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化档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当下档案界提出了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的目标,然而这与我们正在搞的档案数字化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本文就这一问题来论述一下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数字化档案馆与档案数字化的概念
(一)数字化档案馆:所谓数字化档案馆就是保管、加工、利用数字化档案信息的专门机构。它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档案馆的显著特点是:1、档案信息化,就是说馆藏所有档案都是以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形式存在;2、传递网络化,就是说馆藏所有档案的传递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完成;3、信息共享化,就是说馆藏所有档案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资源共享;4、收集规范化,就是说接收进馆的数字档案信息(电子档案)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结构,便于数字档案信息的交流应用;5、服务在线化,就是说档案信息利用者的计算机随时可以成为数字化档案馆的终端,方便地实现网上查询、利用。
(二)档案数字化:所谓档案数字化就是将不同表现形式、不同载体上的档案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转化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数字信息(计算机语言),形成各种数据库,从而实现利用计算机管理、加工、传递、利用诸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档案信息。
二、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进入以信息化为主的知识经济时代,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已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城建档案馆作为保管和利用一个城市在规划、建设、管理中所形成的档案的专门机构,其保管的文字、图纸、声像等各种载体的资料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是数字城市的重要信息源。因此,顺应时展潮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把分散在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贮,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实现资源共享的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要靠档案界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还要依托于国家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高;不仅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更需要有高瞻远瞩,统筹规划的宏观战略意识。既要克服一蹴而就的急躁心理,又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因此,在没有现成模式借鉴的情况下,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可采取分步骤、分阶段、分层次的方式以次推进。
三、档案数字化是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的先决条件
建设数字化档案馆面临首要任务就是对现有库存档案的数字化问题,其次是数字化档案的接收、管理、利用问题。众所周知,我们档案馆现存的档案绝大多数是以纸质为载体的,还有一些录音、录像磁带、照片档案等。小馆有万卷左右,大馆几十万卷左右,我们青岛馆就有十六万多卷。我们馆的竣工档案文字卷每卷平均近200页,每年近7000卷的速度进馆,可想我们面临的档案数字化工作量 有多大。因此说建设数字化档案馆,档案数字化是关键,是先决条件,它是一项十分艰巨而长期的工作。面对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设备的不断更新,各馆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分期分批,稳步实施。做好档案数字化首先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资金问题。现代化管理依赖于高科技,高科技就要有高投入,因此资金问题,就成了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的瓶颈。对于纸质档案的数字化,通常采用计算机扫描的方法,至少要有高扫A0幅面的扫描仪(用于扫描图纸)、A4幅面的扫描仪(用于扫描文档)及相应数量的计算机。考虑到利用,还需有相应的输出设备及为系统服务的服务器、光盘库等,大一点的馆还应建立内部局域网,这样至少需要几百万的资金投入。
