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矿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矿产”是对废弃资源再生利用规模化发展的形象比喻,其利用量相当于原生矿产资源。与传统的天然矿产相比,城市矿产具有矿产品位高、埋藏量确定、易于熔炼、兼具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特征。包头市作为区域性重工业基地,自身产业具有资源需求量大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大的双重特征。建设以回收利用废钢铁、废铝等金属类资源为主的城市矿产园区具有良好的资源集聚优势,具有坚实的地区产业基础支撑。建设“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规范化、规模化回收废旧资源并进行资源化利用,可以变废弃物为再生资源,既有效缓解了资源约束,弥补资源不足,又能探索出一条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环境的新途径。
记者了解到,铝业产业园区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申报工作从2012年10月着手准备到2014年9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同意烟台资源再生加工示范区等6个产业园区为第五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通知》,历时两年。记者面前的数据记录了内蒙古包头铝业产业园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这份荣耀的锻造之路:申报工作历时两年,总计取得相关部门支撑性文件59件,编制实施方案7.5万余字,先后修改16稿,市、区领导赴自治区、北京协调相关事项12次,带队外出学习考察4次,国家部委、协会来园区检查调研3次,自治区相关部门来园区实地检查5次。期间,园区做了大量工作来整合现有再生资源产业和帮助企业实现扩能升级,同时在现有土地、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规划一万亩土地,一期5000亩,用于该产业项目发展建设的配套实施工作。“要是没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没有整个团队的团结协作不懈努力,我们的申报工作不会取得这么圆满的结果。”管委会副主任张勇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铝业园区在经过长时间产业基础的能力建设以及两年来积极申报争取,最终代表,与全国8个省区竞争,以综合指标79.7的高分名列第二,得到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商务部的认可和中国国际咨询公司、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等专家的高度评价。给予园区的评审结论为:“产业特色鲜明,目标制定合理、产业链较为清晰、支撑项目及投资可行、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能够发挥较好的产业集聚和区域带动作用。”最终,铝业园区成功获批国家45个示范基地之一,并给予中央财政补贴资金,为包头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取得了国家的支持。
据了解,截至目前铝业园区依托现有再生铝高值化利用和废钢回收龙头企业基础优势,引导相关企业入园集聚发展,整合全市及周边再生资源,已构建形成四条产业链。分别是:以平远物资回收公司为龙头,年加工销售废钢60万吨的报废汽车拆解、废钢铁加工利用产业链;以富城铝业公司和汇泽铝业公司为龙头,年废铝再生利用量4.15万吨的再生铝高值化利用产业链;以及逐步整合形成的废旧塑料、废旧轮胎回收利用两条产业链,并在钢铁、铝业、装备制造业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产业协作关系。园区龙头企业通过牵头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并与各工业园区产废企业建立有效合作,自建了覆盖呼包鄂、辐射陕甘宁等中西部地区的近200个区域性资源回收网点,建立了废旧金属集散市场,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园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
在谈到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发展愿景,白璐表示,下一步园区将根据国家、自治区的战略部署,在现有产业和企业的基础上,通过对全市再生资源产业的整合,在园区东扩区域内规划建设创建祖国北疆以废旧金属资源循环利用为特色,区域资源高效集聚、耦合共生,生态化清洁环保的区域性“城市矿产”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到2018年,园区达到年回收各类“城市矿产”资源80万吨以上,占全市可回收资源量的40%,加工利用75万吨以上,利用率达到95%。
链接:“城市矿产”国外发展概况
城市矿产在西方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各国的发展速度惊人。以再生金属为例,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生产再生金属已经达到许多国家金属总产量的45%以上。其中,钢材产量中有65%以上的原料是废钢铁,再生铜的产量也超过了总产量的50%,在铅的总产量中,再生铅的产量也已经超过原生精铅的产量,达到了60%。
在亚洲,城市矿产发展最快的国家是日本,其塑料和橡胶等的废旧回收率已经达到了近90%,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率也达到了32%以上。另外,日本也拥有相对成熟的废旧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和交易市场。特别是在近10年以来,日本的再生利用资源的回收和再加工方面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例如,在日本的再生金属产业中,再生铝的产量几乎占总产量的99.6%,可见原生铝的产量是非常少的;再生铅的产量也达到了总产量的62%,再生铜产量占总产量的13%等等。总体说来,日本的城市垃圾中有一半以上已经实现了资源再利用化。
