通过揉、团、搓、捏等动作,将彩泥雕塑成各种形状,此游戏锻炼宝宝对色彩和形状的认知能力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等。

亲子游戏的最好教具是父母利用安全卫生的废旧物品自制的玩具,没必要非得买高档玩具。例如,对2-3岁宝宝可用两个塑料瓶灌上水,再用绳子将两个瓶子分别系在一根棍子的两头,做成扁担。家长可以引导宝宝将扁担挑在肩上走,也可以和宝宝一起抬着扁担走。这不仅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而且发展了全身协调能力。另外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用品,都能变成有趣的游戏材料。如:鸡蛋壳、饮料盒、布球、橡胶球、封好的塑料罐、雪碧瓶等,在里面放上可以发出声音的物品,把这些可以滚动的东西散放在地毯上,家长和宝宝一起用手去让这些物品滚动或者用脚去踢。1―1岁半的宝宝会意识到自己腿的功用,会很高兴地到处抬抬腿,不停地用脚去踩这些物品,专注地听发出各种奇奇怪怪的声音,象一些沙沙作响的纸、塑料袋、积木、麻绳等,家长扶助宝宝站在这些物品中,宝宝会很高兴地意识到这一点,高兴了连身体都会摇晃。还可以放上欢快的音乐,家长在引领宝宝用脚去踩的同时,感受节奏。

4.3父母要有科学的理念和正确的行为方式

有的年轻的父母非常重视宝宝的亲子教育,和宝宝共同参加一些正规的亲子活动,然而家长在活动中行为的适宜度往往会很大地影响宝宝的身心成长以及个性的形成。例如在一次亲子活动中,有这样两位家长不同的行为影响着宝宝,在《送积木宝宝回家》时,因为旭旭贪多,两只不大的小手竟拿了三块大积木,前方的路被严严实实的挡住了,蹲在地上正捡积木的星星被撞倒了,这样一来旭旭连同积木都压在了星星的身上,受惊的星星立刻大哭不止!这时星星的妈妈并没有及时来安慰自己的宝宝,反而向旭旭大呼大叫起来:“你这宝宝怎么这么讨厌!眼睛长哪儿去了,家长是白吃饭的呀!真没教养!”当即所有在场的家长和老师都特别惊讶,一个身为大学生的成年人竟会对一个不满三岁的孩子如此训斥!相反旭旭的妈妈手牵儿子的手忙给星星揉揉被踩的小屁股,还不时的安慰到:“好星星,不哭了,旭旭是不小心的,他是想让小积木快点回家才拿那么多的,以后旭旭一定注意‘交通安全’再也不超载撞人了,好吗?”随后老师和其他的家长也都连声安慰起哭声已停的星星来,夸奖他是个勇敢的宝宝。星星的妈妈却在一旁尴尬的笑着……。家长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宝宝行为,同样宝宝的宽容、谦让和共享也正是受着大人们的影响而改变着!

由此看来,在整个亲子活动中家长是和宝宝一同成长的,他们都学到了自己所渴望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同时也体会到了自身价值的所在。宝宝和爸爸妈妈们在这片快乐的天地里,他们二者融为一体,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一位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说过:“没有家庭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对于这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家长和教师承担着教育重责。而在宝宝0―3岁这段最为重要的时期,亲子教育成为了关键。父母作为宝宝最为亲密的第一任老师,要了解宝宝的个性特点,要及时为宝宝的成长设计方案,让他们从生命的开始在身、心两方面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激发潜能,为其将来一生的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宝宝需要从小就储存知识信息,构建学习的潜能,未来的学习是建立在早期学习基础之上的。家长在宝宝成长的漫长过程中,要多多观察、理解、尊重宝宝,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增加自信,利用亲子教育和宝宝一起成长。

三岁宝宝的教育范文第3篇

大脑发育的可塑性。大脑的可塑性是大脑对环境的潜在适应能力,是人类终身具有的特性。年龄越小,可塑性也越大。三岁前,尤其是出生的第一年,是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从零岁的外部刺激,将成为大脑发育的导向。早期形成的行为习惯将编织在神经网络之中,而将来若要改变已经形成的习惯却要困难很多。