(二)技术问题。档案数字化的实现技术上没有问题,要考虑的一是数字化的格式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现有馆藏档案的数字化格式以及对接收的电子档案格式的规定, 具体就是计算机档案著录的执行格式。标准的机读目录编码执行格式的著录区首先是“编码头标区”,其后是“编码目次区”,再后是“变长编码数据区”。目前我国计算机档案著录在执行格式上尚无标准化的编码规则,即还没有档案机读目录格式,因此,在实践中我国计算机档案著录处于一种无编码的状态。计算机档案著录的无序在执行结构上使得各档案计算机系统所生成的目录数据缺乏统一、一致的标准化编码,进而导致数据记录很难“走”出其所依赖的某一计算机系统而被其他各个计算机系统所共同识别与处理,即资源不能共享。二是存储介质选用问题。档案载体主要有光盘、磁带、可移动硬盘等。可移动硬盘虽然具有移动存储方便等优点,但由于其依赖操作系统、标准尚未统一等缺点,所以不宜用来长期保存档案,只可用作电子档案的报送。光盘和磁带都可用作对数字档案的长期存储。光盘技术更新快,刻录方便,且盘片易于长期保管,存储的档案信息可随机读取,但光盘容量相对较小,大馆就得上光盘库。磁带作为信息存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具有技术稳定,兼容性好,不受操作系统约束,海量存储等优点。但磁带机的存取速度比光盘慢,且磁带是一个连续媒体,只能顺序存取,不能象光盘那样随机读取。光盘和磁带各有优缺点,各馆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1.1是有效改善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纸质载体是农业科技档案的根本依据,但是避免不了局限性,存在着数量多、体积大、质量重,不易携带,不便查找,信息传递慢,无法检索等方面的不足。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可以从根本上克服这些弊端,即以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计算机网络平台,以建立好的各种档案信息库为资源,利用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将数据库转变为知识库,以供需要者查询、搜索,并且信息资源的使用维护方便,安全保密性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可以达到资源信息的数字化、资源管理网络化和智能化。
1.2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大势所趋
农业科技档案资源的高效、快捷开发利用需要应用数字化技术。传统的查阅方法是到档案馆,采用人工捡索的办法查找所需的档案,费时、费力,查全率和查准率均不高。档案管理实行数字化后,全市农技推广机构通过互联网,进入市科技档案馆数字化信息中心,各单位的档案电子目录和开放档案数字信息均上传至市农业科技档案馆信息中心,方便全市农业科技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顺应档案馆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1.3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须
在当今人们的时间意识越来越强,领导需要迅速、准确的决策;各职能部门工作要求快速及时;社会广大公众对档案信息需要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要求档案部门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原始管理、检索和提供利用的手段,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手段来处理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提高档案资源的开发能力和利用效率,确保档案信息能及时、方便地提供。
1.4是节约农业档案机构建设资金的举措
库藏档案案卷数量的不断增加需要信息化来管理。以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为例,该院下辖农作、水产、茶叶、蔬菜、畜牧、生物等多个科研所,截止2010年全院库藏档案820卷,资料12088册,其中相当部分档案分散在基层建档单位,如果对这些档案进行有效整合,采用数字化管理,可大大减轻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费用支出,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搜集更多的信息,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2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总体设计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需求为导向,以利用为目的,充分利用计算机软硬件功能,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源和数字化加工设备能力,保护农业科技档案原件完好,保证数字化农业科技档案真实准确,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原则是:档案数字化,工作标准化。档案数字化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可以从管理、业务、技术等标准规范层面来研究制定。从简单的标准化向科学、精确的标准化过渡,从孤立的标准向体系化的标准推进。重要档案优先数字化。以利用需求为导向,结合实际,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将年限较长、具有馆藏特色、最为珍贵以及利用频率高的档案优先数字化。各部门分工协作。档案数字化工作相当繁琐,涉及面广,必须坚持分工协作、整体配合、长期坚持、相互理解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单位各个部门和各类人员的作用,明确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分工,真正做到各司其责,各施其能,协调配合,形成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共同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科学发展模式。