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采访发言稿

采访发言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采访发言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采访发言稿

采访发言稿范文第1篇

  发言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体,是为发言准备的书面材料。以下是收录的一些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同志们:

专项管治工作的前一阶段,我们做了一些工作,收到了必然的成效。但决不能有一点点涣散的主意,要持续坚持当前尽心尽责、如履薄冰的工作立场,竭尽全力、自始至终把专项管治工作深化推进。为此,关于此项工作,我代表市县政府在这里标明三个立场:

第一        对管治工作不够衍。要严厉依照国家、省、市统一的工作部署,不迁延,不走过场。规划、监察、国土、房管、城管等有关部分要进一步明确职责,亲密共同、互相协调,一环紧扣一环,工作的顺序要到位,使管治工作到达规范规划治理、提高城市品尝、公道社会好处的结果和目标。

采访发言稿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采煤 工作面 顶板管理 方法

中图分类号:TD3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3-0395-01

1.认识顶板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各产煤地区和煤矿企业不断加强顶板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国煤矿顶板事故总量逐年下降。但是,由于我国煤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顶板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较低,一些煤矿特别是小煤矿仍然存在采掘机械化程度低、支护方式落后、支护设计不合理、违章空顶作业等现象,致使顶板事故多发。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采煤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顶板管理工作不到位不仅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还给职工造成人身伤害危险。所有提高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顶板安全管理意识、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有效地控制煤矿顶板事故,才能实现煤炭工业健康快速发展。

1.1 工作面顶板存在安全问题的原因

一是因为采场之上覆盖层方面因为开采而导致影响出现变形的情况,出现矿山压力,此种内力通过煤层的直接顶板进一步传递至工作面的支架之上。具体表现于回采的工作面上下出口的附近,表现强烈。因压力的存在,回采的工作面居中顶板会快速下沉,出现较大压力。其次压力呈现着初期压力和周期性压力特征,二者压力出现时,工作面整体会产生剧烈异常情况,如果不能具体就其把握通过措施预防,即可能造成冒顶事故发生。

二是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小型地质构造,如断层、褶曲、裂隙、陷落柱、冲刷带等。其中,最常见和对回采工作影响最大的是断层。这些都能改变工作面的正常压力状况,如对这些情况不了解就可能发生冒顶。

三是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顶板管理的不重视,也就是认为因素造成的支护质量不合格、滞后支护等违章操作造成顶板安全隐患。

1.2 工作面顶板直接控制方法

1.2.1 通过措施体系的完善,强化安全管理工作

从现实层面而言,煤矿顶板安全事故是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灾害,因此在当前煤矿工作开展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清晰的意识到专注顶板事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严格的树立预防顶板事故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的消减安全隐患,在制度制定完成后需要严格的予以落实,做到各班组人员对顶板安全人人警醒,时时重视。另外在煤矿内部,需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强化对各个生产机组的领导,必要时还需成立安全管理科室,在井口区域设置安全监控站点,以专职一线安全监管人员配置完备,定时定期做出日检、周检、月检工作。

1.2.2 针对地质条件采取的安全措施

根据采煤工作的进行,虽然煤矿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但是其顶板事故具有一定的发生规律,所以说可以结合地质学家的采前勘探,根据地质变化、力学和顶板压力变化的规律进行提前的预防。在采煤过程中进行的支架防护要与现场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使支架能充分发挥支的好、护的好和稳的住的功能。还有要提高采煤的机械化程度,特别是支护工作的机械化程度,这不仅可以提高采煤的技术含量,还能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因为采煤区的岩层具有动态变化的特性,所以还要加强对工作面岩层顶板的实时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工作面状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以防患于未然。

1.2.3 针对工作人员采取的安全措施

对于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他们对岩层变化的认识和安全防护的教育。需要对职工进行严格的职前培训、考核,特别是对顶板安全管理的技术培训。同时还要定期对员工进行技术考查和审核。顶板事故在煤矿事故中是发生率较高的,所以要加强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树立以顶板事故为重点的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的检查小组,做到安全生产

