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端装备制造

高端装备制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端装备制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端装备制造

高端装备制造范文第1篇

一、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体系,2009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约14万亿元(约2.2万亿美元,同期美国由2万亿美元下降至1.5万亿美元,日本为1.23万亿美元),产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高端装备制造业整体已具备一定竞争实力

一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迅速,已形成一定生产能力和产业规模。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约占装备制造业的10%左右。二是高端装备自主化有所突破。围绕能源工业、材料工业、交通运输业及航空航天工业等产业的迫切要求,我国已开发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三是竞争能力初步显现。目前,我国一批高端装备进入国际市场,如新舟支线飞机批量出口,系列火箭成功进入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卫星整星出口实现零的突破。

(二)高端装备制造各领域均取得快速发展

1、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一是产业规模发展迅速。近10年来,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增长势头迅猛,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二是重点产品有所突破。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一批国家急需、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国外的智能制造装备实现突破。三是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销售收入过百亿,进入世界机床产业前10强。四是初步形成多元化投资产业体系。智能装备及基础制造装备是装备制造业中外资进入最早的行业,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初步形成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多元化发展,民营企业比例较高的格局。

2、航空装备产业

我国航空工业经过60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已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拥有科研、试验、生产、经营的完整工业体系,拥有200多个航空科研院所、工厂和配套单位,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技术密集、基础雄厚、具有标志性的高新技术产业,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生产系列航空装备的国家之一。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我国民用航空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产业发展呈现新的亮点,民用飞机的研制、生产、销售情况良好,外贸和转包生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民用飞机型号研制取得重要进展。为了改变民用飞机无机可卖的局面,加大了对新型民用飞机和军机改民用的研制开发。市场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民用飞机研制成功和不断投放市场,民用飞机销售出现良好的局面,几个主力机型获得国内外市场认可。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近年来,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民用航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国际合作进展顺利。我国民用航空工业与空客、波音、巴西航空、庞巴迪、GE和霍尼韦尔等国际知名公司的国际合作不断深入,我国航空工业正由一般供应商向风险合作伙伴转变。

3、轨道交通装备产业

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依托原有的工业基础,按照国务院“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总体要求,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自主创新和产业化上取得了重大成就。部分产品集成技术已经居世界领先水平、主要产品技术位居世界前列,关键系统、零部件国产化率显著提高,品牌国际知名度不断提升,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4、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新世纪以来,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抓住国内外市场机遇,取得了长足进步。2009年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年产值接近300亿人民币,世界市场份额约为7%,目前在渤海湾地区、黄海沿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初步形成了4个具有一定产业聚集度的区域,行业内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我国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浅水油气开发装备建造经验,80%以上的浅水装备实现了国产化,海洋工程作业船和辅助船的国际市场份额达30%以上。近几年,我国承接建造了多个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深水油气开发装备,初步具备了深水装备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1、发达国家抢占科技经济制高点,高端装备制造业竞争空前激烈

世界正面临新的科技革命和经济变局,各国都在加强国际战略部署,试图在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领域抢占未来产业的制高点。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竞争空前激烈,这将更加挤压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空间。

2、我国工业转型升级,需要高端装备的支撑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发展低碳经济。这一方面对高端装备制造业自身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要求装备制造业提供技术更为先进、节材节能更为突出的新型技术装备,为高端装备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为高端智能装备和基础制造装备扩展服务对象、提升服务能力、扩大产业规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装备制造业呈现高端失守困局

目前,我国高端装备的核心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技术和产品,高端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仅为5%~8%。其中,90%的高档数控机床、95%的高档数控系统、大部分机器人和工厂自动控制系统依赖进口,科学仪器和精密测量仪器基本被国外垄断,智能装备对外依存度达70%。据统计,2009年装备制造业(不包电子)进口总额高达1746亿美元,绝大多数是高端装备与核心关键基础件、元器件。

(二)基础配套件发展滞后,主机面临“空壳化”

高端装备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设备大量进口,核心技术被外商垄断。如海洋工程装备的大多数配套设备依赖进口,部分关键系统被外商垄断。

(三)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缓慢,企业专业化制造能力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过度依赖单机、实物量的增长,为用户提供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承包、维修改造、回收再制造等构成赢利增值的服务业务则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绝大多数企业的服务收入在其销售收入中所占比重不足10%,远低于国外企业40%左右的比重。多数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在设计制造、项目管理以及总承包能力等方面专业化程度较低,尚未形成高层次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和品牌效应。

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目标及重点

(一)发展目标

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使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产业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高端装备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基础件自主化率达到50%,关键自动化测控部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用零部件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高端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15%。成为世界主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国家之一。