多方位快速高效检索。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应该建立多种满足档案利用者的检索方式,提高检索的自由度。完善的电子检索系统,能高效、快速、全面地从档案信息中检索出利用者所需的信息,并对档案利用进行快速统计。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应及时公布、更新、维护网站网页内容,提供服务范围、内容,便于档案利用者了解档案信息动态,及时查找所需信息。注重档案数字化人才培养。要建立和完善档案人才选拔、任用和激励机制,重视人才的储备,以超前的意识搞好人才建设,造就一批既熟悉档案工作管理、通晓档案理论知识,又掌握现代档案数字信息技术的新型档案工作人才队伍,确保档案数字化建设及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需要投入,特别是建设初期软硬件配置投入较大,建成后也要保持一定的运行成本。因此,要按照成本效益最大化的要求,细化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步骤。同时优化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各种资源配置,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和数字化技术人员、计算机和扫描设备的合理配置,构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数字化投入小收益大的新模式。具体步骤上:
一是建立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数据库。第一步,输入文件级目录。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可边输入边打印,一方面补齐卷内文件目录,另一方面检验输入的正确性,从而确保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数据库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第二步,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实现原文件信息数字化。
二是加强电子文件的收集和积累工作。电子文件包括电子文件内容、电子文件载体和电子文件显示、修改的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组合,是未来数字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最主要的来源。为了确保所形成的电子文件不被丢失,保证电子文件是可存取、可利用和可理解,必须及时对所形成的电子文件进行收集积累。电子文件的收集积累,不仅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还维护了它的系统性、完整性,同时,也防止了存有信息内容的载体在个人手中发生丢失、损坏,从而保护电子文件的安全,为电子文件的归档打下基础。电子文件的收集积累范围,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用载体传递的电子文件,要按规定进行登记、签署,对更改处,要填写更改单,按更改审批手续进行,并存有备份件,防止出现差错。
三是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数字化与上网利用同步。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数字化及管理流程重组是一个管理思想不断变化的过程,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数字化与上网利用同步即是新技术和新理念相互融合的表现。数字化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分开放与不开放两种,开放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即上互联网,建立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资料网站,实施资源共享,在互联网上向政府和社会提供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信息。
3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3.1提高认识,统筹规划
首先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意义。在当今信息公开程度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农业科技档案的文化性质和社会性质逐步强化,利用的范围和对象将逐步扩大,只有当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时,农业科技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充分地全面地展现出来。其次,做好统筹规划。将大量的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首先要做好馆藏情况的调查,包括档案的类型、载体形态与状态、馆藏数量、档案信息利用等基本情况。根据馆藏情况,制订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的科学规划,包括服务器、电脑、扫描设备等硬件的购置计划和数字化处理规划。最后,要保障档案整理过程的完整性。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是一项费时较长的工程,在大规模、流程化的数字化过程中,所有档案原件都需从档案库房分批大量取出,一定要保障档案原件的完整,不允许出现损毁和遗失的现象。
3.2加强基础工作,认真做好档案数字化
