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伤害事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副组长:黄松山
成 员:朱清宝
林朝庆
2、学校保卫处为加强平时校园安全的预防力度,快速有效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城厢中心学校成立保卫处。保卫处由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主要职责是处理校园各种突发事件。具体名单如下:主 任:林木田(校长)
副主任:黄松山
成 员:朱清宝 林朝庆
二、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暴力伤害事件应急预案1、活动的组织者或当班值勤者为第一责任人。2、实行“突发事件首望制度”,即暴力伤害事件一旦发生,首先看见突发事件的教师,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并尽可能阻止暴力伤害行为继续实施。3、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一方面应通知“保卫处”和相关人员迅速赶往事发现场,竭全力阻止暴力伤害行为继续实施,及时疏散学生,全力保护受害师生。另一方面应立即与当地公安部门和上级相关部门(镇政府、县教育局)取得联系,要求救援。4、如发现学生身体受到意外伤害时,应马上送医院诊治,并及时通知受伤害者的家长。5、公安部门到达现场后,应听从他们的指挥,积极配合救援工作。6、事件平息后,协助保护好现场,并向公安部门和上级政府部门详细汇报情况(口头、书面),做好有关材料。7、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要对受伤学生及时慰问,稳定情绪,保证校园秩序稳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组织人员,接待受伤同学家属并做好解释工作。(二)消防事故应急预案
1、配备好必备的防火安全设施、设备,及时检查电器设备。2、发生火灾时,切断电源,迅速搬离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先用灭火器灭火;火势蔓延,急向“119”消防指挥中心报警,并立即报告县教育局。3、迅速开通全部安全通道,组织、指挥师生疏散,撤离至安全地带。4、阻止学生救火。5、配合消防部门,做好自救工作。6、尽可能地保护好现场,做好涉及本案的有关证人证事记录。
(三)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1、凡就餐后,老师出现不明病因的肚痛、胸闷、恶心、乏力昏沉、呕吐、腹泻等症状,各生活老师、班主任、值周教师等,谁先发现,谁就应在第一时间报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2、迅速与医院联系、诊治,采取救护措施,并向教育局及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包括:时间、地点、中毒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
3、保护现场,做好预留食品、蔬菜的取样工作,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急于冲洗,以备卫生部门检验。4、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的师生名单,并查询他们的身体状况。5、根据事态发展情况,迅速与家属联系。6、如实汇报有关情况,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诊治、调查、事故处理工
(四)突发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应急预案1、做好传染性、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和公共卫生工作,宣传防治知识,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2、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制度,对
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传染性、流行性疾病,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及时向卫生防疫部门和区教育局报告,听取卫生防疫部门的处理意见。3、对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师生交叉感染和扩散。4、在校园、教室内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对可能受到危害的该班学生和任课老师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5、坚决杜绝染病学生带病来校,必须由医院出具诊断证明已康复并不再存在传染危害后方准许来校上课。6、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共同配合预防和诊治。学生病愈回校后,任课老师要做好补课辅导工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海口市在职中学体育教师。以学校为单位共发放了50份问卷,回收问卷5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45份,有效率为90%。其中教龄10年以上的有16人,占调查人数的35.56%;教龄1―3年的有16人,占调查人数的35.56%,教龄4―6年的有7人,占调查人数的15.56%;教龄7―9年的有6人,占调查人数的13.33%。
1.2 研究工具。采用《SCL-90心理症状自评测量表》测试中学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1.3 研究方法。严格按照测量手册的规定程序进行,统一发放测试量表,再集中填写收回,要求被测试者不记名独立完成。采用SPSS11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SCL-90量表中的“阳性项目数”的分析
从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阳性项目数”<43项的有33人,占总人数的73.33%,说明这部分体育教师症状较轻,对身体健康影响轻微;“阳性项目数”≥43项的有12人,占总人数的26.67%,说明这部分教师有明显的症状,应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措施。
2.2 对SCL-90量表中的“总均分”和“阳性症状分”的分析
2.2.1 对SCL-90量表中的“总均分”的统计结果分析
根据统计结果,“总均分”在1.1―2.0分的人数有40人,占总人数的88.89%,说明这部分体育教师有症状,但较轻微,对身心健康没有太大的影响;“总均分”在2.1―3.0分的人数有3人,占总人数的6.67%,这部分教师有中度的症状,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总均分”在3.1―4.0的人数有2人,占总人数的4.44%,这部分教师的症状偏重,对心理的健康水平产生严重的影响。
2.2.2 对SCL-90量表中的“阳性症状分”的分析
