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基础

美术基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基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术基础

美术基础范文第1篇

儿童画表现的是儿童的思维方式,成人认识世界是凭着理性,而孩子则凭着想象。我认为评价学生绘画作品首先要肯定和鼓励,用孩子的眼光去欣赏它,赞赏其中点点滴滴的创造,不追求画面的完美,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给孩子前进的力量,推进他的创造性活动。其次,要寻找发现学生画中独特的想象力,我们在欣赏的同时应鼓励孩子以说画的方式来表述自己的作品,共同挖掘作品的独特魅力,孩子们的画有内容想象、色彩想象、形象想象,而且联想方式也不同。如在画小鸟时联想到鸟的一家,画鱼时联想到海底世界,还有科学幻想,奇思妙想,如海底怪鱼长出翅膀飞上蓝天,恐龙复活统治地球,汽车能上天入地等等。我们应从这些想象入手,抓住点滴不同,给予特别的鼓励和赞叹。

如何把学生引入美术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应该是基础教育阶段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的方向。其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大课题。美术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是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小学生绘画是学生运用色彩、线条、结构等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反映自身生活的一种形式,也是小学生认识美,表现美的重要形式。辅导学生绘画是要让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并为他们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在绘画活动中体验愉快的情感。特别是创造才能得到锻炼。如果辅导老师在学生期间教授“技法,技巧”这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他们的绘画变成一张张概念的作品、这不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水平。学生在发育时判断能力较弱,手腕,手指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眼、脑、手三者的配合不完全协调,其绘画基本处于涂鸦阶段。他们的作品在成人看来毫无章法,但这恰恰是他们纯真心的显露。小学生绘画的主要特点就是重兴趣,意趣,在某种程度上舍弃形似,造型上多用夸张,变形手法,由于他们的身心特点所决定,他们看到的东西决不是画面上所表现的东西。在小学阶段教师注重教一些绘画上的技法和技巧这无疑是拔苗助长,过于注重技巧,以像与不像作为评价学生美术作品的标准会使得小学生因为老是体验不到成功与满足的愉悦而对绘画失去信心,所以我们教师在辅导中应多加引导,善于发现,而不能光教技法技巧。在小学初期阶段要以多种美术游戏形式来吸引他们,让孩子们感受到美术活动的快乐,培养其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的设计要以尊重学生心智发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训练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培养思维能力为目的,并向学生渗透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教育。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与锻炼小学生对生活的敏锐的观察能力、对艺术的真善美的鉴赏能力、对形象的记忆能力,以及对构思的想象能力,从而获得对生活的艺术再创造与表现的能力。小学生普遍喜欢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明快的色调。色彩的差异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对比感受。由于儿童对颜色具有强烈的心理对比感,所以画起画来或大红、或大绿、或深蓝、或凝黑,不拘一格,参差错杂。这是儿童由颜色对比产生的夸张感受的表现。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认识颜色的同时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力、辨别能力,在掌握色彩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调色的技能,启迪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观察美、认识美、发现美、感知美。

六岁以上的儿童大脑重量已经非常接进成人的脑重了,他们对周围的生活观察越来越细致。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取代了意识动作思维,而占据主导地位。这时的儿童,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活动,他们的思维活动中概括性增强了,灵活性也更大了。这也促使儿童有了独立满足自己需要的意向,他们需要画自己的画。所以教师要尊重小学生,充分运用他们的全部感官和大脑,去面对要画的内容。小学生画画要借助写生、临摹、速写、默写等绘画方法来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但是,如果把这些方法作为唯一的训练手段,会使学生养成很多弊病,会助长小学生的依赖性,造成不对照实物或图象就不能作画的恶果。因此,必须辅以默写及其他绘画方式的练习,以巩固提高孩子的形象记忆能力,不断积累众多的生活感受。使小学生形成概念、尝试练习逐步形成对绘画的正确思维方向,并将之纳入学生绘画写生的知识体系。在掌握学习方法,探索学习规律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绘画知识向写生能力转化,使他们体验美、接受美、联想美、塑造美。

