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理不分科

文理不分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理不分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理不分科

文理不分科范文第1篇

根据相关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语数外,其中外语有两次考试机会,取其中高分者;二是高中每门“学完即考”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这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国家的人才选拔必将具有极大的影响,也直接关联到无数个体的人生发展。接下来,这样的高考改革注定要经受民意考验与现实检验。

这些年来,高考长期遭受炮轰,一个重要标靶就在于高二后分文理科。事实上,文理分科到底对不对,到底好不好,长期以来社会各界莫衷一是,争得难解难分。原因很简单,人是个体,有各自的兴趣爱好,体现在文理学科上,自然也会有不同偏好。不难想象,尽管现在国家从制度层面对文理分科说不,但绝对不意味着争议就此结束。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理性看待高考不再文理分科呢?我认为,必须站在国家层面,以更大的公共理性看待文理分科,而不应该孤立地认为,不分文理科是简单的“一刀切”,是不尊重个性,不呵护每个人的自由选择权。

教育专家朱永新曾指出,文理分科是导致人才培养水平下降的一个很重要原因,也导致了我国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事实上,在现实语境下,文理分科带来的学生在高中阶段重理轻文,也极大地赋予高中应试教育的工具化、功利化功能,最终导致大面积的人文精神缺失。从某种意义讲,理工科尽管解决了很多人的“做事”能力,但是,由于没能通过人文教育来补齐“做人”的短板,最终还是让无数理科生为之付出巨大代价。

从国家制度层面结束文理分科,很容易找到其正当性所在。只有科学与人文共同进步,一个国家的才能获得健康发展的良性驱动。现代社会需要知识化、技能化的人才,同样需要人文情怀,这样的人才就不会只囿于小我,掉进目前教育功利化的泥潭。也就是说,一个不仅要懂得接受科学,更应该学会与思想家对话。当然,必须承认,这样的公共语境,不可能完全满足每一个人的诉求,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个体的价值。但是,置于公共视角和人的长远发展,在中学阶段不分文理科,让学生同时感受人文和科学的共同熏陶,是提高民族的整体精神素养和知识水平的必须。

文理不分科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不合理用药;消化内科

【中图分类号】R9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048-02

消化内科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其用药量也是比较大的,对于其用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合理性研究具有临床意义。根据消化内科使用药物的不同种类和剂量来看,每天都需要接收大量的患者,因此工作非常的忙碌,忙中出错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这对于医院的声誉来说是一种影响,而且对于服用药物的患者身体健康也会产生影响,所有,需要对药物的安全使用进行研究分析。此次研究根据我院2008年至2012年消化内科的患者治疗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总结用药情况,现进行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

2008年至2012年,我院消化内科共有2000例患者接收治疗,其中男性1050例,女性950例。

2 方法

对该2000名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归纳用药中不合理现象,针对常见不合理用药的问题,总结相应的应对措施,提出避免不合理用药现象的意见。

3 结果

3.1 统计不合理用药结果:该2000名病人的临床资料中显示共306人存在用药不合理问题,其中2008年共92人(30.06%);2009年共79人(25.82%);2010年共57人(18.63%);2011年共49人(16.01%);2012年共29人(9.48%)。统计消化内科中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用药剂量过多;(2)用药重复;(3)用药不配伍;(4)连续用药使药物副作用增加。具体情况如下:

用药剂量过多者共计146人(占47.71%):2008年54人,2009年44人,2010年26人,2011年17人,2012年5人;

用药重复者共计93人(占30.39%):2008年30人,2009年25人,2010年13人,2011年14人,2012年11人;

用药不匹配者共计43人(占14.05%):2008年6人,2009年7人,2010年13人,2011年10人,2012年7人;

连续用药使药物副作用增加者共计24人(占7.84%):2008年2人,2009年3人,2010年6人,2011年7人,2012年6人。

4 讨论

消化内科的日接受患者数量比较大,因此每天都要使用很多的药物,种类多样化,剂量大,根据临床医师的自身经验限制或者是药理知识缺失的情况来看,不一定每一个医师都能够对所有的药物进行全面、科学的操控,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药物选择的时候,就会在依据自身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再结合以前其他医师的用药经验进行开处方,这样就容易出现不合理的用药情况。根据这类问题,需要进行对策的寻找,来解决这样的情况,让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更高。