从表2阳性症状分的统计结果显示:在0―1.0分的没有;在1.1―2.0分的人数有8人,占总人数的17.78%,说明这部分体育教师具有阳性症状,但影响轻微;在2.1―3.0分的人数有34人,占总数的75.56%,这部分的体育教师阳性症状是中度的;在3.1―4.0分的人数有2人,占总人数的4.44%,这2位体育教师阳性症状偏重;在4.1分以上的人数有1人,占总人数的2.22%,这位体育教师阳性症状很严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必要时要接受心理治疗。
2.3“被调查”组与全国常模在SCL-90量表上的对比分析
“被调查”组成员SCL-90各项因子分除强迫、人际2个因子外,其余因子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经T检验,躯体化、人际、恐怖、其他4个因子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因子差异性不显著。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校园意外伤害事故让体育教师产生了恐怖感,并影响到了他们的躯体化、恐怖、其他这3个因子,但是在其余的7个因子中,体育教师的因子分要低于全国常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跟体育教师所涉及的专业有关,根据彼特鲁罗茨、拉方丹等人的研究表明,运动可以降低焦虑,也可以缓解抑郁,而且体育运动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释放心理压力和放松精神。
2.4“教龄1―3年”组与“教龄10年以上”组在SCL-90量表上的对比分析
“教龄1―3年”组各项因子分均高于“教龄10年以上”组,经T检验,可以看出,“教龄1―3年”的年轻教师与“教龄10年以上”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在躯体化因子中,有显著性差异;在人际、焦虑、敌对3个因子中,差异性非常显著;其余各项因子的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年轻教师刚步入教师行业,充满朝气,在工作中充满激情,可是在面对问题时由于经验不足,往往会表现出不知所措的情形,在处理这些问题的经验和手段不如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教龄10年以上”的教师,造成他们的苦恼。所以在躯体化、人际、焦虑、敌对等因子上的表现,尤为强烈。
2.5 “教龄4―6年”组与“教龄10年以上”组在SCL-90量表上的对比分析
“教龄4―6年”组,除躯体化、人际、焦虑、恐怖4个因子外,其余各项因子分均低于“教龄10年以上”组。经T检验,没有显著性差异。由此说明,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已经具有一定的应对经验,所以他们各项因子分相对较接近。
2.6 “教龄7―9年”组与“教龄10年以上”组在SCL-90量表上的对比分析
“教龄7―9年”组除躯体化、人际、焦虑、其他这4个因子外,其余各项因子分均高于“教龄10以上”组。经T检验,偏执这个因子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其余各项因子差异性不显著。由此说明,随着教师教龄的逐渐增长,他们的心态和精神状态情况逐渐趋于稳定。
2.7“教龄1―3年”组与“教龄4―6年”组在SCL-90量表上的对比分析
“教龄1―3年”组教师比“教龄4―6”组教师的10项因子分都高。经T检验,年轻的体育教师(教龄1―3年)在人际、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症这6个因子与有一定经验的教师(教龄4―6年)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几个因子差异不显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现今社会竞争激烈和教育界人士和家长对教师教学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使年轻的体育教师面临很大的压力,从而导致精神和心态上出现偏差。
2.8 “教龄1―3”组与“教龄7―9年”组在SCL-90量表上的对比分析
“教龄1―3年”组教师比“教龄7―9年”组教师的10项因子分都高。经T检验,年轻的体育教师(教龄1―3年)在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症这7个因子与有一定经验的教师(教龄7―9年)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几个因子差异不显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现今社会竞争激烈和教育界人士和家长对教师教学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使年轻的体育教师面临很大的压力,从而导致精神和心态上出现偏差。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已影响到百分之八十的中学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是年轻的体育教师所受影响更加显著。造成教师不能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教学工作,不利于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严重影响体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3.2 建议
3.2.1 加强对广大师生的安全教育力度。首先应该通过专家来校讲座或培训的形式来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水平,从而保证即使发生意外伤害,教师也有足够的专业知识科学合理及时有效地解决遗留的问题。另外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能力,学会自救自护。
3.2.2 健全相关的制度和措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学校的教学设备的检查,并督促学校改善其教学设施,为学校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为校园意外伤害事故提供物质保障。
3.2.3 设立体育课学生意外伤害保险。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学生若出现意外伤害事故,由保险公司来承担赔偿,以此来缓解体育教师的教学压力。
3.2.4 制定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使体育教学中出现的安全伤害事故有法可依,体育教师应增强法律常识,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关键词】校园暴力;价值冲突、价值教育
【Abstract】School violence is not only a legal issue, but also an educational issue. It is rooted in the value conflicts between students. The elimination of school violence must be based on the school’s value education.
