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表面活性剂论文

表面活性剂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表面活性剂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表面活性剂论文

表面活性剂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有机硅;聚醚;表面活性剂

一、表面活性剂及其性质

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之为表面活性剂。近些年来,表面活性剂发展迅速,其应用涉及到很多领域,如油田开发、日化产品、涂料、食品、纺织、材料等,表面活性剂几乎渗透到一切生产及技术领域。

表面活性剂有两个重要的性质,一是在各种界面上的定向吸附,另一个是在溶液内部能形成胶团。前一种性质是许多表面活性剂用作乳化剂、起泡剂、润湿剂的原因,后一种性质是表面活性剂常用增溶作用的原因。

二、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一)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特性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新型结构的表面活性剂,自20世纪60年代开发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具有以下特性:(1)很高的表面活性,其表面活性仅次于氟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最低表面张力可降至大约20 mN/m,而典型的碳氢表面活性剂为30mN/m 左右;(2)在水溶液和非水体系都有表面活性;(3)对低能表面有优异的润湿能力;(4)具有优异的消泡能力,是一类性能优异的消泡剂;(5)通常有很高的热稳定性;(6)它们是无毒的,不会刺激皮肤;(7)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非生物降解,燃烧副产物少,对环境污染小;(8)根据制备方法不同,可以生产不同分子量、不同类型的结构,而且通常分子量都很高,属于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二)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用途

由于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优异特性,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应用。早在20世纪50年代作为尿烷泡沫塑料的稳泡剂,一直到1994年仅在此项应用中的用量就达约300000t/a,促进了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工业的迅速发展。在近些年中,研究者们合成了更多种类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这样更多更系统地研究了其在水和非水体系中的表面活性、与各种添加剂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有序组合体行为,建立了其在涂料、化妆品、纤维等工业上应用的理论基础。尽管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也存在生物降解性能较差、价格相对较高的缺点,但其高效率可弥补其成本的不足。

三、聚醚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一)概况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中的聚醚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并可在工业生产和日化产品进行应用。它由有机硅链段和聚醚链段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通过调节聚醚、有机硅的聚合度,便可以获得不同性能、不同用途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可应用在涂料工业、聚氨酯、农药和日化工业等行业。

(二)聚醚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类型

按聚醚链段与有机硅链段之间的连接方式,聚醚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分为Si-O-C键连接型和 Si-C 键连接型。前者抗水性差,易被水解;后者对水稳定。

(三)聚醚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聚醚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最早出现在1954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使得聚醚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国外很多学者研究了聚醚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相行为。Kunieda和Harashima共同合作了一系列关于研究一组明确界定为AB型有机硅聚醚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相行为的论文,并且发现这些共聚物自组装形成微结构材料,并在低重均分子量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形成结晶相。Kunieda 等研究了一系列 11AB 型 PDMS-PEO 两嵌段共聚物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两相行为。有机硅嵌段的体积分数和总分子量的变化范围很广,足以找到正常和液晶相的转变。

对聚醚有机硅共聚物合成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唐琼等以聚醚和含氢硅油为原料,制得兼有两者性能的聚醚改性硅油。研究发现产物的粘度指数和表面张力都随链节比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聚合度的增加,产物粘度指数增加,表面张力变小;二元回归方程很好地预测了聚醚改性硅油的粘温系数和表面张力。

对于嵌段型的聚醚有机硅共聚物,很多学者同时研究了其在稀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Meier研究发现在聚醚有机硅嵌段共聚物中形成了小囊泡。空的纳米微粒如小囊泡由于有潜在的应用在血管、药物载体和酶或催化剂的保护壳方面而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反应溶剂方面。Austin等人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更好的、不用从反应体系中除去溶剂以及无溶剂工艺技术。他们以一种不含羟基的酯类作为反应溶剂进行合成研究,反应得到一种透明的粘滞溶液,无需对酯溶液进行分离即可使用。

