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骨密度仪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周璐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质量计量监测中心,311202)
摘要:目前,在评估骨质疏松方面,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是利用放射学方法来对体内骨矿物质含量BMC 和骨密度BMD 进行测
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骨密度测量仪器也经过了几个阶段的发展,X 线检查装置最最早的测量仪器,后来逐渐发
展到双能X 线吸收测定、超声检测和CT 测定装置等等。本文简要分析了双能X 线骨密度仪测量原理和维修校准的技术,希望
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骨密度仪;测量原理;维修校准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measurement principle
Technique of calib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Zhou Lu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Xiaoshan District,Hangzhou,Zhejiang,311202,Monitoring Center)
Abstract : At present,in the assessment of osteoporosis,it is important as a means of radiological methods
is the use of in vivo bone mineral content BMC and BMD bone mineral density were measured;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bone density measurement instrument has also been several stages of development,
X-ray inspection apparatus most of the earliest measuring instruments,and later evolved to a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ultrasound and CT measurement device and so 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measurement principle and maintenance of calibration techniques,hoping to
provide some valuable suggestions.
Keywords :bone density;measuring principle;maintenance calibration
1 常用骨密度仪的技术特点
目前,骨密度测定仪可以被分为很多种类型,比如光子吸收
法、定量超声法、X 线吸收法和定量CT 测定法等等。不同类型
的方法在原理和技术特点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具体来
讲,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
光子吸收法测定骨密度装置将放射源定为利用核素产生的
单光子或双光子能量r 射线,对于软组织和骨质来讲,在穿透力
方面也是不同的。为了使探测晶体可以进行检测计数,就可以
平行移动放射源和探测器,经过先进的计算机计数处理,可以将
BMC 和BMD 得到。
超声骨密度仪利用的则是超声波穿过身体组织时,会有衰
减发生,并且组织特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衰减量。通过研究
发现,骨的弹性模型和骨密度的特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到超
声波在骨内的传播速度。超声换能器指的是从骨的一侧将超声
波发向另一侧,骨矿含量以及骨结构和强度是由传导速度和振
幅衰减定量来检测的,这种技术具有较多的优点,如没有辐射,
无创,携带起来比较的方便等。定量超声指数QUI 是利用声速
SOS 和宽频超声衰减BUA 综合得出来的。
使用X 线吸收法的骨密度仪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单能X
线,另一种是双能X 线,此外还有定量CT 装置等等。这些装置有
着相同的工作原理,当X 线穿过人体骨组织时,因为不同的骨矿
含量组织,会吸收不同的X 线,利用计算机来用骨矿含量数值替
代穿透骨组织的X 线强度;其中,双能X 线吸收测定方法DEXA
是经过吸收过滤,X 线球管会产生两种能量的光子峰,一种是
高的,一种是低的,采用的X 线束是笔束式的或者扇形的,扫描
出来的信号是通过全身扫描系统传递给计算机的,处理之后,骨
矿含量就可以清晰的得出来, 此外,还可以精确的得出来肌肉
量和脂肪量。定量CT 测定法则是通过常规CT 机来进行扫描,对
特定部位的骨矿密度进行测量,但是这种方法有着较大的放射
剂量,且比较的昂贵,因此临床上使用较少。
2 XR—46 双能X 线骨密度仪的系统原理和组
成
本系统采用的快速扫描方式是笔束式,有很多个组成部分,
比如X 线装置、探测器、数据采集、动态扫描过滤器、激光定位等
等。
其中,X 线装置部分比较容易明白,结构较为简单,球管的
阳极是固定的,只有很小的阳极电流,一般是1.3mA,管电压是
恒定的,通过八个水平滤线器产生两种能量,一种是46.8kev 的
低能,一种是100lev 的高能。一直恒定产生球管X 射线,只有非
常小的剂量。如果不扫描人体,那么在进行激光定位扫描等其他
操作时,X 射线就需要有铜控制片来进行遮挡。
将探测器设计为两套NAL 闪烁晶体,这两套晶体是独立工__
作的,高低能的计数利用的是脉冲计数方式,在同一时间内进行,一般来讲,相当于两倍探测器计数,这样双能X 线检测就可以实现。
动态扫描器过滤器含有的过滤片数量为4 个,但是却可以对这些过滤片进行组合调节,以此来组合出八种水平的滤线器,保证自动补偿功能可以实现不同体厚;结合厚度的不同,可以对适当的X 线剂量进行恰当的选择,从而保证剂量精准度是最佳的。需要注意的是,扫描速度是一直不会变的。
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已经了解到,目前的双能X 线骨密度仪目前有两种设计模式,分别是单检测器和双检测器,前者在接收高低X 线量时,利用的单检测器来交替计数,后者采用的双检测器来对高低能X 线量进行同时检测,采用的是计数方式。而XR-46 型骨密度仪采用的检测器则是利用两个独立的碘化钠晶体设计的,两个检测器的厚度是不相同的,这样晶体的计数率就可以得到大大的提高。
激光定位系统则是利用定点扫描的方式将全身感兴趣区域ROI 的数据或得到,也可以自动局部扫描患者的ROI。
