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以逸待劳的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温思修
疲劳不是病,但可能会要人命。据英国某杂志报道,慢性疲劳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调查发现,每5人中,就有1人会不时感到疲劳,每10人中,就有1人会经常感到疲惫。研究者指出,容易疲劳也可能是一些危险疾病的信号,比如心脏病、甲状腺疾病等。
如果经常感到疲惫、身体虚弱、喘不过来气,脚踝、双脚以及脖子里的静脉血管感到肿胀,吃得过饱或运动后胸部有疼痛感,很可能是患上了心脏病,这是由于持续性的心搏过速会造成心脏功能变差造成的。它会导致心脏跳动无力,尤其是对左心室伤害更大,会影响心脏正常输送血液的功能。英国心脏病慈善组织医疗顾问罗伯特・霍尔指出,“心脏肌肉不能正常工作时,身体循环中的氧气就会减少,这样就会导致身体出现疲劳。”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兼心脏内科主任王勇指出,如果经常出现下列现象,也应提高警惕,及时去医院检查,如运动或上楼梯时,发生呼吸困难;睡觉时突然呼吸困难,坐起时又有好转;下肢浮肿,尿量减少;没感冒却不停咳嗽、痰多、心慌、憋气;失眠、疲乏、食欲减退;血压下降,心率加快,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等。
如果确诊是由心脏病引发的疲劳,除了积极治疗外,生活中应保持室内环境安静、空气新鲜;为了减轻胃肠道负担,以易消化、清淡的半流质或软食为主,并少食多餐。严格按医嘱服药,不得随便改变药物的用法和用量,特别在服用利尿剂和地高辛时更应如此,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老人常回顾梦境可防老年痴呆
文/王雅
睡觉时,每个人都会做梦。睡醒后,有人清楚地记得梦境,并喜欢回忆梦境,有的人则什么也记不清楚。其实,从健脑的角度看,老年人经常回顾梦境,可锻炼大脑的记忆功能,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
因为,老年人经常让自己的思想处于呆滞状态,很容易加速大脑的退化。睡醒后,回忆一下梦中的情节,可帮助大脑回忆,锻炼大脑的活力及思考力,从而起到健脑功效。
特别是梦到喜欢的事,幸福甜美的事,醒后多加回忆体味,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极好安慰,有助老人身心健康。
但是,如果对梦的记忆非常模糊,就不要强行回忆,以免起到不良效果,影响情绪。梦到不好的事情,也不宜进行梦境回忆,以免带来负面情绪反应。
此外,老年人在空闲时,拿出照片或纪念物,回忆一下往事的苦乐酸甜,也有助于帮助大脑保持较好的活力。
久病成医――得了肩周炎常打小腰鼓
文/唐义
在山东,尤其是胶东半岛,打小腰鼓是许多女性都热衷的一项传统运动。我身边许多老太太都是靠打小腰鼓治好了肩周炎。我自己坚持了两年,每天打一小时小腰鼓,也告别了这个恼人的病。
3年前的一天,我的右胳膊突然抬不起来了。一位做外科大夫的朋友告诉我,女性高发肩周炎,多是在50岁左右发病,有人称之为“五十肩”。这是一种老年性退化性疾病,属于无菌性炎症,在治疗上没有什么好办法。一定要多加强功能锻炼,否则很容易造成关节粘连。
这篇课文选自罗贯中的著名小说《三国演义》,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话说曹操豪情满怀,挥师南下,想要夺取江南,吞并东吴,消灭孙权?刘备统一中原。孙权与刘备联合,率军在赤壁与其相抗。黄盖献上火攻之计,周瑜?黄盖又连施苦肉计,再使阚泽去送诈降书。后来火烧赤壁,曹军损伤无数,只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曹操呀,你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你八十万大军还胜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吗?是军队士气不振吗?想你曾破袁绍?斩吕布,一路高歌,势如破竹。
也许是你轻易信人,先是中了庞统的连环计,再是信了阚泽的诈降书。曹操啊,曹操,任你生性多疑,也逃不过庞统的连环计;也许因为你们是远来之师,一路跋涉,筋疲力尽,周瑜完全是以逸待劳;也许是你们人生地不熟,而周瑜拥有长江天险,才会牵着你们的鼻子走;也许是你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会获胜;也许是你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识水性,别看在陆地是精锐之师,所向披靡,无战不胜,可一到像长江这样的大江?大河之上,就成了一群乌合之众了;也许是诸葛亮太聪明,东风有意周郎便呀;也许……
孙子是主张“先发制人”战略指导思想代表人物,他说:“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兵法•虚实篇》)主张先于对手进入战场,以逸待劳,争取主动,使敌人陷于被动。尉缭子也主张“兵贵先”,说:“《兵法》曰:千人而成权,万人而成武。权先加人者,敌不力交;武先加人者,敌无威接。故兵贵先,胜于此,则胜彼矣。”(《尉缭子•战权》)