儿童成长的主动性。孩子来到世上,已具备了一切发展的潜能,他虽然弱小、稚嫩,但却有主动生长的内在力量。所以,成人应该及时创造条件,支持孩子的学习和发展,不失时机地使孩子在三岁前就具有的能力得到充分开发。

儿童发展的基础性。研究表明,在大脑发育过程中,有一系列的关键发展期或敏感阶段,也称学习的关键期,最好的例子就是语言的学习,在正常社会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能毫不费力地掌握母语的口语形式。虽然人类的学习关键期持续时间可从出生延续到青春前期,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行为、技能的学习关键期却开端于三岁之前。

发展的顺序性。孩子有各方面的生长发育都是遵循基因安排好的顺序一一展开。例如,从运动领域看,每个孩子的身体运动都遵循从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的顺序出现,虽然不同孩子的上述动作发生的月龄段不同,但其次序无一例外。

孩子的这些特性,使零岁教育成为可能和必要。细心的父母只要观察孩子的表现,就会发现零至三岁孩子需要学习的本领非常多,如能及时地满足和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发展就会更好,生活得更加快乐、和谐。

三岁宝宝的教育范文第4篇

在怀孕的时候,就知道了给宝宝进行胎教的作用,但是自己不会唱歌,只好在网上找一些胎教音乐用MP4播放给宝宝听,当时没有什么功利目的,只是按照现在比较流行的方法给宝宝培养点乐感而已。

看过《莫扎特效应》这本书之后,突然意识到当时那样做是多么明智,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没有给孩子专门选取胎教音乐,更没有选择莫扎特的音乐。以前只知道莫扎特是个伟大的音乐家,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从这本书中了解到莫扎特是个音乐天才,因为父亲是宫廷乐师,所以他母亲怀孕的时候就已经进行“胎”了,三岁开始弹琴,6岁开始作曲,8岁写了第一部交响乐……这些天才的表现让我们望尘莫及,但是因为他下了宝贵的音乐财富,才让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莫扎特的音乐,用音乐唤醒孩子的头脑、健康和创造力。

我家孩子有两岁半了,这段时间对音乐有了自己的感觉和诠释,每当听到音乐声起,就会左右晃动身体,或者摇头晃脑,如果是吃饭的时候听到了音乐,就会把筷子当成鼓槌,在碗上敲敲打打,配合着音乐在那里自娱自乐。我想或许这就是我怀孕时候胎教和他出生之后给他用音乐“磨耳朵”起的作用吧。

三岁宝宝的教育范文第5篇

镜头一 妈妈,不要这么训我哦

晨晨2岁多了,最近很喜欢涂鸦。一天,妈妈在厨房忙活,晨晨一个人有点无聊,突然他发现客厅雪白的墙很像一面很大很大的画布,就很是兴奋地拿着蜡笔在墙上乱涂乱画起来。正在他画的起劲时,妈妈过来了,看着被涂抹的乌七八糟地墙面,妈妈气得脸都绿了,一把夺走了晨晨手里的蜡笔扔到了垃圾桶,生气地教训晨晨说:“谁让你往墙上画画的?你真是个麻烦鬼!一不留意你就给我惹麻烦,你就不能让我省点心吗……”这时晨晨被吓得大哭起来,奶奶哄了好久才止住哭声。可是一整天,晨晨都很沉默,他不再像以前那样黏着妈妈,妈妈主动叫他,他也好像没有听到。

点评:当小宝宝以倔强等方式维护自己的“面子”时,不少父母真的感到吃惊,他们难以相信:这么小的孩子何以有如此强烈的自尊心?其实,2岁左右,正是宝宝个性意识萌发的阶段,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人了,事事处处为自己“争面子”,也就在情理之中。

镜头二 宝宝也好面子

君君起床后,妈妈着急着给她扎辫子,可是她却左躲右闪地到处跑。眼看着上幼儿园就要迟到了,妈妈很是生气,便问她怎么回事,是不是不想扎辫子了?君君这时才认真地点头说:“不要扎辫子,阳阳笑我。”这下妈妈终于明白了,原来是有小朋友说君君的辫子不漂亮,君君就不要扎辫子了。

点评:2岁左右的宝宝开始认识到自我的存在,独立自主的意识迅速萌生和显露出来。他们开始学习思考问题,也有了一点点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而且,这个年龄的宝宝已经懂得要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了。在君君的心中,既然有小朋友说自己的辫子不好看,那我就不想再梳辫子了。