整机的控制是由控制主机和测试系统负责的,其中,质量控制以及校准功能是由测试系统实现的,利用计算机控制来自动完成,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QA 和QC,前者指的是校准程序,后者指的是质量测试程序。骨骼和软组织是由77 阶校准QA 模块替代的,它的组成包括铝合金以及丙烯塑料。通过校准77 阶楔形,来检测高低能,这样骨矿含量以及软组织含量就可以有效的得到,进而对软组织中的肌肉含量以及脂肪含量进行计算。一般来讲,每天对病人进行扫描之前,校准工作需要首先进行,这是为了保证精确度符合相关的规定和要求。
3 常见故障的维修校准技术
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已经得知,X 线机、检测校准扫描以及计算机处理系统共同构成了骨密度仪,并且X 线系统部分设计的并不复杂,只有较小的放射剂量、功率和mA, 因此,产生的故障也不太多。而定量分析校准则有着较高的要求,为了保证精确度,每天都需要检测校准扫描,它在机械结构方面也需要特别的精密和稳定,一般来说,这个部位容易出现故障。另外,我们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探测器和计算机系统对于环境也有着要求,那么就需要将这些作为重点来进行日常的保养和维护,比如每日进行校准程序和质量测试程序结果中的骨密度、脂肪和肌肉的精确度和准确度超过了范围,就会显示 out of range,结合以往的检修经验,就可以归纳为关系着室内温湿度、机器轨道的保养以及设备的搬运等等。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本文举出了一些维修和校准的案例,希望有所帮助。
案例一:BMD 参数多次超出了范围
故障现象:每日经过质量测试程序之后的半个小时,BMD 结果的两项参数如果超出了标准偏差值运行范围,PRECISION 以及ACCURACY 就会将超出范围的提示写在结果中。
故障分析:结合相关的保养规范检查过工作环境之后,就可以将客观原因的可能性给排除掉,经过分析得知,设备迁移搬运造成机械位置X 线光孔与接收器位置偏差可能相关,因此,就需要对校准进行重点考虑。
解决方法:进行初始化校准,也就是本设备的六小时校准程序。首先从窗口桌面上进入MS-DOS 模式,将cd xr 26 输入到C 盘目录,将Dir*.fil 输入到xr26 目录,指的是查看校准文件;更改校准文件名,可以任意进行更改,只要不重名于已经存在的文件即可,如果没有成功的进行修改,就需要重复进行。进入NORLAND 软件,点击本主软件的begin QA,在77 级校准器上对A 和B 点进行标记,开始初始化校准。完成了六小时校准程序之后,将NORLAND 软件退出,进入DOS,输入FF-SET,结合相关的操作手册规范进行25 次和16 次体模扫描。
案例二:AUTOSET 板故障
故障现象:不能够通过每日校准的运用。在进行质量测试程序时,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扫描工作才会开始,并且不能连续的扫描出完整的体模图像,只能够断断续续的进行。另外,在进行质量测试程序时,还会出现一些故障提示。开始了校准程序之后,会有故障代码出现。
分析方法:对故障现象以及提示信息进行分析,在和正常的高低能曲线进行对比,得出判断,本故障的高低能曲线图中是没有低能曲线的。那么很可能就是低能探测器或探测器自动调节AUTOSET 板故障。为了协助判断,进行一次六小时的初始化校准,半小时左右校准程序终止,没有通过AUTOSETPMT GAIN,显示的错误信息也是相同的,那么说明故障目标已经明确。
故障排除方法:AUTOSET 板进行更换,确认准确的球管与探测器位置,进入维修模式的XSST 菜单,测试探测器的增益峰值Gain PEAK,通过峰能图,我们可以确定低能的DAC 工作点存在于1150±50 光谱范围,而高能的DAC 工作点则在2250±50 光谱范围,如果DAC 超出了相关范围,就需要选择pautoset -R 来重新校正测试增益,等到达到了相关要求之后即可。然后进行六小时的初始化校准,体模扫描,调零,每日校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忽视。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双能X线
骨质疏松是一类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发生退行性改变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及骨折发生率增高的全身性骨代谢障碍的疾病。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由于其所具有的高精度、无创性、高准确性、快速等优点而应用于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疾病进展和疗效的监测以及对疾病产生的危害作出有效的评估上。然而长期以来,公众由于缺乏对骨质疏松了解,极少能主动要求进行骨密度方面的检测,更别说对骨质疏松的防治了。本文通过对健康的中老年妇女233人进行骨密度检测,简单分析健康体检检测骨密度的实际意义,并以次提醒各方加强对骨质疏松的防治。
资料与方法
利用GE公司的Luner Prodigy型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对2009年4月~2010年5月到本院进行身体健康体检的中老年妇女233人,年龄40~79岁,并经体检排除内分泌、肾病及其他的代谢性疾病以及经仔细询问排除有口服过有影响骨密度值的保健药物等,常规进行腰椎(L2-4)前后位及左侧股骨近段(股骨颈、Wards区、大转子)的前后位骨密度检测。每日检测前均行骨密度仪的质量测定,在所有质量控制指标通过后,再对体检者进行检测。检测前嘱体检者祛除有影响的衣物,并将体检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详细记录并输入检测仪,检测结果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诊断标准评价,以10岁为一年龄组进行分析比较:T≥-1.0秒为正常;-1.0秒>T>-2.5秒为骨量减少;T≤-2.5秒为骨质疏松。
结 果
233例中老年妇女腰椎前后位、股骨近段的骨密度检测分析,其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情况,见表1。
表1 233例中老年妇女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情况
讨 论
上表结果显示,妇女在中年期就已出现了骨量减少,并随年龄的增加患病率呈增长趋势,尤以骨质疏松的增长为明显。
骨质疏松是一种悄无声息的疾病,因其在早期很长一段时间并不会引起任何的症状而极具隐蔽性,使得人们对其缺乏警惕而延误最佳的防治时期。当随着骨量逐渐丢失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出现身体疼痛、身高变矮或骨折等明显的症状,甚至身体畸形,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更严重者可因骨折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因素,如月经、怀孕、哺乳、绝经等则更易、更早、更多地患有骨质疏松。一项调查显示,有25%~30%的中老年妇女存在严重骨质疏松[1],甚至有些城市的调查显示在罹患骨质疏松的人群中>60岁的老年妇女约占到了80%[2]。