老子是“后发制人”战略指导思想的创始人。他提出“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六十七章》)、“后其身而身先”(《老子•二十八章》)的政治策略和军事战略思想,为“后发制人”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范蠡是春秋末期主张“后发制人”并把它成功运用于吴越争霸实践的杰出军事家。他说:“后则用阴,先则用阳”,“尽敌阳节,盈吾阴节而夺之,此兵家阴阳之妙也。”范蠡认为,后发制人要用潜力,先发制人则用锐气,把敌人的锐气减损到最大限度,而把自己的潜力积蓄到最大程度,再消灭敌人,可谓掌握了“后发制人”思想的妙谛。
先秦时期,人们已经自觉地把这两种指导思想运用于战争。如著名宋楚泓之战中,子鱼请宋襄公“及其未济而击之”和“既济而未成列”时击之,就是要“先发制人”,迂腐的宋襄公未采纳子鱼的建议,结果遭致败绩。齐鲁长勺之战和晋楚城濮之战则是成功运用“后发制人”战略指导思想的战例。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强大的齐国攻打鲁国,两军战于长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庄公采取曹刿的建议,采取“后发制人”的战略指导思想,待齐军三鼓、“彼竭我盈”之时,“一鼓作气”发起冲击,击退了齐军的进攻。城濮之战中,晋文公“退避三舍”、大败楚军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公元前632年三月,楚令尹子玉率领楚、陈、蔡、申、息等国联军,自宋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南)向曹都陶丘(今山东定陶西北)杀来,企图一举消灭占领曹都的晋军。晋文公见楚军势盛,自己的联军——秦、齐军队未到,遂决定退避三舍,诱敌深入。晋军连续北撤九十里,到达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会合秦、齐联军,声威大振,士气高昂,严阵以待。晋军撤退后,楚军多数人都主张不要再追,但刚愎自用的子玉,执意要同晋军决战,跟踪追至城濮,双方大战于城濮,楚军大败。晋文公之所以能够取胜,就在于他成功运用了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的战略指导思想。
《吕氏春秋•不二篇》称:“王廖贵先,倪良贵后。”这两位先秦时期的军事家,一个主张“先发制人”,一个则主张“后发制人”,虽然战略指导思想不同,但他们能够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战略指导思想,并且获得了成功,因此,才得以留名青史。可见,“先发制人”和“后发制人”这两种战略指导思想,并无优劣高下之分,关键是运用得当、因敌制胜。
一般说来,力量强大、处于进攻地位的一方,往往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指导思想;防守一方,处于防御地位的一方,则会采取“后发制人”的战略指导思想。孙子强调“先发制人”,这是和他的重视进攻、强调竞争的兵学理论一脉相承的;换言之,“先发制人”思想是孙子兵学的重要内容和合乎逻辑的理论命题。虽然《孙子兵法》中没有专门论述“先发制人”问题,但是,“先发制人”的思想体现在《孙子兵法》的关于战争指导的具体论述中。《孙子兵法•虚实篇》说:“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说的先敌占据战地,以逸待劳,以获取主动。《孙子兵法•军争篇》说:“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就是说的敌对双方在战略、战役展开或进入战斗时,要注意争取先机之利,先敌占领战场要地,先敌展开部队,先向敌人弱点进攻,从而夺取主动权,而把敌人置于被动地位。可见,“先发制人”的实质是战争主动权问题,是要“致人而不致于人”。“先发制人”可以采取突袭手段,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乱敌人的战略意图和军事部署,争取主动,造成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形势,从而打败敌人。
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就军事斗争的基本规律而言,孙子一再强调“先发制人”固然有适应当时战争需要、相对合理的一面。但是,只强调“先发制人”带有明显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孙子从进攻速胜理论出发,夸大了“先发制人”的地位和作用。如前所述,孙子强调“先发制人”,与其进攻速胜理论紧密相连。孙子主张“先发制人”和进攻速胜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孙子没能充分认识到“先发制人”、进攻速胜与“后发制人”、防御持久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后者在战争中应有的地位和必要的意义,以至于将先发、速胜与后发、持久的关系截然对立起来,给人们留下凡是先发、进攻、速胜便是好的,凡是后发、防御、持久便是差的深刻印象,这就明显地带有片面性和局限性了。