本研究表明,消化内科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可分为四种,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使用药剂过量,占47.71%,其次是用药重复,占30.39%,然后是用药不配伍与用药时间过长,分别占14.05%和7.84%,下面分析上述四种问题,并提出改善意见:

(1)用药剂量过多。可以分为过量药剂以及长期抗生素使用。这些都是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像是奥美拉唑每晚最多只能使用一次,抗生素也不能长期使用,最多不超过2周。

(2)用药重复。一些药物的名字虽然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化学成分还是差不多的,这样药物的作用也就大同小异,因此在开处方的时候,就要避免这样的情况,以免药物重复,引发不良反应。

(3)用药不配伍。消化内科一般都是使用小剂量药物联用。因此需要注意药物彼此的影响,不要出现药物不配伍的情况,导致副作用产生。

(4)用药时间过长。长期使用某一种药物会导致患者体内的毒素积累或者是耐药性增加。

(5)意见分析:安全用药,需要医护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过硬,同时积极的开展学习活动,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分享相互的经验,将用药知识丰富起来;而且,医护人员的个人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要加强,要能够对患者负责,这样才能够督促自己努力的去学习和前进。在发现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后,要积极的纠正,敢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不要因为害怕责任,而将患者的生命抛在脑后。

参考文献

[1] 王秀琴,李南屏,徐春静,沈维勤. 药物配伍与合理用药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74(02):78-79.

[2] 张磊,常刚.消化内科临床药学服务案例分析[J]. 中国药业,2010,19(23):50-51.

[3] 陶勇,梁颖,彭元香,等.沙湾医院门诊消化系统不合理用药分析[J]. 中外医疗, 2010,29(16):95-95.

文理不分科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技论文;表格设计;编辑加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16-02

科技论文中大量使用表格进行内容表述,因为表格可以使所表述的内容条理清楚、逻辑分明[1]。在表格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对此人们进行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但诸如表题表述笼统、栏目空缺、表身数据排列逻辑性不强、表格横读竖读混乱等表格不具自明性等的问题仍然存在,为此笔者试图通过2个实例分析指出如何避免这些问题。

一、实例1

图1为取自文献[2]中的表格。该表格存在表题表述笼统、栏目空缺、表身数据缺乏对比性、缺20年的含水率数据、表中数据与文中的表述未对应。

1.表题给出的信息笼统,不对照原文便不知所云。原文作者设计了2种方案,一种是所造裂缝为不均匀缝的开发方案,一种是所造裂缝为均匀缝的开发方案。对不均匀缝的开发方案又细分为4种。因此是对5种方案的开发指标模拟结果进行对比。

2.栏目空缺。为什么会出现栏目空缺呢?图1所示表格不是传统的纵读法的三线表,它是一个横读的三线表。如果采用横读的方式,那么缺失的栏目就可用“方案编号”来表示这一行的数据所代表的属性或特征了。但人们仍然按习惯采用竖读方式去读,那么图1表格第1列是各个量和单位的集合,没有共性,所以提炼不出具体的栏目名称,因此有些期刊就索性将其空在那里了。

3.图1表格中的数据是按开采时间来集中数据的,而给出的表格实际上是要进行不同开发时间段的开发指标对比的,也即要进行累产油量和含水率这两个开发指标的对比,由此得出哪个方案开发效果好。但图1给出的表格没有按这种逻辑关系来排列数据,导致表身数据缺乏对比性。

4.图2为经过整理的表格。通过整理,发现图1表格还缺乏20a的含水率数据。由于数据没有归类,致使有些数据缺失了也未引起注意。

5.表中数据未与正文中的分析对应起来。例如文章中说“从表2中看出:中间缝长、两端缝短的情况可以大大延缓见水时间,各阶段产油量均大于均匀缝”,这句话表达的实际上是方案2的情况,其5、10、20a的累产油量均大于均匀缝方案的;但“大大延缓了见水时间”从表2中看不出来,没有依据。并且图1中的表2还缺乏20a时的含水率数据。

由以上分析看出,编辑人员在加工表格时,首先要分清这个表格是横读还是竖读,栏目名称设置是否合理,表题的表达对表格内容的理解是否起到帮助作用,表身数据排列是否符合逻辑。编辑人员自己首先要理解表格所反映的内容,如果不能理解,就要与作者沟通,引导作者修改表格,使修改后的表格真正具有自明性。图2为修改后的表格形式。