小学生绘画的内容有命题画、意愿画、装饰画和欣赏绘画。命题画就是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绘画练习.意愿画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由确定内容的绘画。装饰画是以花纹装饰某个物体的绘画,这种画的构图要求有一定规律,整齐、对称和有节奏,体现出图案的美。欣赏绘画就是让学生学会看内容健康、形式优美的画。小学生的命题画和意愿画应交替着画。装饰画可以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方位,如几何形体的中心、角隅和边缘,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画画的计划性,培养他们的空间几何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欣赏绘画揭示给学生一个道理:美术作品无唯一标准、无固定画法 。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从个人情感体验出发,独立思考,自由探索,掌握自己的学习规律。使学生朝不同方向思考,不拘泥于一条途径。美术教学中的迁移拓展知识不仅有利于课堂知识的应用,而且有利于课后知识的延伸。如欣赏艺术大师们在写生基础上创作的艺术作品。其中有不同手法的头像作品:线面结合的写实作品、夸张变形的卡通作品、简练概括的简笔画作品;有不同材料制作的作品:浮雕肖像作品、版画肖像作品等。孩子的各种基本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抓住了多种思维的迁移,那么,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自然也会同时得到提高。要想培养学生成为创造型人才,没有高水平的基本能力做后盾是根本不可能的。通过学生的美术创作,学生的基本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提高,这就是思维训练的教育性在美术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美术教学对于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甚至可以说,没有一个小学生不喜欢美术。因此美术教学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美术教学不仅培养了小学生的艺术思维才能、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而且提高了小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对事物美丑的识别力、对美的事物的创造力,以及提高了小学生的审美思维素养和综合思维素质。所以,小学美术教学与思维训练的研究也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研究,对完善小学生素质教育具有实际操作意义。

艺术可以教么?鲁道夫・阿恩海姆在他的《关于艺术教育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他还提到了一则《癞蛤蟆的诅咒》寓言。从而论证了他的关于艺术技巧的不可传承思想。他认为:人类的心灵主要有两个方面组成:理智与直觉。直觉是人类的天性,儿童的直觉远远超越了成人的直觉,因为成人往往会被经验、理性的感知所束缚,新掌握的技巧往往会脱离意识的控制,成为第二天性。笔者认为: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言不教而教中的“不教”,就是你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他;教就是要启发他、引导他,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以“最终大家都一样”为结果;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基本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仅有的一点灵感也逐渐在临摹中泯灭。当然,临摹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必需的,但在小学阶段,即使临了也要以能临出独特的个性为佳。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儿童画是儿童特有的一种语言,是儿童对客观世界的态度和认识,是儿童与我们交流的工具。我们要努力去理解并认识其意义,革新内容;从过程入手,建立新的评价方法。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画家,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总之,儿童美术教育只有从儿童特点出发,真正实现审美、认识、教育(包括智力、情感等因素)三者并举的功能,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才会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美术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小学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出现的三种情况却不容乐观。其一、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陪衬和摆设,学校没有充足的教学设备。美术课只起点缀作用,可有可无。其二、名义上是兴趣小组或美术特色班,实为应试教学。其三、把美术教育作为纯绘画性的技能训练,用绘画教学代替美术教育。 结合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开展一些较为理性的探索、创造性写实技法训练,也是相对可行的。当然,我们反对那种把美术教育作为纯绘画性的技能训练,用绘画教学代替美术教育的做法。正如本人上面所述,由于学校没有充足的教学设备,结合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开展一些较为理性的美术技法训练这一构想,在目前大多数学校中依然得不到实施,因而也导致多数爱好美术的少年儿童,由此失去张扬个性发展的机会,从而也埋没了众多具有绘画潜质的孩子。把美术教育作为纯绘画性的技能训练,用绘画教学代替美术教育的做法,也很大程度上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个人成长发展的可持续性造成了某种潜在意义上的伤害!