2.选择正确的采煤方法和工艺提高顶板可控度

2.1 普通采煤工艺的适用条件

相对于综合采煤工艺来说,普通采煤的工艺具有价格便宜和开采量并不低的特点,换句话说,成本费用只是前者的1/4,但开采量却可以达到前者的1/3到1/2,但顶板控制效果不如综合机械化采煤安全、及时、可靠,其更加适用于大部分的开采项目。普通型的采煤工艺对地质的要求不高,适用于开采推进距离较短的工作面,而且开采技术较简单便于掌握,所以,深得我国中小煤矿的喜爱并被广泛采用。

2.2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选择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相对于普通采煤工艺而言应用率较低,原因在于综合开采工艺仅适用于生产能力大,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且煤层赋存状况稳定的煤矿企业,由于综采机械设备价格十分昂贵,许多中小型煤矿企业地质资源储量有限,不需大量资金投入。这种采煤工艺在大型煤矿企业中应用较多,因为该采煤工艺具备高效、安全、低耗及高产等特点,同时综合机械化采煤运用液压支架对顶板和煤壁进行支护,可以起到及时支护,有效控制的目的,并且在煤矿开采过程中能够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从而为大型煤矿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综合采煤工艺一般情况下都是应用在缓倾斜煤层中,含煤量较高,煤层地质构造较为简单的煤矿中,正确运行该种工艺,能够有效完善煤矿内部的整个生产系统,有利于煤矿开采操作的统一管理,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3.采场先进技术的应用

3.1 巷道压力观测的内容和手段

矿压观测的目的是了解由采动影响引起的采场上覆岩层所导致的矿压变化,其观测手段包括除了人的直接观测外,主要利用先进的测试仪器进行观测。仪器能够对矿压显现进行定量描述,从而揭示和记录矿压显现规律。仪器主要包括监测位移、变形和监测压力等。监测过程主要是在采场推进过程中监测矿压显现参数,依据这些数据,作为分析研究问题的基础,也就是随采场推进巷道不同位置顶板相对位移量和移近速度以及据工作面距离和矿压显现数据来分析顶板压力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提高支架支撑力,保证工作面顶板安全。

3.2 矿山压力观测的应用

3.2.1 通过矿压观测,了解特定开采方式下的采场上覆岩层运动范围、条件和时间,加强工作面顶板控制。其中包括:了解工作面顶底板状况,进行工作面来压预测预报,了解采场矿压控制范围,工作面支柱与顶地板的相互作用,掌握支架在矿压峰值来临之前及时推进,保证支架运行可靠,实现高效安全生产。

3.2.2 根据矿压观测手段预测巷道在采动作用下和内外帮变形位移规律,进行合理的巷道矿压控制和支护设计。包括:采动压峰值对顶板锚索载荷分布变化规律,以及锚索构成的组合拱在压力作用下发生的反应;峰值动压对顶底板作用的传播、对支架的作用等。在搞清支撑压力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合理进行超前维护,确定开掘位置,开采程序等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周成明.浅论采煤技术分析及采煤工艺的选择[J].中华民居.

[2] 颜景玉,潘永清.浅谈过地质构造时采煤工作面顶板支护[J].山东煤炭科技.

采访发言稿范文第3篇

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

摘要院鉴于发现大型整装新油田已经成为历史,老油田残余油资源越来越受重视。虽然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提高采收率的研究工作,但收效甚微。根据几个油田的观察结果,我们发现能够流动的残余油的速度比注入水的流动速度快。我们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描述砂岩油藏残余油在油藏内的特征的新理论。

