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爱要勇敢

爱要勇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爱要勇敢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爱要勇敢

爱要勇敢范文第1篇

在建立门诊肝癌专病病历的基础上,收集经凌昌全教授诊治的552例肝癌患者合计2 020张门诊有效处方,使用频数法总结凌教授的临床常用药物及其性味归经。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辨证用药特点,聚类分析归纳其临床常用对药,结合专家体会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凌教授治疗肝癌临床常用药物以健脾开胃、解毒抗癌和活血化瘀类为主,药性多平、凉,药味主以甘、苦、辛。气虚多选用黄芪、白术、太子参;血虚多用鸡血藤、大枣;阴虚多选用山茱萸、麦门冬;水湿多用藿香、车前子、茯苓皮;实热多选用山栀、黄芩;血瘀多选用桃仁、赤芍;气滞多用郁金、八月札、柴胡。聚类分析共总结出19对临床常用对药。

【关键词】 凌昌全; 肝癌; 数学分析, 统计; 名医经验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outpatients' medical records concerning primary liver cancer (PLC), data of 552 patients (with 2 020 effective prescriptions) from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Changhai Hospital treated by Professor Ling Changquan were collected. The nature, flavor and meridian distribution of the herbs used in the prescriptions were summarized by frequency method,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herbs used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ere analyzed by logistic regression. The couple herbs used were analyzed by cluster analysis. All the data were analyz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xperience of the specialist. It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frequently used herbs were herbs for invigorating the spleen to promote appetite, removing toxic materials to inhibit tumor growth,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dissipate blood stasis. These herbs are mostly of plain or cool nature, and mainly of sweet, bitter, or acrid taste. It also showed that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herbs for qi deficiency were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and Pseudostellariae; Caulis Spatholobi and Chinese jujube for blood asthenia; Fructus Corni and Ophiopogon japonicus for yin deficiency; Agastache rugosa, Semen Plantaginis and Poria for waterdampness; cape jasmine fruit and baikal skullcap root for heat excess; peach seed and Radix Paeoniae Rubra for blood stasis; Curcuma wenyujin, Akebia trifoliata and Bupleurum chinense for qi stagnation. A total of 19 pairs of couple herbs were summarized by the cluster analysis.

Keywords: Ling Changquan; liver cancer; data analysis, statistical; famous doctor's experience

凌昌全教授是国内知名的中医肿瘤专家、上海市名中医和军队第一批中医药“国医名师”。他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致力于原发性肝癌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为总结凌教授治疗肝癌的经验,我们在建立门诊肝癌专病病历的基础上,通过收集和分析其门诊病例资料,对其用药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科2003年4月~2006年10月由凌昌全教授门诊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收集552例患者2 088人次的门诊资料,中药处方2 020张。其中男性438例,占79%,女性114例,占21%,男女比例为3.84∶1;年龄25~87岁,平均(52.00±10.21)岁;按临床分期分类Ⅰ期71例,Ⅱ期328例,Ⅲ期153例。

1.2 诊断标准 原发性肝癌诊断参照2001年9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第8届学术会议制定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1]。

1.3 纳入标准 (1)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2)凌昌全教授亲自接诊并处方用药,临床效果有返馈者。

1.4 排除标准 (1)出现大量胸腹水者(B超示腹水液深≥5 cm),或总胆红素≥51.3 μmol/L,或Child分级为C级者;(2)合并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3)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者。

1.5 研究方法 建立门诊肝癌专病病历,收集患者就诊资料,包括中医症状、辅助检查、证候诊断和处方用药等信息,基于Access 2000设计肝癌门诊病历数据库,数据采用双对照录入。临床常用药物及其性味归经统计采用频数法,辨证用药特点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常用对药归纳采用聚类分析,应用SAS 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常用药物及其性味归经 使用频数法对凌昌全教授诊治原发性肝癌的常用药物(使用频次百分率超过20%)及其性味归经进行统计。见表1。

表1 临床常用药物及其性味归经 (略)

凌教授常用中药依据传统中药类别可分为4类,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消食开胃药物,其次是具有抗癌作用的药物,第3类为益气健脾药物,第4类为活血化瘀药物;从药物归经来看,以归脾、胃、肝经药物为主。从四气五味来看,以性平药物居多,其次是寒凉药物,再次是温热药,见图1;五味归属按由高到底顺序依次是甘、苦、辛、酸、咸,见图2。