在欧洲国家中,对于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方面,都是比较先进的。同样以再生有色金属为例,在欧盟各国中,各种有色金属的平均回收率约为34.8%,其中有大量常用金属的回收利用率达到了40%左右,如铜、铝、镍、铅和不锈钢等。此外,在包装物的回收利用上,欧盟国家也一直处于领先世界的水平,平均达到了55%的水平,其中以德国最为突出,达到了70%以上。
关键词:城市矿产
开发利用"城市矿产",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内在要求,是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中国正经历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过程,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矿产"产生量和蓄积量将大幅度增加,如不有效利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此,我们对永川港桥工业园"城市矿产"开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1 永川区"城市矿产"开发的现状
结合西部地区的资源特色和市场潜力,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开发建设永川港桥工业园,是永川港桥工业园求生存和求发展的重要举措。重庆永川港桥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位于港桥工业园范围内,基地规划面积3800亩,实施重点项目11个,计划总投资14.57亿元,其中加工处理能力建设项目5个,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2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4个。为加快推动示范基地建设,成立了港桥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区领导小组,协调组织基地建设工作。目前,已启动1800亩城市矿产基地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2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35.7%。实现1800亩"七通一平"场地平整及骨干道路、排水体系建设,满足项目落户建设需求。
1.1 建成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园区
规划经过3年时间(2013-2015)的努力,建成一个汇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并举的现代化再生资源产业园(产业基地)。细化再生资源产业园功能,产业园设置多个再生资源集散交易、拆解利用与深加工中心。
1.2 产业框架初具雏形
(1)区域性再生资源集散市场
重庆市永川区港桥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长期从事废旧金属交易市场建设与运营,拥有丰富的集散市场运作经验。已开工兴建的港桥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将成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最大的再生资源回收交易市场。此外,港桥"城市矿产"再生资源产业将充分利用现有回收企业和网点,同重庆各种规模和类型的企业在回收网络化、集中化处理方面进行合作。
(2)生产性废料数量日益增多
根据调查,目前,华科事业群西部生产园区的开工也标志着永川台商产业园成型,迄今为止,已拥有20家台湾企业入驻、产值超过70亿元的永川台商产业园已初具雏形,产品以PCB、鼠标、键盘等笔电配套产品为主,年消耗电解铜将超过6万吨,年产生废料超过1万吨。
1.3 回收渠道基础扎实
近年来,园区各级领导将构建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作为"城市矿产"示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力度,回收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企业为主体、以社区为依托"的原则和"方便居民,便于经营,设置得当,美观整洁"的要求,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废旧商品收购、储存、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的绿色回收网络。
1.4 自主创新科技先行
科学技术是加快再生资源产业化进程的推动力和支撑力,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途径。园区目前在废旧有色金属、废纸、废旧家电拆解及再制造方面拥有了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示范企业,带动了全区再生资源利用技术的整体提升。如重庆永川新格再生铝有限公司作为其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二次铝合金生产企业。经过多年发展,新格已经形成了"回收-拆解-冶炼-压铸-制造"为一体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产业链。
1.5 强强合作助推发展
港桥园区管委会战略思维开放,注重寻求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形成强强联合,经过多次深入考察交流,与国内循环经济领先企业新天地集团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合作共建港桥产业园区。
2 永川区"城市矿产"开发存在的问题
尽管重庆港桥再生资源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产业园区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定位不清晰,产业链体系薄弱,企业间关联度不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
2.1 从业企业规模较小,人员素质亟待提升
目前从事再生资源加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技术设备落后,加工工艺水平低这一致命硬伤,生产效率低,回收加工以手工劳动为主,拆解技术科技含量低,随意处理剩余的废渣废液,造成二次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2.2 社会化资源回收体系薄弱,公众参与意识不强