【Key words】School violence, value conflict, value education
近年来,经媒体报道,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暴力伤害事件日益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对于这类事件,学术界大都称其为校园暴力。本文拟就校园暴力的根源进行哲学层面的思考,希望学校教育工作者能够谨思慎行,从校园暴力的源头着手遏制同类事件的发生。
一、校园暴力的性质
严格来说,校园暴力伤害事件和任何人身伤害案件一样,是一个法律问题,必须要进入司法层面进行解决。但是,因为涉案双方都是未成年人(学生),这一问题似乎又不仅仅只是一个法律问题,还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
把校园暴力伤害事件判定为既是一个法律问题,又是一个教育问题,除了因为涉案双方都是学生之外,还因为:
第一,制度防范和法律裁决无法杜绝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教育则能够防范于未然。为了遏制校园暴力伤害案件的频繁发生,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都制定了较为严厉而完善的法律制度,但是,就现实情况来看,无论多么严厉的法律惩罚,也无论多么完善的校园安全制度建设,都没有能够避免该国校园暴力伤害事件的再次发生。事实上,法律惩罚的威慑和校园安全制度的防范针对的是行为,无法关涉造成行为的思想,而思想的种子一旦萌发,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激烈的行为。百密难免一疏,法律制度无法从根本上杜绝伤害事件的发生。法律制度只能侧重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教育则侧重“未然”,从学生的思想深处消除暴力伤害的念头。法律制度和教育是解决校园暴力伤害事件必不可少的两种手段。
第二,校园暴力的发生,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校园教育环境的缺陷。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应该营造温馨、和谐与和平的氛围,使每一个身处其中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心灵的滋养和文化的熏陶,生活于其中的人应该是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或“绅士”。在这样的校园教育环境中,不会有歧视、漠视与羞辱,也就不会有暴力。而不良的校园教育环境则制造思想的混乱、人际的对撞与冲突,一方面灌输优秀与杰出的思想,另一方面则制造不平等观念、歧视、嫉妒与冷漠,生活于其中的人既有学品兼优的“尖子生”,又有学业不良、品行恶劣的“差生”,在这样的校园教育环境中,偶尔发生羞辱、辱骂、殴打等暴力伤害事件实不足为奇。
第三,把校园暴力伤害事件作为一个教育问题有助于厘清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必须要强调的是,把校园暴力伤害事件作为一个教育问题来看待,并不是要追究学校和教育工作的法律责任,相反的是,任何校园暴力伤害案件都不应该让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承担法律上的责任,因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只承担教育之责,在教育责任之外,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不能也不应该承担其他的责任。由此来看,所有校园暴力伤害案件中关于学校法律责任的裁决都不应该发生,也不应该被执行;所有校园暴力伤害案件中关于学校法律责任的裁决都是对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教育责任的忽视,会对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行为产生严重的干扰。
正因为校园暴力既是一个法律问题,又是一个教育问题,因此,有必要在探究其根源的基础上来探讨教育对策。
二、校园暴力的根源