在后处理工艺方面,Ichinoh 通过在反应结束时加入稀盐酸进行后处理,可得无味产物。Hino 和Kenichi采用加氢的方法来获得无味产品。将反应物溶解在甲苯中进行加氢,经过滤、蒸馏出甲苯后即可得到产品,产品的不饱和度约为0.0lmmol/g,没有气味且存贮稳定性良好。

(四)聚醚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聚醚和有机硅具有极强的互补性,由于两种结构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使性能互补成为可能。

四、小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机硅不断出现新产品新用途。目前随着研究的深入,很多技术已逐渐成形,这为我们进一步开发聚醚有机硅提供了可行的条件。而且聚醚和硅油合成原料的价格逐渐降低,合成路线的不断优化,更使得新型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成为未来表面活性剂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冬辉.氨基聚醚有机硅的制备及其在消泡剂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13.

[2]耿红涛.有机硅改性聚醚酯消泡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

表面活性剂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 二元复合驱 提高采收率 机理 适应性

一、低渗透油藏开发特点

低渗透油藏主要以砂岩为主,由于储层孔喉细小、比表面大、渗透率低、受成岩作用等的影响,开发过程中具有以下主要特征:油井自然产能低,生产压差大;产量递减快,地层压力下降幅度较大,一次采收率很低;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启动压力和注水压力高;油井见效时间较晚,压力、产量变化较平缓;裂缝性砂岩油田注水井吸水能力强,油井水窜严重;低渗透油田见水后采油指数、采液指数大幅度下降,稳产难度较大[2-6]。

二、聚表二元复合驱油机理

聚/表二元复合驱是利用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大量文献表明,最初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7]是先注入一段活性水段塞,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后,再注入聚合物段塞,以此来控制流度。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SP)二元复合驱主要是利用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8-12],

聚/表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3]:

1.降低流度比,提高波及系数

2.降低界面张力,增加毛管数,提高洗油效率

式中 Pc-毛管阻力,MPa;

σ-油水界面张力,mN/m;

θ-润湿接触角,°;

r-毛管半径,cm。

3.复合驱中的表面活性剂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水驱过程中油滴变形,从而降低油滴流经孔隙喉道所做的功;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吸附后,形成稳定的水包油乳状液,乳化的油在向前运动中不易重新粘附在岩石表面,从而提高洗油效率。

三、低渗透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油适应性研究

近几年,针对三元复合驱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我国先后在胜利、大庆、辽河油田开展了二元复合驱。2003年9月胜利油田率先在孤东油田七区西南部Ng54-61层进行了二元复合驱工业化试验,标志着胜利油田成为国内第一个将二元复合驱技术进行工业化应用推广的油田。辽河油田于2007年在锦16块进行了二元复合驱方案设计,于2010年在锦16块开展二元复合驱工业化试验[18-22]。

低渗透油田的二元复合驱矿场试验主要集中在美国和英国,例如,美国的Slaughter油田平均渗透率为4×10-3μm2, Lewisville油田平均渗透率为24×10-3μm2,而英国的Bothamsall油田的平均渗透率为14×10-3μm2,在1983年进行了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驱,在处理和注入表面活性剂溶液方面获得了宝贵的经验。美国布拉德福油田平均渗透率为10×10-3μm2,选取两个区块进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矿场试验。结果表明,两个区块分别在1984年4月和7月产油量增加,但增幅不大。同时,二元复合驱矿场试验不能用于驱替原油黏度高于30 mPa·s的油藏,但是,实验室的二元复合体系却成功驱替了黏度为31.7 mPa·s的原油,并且有较高的采收率,因此,在这个方面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究。将来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和发展可能会超出以上范围,取而代之的是潜在的经济因素和实际应用条件的综合考虑[14]。