(二)重点发展方向及任务

依托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现有基础以及国民经济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需要,应在以下重点方向加快推进。高端智能装备与基础制造装备。发展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等。航空装备。发展以C9型客机基本型为发展重点的大型客机、以ARJ21新型涡扇支线飞机和新舟系列涡浆飞机为发展重点的支线飞机、通用飞机以及航空设备、航空发动机、维修和服务和转包生产等。轨道交通装备。发展高速动车组、城际动车组、大功率机车、城轨车辆、大型养路机械和列车运行网络控制系统等。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调查与勘测装备、钻探与开发装备、生产与加工装备、储存与运输装备、辅助与服务装备、海上工程作业装备与大型浮式结构物、特种海洋资源开发装备和关键系统及配套设备等。

四、相关政策建议

(一)营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制定和完善国家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扶植政策,通过政府采购以及高端装备保险机制,引导和鼓励制造部门和应用部门购买和使用国产高端装备;调整关税政策,充分发挥关税政策在调节产品进出口和保护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从“原材料中间产品制成品”的由低到高的关税税率结构,营造高端装备制造业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制定和实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培育计划

围绕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确定的重点发展方向,制定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方向行动计划,围绕产业技术攻关、标准体系建设、品牌培育、产品演进、产业化推进等方面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集中全国优势资源,攻克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形成一批从事高端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大型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完善以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的技术创新体系,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三)加大财政金融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支持力度

建立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和关键共性制造技术、基础性技术和原创性技术开发,支持高端装备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以及应用示范工程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鼓励金融机构以保单贷款、出口订单抵押贷款等多种方式,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融资,以贷款、投资、租赁等方式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化发展。

(四)加快企业兼并重组

积极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培育形成具有设备成套、工程总承包、国际贸易、投融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高端关键零部件、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实施专业化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专业化生产企业。

(五)加强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战略

高端装备制造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划管理;高端装备制造;执行力;项目管理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在软、硬件环境上已与国际基本接轨,同时大多数企业也启动、实施过不止一次的国内外高端管理咨询,但受制于传统制造业项目管理思想的影响,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项目计划管理水平不高,造成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交付及时率不高、质量不高、成本偏高,以及多部门协同性差、各类资源浪费严重等现象频现。追根溯源,我们发现这都是由于项目管理层不重视项目计划的编制和计划监控执行不足造成的。本文将就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项目计划管理的现状,在遵循国内外项目管理体系要求下,结合本文作者实施众多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项目计划管理经验,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促进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更健康地发展。

2现状分析

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普遍存在产品结构复杂、构件多、专业性强、研制周期长、参与部门及厂商众多等一系列特点,因此要保证所有参与部门和厂商在长时间内,做到标准一致、步调一致的协同工作就是企业项目运作管理的重点,同时才能有效地提高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保证交付产品的及时性和质量稳定性。正如此前所述,虽然通过管理咨询,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普遍已经实施了至少一种主流的国内外项目管理体系(如PMI、CMMI、ISO等),同时部分企业还因此上了一些专用管理软件(如:ERP、PM、PLM等)。通过这些手段,企业在管理方面有所提升,但依然受制于管理体系落地难和信息孤岛的影响,针对项目计划管理方面施行的各类管理仍流于形式,造成管理两张皮现象等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1)由于缺失项目的监管工具,造成项目的整体进展情况的把握只有项目管理员较为清楚,进而使得管理层对项目监管和指导力度不足,极易导致项目实际执行步骤与计划制定完全脱离,即计划的两张皮现象,使得项目的交付质量与及时性完全依赖项目经理的经验。(2)由于项目产品的高精尖特性,专业成员计划编制参与度不足,造成项目组所制订的计划可执行性差,不仅存在层级不清,甚至还存在部分计划的执行逻辑存在矛盾和责任人不明确,以及计划执行的不确定性等情况,导致项目组成员及后续项目组工作事项执行无据可依,同时造成任务执行出了偏差以后扯皮现象频发。(3)由于项目涉及范围广,项目执行相关联部门计划编制参与度不足,造成项目计划的制定只考虑到了设计、生产相关等较为片面的任务,部分甚至只着重强调了企业内部资源的使用计划,造成项目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资金、材料、设备等资源冲突频发,或是合作商等外部资源协同工作进度衔接不上,最终导致项目延期严重。(4)由于项目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无明确的执行判定标准、快捷有效的监控工具和风险应对措施,导致管理人员无法对项目计划执行过程起到有效监督,只能等项目关键节点出现问题或交付产品质量不达标后才能发现问题,导致项目延期甚至失败。

3实施对策

为彻底解决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管理的困境,结合作者在中航、中船等各大装备制造企业实施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经验,建议企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提升:

3.1从企业内部软环境着手

3.1.1重视项目的事前计划计划是项目执行的根本,它确定了执行、控制和结项的方式和方法,为后续内部责任部门和外部合作厂商各项工作制定提供依据和基础,且贯穿整个项目执行全过程,决定着项目进程和最终质量。没有计划管理,项目执行中涉及的很多问题都无法解决。故在项目立项之初,我们一定要制订一套由项目组全员(特别是各专业负责人)参与制定的项目计划管理体系,这样不仅能明确项目管理人员和各责任部门的分工,而且从专业上指导了项目工作有序进行,保障了项目的稳步开展和质量。3.1.2计划编制的层级结构一定要清晰、明了计划编制的层次结构划分需要反应整个项目执行流程,体现出各个环节分工,这样就可以依据各环节分工,对计划、责任进行详细的划分和管理。同时为落实项目计划的多级协同、全员参与,计划编制的层次结构建议至少划分为三级。大计划由决策层或计划管理部门或项目经理统筹编排,需要明确中计划所要执行的任务、各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各自实施顺序等;而中计划则由具体业务机构领导或各专业组总师负责编排,需要明确各个子任务以及每个子任务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具体负责的人员等;而小计划则主要由各个专业组组长或具体业务人员负责编排,需要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进度等。只有通过这种层次结构明确、分工明显的计划编排,项目管理才有据可依,项目才能顺利大规模地开展。3.1.3计划编制内容的覆盖范围需要全面项目计划从管理的广度来说,可以包含进度计划安排、质量计划、沟通计划、资源计划、风险计划、供应链计划等方面内容;从管理的深度来说,可以包含计划层次及结构、详细程度、执行策略、基线以及警戒线等。这其中每一项内容都对项目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每一个项目计划,都需要我们认真地对待,并从广度和深度上比对计划覆盖的全面性,从而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3.1.4项目计划内容的制订需要尽可能详细计划内容编制应该包括任务内容、工期、完成标准、资源、成本规划、前置任务、后置任务、任务属性、相关技术文档等信息。如果项目紧张,计划内容编制至少也需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任务、工期、标准以及资源,这四个要素也是项目计划执行最基本的内容。同时项目的工期越紧张,所需要制定的项目计划就要求越详细。正因为项目计划内容编制越详细,项目计划执行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就可以提前暴露出来,进而提前预防和解决,这样项目执行也就越顺畅。3.1.5项目计划编制时需要设定明确的基线和警戒线在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中,很多拖延虽然在发生之前是难以预料的,但对于项目计划管理来说,最好通过设置项目计划基线和警戒线的方法来控制这种风险。通过项目计划基线和计划警戒线的设置,可以计算出计划最早完成和最晚完成时间,然后根据这两项时间再制定出最早计划进度曲线和最晚计划进度曲线。如果实际执行计划曲线在正常计划基线上下浮动却没有超出最早和最晚曲线(警戒线),就说明实际计划执行可控。3.1.6项目计划执行中需要设置正确的偏差应对措施项目经理在警戒信号出现后,应该立即进行全面的检查,了解各个工作环节的工作情况,分析项目的整体进度状况,然后及时制定、决策相应的对策。同时项目发生警戒和偏差后,应急措施应该是项目经理或项目团队提前预备好、设置的必要解决或缓解问题的补救措施。例如加班、增加人力和成本投入、调配资源、外委等。3.1.7项目计划执行监管落实到位在执行中,作为项目的管理者应该更加注重小计划,因为计划的误差可能最早出现在小计划中,而且小计划的误差也最容易被忽视。小计划的执行会影响中计划,甚至会影响大计划。如果等到发现中计划已经无法执行的时候,就说明已失去了最佳的调整时机,必将承担项目的拖期或成本的增加。同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通过有效的计划执行监管,还可以有效避免项目计划的两张皮现象出现。

3.2从企业内部硬环境着手

3.2.1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一致性针对项目计划管理方面的数据,应该是项目组全体成员在任意时间、地点看到的都是一致的。且任何人针对数据做过调整,则其他成员都应该看到最新的。从而减少因为数据不一致、不及时而造成的工作偏差。3.2.2具备管理的联动性针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内生产系统、营销系统、技术系统及管理系统四大体系已经有相对全面、专一的管理工具,因此为减少因为部门间管理联动性差而造成的损失,以及避免因为信息孤岛效应而带来的管理决策偏差,该工具需具备与其他工具互联互通的能力。3.2.3为项目管理者提供全面、高效、快捷的辅助工具当前项目经理还有很大一部分工作精力耗费在项目的进度计算、问题追踪和风险的防范之上。如能通过预警提醒(资源、进度、风险、问题等)和进度分析等工具的引入,势必将项目经理从日常琐事中解脱出来,转而用于项目的计划整体管理之上,项目的执行效率也将有较大的提升。3.2.4管理的承载的灵活性不仅需要能够完全满足企业当前计划管理体系的要求,而且还需要满足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管理体系优化调整的适应性。

4结语

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的计划管理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不论在计划管理过程中,我们引入了何种管理体系,只有认真对待、严格执行,找准辅助落地的管理工具,并及时总结、适时调整,才能得到适合于企业及项目自身的计划管理方法,进而确保项目的有序推进,同时促成企业、项目的双双成功,达成既定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永利.浅析项目计划控制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14(2):110.