美术基础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绘画技巧 动画式表现 多媒体时代 表现技法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197-01

在中国,很多孩子都是看着日本漫画长大的,那些耳熟能详的片名和插曲伴随着他们的童年时光,至今回想起其中的某个人物和场景,依然能如数家珍。或许“80后”的一代人对于日本漫画有着更有很多解不开的情结,他们当中的大部分记忆中都应该有“美少女战士”、“圣斗士星矢”、“铁臂阿童木”、“灌篮高手”等昔日动漫的存在,年龄再小一些的孩子们,“网球王子”是他们心中的小偶像。各种有关少男少女的动漫,在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眼前展现,关于日本漫画的话题真的是多到数不过来。可以这样说,日本动漫,不仅仅是文艺作品,更影响了几十年内孩子的审美和价值观。

一 动画的起源

动画最初的含义就是表现“动”的绘画技巧。从这句话的字面就可以看到绘画技巧是动画的基础。从人类描绘符号、初步的图画开始到能够表现“动”,最为著名的是1879年在面临大西洋海岸的西班牙北部发现的阿尔塔米拉洞窟笔画。在所残留下来的涂鸦式的线条画和涂着鲜艳色彩的动物的静止画中,有的超越了单纯的静止画,明显地表现出“动”,是一种“动画式表现”。

二 动画的种类

最早期日本的动画指的是“赛璐珞动画”。这是将画在透明的赛璐珞片上的人物形象置于背景画上进行拍摄的动画。当然还有更多的:纸张动画、剪纸动画、剪影动画、千代纸动画、插板动画、黏土动画,以及我们现在的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他们的前期都是绘画的一些媒介上,然后以这种媒介命名为相应的动画。现在我们虽然是用了电脑技术来绘画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还是要有美术功底进行早期的绘画。

三 动画的制作流程

早期的动画制作流程以“美术设定”为基础―策划―剧本―导演(素描)―背景原图―背景作画―故事展开(作画指导、原画家、动画制作者)一步一步都离不开美术指导以及绘画技术的使用,早期对于尚不稳定的动画业界,分工制作体系是建立稳定的制作体系所必需的。以原创漫画为基调,动画电影的上映,尽管导演另有其人,但观众买账的不是导演,而是作者。如我们会说手冢治虫的动画作品有哪些,但是实际上导演并不是手冢。手冢治虫最著名的头衔为“漫画之神”,这体现了“画”的功底在动画中占有决定性的作用。

四 动画的营销策略

在日本,一部动画作品经常是先在周刊漫画杂志上连载,连载到一定程度后再出版漫画,然后制成动画片在电视上播放,接着公映剧场版动画片,最后在此基础上将作品制成游戏。而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拥有人气作品的漫画原作者来说真是一个绝佳时代。动画界的梦想就是摆脱电视台、赞助商、公司等一切束缚来创作作品,这也是对一个从事动画行业的新人在绘画功底上的更深层次的要求。

五 日本动画的世界观与表现

在国际动画界,有一个对我国以水墨动画为主的动画流派的称谓:“中国学派”,主要是指以艺术性和探索性为主的动画短片。中国的“三个和尚”“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等都曾蜚声中外,对于提高中国在国际动画界的地位产生过重要作用。水墨动画片,是中国美术电影中民族风格的杰出作品。美国的动画片尽是面向小孩子们的,好莱坞电影大多是虚构的,而且结局也总是一成不变的大团圆结局。虽然让人轻松愉悦,却留不下什么东西。而日本动画设计细致,角色复杂并有深度,故事情节的构成也很精彩,非常有意思。如我们从小就看的“聪明的一休”“铁臂阿童木”“千与千寻”都是一些享誉国际而且发人深省的片子。

六 日本动画强势崛起的原因

日本动画如此快速成长,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日本独特的漫画文化。日本漫画的出版数量是世界第一,而且鹤立鸡群。将漫画用于动画原作,从手冢治虫开始形成了有故事情节的动画,漫画成为不断产生想象丰富成功作品的母体。

七 结束语

美术基础范文第3篇

在美术基础课程中,主要是对学生的素描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根据不同专业的艺术设计特点,选择不同的美术基础训练重点。素描是艺术设计造型的基础,在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基础素描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在设计素描引入我国之后,成为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一门独立课程,是不同的艺术设计造型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素描的功能、原则和规则不同,在艺术设计中具有明确的设计规范和科学的造型理论,在艺术设计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素描在国画、版画和雕塑等艺术样式中,发挥了基础样式设计的作用。艺术设计中的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和培训,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基础素描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美术基础重要性的认识。素描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是指具有纯色的全部绘画作品,可以通过美术绘画出所有事物的美感。例如,用铅笔、炭笔,或者其它画笔进行纯色绘画,先从整体出发,画出大概的轮廓,然后根据素描绘画的原则,添加明暗线,尽可能真实的表现出事物的美感。从狭义的角度对素描的理解,是指学生进行美术基础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和设计理念,增强学生对艺术设计的理解。在艺术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的进行基础素描教学,提高学生的基础素描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完成艺术设计。