二、实例2

图3为取自文献[3]的表格。该表格存在表头栏目名称与表题内容重复以及表格中数据中断的问题。

1.根据卡线表与三线表的转换规则[1],表头栏目名称“生长指数”可通过表题表达出来,删除表格中的“生长指数”及表格线,同时对表题内容进行对应的修改。修改后的结果如图4所示。

2.表格中除“中部构造带”对应列的数据是完整的,其他两列均有空白单元格。对于这种未填数据的单元格,需要在表格中给出“(未测)”“(未发现)”“(未统计)”“(不详)”等说明,不能在单元格中留下空白[4]。因此在编辑加工表格的过程中,对未填数据的单元格,需与作者沟通,就具体情况在空白单元格中添加上相应的注释(图4表格中的*是需要与作者沟通后填上的内容)。

从以上实例分析可以看出,要将科技期刊论文中的表格加工到位,编辑人员首先要理解表格内容,如果不清楚,需要与作者沟通,以使加工出来的表格具有自明性。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2]柳明,张士诚,雷鑫.人工裂缝与水平井筒的夹角对开发效果的影响[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7(2):58-62.

[3]于水,胡望水,李涛,等.下刚果盆地重力滑脱伸展构造生长发育特征[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34(3):28-33.

文理不分科范文第4篇

(一)管理主客体间责任感淡化

公共部门中的工作人员相比较社会中其他组织中的成员更具有公共性、政治性,他们往往行使着公共权力,他们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可以说责任是一种职责,甚至是一种义务。只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才会扮演好社会赋予的角色。在我国公共部门的人事管理中,公共人事管理者被赋予了一定的行政权力,他们必须利用这些权力去完成人事管理的任务并且要对相应的后果负责,这也体现了权力与责任的相对应性。然而在众多的管理活动中,人对人进行的管理是最难的,在公共部门中,每项工作的顺利完成都需要管理主体与客体的密切配合,团结一致,但是由于他们在这个组织中的角色不同,责任也就有差异。管理主体往往会将权力独揽,操控大局,凭自己的喜好做决策,仅注重行使权力而忽视了管理客体的作用发挥,并没有把管理客体在工作中的提升与发展纳入到自己的责任体系,而管理客体在层级节制的机构中长期唯命是从,在工作中听从上级安排,认为工作效果好坏都是管理主体的功劳与责任,所以二者之间的责任意识淡薄,失去了对彼此的责任感。

(二)管理主客体间的心理预期差异

在社会交往中,每一个人都会对自己行为相对方有一定的心理预期,如果达到了自己的心理预期会很满足,但如果没有达到这一期望就会影响双方日后的交往。在我国公共部门的人事管理中,这样的现象更加明显,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上的官本位意识浓厚,在现在的组织中仍有残余,管理主体处于组织中的上层往往渴望得到下属的尊重与拥护,希望下属服从指挥,为了组织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管理客体也会对组织以及管理主体有一定的心理预期,最首要的是物质上的保障,并且会将报酬的高低与组织对其工作的认可相联系。同时管理客体对组织有发展空间的预期,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上级的认可并在合适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从而得到提升,最终与管理主体形成一种合作关系,而不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三)管理主客体间沟通不顺畅

对于组织内部来说,平日里进行最多的是管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上行沟通和下行沟通。地位的不同使人形成了所谓的上位心理与下位心理,处于领导地位的人因身在高处而具有了一种优越感,而处于被领导地位的成员会有一种自卑感。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是这样,管理客体往往由于惧怕管理主体的地位和权势而表现失常,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导致沟通失效。同时由于组织内管理层次众多、组织机构庞大,也会导致管理主体与客体间出现了沟通效率低、沟通信息失真等沟通不顺畅的现象。

二、管理主客体关系分裂的成因分析

由于我国传统封建统治的历史悠久,“官本位”思想意识一直伴随着封建社会的演进而发展,即使到了近代时期,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废除,同时消灭了许多封建思想和落后文化,但“官本位”思想意识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历史文化被遗留下来,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仍存在,是我国当前公共部门的人事管理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一)“官本位”意识的产物