关键词 院砂岩油藏;残余油;采收率

1 传统油藏内流体流动模型

传统模型认为:在水湿岩石中,当连续的油相为水所驱替时,油相的连续性在某一残余油饱和度点时将被打破,这时油将以油滴的形式滞留在三围孔隙网络中。这就会导致非常高的残余油饱和度以及油相的不连续。为了使这些孔隙网络中的油流动起来,我们必须对物性做出大量调整。一般需要将注水速度提高三个数量级,或者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低三个数量级。支持这一理论的依据是:使用有效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把这些残余油开采出来。从理论上讲,注入表面活性剂可以使残余油形成高于残余油饱和度浓度的原油富集带。支持这一理论的证据有实验室岩心驱替试验和现场观察数据(Amyx 等人,1960)。这一含油富集带将以活塞的形式向生产井推进,在含油富集带向前推进的同时,它可以拾将它前面的油滴,使这些油滴流动起来。

2 新的实验室数据和粗化处理

我们进行一项新的试验,从岩心的一端注入进行了标记的油,使岩心的含油饱和度达到残余油饱和度水平,然后用盐水进行驱替。在下面所介绍的试验中,所使用的岩心是Bentheimer 砂岩。原生水用由20 克氯化钠、4 克硫酸钠、3.0 克含有6 个结晶水的氯化镁、0.5克氯化钾和0.15 克氯化钙组成的合成海水模拟。使用了水溶性示踪剂以35S 标记的硫酸钠和油溶性示踪剂以氚标记的十四烷。为了分析示踪剂,将50 微升的原油与1.8 毫升的庚烷和1.8 毫升的Ultima GoldLLt.混合制备油样,用100 毫升水与3 毫升的Ultima Gold LLt.混合制备水样。在Packard Bell 闪烁计数管内分析了所有样品。

用圆柱状的砂岩岩心代表油藏,内容水样和油样,并在入口处装入油溶性示踪剂。把岩心注入合成海水后,将以35S 硫酸钠标记的卤水注入岩。当注入345 毫升(相当于0.88 倍孔隙体积)水时示踪剂首次出现,当注入385 毫升(相当于0.99 倍孔隙体积)水时,示踪剂达到峰值。当注水量达到1.5 倍孔隙体积时,示踪剂的回收率达到99.5%。岩心中充填了北海原油,并注入了40 毫升氚标记的原油。当水驱达到残余油饱和度时,流动方向变为反方向,而试验开始时注入的标记的油仍然停留在入口处。产油和产水剖面表明水湿润砂岩与其他Bentheimer 岩心一致,粘土矿物的含量较低。

为了使残余油开采出来,在靠近出口的位置注入卤水以获得2巴的剩余压力。通过打开阀门降低岩心压力来产生脉冲。这一操作立即(10 秒钟内)产生了1 毫升的油产量。收集采出油,并重复加压、泄压过程两次,分别获得了0.2 毫升和0.1 毫升的产量。接着,把注入速度恒定在0.1 毫升/分钟,每小时收集所产出的油和水6 毫升。在所有样中都检测到了氚化十四烷示踪剂。第一分油中含有233B择贝克勒尔氚化十四烷示踪剂,接下来的两个样分别含有40B择和30B择贝克勒尔氚化十四烷示踪剂。在注入31 毫升水后,在第四分油样检测到4133 氚化十四烷示踪剂。

以上介绍的试验结果表明:示踪剂首次出现与连续辫状油带的理论相吻合,而水示踪剂脉冲在岩心中像活塞一样移动。在本次试验中,在打开压力阀10 秒内就产出了油。这说明,示踪剂标记的油在10 秒钟内至少移动了76.3 厘米,油示踪剂的驱替速度为460厘米/分钟。相比之下,油示踪剂在3500 分钟内流动了88.6 厘米,流动速度只有0.03 厘米/分钟。这说明,无论水驱替速度怎样,油都会高度流动相当长的距离。所以我们可以观察到,从入口到出口这段距离内油溶性示踪剂的速度比水溶性失踪快1000 倍。