[2]赵建坤.装备制造业管理体系运行质量的提升[J].中国质量,2014(7).

[3]董吉来.装备制造业生产计调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4(11):84.

[4]牛欣.项目研发集成风险管理框架研究———基于我国大型客机研发项目的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6):23-26.

[5]臧洁.装备制造业中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3(24):71-72.

[6]张金月.浅析装备制造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报告月刊,2012(5X):299.

高端装备制造范文第3篇

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星级: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专业设计、制造齿轮传动装置和粉末冶金制品的大型重点骨干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前身杭州齿轮箱厂,创建于1960年,2001年经国家经贸委批准实施“债转股”改制,成为国有多元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位于杭州钱塘江南岸,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现有职工2600余名,研究开发人员占职工总数的12%。公司现有控股和实际控制子公司15家,参股公司3家;并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船用齿轮箱和粉末冶金2个部级二类研究所及浙江省齿轮传动与摩擦材料研究重点实验室及15个专业研究所。公司立足传动装置主业,依靠科技进步,增强核心竞争力,确立了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产品领域扩展到船用齿轮箱及可调螺旋桨、工程机械变速箱及驱动轿、汽车变速器、工业齿轮箱、风电增速箱、农业机械变速箱、摩擦材料及摩擦片、大型精密齿轮等十大类千余个品种。

拓展工程机械变速箱高端市场

杭齿在国内工程机械变速箱市场占有率近五年稳定在20%左右,是最大的工程机械变速箱专业、独立的供货商。拥有WG、YD、TY、ZL、BJ系列等电液控制工程机械传动装置系列产品平台,配套产品覆盖了平地机、装载机、压路机、推土机、叉车、铣刨机等铲运机械、路面机械,并扩展到港口机械、矿山机械、石油机械等其它配套领域,是国内工程机械变速箱产品系列最广的企业,是国家行业标准JB/T10135-1999《工程机械、液力传动装置技术条件》的起草和制订单位。2010年12月,公司获得中国工程机械配套件行业特别贡献品牌“工程机械传动部件行业特别贡献奖”。

工程机械传动系统主要包括变速箱、驱动桥以及其它机械传动装置,分为机械式和电液式,目前机械式仍占大部分。机械式传动系统由变矩器和机械变速箱两部分组成,动力换档、机液控制,操纵方便,并设有后桥脱开机构,适用于载荷和速度变化比较频繁的以四轮驱动的工程机械的动力传动,例如装载机、压路机、推土机。液力变速箱可用于全轮驱动和输入输出有较长轴距的轮式车辆,适用于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汽车起重机、牵引车、矿用翻斗车和轨道车辆等工程机械。目前出口的装载机等产品需要配置电液式传动系统,目前国内液力变速箱主要生产企业为柳工、杭齿,它们都是90年代从德国ZF引进的技术,柳工和杭齿的占有率分别为80%和20%。

我们对未来两年下游工程机械产品需求的判断: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两年工程机械行业仍受益于城镇化、政府财政支出、设备的升级及更新需求、出口占比提高等因素影响;今年工程机械行业需求还受到货币政策变化、房地产行业控调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认为今年铁路建设投资仍保持高位,房地产投资增速较2010年略有回落,一致预期在25%左右,预测2011年工程机械行业的增速将回落至15%。虽然杭齿前进主要配套的装载机和推土机,未来国内需求成长空间不大,但是全球发展中国家市场刚刚启动,例如印度、澳大利亚、巴西,而电液式变速箱主要是配备出口产品的,目前工程机械行业出口仍远低于金融危机前,因此募投项目有利于杭齿拓展工程机械高端市场。

船舶变速箱技术国内第一

产品系列齐全,技术水平领先。杭齿集团船用产品的传递能力覆盖小型内河航运到远洋运输船舶的动力主推进系列,产品应用范围包括高速客轮、渔业捕捞、工程作业船舶、运输船、舰船以及其它船舶辅机(包括军品)等多种应用场合。上世纪80年代,杭齿集团和重庆齿轮从德国Lohman&Stolterfoht公司以许可证的方式同时引进船用齿轮箱技术。杭齿是国内产品应用领域最广、型谱最宽的船用齿轮传动装置制造企业,拥有从10-10000kW船用齿轮箱的设计开发和制造能力。公司还是国内同时拥有可调螺旋桨、船用齿轮箱、高弹性联轴器的设计制造技术,可进行船舶可调螺旋桨推进系统集成打包供货的企业。