官本位是一种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它是一种以官价值至上、官真理至上、官利益至上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文化。官本位意识是传统封建官僚制度在观念意识上的反映,这种思想意识严重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在公共部门人事管理的过程中,无论这种意识受到管理主体还是管理客体的推崇,都会影响到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公共部门的人事管理中,受到官本位意识的影响,容易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隶属关系。

(二)传统人事管理责任的缺失

管理源于责任,管理的本质就在于在管理实践中通过责任的履行来实现组织目标,满足组织中人的发展诉求。所谓人事管理,指对组织中的人、组织中的事及其相互关系的管理。当然在众多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人是多样的,具有差异的,并且由于公共人事管理具有法制性和权威性的特征,公共人事管理的基本责任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征。传统人事管理基本责任出现缺失的最根本原因是在管理活动中对组织中的人,尤其是作为管理客体的地位没有正视。传统管理模式下,将追求效率作为导向,围绕效率的提高来进行以事为中心的人事管理。对管理客体工作效果的评价往往依据效率的实现程度,可以说在这种工作中,人单纯被物化为提高组织效率的工具,人被视为被动的管理对象,进而推动组织决策的执行和组织资源的充分利用。在这样的用人思想指导下,公共人事管理的工作仅仅履行其第一方面的基本责任,也就是为组织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将促进人的发展这一重要责任忽视,伴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必然导致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之间关系的分裂。

(三)传统官僚体制的影响

官僚制理论来源于西方,同时也是最早在西方被广泛运用的,我国古代的官僚体制虽然历史悠久,但同西方理性官僚制依然存在着显著区别。可以说我们国家的官僚体制是在不断地探索和摸索中进行的,并且要考虑到我们国家的具体国情,所以我国传统的官僚体制固有的局限性和非理性化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传统的官僚体制给人事管理带来了以下几个问题:(1)公共组织部门之间横向沟通困难,管理主体与客体间上下级沟通不顺畅。(2)规章制度繁多,限制了管理客体的主观能动性、创造自主性的发挥。(3)组织中的权威往往来源于严格的等级制度,组织成员尤其是管理客体参与度较低,组织中民主氛围薄弱,管理客体的工作缺乏主动性,管理主体容易产生。(4)推崇理性与非人格化容易使组织忽视成员感情,缺乏人情味,管理客体心理需求难以满足。在传统官僚体制下,人事管理主客体关系非常冷淡,在当今时期,应该做好改善工作。

(四)管理情境改变的推动

文理不分科范文第5篇

关键词:消化内科;临床;不合理用药;药物间拮抗

近年来,随着我们对于基础医学的探究不断深入以及药物的不断发展,在消化内科中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种类也不断增多,这就使得医生在对于患者进行联合用药治疗时,会由于同类药物之间因成分相同而造成药物使用不当的情况,从而使得治疗效果不好或者药物副作用增多等现象。和其他科室相比,消化内科的患者较多,用的药物种类也特别繁多,所以消化内科医生要避免药物不合理使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于消化内科一些常见的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对于消化内科临床用药提出了一些建议。

1 药物理化性质方面的不合理联用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消化内科医生为了达到治疗效果,常常会联合用药。药物联合虽然对于患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很多时候也会出现一些药物联合使用不当的现象。如:①红霉素与碳酸氢钠。红霉素属于碱性抗生素,容易在胃酸中失去活性,而碳酸氢钠属于碱性物质,可以降低胃酸的酸性,从而降低红霉素在胃酸中的损失,提高其生物利用率以及抗菌活性。但是红霉素胶囊外层材料在较高的碱性环境下会溶解掉,而在酸性环境下就可以进入到肠道之后在溶解掉,使得里面的药物发挥作用。在和碳酸氢钠联合使用时,红霉素胶囊外层材料会在碳酸氢钠的作用下提前溶解掉,这样就不能进入到肠道起到预期的效果,使得药物的治疗效果也下降了,所以这两种药物不能联合使用;②铝碳酸镁片和喹诺酮类抗茵药物。铝碳酸镁片由于含有很多铝、钙、铁这些多价态阳离子,会降低胃酸浓度,使得喹诺酮类药物吸收下降。此外,这些多价态阳离子会和喹诺酮类药物形成螯合物,这样也会使得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下降,所以两者不能联合使用;③西咪替丁和硫糖铝药物。西咪替丁可以起到抑制患者胃酸过多分解的作用,提高患者胃中的pH值,而硫糖铝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和八硫酸蔗糖,能够在溃疡口基底形成形成性凝胶,从而起到治疗溃疡的作用,但是它和胃勃膜蛋白质之间要在pH小于等于4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这样在和西咪替丁联合使用时,硫糖铝需要的酸性条件就不存在了,从而使得其最终的治疗效果下降了很多[1]。