镜头三 不要打击宝宝的劳动热情

吃过晚饭,妈妈在厨房洗碗,莹莹搬着小凳子过来,站上去,抓起一只碗来也要洗。妈妈赶紧把她抱下来,并且告诉她,“宝宝还小,等长到和妈妈一样高,就能帮妈妈洗碗了。”可是莹莹怎么也不愿意,一直坚持着她也要洗,妈妈被缠得没有办法。就随手给她了一个塑料碗让她去玩。一会儿功夫莹莹就把洗的乱七八糟的碗拿给了妈妈。同时还很是得意地说:“妈妈,看我洗的干净吧?”看着还要自己重新洗过的碗,妈妈有点哭笑不得。

点评:二三岁的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独立性也一天强似一天。无论干什么事,宝宝总要说上一句“我自己”,言外之意是不用帮忙,自己独立完成,其勇气足以令大人们吃一惊。这时他们开始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被人家说“好”;为了得到家人和熟人的夸奖,想方设法、大有不达到目的绝不罢休的架势,就像莹莹一定要自己洗碗。这正是孩子自尊心的萌芽,是他们向上的内在动力,成人一定要细心呵护才对。因为,“不让做”、“不放心”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它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之产生自卑感,并对家长产生不满情绪,甚至使双方的关系对立起来。

镜头四 别让人知道我尿床

星期天,滔滔的阿姨带着小姐姐到家里来了,两个孩子在客厅里玩游戏,妈妈和阿姨则坐在沙发上聊天,突然,妈妈说:“滔滔都2岁多了,还是经常尿床,我真担心……”话还没说完,阿姨就向妈妈使了个眼色,示意她不要再说下去了。妈妈这才注意到,滔滔正生气地望着她,小脸儿羞得通红。

点评:尿床这类事,属于“难言之隐”,是最典型的刺激自尊心的事件之一。宝宝虽小,对此也特别敏感。在他们看来,被别人知道尿床,与告诉人家自己“不行“没什么两样。这使他们已有的心理负担和自卑感更加雪上加霜,严重的还会令孩子觉得在他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从而不敢和小朋友交往,其实,孩子的这一“生理缺陷”,主要是因为大脑负责控制排尿的神经尚未发育完全造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就会消失,算不了什么大毛病,不必太当回事。

镜头五 我想当最棒的

星期天,妈妈和暖暖用蜡笔一起“打扮”填色书上的小熊――妈妈把小熊的头发涂成了金色、系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还给它戴上了紫色的小帽子。暖暖负责给小熊“穿”上漂亮的衣服,只见她把裙子和上衣一股脑都抹成了红色,就连小熊的脸也“一红到底”。涂完了,暖暖仰起头看妈妈,妈妈仔细端详了一会儿说:“还不错,就是小熊的脸太红了……”还没等妈妈把话说完,暖暖就“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点评:2岁半左右的宝宝开始追求完美,而像暖暖这样比较要强的宝宝在这方面就表现得更加明显。他们会非常在意所做的每一件事是不是符合自己的审美要求,是不是“最好”而没有缺陷,是不是能得到身边的人特别是妈妈的夸奖。否则,他们就不开心,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以哭闹等方式表示反抗,甚至有可能因为担心不能做到最好而放弃尝试那些没有把握的事情。显然,暖暖好强的性格中有脆弱的一面,防御挫折的指数比较低,妈妈应在保护其自尊心的同时,适当让她增加一些挫折体验。

镜头六 不要经常这样说我

面对宝宝的淘气,你是不是经常这样说:“已经跟你说过多少遍啦,怎么还忘记呢?你长不长记性啊?”“叫你不要在客厅踢球,你没听见吗?是不是要打一顿才听话呢?”“爸爸在睡觉,你还大声说话,你真不懂事?”“天天早都会背很多唐诗了,你到现在连一首都不会背,你真笨哦!”……

点评:宝宝做错事,常常让爸爸妈妈生气。大人一气之下,就要教育宝宝。而上面的这种抱怨式的教育,传达给宝宝一种不被爸爸妈妈信任、不被爸爸妈妈了解、在爸爸妈妈心中没有价值的信息。常常让宝宝感受到被指责,产生不满的情绪。在这样的情绪下,宝宝自然不会心甘情愿地去改正他的错误,他们不愿与父母合作,故意反其道而行之,甚至导致反抗和敌意。

爸爸妈妈该怎样呵护宝宝的自尊心呢?