本次试验的设计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残余油在油藏内是怎样流动的?Jones 也曾提出过同样的问题(Jones,1985)。Jones 用现论解释了他的观察结果:水驱残余油以不连续的油滴形式存在于油藏中。因此,他认为:最初采出的油一定是离出口最近的油而最后采出的一定是岩心驱替端的油。但Jones 却意外地发现,表面活性剂段塞激活的油与出口最近的油同时采出。按照本人提出的辫状油流理论,油是被与辫状油带垂直的油流顺序地挤出来的。这样注入井附近的油和生产井附近的油就可以同时采出来,这与Jones 的发现一致。

压力脉冲用数学模型进行了模拟,并采用一个孔喉进行了校验(Skalaaen)。实验结果是将20 微米的孔喉放大到0.76 米,相当于4万倍。进一步粗化至油藏范围只需要粗化放大两个数量级就可以了。使用辫状油带的理论解释了下面油田的观察结果。

3 油田观察结果

下面的油田观察结果表明残余油的流动速度比水前缘快。例1:注海水油藏的开发过程中,出硫是普遍现象。细菌还原硫酸盐过程中会生成硫化氢。细菌生活在注入井附近的残余油之中,通过还原硫酸根离子生成硫化氢。所生成的硫化氢会伴随着海水到达生产井。但由于硫化氢在油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高得多,所以在硫化氢达到生产井之前,油已经被硫化氢饱和了。在很多井对中,在海水突破不久就会检测到硫化氢含量增加。

例2:有氧细菌提高采收率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一旦注入停止,增产效果也随之停止。如果增产效果是由于油墙的形成和移动引起的,那么增产效果就应该维持到油墙被采出为止,并且与注入水的孔隙体积相当。

4 结论

在油藏中残余油是以连续的条带分布的。当启动残余油时,彼此不连续的辫状油带中的油迅速流向生产井。在这一过程中,在各自油带中的油无论水流速度多快都是以比水快得多的速度流向生产井。由于残余油的速度比水流的速度快得多,因此就不能用相对渗透率和达西流的概念来模拟油的流度。

油带理论假设局部处理注入井周围的区域就可以影响到整个油藏。根据这一理论,局部处理就可以用表面活性剂或者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按照以前的理论,需要处理整个油藏才可以提高采收率,这类方法认为成本昂贵,无法开展。相应的,我们可以通过优化水驱和井位、采用表面活性剂和微生物的方法来提高采收率。

参考文献

[1]高博禹,彭仕宓,王建波.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特种油气藏,2004,11(4):7-11.

采访发言稿范文第4篇

一、深入了解客户经营现状,发现舞弊征兆

任何企业在虚假财务报告之前总是有些迹象或征兆的,在审计职业界通常将这些征兆称为“红旗”或“警讯”,原国际六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国际公司列举了比较重要的几方面,提醒审计人员注意,主要包括:资金短缺已影响营运周转;融资能力(包括借款和增资)下降,资金来源只能靠盈余;发展中或竞争中企业对资金有大量的需求;现有借款和和流动比率,额外借款和偿还时间的规定缺乏弹性;为维持现有的债务需要,必须获得额外的担保品;主要客户经济困难,造成坏账的可能性加大;成本增长超过收入的增长,或者受到严重市场竞争威胁;订单减少,生产压缩,预示着未来收入的下降;盈余的质量下降,不合理的变更会计政策;夕阳工业濒临倒闭的企业;对单一或少数产品,对客户或交易过分依赖;管理阶层或主管有被严格要求达成预算目标的倾向;管理阶层或主管有前科纪录,或者没有正当的理由更换审计师。

以上这些迹象都是可以通过分析发现的,一旦发现这些情况,即应予以关注,另外,在我国,如果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和关联交易频繁,业绩和股价波动异常,或者是新上市的公司,其财务报告虚假的可能性就很大。

我国通过大量的统计研究,也总结出了极有可能采取造假的公司的特征。主要形式有:前两年连续亏损,今年经营业绩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的公司;前两年平均净资产报酬率达到10%,今年行业不景气的公司;资本运作和关联交易频繁的上市公司;业绩和股价波动厉害的上市公司;全行业亏损或行业过度竞争的上市公司。

