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脑卒中护理门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R47;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5-0103-03
脑卒中是临床上的常见病,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发展,发病率逐渐上升。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是常见的后遗症,其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有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1~6个月生活质量普遍下降,尤其是出院患者,安全问题是一个严峻威胁[1]。我国脑卒中患者对脑卒中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出院后对出院指导的依从性较低,康复锻炼不科学,导致康复效果较差。既往的护理在出院后就已终止,缺乏连续性。延续性护理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慢性病患者出院后的依从性、生存质量等。本研究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延续性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因临床缺血性脑卒中的比例较高,且其护理干预的安全性高于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因此本文收集的对象均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②初次诊断为脑卒中;③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C)、脑血栓(CT)、脑栓塞(CI);④神经功能缺损
1.2 护理方案
1.2.1 对照组 给予脑卒中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在出院时进行出院指导,无后续护理干预。
1.2.2 干预组 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延续护理方案。干预方案共5周,4次系列的护理干预,分为出院前以及出院后2个阶段。出院前主要是护理评估以及健康教育,出院后主要是家庭访视以及电话随访。另嘱患者出院后如需要可以随时电话咨询。①出院前 出院前共进行2次系列的护理干预活动。第1次为出院前1周,对于研究对象实施小群体的健康教育课程,一般每次培训人数为10~15人,围圆桌座位,每次课程60 min,内容包括音乐放松、知识讲授、学习手指操、分享心得以及提问。音乐放松通过制作包括音乐、图片、文字的多媒体片段,展现自然风光、温馨生活、运动锻炼的图片等,激发患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知识讲授包括脑卒中的发病原因与类型、对健康的危害性、复发的高危因素、发作早期的常见症状、发作后的紧急处理、情绪控制方法、饮食搭配、运动锻炼方法、血压以及血糖的控制方法、出院后的随访项目。带领患者在指导者的口令下进行上肢、手、手指的运动,锻炼增强关节的灵活性以及肌肉群的力量。每次课程均给每位患者1 min的分享心得时间,并可进行提问,指导护士对问题当场进行回答。第2次在出院前3 d进行访视,了解患者对出院指导的掌握情况以及理解情况,实施依从性指导并发放患者日记,包括健康训练、生活作息、饮食调整、正规用药、定期随访等内容。②出院后进行2次护理干预。出院后第1次于出院后第1周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是否达到健康目标以及出院指导的依从情况,鼓励患者记录笔记,并给予相应的功能康复锻炼指导以及咨询,筛查脑卒中的高危因素,指导康复锻炼。出院后第2次护理活动在出院后第4周进行,通过家庭访视的方式进行,内容与出院后第1次电话随访相同,重点是加强患者居家的康复锻炼,检测患者的Burnnstom分期。
1.3 评价方法
1.3.1 依从性评价 患者的依从性评价采用自制的出院依从性调查表进行评估,采用封闭性提问请患者自我报告的方法进行调查,主要分康复训练、生活作息、均衡饮食、正规服药、出院复诊随访5个方面调查患者的依从性。完全依从为3分,大部分依从为2分,少部分依从为1分,未依从为0分。于出院后1个月和2个月末随访调查。满分15分,10 ~ 15分为依从性高,5~9分为依从性一般,0~4分为依从性低。
1.3.2生存质量评价 生存质量评价项目中的3个指标作为评价项目。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满分100分,61~100分为良,41~60分为中,0~40分为差)、手活动能力(采用九孔主试验时间进行评价)[2]、主观健康感受[3](AQOL)。主观健康感受采用等级积分法,很好计4分,好计3分,一般计2分,差计1分,很差计0分。得分越高则患者对健康状态的主观感受越好。
1.3.3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本研究选择门诊卫生服务、急诊卫生服务、住院卫生服务利用次数来记录患者再次返院的次数、急诊访问的次数、门诊访问的次数。
1.3.4护理满意度的评价 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根据延续护理干预的不同阶段特征,设计了住院护理满意度和出院护理满意度两个评价指标,采用提问的方法,让患者对护理情况打分,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行×列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对出院指导依从性比较
两组在康复训练、生活作息、复诊随访及依从性总分方面比较,干预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 < 0.01)。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见表3。出院前3 d两组手活动能力、主观健康感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以上两项在出院后12周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
2.3 两组对卫生服务利用的情况
两组再次入院频次、访问急诊频次比较差异不显著,门诊访问频次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1)。
2.4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对住院护理满意度及出院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
3讨论