第二,“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的辩证关系论述不足。二者并非是截然对立的,在战略与战术等不同层面,可以采取“先发”或“后发”不同的指导思想。换言之,在战略上“先发制人”,但在具体战役战斗上可以“后发制人”;反之,在战略上“后发制人”,但在具体战役战斗上还可以“先发制人”。对此,孙子没有进行明确区分和详细论述。
究其原因,这应该与当时人们的战略意识还不明确有关。战略作为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它的主要任务是关照战争中各个战场,各个阶段之间,以及前方和后方之间,军事与政治之间的协调,使战争沿着一定方略与步骤发展,以取得全局的胜利。战略比战争产生得晚。从战略与战术不分,到具有明确的战略意识,提出战略方针,以至提出具体的战略计划,在历史上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战略意识是随着战争持续时间的逐渐延长和战场范围的逐步扩大,战争与后勤、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日益密切,而逐步为人们所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春秋以前的战争,一般在一个战场,一次战斗中,一天之内便结束战斗。因此,当时人们在认识上对战略与战术没有明确的区别,也可以说,那时人们的战略意识还是很明确。受历史条件限制,孙子没有提出战略与战术进行明确区分也就不足为奇了。
疲惫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píbèi,是指极度疲劳。出自宋陆游《乾封驿早行》诗。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疲惫词语的解释及造句,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疲惫词语的解释疲乏。 宋 陆游 《乾封驿早行》诗:“扶衰犯霜露,疲惫不可状。”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因精神疲惫,登舟酣卧。” 玛拉沁夫《鹿的故事》:“鹿的速度渐渐地变慢,停下歇息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这说明它已疲惫不堪。” 衰败困乏。 宋 梅尧臣 《送鄞宰王殿臣》诗:“愿言宽赋刑, 越俗久疲惫。”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古漷阴》:“ 嘉靖 初, 长垣 胡锭 撰《漷县减差碑记》载有昔人咏 漷县 诗……观此则 漷邑 疲惫非朝夕之故矣。” 懈怠。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 仁宗 以 淮 鹺疲惫日甚,特命公以巡抚衔巡视两 淮 盐政。”
疲惫词语的近义词委顿 [ wěi dùn ]
困顿 [ kùn dùn ]
委靡 [ wěi mǐ ]
疲惫词语的造句1、在欢庆胜利的那一刻,虽然我们十分疲惫,可是掩饰不了大家喜悦的心情。
2、在欢庆胜利的那一刻,尽管我们十分疲惫,却掩饰不了大家喜悦的心情。
3、他看上去似乎很疲惫,一定是又熬夜了。
4、琼斯神态疲惫,仿佛早已盼望着卸下身上的重担。
5、闪烁的星空下,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向家走去。
6、闷热的天气让大家感到既口渴又疲惫。
7、经过长途奔波,爸爸显得十分疲惫。
8、刘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十分关心我们,日夜的为我们操劳,看着她疲惫不堪的身影,我们很感动。
9、他在长城上饱览了壮丽的风景,洗却了一路上的疲惫。
10、他已两天两夜没合眼了,虽然疲惫不堪,但终于完成了任务。
11、我那疲惫不堪的样子实在难以形容。
12、我常常看见妈妈疲惫不堪的为我和爸爸做饭,我真应该过去帮帮她。
13、我疲惫不堪的从外面回来,原来我去学校做义工了。
14、他连续讲了两个小时的课,早就唇焦舌敝,疲惫不堪了。
15、现在,这些疲惫不堪的旅客可以吃点东西,休息一下了。
16、长跑之后,他有点疲惫不堪。
17、看到妈妈上了一天班,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家,我看在眼里,记在心理,我要好好地学习,用此来孝敬妈妈。
18、他已两天两夜没合眼,早就疲惫不堪了。
19、疲惫不堪的南方联盟军队再也没有能力入侵北方各州。
20、这位疲惫不堪的游客终于找到了一家小客栈。
21、我一口气把暑假作业写完了,我累的疲惫不堪。
22、同学们在假期里要早一点睡觉,别疲惫不堪呀!