图1 常用药物的四气归属(略)

图2 常用药物的五味归属(略)

2.2 辨证用药特点 将凌教授门诊病历中的肝癌证候诊断按原发性肝癌常见中医基本证候定性诊断规范[2]拆分为单证,共得到气虚、血虚、阴虚、水湿、实热、血瘀和气滞等7种常见单证,然后以此为应变量,以临床用药为自变量,对各单证的用药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2.2.1 气虚 符合“气虚”单证诊断者1 100人次。对每一自变量经似然比、Score及Wald检验,P值均

2.2.2 血虚 符合“血虚”单证诊断者336人次。对每一自变量经似然比、Score及Wald检验,P值均

2.2.3 阴虚 符合“阴虚”单证诊断者728人次。对每一自变量经似然比、Score及Wald检验,P值均

2.2.4 水湿 符合“水湿”单证诊断者760人次。对每一自变量经似然比、Score及Wald检验,P值均

2.2.5 实热 符合“实热”单证诊断者236人次。对每一自变量经似然比、Score及Wald检验,P值均

2.2.6 血瘀 符合“血瘀”单证诊断者980人次。对每一自变量,经似然比、Score及Wald检验,P值均

2.2.7 气滞 符合“气滞”单证诊断者220人次。对每一自变量,经似然比、Score及Wald检验,P值均

根据上述回归方程,再结合专业知识可以看出,凌教授对气虚常用生黄芪、白术、太子参;血虚常用鸡血藤、大枣;阴虚常用山茱萸、麦门冬;水湿常用藿香、车前子、茯苓皮;实热证常用黄芩、山栀;血瘀常用赤芍、桃仁;气滞常用柴胡、郁金、八月札。

2.3 临床常用对药 应用SAS统计软件提供的VARCLUS过程对凌教授临床常用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合临床教授用药实际,最后聚为15类,将每一类中的变量(药物),按照各个变量出现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排列,具体用药的聚类情况及各类的药物组成情况见表2~5。

表2 常用中药聚类(类1~4)情况及各类别药物之间的关系(略)

表3 常用中药聚类(类5~8)情况及各类别药物之间的关系(略)

表4 常用中药聚类(类9~12)情况及各类别药物之间的关系(略)

表5 常用中药聚类(类13~15)情况及各类别药物之间的关系(略)

将聚类分析的结果结合凌教授体会进行分析,得出临床治疗肝癌的常用药对共19组,分别是植物抗癌对药石见穿、猫人参、薏苡仁;虫类抗癌对药全蝎、蜈蚣;健胃对药鸡内金、焦三仙;安神对药珍珠母、灵磁石、朱茯神;利水消肿对药茯苓皮、泽泻与葫芦壳、车前子;滋补肝肾对药山茱萸、熟地黄与枸杞子、女贞子;疏肝理气对药柴胡、八月札;止血对药侧柏叶、仙鹤草;养阴对药南北沙参、天门冬、麦门冬;润肠通便对药何首乌、火麻仁;化瘀散结对药桃仁、赤芍、鳖甲;利湿退黄对药茵陈、山栀与金钱草、连翘;益气健脾对药白术、山药与党参、太子参;芳香化湿对药藿香、佩兰;祛痰化浊对药杏仁、栝蒌。

3 讨论

名中医的学术经验可能是其本人或几代中医人殚精竭虑、反复临床实践的结晶,代表着同期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中医药宝库中的重要财富,也是中医药薪火传承的核心与精髓。由于其间体现的灵活辨证思维、方药运用艺术以及“存乎一心”的精妙境界,常常是难以表达和言传的。传统上多通过跟师抄方、“口传心悟”等方式来总结继承,但如此不仅耗费的周期漫长,其结果也与学习者的天资和悟性密切相关。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统计学等现代数理手段[3],从临床实证出发,对名中医的学术经验进行总结,将有可能缩短这一过程,提高工作效率。近年来,借助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中医临床专病证候的相关研究[46]取得了一定成绩,计算机辅助分析[7]在中医专家经验继承中的应用受到了中医专家学者的重视,开发名老中医经验总结数据挖掘平台的研究也已提上了中医经验传承工作的日程。