目前来看,我国大宗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情况较好,但广泛分布于家庭的废旧商品的回收组织化程度低,经营方式落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服务平台不健全,资源回收尤其是低价值的废品回收效果不明显。国内很多人对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存在模糊认识,如再生资源往往被人们视为"垃圾"和"破烂",公众对再制造的产品或再循环材料生产的产品存有偏见;对在回收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企业一般选择直排、乱堆置、乱填埋等会污染环境的处理方式,造成二次污染。
2.3 资源信息共享不充分,重复建设风险较大
由于长期以来缺乏行业发展规划,回收网点少,布局不合理,导致居民交售再生资源存在困难,回收体系有待建立和健全。一直以来,政府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过程中缺乏有效地监控,大多数的废旧商品聚集经营和加工场所都是临时性用地。回收渠道无序、回收队伍散乱,已有的社区回收网络尚需完善。另外,由于缺乏行业规范和标准,不同类型的企业之间布局各不相同,不同规模的回收企业之间各自为政,分别建有自己的渠道来源和回收网点,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没有最大幅度实现再生资源的合理配置。
2.4 产业发展目标不明确,缺乏监督机构
目前再生资源产业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定位,这就导致园区在产业发展战略定位的模糊,缺乏合理区域规划和统一战略布局,造成无序竞争(如废旧汽车拆解永川是重庆人民政府特批的西部唯一的一家,但是现在大足也在搞一个;电子拆解更困难,重庆已有好几家,永川有一家在建,但没有资质)。由于多年来废旧商品回收在各地都有分散布点,形成了供销社、各类再生资源公司、再生资源企业分散布局的情况,彼此之间回收网络体系难以共享,建设项目难以协调,政府支持力度难以集中。永川港桥"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建设正是应对上述问题的关键方法。
3 永川区"城市矿产"开发的对策建议
(1)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官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研发链条;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应深入落实科技部《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拓展科技投入渠道和机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官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研发链条,创新"逆向"科研思路和相关基础理论,提升技术装备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产业集聚程度,引进一批具有相当发展规模,技术创新水平高的示范企业。加强企业员工的技术培训,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
(2)完善相关政策配套与落实。
针对各类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自身特点,分门别类地制定相应的扶持、激励和惩治政策; 针对不同废弃资源,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加大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强化政策细化、接洽和落实,务求对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形成合力。
(3)完善相关标准和评价体系。
建立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技术污染控制规范、再生产品的质量标准、再制造产品的质量认证制度、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评价标准和各类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的评价体系等,以期构筑系统、规范的评价和监管体系,促进产业规模化、高水平和生态化发展。
(4)加强再生资源原材料保障,减少或杜绝资源二次浪费、环境二次污染。
需要进一步加大宣教力度,加强法规制度建设,提高民众的资源循环意识,规范交投行为;逐步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回收网络,构建符合现阶段国情、先进完善的逆向物流体系;同时,规范和进一步提高国外再生资源的利用比例,从多角度提高我国再生资源规模化企业的原材料保障水平。强化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对引进项目的建设继续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低污染"的标准,严格按照国家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做到七个强化,即:强化源头防控;强化环保审批程序;强化超前环保意识;强化设施运行管理;强化全局观念;强化环境排污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强化环境监测。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煤矿城市产业转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淮南市
Abstract:This paper explained the concept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mine city, on the analysis of the Huainan Cit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Huainan city spatial structure evolution process, put forward transition of Huainan city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coal mine city ideal spatial development pattern, is more compact, center, network of city spatial structure,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summary of transition period Huainan city spat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measures.