考察每一起校园暴力伤害事件,人们在对施暴者口诛笔伐的同时,言谈之间又往往会对施暴者报之一声惋惜。之所以会惋惜, 是因为施暴者是不更世事的孩子,而是因为发生暴力危害的理由太过可笑,诸如“一句口角或一块橡皮引发的血案”之类,在成人社会看来,“言语不和”“被全班同学冷落”“(受害者)与谁谁(施暴者重视的同学)关系太好”等理由完全“不值当”对自己的同学暴力相向,显然是太“孩子气”“太冲动”。然而,正是这些让成人社会不解的“理由”导致了校园的欺负现象或暴力伤害的发生。那么,成人社会在叹息的同时,是否也忽略了不值一提的“小理由”所潜藏的重大问题。有学者把其归结为施暴者的“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所有的校园伤害案件都是双方的,单只是从施暴者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解释可能还不足够,因为人们忽视了受害者在校园暴力伤害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尽管受害者很值得同情,但是为什么受害的是他/她而不是别人?也许在某些校园暴力伤害事件中确实会有无辜者受伤,但是施暴者所首先针对的那个受害者一定和施暴者有着某种摩擦、矛盾,客观地讲,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敌意”――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受害者之所以会成为施暴者的“仇恨对象”,一定是因为他/她在某些方面的行为举止“侵占”“损害”或“剥夺”了施暴者所珍视的东西①。也许受害者是有意为之,也或许是受害者一无所知,且不论主观上如何,就客观而言,受害者最终成为了“被仇恨”的人,并最终成为受害者,而造成“仇恨”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双方秉持着相同或相反的价值立场并互不相让。比如嫉妒,是因为嫉妒者同样认可被嫉妒者的优秀是一种重要的价值,嫉妒者渴望和被嫉妒者一样优秀;再比如同学“排挤”,是因为排挤者持有和被排挤者不一样的价值肯定,排挤者不认可被排挤者的价值。说到底,校园暴力伤害事件的根源在于学生之间的价值冲突。价值冲突引发孩子内心的“仇恨”,而化解仇恨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沟通达成双方的谅解,另一种则是“拳脚相加”“恶语相向”,让被仇恨者“颜面扫地”甚至是“肉体消失”(方解心头之恨)。
在此,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仇恨”这种心理体验尽管一定指向具体的人和事,但是就体验本身来说则与被仇恨的人和事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它是个体内在的感受,除非仇恨者主动放下心中的恨意,否则,无论被仇恨者或他人做出何种努力,都无法解决恨意对仇恨者的内心折磨。也正因为仇恨的这一特殊性,一旦恨意形成,仇恨者要么隐忍不发,进而形成自我价值体系②,要么通过报复被仇恨者或他人来化解自己的恨意,而校园暴力伤害事件恰恰是后者的具体表现。
还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如上文分析,不管被仇恨者是否无辜,仇恨者的恨意一定起始于其自身所处的环境中,与被仇恨者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被仇恨者或许并没有对仇恨者做过什么不当的行为,但是被仇恨者自身的价值特质或某种表现一定是对仇恨者的自我价值或价值认同产生了否定作用,因此才引起仇恨者的恨意。这就是说,引起校园暴力伤害事件的价值冲突可能并非是学生之间直接的价值冲突,而是隐含在校园环境中的价值认同危机。
三、化解学生间价值冲突的教育对策
解铃还须系铃人,学生间的价值冲突导致暴力伤害事件的发生,那么,作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就应该通过价值教育来化解价值冲突,从根本上消除校园暴力伤害事件的发生。
第一,要解决价值冲突问题,必须要进行价值理解教育。校园暴力伤害事件是施暴者在自我价值或自己认同的价值遭受否定之后选择的一种释放恨意的行为。施暴者在自我价值或自己认同的价值遭受否定之后之所以会产生“仇恨”,是因为“怀恨者”不理解价值的多样性,难以在自我价值遭受否定之后重建自我的价值体系,也难以理解“被恨者”的价值合理性,也不会尊重他人的价值选择。因此,在学校价值教育中,首要的任务是要向每一个学生阐述价值的多样性,尽可能地通过价值例举的方式让学生清楚每一种价值的合理性,同时,还要通过故事或情境教育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价值选择。
第二,进行价值理解教育,首先要进行平等意识教育。平等意识是价值理解的基础,没有平等的意识,就难以理解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念与价值立场,也就难以理解并自觉地尊重别人的价值选择。对他人的有意或无意否定来自于优越的自我意识或高人一等的价值优越感;对他人的“恨意”来自于与被恨者的价值攀比,“怨恨的根源都与一种特殊的、把自身与别人进行价值攀比的方式有关”③,总之,价值冲突是不平等的价值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进行价值理解教育,必须首先要帮助每一个学生形成平等的价值意识,不因自己某些方面的优秀而歧视其他同学;也不因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而嫉妒、仇恨其他同学。