现实生活中,人们由于缺少从正规渠道获得基本的医学保健常识,使得大众对骨质疏松这种以老年性人群多患的疾病及其引起的严重危害认识不足或知之甚少,多数人认为该病是人老后必然发生的生理性现象而不加以重视,任其发展或者滥补钙。甚至许多医疗部门、医生也缺乏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在许多单位的职工进行年度身体健康体检计划中鲜有针对骨密度检测作出安排,广大的公众个体就更不明白骨密度检测的实际作用。而目前医学上对骨质疏松的治疗,还没有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
然而有研究表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可以化解危险因子的作用,避免或减缓骨质疏松的发生[3,4],关键是要提早进行预防,如根据骨骼在生长过程中,骨量经由生长期向高峰期发展并达到一定的平衡,然后随着人体机能的老化骨量在缓慢的流失的这一规律,在骨骼的生长时期即孩童时代就开始进行,通过合理的膳食、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运动锻炼等措施保证骨骼在生长时期最佳峰值骨量的获取,提高骨骼的坚实度,并将预防措施贯穿生命的整个过程,因此,对骨质疏松要正确认识,加强早期的预防,这比骨质疏松发生后再采取治疗要重要得多。
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医师要积极关注骨质疏松的危害,重视对骨质疏松的防治。各级医疗部门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对公众进行健康的医学常识普及教育,让大众得以了解骨质疏松一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促进人们增强对骨质疏松类疾病的自我保健意识,并根据骨骼的生长规律及骨量变化的趋势指导人们采取合理的预防方法,防止骨量的提早流失,同时加强对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妇女进行骨密度的检测,以便于了解个体的骨量含量及患病的风险,特别是预测骨折的发生机率,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或干预性的治疗,防止或减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高人们的生活及生存质量[5-8]。
目前世界上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已跃居各种常见病的第7位,并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随着增长。对于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我国,加强对骨质疏松的防治已刻不容缓,各级医疗部门及广大的医务人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孙桂娟.浅谈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防治.中国医药指南,2008,6(3):120-121.
2 林小芹.骨质疏松症防治新进展.社区医学杂志,2007,5(19):46-47.
3 鲁丽君.为你的骨骼加油.人人健康,2010,20:21.
4 李芸芸.减缓骨质疏松的进程.百科知识,2009,5:37-38.
5 刘小珍,陈庆瑜,甘小玲,等.286例中老年女性骨密度分析及干预措施.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7,12(6):459-460.
6 李红桂,胡陈蔚.健康教育干预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护理研究,2005,19(6):996-997.
灼灼盛夏,灼了离愁别绪。生如夏花。生了灿烂年华。这个世界太寂寞,总会有人执笔落印。离愁后,会有欢歌,灿烂后,只剩凋零。我于世间一隅,浅看烟火迷离,纵然孤独蔓延,仍会笑度流年。
铁马狂歌,谁人睥睨天下?只要那江山的画。万里河山,谁人倾尽天下?只要那佳人的笑。乱花迷眼,仍眷着心中的她。梦醉南柯,只想遇见梦中的她。千军万马,为你杀,换不回的伫首笑颜,眼泪顿时兵荒马乱。
迷失在天使的国度,唱着一首幸福的歌。白首不分离,那一人心,只是愿。快乐的密码,寻找发现,幸福的年华,开着紫瑾花,炫烂的风华,不知怎么绘画。写花写酒写秋风,说月说笑说悲欢。
1 高密度脂蛋白 (HDL) 的结构、产生及代谢
HDL是循环中体积最小、密度最大的脂蛋白, 也是一类组成、密度、颗粒大小极不均一的脂蛋白, 主要由肝和小肠合成.双向电泳-免疫印迹法显示, HDL可分为贫脂圆盘状的pre--HDL (pre-1-HDL、pre-2-HDL、pre-3-HDL) 和富脂球形的成熟-HDL (HDL3c、HDL3b、HDL3a、HDL2a、HDL2b) [2].多数HDL颗粒具有一个胆固醇酯 (cholesterol ester, CE) 的疏水核心, 外周包围着少量以单层磷脂形式存在的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TG) .载脂蛋白AⅠ (apoprotein AⅠ, Apo AⅠ) 是HDL中含量最丰富的脂蛋白, 约占总脂蛋白成分的70%.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 ABCA1) 是一种膜整合蛋白, 通过与Apo AⅠ结合, 促进细胞内胆固醇流出, 形成圆盘状的新生HDL[3] (图1) .我们的研究[4]证明, Apo AⅠ能稳定ABCA1, 上调其表达, 不仅增加细胞内胆固醇流出, 减少胆固醇聚集, 也有利于新生HDL的形成, 提示Apo AⅠ与HDL的抗动脉硬化作用密切相关.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 LCAT) 能酯化新生HDL颗粒表面的胆固醇 (图1) , 使之形成疏水性的CE转入HDL颗粒核心, CE不断聚集即形成成熟的球形HDL.Apo E作为成熟HDL颗粒的重要组成成分, 促进HDL与胆固醇结合, 使HDL更易被肝脏识别, 有利于肝脏清除富含胆固醇的HDL (图1) .而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Ⅰ, SR-BⅠ) 是第一个被证实的细胞表面HDL受体, 能促使HDL-CE进入肝脏分解代谢[5] (图1) .由此HDL就将肝外细胞释放的胆固醇转运至肝脏, 从而防止胆固醇在血中聚积, 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此外, HDL中还包含抗氧化成分及血浆脂质代谢相关酶类, 如胆固醇酯转移蛋白 (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 CETP) 、磷脂转移蛋白 (phospholipid transfer protein, PLTP) 和对氧磷酶1 (paraoxonase 1) 等, 都与HDL的代谢及功能密切相关.