船舶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国内船用齿轮箱行业整体竞争格局是:杭齿集团与重庆齿轮在大功率船用齿轮箱领域里构成竞争对手,在全系列船用齿轮箱产品中,杭齿集团具有绝对竞争优势,重齿主要配套中国重工及军船。根据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杭齿集团2009年船用齿轮箱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达到65.5%。从全国船用齿轮箱整体需求来看,中小功率产品约占80%,大功率产品仅占20%(因为四万吨以上的船舶大多采用低速柴油机,通常不配变速箱)。

风电齿轮箱是公司未来的增长点

杭齿集团是国内最早涉足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研发的企业之一,风电增速箱产品自1998年就开始生产,是国内最早生产风电增速箱的厂家,负责起草了GB/T19073-2008《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国家标准。

2009年公司引进了英国知名企业的风电增速箱设计分析软件平台、2MW风电增速箱的设计和工艺等技术,由该公司负责专家全程指导风电增速箱产品的设计制造和产品试验及获得产品国际权威机构的认证等。2010年2M风电变速箱已研制成功,该2MW风电增速箱具有独特的传动结构,与目前行业内一般选用的同规格产品相比,产品净重要轻15%,而现阶段国内风电增速箱行业对2MW以上的大型风电增速箱均还处于研制和小批量试制阶段。杭齿凭其50年齿轮加工的技术积累,承接国外著名企业风电增速箱关键零件的定制加工经验,相信未来市场份额将迅速扩大。

订单饱和,募投项目提升生产能力。2010年已经确定的订单就有500套以上。2010年11月杭齿与某风电公司签订2MW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销售合同,合同总金额在3.92亿元左右,预计在200套左右,2011年全部交付。

公司计划投资3.86亿元,扩大1000套/年成套风电增速箱关键件和1000套/年国外风电公司配套齿轮,预计达产后可实现新增销售收入8亿元,可新增利润总额8662万元。我们认为这是保守的预测,中国传动风电齿轮箱的毛利率达到30%以上,我们预计净利润率至少达到15%。项目实施后将提高公司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为公司风电增速箱产品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将推动我国风电设备水平的发展。

估值及投资建议

高端装备制造范文第4篇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抓手,坚持“企业主体、政企联动、循序渐进、分类实施、创新引领、统筹推进”,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高端装备。着力实施智能制造“四大工程”,开展“工业2.0补课、3.0普及”和智能制造示范;着力推进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四大行动”,加快传统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攀升,积极发展新兴高端装备制造业;着力强化关键要素“四大支撑”,加快铸就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联动发展的先进制造业。显著提升制造的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智能制造投资更加优化。每年新开工工业重大项目中智能制造项目比重达40%以上,工业技改中智能化项目比重达50%以上。

智能制造能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创成智能车间(工厂)50家以上,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50家以上,重点行业工业机器人密度达150台/万人以上,规上工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5%以上。

高端装备规模大幅提升。高端装备产业产值力争年均增长15%以上,2020年总规模突破2000亿元,占规上工业15%左右,占装备工业30%左右。到2020年招引高端装备重大投资项目40项以上、总投资达600亿元以上。

高端装备技术不断突破。到2020年,研制应用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零部件100项以上,新增发明专利200件以上,新制(修)订国家及行业标准20项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四大工程,推进智能制造

1.实施关键工序自动化改造工程。通过“技术改造券”每年支持实施400项以上技术改造项目,引导企业数控化换代、自动化普及和机器人替代。通过购置自动化设备、自主研发自动化专机、对现有设备自动化改造等多种方式,实现关键工序自动化。在焊接、切割、喷涂、上下料等高强度、重复性、高危岗位推广应用机器人,实现“机器换人”。到2020年,全市企业关键工序制造设备数控化率达50%以上,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达3000台以上。[责任单位: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局),各县(市、区)和功能区]

2.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程。依据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分行业引导骨干企业构建研发创新、生产管控、供应链管理和用户服务等6种新型能力。普及推广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分布式控制系统(DCS)、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产品数据系统(PDM)等信息化管理软件,为实施智能制造积累软件支撑能力。推进机械、汽车、船舶、电子等装备行业着力提高产品研发设计与制造一体化能力和精益生产与敏捷制造能力,化工、医药、食品等原材料和消费品行业着力形成质量、安全、节能、环保的精细化管控能力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能力。到2020年,全市力争新上或完善升级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500家、数字化研发设计与仿真分析软件300家、企业制造执行系统(MES)100家,创成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5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局),各县(市、区)和功能区]