脑卒中(Stroke)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脑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根据统计中国每年发生脑中风病人达200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现幸存中风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中国每年中风病人死亡120万。已得过脑中风的患者,还易再复发,每复发一次,加重一次。因此预防脑卒中后改善功能恢复、预防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的护理多终止于患者出院时,患者出院后一般缺乏系统的护理干预。而对于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康复阶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良好的康复训练有利于损伤脑组织的代偿,从而改善致残肢体的功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出院后饮食生活习惯的调整、基础疾病的控制对预防脑卒中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护理方式不能满足患者出院后对健康服务的需求,而延续护理干预是在脑卒中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的一种护理干预,分为院前部分和院后部分,两个部分具有连续性、系统性,不可分割。脑卒中的护理主要包括疾病的管理、康复训练、预防及管理并发症、预防复发、出院护理等。198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护理学院为提前出院的老年患者提供一种综合出院护理干预方案,随后,延续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多种疾病,其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卫生服务的利用、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延续护理干预方案包括4个主要要素,方案包括住院教育及出院随访的系列护理活动,具有连续性,实施者经过专业的培训,护理人员、患者及照顾者之间建立协同、合作的关系,畅通渠道,干预方案能够有效评估和解决健康问题。
曾嵘[4]将延续护理应用于脑血管意外的患者,结果提示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蔡晓燕等[5]将延续护理应用于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的患者,结果提示延续护理可提高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护理自理能力,促进患者的健康。储春霞等[6]探讨延续护理在中晚期食管癌放化疗病人中的应用,结果提示延续护理能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放化疗病人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满足病人的身心需要,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崔金爱[7]研究结果显示延续护理能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其血压控制效果。在本研究中,延续护理组的患者对出院指导的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提示出院护理随访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出院指导依从性。患者依从性日记对患者起到了自我提醒的作用,而出院后的电话随访以及家庭访视均对患者起到了督促作用。从单向来看,依从性的差异主要是在康复训练、生活习惯、复诊随访这几个方面。出院前的小群体健康教育,出院后的两次随访,有效指导患者的康复训练,出院后的生活习惯。饮食搭配的依从性两组均较高,差异不明显,这与我国传统讲究食疗重要性有关。对照组的复诊随访率不及干预组高,可能是因为在出院后12周后部分患者病情缓解或转向私人诊所、社区医院开药等有关。生存质量方面,两组手活动能力、主观健康感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ADL差异不明显。可能是因为本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均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出院前两组的ADL评分基线数据均较高,在出院后12周,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一个自我恢复过程。在本文的研究中,延续护理显著减少了患者门诊访问率。通常脑卒中患者出院时被嘱出院后4周及3个月时复诊,但部分患者会因症状缓解、医疗费用等问题而忽视复诊。延续护理出院前的护理以及出院后的随访护理,改善了患者的康复锻炼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减少了患者再次住院、门诊访问、急诊访问的频次。
综上所述,延续护理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黄丽霞,黄春桃,吴秋霞,等.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113-114.
[2] Mathiowetz V, Weber K, Kasman N, et al. Adult norms for the Nine Hole Peg Test of finger dexterity[J]. Am J Occup Ther, 1985,39(6):386-391.
[3] Hawthorne G,Richardson J,Osborne R. The Assessment of Quality of Life (AQoL) instrument: a psychometric measure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J]. Qual Life Res,1999,8(3):209-224.
[4] 曾嵘. 延续护理对脑血管意外康复期病人的影响[J]. 护理研究:下旬版,2013,1:247-248.
[5] 蔡晓燕,潘蓉,刘玉玲. 延续护理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 2013,10(1): 144-145.
[6] 储春霞,陆雁,倪杰. 延续护理在中晚期食管癌放化疗病人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中旬版,2013,1:130-131.