Key words:coal city;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city space structure;evolution process; Huainan city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煤矿城市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煤矿城市是资源型城市的一种,也是我国资源型城市的主体类型,其的定义可以表述为:因当地煤矿资源的开发而兴起,并在一段时期内主要依靠煤矿产业支持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城市类型。
煤矿城市往往产业结构过度重型化,二次产业的结构单一,第三产业的明显不足,以及依矿而建的一城多镇、多组团的空间格局。煤矿城市单一的以资源为导向的产业结构注定是不可持续的,面临着产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发展必定带来城市在空间结构的响应。这就要求煤矿城市在研究产业发展转型的基础上来重新架构城市发展空间。
2. 淮南城市产业发展轨迹和空间结构演进过程
2.1淮南市产业发展轨迹
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是安徽省人口规模第二大的城市,煤矿资源丰富,己探明储量达153.6亿吨,目前已成为华东地区以煤炭、电力为主的重要能源基地,国家重点建设的13个亿吨煤炭基地之一
由表-1可以看出淮南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三次产业的比重一直维持在“二、三、一”的格局,工业的主导地位十分突出;农业自1994年开始比重持续下滑,表明城市化进程有加速趋势;服务业比重的大趋势为缓慢提升。
表-11978~2008年淮南市三次产业结构
淮南市是一座因煤矿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在其发展初期,煤矿资源的开发和初级加工占整个经济很高的比重,其中第二产业占GDP中均长期处在50%以上比重,在2009年更是达到了66.2%,可见在淮南市三次产业结构中,严重倚重于第二产业尤其是煤炭矿及相关的重工业。而淮南市2009年第三产业比重才占29%,可见淮南市的服务业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2.2 淮南城市空间形结构演进过程
淮南城市空间结构演进与其他一般城市有着共性的一面,也有特殊之处。根据时间序列,淮南城市空间结构演进可分为五个阶段。
(1)中心城区点状形成阶段
淮南市是一座随着煤矿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城市, 1909年始建大通煤矿,大通集镇形成。1930年淮南矿务局成立后,因大通、九龙岗煤矿建设,城镇仅处于大通、九龙岗一带发展。随着九龙岗建成东西矿井建设,人口逐渐增加,商业和运输业有了发展,大通、九龙岗、田家庵当时号称“淮南三镇”,形成淮南市中心城区的雏形(见图2-1-A)。
(2)中心城区轴向扩展阶段
当煤矿采选业发展已经成形,产业辐射力量开始发生作用,中心城区空间已经不再局限于大通、田家庵渡口两个点。大通、九龙岗合并后逐渐形成连结成片的居住区,而田家庵渡口由于市场销售的需要,也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渡口城镇,同时,在两个组团之间的铁路沿线,也逐渐衍生出许多相关产业布局点与配套的居民点,铁路沿线经济空间逐渐变宽。由此淮南市中心城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初步形成,呈现仿锤形,两个点的经济发展与空间规模相当,不再只以大通区为主要中心城区,而开始呈现出两点并重,轴向向内填充生长 (见图2-1-B)。
(3)蛙跳式空间扩张阶段
解放后,随着八公山等矿藏的发现,为淮南市煤矿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保障。随着谢二、谢三、李嘴孜、毕家岗等矿井先后建设,各矿区居民点逐渐连接发展成为城镇空间,形成今天的八公山区 (见图2-1-C)。
这段时期内,淮南东部主城区煤矿生产较快,而八公山地区煤矿建设起步较晚,致使东、西部城镇组团不对等的发展。又因于淮南市特殊的煤矿资源分布,地下煤炭资源不连续。由此造成了两个城镇组团中间地带的真空状态。
(4)内向聚集与飞地生长并行阶段
从1982年到2000年期间淮南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看出淮南城市空间发展表现为再度集聚发展的特征。田家庵组团规模逐渐扩大,呈现出打破原有分散城市空间结构的趋势;另外淮南八公山、田家庵、谢家集等各个组团之间的联系道路两侧已逐渐出现沿线建设的态势,呈现出轴向扩展的态势。而1983年潘集的建设投产则标志着淮南城市空间结构开始新的拓展时期,淮南市先后在淮河以北,主城区西北部建成投产了潘集、袁庄、凤台县的新集、顾桥等煤矿,形成新的飞地式拓展空间(见图2-1-D)。
(5) “组团式、多中心”阶段
自2000年以后,淮南城市空间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田家庵和洞山两个组团已经联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城市中心区组团,以谢家集,八公山为主的西部城区也逐渐发展壮大,把周边主要的部分也连为一体,形成了西部组团。城市东部依托淮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得以快速发展,成为淮南市东部组团,随着行政区划调整,淮南市向南发展,在舜耕山以南形成山南新城区,与东部城区组团、西部城区组团形成“三组团、多中心”结构(见图2-1-E)。
3.转型期淮南市空间发展战略分析图2-1淮南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示意图
3.3 淮南市产业发展整体转型发展策略
(1) 调整产业结构,延伸煤炭产业链,构建新型工业体系。产业转型:从立足煤电产业向“四煤”、“两型”产业转变积极承接长三角和沿海东部转移的工业项目,促进工业结构调整。通过煤电联产,逐步形成以电力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能源科技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2)依托第二产业快速发展,做强第三产业,完善传统商贸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物流业。积极推进教育产业的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撑。充分利用淮南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的旅游价值,积极推进旅游业发展。