3.实施智能车间建设示范工程。分行业学习借鉴国内外智能制造应用先进企业,针对自动化水平、制造效率、用工数量、产品质量等指标,每年选取不少于50家企业开展“对标找差”,研究探索智能制造新模式。每年确定20家以上企业开展智能车间建设,加速应用智能装备、制造执行系统MES、信息物理系统CPS、工厂物联网等软硬件,大力推动智能制造单元应用、工艺流程连线改造、设备互联互通和基础数据共享,提升车间“人机料法环测”质量六要素的实时优化管理水平。每年分行业举行10场以上智能车间现场观摩推进会,以点带面推广示范。[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各县(市、区)和功能区]

4.实施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工程。围绕研发设计、生产管控、营销服务等关键环节,每年选择50家示范企业,确定50个试点项目,开展互联网应用建设。鼓励机械、电子、船舶等领域重点企业,推广应用图形化建模、快速成型与虚拟仿真等智能化设计系统,建立虚拟化产品开发网络和协同研发设计平台。支持汽车、机械、化工等领域重点企业,应用“设备数据采集器”、电子看板、物联网等技术,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系统等进行连接与集成,逐步实现设备互联、数据互换、过程互动、产业互融。促进食品、服装、玩具、工艺等领域企业,建设工业“BTB”电商平台,普及应用在线定制、网络精准营销等新模式。到2020年,创成省级以上制造业与互联网示范试点企业5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局)、商务局,各县(市、区)和功能区]

(二)实施四大行动,发展高端装备

1.实施规模骨干企业对标赶超行动。以打造行业领军企业或单打冠军为目标,每年遴选确定100家以上高端装备重点培育企业,瞄准国内外同行先进水平,实施对标赶超,重点突出数控机床产业,依托省市共建,加快向中高端迈进。到2020年,创新研制100项以上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首台套重大装备(生产线)及关键零部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科技小巨人和细分领域“单打冠军”50家以上,着力打造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和产品。[责任单位: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局)、科技局、发改委、工商局、质监局等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和功能区]

2.实施增量项目集聚招引行动。瞄准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精心组织开展“大拜访、大招商、大合作”活动,着力引进产业链龙头项目和补链、强链、扩链的关键项目,一企一策开展招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招引先进整车以及发动机、驱动电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项目;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招引智能和微型传感器、超高频和微波射频识别(RFID)、地理位置感知产品、微机电系统(MEMS)等物联网应用所需的专用集成电路产品;机器人产业重点招引知名机器人本体制造及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器等关键部件;智能电网产业重点招引智能变压器、智能开关设备、高强度高等级电气绝缘子、高效储能设备、智能终端设备等关键核心设备;智能成套装备重点招引通用柔性制造生产线、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检测与装配、智能物流等装备产品;工业软件重点招引高端装备细分领域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数据管理平台等产品。此外,积极招引与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新能源以及军工等领域相配套的先进制造装备及元器件项目,以及高端医疗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增材制造等领域产品,构建高端装备新型产业体系。到2020年,力争新增产能超百亿元企业1-2家、50亿元-100亿元企业3-4家。[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工商局、经信委(中小企业局)、科技局、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和功能区]

3.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抓住制约产品质量和性能突破的关键因素,深化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引进,每年组织实施100项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重大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动实施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重点提升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等基础支撑能力,力争每年申请发明专利50项以上。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规模以上高端装备企业实现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全覆盖。支持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化需求方深入合作,建立一批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依托装备类创新平台和行业骨干企业,建设2-3个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提升集成创新能力。[责任单位:市科技局、经信委(中小企业局)、发改委、人社局、质监局等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和功能区]

4.实施产业布局优化提升行动。依托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明确重点领域。“十三五”期间,力争建成2-3个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端装备产业基地。高新区和江都仙城工业园依托国家级数控金属板材加工设备基地,打造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基地;仪征、邗江、江都、开发区等依托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打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高新区、江都高端装备产业园依托粮食饲料机械骨干企业,打造新型农机装备产业基地。到2020年,努力打造10个左右国内先进的特色高端装备专业园区或产业集群。广陵开发区、高邮汤庄工业集中区依托海沃机械及本土骨干企业,重点打造国内先进的精密液压机械产业基地;经济技术开发区、宝应开发区、高邮湖西新区等依托电线电缆和电工电器骨干企业,重点打造智能电网装备基地。同时,进一步规划提升高邮开发区高性能储能装备、丁伙建材工程机械、槐泗硫资源利用装备、真武水处理设备、卸甲电动工具、武坚高电压试验设备、安宜泵阀管件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责任单位:市商务局、经信委(中小企业局)、工商局、科技局、发改委、环保局、规划局等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和功能区]