一是档案数字化必须有所选择。针对馆藏“浩瀚”的档案资源,不加选择地全部数字化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应该根据一定的原则确定哪些馆藏档案原件应该数字化、哪些档案原件中哪些不需要数字化。二是做好数字化时扫描参数的优化设置。扫描系统扫描参数的选择和确定对扫描数字影像质量有较大影响,其中扫描分辨率直接关系到扫描文件的清晰度和还原效果。选择分辨率时应根据实际需要综合考虑,包括扫描文件的可阅读性、存储空间、输出打印质量等。三是做好档案数字化的全程控制。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要注重全面的质量检查,加强数据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档案 数字化 文件级目录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055-01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对档案管理实现数字化已经是时代的需要。作为高职院校,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该跟上时代的潮流,为此,我校对档案数字化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一、档案数字化含义、作用
档案数字化是指:对于已有的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处理加工,以实现不同载体形式的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和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共享。实现档案的数字化意义重大,它改变了档案存在方式和利用方式。从档案的存在形式上看,档案不再是纸质的档案,不需再为纸质档案的损坏、保管担忧。从利用方式上看,它改变了在利用档案过程中时空的限制。在空间上,档案不再是“孤本”档案,很多人可以同时通过互联网来使用同一个档案;在时间上,实现档案数字化以后,使用者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调用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在高职院校内部,实现了档案的数字化,就可以使各个部门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调用所需要的档案资料了。
二、档案数字化的思考
档案数字化的建立是个复杂的过程,我们需要做好技术上的处理,又要做好全方位的管理,以保证档案数字化的合理实现。
(一)做好馆藏情况的调查
要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需要引进硬件设施。而需要购置什么样的设备,需要了解文档的类型、馆藏数量、档案信息利用等基本情况。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再购置相应的设备,做好硬件设施的准备工作。
(二)在硬件设施到位以后,要进行软件方面的建设
需要建立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它可以满足一般检索和管理的需要。目前,很多的档案馆由于没有实现全部档案的文件级目录机检,查找档案不快、不准、不全的问题普遍存在。所以,把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在提高档案的查全率、查准率的同时,利用计算机实现档案以件数为基本单位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在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中,可以把档案按照教学档案、学生档案、行政文件档案进行分类,建立文件级目录。在需要找某一类档案时,在这一级别进行查找,以提高查找的速度。
三、选择适当的时候建立专题数据库
在档案数字化的过程中,只实现文件级的目录,有的时候,是不能解决全部检索的需要的。随着客观需要的变化,对某一专题档案有集中利用的需求是经常发生的,突击建立专题数据库,以满足各部门的需求。为做好这项工作,主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根据馆藏档案内容确定专题数据库的总体布局;二是按需求分期建立专题数据库;三是根据文件内容和检索需要分别设立不同的专题数据库结构。例如:为了加强对教务管理档案的利用,可以设立教务专题数据库。在设立教务专题数据库时,可以按照时间进行分类,也可以找找教务管理制度、教师教案、教学成果等进行分类。总之,可以通过细致的分类,以达到高速运用教务档案的目标。
四、档案数据库的管理
对档案数据库的管理,首先是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档案工作是一件非常枯燥又重要的工作,需要档案人员具备相应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例如:档案人员要掌握数字化档案信息压缩及存储的关键技术;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保密技术;数字化档案信息的访问形式与安全控制;数字化档案信息知识产权等。同时,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发挥主人翁意识,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的同时,要耐心细致地工作。
其次,加强对在建数据库和成果数据库的管理。所谓的在建数据库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数据库,要进行及时维护和更新。成果数据库是已经完成的数据整理,不需要再进行更改。但是要加强对使用权限的限制,以保证档案信息使用的安全性。可以建立技术负责人、权限负责人,也就是设立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一方面可以保证档案使用部门快速使用,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档案的访问权限,避免恶意地窃取档案信息的行为。