(3)走“产城一体化”发展模式的道路,产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主要体现在产业化带动城市化和城市化促进产业化二个方面。
3.4淮南市中心城区产业布局
东部城区的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大中型制造业及专业批发市场。配合工业和市场建设,发展大众型房地产开发,进一步强化工业服务部门和教育培训服务业。
西部城区的产业布局:凭借劳动力优势,重点发展中小型制造业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配合旧城改造和西区的南扩计划,大力发展大众型房地产,根据八公山休闲旅游区的发展,将西部城区建设成为旅游服务中心。
山南新区的产业布局:将淮南新区建设成为淮南新型服务中心。重点发展行政、商务办公、中高档居住、教育产业和文化休闲产业等。
3.3淮南中心城区城市空间结构构思
构筑“三山鼎立、三水环抱、三城互动”的山水园林城市空间结构。三组团之间保留较宽的绿色生态隔离带,各组团间以城市快便捷的速交通系统相互联系。
“三山”分别是东部的上窑山、中部的舜耕山和西部的八公山。“三水”分别是北部的淮河,东部的高塘湖和西部的瓦埠湖。“三城”分别是东部城区、西部城区和山南新区。
3.4 淮南市构建”多中心、紧凑型、网络化”城市空间结构
淮南市作为典型的煤矿城市,其地下矿产资源的分布分散状态导致淮南分散的城市空间结构。作为最先发展起来的大通区和田家庵区,由于人口和产业空间过于集中,旧城改造难度大,随着煤矿资源开采重心的西移和山南新区的建设,跳出老城区发展集聚度较低的谢家集区,八公山区和山南新区就承担起对老城区过于积聚的分流责任。纵观国内外城市发展的经验,城市不宜走摊大饼式发展道路。从环境保护与景观角度出发,各城区之间空余的乡村田园景观可以做为城市内部空间的天然绿色隔离带,有利于城市景观的构筑并能缓解城市内部的热导效应,各城区之间通过快速方便的网络化交通相互联系,使各城区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由于客观历史原因淮南市已经形成的多中心、松散型城市空间结构,在次基础上构建多中心,紧凑型、网络化城市空间结构是淮南市未来城市空间发展的理想模式。
4 转型期淮南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措施
4.1 坚持“多中心,紧凑型、网络化”空间结构,实现城市的有机生长
坚持“多中心,紧凑型、网络化”空间结构,实现城市的有机生长,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具体而言,可在东部城区组团、西部城区组团和山南新区组团基础上,发展东部滨湖新区组团和南部曹庵组团。东部滨湖新区组团位于新206国道以东、合徐高速连接线以北,功能以客运交通枢纽、商务、居住与休闲度假为主;南部曹庵组团位于南环快速路以南,功能以商贸物流、新型工业和生活居住为主,该组团与山南新区之间需保留绿化隔离带,通过主干路与山南新区组团相连。杨公镇、曹庵镇也成为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由建制镇转化为城市社区。在各城镇逐步建立生活服务中心和商业中心,使之发展成为适宜居住的社区。通过发挥多中心以点带面的作用,最后发展成以“群”的力量带动整个市域的整体协调发展。
4.2 综合利用塌陷区,保留各组团之间的“隔离带”
煤矿资源开采在为淮南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起了因煤矿开采造成了大面积的煤矿塌陷区。淮南煤矿塌陷区占地面积较大,由于采煤塌陷区及煤层上部都不宜进行建设,因此在淮南城市空间上自然形成了各组团间的“隔离带”。积极实施对塌陷区合理整治,将其改建为休憩公园或人工湖泊,利用城乡交错、山水兼备的自然环境优势,依托环境资源,将淮南建设成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大城市。
4.3 建立快速畅通、便捷的交通网络体系
淮南各城镇组团之间存在着运输煤产品的铁路和对外公路,这些铁路中的部分路段由于一些老煤矿区的停产而被停止使用,若能将这些已停止的铁路路段转变为城市轻轨或市郊铁路,一来可以节约建设投资成本;同时,这种运载能力强的快速轨道交通亦可以将城区各组团之间以及周围郊区城镇联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轨道交通铁能加强中心城区和市郊城镇之间的联系,引导城市空间有机疏散,使得“分散的离心力”大于“集中的向心力”,因此,在交通方面就形成了中心城区向市郊城镇疏散的动力。
4.4 从黑色煤城向“五彩淮南”[ “五彩”指黑、红、蓝、白、绿五种颜色。黑色煤炭的富集地--代表了淮南得天独厚的资源特异;红色火电的输出地--代表了淮南冠誉全国的产业特质;蓝色生命的起源地--代表了淮南博大精深的文化特点;白色豆腐的发源地--代表了淮南源远流长的历史特色;绿色生态的宜居地--代表了淮南充满希望的未来特征。]转变
通过多年不懈努力,淮南城市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成效显著,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风格独韵的山水园林城市格局逐渐彰显,煤炭、豆腐、园林,一黑一白一绿,成为淮南三大特色景象,2008年被国家住建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彻底颠覆了外界对淮南煤城的传统认识。转型期间,淮南将不断拓展淮南形象内涵,努力打造新力新势、新貌新局的“黑、白、红、蓝、绿”五彩缤纷新淮南形象。
[参考文献]
[1] 朱喜钢.城市空间集中与分散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李荣,王兴平.煤矿城市安徽淮南的空间发展战略思考[J],规划师,2005,10
[3] 黄玮,张冠增,聂存明.资源枯竭城市枣庄发展战略分析 2011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4] 罗国华.大同市转型期城市空间结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5] 刘云刚.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机制及其调控对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沈阳:东北师范大学,2002.