【关键词】现代康复;脑卒中;疗效;家庭访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190-01
脑卒中是神经病学中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因脑内供血动脉紧闭或狭窄、脑补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坏死造成的[1],具有发病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脑卒中的治疗效果虽有明显提升,但仍存在较大的致残率,严重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负担。本文由此出发,探究家庭访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改善效果,其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11月间就诊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2)属于康复期患者,且在家中康复治疗;3)获得知情同意,愿意参与本次实验;排除标准:1)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以及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2)无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共收录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23),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为61-79岁,平均年龄(66.5±4.9)岁,病情:脑梗死16例,脑出血9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为60-78岁,平均年龄(66.2±4.8)岁;病情:脑梗死17例,脑出血8例。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包括抗凝治疗、控血压、控血糖、降脂治疗等,并行针灸治疗[2],发放卒中知识手册等健康宣讲,定期进行电话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家庭访视护理:1)定期至家中监督患者服药情况,了解患者近期的运动和饮食情况,并指导患者根据病情进行调整,保证患者热量摄入均衡、运动方式合理;2)每月上门2次,对卒中知识进行讲解,介绍卒中的可能问题和并发症以及紧急的应对措施,指导患者进行适当康复训练:患者的髋膝关节做屈伸活动,并直腿抬高健侧;患者的上肢做上举、侧举、交叉平举等训练,而下肢则配合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来促进康复[2],整个康复过程要强度适当,不能急功近利。
1.3疗效评价
护理干预6个月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分数越高则改善情况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患者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护理6个月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
表1 两组患者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情况(分,x±s)
组别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Barthel指数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22.3±5.1 42.1±6.1 38.3±4.8 62.3±6.7
对照组 22.5±5.2 36.4±5.9 38.5±4.7 56.4±6.1
t值 1.37 7.39 1.84 6.97
P 0.76 0.019 0.69 0.027
3.讨论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国内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存活的患者中70%~80%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卒中后患者存在心理障碍者高达36.08%,这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3]。由于受到医疗资源、患者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经过治疗,病情稳定出院后仍然存在功能障碍,后续需要大量的康复训练和指导。由于在家庭环境中患者的自主性较大,治疗情况受到主观能动作用的影响也较大,在没有护理监督的情况下,发生治疗不完全依从的可能性较大。这就要求临床护理工作应当从病房和门诊等医院范围延伸到家庭范围,使患者在家中仍能定期接受护理干预,监督患者按医嘱定期用药,并进行必要的康复治疗。
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了家庭访视护理,通过定期在家中对患者开展护理干预以改善其康复效果,结果表明:护理后,观察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郑丹丹,王艳华,王淑伟.脑卒中的家庭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230-231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家庭服务模式下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的必要性。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出院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出院后给予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对照组出院后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分别于1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行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脑卒中;社区家庭康复协作网;康复;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84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老龄化速度加快,我国城市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由于其发病后易致残和死亡,已成为威胁人们生活健康的重点疾病之一[1]。患者一旦发病留有后遗症,其康复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后期没有系统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很多患者会留有各种神级系统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压力[2]。然而绝大多数患者由于受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的影响往往选择了出院康复治疗。