本研究通过对552例患者2 020张临床中药处方的分析,对凌教授治疗肝癌的用药经验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如凌教授临床用药以健脾开胃、解毒抗癌、活血化瘀类为主,药物多入脾、胃、肝经,药性多平、凉,药味主以甘、苦、辛;治疗气虚多选用黄芪、白术、太子参,血虚多用鸡血藤、大枣,阴虚多选用山茱萸、麦门冬,水湿多用藿香、车前子、茯苓皮,实热多选用山栀、黄芩,血瘀多选用桃仁、赤芍,气滞多用郁金、八月札、柴胡。通过聚类分析还得出了19对临床常用对药。

与既往“口传心悟”为特征的“师带徒”专家经验继承总结模式相比,基于数理分析的方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客观地获得大量专家临床经验,并有可能从数据分析中发现确实存在但尚未被专家升华为“经验”的独特用药特色[8],可望成为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专家经验总结模式。当然,本研究方法也存在诸多不足,如对临床数据采集要求较高,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专家经验的研究结果影响较大;多元分析的数据结果往往“鱼龙混杂”,需要专家参与加以取舍;所获得的结果多且较为零散,升华为“经验”尚需进一步系统总结。因此,本研究方法如能与传统的“师带徒”总结模式相结合,则可望获得更加全面、准确的专家经验。

【参考文献】

1 Committee of Liver Cancer of the Chinese AntiCancer Association. Criteria for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Zhonghua Gan Zang Bing Za Zhi. 2001; 9(6): 324. Chinese.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1; 9(6): 324.

2 Ling CQ, Liu Q, Li DT, et al. Study of a qualitative diagnostic criterion for basic syndrom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Zhong Xi Yi Jie He Xue Bao. 2005; 3(2): 9598.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凌昌全, 刘庆, 李东涛, 等. 原发性肝癌常见中医基本证候定性诊断规范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5; 3(2): 9598.

3 Huang XB, Li ZX, Chen WQ, et al. Cluster analysi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s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Zhonghua Zhong Yi Yao Za Zhi. 2006; 21(10): 592594.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黄小波, 李宗信, 陈文强, 等.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6; 21(10): 592594.

4 Zhang Q, Zhang WT, Wei JJ, et al. Combined use of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in class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yndromes in patients with posthepatitic cirrhosis. Zhong Xi Yi Jie He Xue Bao. 2005; 3(1): 1418.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张琴, 张文彤, 魏建军, 等. 公因子和聚类分析联合在肝炎后肝硬化证候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5; 3(1): 1418.

5 Zhang Q,Liu P,Zhang WT, et al. An application of data mining in the research of TCM syndrome theories. Shanghai Zhong Yi Yao Za Zhi. 2006; 40(3): 35.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张琴, 刘平, 张文彤, 等.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证候学研究中的应用.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6; 40(3): 35.

6 Li DT, Ling CQ, Lang QB, et al. Construction of a therapeutic effect evaluation system for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ong Xi Yi Jie He Xue Bao. 2007; 5(1): 1522.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李东涛, 凌昌全, 郎庆波, 等. 以证候为内容的原发性肝癌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研究.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7; 5(1): 1522.

7 Chen SQ, Zhang JM, Yuan F. Auxiliary analysis with computer on drug administration of Professor Ding Shuwen in treating tachycardia. Tianjin Zhong Yi Yao. 2006: 23(5): 423425.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陈守强, 张建民, 袁锋. 丁书文教授用药规律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治疗心动过速用药分析. 天津中医药. 2006; 23(5): 423425.

爱要勇敢范文第2篇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中医药以其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的独特优势,在大肠癌及术后化疗中的减毒增效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李国栋主任医师从事肛肠外科临床30余年,采用中药干预大肠癌术后,常能使患者症状改善,提高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撷取李师辨治大肠癌术后的丰富经验之点滴,试述如下。

1 气阴两虚,余毒未尽是大肠癌术后的主要病机

《灵枢•五变》云:“肠中积聚者,……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指出了大肠癌患者的机体气阴两虚之消耗体征。《外科正宗》云:“蕴毒结于脏腑,火热流注,结而为肿,……或泻或秘,内蚀,串烂经络,污水流通大孔,无奈饮食不餐,作渴之甚,凡犯此未得见其生。”这指出了直肠癌的发病机理可因火热流注,热毒蕴久必耗气灼阴加之手术伤及气血,瘤虽切除,毒未尽清,故大肠癌术后主要病机为气阴两虚,余毒未尽。李师常说,阴血同源,气血互为依存,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血流通,瘀血既去,新血自生,故强调以益气滋阴为主,药常用黄芪、党参、白术、麦冬、知母,视患者术后机体状态及化验指标酌加清热解毒、祛湿除瘤之药如猪苓、白英、薏苡仁、姜黄、半枝莲等。