王伟[15]等针对龙虎泡低渗透油田水驱开发效果差、采收率低等特点,开展了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在低渗透油藏适应性的室内评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最佳的注入方式是先注入聚合段段塞,后注入表面活性剂段塞。在水驱基础上可提高非均质岩心采收率17.74%,对于非均质性较弱的低渗透油藏可选用聚表二元复合驱,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注入选择性和封堵选择性,优先进入相对高渗区的水窜通道,起到调剖作用,表面活性可降低注入压力,注入水更容易进入低渗区,启动低渗区剩余油。

徐艳丽[16]等针对五里湾一区低渗透油藏开展了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组合调驱技术研究。该技术通过全面的室内实验,并选取五里湾一区三口水井开展该项试验,室内实验显示能有效提高采收率7.4%,现场综合增油降水效果也较为明显。

四 、实例分析

1.布拉德福油田

布拉德福油田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平均孔隙度为15%,平均渗透率为10×10-3μm2,原油黏度为5mPa·s,深度为549m,油层厚度为9m,注水开发后的剩余油饱和度为40%。

二元复合体系所选表面活性剂是由Marathon公司制造的石油磺酸盐,助表面活性剂为甲醛;聚合物是用油田原油经磺化后制备而成的适合本油藏特性的CyanatroL930-S型聚合物。

在布拉德福油田选取区块1和区块2两个区块进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区块1和区块2分别在1984年4月和7月产油量增加,但增幅不大。到1985年12月试验区总采油速度由8.3m3/d增加到31.8m3/d,产出液中的含油量由小于1%增加到6%;生产终止时区块1的累积产油量为1.41×104m3;区块2的累积产油量为1.6×104m3[17]。

由于当时油价较低,注入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尚未突破,因此该技术未得到推广,但在布拉德福油田实施的聚/表二元复合驱矿场试验取得了增油的效果,由此说明低渗透油田实施聚/表二元复合驱是可行的。

2.五里湾长6油藏

五里湾长6低渗透储层属成岩型为主的沉积-成岩型长石细砂岩。其中粒间孔隙是主要的孔隙类型。五里湾一区长6砂层平均有效厚度12.2 m,平均有效孔隙度12.74 %,渗透率1.81mD。同时该地层水钙镁离子含量高,平均矿化度31718 mg/L,水型为CaCl2型。

2010年10月13日,五里湾长6油藏优选了三口水井,对应十四口油井开展了聚表二元驱调剖与驱油技术结合的现场试验。现场采取重复多段塞的方式注入调剖体系以及驱油体系,现场措施累计进行26天,累计注入2 915 m3,调剖剂注入后,压力上升1MPa 左右,弱凝胶封堵见效。措施后数据统计至8.29日,对应14口油井不同程度增油,井组累计增油1243.79 t,含水相对稳定,柳74-47日增油0.72 t,综合含水下降15.9 %,综合增油降水效果较为明显。

通过室内研究筛选出具有很强抗剪切性能,抗盐性,和抗温性的弱凝胶调剖体系配方:0.3 %梳型聚合物(KYPAM)+1 %交联剂。同时在室内进行岩心模拟驱油试验,筛选出能有效降低界面张力至10-3mN/m的表面活性剂体系:0.3 %HAS 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0.15 %助活剂,室内实验显示能有效提高采收率7.4 %。

过连续两年表面活性剂驱油措施、以及聚表二元驱技术研究以及现场试验,初步反映出该项技术措施增油有效期为7个月左右,7个月以后,对应油井相继出现增油不稳定的现象。

在五里湾长6油藏实施的聚/表二元复合驱矿场试验以及室内试验都取得了增油的效果,由此说明低渗透油田实施聚/表二元复合驱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但该项技术措施增油有效期为7个月左右,7个月以后,对应油井相继出现增油不稳定的现象[16]。

五、结论

低渗透油藏天然能量小,产量递减快,压力下降快,一次采收率低,开发水平不高。

低渗透油田的二元复合驱矿场试验主要集中在美国和英国,二元复合驱的采收率较低,原因包括油藏本身条件的不足,表面活性剂在地层中滞留量过大,存在启动压力梯度。

五里湾长6油藏实施的聚/表二元复合驱矿场试验以及室内试验都取得了增油的效果,由此说明低渗透油田实施聚/表二元复合驱是具有一定前景的。

参考文献

[1]徐运亭.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研究及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1-8.

