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阳节诗

重阳节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重阳节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重阳节诗范文第1篇

九九重阳节养生知识当心秋燥

燥为秋令,易伤津耗液;同时,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应对秋燥,应少吃辛味的葱、姜、蒜、椒等,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和食品,以养肝气。这个季节,喝粥可以减轻人的胃肠道负担,对消化也有帮助。

温暖睡眠

睡眠是养生的重头戏。秋季夜里凉风习习,很容易受到“贼风”侵袭。若“贼风”吹在熟睡者的头面部,翌日清晨就会感觉偏头痛;“贼风”吹在腹部,则会引发腹泻;“贼风”吹在暴露于外的肢体,还会使肌肉处于紧张性收缩状态。因此,这个时节,入睡时一定要避风寒而卧。另外,秋季气候干燥、风力大,汗液蒸发快,容易使人出现口干、咽燥、便秘、皮肤干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湿度。

避免盲补

秋季是进补的时节,很多老人在此时“贴秋膘”。现在,社会上各类养生与健康的科普文章很多,然而有些观点并非适合所有人。特别是老年人,一定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补,很多中药补品非常讲究体质的寒热,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

起居有常

换季时节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好不要打破原有的、已经形成习惯的、稳定的生活常规。

老年人骨质较脆,是骨关节病高发人群。如果家有老人要去登高,一定要提醒他们尽量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注意保护骨关节的健康。

重阳节含义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因此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义。20xx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食物重阳糕亦称“花糕”,汉族重阳节食品。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因在重阳节食用而得名。南朝时已有。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制法因地而异,主要有烙、蒸两种,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夹馅并印双羊,取“重阳”的意思,现在仍流行。

亦称“花糕”、“菊糕”、“发糕”等。为重阳节的传统食品。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起于唐代以前,至宋代,汴京(今河南开封)、临安(今浙江杭州)及各地十分盛行,在为普遍的习俗。

重阳节诗范文第2篇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1:九日酬诸子清代:妙信

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

远天连树杪,高月薄衣裳。

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

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

①东篱约:指到东篱下去观赏。典出东晋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尊:本指酒杯,这里还含其他酒具。草堂:指作者隐修的寺庵,以其简陋而称。

②树杪:树梢。高月句:谓月亮升得很高,天气很清凉,身上的衣服显得单薄了。

③经年:常年。九日霜:指农历九月初九,已至深秋,已是降霜的季节。

④绝世:冠绝当代,举世无双。独步:独一无二,一时无两。常用以比喻杰出人材。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2:西夏重阳明代:王逊

作县几时同志苦,投荒万里倍情真。

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

击柝徒吟胡地月,屯田也食汉渠春。

艰难薄俗犹多事,漂泊南冠愧此身。

①这首诗选自《宣德宁夏志》(《弘治宁夏新志》《嘉靖宁夏新志》亦收录此诗)。

②功名炊黍寻常梦:用典。传说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及醒,主人炊黄粱未熟。事见唐沈既济《枕中记》。后遂用作典故,以“炊黍”比喻虚幻的梦境。黍,此处指黄粱。

③柝:旧时巡夜者击以报更的木梆。

④汉渠:指流经宁夏平原的汉延渠。

⑤薄俗:轻薄的习俗,坏风气。

⑥南冠: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后泛指南方人之冠。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来把南冠作为远使或羁囚的代称。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3:九日登长城关楼明代:王琼

危楼百尺跨长城,雉堞秋高气肃清。

绝塞平川开堑垒,排空斥堠扬旗旌。

已闻胡出河南境,不用兵屯细柳营。

极喜御戎全上策,倚栏长啸晚烟横。

重阳节诗范文第3篇

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与清明节、中元节、除夕三个节日统称为四大祭祖的节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重阳节纪念人物,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阳节是为了纪念谁重阳节是在农历九月九日,日月逢九,双九相重,所以称“重九”。《易经》以九为阳数,两阳相重,故名“重阳”。古人认为这一天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