因此患者出院后家庭护理干预治疗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我院对50例出院的脑卒中患者给予社区家庭服务模式下康复护理干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出院的10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45~81岁,平均(55±3.3)岁。病程30~75 d,平均(42±11.2)d。脑梗死45例,脑出血55例。伴高血压病65例;伴高血脂30例;伴冠心病75例。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典型,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并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入组条件:(1)患者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2)患者均有偏瘫症状。(3)患者均经过积极治疗好转出院。(4)患者均自愿参加问卷调查,并能够独立完成本研究涉及的其他问题。(5)患者无听力、智力、言语和交流障碍,能够与医务人员很好地交流和沟通。排除标准:(1)患者既往有脑卒中病史。(2)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3)患者近2周使用影响情绪的药物。(4)患者合并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等重型精神疾病,对自己的行为无完全民事承担能力。(5)患者不愿意参加本次研究。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后遗症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给予社区家庭康复协作网康复护理干预,其内容包括:(1)患者出院后建立社区家庭康复协作网,形成“卒中康复护理小组-社区卫生单位-社区护理人员-家庭人员护理”模式。(2)社区医务人员在患者住院后详细询问病史,评价患者的健康要求和整体身体状况,包括患者家庭生活环境,成员健康状况,患者入院前饮食、治疗、生活自理能力、心理、其他疾病类型等状况,以及患者对所患疾病的了解程度。(3)详细记录患者发病时间、病情严重程度、康复训练方法等。(4)挑选经验丰富且经过培训合格的社区护士对患者进行家庭康复护理干预。采取出院后前2周每周干预2次,出院后3~4周每周干预1次,以后每2周干预1次,共干预8次,主要是了解患者及家属对干预内容的执行程度和情况,并适时纠正不正确的情况。(6)干预内容包括:社区护士进行一对一肢体功能康复指导,包括良肢摆放、床上移动、坐起平衡锻炼、站起与坐下训练、缓慢行动锻练、双手交换锻练等多项内容。(7)帮助患者正确使用辅助工具,包括手杖、步行器、轮椅等。协助患者家属创造适合患者的生活环境。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注意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护理,针对其不同心理情况及时予以疏导,鼓励患者家属对患者给予支持和帮助,教会患者自我放松,增强自信心,同时注意正确的饮食指导,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3疗效评价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于1个月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总分100分,满分表示患者生活能够自理,不需要家庭成员帮助;99~60分表示轻度功能障碍,虽然日常可以独立完成部分活动,但需要家庭成员一定的帮助;59~41分表示中度功能障碍,患者需家庭成员很大的帮助才能行日常活动;低于40分表示重度功能障碍,患者的绝大多数日常生活都要靠家庭成员协助才能完成或者完全不能自理[3]。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脑卒中患者通常发病比较急,是一组以大脑局部或弥漫性脑功能障碍为特征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我国因脑卒中死亡的患者数目逐年上升,即使存活下来也有一大部分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压力[1]。发病早期患者都是在医院内接受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因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等原因绝大数患者康复都会选择在家进行。因此创造良好的家庭康复条件对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有研究表明[4],如果社会支持力度能够加大,那么患者家庭承担压力就会减少,患者的康复情况就会得到改善。目前很多脑卒中患者及家属都对出院后的继续康复抱有极大热情,但是对如何促进患者康复及基本的康复知识和锻炼方法却知之甚少,其必将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急需一种合理的护理模式去改变这种状况[5]。为此,学者们和护理人员一直致力于优化护理模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社区康复护理干预治疗后 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家庭康复协作网是一种多专业组织化治疗模式,属于有效的脑卒中治疗方式,其利用医院工作人员的技术和支持,通过医院社区门诊,以小组随访模式对出院的脑卒中康复患者进行社区和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包括知识宣传、康复锻炼、心理疏导等。通过宣传知识,让患者和家属接受完整的预防、安全用药教育,使患者可以按时合理用药,防止脑卒中复发[6]。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行社区家庭康复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而且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存质量,大大降低日常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Naess H,Waje-Andreassen U.Review of long-term mortality and vascular morbidity amongst young adul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J].Eur J Neurol,2010,17(1):17-22.
[2]喻文雅,闫玉英,姜彩肖.石家庄市脑卒中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17):2433-2434.
[3]王华娟,刘红丽.城市脑卒中社区家庭康复协作网康复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4:1931-1932.
[4]李新萍,汪莉,张千,等.脑卒中社区家庭康复协作网护理有效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9):773-776.
[5]童菁华.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效果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3,13(1):57-58,83.
[6]黄小波,王宁群,陈文强.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认知障碍及情绪障碍特征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7):627-629.