2 补脾益肺,益气养血是化疗时的主要治法

大肠癌术后化疗过程中,患者临床多表现为气短乏力,倦怠懒言,自汗。骨髓抑制作用明显,故化疗过程中采用当归补血汤加益气健脾中药以补脾益肺,益气养血常能减轻患者化疗过程中的不适反应,使血象恢复或接近正常,使患者顺利完成化疗疗程。当归补血汤出自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用于治疗血虚发热证。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当归对造血系统均有较好的保护和促进作用。此外,还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突变、抗自由基等作用。

3 适时运用攻下法,中病即止

李师临床善用增液承气汤促进大肠癌术后排气排便,防止吻合口炎症引起局部粘连,对预防大肠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有一定作用。由于术前久病伤阴,手术使阴液耗损,胃肠传导功能重建及麻醉等使胃肠气机受阻,大肠癌术后患者常出现应排气而不排气,腹部胀满,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此时,单纯胃肠减压只减轻吻合口张力,且长时间胃肠减压常导致水电解质失衡,加剧津液耗损,对病人术后恢复不利。在这种情况下,李师采用增液承气汤的小剂量灌注以刺激胃肠道,促进胃肠蠕动,加快气机通畅,改善肠壁水肿,促进炎症消退,防治粘连和梗阻。增液承气汤是出自《温病条辨》,原治温病阴亏热结,燥屎不行,下之不通。一旦症状消失,梗阻缓解,即应停药以免损伤胃气。

4 健脾和胃,运化中焦是治疗大肠癌术后肠功能紊乱的关键

排便习惯改变是大肠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也是大肠癌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术前术后局部癌瘤、吻合口及结直肠内的炎症情况,放疗、化疗对局部和全身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影响等多种因素导致结直肠功能的紊乱,出现便秘、腹泻或粘液血便。“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大肠癌术后患者多脾气虚弱,升提无力则水谷精微难以输布;胃气不足则通降不能,水谷及其糟粕难以下行。故大肠癌术后无论腹泻便秘,病机的根本在于脾气虚弱,治疗当以健脾和胃为主,酌加升清降浊行气之品以运化中焦。治疗大肠癌术后便秘,常用的药物配伍有如白术与枳实,一以健运脾气,一以通泄胃浊;木香、陈皮、炒莱菔子行气醒脾除胀;肉苁蓉、白蔻仁以健脾温肾,润肠通便;对于泄泻病人用药时,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用量宜大,旨在脾旺方能腐熟水谷;泻久体虚,配用黄芪、升麻、柴胡等益气升清,鼓舞脾气。

5 中药灌肠治疗疗放射性直肠炎

临床对于大肠癌术后癌瘤切除不完全,或有转移的患者往往采用放疗以缓解局部症状,结直肠放疗因其剂量及放射疗法的特点常常引起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直肠炎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便秘与腹泻交替,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直肠内灼痛,或便秘时坠痛感,排粘液便和血便,甚至全血便,贫血严重者可出现休克。从中医学的观点来看,放射性直肠炎病机乃火热湿毒下注肛周。李师常说:直肠的局部炎症,灌肠法作用最为直接,作用迅速,疗效好。临床采用中药灌肠配合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每获良效。李师认为,灌肠用药不宜过多,面面俱到往往疗效不著,过多的药味对直肠局部也有一定的刺激,灌肠时间不宜过长,一个疗程为15天左右就应考虑暂停灌肠3~5天,或可考虑更换灌肠药物种类,以免造成药物性直肠炎。灌肠常用中药选用黄连、黄芩、栀子清热燥湿消除局部炎症,白芍、甘草以止痛。