CETP属于脂转移/脂多糖结合蛋白家族成员, 是一种疏水性的糖蛋白, 能够介导CE和TGs在HDL与低密度脂蛋白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或极低密度脂蛋白 (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 之间的交换, 从而调节血浆HDL的浓度、组成和颗粒大小[6] (图1) .有研究发现CETP缺乏不仅造成大颗粒HDL的出现, 还会导致严重的高HDL-C水平现象[7].PLTP与CETP同属于一个蛋白质家族, 主要介导HDL和VLDL间及不同的HDL颗粒间磷脂的转移 (图1) .CETP作用产生的富含TG的HDL可以作为肝酯酶 (hepatic lipase, HL) 的作用底物, HL由肝细胞合成, 能水解HDL2b中的TGs, 使之转变成HDL3 (图1) .HL缺乏将导致HDL颗粒中TGs富集及HDL-C水平升高[8].内皮酯酶 (endothelial lipase, EL) 主要水解HDL中的磷脂, 促使HDL2向HDL3转化 (图1) , 而脂蛋白酯酶 (lipoprotein lipase, LPL) 主要参与VLDL和HDL之间载脂蛋白和磷脂的转换 (图1) , 二者都通过影响HDL代谢来调节HDL-C水平的变化.
DL:高密度脂蛋白;HL:肝酯酶;EL:内皮酯酶;AⅠ:载脂蛋白AⅠ;AⅡ:载脂蛋白AⅡ;E:载脂蛋白E;C:载脂蛋白C;FC:游离胆固醇;BCA1: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CETP:胆固醇酯转移蛋白;LCAT: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PLTP:磷脂转移蛋白;LPL:脂蛋白脂酶;DL:低密度脂蛋白;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SR-BⅠ: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LDLR:LDL受体;LRP:LDL受体相关蛋白.
2 HDL-C水平相关的遗传学研究
影响HDL水平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即遗传性因素和环境性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性别、年龄、肥胖、吸烟、饮酒、饮食、体育运动、药物或其他代谢异常 (如胰岛素抵抗及肝脏疾病) 等环境性因素会影响HDL-C水平, 其中, 肥胖与血浆HDL-C水平的降低关系最为密切.有数据表明体重每减少1 kg, 血浆HDL-C水平增加3.5 mg/L, 原因可能与LCAT和LPL活性增强及RCT过程的改善有关[9].饮酒同样影响HDL-C水平, 每天摄入酒精30~40 g或40 g以上会增加HDL-C含量, 其原因可能是ABCA1、Apo AⅠ和PON1水平增加, CETP水平降低以及酒精的心脏保护作用等导致HDL-C水平的改变[9].虽然环境性因素对HDL-C水平的影响不容忽视, 但研究已经证明血浆HDL-C具有显著的遗传基础[10], 且其遗传十分复杂, 可能是单基因遗传或多基因遗传的综合效应, 提示遗传性因素是HDL-C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2.1 HDL-C的单基因遗传学研究
2.1.1 低HDL-C水平相关的单基因缺陷.
最常见的低HDL-C相关的遗传病是家族性低脂蛋白血症 (familial hypoalphalipoproteinemia, FHA) , 表现为HDL-C、Apo AⅠ含量降低及早发性CAD.研究表明, ABCA1基因变异与FHA密切相关[11], 但HDL-C水平降低则是多种遗传因子的共同作用.
a.ABCA1.ABCA1基因定位于9q31染色体上, 其突变引起丹吉尔病 (Tangier disease) , 即家族性脂蛋白缺乏症, 这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以HDL-C及Apo AⅠ水平显著降低为主要特征, 同时伴有TGs水平增加和LDL-C水平降低[12].ABCA1突变即ABCA1途径缺失使细胞内胆固醇不能转运至贫脂或无脂的Apo AⅠ, 导致新合成的Apo AⅠ迅速降解, HDL水平低下, 外周细胞胆固醇严重蓄积.根据胆固醇蓄积的不同组织及部位, 其临床症状表现为橙-黄色扁桃体增生、肝脾肿大、角膜浑浊, 皮肤呈非特异性丘疹或黄瘤样病变, 在大脑则导致淀粉样蛋白蓄积, 与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血液学检测发现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现象[13] (表1) .ABCA1突变的杂合子可能引起FHA, 表现出HDL-C水平下降及大颗粒HDL减少, 这主要由于胆固醇流出量减少仅为正常水平的50%, 而胆固醇流出的下降往往又导致颈动脉内膜内侧增厚, 并可引起CAD的发生[14].