[2]王道富.鄂尔多斯盆地特低渗透油田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4.

[3]李道品等.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354.

[4]袁旭军,叶晓端,鲍为,周静.低渗透油田开发的难点和主要对策[J].钻采工艺.2006,29(4):31-32.

[5]何生厚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油气开采工程[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370-372.

[6]T.A.Blasingame. The Characteristic Flow Behavior of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Systems. 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2008.

[7]周雅萍,刘家林,于涛等.碱/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9,(9):20-23.

[8] 孙焕泉.二元复合驱油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374-375.

[9] 杨黎.聚表二元复合驱在孤东采油厂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硕士论文.2009:3-6.

[10] Widmyer R.H., Williams, D.B., Texaco Inc.; Ware, J.W.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Salem Unit Surfactant/Polymer Pilot. 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1988.

[11] 高慧梅.二元复合驱用表面活性剂选择及作用机理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硕士论文.2004:1-3.

[12] Holmberg.K.水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21.

[13] 陈大钧.油气田应用化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327-336.

[14]刚永恒等.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综述[J]. 油气田地面工程,2010,29(12):61-62.

[15]王伟,岳湘安等.龙虎泡低渗透油田聚表二元复合驱实验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7(4):42-45.

[16]徐艳丽,龙永福等.五里湾长6油藏聚表二元驱研究与应用[J].石油化工应用,2012,31(7):26-29.

[17]P.S.Ondrusek.Micellar/Polymer Flooding in the Bradford Field.Journal of Petroleum Technology.1988.

[18]吕鑫,张健,姜伟.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研究进展[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8,30(3):127-130.

[19] 张爱美.孤东油田七区西南二元复合驱油先导实验效果及动态特点[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14(5):66-68.

[20] 乔明.二元复合驱工艺技术在辽河油田的应用[J].生产建设.2007,43.

表面活性剂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SDS;降解菌;生长条件;降解特性

中图分类号:X5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2001

表面活性剂具有润湿、乳化、分散、增溶、起泡、等优越性能,享有“工业味精”的美称[1]。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工业及其其他领域对表面活性剂的需求越来越多,其产量大约占世界洗涤剂总量的40%左右[2]。其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占了很大的份额,如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lauryl sulfate,简称SDS),直链烷基苯磺酸,十二烷基磺酸等。这些表面活性剂通过污水,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渣等途径进入环境,成为环境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难处理有机物[3]。表面活性剂通过影响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对水中植物与动物的生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且能通过改变土壤对金属的吸附性,而对陆生植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4],还能使生物膜蛋白和脂质分离,增加细胞生物膜的通透性[5, 6],破坏细胞的保护系统。在环境中存在量大,环境危害范围广[7],表面活性剂的处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对表面活性剂降解的方法主要有:电降解、光降解、超声降解、传统活性污泥降解以及生物降解等方法;而电降解和超声降解,投入成本较高,光降解由于催化剂的使用,导致降解过程大量消耗资源;传统污泥降解法工序多,降解速率低;而在微生物降解方法中,反应条件要求低,降解速度快,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是目前比较经济有效的处理方式[8]。因此,此次研究通过筛选微生物的方法来处理表面活性剂。

1 材料和方法

1.1 培养基

富集培养基:Na2HPO4・12H2O 0.07g, 酵母膏1.50g, KCl 0.10g, KH2PO4 1.00g,K2HPO4 1.00g, MgSO4・H2O 0.50g, CaCl2・H2O 0.05g, SDS 0.10g, 蒸馏水1000mL, pH 7.0[9]。