[关键词] 脑卒中;失语;康复
[中图分类号] R743.3[中图分类号]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4-140-02
脑卒中(Stroke),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ac cient),是一组突然起病且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发意识障碍。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脑出血及脑梗死。1987年调查全国29个省市579万余人,发现我国脑血管病患病率高达245.58/100000,死亡率77.15/100000,近年来其发病率仍在上升,且好发于中老年人,是威胁人类生命和致残的重要杀手之一。偏瘫是脑卒中的常见症状之一,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常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行走不利,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我科自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共收治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采用了综合康复护理,取得良好疗效,现将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07年10月~2008年10月经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78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21例;年龄46~80岁。脑梗死48例,脑出血30例;左侧偏瘫52例,右侧偏瘫26例;上肢肌力
2综合康复护理
2.1心理护理
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由于恢复慢、活动受限而不同程度的产生悲观失望、精神忧郁、烦躁焦虑等各种心理。这些心理变化均会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因此在护理此类患者时应有同情心和耐心,通过接触与交流逐一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忧郁、焦虑、愤怒、有依赖心理的患者的不同情况,与家属一起讨论患者的病情和所需护理,制定康复目标及措施,进行健康教育,提供有关疾病治疗及预防的可靠信息,尊重和体贴关心患者,使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对于康复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表扬,使患者能主动配合治疗和进行自我功能锻炼。
2.2关节松动护理
关节松动护理主要是通过被动运动维持关节韧带的动度,防止肢体肌肉挛缩和关节畸形,另外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和增加感觉输入的作用。应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躺坐姿式,协助其被动运动。一般在护理过程中,先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由肢体近端到肢体远端,动作要轻柔缓慢,重点进行进行翻身,起坐训练,以促进躯干、臀部的肌力恢复,坐位训练时先抬高靠背30°~60°,以后扶起坐起,坐稳后可进行坐位平衡训练[1]。护理人员要着重按摩肌体受压部位,动作轻柔缓慢、有节律地进行,用指擦或掌擦,方向不定,作用是使皮肤与皮下组织血运丰富,改善营养,注意多做小关节的运动,防止小关节发生强直[2]。各关节每日被动运动2~3次,每次每个关节各方向运动5次以上,动作切忌粗暴,以免引起疼痛及损伤组织。
2.3护理
由于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因此应使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其目的是预防或减轻痉挛的发生。①取仰卧时,患肩垫枕头,肩上抬,肘伸直,上肢伸展稍外展,前臂旋后,手指伸开,拇指指向外方。患侧臀部、大腿下垫长枕。该应尽量少用,异常反射活动最强。②取健侧侧卧位时,头用枕头支撑,但不宜过高。躯干与床面成直角,患侧上肢用枕头垫起,患侧肩胛带充分前伸,肩前屈90°~130°,肘和腕伸展;患侧向前屈髋屈膝,用枕头垫起,足不要悬空。③取患侧侧卧位时,是所有中最重要的。躯干稍后仰,后方垫枕头,患侧肩应充分前伸,患侧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手自然的呈背屈位,手指张开,掌心向上。患侧下肢呈伸髋稍屈膝,并用枕头在下面支持。健肢上肢置于体上或稍后方,健侧下肢髋膝屈曲。注意足底不放任何支撑物,手不握任何物品。
2.4防褥疮护理
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肢体活动受限、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在肩胛骨、骶尾骨、股骨大转子、坐骨结节、膝、踝、足跟等部位极易发生压疮。为防止压疮的发生,要定时翻身,一般每两小时翻身一次,更换其卧位,可用气圈或棉圈垫使易发压疮部位悬空,减少受压还要选择合适的海绵垫或气垫床。对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应注意保持皮肤和床褥干燥。定期用温水给患者擦澡、擦背,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对于汗湿、尿湿的床垫应随时更换,擦洗后在背部、骶尾部扑上爽身粉。
2.5防感染护理
脑卒中患者长期卧床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排痰、翻身拍背,病情严重要吸氧、吸痰,对活动不便的老年人要定期翻身,多饮水,进食高热量、低流质饮食,并保持大便通畅,防止食道、胃返流。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应用无菌引流袋,防止泌尿系感染每日更换1次,密切观察尿的颜色、气味,如有混浊、臭味则为泌尿系感染,应及时使病人用上抗生素,要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冲淡尿液。
2.6出院康复护理指导
患者出院时根据评价结果,与患者共同制定回归家庭后的康复训练计划,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天气变化、适当运动、保持乐观良好的心态,出院后我们采取家庭回访,电话访谈,门诊随访等方式继续关注患者的康复锻练,使康复训练贯穿疾病始终[3]。
3结果
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情绪稳定、精神乐观,其中72例无并发症,4例发生肩手综合征,4例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经综合康复护理3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效果最好的患者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由0分增至70分,ADL分数提高平均为(33.1±12.87)分。治疗前后总体ADL的Barthel指数的评价表见表1。
4结论
脑卒中偏瘫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给家庭及社会负担沉重,因此,让患者早日能达到生活自理是治疗的根本目的。通过综合康复护理,帮助病人树立信心,避免发生褥疮、感染等,加强肢体运动训练,为患者早日康复奠定基础。日常嘱患者及其家属注意居室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但同时要避免着凉感冒。保持患者大便通畅,必要时通便。要保证患者有足够时间休息和睡眠,以利早日康复。综合康复护理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春晓,江细妹,游春妹.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体会[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10):64.