(三)强化四大支撑,完善产业生态

1.强化信息设施支撑。依托通信运营商,加快建设“网+云+端”(工业宽带、工业云和智能终端)的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和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吸引企业“上云”,降低企业运维成本。加快制造业集聚区光纤网、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的部署和建设。实施“企企通工程”,推进工业信息基础设施网络与服务“进企业、入车间、联设备、拓市场”,每年新增30家以上应用试点企业。[责任单位:市经信委、通管办等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和功能区]

2.强化高层次人才支撑。加快引进和培养掌握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带动制造业高端转型的高层次领军型、技术管理复合型、先进适用专技型和高技能型等四型人才。深化产教融合,鼓励有条件的高校、院所、园区和企业共建智能制造实习实训基地,加快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完善市、县两级人才引培政策和荣誉体系,优先支持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产业领域人才和突出贡献者创业创新。[责任单位:人社局、教育局、经信委、科技局、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和功能区]

3.强化投融资支撑。鼓励银行在基准利率基础上适当浮动,对智能制造项目和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给予优先优惠信贷支持。鼓励融资担保公司为智能制造项目贷款提供担保,鼓励风险投资基金投向高端装备项目,优先支持高端装备企业上市融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智能装备租赁和融资租赁业务,建立智能装备租赁和融资租赁担保机制。实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加快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责任单位:市金融办、人行中心支行、银监分局、经信委、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和功能区]

4.强化公共服务支撑。加强与相关领域知名院校所、专业协会、行业联盟等的合作,组建市级智能制造服务联盟和智能制造专家服务库,着力发展一批方案设计、软件应用、检测认证等专业服务化机构,优先支持国内外知名两化融合服务商来扬设立分支机构。依托各类特色产业集聚区,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等合作建设智能制造科研服务平台,为企业智能车间(工厂)建设、智能装备研制、“机器换人”等提供全方位服务。[责任单位:市经信委、科技局、质监局等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和功能区]

三、组织推进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市县联动和部门协同的推进机制。市级层面,由市经信委总牵头,市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力构建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每年由市经信委会同市有关部门,编制年度智能制造投资改造项目库以及高端装备产业重点培育发展企业名录,引导各类资源要素集中集聚。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市经信委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考核办法,并牵头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县(市、区)、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及市级机关绩效管理和综合考评中。各县(市、区)和功能区要聚焦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产业发展,抓紧出台行动计划,建立健全相应工作体系和推进机制,充实信息化、智能化等专业人才,加强园区招商和服务管理专业队伍建设。[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局、商务局、财政局、人社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质监局、金融办、人行、银监分局等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和功能区]

(二)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支持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产业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市级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创新和人才等各类政策以及“创新券”、“技改券”、“服务券”等优惠措施,优先支持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设立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基金,由市财政安排1.5亿元,吸引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前期达到10亿元,对列入国家和省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发展计划的项目予以配套资金支持。同时,引导担保、风投、创投等资源向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各县(市、区)和功能区要加大力度扶持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产业,完善本地相关政策,形成上下联动的政策体系。[责任单位:市财政局、经信委(中小企业局)、科技局、人才办、人社局、发改委、商务局、国税局、地税局、质监局、金融办等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和功能区]

高端装备制造范文第5篇

一、引导和促成高端装备制造巨头进行垄断性技术合作,形成顶级技术合作联盟

技术是产业发展的灵魂,只有技术实现关键性突破,才能保证产业的领先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的优势关键在于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领先,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往往是被少数垄断企业所掌控。因此,要使高端装备制造在国际上占领先机,就需要建立起顶级制造企业间的技术合作联盟,增强其技术竞争实力。调查显示,较之美国的技术垄断合作,无论是在理念还是在行动上,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合作联盟明显落后,特别是顶级企业的技术合作十分欠缺。

因此,有必要从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入手引导顶级制造企业进行技术性垄断合作。可以促成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航空装备制造方面组成垄断性技术合作联盟,促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航天科工集团在卫星及应用技术方面组成垄断性技术合作联盟,促成中国北车集团和中国南车集团在轨道交通装备方面组成垄断性技术合作联盟,促成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中远船务集团及太平洋重工集团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技术方面组成垄断性技术合作联盟。

智能制造装备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体现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要求,主要产品是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关键基础零部件及通用部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智能专用装备等。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可依据产品性质从同类企业中遴选顶级企业促成其进行技术性研发合作,组成垄断性技术联盟,实行生产和技术优势的互补。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国资委可统筹国家顶级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力量,集中进行行业的共性技术攻关,突破技术瓶颈,在推进原始创新的同时,利用国内外已有的先进成果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国家可考虑设立“国家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奖励制度”,按行业组织实施“国家高端装备制造重点工程”,突出制造企业与研发机构的主体地位,支持制造行业领军企业参与国家装备制造科技计划和重点工程项目,引导顶级企业培育和创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帮助企业构建起支撑产品设计创新的研发平台。