b.Apo AⅠ.染色体畸变或缺失等会导致Apo AⅠ完全性缺乏, 引起HDL-C水平显著降低及早发性CAD, 其显著特征表现为患者血浆中无Apo AⅠ, 但LDL-C和TGs含量正常, 并伴有黄瘤及角膜浑浊症状 (表1) .Apo AⅠ基因突变杂合子血浆中HDL-C及Apo AⅠ水平是正常者的一半, 但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13].Apo AⅠ基因变异的影响多样, 多项研究证实Apo AⅠ基因变异相比其他基因的变异更容易引起早发性CAD (表1) , 但也有调查发现Apo AⅠ突变体人群中老年人并无CAD症状, Apo AⅠ的两种突变体 (Apo AⅠparis和Apo AⅠmilano) 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率[15], 赵庆伟等[16]还发现Apo AⅠ启动子的一种常见变异 (-75G/A) 能增加HDL-C水平, 但具体机制还未完全阐明.
c.LCAT.LCAT完全性缺乏导致家族性LCAT缺陷 (familial lecithin-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 deficiency, FLD) , 而LCAT部分缺乏, 即仅HDL中LCAT缺陷则导致鱼眼病 (fish-eye disease, FED) (表1) .LCAT分为-LCAT和-LCAT两类, -LCAT活性作用于含Apo B的载脂蛋白, -LCAT活性则作用于HDL.FLD表现为两种LCAT活性缺陷, FED仅表现出-LCAT活性缺陷[17].研究已经鉴定出多种LCAT突变体, LCAT缺乏导致血浆及外周组织中游离胆固醇不能转变成CE而显著增加, 使得成熟HDL颗粒无法形成, 血浆中圆盘状HDL、Apo AⅠ清除加快[18], 因而HDL-C及Apo AⅠ水平降低, 同时TGs水平升高, LDL-C水平降低, 红细胞中胆固醇含量增加诱发溶血性贫血, 此外还有角膜浑浊、肾功能不全等临床症状[13] (表1) .LCAT突变杂合子临床表现正常, 但常表现出低LDL-C水平现象.
d.LPL.LPL缺乏导致Ⅰ型高脂蛋白血症, 又称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 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由于乳糜微粒和VLDL蓄积, 导致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 而LDL-C及HDL-C水平则极低, 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黄瘤、急性胰腺炎的循环发作等[19] (表1) .LPL突变杂合子中TGs水平升高, HDL-C水平降低[14].LPL的活性通常与HDL水平呈正相关, LPL缺陷个体中由于LPL不能激活而损伤无脂或贫脂前体的产生及成熟, 导致HDL-C水平降低[20].LPL与胆固醇流出活性也呈正相关, 有研究表明LPL缺陷导致胆固醇流出明显减少, 但CAD的发生率并未提高[21] (表1) , 提示LPL对动脉硬化的发生可能具有双重作用, 有待深入研究.
2.1.2 高HDL-C水平相关的单基因缺陷.
血浆HDL-C水平降低是CAD的危险因素之一, 但高HDL-C水平并不一定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HDL-C水平升高会引起的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 主要表现为HDL-C水平高于正常同龄同性别人群HDL-C水平的90%, 有家族性高HDL-C史.引起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的遗传因子很多, 但大多数易感基因还未证实.
a.CETP.CETP基因突变引起CETP缺乏, 显著升高HDL-C水平, 杂合子中HDL-C水平仅少量升高, LDL-C水平大体正常.CETP在HDL由大颗粒重构为小颗粒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高甘油三酯血症条件下, CETP转移TGs的效率提高, 导致HDL颗粒中TGs积蓄加快, 而胆固醇相应减少, 这种HDL颗粒会迅速被肾脏清除, 引起循环中HDL-C水平降低;而缺乏CETP导致HDL2中的CE不能转移至VLDL, 进而HDL-CE含量升高, 即大颗粒的HDL2含量增加, 但Apo AⅠ和Apo AⅡ水平降低[22,23] (表1) .CETP缺乏是造成高脂蛋白血症的最主要原因, 但其与CAD的关系还存在争议 (表1) , 有研究显示CETP缺乏的患者CAD发生率降低[24], 但有报道表明CETP缺乏而增加的HDL-C存在功能障碍[25], 也就不具有相应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b.HL.人类肝酯酶基因 (LIPC) 位于15q21-23染色体, LIPC突变可能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极为罕见.HL缺失患者表现为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以严重的高甘油三脂血症为主要临床特征, 胆固醇及中密度脂蛋白水平也明显升高[13].该病患者表现出血浆HL活性显著降低, HDL-TG大量增加, HDL-C、Apo AⅠ水平、大颗粒HDL水平增加, 以及脂蛋白残粒分解代谢异常[26] (表1) .LIPC突变杂合子并不表现出脂蛋白代谢异常.HL缺失患者伴有早发性CAD, 可能由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含量增加所致 (表1) .最新研究表明, HL缺失可能导致动脉硬化易感性增加[27], 但HL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具体作用还有争议, HL活性过高或过低都可能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
2.2 HDL-C的多基因遗传学研究
通过先前的研究已经成功鉴定出多种影响HDL-C水平的易感基因, 但HDL-C水平的变化往往不是由于单个基因变异导致, 而是多个基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 HDL-C的多基因遗传学研究十分必要.目前主要的研究手段分为两大类:候选基因关联分析及全基因组研究, 前者主要采用基因关联和筛查测序的方法, 后者主要以全基因组关联 (GWA) 研究为主.
2.2.1 候选基因分析研究.