第三,进行价值理解教育,还需要进行沟通教育。沟通是理解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沟通是了解价值多样性及各种价值合理性的途径之一,也是达成价值谅解或价值共识的必要前提。缺乏有效的沟通,致使“恨意”发生;在伤害事件发生时,往往呈现出施暴者肆意地殴打和辱骂,而受害者沉默以对或逆来顺受的情景,难以见到双方言语清晰的沟通。进行沟通教育,有助于在校园环境下减少“仇恨”发生的几率,从而减少伤害事件的发生;在伤害事件发生时,也有可能终止伤害的继续进行。
第四,要化解学生间的价值冲突,还需要进行友爱教育。在无法达成价值谅解或价值共识的情况下,友爱是解决价值冲突的唯一途径。理解和尊重有可能是“敬而远之”,但是,因为学校环境的特殊性,同学或校友之间总会“抬头不见低头见”,“敬而远之”有可能会被理解为“歧视(看不起)”,从而招致仇恨和无妄之灾,而只有友爱才能够避免一切仇恨的发生。
注释:
①“东西”并不是一个准确的用语,它指向的有可能是人,也有可能是某件物品,也有可能是个人的好恶、尊严等情感,正因为其含义的复杂性,在没有找到更好的词之前,只好用这个词来指代了。在此,必须要再一次申明,此处的分析不是要为施暴者开脱,也不是要“怪罪”受害者,从道德与法律层面而言,不管暴力伤害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都毫无疑义地要批判和惩罚施暴者,对受害者表达深切的同情。
②马克斯・舍勒(Max Scheler,1874―1928)把隐忍不发的“恨”称作“怨恨”,并分析了怨恨在道德建构中的作用。详见《舍勒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第396―530页。
③马克斯・舍勒.舍勒选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409.
作者简介:
[关键词]高中校园;安全事件;安保对策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学生受伤害事件呈上升趋势,学校安全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情况。
一、校园安全事件的类别
危害学校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归纳起来有两大类:1.校园内安全事件:火灾、食物中毒、运动伤害、拥挤踩踏、各类摔伤、财物被盗、酗酒滋事、打架斗殴、自杀他杀以及突遇自然灾害等。2.校园外安全事件:交通事故、溺水事故、治安事件、财物损失(被骗、被盗)、恶性伤害事故和工厂实习期间发生的事故等。
二、校园安全事件的形成原因探究
学校发生安全事件的原因很多,校园安全问题错综复杂,但观其形式、究其原因可分为客观隐患、主观疏忽、管理不力及外部影响和自然原因等几方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安全教育不到位,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这几年各类高中都在扩招,一些学校管理者十分重视经济效益,却忽略了校园的安全管理,对校园安全隐患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学校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强化不够。如私接乱拉电线、违规使用“热得快”等大功率电器的现象较为普遍;在宿舍吸烟、点蚊香、点蜡烛等引发的灾害事故也时有发生;学生在校外租房,缺乏监管;封闭式管理学校的学生爬墙外出,通宵上网等导致的意外伤亡和治安或刑事案件,等等。
2.安全经费不足,安全监管不到位。有些学校因办学经费不足,一些年久失修的教学楼、宿舍楼及其他教辅场所还在继续使用。另外,因经费不足,学校对安全设施的投入不足。如有的学校消防器材未按规定配足,有的宿舍没有安装应急照明装置,有的技防系统(监控)的覆盖面严重不足,有的学校从事安全保卫人员的配比不够,从而导致技防和人防都不到位,容易引发安全事件,值得各高中高度重视。学校相关部门对教学、生活的各个环节监管不力,容易发生安全事件。
3.心理疏导不到位,心理失衡。进行蓄意破坏的学生,大多数都是从普通初中进入学校的,部分学生存在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不懂如何正常地与他人相处等心理疾患。这些心理疾患如不加以疏导,就会导致心理失衡,达到一定程度往往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件。