总之,档案数字化的建立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政策上的重视,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硬件设施的不断更新。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应该为档案数字化的实现不断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萍著.电子档案著录标准及其应用.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10-1.
[关键词] 胶片档案;数字化;数字转换
[中图分类号]R197.3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a)-141-01
本文就医院胶片档案数字化进行探讨分析,报道如下:
1 医院胶片档案数字化的形式
医院诸多信息胶片档案数字化的基本过程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所谓胶片档案数字化[1],就是将以上二者结合起来,把胶片档案中的信息在预览情况下,选定要扫描的范围,先调节图片的亮度及对比度至清晰,然后进行扫描,便得到了胶片初始图像。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 5.0中对图像进行对比度、亮度的调节,并根据不同的需要调整图像的大小,最后将图像存贮为JPG格式[2]。
胶片档案的数字化主要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扫描设备、胶片档案以及计算机管理软件。通过扫描设备将胶片档案的影像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再通过相应的计算机管理软件将数字信息存储于计算机上,以便保存、备份、维护等,并通过相应的计算机软件查找并输出档案信息,以供人们利用。
采用扫描设备进行胶片档案数字化的具体步骤是:首先,调出胶片。对于待扫描的CT、MRI胶片应选择无明显划痕的图像,事先应对胶片污渍进行清洁,否则会因扫描图像的分辨率太高而使划痕和污渍特别明显,而影响图像质量。第二,按照原有胶片目录及相应的索引号码,比如住院号、片号制作相对应电子版的目录。第三,阅读胶片。这是承上启下的一步。利用阅读器将胶片档案的内容读出,此时要注意将胶片档案分类,弄清楚哪些需要全文扫描,哪些需要部分扫描,哪些只保留目录即可。第四,胶片扫描。利用扫描仪等相关设备将胶片档案的内容有序地扫入计算机,每张胶片都要注意检查画面是否放得端正、号码是否正确,根据每个画幅的不同对照调整,选择适当的分辨率对比度、亮度,然后再开始扫描。第五,画面处理。注意一定要保持档案的真实性及原有的排列次序,不得随意删改,同时对一些与原档案信息不相关的内容也要适当加以修改,如去掉不必要的黑点、麻点、黑边、黑框等,以减小占用空间。第六,信息校对。扫描后的档案一定要与原胶片档案逐页进行校对,以确保原文图像、文件夹名称、机读目录内容的一致。第七,内容挂接。由胶片档案数字化后得到的图像,应按件与计算机数据目录挂接。第八,影像还原。通过模数转换器,即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第九,将扫描图像存贮为JPG图像格式,可大大减少图像磁盘的占用空间,方便图像的调用和传输。使人们获得相应的文、图像、声音,或是三者的结合体[3]。
2 胶片档案数字化的优点
首先,胶片档案数字化大大缩小了胶片档案的保存空间。胶片档案相对于纸质档案来说,不但体积缩小了,而且记录了更加丰富的内容,节省了保存空间。
第二,胶片档案数字化使胶片档案的维护更加方便、安全。目前,我们所见的胶片档案易受卤化银感光介质、空气、光线、微生物等的影响,因此维护起来也需格外谨慎小心。而数字化后的胶片档案存于计算机或移动硬盘上,只需定期对它们进行病毒扫描等基本维护就可以达到维护胶片档案内容的目的。
第三,胶片档案数字化有利于胶片档案的快速远距离传播。传统的胶片档案在提供利用时,不仅受地域限制,而且传输起来也相当麻烦,很费时间。胶片档案数字化后可以在网上广泛传播,实现共享,大大拓宽了其内容信息的传播范围,更方便了医务人员的媒体教学、远程会诊、科研、写作和资料的积累等诸多领域。
第四,胶片档案数字化使人们检索查阅胶片档案变得更加简便。数字化的胶片档案存储于计算机上,可以提供多种检索工具,只要输入已掌握的信息,就会自动调出相关档案,如需要即可打印出来,不仅提高了检率,而且缩短了检索的时间。这使得胶片档案的利用变得更为方便,凭借软件查询系统,可以很方便地查找到所需的资料,无需再用阅读器一张一张翻阅胶片了。
3 胶片档案数字化的缺点
首先,数字化后的胶片档案寿命缩短。它所采用的载体介质主要有磁盘、磁带、光盘。这些介质的寿命比较短,软盘寿命为3年,磁带寿命为10年,光盘寿命为20~30年。再是由于数字化处理需要将信号进行模拟数字模拟的处理,必然会对胶片档案的图像质量、声音质量有所损伤,使数字化后的胶片档案的原始凭证性和胶片档案寿命受到影响。
第二,计算机检索系统的检准率要低于手工检索,而且必须要懂得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才会操作,而且为了更好地保存胶片档案的信息内容,对计算机的维护显得尤为重要,定期的查毒与杀毒将变得必不可少。
第三,由于数字化后的胶片档案可以在网上传播,其法律效力低于胶片档案,而且对于病人的某些隐私保护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可以通过划分保密级别、限制利用权限和用户身份验证来做好保密工作[4]。
[参考文献]
[1]孙新华.缩微胶片的数字化管理[J].中国档案,2001,5:20.
[2]冯振荣.档案保护技术基础知识[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137.
[3]赵康莉,姚清华,龙平.卫生防疫业务档案的两级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6,15:313.