分离培养基:Na2HPO4・12H2O 0.07g, NH4NO3 6.00g, KCl 0.10g, KH2PO4 1.00g, K2HPO4 1.00g,MgSO4 ・H2O 0.50g, CaCl2・H2O 0.05g, 琼脂20.00g, SDS 0.10g, 蒸馏水1000mL, pH 7.0[9]。

发酵培养液:同富集培养基。

1.2 降解菌株的富集、分离与纯化

从生活污泥中获取菌株样本,接种于浓度为0.1g/L SDS富集培养基中,在28℃,140r/min摇床中培养5d,离心弃去上清液,接种于新鲜培养基(SDS浓度加倍)中,以同样的方法连续重复3次,富集SDS降解菌。将富集得到的菌株经稀释后,接种于分离培养基中,经多次分离与纯化获得单一菌落,命名为Sp-1。

1.3 菌株降解特性探究

1.3.1 菌株的菌落特性

1.3.2 培养温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将Sp-1接种于发酵培养基,在不同温度下,140r/min摇床震荡培养24h,测定其生长量。

1.3.3 培养pH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将Sp-1接种于pH不同的发酵培养基中,在30℃条件下,140r/min摇床震荡培养24h,测定其生长量。

1.3.4 SDS浓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将菌株Sp-1接种于SDS浓度不同的发酵培养基中,在30℃,pH=7.0条件下,140r/min摇床震荡培养24h,测定其生长量。

1.4 菌株降解SDS探究

1.4.1 接种量对SDS的降解率的影响

将Sp-1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摇床震荡培养24h,然后将不同的菌液量接种于100mLSDS浓度为1.0g/L的发酵培养基中,在30℃、pH=7.0的条件下,140r/min摇床震荡培养24h,测定SDS的降解率。

1.4.2 菌株Sp-1对SDS降解规律的探究

在1.0g/L的SDS发酵培养基中接Sp-1菌液量15mL,在30℃,pH=7.0条件下,摇床震荡培养,每隔2h,测Sp-1对SDS的降解率。

2 结果分析

2.1 菌株的菌落特性

菌株在分离培养基内培养1~4d时,菌落为透明状,颜色是白色,边缘整齐光滑,菌落表面干燥,第4天时,直径为18.20mm;第5天时,菌落开始变得半透明状,颜色为淡淡的乳白色,菌落表面干燥,直径到达20.10mm;第6天时,菌落颜色变为乳白色,菌落表面湿润;第7天时,菌落为半透明状,颜色为乳黄色,边缘有少量液体溢出,平板盖上方有少量水珠悬挂,直径达到25.30mm。

2.2 温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菌株的生长会受到影响。在10~15℃之间时,菌株受到较为明显的影响,生长量变化较小,OD460 值在0.10~0.15之间;在20~3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菌株的生长量快速增加,30℃时OD460 值达到峰值为0.50;当温度大于30℃时,菌株生长明显受到了明显抑制,生长量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在40℃时,OD460 值仅为0.11(见图1)。

2.3 pH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当处于不同的pH条件下,菌株的生长状态有明显的区别;pH 在4.0~5.0之间时,菌株生长速度受到严重抑制,OD值非常小,仅有0.01~0.05;当pH在5.0~7.0范围内,菌株生长速度明显增加。当pH达到7.0,生长量达到峰值,其OD460值达到0.60;当pH大于7.0时,随着pH值的增加,菌株的生长受到较为明显的影响;当pH为9.0时,其OD460值仅有0.10;而当pH升至10.0时,菌株生长及其缓慢至不再生长(见图2)。

2.4 SDS浓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SDS浓度在0.2~0.4g/L之间时,该菌株生长速度较为缓慢,OD460值仅有0.05~0.1;当SDS浓度在0.4~1.0g/L范围内,菌株的生长量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 SDS浓度为1.0 g/L时,OD460值达到峰值为0.50;SDS浓度大于1.0g/L时,随着SDS浓度的增加,菌株的生长受到抑制,且SDS的浓度增加越多,受到的抑制愈加明显;当SDS浓度达到2.0g/L时,其OD460值仅有0.10(见图3)。