2 药物间拮抗

经常见到的药物拮抗作用结果是将药效降低,如:双歧杆菌胶囊有着调节肠道菌群之间的平衡作用,同时抑制并清洗肠胃中的致病菌,但是双歧杆菌胶囊与诺氟沙星联合使用时,就会发生拮抗作用,使得诺氟沙星的活性被抑制或者是消灭,降低药物使用性能,所以如果患者确实需要使用抗菌类药物时,应该在服用诺氟沙星2h之后再服用抗菌类药物。此外,像临床用药中,多潘立酮和盐酸洛哌丁胺,乳酶生和西咪替丁等此类药物之间的治疗效果不同,如一起使用,尽管不会影响到各自的药物治疗效果,但是却对于患者的病情治疗没有太大的意义。

3 用药量过大及重复用药

用药量过大是指消化内科医生在对于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的药物量远远超出标准,或者还有一些抗生素使用过多时间过长等情况存在。通常来说,用于内科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如果药效时间长,只要用药1次/d或者2次/d就可以了,不需要用药3次,如果此类药物再增加剂量也不会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了。而对于抗生素来看,如使用时间过长,就会使得人体内部产生相应的耐药性抗体,长期这样用药就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了。所以,不仅要控制用药的量,还要对于抗生素的使用时间进行严格控制,防止耐药性作用产生,降低治疗效果。

另外,内科消化系统治疗时,同类药物特别多,而且其作用成分也都相同,这样医生在开出一些同类药物时,因为作用成分都相同,就存在患者重复用药的情况发生,很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4 药物联合使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药物联用不当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而在联合用药中一些药物的使用可能会使得不良反应有所加剧。例如,麻黄碱有止喘的作用,还同时也能引起中枢神经兴奋,从而导致失眠。在这种治疗中,止喘是我们想要的治疗效果,而失眠就是麻黄碱的副作用,也就是所说的不良反应了。此外,像阿托品有减轻肠胃平滑肌痉挛的效果,但是同时也会引起视觉模糊、口干舌燥等副作用。再如西咪替丁在和地西泮联合使用时,会引起患者呼吸抑制加剧[2]。

5 对于消化内科临床用药的一些建议

要做到临床药物合理使用,就首先要求主治医生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经验。加强对于医生的再教育[3-5],使他们掌握最新的药物知识以及新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同时,还要对于医生进行一些法律法规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对于患者进行药物滥用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还要在医院里定期的举办一些培训及讲座活动,聘请资深的老教授来授课,从而提高医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建立起医生诚心实意为患者服务的看病理念,并且在看病治疗过程中医生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真实病情,给患者讲解相关药物的一些注意事项、服用禁忌等。同时,在发现存在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情况时,医院以及相关部门一定要严惩不贷,决不能掩盖事实,逃避责任。

6 结语

总之,内科消化病理繁多,生病种类也很多,医生由于自身能力限制以及所掌握的知识不够全面,加上有些医生的素质能力不够,对当代的内科消化治疗药物了解的不是很清楚,缺乏足够的临床实践经验,在看病治疗时,仅仅依据前辈所总结的治病经验理论,不能做到对症下药,所以在面对一些疾病时,难免会存在药物运用不合理的情况。要想彻底解决药物使用不合理的问题,就要求临床医生自身应该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治疗理念,积累临床经验,最大程度地使得药物治疗效果得到保证。此外还要求院方应该设置专业临床药师方法,为医生提供专业化的药物学习环境,并使得药物治疗方案更加科学、合理,也可以为药物治疗中的安全问题提供更多保障。

参考文献:

[1]伍晓剑.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的研究分析[J],当代医学,2011(33):22-23.

[2]毛成燕.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的研究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3(07):83-85.

[3]潘秀娥,李文艳.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消化内科用药问题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0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