候选基因研究采用基因关联或筛查测序的方法, 以假说为基础, 综合流行病学、病因学, 通过结合组织表达特异性、功能分析及与已知功能基因的同源比较, 搜寻可能与其发病有关的候选基因, 进而确认基因内或邻近基因中引起这些基因功能或表达改变的突变, 或对引起功能改变的突变形成连锁不平衡的多态性进行关联研究, 是研究多基因疾病与遗传因素之间可能致病通路的第一步.全基因连锁扫描HDL-C水平及其相关特征 (如Apo AⅠ和Apo AⅡ水平) 已经应用于FHA以及不同种群的家族样本.
2002年Yamada等[28]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上发表的对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遗传因素的研究中, 首先就71个候选基因共112个多态性进行测序筛查及回归分析选出19个相关的遗传多态性, 再对其开展进一步的大样本量研究, 最终成功鉴定出3种基因多态性与MI风险性显著相关, 表明候选基因分析在多基因疾病遗传因素研究及风险性预测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以往的研究已经鉴定出影响HDL-C水平的易感基因, 其中CETP、LPLPL和LIPC的变异最为常见.新近研究发现LIPC启动子250G/A突变可能导致HDL-C水平升高[29].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s) 相关比较研究及早期的候选基因研究进一步揭示了LIPC基因的SNPs与高HDL-C水平相关, 研究显示LIPC启动子SNP (rs1800588) 能使HDL-C浓度增加15 mg/L[30].对大量高HDL-C水平受试者的数据统计得出CETP的3种变异体rs708272、rs5882和rs1800775[31], 说明CETP基因变异对HDL-C水平也有重要影响.候选基因研究还发现LPL的7种SNPs与HDL-C水平有密切联系, 其中4种SNPs有很强的连锁不平衡性[32], 且rs328能增加HDL-C, rs268及rs1801177则导致HDL-C减少.
PLTP和EL都与HDL的重构密切相关, 动物实验证明PLTP缺乏导致HDL-C水平下降, 但在低HDL-C的人群中PLTP突变并不常见.Aouizerat等[33]研究显示, 已发现PLTP的4种错义突变中仅有一种突变 (R235W) 导致其转移活性降低, 与低HDL-C水平相关;其研究还鉴定出PLTP基因内含子的一种SNP (rs2294213) 能升高HDL-C水平, 这一结果在Engler等[34]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进一步验证.生化和动物实验都已证明EL缺乏和过表达会影响HDL-C水平.近期的一项研究发现抑制编码EL的基因LIPG可能是增加HDL-C水平的有效途径[35].体外脂肪酶活性检测也表明高HDL-C变异体中EL活性降低, 进一步证实EL对HDL-C的影响.此外, 我们对HDL生成的限速基因ABCA1的研究中发现, 其存在的一种常见变异R219K与HDL-C水平降低有关, 且ABCA1R219K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种族和个体差异[36], 提示对不同种族人群HDL-C水平相关的遗传学研究中, 应同时考虑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影响.
Apo A1-C3-A4-A5基因簇也是HDL-C相关的候选基因, 其位于11q23染色体上, 其中Apo A5和Apo C3都主要存在于HDL及富含TGs的颗粒中, Apo A5能激活LPL, 而Apo C3则抑制LPL活性.已证明Apo C3基因座与HDL-C水平有关, 但相关研究结果存在争议, 而Apo A5的多数基因突变都引起HDL-C水平降低, 新近研究中证实Apo A5基因-3A/G SNP能影响血脂水平, 导致HDL-C水平下降[37].Apo E也能影响HDL-C水平, 其中Apo E2基因突变增加HDL-C水平, 而Apo E4的突变体则降低HDL-C水平[38].最近有研究就Apo A1-C3-A4-A5基因簇和它们的单体型与血脂水平的关系进行探讨, 发现所研究的5种SNPs构成的单体型比单个的SNP可解释更多的血脂参数异常, 提示分析血脂相关基因单体型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更有临床价值[39].
近期Peloso等[40]研究发现2种低HDL-C水平的新型易感基因, 即编码吞饮受体 (cubilin, CUBN) 和视黄醇类X受体 (retinoid X receptor, RXRA) 的基因, 分别对应的2种突变体rs7893395和rs11185660, 会引起HDL-C增加和CAD发生率提高.其研究还进一步证实P选择素 (P-selectin, SELP) 基因变异可通过影响HDL-C水平而引起CAD危险性提高[40].调节HDL代谢的另一种新型基因WWOX编码的蛋白包含两个N端的WW结构域和一个C端的短链氧化还原酶位点.有研究证明[41], Wwox缺乏的小鼠类固醇合成途径受损, 且血清脂质水平异常, 表现出高胆固醇血症, 四周龄时就出现死亡, 但Wwox影响HDL-C水平的具体机制还未阐明, 有待进一步研究.
此外, 有报道证实内皮缩血管肽-1 (EDN-1) 第198个密码子处发生氨基酸替换 (赖氨酸替换为天冬氨酸) 产生的变异体rs5370与HDL-C水平相关[42].SR-BI也是候选基因研究的热点, 动物实验证明它能影响HDL-C水平及对CAD的敏感性, 已经鉴定出几种SR-BI基因的突变, 该突变往往导致HDL-C水平升高和LDL-C水平降低[43], 但不同突变体的作用不尽相同, 还与性别等因素相关.