6 化疗药物神经毒性毒副作用从气血论治

目前,化疗是治疗大肠癌术后的主要治疗手段,能减少大肠癌的复发和转移,但化疗可引起骨髓抑制、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多方面的副作用。近来,铂类药物的神经毒性毒副作用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其主要表现为四肢末梢神经感觉异常或感觉障碍,如指趾末端麻木或感觉减退,注射药物侧手臂疼痛,肢体末端强直性肌肉收缩、腿痛性痉挛等。遇冷刺激后诱发或症状加重。迟发型蓄积性外周感觉神经病变属中医学麻木、痹证、血痹范畴。《内经•痹论》云:“其不痛不仁,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因而其病机为气血两虚,气滞血瘀,营卫失调,而致筋脉失养,络脉瘀阻,属本虚标实之证。李师善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之,该方有补气养血,调和营卫,振奋中焦气血,活血通络的作用。因营血痹阻,故应加速鼓舞卫气,使气血畅通,经气条达。临床上,李师在黄芪桂枝五物汤基础上加党参、当归以补气养血活血;白术、茯苓加强补脾益肺生血,从而使卫阳充足、气血通畅。

7 注重中医药的现代研究,苓苡方干预大肠癌术后

爱要勇敢范文第3篇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因情感障碍需用药治疗患者600例,其中躁狂发作患者250例,单一用药50例,联合用药200例;抑郁发作患者350例,单一用药130例,联合用药220例,统计分析各药物使用情况、疗效以及合理性分析。

结果:躁狂发作患者两药联合使用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用药(P0.05);躁狂发作用药前3位依次为碳酸锂、氯氮平和氯丙嗪,抑郁发作用药前3位依次为帕罗西汀、氟西汀和阿米替林;综合用药DUI>1分别为碳酸锂、丙戊酸钠、氟哌啶醇、舒必利、氯氮平、帕罗西汀、氟西汀、文拉法辛8种药物。

结论:我院对于情感精神障碍患者用药基本合理,用药方案在单一用药效果与联合用药效果相持平情况下尽量选择单一用药,严格避免滥用苯二氮芯卓类药物。

关键词:情感障碍 临床用药 合理性 疗效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23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45-01

情感障碍又称为心境障碍,属于精神障碍疾病范畴内,主要特征为情感或心境长期而显著改变,临床可表现为患者心境高涨或低落两种极端相反的病理性情感状态,并伴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和行为异常,同时可发生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若治疗过程中药物使用不够合理化,既加重病情,又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还有可能造成相对严重的不良反应。近年来,关于情感障碍临床用药的相关文献很多 [1,2],但仍然缺乏对于用药与临床疗效系统分析的相关数据。因此,本文就我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期间情感障碍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因情感障碍需用药治疗患者600例,其中躁狂发作患者250例,单一用药50例,联合用药200例;抑郁发作患者350例,单一用药130例,联合用药2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情感障碍诊断标准,其中男患者285例,女患者315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9±5.9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病程1.8±1.0年。

1.2 分析方法。统计分析各药物使用情况、疗效以及合理性分析。分析药物利用情况依据WHO建议的限定日剂量(DDD)值和药物利用指数(DUI),DDDs(总DDD数)是某药物总用药量与该药的DDD值的比值,DUI为DDDs与总用药天数的比值。DDD值为中国药典(2000年版)临床用药须知及临床医生常用日剂量。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用药基本情况分析。躁狂发作250例,用药前3位依次为碳酸锂115例(46%),氯氮平45例(18%),氯丙嗪27例(10.8%),其他用药包括丙戊酸钠、利培酮、氟哌啶醇、卡马西平等;抑郁发作350例,用药前3位依次为帕罗西汀99例(28.3%),氟西汀85例(24.3%),阿米替林73例(20.9%),其他用药还有文拉法辛、氯米帕明、舒必利、碳酸锂、西酞普等。

2.2 单一与联合用药效果比较。躁狂发作250例,单一用药50例(20%),其中痊愈25例(50%),显效23例(46%),进步2例(4%);两药联用200例(80%),痊愈159例(79.5%),显效35例(17.5%),进步6例(3%);两药联用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用药,结果具用统计学意义(P0.05)。