二、执行分析性程序

一个健康、真实的企业,经过一年的融资,投资和经营活动,从年初的状态转换为年末状态,各项财务指标之间总是存在着一系列的平衡。年初的资金加上本期融资所增加的额外资金与本期的投资活动相匹配,本期的投资加上年初的资产总是与本期的经营活动相适应,按照财务学的观点,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之间存在钩稽关系,如果这种惯常的钩稽,均衡关系被打破。大量研究证实,分析性程序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而且极为有效的审计方法,尤其在发现和检查财务报告舞弊方面的作用相当明显。

任何严重的财务报告舞弊,都可能使企业的财务结构出现异常的状态。归纳起来,虚假财务报告通常具有以下八个主要特征:

1.报表的主要项目及前后各期发生异常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主要项目金额会由于经营业务的影响而在不同会计期间发生变动。真实的财务报告主要项目金额的变动一般表现为有规律的正常变动,而且上市公司能就变动原因做出合理的解释,而虚假财务报告项目金额变动较大,且对这种异常变动上市公司很难做出合理的解释。2.报表反映的主要财务指标严重不合理

上市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投资报酬率、存货周转率、每股收益率等。在审计中应根据所审计的财务报告计算出主要财务指标并判断其合理性,判断其是否合理的标准包括经验数据、上年同期数据、历史最好水平、同行业平均水平等。如果计算出的财务指标与上述指标存在较大差异,这表明财务报告存在问题。

3.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表反映的现金流量严重不平衡

某些上市公司为达到粉饰经营业绩的目的,往往采用资产装潢、股权置换、内部关联交易、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等手段,增加账面利润。由于上述措施一般不会增加公司的现金流入,反而可能会因利润的增加多交所得税而增加现金的流出,结果必然导致财务报告反映的会计利润与现金流量表反映的现金流量出现严重的不平衡。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表明该上市公司存在对财务报告进行造假的可能。

4.非经常性损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较大

一些上市公司在经营业绩滑坡的情况下,往往利用资产置换、股权置换、内部关联交易、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等手段、来增加非经常性利润。以此来粉饰财务报告,审计人员在审计财务报告时,若发现非经营性损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较大,就该注意该报表的真实性。

5.不良资产数额较大,资产质量低下

由于虚构收入等原因,上市公司账面会有许多不良资产。如子公司亏损或业绩平平,在建工程一直挂在帐上。一些租赁、承包、托管的背后往往是这个子公司或分公司根本就不存在,如投资是否存在,是否应该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6.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差距过大

若一家上市公司的应缴税金数额特别大,则欠税很可能是虚构的,其造假手法就是虚开发票。根据会计公式计算的应缴税金期末余额,与公司的实际期末欠缴税额相比较,若两者相差较大,则公司造假确定无疑,反之,其收入和利润都可能是虚构的。需要说明的是,只要税法允许,上市公司对财务会计实行不同的会计政策是合理的,但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时期内要保持连续性,除非税务准则发生显著的变化。

7.期后事项异常,出现经常性的第四季度调整

采访发言稿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 研习性教学方法 空中课堂

《财务报表分析》作为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只有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其教学内容的重构和改革才能落到实处。《财务报表分析》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知识、财务分析的方法和技能,更在于对学生综合运用财务相关知识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1 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于讲授式教学,首先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定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只管学,教学变成了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而言,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所以教师变成课堂的主宰者,教学过程就变成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具体体现为教师先介绍各种财务指标,然后侧重于财务指标的数学计算和生硬的数据分析。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次是以“教材”为中心,教路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上教师依教学进度把课本内容依序讲解给全班学生听,忠实地执行教材,教材上如何写,教师就如何讲,使教材变成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众所周知,每一本教材只代表教材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尤其是作为《财务报表分析》其本身就有许多分析指标是柔性的,公式不具有唯一性,如果以所授“教材”为中心,则不免有失偏颇。