2.2.2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全基因组关联 (genome-wide association, GWA) 研究是指在全基因组层面上,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反复验证的基因与疾病的关联研究, 是通过对大规模的群体DNA样本进行全基因组高密度遗传标记, 如SNP或拷贝数变异 (copy number variants, CNV) 等分型, 从而寻找与复杂疾病相关的遗传因素的研究方法.其中最小等位基因频率 (minor allele frequency, MAF) , 已广泛应用于复杂疾病的GWA研究, 它通常是指在给定人群中不常见的等位基因发生频率.在关联研究中, 较小的MAF将会使统计效能降低, 通常在研究人群中罕见突变与疾病的关联时通过加大样本量的方法来弥补MAF降低所带来的统计效能的损失, 已知MAF还能估算样本量或检验效能, 并确定基因型频率.与以往的候选基因研究策略不同, GWA研究不需要在研究前构建任何假设, 但关联分析的结果往往需要进一步的功能验证, 如等位基因的不平衡表达 (allelic expression imbalance, AEI) 等才能更好地解释致病机制.
2007年Helgadottir等[44]在《科学》 (Science) 杂志上的报道以白种人样本为基础, 第一阶段应用基因芯片进行大样本量的全基因组扫描, 筛选CAD相关位点, 然后就其中最显著位点进行重复验证及精确定位, 得出9p21是CAD相关的易感位点.同时一系列有关肥胖、冠心病以及相关表型如TG、HDL-C等的GWA研究也被陆续报道, 显示出GWA研究在复杂疾病易感基因定位及发掘相关新型基因变异上的巨大潜力.目前, GWA研究已经鉴定出许多血浆脂质及脂蛋白异常的易感基因, 但多以欧洲白种人为研究对象, 近期Liu等[45]选取其中9个基因座进一步分析, 证实GWA研究中得到的脂代谢相关变异在中国的汉族人群中也起重要作用, 且其中的4种突变体 (rs326, rs1800588, rs3764261, rs4420638) 与HDL-C水平相关.最近Manichaikul等[46]进行的同期组群GWA研究发现CETP突变体 (rs247617) 与HDL-C水平升高的关系极为密切.Sarzynski等[47]对GWA研究为基础的3种候选基因 (CETP、LIPC、LPL) 进行检测, 发现CETP的一种突变体rs3764261对HDL-C水平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 (表2) , 提示CETP基因的多种突变都能影响HDL-C水平, 可能成为相关疾病防治的重要靶点.
脂肪酸去饱和酶 (fatty acid desaturase, FADS) 基因簇FADS1-2-3可影响HDL-C水平 (表2) , 该基因座的SNPs能调节FAD1和FAD3的表达, 二者表达增加导致HDL-C水平升高及TGs水平降低[48].由于FADS与多不饱和脂肪酸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 生物合成途径相关, 饮食中的-3PUFA, 作为FADS1的底物也可降低血浆中的TGs, 增加HDL-C, 有研究显示通过此机制还能降低肝脏VLDL和TGs水平[49].此外, GWA研究也对ABCA1、LCAT、PLTP、LPL、LIPC、Apo A1-C3-A4-A5等许多已知HDL-C相关基因进行了验证[50,51], 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各个基因对HDL-C水平的影响.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4, ANGPTL4) 作为一种分泌蛋白, 能使LPL由具有催化活性的二聚体变为无活性的单聚体, 从而抑制LPL活性, 其在小鼠体内的过表达能引发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研究发现ANGPTL4的E40K变异体与低TG、高HDL水平密切相关[52] (表2) .ANGPTL4也可作为血清中的一种激素, 通过LPL外的其他机制影响HDL-C水平.
还有研究发现肝细胞核因子4 (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4, HNF4) 的一种低频非同义变异体rs1800961对HDL-C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48] (表2) .HNF4能调控多种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包括载脂蛋白、固醇合成酶及胆汁酸转运体等.小鼠HNF4的靶基因突变降低LDL-C和HDL-C水平, 并导致小颗粒HDL及贫脂型的出现[53];人类HNF4的靶基因突变引起Ⅰ型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 (maturity onset diabetes in young, MODY) [54], Ⅰ型MODY是Ⅱ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的一种早发性常染色体显性疾病, 患者血清Apo AⅠ、Apo AⅡ和HDL-C水平降低.
Aulchenko等[55]的研究中发现, 2种新型基因 (CTCF-PRMT7和MADD-FOLH1) 与HDL-C水平相关, 其多种SNPs都导致血浆HDL-C水平发生变化.GALNT2基因编码N-乙酰半乳糖氨基转移酶2的合成, 也是GWA研究确定的一种新型HDL相关基因, 研究发现其首个内含子的SNPs与HDL-C和TGs水平相关[56] (表2) .GALNT2在脂质代谢中通过蛋白质糖基化间接影响HDL-C和TGs.有研究表明, GALNT2在肝脏中的过表达使HDL-C水平降低, 相反GALNT2敲除则剂量依赖性地使HDL-C水平增加[57], 但其具体机制尚未阐明.
期一项GWA研究[47]又得到MVK和MMAB2种新型候选基因与HDL-C水平密切相关, 二者定位于染色体12q23~24, MVK编码甲羟戊酸激酶, 催化类异戊二烯生物合成途径的早期过程;MMAB编码钴胺素腺苷转移酶, 在腺苷钴胺素合成中发挥作用.研究中通过检测与已知基因的AEI相关性证明, 在此基因座处MMAB基因对HDL-C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 (表2) , 但二者在HDL代谢中的确切功能还有待研究.此外, MVK和MMAB2种基因都受固醇应答元件结合蛋白 (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s, SREBP) 调控, 最新研究[58]已经证实SREBPF基因存在一种错义突变 (P111L) 能引起HDL-C水平的下降.