2.3 用药合理性分析。综合用药DUI>1分别为碳酸锂、丙戊酸钠、氟哌啶醇、舒必利、氯氮平、帕罗西汀、氟西汀、文拉法辛8种药物。

3 讨论

情感障碍又称为心境障碍,属于精神障碍疾病范畴内,主要特征为情感或心境长期而显著改变,临床可表现为患者心境高涨或低落两种极端相反的病理性情感状态,并伴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和行为异常,同时可发生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若治疗过程中药物使用不够合理化,既加重病情,又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还有可能造成相对严重的不良反应。躁狂发作患者两药联合使用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用药(P0.05),因此,对于抑郁发作患者应尽量使用单一药物,避免联合用药带来的诸多不良反应可能。躁狂发作用药前3位依次为碳酸锂、氯氮平和氯丙嗪,抑郁发作用药前3位依次为帕罗西汀、氟西汀和阿米替林;综合用药DUI>1分别为碳酸锂、丙戊酸钠、氟哌啶醇、舒必利、氯氮平、帕罗西汀、氟西汀、文拉法辛8种药物。所有调查药物中碳酸锂是DUI较高的,通过血锂浓度测定,大部分保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说明我院此类药物使用基本合理,无滥用倾向。研究发现,,锂盐用于抑郁发作可以降低抑郁症的复发率 [3]。综上所述,我院对于情感精神障碍患者用药基本合理,用药方案在单一用药效果与联合用药效果相持平情况下尽量选择单一用药,严格避免滥用苯二氮芯卓类药物。

参考文献

[1] 钱东丽,杨广声,王领军.情感障碍患者临床用药合理性与疗效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3):164-165

爱要勇敢范文第4篇

关键词:肝细胞癌;化疗药物敏感试验;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试验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3-0430-03

传统化疗药物的长期使用使耐药现象越来越普遍,同一组织类型的肿瘤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以及肿瘤多药耐药基因的普遍存在,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肿瘤的化疗效果,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经验性联合化疗方案临床有效率低于30%。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试验(ATP-base bioluminescence tumor chemosensitivity assay,ATP-TCA)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检测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的新方法,对恶性实体瘤有较高可评估率。本研究采用ATP-TCA检测临床上常用的化疗药物对肝癌组织的敏感性,为临床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手术切除的肝癌标本37例,其中男34例,女3例;平均46.4岁。全部病例均通过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其中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33例;HBsAg(+)35例,HBsAg(-)2例;AFP阳性23例(62.16%),阴性14例(37.88%);有门静脉癌栓10例;包膜完整9例;15例肿瘤直径小于5cm(40.54%),22例直径大于5cm(59.46%);病理分级:I级5例,I级17例,噩级10例,Ⅳ级5例。P53阳性19例,阴性18例。

1.2材料

ATP-TCA试剂盒:完全分析培养剂(CAM)、肿瘤组织解离酶、红细胞裂解液、最大ATP抑制剂、肿瘤细胞ATP提取液、荧光一荧光素酶、96孔无菌微孔培养板、注射器、过滤器等均为北京金紫晶公司的产品。MPL1自发光分析仪为德国BERTHOLD公司产品。

1.3方法

取新鲜肝癌组织约10g,切碎,用DNA酶、I型胶原酶等组成的混合酶分解癌组织,在37℃,5%CO2,95%湿度下孵育2~4h后,制成细胞悬液。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活性,进行细胞计数达到(1.5~2.5)×105个/mm3时备用。以CAM为溶剂将化疗药物配制成800%浓度备用,然后在96孔板上倍比稀释至6个梯度药物浓度:200%,100%,50%,25%,12.5%,6.25%,设置空白对照、ATP最大抑制对照,每孔各加入0.1ml细胞悬液,于5%C020.37℃,大于95%湿度下孵育6~7d,再加入ATP提取液0.1ml混匀后置室温下20~30min,取0.05ml混合液于检测板,加入荧光素一荧光素酶复合物0.05ml,发光分析仪检测。根据化疗药物系列浓度对培养肿瘤的细胞的不同抑制率,获得化疗药物的剂量-抑制曲线。从不同药物的剂量所对应的抑制率,取得化疗药物的剂量-抑制曲线下面积、抑制半数肿瘤生长时的药物浓度(IC50)、抑制90%肿瘤生长时的药物浓度(IC90)等参数,进而判断该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度程度。

1.4敏感度分级

参考Kurbacher等人的标准[妇(TDC为测试药物溶度)。

强敏感:IC90≤100%TDC和IC50≤25%TDC。

部分敏感:IC90>100%TDC和IC50≤25%TDC。

弱敏感:IC90≤100%TDC和IC50>25%TDC。

耐药:IC90>100%TDC和IC50>25%TDC。

1.5统计学处理

SPSS11.0 for windows四格表确切概率法。

2 结 果

2.1 12种药物的敏感率

37例肝癌标本中有4例未培养出足够的活细胞数,未能继续进行试验。6种药物的敏感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更生霉素的敏感率最高,丝裂霉素、长春瑞滨也有较高的敏感率,长春新碱、吡柔比星及羟基喜树碱的敏感率不足50%。