1 照片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群众个体在撰写史志、社会宣传、招商引资、多媒体制作、电子邮件等方面的工作需求日益增加。为了适应与满足倍增的需要,势必要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如信息技术、扫描技术、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等,与传统的档案收集、归类、整理、保管、查阅、利用等一系列方法相结合,建立起电子照片档案系统,这就形成了照片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了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化、信息利用社会化等内容。照片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具有其必然性和重要性。
首先,数字化管理使得照片档案的收集方式更具灵活性。由于这些传统照片具有稀缺性与宝贵的历史记忆价值,通常有些照片档案的所有者并不具有将照片交给档案部门管理的意愿,并且无法提供可以进行复制的底片,因此,档案馆只能够通过翻拍的方式来收集所需的照片档案。倘若照片档案的所有者对照片保管不妥善,极有可能导致一些珍贵、重要照片档案永久性丢失,给以后的档案收集工作带来麻烦。照片档案实现电子化管理之后,不仅可以实现照片档案在相纸、磁盘、光盘等不同载体上的转移,而且各归档单位通过网络系统就可以直接将照片传送到档案部门。
其次,电子化管理的完善让照片档案的保存更加安全方便。传统的照片档案是以感光材料作为载体,对保存环境有较高的要求,耐久性不佳。无论是黑白照片,还是彩色照片,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影像褪色、渗化和消失等现象,使得照片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到了失真的地步。因此,即使照片能够保存下来,其所发挥的作用也会受到影响。照片档案的电子化管理,使得照片档案的载体变成磁盘、光盘、移动硬盘等,这些载体不仅具有容量大、占用空间小、存放方便等特点,而且保存与复制过程中不会存在变质、褪色等问题。同时,在照片修复上,可以先将老化、破损的照片扫描到电脑,再利用Photoshop等软件进行修复处理,使得图片达到较好的效果。
第三,电子化管理实行后,照片档案的利用会变得更加灵活便捷。人们在查阅和使用照片档案时,并不一定按内容一对一地调用照片,而是根据所需有所选择,这给手工操作带来许多麻烦。同时,照片档案的使用具有排他性,同一张照片不可能让多人同时使用。照片档案电子化管理,使得用户对照片档案的利用可通过计算机随时随地检索,使得档案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节省了大量的查阅时间,工作效率得到提升。而且查询速度快、支持多人同时使用、调看同一张照片而不必动用原件,还可通过通讯网络以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远距离传输,充分实现档案资源共享,照片的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2 照片档案数字化管理现状分析
近几年,随着国家社会的发展和各地经济的增长,照片档案管理工作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由于传统的照片档案有相应的《照片档案管理规范》,所以在管理实施的过程中会有章可循,相对规范,但对于数码照片档案的管理相对而言就不是那么规范了。
2.1 管理制度不完善
国内虽然早已出台了《照片档案管理规范》,但这个规范只适用于传统照片档案的管理,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对于新兴的数码照片档案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没有制定出一套相对完整的的管理规范,这给照片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直至2014年,国家出台了《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规范》(DA/T50-2014),使得数码照片档案的管理终于有章可循。虽然各级单位在照片档案电子化管理工作中,开始执行国家的相关规范,但由于长时间缺乏一套完整的规范,很多的档案馆(室)现行的管理制度仍不够完善健全,并且存在档案管理人员对照片档案的电子化管理意识还较为薄弱的现象,在管理过程中出现执行不严格,缺乏力度的情况。另外,一些档案馆(室)的上级管理部门仍未结合实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适应的电子化管理实施细则,如对数码照片档案归档时间、归档范围、归档要求、保管条件以及数码照片档案的利用等未做出具体的规定。因此,实际上,很多单位对于数码照片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处在一种无章可循、无序的工作状态,这对照片档案电子化管理工作产生了直接影响。