摘 要 以针灸督脉为主,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28例,对大部分患者治疗前后摄X线片,采用SD1000型光子骨密度仪检测,观察尺、桡骨(或脊椎及骨盆平片)骨密度改善情况。结果:大部分患者临床治愈或好转,尺、桡骨骨密度有不同程度增高。
主题词 骨质疏松/针灸疗法 穴位,督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增龄有关的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部结构异常病症。在人体进入老年后单位体内骨组织量减少加速,随着骨量不足,矿物质的含量也逐渐降低,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质变薄,髓腔增宽,骨小梁变小,发展至骨质疏松、骨韧性和强度减弱,常引起疼痛,并可因轻微外伤而出现骨折。我国现在老年人近1亿,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重大医疗问题。
笔者自1997年10月~1999年10月,采用针灸督脉为主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28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同时观察治疗前后骨密度的改变情况,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7例,女21例;年龄最小52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60.2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3年,平均病程1.58年。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部及一侧或双侧髋关节、股骨、膝关节、胫腓骨等处疼痛,行走无力,腰及下肢屈伸、俯仰、转侧不利,于静止状态或夜晚睡眠时疼痛加重,翻身转侧困难,轻微活动后疼痛稍缓解,冬季或气候变化时加重,反复缠绵不愈。体检时无明显压痛点,X线摄片检查示:骨质疏松,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等退行性病变。骨密度仪检测,低于正常值。
2 治疗方法
取穴:主穴为百会、大椎、至阳、腰阳关、命门。
配穴:关元、气海、肾俞、脾俞、悬钟、太溪、足三里、三阴交、上、次。
每次治疗时,主穴必取,酌加4~6个配穴轮换交替使用。
操作:针刺得气后留针40分钟,间隔10分钟行针1次,以补法为主。留针时用艾条温和灸2~3穴,每穴灸15分钟,以局部皮肤温热潮红为度。局部疼痛较甚者,可加用皮肤针轻叩痛处,而后用艾盒温灸,每次灸30分钟。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休息2~3天,再进行下一疗程。治疗3~6个疗程,随访3个月统计疗效。
骨密度测定: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对部分病例分别摄尺、桡骨X线片或脊椎及骨盆平片,并行SD1000型光子骨密度仪检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关节疼痛、肿胀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各项实验室检查正常;
好转:关节肿胀、疼痛减轻,功能活动好转,实验室检查较前好转;
无效:关节疼痛及肿胀治疗前后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显效10例,占35.7%;好转12例,占42.9%;无效6例(其中2例中断治疗),占21.4%。有效率达78.6%。
其中25例治疗后X线片较治疗前骨密度增高,骨质透明度降低;23例治疗后采用SD1000型光子骨密度仪检测,较治疗前提高 0.3~0.8,其中18例达到正常值。治疗前后骨密度改变情况见表1。
4 典型病例
刘××,女,71岁,于1997年11月初诊。主诉:腰及双髋关节疼痛,反复发作5年余。于1996年10月经摄X线片、CT及采用SD
1000型光子骨密度仪检测(-3.2分)确诊为骨质疏松症,曾口服补钙制剂(钙尔奇-D等)效微,于1996年12月始采用注射日本进口补钙针剂3个月,注射后疼痛稍好转,复查骨密度为-2.9分。现疼痛又作,入夜睡眠或翻身亦痛,伴全身乏力,面色萎黄,纳食不香,形体消瘦,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经用上述方法治疗2个月后,腰骶部及双髋关节疼痛消失,感双下肢活动有力,每日晨起锻炼可步行3 km左右,纳食增加,面色较前红润。同时于治疗后3个月复查,骨密度升至-2.6分,摄腰椎、尾骶部及骨盆平片比较,骨密度较前增高,骨质透明度降低。
5 讨论
本病属"痿"、"痹"范畴。《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说:"肾主身之骨髓,……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灵枢・海论第三十三》又说:"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骨、髓与脑属奇恒之府。肾主骨,骨生髓,髓聚为脑,故称脑为髓海。骨髓、髓海充足,可使肢体骨骼强壮有力,不足则肢体骨骼萎弱甚则废用。督脉循行于脊里,入络于脑,与脑和脊髓有着密切的联系,督脉的第二、三分支又分别属于肾,和联络于肾。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肾虚者,其督脉必虚,是以腰疼"。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主要责之于肾虚、髓减、骨枯,采用以针灸督脉为主,配以肾、脾、胃经等穴位为辅,通过针刺和艾灸达到养骨增髓,补益脾肾的功效。
治疗骨质疏松症目前使用措施有:性激素、二磷酸盐、降钙素、副甲状腺素、氟化物、维生素D、钙剂、中药等,其中雌激素的作用是比较肯定的。但由于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及费用的关系,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够接受治疗。
针灸督脉的疗法经济简便,不仅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而且能提高机体对钙的利用率,促进骨形成,并对人体内分泌系统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既可达到与肌注雌激素相同的效果,又可避免外源性性激素过量所出现的副作用。针灸还克服了老年患者口服钙制剂吸收利用率低,影响胃口的缺点。补益先天肾与调理后天脾胃同时着手,既改善了肾虚所致的骨痹,又增加了钙的吸收利用,以杜绝本症的反复。因此笔者认为针灸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值得推广。
(收稿日期: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