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

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象征长寿。

登高

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饮酒

重阳佳节,中国有饮酒的传统习俗。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汉代就已有了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农历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重阳节诗范文第4篇

描写重阳节的古诗词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 —— 赵时春《原州九日》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绿杯红袖趁重阳。 —— 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 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 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 李白《九日龙山饮》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 —— 潘希白《大有·九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 —— 丘浚《咏菊》

六曲屏山和梦遥。 ——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重阳节古诗《重阳》

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干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作者: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

沉醉东风·重九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译文:题诗在红叶上让它带着情意承受御沟的流水飘走,观赏的人醉卧在歌楼上。万里长空雁影稀疏,月亮落了远山变得狭长而显清瘦,暮秋时节到处都是冷冷清清的景象。衰败的杨柳,寒秋的鸣蝉,天地间一片哀愁,这时节,有谁肯送酒来和我一起解忧?

作者:卢挚(1242-1314),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蒿翁。元代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世称“刘卢”、“姚卢”。与白朴、马致远、珠帘秀均有交往。

重阳节古诗解释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 一作 始)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译文

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注释

⑴兰山:一作“万山”。万山,一名汉皋山,又称方山、蔓山,在湖北襄阳西北十里。张五:一作“张子容”,兄弟排行不对,张子容排行第八。有人怀疑张五为张八之误。

⑵“北山”二句:晋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这两句由此变化而来。北山:指张五隐居的山。北:一作“此”。隐者:指张五。

⑶相望:互相遥望。试:一作“始”。

⑷“心随”句:又作“心飞逐鸟灭”、“心随飞雁灭”、“心随鸟飞灭”等。

⑸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楚辞·天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

⑹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一作“清境”。

⑺归村人:一作“村人归”。

⑻沙行:一作“沙平”,又作“平沙”。渡头:犹渡口。过河的地方。

⑼“天边”二句:隋薛道衡《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中有:“遥原树若荠,远水舟如叶。”这两句似是据此变化而成。荠:荠菜。洲:又作“舟”。

重阳节诗范文第5篇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那我们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九九重阳节是怎样来的_重阳节有哪些美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1九九重阳节是怎样来的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有哪些美食重阳糕

重阳糕是重阳节的主要吃食之一,我国南北方此食俗均十分盛胜。北方以面粉制糕为多,南方以糯米粉制糕为多。

重阳馍

用白面蒸成圆塔形的模,模上插茱英、艾草叶等花草。这天家家户户要登高野游,这种白面蒸制的重阳摸既耐饥,又便于携带。重阳模多为我国西北地区重阳节的吃食。

糍粑重阳糕

糍粑糕多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阳节吃食。这天家家户户用糯米制糍粑,亲友间互相请吃撇把,喝米酒,有“共庆丰收”之意。民谣云:“九月九,喝辣酒,吃核把,庆丰收。”因此,西南地区又称重阳节为糍粑节

重阳节家家户户均争饮酒。酒在每年九月盛开之时酿制,但当年酿制不能当年饮用,需待一至二年后,酿成露汁。

重阳节还有饮汤的食俗,谓能祛疾。将新鲜采摘洗净,放入陶器或瓷器的炊具内(不可用铁器),先用大火煮沸,再转入文火慢慢熬制。饮用时略加冰糖或蜂蜜,对人体有益。这天,小孩因不善饮酒,故大多饮汤。旧时,许多家长还用汤的汤汁和花渣替小孩洗澡,认为水沐浴可除肤疾。

金秋九月正是盛开的季节,我们除了能欣赏秋菊的“秀色”,及其不随流俗的高风亮节以外,还可一饱口福,品尝“秀色”的特殊风味以及利用其保健强身的价值,“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令。”所谓制颓令,便是预防早衰、防治老年病的意思。

重阳节的由来与传说重阳节的由来一:先秦祭飨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重阳节的由来二:祭祀大火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重阳节的传说一:辟邪说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於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丶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後杀死了瘟魔。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丶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重阳节的传说二:求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