[2] 李艳敏.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4):153.
【关键词】高血压;依从性;护理干预
在临床上,高血压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同时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等疾病的危险因素[1]。将患者的血压有效地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和控制患者发生心血管和死亡的几率,然而这也是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目标[2]。为了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增强药物治疗效果,本文对我院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的37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都是我院在2009年5月~2010年8月期间收治。其中男186例,女188例;年龄在60~84岁之间,平均为(69.9±6.8)岁;病程在0.5~20年之间,平均为(5.3±2.1)年;文化程度:文盲66例、小学文化114例、中学文化174例、大专以及以上文化20例。
1.2方法
通过制定调查问卷,并经过相关专家进行审核,主要的内容: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婚姻情况、经济状况。
药物治疗情况和其依从性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问题进行:
①您能否按照医生要求的次数服药;②能否按照医生要求的量服药;③能否按照医生要求的时间服药;④诊断高血压病以来,您能否按照医生要求长期服药从不间断;⑤服药期间有无间断及其间断天数。每个问题得分为4分,满分20分,总分≥16分为药物依从性高[3]。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采用电话和门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此次发放的问卷为374份,回收374份,发放和回收有效率为100.0%。
1.3干预措施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这样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并且对患者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很大的帮助。减少和控制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积极地开展社区高血压护理门诊,对社区施行健康教育和预防对策。对高血压发生的原因和发展情况以及对生活的影响详细给患者讲解。做好预防措施,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要多休息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比如吸烟患者,要戒烟,因为患者吸烟会增加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几率。肥胖患者要进行减肥,能够有效的减少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患者要限制饮酒,每天不能超过30ml酒精。要减少对钠盐的摄入;要适当的摄入钾钙镁等元素。患者要减少对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要进行适当的运动。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控制好,避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有效的减少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生。护理人员通过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让患者知道舒张压每下降5mmHg,可以使得脑卒中发生的几率减少44.0%;对高血压的定义和发病的原因以及导致产生的后果有详细的了解。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护理干预对药物治疗依从性分析
在这些高血压患者中,经过相关护理之后,对药物治疗依从性低的患者有228例,占60.94%,其中自行进行减量的患者有92例,占40.35%,不按时服药的患者有66例,占28.95%,38例患者自行停药,占16.67%,自行更换药物的患者有30例,占13.16%,错服药物的患者有2例,占0.87%。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患者药物治疗相关的因素有:文化程度、年龄、经济情况、婚姻状况、药物反应等。
2.2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3 讨论
药物治疗依从性主要是指患者是否能够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用药,完全遵照医生的嘱咐进行用药为依从性,反之则为非依从性。经过研究表明,患者的年龄越大、学历越低、婚姻状态、经济状况、高血压病程、高血压知识等因素为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说明患者的年龄大和文化程度以及记忆力等情况越明显,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就越差。
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关的护理对策来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针对患者的年龄和文化等,对患者进行高血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讲座。告诉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养成定时用药的习惯,同时告诉患者,服用期间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
总之,对影响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改善,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进而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控制血压,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程婧,何非,王丽姿,陈爱华,肖映芝,张琼玲,陈燕娜,钟克丹,李九莲,林景丹.老年高血压患者达标率与知识、行为依从性及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02: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