2.5 接种量对SDS的降解率的影响

当接种量低于6.0ml时,接种量的增加对SDS的降解率影响较小;而接种量在6.0~15.0mL时,菌株对SDS的降解率迅速增加;在菌株接种量为15.0mL时,菌株对SDS的降解率达到峰值为71.9%;当接种量超过15mL后,随着接种量的增加对SDS的降解率无明显变化,降解率趋于稳定(见图4)。

2.6 菌株Sp-1对SDS的降解规律

在菌株Sp-1对SDS的降解实验中,在初始的2~6h之间,菌株对SDS的降解率很小;在6~10h内之间,斜率较大,Sp-1对SDS的降解率增加速度较快,并在10h时降解率达到59.8%;在10~18h之间,降解率增加趋于平缓;18h时,菌株对SDS的降解率达到最大为71.0%。20h后,随着时间的增加,降解率变化幅度较小,一直徘徊在70.0%左右(见图5)。

3 结论与展望

本次实验筛选出了对SDS降解效果明显的菌株Sp-1,得出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为:在pH=7.0,温度为30℃,SDS浓度为1.0g/L;对SDS得降解率最高可达到71.0%。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过低或过高,以及反应体系在偏酸酸性或偏碱性条件下均不利于该菌株的生长,而且底物中SDS的浓度对菌株的生长也有较大的影响。在菌株对SDS降解的探究过程中发现,当菌株的接种量较低时,随着接种量的增加有利于菌株对SDS的降解;而达到一定量后,随着接种量的增加,对SDS的降解不再有更进一步的有促进作用。菌株在最适生长条件下降解SDS时发现,降解率曲线的前、中期与微生物生长曲线的前、中期有同步的变化。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通过物理诱变、生物融合等方法来提高菌株对SDS的降解率。

参考文献

[1]刘彩娟.表面活性剂的应用与发展[J].河北化工,2007, 30(4):20-21.

[2]方银军,黄亚茹,耿二欢,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C].第34届(2014)中国洗涤用品行业年会论文集, 2014.

[3]郭伟,李培军.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环境行为与环境效应[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4(6):37-42.

[4]戴树桂,董亮.表面活性剂在土壤颗粒物上的吸附行为[J].中国环境科学,1999,19(5):392-396.

[5]吴薇,程爱华,叶向德,等.表面活性剂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J].四川h境,2007,26(3):84-86.

[6]肖鹏飞,孙丽军,李玉文.吐温类表面活性剂在黑龙江黑土中的吸附特性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4,28(2):262-266.

[7] 魏福祥, 郝莉莉, 王金梅. 表面活性剂对环境的污染及检测研究进展[J]. 河北工业科技, 2006, 23(1): 57-60.

[8]王正武,李干佐,张笑一,等.表面活性剂降解研究进展[J].日用化学工业,2001,31(5):32-36.

表面活性剂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制革废水,预处理,物化,生化,氧化沟

1.引言

西南某制革工业采用猪皮、牛皮和羊皮做原料皮。废水主要来自制革生产的湿操作准备工段和鞣制工段,包括浸水废水、脱脂废水、浸毛脱灰及洗水废水、浸酸废水、铬鞣废水和染色上脂废水;其生产工艺流程及污染物发生点见图1。本研究在调查、分析该厂生产状况、废水中污染物成分(制革废水成分见表1)后,总结得出:制革废水是有色、有臭味、有毒性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废水排放不连续、不均匀,水质差别很大;制革废水中脱毛、原脂、铬鞣等废水益单独予以处理后,再综合一并进行处理,这样既可回收系统中有用物质,又可减少不经单独处理所带来的整个处理工艺运行不稳定的因素。该厂采用预处理—物化+生化联合工艺处理制革废水,各项指标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出水水质稳定。