二、美术基础课程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艺术设计中的美术基础教学,不是单纯的让学生进行素描练习。因为艺术设计中的素描训练和传统的美术基础素描训练不同,艺术设计中的素描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理念,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培养艺术设计空间感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术基础课中的素描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空间感。艺术设计是通过整体视角对物体进行设计,设计的艺术性可以从物体的透视、结构和设计中得到体现。如果学生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缺乏空间意识,就不能体现出设计空间结构的艺术性,失去设计艺术的完整性。众所周知,艺术设计具有一定的规则,所以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设计的作品必须符合规则。通过对学生进行空间素描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空间感,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例如,教师在艺术设计的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对石膏、静物,或者一些组合物体的素描训练,培养学生对物体的透视、结构和空间的感觉,提高艺术设计的美感意识。

2、提高艺术设计的想象力

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想象力,是学生进行艺术设计创造的主要灵感和设计来源。艺术设计包括很多内容,例如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和产品设计等。在这些设计中,如果想要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就需要对艺术设计的理念和方法进行创新,培养想象力,进行开拓思维的训练,避免设计作品的平面化和庸俗化。一般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会具有创新性、空间性、人性化和多样性的特点。艺术设计作品空间性的实现,需要设计人员在平面设计中,对设计方法和思想进行创新,提高空间想象力,想象物体的空间感给人的艺术设计感受,延伸设计作品的意义。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教师在进行艺术设计的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结构透视设计图训练。因此学生必须熟练的掌握素描中的原则、功能和规则,根据基础素描中的设计规范和造型理论,进行坚持不懈的空间结构素描训练。艺术设计作用的多样化,是对艺术设计理念和方法进行创新的基础。一般艺术设计的多样性是指设计形式的多样化,只有保证设计和构图的多样化,具有新颖性,才能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实现艺术设计作品的价值。在艺术设计的美术基础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简单素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素描能力,通过对不同事物的素描训练,运用不同的手法进行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实现艺术设计的多样化发展。艺术设计作品的人性化观点,是指设计作品必须具有存在的价值,设计理念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才能被人们认可,发挥作用。

3、奠定艺术设计的基础

艺术设计是我国事物艺术性和美感的体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艺术设计水平也正在逐步提高。目前,我国的设计专业有很多,包括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工业艺术设计、商业美术设计和产品艺术设计等。艺术设计的范围很广泛,需要不断的提高艺术设计水平,才能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适应新的艺术设计需要,实现艺术设计的发展。因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不同,所以在进行艺术设计美术基础教学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实施不同侧重点的基础素描教学,为艺术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美术基础范文第4篇

一、动漫艺术融入基础美术的国内外现状分析

当前美术教育的现状以及青少年对动漫艺术的实际需要息息相关,动漫艺术以不可抗拒的魅力快速扩展到整个社会。作为现代艺术中重要的一部分正被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所接受。青少年接触美术作品也不仅仅局限于美术课本、画册、画展了,传统的印刷媒体与电子媒体共同拓展了他们接触艺术的范畴――电视及电影、插画书、杂志、卡通、漫画、多媒体、广告及宣传、互联网络、网络游戏、商品包装等等,可谓是无所不在。再加上动漫艺术的题材、表现形式、手法和内容上易于被青少年接受与掌握,这种独特的动漫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当代青少年。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美术教育事业对传统的、经典的视觉艺术教育重视极高,但对日常生活中与社会脉动紧密联接并传达着大众视觉文化内容的动漫艺术却极少触及。学生自然无法从基础美术教育课堂中了解与学习动漫艺术。众所周知,基础美术教育对当代青少年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基础美术教育的根本职责之一,便是通过基础美术教育的实施,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起对动漫艺术的正确解读与审美的能力。