[6] 《淮南市总体规划》(2009―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9..
关键词:矿山;露天采矿;工程外包;生产运营;管理探讨
矿山露天采矿工程外包生产运营模式已经是一种行业内普及的运行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减少矿业投资方的资金投入数目,降低生产管理的难度,还能把部分风险进行转移[1]。随着社会的发展,采矿行业必须具有长远的经营目光,所以采用外包生产的运营模式是实现企业高效、安全运营的重要模式。生产外包也可以称作制造外包,通过外加工以及劳务的方式把生产委托于外部相对优秀的专业人员,既能够减少风险还可以降低成本,是企业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的合理方法。把除核心以外的业务及加工工作外包于专业的小型企业,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利用企业以外的专业资源,是企业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经济性策略。实施生产外包要根据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在满足其条件的前提下,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来进行外包环节。
1生产外包的含义
生产外包的含义就在于企业根据实际成产过程情况,把不定时生产、参考季节生产、辅助类的生产环节或地区以及工作进行劳务外包,由承包方带领作业人员根据计划以及标准来生产[2]。经过生产外包,可以极大地为企业节省精力、降低成本,可以专注于内部核心的技术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实施,最大化地实现企业运营的效益。生产外包对于企业来说具有的效用是非常多的,比如降低企业在财力资源与人力资源上的投入,较少设备的成本等,既可以增加资本运作回报的数量,又可以让企业脱身把有限的时间和资金利用到企业主要的经营项目上,如果企业把节省的时间用在创新与管理上,就可以增加企业的竞争资本,并积累管理经验,从而让企业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更加系统化、合理化。同时可以降低其突发性生产与聘用人员的风险,减少劳动分配不均与劳务等问题,并且极大减轻了企业的运行负担,让企业在运转上更加灵活。
2露天矿采工程外包模式
露天采矿的工程外包模式可以根据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比如按照工序进行分包以及按照作业的种类来分包和根据区域的不同分包,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企业以及承包方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来定夺[3]。
2.1按工序分包
按工序分包主要是对爆破、穿孔、运输等不同作业进行分类外包。这种模式既能实现专业化的作业,还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运行成本,但是分别进行外包的模式使得每个种类的作业都考虑自身的利益,而忽略整体工程的利益,这就为管理的实施造成一定的阻碍,并且不利于露天开采的整体调配。
2.2按作业种类分包
作业种类主要分为采矿与剥岩的分别外包。这种模式既能够减少排土场的管理工作量,还能提高生产效率,但是两种作业存在互相影响的因素,并且提高了剥岩工作的管理难度,对于损失率与贫化率的降低是极其不利的。
2.3划分作业区域进行分包
根据采场以及在同一个采场但是台阶与区域不同实施分别承包。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从实际情况的角度出发,根据采矿进度的不同继续拧区域的划分作业,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工程的进度,但是没有半大实现专业化的作业,不同区域就相当于不同的系统,但是露天采矿的区域生产之间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采用划分作业区域继续拧分别承包的模式会为生产管理带来较大的工作量以及一定的难度[4]。
3施工方和生产投资方的资质要求
在外包生产的企业运行模式中,一般情况下企业会对监理单位进行外聘,从而实施对施工方的管理,但是由于矿山的露天开采工程其工程特点是工程范围大、工期时间久,通常都是十年以上的,所以对于外聘第三方实施管理的工作,而应当经由投资方组织建立专门的监管组织[5]。矿山露天开采的工程虽然也属于大型工程的一种,但是其所用的设备以及厂房,还有相关的设施以及周转需要的资金数量巨大,所以需要对施工方有一定的要求与标准,尽量选择一些国有企业与诚信、口碑、素养都相对较好的民营企业,不仅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还能提高外包生产的效率,降低潜在的风险。并且矿山露天开采工程需要具备标准、合格的生产技术,尤其是具有比较多的爆破作业,所以要求施工方的资质相对完整,并且会要求施工的企业具有矿业施工工程二级以上的资质,从而确保在外包的生产过程中活动的开展能在顺序下进行。
4外包生产施工合同的签订