表1制革废水污染物成分

序号 工序 加入辅料 废水成分

1 浸水 加渗透剂、防腐剂 血、蛋白质、盐、渗透剂

2 脱脂 加脱脂剂、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蛋白质、盐

3 浸毛脱灰及洗水 石灰膏、硫化钠 硫化钠、石灰、毛、油脂

4 浸酸 NaCl、无机酸、有机酸 酸、食盐

表面活性剂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就目前中国对油田化学的定义来看,油田化学主要是指在石油勘探、钻取、运输等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方法和各种化学药剂,其中大多数药剂类属于精细的化学工艺产品。本文就将从油田化学的关键步骤入手,详细的介绍相关油田化学药剂在油田化学中的应用,同时也会简单的阐述油田化学产品的大致发展方向及前景。 

油田化学是研究油田勘探、采集、钻井和原油运输过程中相关化学问题的科学,也是石油科学中最早发展的一门学科,是由采油化学、钻井化学和集输化学三部分组成,由这些组成部分就组成了油田化学的研究目标和方向。勘探、钻井、采油和原油集输虽然是不同的过程,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油田化学的几个组成部分虽然都自己各自的发展方向,但是它们都是相互关联的。油田化学品在油田勘探、钻井、原油集输的过程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油田化学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更顺利地勘采石油,油田化学品的发展应是重中之重。 

一、油田化学在各方面中的应用 

1.钻井方面 

在一般油田钻井的过程中钻进液的使用是最重要的,它是指在油田钻井过程中的以其能够满足钻井工作的需求的一切循环流体的总称。其中钻井液有携带和悬浮岩屑、冲洗井底(钻井液在钻头水眼处形成高速液流,可将钻井液与地层压力差压持在井底的岩屑冲起,起到快速清洗井底作用。)、稳定井壁、平衡地层压力(在钻进过程中通过不断调节钻井液密度,使液柱压力能够平衡地层压力,防止井塌和井喷等井下复杂情况发生。)、冷却和钻头、钻具、传递水动力(钻井液在钻头喷嘴处以极高流速冲击井底,提高了钻井速度和破岩效率。高压喷射钻井利用该原理,使高泵压主要分布在钻头处,提高射流对井底的冲击力和钻井速度。)、获取井下信息等这么一些功能。在整个应用过程中,对钻井液也有很多相关的要求,首先应与所钻遇油气层相配伍,满足保护油气层要求,有利于获取良好的岩样、岩芯和电测资料;其次钻井液应具有较好的抗温、抗盐、抗钙镁能力;接着钻井液应环保,减少对钻井人员及环境污染伤害;最后钻井液应具有良好的缓蚀防腐作用,减少对井下工具及地面装备的腐蚀。 

2.采油方面 

在采油过程中,最常使用的是表面活性剂、高分子化合物、酸化及酸液添加剂,其中常用的几种表面活性剂烷基磺酸钠(as)(有磺氯酰化法和磺氧化法两种方法合成)、烷基苯磺酸钠(abs)、span和tween型活性剂、聚醚型活性剂—高分子活性剂、多乙烯多胺型活性剂—ae、ap型活性剂,这些活性剂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能在油田形成吸附界面膜,降低表面张力的物质,更好更方便地采集石油。油田采集中的酸化是决定油好坏的最重要的一步,酸化是用酸或潜在酸处理油田层,以恢复或增加油田层渗透率,实现油田井增产和注水井增注的一种新技术。酸化的分类主要有酸化分类:按油气层类型可分为碳酸岩油气层酸化和砂岩油气层酸化;按酸化工艺可分为基质酸化和压裂酸化; 