宝宝年龄小,自尊心正在形成和发展阶段,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宝宝的自尊心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一句批评的话语或是一句鼓励的话都很可能会被宝宝当作是自我评价的标准,保护宝宝的自尊心可以让宝宝快乐、健康的成长,这可是父母的必修课哦!

1 适当满足宝宝的愿望

对于那些宝宝力所能及、没有危险的事情,如洗碗、择菜、摆碗筷、拿东西、扔垃圾……尽量让宝宝

去尝试,父母还应创造机会让他们多做。当然,宝宝做这些事情时,有很大的游戏成分,但只要宝宝“玩儿”得高兴,得到了“锻炼”,又满足了他们的自尊心,爸爸妈妈何乐而不为?即便是事后自己再麻烦一次、“返工”一次,也是值得的。

2 被拒绝不等于没面子

让二三岁的宝宝明白,确实有很多事情他们目前还不能做,有的甚至是比较危险的,比如独自搬比较重的东西、自己倒热水、自己安电插座、自己过马路……爸爸妈妈拒绝他们的要求、不允许他们独断专行,是出于保护宝宝的考虑,为了他不受伤害。父母在给宝宝讲这些道理时一定要耐心,最好能掰开了揉碎了,再借助一些看得见或摸得着的事实,让宝宝真正理解并牢牢记住。另外,爸爸妈妈的态度一定要温和、耐心,平等地对待宝宝。这样,宝宝就能获得被尊重的感觉,从中也能懂得:我被拒绝,与“面子”无关。宝宝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父母的目的也达到了,可谓一举两得。

3 宝宝的隐私同样不能碰

和成人一样,宝宝也有隐私,比如宝宝尿床,父母应有意识地帮他保守这些小秘密。无论有没有宝宝在身旁,最好都要回避这个问题,别轻易向他人提及,那样做只能使结果更糟。因为,这等于给宝宝一个心理暗示,自尊心一而再、再而三地受挫,心理负担越来越大,反倒更控制不了自己,也会使宝宝所存在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且,还会使宝宝越来越自卑。只有父母淡化它、忽略它,宝宝才有可能慢慢学会不太在意这件事,以轻松的心态学习控制自己的生理行为。

4 减少你的关注

自尊心强的宝宝不愿意被别人、尤其是最爱他的妈妈看到自己的失败,目的是为了保住自己“最棒”的地位,维护自己在妈妈、在家人面前的完美形象。所以,妈妈不妨适当减少对宝宝的关注,让宝宝决定玩什么和怎么玩。当然,妈妈也可以远远地或隐蔽地观察宝宝,不被他发现,以减轻他的心理负担,保护其自尊。

5 感受过程的美妙

好强而又敏感的宝贝想赢怕输,在学习新游戏时往往表现出退缩。这时,父母尽量淡化这个新游戏的难度,让宝宝放松地玩儿。比如把零散的木块拼装成钟表,任由宝宝插来插去,只要他插对了,即便仅仅是一个步骤,也应肯定他的成绩,表扬他付出的努力。对孩子的认可侧重在每一个步骤中,而不要一味地表扬他取得的成果,宝宝就能把注意力放在享受过程之中,而不是只关注结果。如此,即便结果不是最好的,宝宝也不会觉得很没面子了。

6 不做横向对比

经常在幼儿当中使用横向对比不利于宝宝自尊心的成长。大多数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宝宝比别人的好,当他们看见别人的宝宝比自己宝宝好,他们就会忍不住对自己的宝宝说:“你看人家谁谁,多能干,他的画比你的漂亮多了,你怎么都不争气。”其实这种教育方式是对宝宝自尊心伤害最直接、最严重的。长期或者经常对宝宝采用这种教育方式会让宝宝形成“我比别人差”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使宝宝的自尊心处在一个受伤的状态。处在受伤状态的自尊心已经是不健康的了,它又能怎样的健康发展呢?

相关期刊更多

故事大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