矿山露天采矿工程的实施分为不同的时期,比如在稳定期的工程,这阶段的生产能力是比较均衡的,而且其计划指标波动也较为平稳,所以其总的工程量和产值也是成匀速前进的,如果露天开采的运作各方面所耗费的资源与资金也比较稳定,那么这种类型的合同,可以考虑延长其期限,选择长期类的合同[6]。而正处于基建剥离时期的矿山,因为影响其作业的因素相对来说比较多,并且原因较为复杂,导致工程所创造出的价值不能弥补成本投入的开支,所以这一阶段的工程状态极其不稳定,企业在这一阶段就需要考虑减少合同周期,把时间相对缩短,选择短期类的合同。比如把时间定为1-2年的期限,来制定合同。一般的情况下来说,合同单价的确定,不能够只参考某一项数据,比如矿山开采设计和其给出的指标,还要对矿山环境和施工难度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要根据矿山露天开采工程单项消耗的指标,采矿工程步入生产阶段的时候尤为重要,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掌握并统计是施工方与投资方都要注意的,经过多方面数据与实际情况的掌握,然后进行共同商讨,从而制定单价。在单价的制定环节需要针对某一项规定与内容进行重视,投入采剥的工程单价是整体合同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还有运输所需的距离也是单价确定以及合同签署需要参考的因素,合同的签订关乎承包方的施工质量与效率,所以投资方需要对合同签订的关键所在进行思考然后完成承包系统类的环节,并且需要严格按照合同中的各项规定来进行工程的实施。结合我国当前大部分矿山露天采矿工程来看,主要的外包生产运营模式具有两种,一是石方体积类型,二是矿山质量,一般结算方式需要根据模式的不同作为凭据,因为结算的凭据不同,所以验收的方式也有很大不同,因为矿山的工程是具有一定标准的,比如工序复杂、成本较高、技术要求较多且难度较大、工程量大等,所以针对一质量为标准的结算是并不提倡的。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凭据来选择结算方式,但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最符合当前工程的合同,参考露天开采需要的时限以及承包方的作业实力才决定,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把企业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5矿山露天采矿工程外包生产过程管理控制
5.1安全管理控制
针对矿山露天开采外包这种生产模式,国家具有相关的安全管理标准与要求,投资方具备充分的资质对施工方行使安全管理的工作,投资方在外包的同时也必须承担起管理的职责,并且要根据施工方的情况来行使或与施工方一起行使管理职责。所以,施工方进行生产的阶段中,投资方所投入的资金数量必须可供工程顺畅进行。并且,监督施工方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安全生产制度,还要确保制度能落实到现实中去。根据露天矿山开采所在地域、地区的环境特点与气候特点等,来分析可能导致工程施工受阻或造成工程事故的原因,严格监管易燃、易爆等高危物品,妥善存放、合理应用,同时要对排土场边坡的安全以及车辆的安全进行监管,确保安全管理实施的有效程度。经过危险因素的排查、危险事故的预防等措施后,根据投资方与施工方之间签订的安全生产合同内容,对有关安全方面环节进行检查与核实。在确定安全管理职责行使到位后,需要根据工程的地区与施工特点来制定生产计划并行使管理控制的职责。
5.2生产计划管理控制
针对矿山露天开采工程制定的生产计划管理,可以有效保证工程可以利用短期合同产生的经济效益来促进长期的发展,并且是其重要的内容。外包生产的运营实践过程中,投资方要对施工方的生产计划进行管理并控制[7]。结合矿山开采露天工程当前阶段的市场与工程实施所在地区的特点来制定生产计划,并对生产计划不断思考完善,再由投资方对现实情况了解,并对计划实行核对,保证计划的真实性与可行性,而且计划必须从两个角度与多个方面全面制定,确保生产与投资两方的利益都能得到保障,并且矿山开采的工程能够在有保障的计划中实施。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还能为企业与承包方都增大收益。在施工完结后,投资方要对照之前制定的生产计划进行结果的验收,确保质量与效率,确保短期的工程可以发挥出最大价值,为企业的经济提供一定保障。
5.3施工质量管理控制
施工的质量与安全制度的定制和生产计划的制定管理是相关联的,而其内容主要是根据情况设计确定的采区边界线与关键技术的参数,通常施工质量管理控制的方法是有很种的,比如从工程施工专业技术的角度来讲,其作用是对施工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管理;还有针对施工方的资质与实力还有施工经验等继续拧考察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实施现场监管,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阻止问题扩大;确保采取的文明生产,尤其是直接对施工进度与质量造成影响的内容,比如采区防洪和道路降尘等管理措施的设置工作,需要对不同的情况进行考虑,避免出现各类因素阻碍工程的实施。
5.4资源与采矿成本的管理