按酸液组成和性能可分为常规酸酸化和缓速酸酸化。基质酸化:是指在低于岩石破裂压力的条件下,将酸液注入油气层,使之沿径向渗入油气层,溶解孔隙及喉道中的堵塞物。压裂酸化:简称酸压,是在足以压开油气层形成裂缝或张开油气层原有裂缝的压力下,对油气层挤酸的一种工艺。常规酸化:是指直接使用盐酸处理碳酸盐岩油气层或碳酸盐胶结的砂岩油气层和直接使用氢氟酸或土酸处理泥质胶结的砂岩油气层。缓速酸酸化:是指用缓速酸处理的油气层的酸化。缓速酸是指为了延缓酸与油气层岩石的反应速度,增加酸的有效作用距离而配制的酸。目前国内外使用的缓速酸主要有:自生酸、稠化酸、乳化酸、泡沫酸和化学缓速酸等。酸液添加剂主要有缓蚀剂 、铁离子稳定剂、表面活性剂、稠化剂。 

3.原油的集输方面 

原油在集输得过程中井壁结蜡会影响原油的产量,甚至会堵塞 油井,迫使油井停产。管线结蜡会使泵压升高,甚至使原油失去流动性,在管内冻结。决定原油流动性的因素为:粘度、粘度、屈服值(即在一定温度下,原油停输后,使原油重新流动所需要的最小压力(启动压力)。改善流动性可采取降粘、防蜡降凝及降低屈服值以及降阻的方法,而防蜡降凝又是改善流动性的关键。) 

在地层的温度和压力下,蜡一般溶在原油中。随着油从井筒上升,系统的压力下降气体从原油中逸出,并发生膨胀,吸热,导致原油温度降低,同时由于气体会把原油中的轻组分带出一部分,使原油的溶蜡能力降低,石蜡结晶就从原油中析出,造成油管结蜡。原油与管壁间的温差造成输油管道中的结蜡。在现今油田化学技术中主要使用的是防蜡剂,利用防蜡剂的作用,改变石蜡的结晶形态。蜡晶改性剂的分子中要有与石蜡分子不同的链节,这种物质加入原油中可以改变石蜡结晶形态,使蜡不能聚集长大成网络结构,不易沉积,而易被油流带走。 

4.水处理方面 

油田污水主要是指从原油脱出的含油污水。处理油田污水目的污水一般都含油、盐、saa,且水温高,随便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一般采用污水回注。就目前看来,我国处理油田污水的化学方法主要是:除机杂方面是用凝聚或者加硫酸铝、聚合铝 、铁盐等加以沉聚。除油方面主要有自然重力除油(其原理是利用油水密度差,除油效果差,无法达到除油标准);斜板分离除油(斜板罐)增加分离设备工作表面积,缩短油粒上浮距离,提高分高效率“浅池理论”;凝聚与絮凝(混凝除油法)加凝聚剂、絮凝剂使油成絮团与水分离而除去。乳化油珠常常带负电,加入带正电的凝聚剂和絮凝剂,通过电中和作用使油珠变大,油珠上浮,达到除油的目的; 

二、油田化学品的发展趋势 

1.油田化学品的纳米材料的相关研究使得钻井液的胶体更加稳定,这种材料的研制也满足了油田开发所需的正电离子高和表面积很大的增粘剂的要求,现在的油田中所使用的化学品由纳米的材料制作的主要有:有机正电胶bps、正电mmh。 

2.钻井液是油田化学的重要化学剂,最早的钻井液就是从天然的产物改良而来的,所以,现在对既廉价的既实用的改良的天然的聚合物钻井液的研制仍然显得非常重要,在实际的应用中,具有很潜在的应用前景。 

3.综合水溶性聚合物疏水性的研究。该聚合物就是在原来的水溶性聚合物大分子上插入很少的疏水链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聚合物。这种聚合物具有较强的疏水性。当聚合物的相关浓度超过临界的结合浓度时,就可以形成结合为主要结构的超级大分子结构,这样的结构就让该聚合物能够形成很好的增粘效果。 

三、总结 

油田化学的主要功能主要是更好地保证油田中钻井、原油的采集、污水的处理等方面的运作。本文直接从油田化学的化学品方面对油田中相关的方面的主要作用和效果作了详细的论述,解释了一些油田化学剂在使用过程中的应用原理,最后简单的概述了现今油田化学品的发展趋势,相信本文对我国油田的发展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