最后是以“课堂”为中心,教学场所单一。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的“教”,是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师生互动。由于教学场所的单一和局限,导致课堂教学变成典型的“填鸭式”教学。这种在课堂上以“传递-接受”为特征的教学方式导致传统教学上普遍重知识轻思维、重记忆轻运用。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表现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很难有效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不能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转化,而仅仅停留在知识和记忆层面。

2 研习性教学方法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

研习性教学方法则不同,它讲究从传授知识转移到以研究、探索为基础的教学上来,采用现代教学方法,使学生从单纯的知识和文化的接受者变成探索者。研习性学习激励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考。显然,研习性教学方法更适合于以应用特点见长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

首先,研习性教学讲究以“学生”为中心。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理解财务报表分析基本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对某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由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的及时性、开放性及丰富性,本课程要求学生分工协作,自己上网搜集上市公司的背景资料、组织架构和最近五年的财务报告等资料,然后进行会计分析、财务分析、行业分析及战略分析等。小组内同学通过自己主动搜集资料、对资料整理分析后最终提交财务分析报告,完成小组作业。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调动。

其次,研习性教学以“空中课堂”为媒介,打破了传统“课堂”时间的界限。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以我院自主研发的“空中课堂”为媒介,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间限制,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学。教师通过“空中课堂”给学生提供传统课堂外的指导,包括推荐至少10本以上的校内图书馆的馆藏书籍和诸多专业网站。学生通过大量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对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企业盈利模式和经营策略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对评估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关键环节有了更多思路。

最后,以“空中课堂”为媒介,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空间界限。通过“空中课堂”,还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空间限制,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后教学和网络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实战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小组作业法。具体做法是:按班级人数进行分组,每一组为5人左右,每一组选择不同行业的某个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然后要求学生自己上网搜集该上市公司最近5年的财务报告和相关资料,根据所学的课程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该公司的财务活动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由于最后要求提交小组的财务分析报告,因此学生就会通过课堂讨论和透过“空中课堂”进行课下网络交流,把握相关行业的发展态势和公司经营战略。最后,要求各学习小组将自己的小组作业以幻灯片的形式讲解给大家,由老师和其他学生提出质疑和做出点评并总结。

3 研习性教学方法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的教学效果

通过研习性教学方法的应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结束后,学生能够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整体质量进行系统化分析,能够站在较高的角度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有益的建议,真正参与到企业管理工作中来。这些变化主要得益于学生以下能力的锻炼和获取。

第一,搜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研习性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会要求每组学生追踪和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某一个上市公司,要求他们获取和搜集该上市公司的背景资料、最近连续五年的报表资料及附注,公司最近的变化和股票变化及趋势。这就促使学生必须去图书馆借阅资料、尤其是要学会借助网络等各媒介获取其所需要的资料。阅读量一旦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自然而然拓宽,由此就训练了学生在网络等媒介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其阅读的兴趣和动力。也将学生视角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传统的书本学习拓展到网络学习。

第二,辨别信息、去伪存真的能力。由于网络中获取的信息非常纷繁杂乱,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能够在众多信息中辨别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必须学会对信息去伪存真和做出选择的能力,以及透过数字看清本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团队协作、职业判断能力、提出建议和分析报告书写能力。为了完成小组作业,每个团队的成员都要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该个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这就要求团队成员必须协调一致,共同为同一目标做出努力和贡献,无形中锻炼了学生与他人的团队协作能力。每个小组最后都要提交一份财务分析报告,在报告中必须站在企业管理的角度应用职业判断提出可行的建议,并对建议做可行性阐述。通过如此的训练,学生提出建议的严谨性和财务报告的书写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也为学生从“核算型”会计人员走向“管理型”会计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充分体现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参考文献:

[1]邵争艳.《财务报表分析》课程3R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J].财会月刊,2011(4).

[2任慧,蔡艳艳.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学教学方法探讨[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

[3]王卫星,韩玉启,孙凌峰.高等院校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的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06(05).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