二、引导和促成高端装备制造巨头建立研发设计平台,建立国家高端装备制造服务体系

政府部门应支持多学科的优化研究,引导制造业巨头与相关高校建立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的合作研发平台。可以促成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建立航空装备制造研发合作;促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与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卫星及应用的研发合作;促成中国北车集团和中国南车集团与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建立轨道交通研发合作;促成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与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建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研发合作;还可以促成华中数控、智云股份、天马股份、南通科技、华东数控与清华大学、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进行智能制造的研发合作。更进一步,可规划建设智能装备产业园区,启动智能装备重、特大项目建设,瞄准世界500强的生产技术,推动智能装备产业向纵深发展;要全力推进大型智能工程机械、高效农业机械、智能印刷机械、自动化纺织机械、环保机械、煤炭机械、冶金机械等各类专用智能装备的制造,实现各种制造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带动整体智能装备水平的提升。

现阶段,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环境支撑服务、培训服务、推广服务、评价服务、公共服务等还很薄弱,特别是全国范围的制造业服务体系尚未建立,且没有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的足够重视,这将成为严重影响高端装备制造发展的桎梏。要使高端装备制造在国际上占领先机,有必要整合和发展专业化的制造技术支持服务机构,组建专门为高端装备制造服务的信息化工程服务机构和软件服务机构,建立国家数字化高端装备制造服务体系。

制造业行业协会可利用网络、视频等先进信息技术,整合计算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依托高端装备制造巨头建立起全国范围的面向复杂产品和尖端技术的“国家高端装备制造研发设计平台”;国内顶级制造集团企业要进行技术信息资源的整合,建立研发设计服务平台,为集团内部各下属企业提供技术能力、软件应用和数据开发服务。

可由政府投资,联合国内顶级科研机构和制造领军企业,建立“国家高端装备制造服务系统”,通过整合、联结制造企业和科研机构研发平台,建立起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研发、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实现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共同合作,达到“政企学”的联合攻关。同时,可以联合国内某一类高校建立高端装备制造协作网,如由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建立航空卫星协作联盟,由北京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联合建立轨道制造协作联盟,共享与高端装备制造和相应创新项目有关的信息和试验数据,引导这些大学与企业、政府机构合作,编制关键技术联合攻关路线图,共同攻克开发新产品过程中的共性技术难关,实现对高端装备制造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使用等全生命周期的相关资源的整合,构筑起标准、规范、可共享的高端装备制造服务体系。

三、把高端装备自主制造业的规划与设计提升至国家战略,加快建成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体系

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将高端装备自主制造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加强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的标准体系建设,确立和强化我国在国际装备制造标准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目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行业,特别是一些新兴高端制造缺乏统一规范的行业技术标准、市场准入标准和示范推广标准,一些重大技术试验数据缺乏标准处理范式,特别是新产品的研发过程涉及到多个学科、多个单位或部门,数据如何进行交换,如何进行描述和表现,迫切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有些大型的综合试验,设备来自不同的厂家,数据出自不同的研究机构,事涉多个系统,怎样把信息融合在一起,实现数据的集成和互相交流,完成跨单位的协同,达到数据在各系统间的交换,也对数据的标准化管理提出了要求。另外,由于不同的试验、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格式的数据,要保证试验数据的可持续性,保证试验数据的展示和分析,开发通用的分析软件和数据挖掘工具,也需要进行标准化管理。除此之外,现在国际制造行业发展了很多应用于试验的中间件,要使试验中间件成为通用件,以保证其适用于不同的系统、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环节,也需要标准和规范作为支撑。可见,标准化也是一个新技术应用和推广的具体需求。

综上所述,有必要把高端装备自主制造提升至国家战略,建立国家层面的“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数据库”,进行生产数据、试验数据的标准化管理,达到数据存取的标准化,数据交换格式的规范化,实现不同厂家的TDM(试验数据管理)系统数据能相互调用,一个集团里不同研究单元的数据可以无障碍、无缝地便利提取。要从战略的高度,不断累积国家装备制造业生产和试验标准化数据,不断推进低层级TDM系统的建设,进而达到对国家层面TDM系统的丰富和完善。

要在国家战略层面建设国家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体系,统一和规范高端装备制造的生产和技术参数,扩大装备产品的应用性和适用性,推动制造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集成服务。要通过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制造工业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工业园区的建设,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模式向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方向发展,促使“云制造”概念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