23、连日的下地插秧,累得全家人疲惫不堪。
24、他已经疲惫不堪,一坐在沙发上就睡着了。
25、我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下了飞机,真想现在睡一觉呀。
26、我在游泳池里,一口气游到了对岸,虽然累的疲惫不堪,但我成功了,我乐在其中。
27、这支部队经过一天一夜急行军,已经是人困马乏,疲惫不堪了。
28、日夜兼程的旅途劳顿,令他非常疲惫。
29、母爱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
30、一位护士把这位疲惫的、心急如焚的士兵领到病床前。
31、连日行军后部队已疲惫不堪,正需要休息,好养精蓄锐。
32、面对远来疲惫的对手,我队则是以逸待劳,从容应战。
33、正大光明睡懒觉:过度睡眠真的会让人感觉更加疲惫?
关键词:高职英语;情感;兴趣;学生自学;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247-01
一、关注学生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为教师,要在关爱学生上做好文章。英语语言本身就是表达感情的工具。语言是人的心理发展与文明发展的纽带。另外,教师与学生从事教与学,都是带着情感的,而这种情感差异也导致了教与学的差异。在进行英语教学实践时,我们更要注意语言学习中的情感问题。第一,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第二,解决情感问题也是促进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课堂是语言学习参与者(即学生和教师)的活动场所,也是他们进行人际交流的社会环境。传授知识点的同时,教学目标不能囿于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英语基础知识,更要使得他们会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丰富感情。在上课时,教师要带着积极的情感来工作,关注学生的情感问题,关注他们每一步成长,积极为学生营造舒适安全的学习空间,从而让学生从学习实践中获益,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创设愉快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与情感密不可分。不同的情感对学习有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感,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很大作用。人在愉快时感知较敏锐,记忆较牢固,想象较活跃。愉快教学正是适应了这个特点,能够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
离职学生处于智商、心理和生理成长发育渐趋成熟和稳定时期,他们多数会通过社会生活体验以及网络、影视、书籍的教育,具备一定思想和信仰、开始追求成功、希望得到所在群体的认同、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了教师要尽可能采取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因势利导。
在教学中,首先要善于趣味导课,引人入胜。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风趣的开场,生动的故事,好听的歌曲,走红的电影等等,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合理利用校本环境。在教室,学校组织班级学生开设与英语学习有关的各种活动。例如在教室的墙壁挂上英语格言或警句,如“No SweatNo Sweet”、“Never Give Up”等。
还有教唱歌曲,也使得学生兴趣盎然。爱好音乐,是高职学生这个年龄的普遍特点,而多数英文歌曲都嵌入了友情、亲情、爱情、励志、信念、怀旧等主题,既是好的专业教材、也是好的人文熏陶。
再有,通过一些游戏开展英语教学,寓教于乐。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例如,在教授被动语态运用于现在完成体时(have/has been done),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些游戏。让一位学生暂离开教室,教师和其他学生在教室里做一些事情,使教室有所变化。
三、善于“以逸待劳”,引导学生自学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效率的提高,单凭教师不行,强行灌输或强化训练也行不通。要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导作用结合起来。有人就形象地说过,小学是老师牵着走,中学是老师指着走,大学则是老师看着走。过去我们高职英语教学,偏重于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往往事倍而功半。实践表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学的主导作用,变老师要他学为他自己要学,并努力掌握学习的技巧与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学,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在教阅读环节时,学生带着任务自我阅读,将自学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再与同学讨论解决,如果还不能解决,则上课时集体讨论解决,老师则略加点拨。这样的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成就感,轻松学习,学得牢固踏实。
其次,高职英语教学不同于中学,偏重于知识的掌握,不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不切合生活的实际,学习的效果也不好。从事高职英语教学的老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学科,而且是现代交际的重要工具之一,一定要重视它的实用性,否则就偏离了教学目的。比如,导游专业的学生,让他们扮演对话中的角色,模拟一些旅游场景,练习用英语介绍景点,订酒店,订机票等。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内在的素质培养。许多学生很快就把所学的知识忘个干净,并没有转化为自身的内功。我在教学中,注重书本知识与其他知识的结合,一堂英语课涉及到的知识往往会有文学的、社会的、政治的、伦理的等等。讲课中,多以见闻、生活、感悟等为引例,帮助消化课内知识。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规律,拓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