2.2 收集、整理难度大
与传统照片的管理对比而言,数码照片档案的收集难度更大。数码照片具有无底片、不用冲洗的特点,无需产生购买胶卷和冲洗的费用,使得照片数量比以往大幅增加。在这些大批量的数码照片中,质量参差不齐,也不全都具有收集价值,而且缺乏相应的收集细则,这为档案管理人员的收集工作增加了许多隐性困难。其次,现今数码相机的普及率很高,甚至智能手机也具有优质的摄像功能,不仅照片数量增多,收集对象更是难以把握,这使得档案人员很难将所有照片进行收集归档。
与收集工作密切相关的整理工作难度也加大。上述数码照片的收集已难以做到及时,更遑论做到及时的整理了。数码照片档案的数量相比传统照片?n案的数量更加巨大,在整理数码照片时既要鉴定筛选,又要进行重命名、刻录光盘、编写文字说明等一系列繁琐的工作,数码相片的质量参差不齐,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对这些照片进行整理、选择,所以数码照片的整理很难做到及时、准确。
2.3 安全隐患严重
数码照片的存储依赖于电子设备和计算机,这给数码照片档案的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当存储设备发生故障时,数码照片有可能就会丢失。数码相片是数码文件,其具有数码文件的易损性、易改性,计算机和操作系统有被病毒感染的危险性,这会造成大量数码照片被破坏,甚至丢失。
3 加强照片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对策
3.1 进一步完善数码照片收集归档制度
数码照片与纸质照片具有一定的区别,就形成模式和保存载体而言,数码照片与纸质照片完全不同,数码照片是电子静态图像文件,需要依靠计算机系统进行阅读、处理。因此,制定适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切实可行的归档制度是首要之举。各档案馆(室)应当根据当前工作的实际内容以及自身部门的需要来制定一套与当前部门现状相符合的关于数码照片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上级管理部门应当明确提出数码照片归档的各项指标要求,即对数码照片的格式、分辨率等作出细致具体的规定。档案管理人员应当专门制作归档照片著录卡片,对每张照片进行逐张编号并按照编号逐张进行录入说明,包括时间、地点、内容、主要人物和摄影者。严禁对拍摄影像进行加工修改,以保证归档数码照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只有责任到人,工作要求明确,形成常规才可能有效解决照片由于存放散乱而未存或丢失的问题,形成数码照片档案收集的工作网。
3.2 建立有效的照片归档审核机制
归档的数码照片要求是真实且完整的原始文件,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在收集照片档案时,首先要打开数码照片文件仔细检查,通过读取照片EXIF 信息,判别图像是否经过编辑,如添加、合成、修改、挖补等后期编辑制作处理,不允许照片有调整、删改、压缩的处理,以确保归档数码照片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此外,对于数量巨大的数码照片必须严格审核,筛选条件主要包括照片的主题是否鲜明、有没有代表性、画面质量清晰度高不高等,以此确定其保存的价值,才能决定能否转化为照片档案。对反映同一内容的若干张照片应去粗取精,将反映事件全貌的或典型细节的图像文件归档,选择清晰度高的、对活动又具有表现力的、有重要价值的照片归档。使得每张归档照片都是有效的、可利用的,提高归档效率和质量。
3.3 加强安全保护
各档案馆(室)对归档的数码照片要严格按照《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规范》进行管理,要加强对照片档案电子化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在电子计算机中建立分类整理完毕的数码照片电子版,保存方式分别建立三种备份形式,一是只读式光盘一式两份,进行脱机保存,远离强磁场,数字光盘的储存和利用方便,通用性较强,容量较大;二是移动硬盘,选用存储容量为500-1000 GB容量的,要注意移动硬盘的存放环境,避免磁化、强光照射和磕碰;三是传统的纸质照片,应选取一定数量比较常用的且具有代表性和有价值性的数码照片资料在入档案时就特殊记录,输出一套高质量的纸质照片进行整理存档,方便临时使用时阅览参考。实行一套纸质,两套电子,三备份制度。
电子版照片备份存档后可放置在专用的防磁柜中保存,要定期检查。使用数字光盘和移动硬盘储存的数码照片资料,都有丢失的风险,光盘和硬盘都可能因为灰尘、光照、使用过频、磕碰等环境因素而使寿命缩短,从而造成存储内容丢失。在数码图像都丢失的情况下,也可利用纸质照片进行翻拍、扫描,把丢失的数码影像恢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