4.亚文化和不良的外部环境对校园的影响。近年来,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泛滥,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学生身心的东西屡禁不止,使学生认知产生偏差。有些学生由于意志比较薄弱,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面对不良现象和行为,往往缺乏辨别和判定能力而跃跃欲试。
三、校园安全事件的应对措施
要确保学校安全,必须抓好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自我救护的能力,抓住关键环节,把握规律,切实加强安全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尽量将安全事件消于无形,将安全事件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为此,必须做好如下安保应对措施:
1.突出主题,安全教育推陈出新再深化。常挂在嘴边的是安全教育,最容易忽视的也是安全教育。不少学校安全教育强调多,落实少,雷声大,雨点小。安全教育要常态化,突出主题。如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有规律地设计安全教育主题;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典型案例设计安全教育主题;根据上级文件指示精神和当前形势合理设计安全教育主题。安全主题教育要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思路,纳入班级管理考核重要内容。主题教育形式要多样化,力求创新,克服单一化和随意性。
2.重在落实,制度建设日臻完善更科学。制度建设是依法治校的中心环节,也是搞好安全管理的保证。随着管理模式的变化,新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势在必行。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固然重要,但执行力更为重要。要强化制度管人、照章办事的意识,提高全体师生遵守规章的自觉性,加大违规的制裁力度,捍卫依法治校的尊严。
校园治安事件应急预案一、加强治安保卫工作
(一)学校定期召开学生、职工大会,对安全提出要求,邀请公安部门讲法制课,增强师生的法律意识。
(二)经常对学生进行检查,发现棍棒、刀具的给予没收,并查明原因,严肃处理。
(三)发挥班主任、少先队的作用,深入细致地开展学生工作,发现学生之间的矛盾及时处理。
(四)对打架者决不手软,根据相关条例给予严肃处分。
二、发生治安问题时的预案
(一)发生斗殴事件后,班主任、教师要立即报告学校值周领导。学校值周领导要迅速到达现场制止,并及时通知家长。无法制止的,学校值周领导要立即拨打110报案。
(二)及时送被打伤的学生到就近医院治疗。就近医院不能治疗的,及时送县医院或拨打120。
(三)发生重大打架事件,造成严重伤亡的,立即报当地派出所备案。
三、校外不法人员进入校内实施暴力或抢劫事件应急预案
(一)校外来人强行闯入,值班领导必须阻止,不得放行。
(二)来人已闯入校内,值班领导要及时将闯入者清逐出校门。
(三)校内发现不法分子袭扰、行凶、行窃、斗殴、抢劫、劫持人质、放火、破坏公私财物的应立即采取下列处置方法:
1.迅速报警(110)。
2.迅速报告学校突发事件领导小组。
3.对不法分子进行劝阻或制服,保护在场师生安全。
4.立即将受伤师生送往医院进行救治或拨打急救电话120。
5.作好师生的思想工作。
(四)记录不法分子的体貌特征和其他犯罪情节,收集不法分子行凶的凶器,保护好现场。
(五)组织校内力量,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
校园治安事件应急预案一、强化平时教育,防患于未然。
二、阻止学生在楼梯、走廊等处抢跑、追逐。
三、各班(校)组织学生群体性活动或外出活动,必须向校长室请示、报告,并有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建立教师首见责任制,活动的组织者或第一个执警者或首位发现突发事件的教师,为第一责任人。如发现学生身体受到意外伤害时,应立即报告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并及时送伤害者到医院诊治。
五、重大伤害事件及时报告市教育局。
六、迅速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做好有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