资源的管理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整体工程是处于外包的状况里,采矿权归投资方所有,所以采矿区域内的所有资源都属于投资方,承包方的主要职责是对采矿区域内的资源进行运输,所以在工程实施中,投资企业需要对矿山的而资源控制严加管理,可以加强对矿山资源运输的监管和控制,避免资源流失。采矿成本控制管理主要是针对成产剥采比指标进行监管控制,投资方的生产成本主要是掌握在施工方的手中的,其运营所采用的技术、设备等费用都是有投资方承担,所以想要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就需要对施工方的施工孩子来那个、效率等机型监管,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 区域开发;政策效应;城市特色
【中图分类号】 D42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135-1
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年的历史,灿烂辉煌的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历朝历代的变迁,“古都”城市在当代的中国有许许多多。但是这些曾经记录着一段辉煌历史的城市如今的发展水平如何?如何寻找更加合适的发展途径加快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依旧是当代城市决策者亟待解决的难题。
经过对中国“古都”城市的搜索,我们发现除去北京、南京和西安等这几个依然承担着政治中心任务的“古都”城市,其他的古都城市的发展水平已大不如前。以开封市为例。在1000多年前,开封有着“七朝古都”的历史,其中在宋朝时期达到最辉煌的水平。据不完全统计,宋朝的GDP总量占全球的80%,开封作为宋朝的中心,经济相当发达,足可以占到宋朝GDP总量的一大部分。但是现在退居二线城市的开封2011年GDP总量为1093.64 亿元,在全国的比重真的是微不足道。如今的开封市再也没有了“清明上河图”中的繁荣盛况。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的“古都”城市的问题呢?首先我们对这类城市中的两个代表――洛阳、开封进行了分析。
原因一:区位优势已不再突出
洛阳和开封之所以在古代经常被作为都城源于其良好的地理优势。两城市位居中原,在交通还不发达的古代,既可以体现统一集权的政治意义,也可以依附交通十字路口这个优势做到全国优质资源的集中。但是,在海陆空发达的现代社会,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已经起不到什么至关重要的作用了。所以,这也就是这类城市无法快速发展的第一个原因。
原因二:产业发展较为缓慢,产业结构分布不均
产业发展方面的劣势是这几个原因之中最主要的原因。从洛阳市和开封市2011年的各产业增加值及GDP总值的比较不难看出原因。洛阳市201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03.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672.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40.7亿元、GDP总值为2717.0亿元。开封市201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37.5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92.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63.8亿元、GDP总值为1093.64亿元。首先,从上面的数据可以得出,洛阳市的第二产业2011年增加值远远大于开封市第二产业2011年增加值,体现出洛阳市在工业、制造业方面要强于开封市的发展状况。并且由于洛阳市第三产业的优势,使得洛阳市的2011年GDP总量远大于开封市2011年GDP总量。从洛阳市与开封市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开封市虽然各产业的分布较为平均,但各产业发展成绩都没有较为突出,而洛阳市凭借其第二产业的绝对优势,在总的产业发展情况上成绩较为突出。但是,再将洛阳与郑州以及其他城市比较时,其产业发展成绩就不在突出了。原因也在于其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增加值较低,这也是类似于洛阳、开封这一类“古都”城市不再有以前的辉煌景象的重要原因。
原因三:区域发展支持政策较少,发展建设资金不足
北京、西安、南京等“古都”城市为何能够再现从前的辉煌景象,无论是其作为现阶段政治中心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还是其作为各省市经济中心的资金优势,都为其各产业发展及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例如在北京建立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之中的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都具有突出地位,西安地区建立的各个军工研究机构在全国军工技术发展方面有着不错的成绩,南京设立的经济开发区也为南京的招商引资提供了支持。而作为三线城市洛阳、开封等这些“古都”城市,既没有那么多的政策、也不具有很强的资金吸引力,各产业的快速发展自然就较为困难。从洛阳、开封与北京、西安的比较来看,没有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加速之路较为艰难。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