2.2药物敏感性与血清甲胎蛋白(AFP)、肝癌大小及P53蛋白的关系

6种药物的敏感率与AFP阳性率及肿瘤大小之间无相关性(P>0.05);更生霉素在P53阴性时较敏感,其他药物的敏感率与P53不存在相关性(表2)。

2.3药物敏感性与肝癌病理分级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羟基喜树碱、更生霉素、吡柔比星3种化疗药物对病理I、I级的病例,其敏感率高于Ⅲ、Ⅳ级,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 论

ATP是活细胞的能量单位,细胞内的ATP与荧光素一荧光紊酶复合物作用后产生荧光,测定荧光值计算ATP量可反映活细胞数量。ATP-TCA就是通过测定已加入各种化疗药物的癌细胞中的ATP并与对照组相比较来评价药物的敏感性。1988年Sevin等[3]首先用24孔培养板进行卵巢癌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此后,Andreotti等用96孔培养板及无血清培养基对肿瘤组织进行细胞学分析,结果发现可以在6个药物浓度下同时检测肿瘤细胞对多种单药或联合药物的敏感性。ATP-TCA法检测肿瘤细胞的总体杀伤情况,对细胞增殖无依赖关系,适用于Go期细胞的药敏分析,理论上对各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都能测定。

该法有以下的优势:①成功率和重复性高。②细胞用量少,检测1次仅需细胞1.0×104即可。四氮唑蓝快速比色法(MTT)是目前较常用的体外肿瘤药敏试验方法,广泛应用于细胞系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Petty等通过ATP-TCA与MTT法比较试验得出,ATP-TCA法所需细胞数最低可达1563个/孔,而MTT为25000个/孔。③干扰因素少。ATP-TCA法中的完全培养液(CAM)能抑制纤维细胞、血细胞的生长,减少干扰。④检测效率高,可同时动态检测评估6个化疗药物剂量。⑤稳定性好,ATP降解慢,具有较好稳定性,有试验表明ATP-TCA法的变异系数为1.2%~15.8%。⑥周期短,只需1个星期左右可得到检测结果,比较适合临床实际应用。

本研究组37例标本,有4例培养不成功,可评估率为89.19%,较国内一些报道低,与国外一些参考文献较为一致。细胞培养不成功的病例均为巨块型肝癌,可能与巨块型肝癌中心发生缺血坏死、取材不良、难以培养出足够的活细胞数有关。

爱要勇敢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专学校 流生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a)-0165-02

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务必抓好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解决我国目前就业人才结构不合理的有效方法。为实现这一教育目标,近年来国家出台许多优惠政策如免学费、加大生活费的资助、加大就业指导等,全国各地中专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专在校生数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数基本达到合理要求,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但中专学校学生入学后,辍学率偏高。造成辍学率高的原因何在?学校如何加强制定应对管理教育对策,确保学生招得来,留得住?特别是一年级新生不能适应学校的环境退学现象比较严重。成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专学校领导、教师们时常思考的问题。笔者连续三届担任新生班主任从中得出一个结论,认为一年级学生退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新生适应障碍,在此提出“班级管理运用情感方法对中专新生适应障碍的辅导的必要性”。

“适应障碍”是指在重大的生活改变或应激性生活事件适应期时所出现的主观痛苦和情绪紊乱状态,它常会影响到人的社会生活和行为表现及严重影响学习。适应障碍一般在一年级新生是个比较普遍现象,但是因学生个人的差异导致克服适应障碍的过程、结果不同,严重的学生出现退学等现象。笔者连续担任了三届中专新生的班主任,对这种新生适应障碍现象有着深刻的理解。中专新生因各种原因所出现的适应障碍通常会出现如下几种普遍现象。

1 因对学习暂时失去目标、适应能力差,导致学生出现对新学校的环境适应障碍

(1)在初中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考重点高中是他们的奋斗目标。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考重点高中。因为有了这个目标,学生清楚社会和家长对他们的期望。中考因成绩不好不能进入理想的学校而进入了中专学校,不知道下一个学习目标在哪里。主要特征是对学习毫无兴趣,视学习为负担,把学习作为一痛苦的事情,不能从事正常的学习活动,经常逃学或旷课,最后严重的会导退学。