美术教育在我国发展近五十年来,基础美术教育领域在传统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较为稳定的体系。这种传统性,在基础美术教育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其一,为历史传承上的传统;其二,为教育理念上的传统。以传统美术教育的一般标准来看,动漫艺术常常被视为消极的事物。90年代以来,由于动漫艺术与青少年的密切关系已日益明显,这一现象也逐步引起了美术教育界的重视。但对动漫艺术存在的一些负面现象和问题,也有美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质疑。有学者认为动漫艺术及其相关的现象杂乱无章,不足以被引入基础美术教学课堂当中;还有视动漫艺术为洪水猛兽,担心动画片、漫画书会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诸多负面影响而避之不及。动漫艺术教学是目前基础教育中的新生事物,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的细化研究。当前动漫虽已在我国基础美术教学中引起初步的重视,但动漫艺术在基础美术教育领域中并没有恰当与合适的位置。如何完善动漫艺术在基础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对动漫教学实施方法研究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几乎是空白。所以,尽管动漫艺术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深远,但是在我国的艺术课堂中却很难见到动漫艺术的身影,动漫艺术融入基础美术教育的课程,无论是在课程的数量上还是课程设置的质量上都差强人意。如果在美术教育新课标的大环境下,还要对动漫艺术现象讳莫如深、带有色眼镜或是单方面拒接接受和承认动漫艺术的影响,是基础美术教育课程的损失。

二、动漫艺术融入基础美术的意义

美术基础范文第5篇

    与普通美术院校不同,职业院校美术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不是培养专业的绘画人才,而是具有设计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普通美术学院以追求艺术为目的,教学成果以美术作品体现出来,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使人赏心悦目,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职业院校美术设计是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活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服务的。对于设计而言,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认识,但相同的一点是设计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是为了生产产品。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如果在美术教育中忽略了设计意识的培养,而一味的去追求绘画性或者是视觉美,那么就与普通美术教学没有了区别,久而久之,美术设计教育也就名存实亡。所以,对于职业院校美术设计专业来说,必须要在教学中强化设计意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要贯穿设计的理念,只有这样,职业院校美术教学才能达到教育目标。

    二、培养学生设计意识的方法

    (一)从美术基础训练培养

    对于美术专业来说,基础训练包含色彩和素描两个项目。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在设计专业课程中,如果只能实现对学生的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应建立在这几个方面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所以,设计专业的基础训练是服务于设计的,美术基础训练也应该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基础训练通过写生来实现学生的写实能力培养,对物象的自然状态进行表现。而设计专业中的基础训练,不能只停留在绘画的层面,要在绘画层面的基础上增加自己的主观意识,这种主观意识就是设计意识,这就比传统的美术基本功训练的要求更高、更难。也就是说,设计专业的基础训练不但要具备传统的美术基本功训练,还要表现出设计意图。追求的不是与对象画的一模一样,而重点在于如何去画。

    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对传统的基础教学进行改善,打破传统的绘画观念,就素描而言,传统观念认为设计素描就是结构素描。实际上不管是线性素描、结构性素描或是全因素素描,主要能够表现出作者的设计意图,都可以理解为服务于设计理念的设计素描。不同形式的素描表达的只是训练目的,本身不具有任何意义,重点是在素描的过程中,学生追求的是什么,是被动的去画还是主动的去画的问题。不管是素描还是色彩,在训练中都应该增加自己的设计意图,强化设计意识,才能真正的实现设计课的训练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标准之一就是实用型,因此在美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要突出设计意识的培养,强化设计意识的关键在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谓创造性思维,也就是设计性思维。职业院校美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的首要目标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的学习、主动的实践、主动的设计。也只有具备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职业院校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才能更具前瞻性。新世纪高等院校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创新,这也是全国教育改革的目标。美术设计专业如果只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是不够的,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主要原因在于美术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

    要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落实,就要突破传统美术教学的固有模式,建立起与当前人才需求相适应的教学模式。首先,应该树立起正确的观念,才能指导教学的开展,用创造性思维去教学,才能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随着新科技、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更新,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在设计教学中,要将这些新的元素引入其中,这样才能更加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才能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只有对教育理念不断的进行更新,树立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观念,在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树立设计意识,才能使职业院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