(2)有些学生适应性差,特别是从来没有离开过家的学生。他们严重缺乏人与人交往的经验一旦来到一个陌生的集体环境当中,就会出现适应障碍。如中专新生从初中学校进入一个新的中专学校学习生活,常表现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如思念亲人和同学,不习惯学校食堂的伙食,不会独立生活等等。一部分家处农村的学生还会觉得不如城市同学那么富裕、能说会道,从而产生自卑感,严重的会产生退学的念头。

2 因中考没有进入理想重点高中思想出现对中专学校的排斥,学习基础又差导致中专新生在学习方面出现学习适应障碍

(1)大部分学生上中专学校是中考冲击重点高中失败及父母的选择,他们是在无可奈何的状况下接受父母和社会的安排来到中专学校学习的。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被淘汰的无用的人,将来没有出息,学业上难有所为,几乎没有什么更大希望,因而出现学习态度不够认真,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现象,从而加重了适应障碍。

(2)来到中专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学习基础较差,由于种种原因,经过多次努力却仍获得一次次的低分和失败,又长时间受到社会、家长和初中老师对中专学校的偏见,因此他们在学习中无法满足自己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关怀,品尝到的只是失败感,逐渐形成学习无用、自己是学不好的“差生”等观念,又反馈到学习行为上,如此的学习态度循环最终导致无法克服学习适应障碍。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小宝贝,之前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几乎都是父母帮助解决,因此很多学生依赖性强、适应性差,在生活学习过程中遇到简单的问题还能够应付,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长期下去也因适应障碍导致退学现象。

3 个人情感心理问题导致中专新生出现适应障碍

在中专学校就读的学生,多数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他们思想比较活跃,处事开始有自己的主见,平等意识更强,不再唯教师、唯父母之命是从,爱追求时髦和新鲜刺激的事物,内心世界是五彩缤纷、各具特色的,而情绪情感最能体现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复杂多变。中专学生的情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自己为中心、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差、集体性情感表现冷漠、处于青年初期的中专学生冲动缺乏理智、对他人怀有戒心或敌意、对人对事的态度冷淡、对班集体活动置身于外不参与。加上一些中专学校教师在管理上对学生生活关心不够,或者以罚代教,管理方法没有适应形势发展及学生的心理需求,体罚式的管理使部分差生压抑感与日俱增,最终导致新生无法克服适应障碍。

4 网络成瘾也影响中专新生应对适应障碍的决心

网络成瘾这个问题在中专学校一年级新生中比较明显。因为他们相对于重点高中生来说没有那么重的课业负担,而且有着相对宽裕的闲暇时间导致。当他们认为自己在学校无事可做,就会选择去上网,去虚拟的世界中,在那里学生能够很轻松地体验到成功、体验尊重。而这些体验,正是平时他们的生活中、学习中所缺失的。然而他们总是要回归现实,回归这个他们不得不面对的学习、生活现实。也正是由于虚拟和现实的落差太大,使得他们迫切地想要返回到那个能够给他们成功和快乐的虚拟世界。最后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促使新生不愿意去面对现实导致适应障碍。

可以说以上四种现象,在中专学校一年级新生身上普遍存在,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呵护,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这些中专学校一年新同学在适应方面或多或少出现了适应障碍,导致中专学校新生退学现象比较严重。然而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务必抓好的重要环节。为培养更多具有综合能力、高素质技能人才和劳动者。但是目前在我们内地又有很多学生不乐意在中专学校读书,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来了也出现辍学率偏高。造成辍学率高的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有一部分学生退学是无法克服适应造成的。倘若这个时候他们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能够对出现适应障碍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对出现适应障碍的学生多加关心和照顾,并且用父母的情感态度对待他们所面对的问题,用父母的情感去帮助他们,用父母的情感去教育他们,用父母的情感去温暖他们的内心。这样能够帮助出现适应障碍的学生有勇气、有决心、有能力去克服适应障碍,适应新学校、新同学等新环境。

面对一年级新生因各种原因不能适应新的环境,我们中专学校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如何去帮助他们克服适应障碍,减少新生退学率,为建立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笔者从连续三年担任新生班主任的经验得出:班主任有必要用感情去爱护、关心、教育他们,辅导他们共同克服适应障碍。使这些孩子能够安心、用心在中专学校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 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

[2] 张庆远.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3] 张淑燕.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4] 毛信元,石婷.浅析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8):3-5.

[5] 吴志红.论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J].教育文教资料,2007(33):113-115.

[6]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期刊更多

健康生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家长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人生与伴侣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