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调查问卷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G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088―01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愈发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教育质量直接关乎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关乎到民族的福祉。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可见基础教育是重中之重,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升初是整个链条中重要的一环,如何实现中小学之间的顺利衔接,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是我校教研的一项主要课题。基于此,笔者对当地三所中小学部分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并将问卷反馈的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以期对搞好中小学衔接教学有所帮助。
一、调查问卷情况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之以结构访谈,选择调查苏家河小学、中心小学和中学。小学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中学面向七年级学生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小学180份,中学120份,回收有效试卷285份。同时对15名学生进行结构访谈(每校5名)。在数据分析中,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1. 近98%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和95%的七年级学生热爱学校,喜欢上学。其中喜欢上学的最主要原因是获取知识占90%,其他依次为获得友谊(包括和老师交朋友)占8%,发展爱好占1%,长身体占1%。
2. 55%的七年级学生认为进入初中以后课程增多,难度增加,作业增多。“三多”已使多数学生不能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在调查中,只有近30%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
3. 在学习方法方面,40%的学生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学习搞好。小升初后,3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与小学相比一落千丈。25%的学生感到很困惑,认为自己一直很努力,可是成绩总是提不高。
4.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压力。调查表明,小学高年级30%的学生害怕考试,62%的学生成绩不好时总是提心吊胆。24.4%的七年级学生感到学习有压力。
5. 35.5%的七年级学生认为上课时与部分学科老师不能适应,感觉老师讲的有些过快,部分题目听得似是而非。这主要反映在数学和英语学科中,同时也反映出部分老师对学情关注不够。
6. 当学习中遇到困难时,80%的小学生会选择找老师帮忙解决。而只有20%的七年级学生找老师解决,18%的学生会独立解决,1%的学生遇到困难“绕道走”,61%的学生会找同学协商解决。这说明培养初中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很重要。
7. 在学生生活及情商方面,近20%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和30%的七年级学生属于留守儿童。由于存在亲情的缺失,近15%的学生时常有孤独感,在周末感到很无助。
三、对策及建议
1. 教师要提高师德修养及教学技能素养。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使命感,要有无私奉献的情怀。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师德修养,热爱本职工作,关爱每一个学生,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面对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势,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育人能力和教学技能,以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育教学技能来满足教情,学情不断发展的需要。
2. 学校实施统一的入学教育。七年级新生入校后,学校要在摸清学生底子的前提下,制定科学、详尽、有效的入学教育计划。从生活、学习、纪律、卫生、安全等各个方面入手,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使学生顺利实现小学与初中的过渡和衔接,为学生后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 组织开展学法指导会。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在学法方面普遍比较欠缺,“不会学”导致“学不会”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掌握教情和学情的基础上,学校要组织七年级各科任教师针对学科特点,对学生集中进行学法指导。包括预习、课堂、作业、自习、复习、检测等环节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做好细化工作,让学生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此外,在月考和中考后,还可选取优秀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
一、调查的目的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阅读面窄、见识少。大部分学生对习作抱有畏难情绪。但是小学生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对此我们教师都在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为培养学生自主写作能力,寻求教师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并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提供依据,我校课题组于2015年1月份在部分学生中进行了小学生作文问卷调查。
二、调查的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是在三—六年级学生中进行。问卷内容共23小题。分别从学生课外阅读、勤于积累、习作兴趣、乐于观察等几个方面着手设计,但又各有侧重,较全面地对学生作文学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三、调查的方法及对象
1、调查方法:调查采用不记名问卷的方法。对学生下发5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0份,所有数据都进行了分析统计。
2、调查对象:福和小学三—六年级部分学生。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了解到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1、80%的学生只是偶尔读课外书籍,但不能坚持天天阅读。甚至还有少数学生从不读课外书籍。
2、学生所读课外书籍主要体现是作文书,漫画书。
3、主动积累的学生很少,都是老师布置有积累的作业才去完成。即使部分学生能够摘录好词佳句,但能巧妙运用的较少。
4、大部分学生认为生活中的事从没有细心地观察过。只是粗略地知道而已。
5、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布置的作文,究其原因:老师不应该限制习作的范围。
6、学生认为老师对他们的习作帮助最大;少数家长能够指导学生习作。
五、思考与对策
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学生在课外阅读这方面简直就是一个空白,所谓的阅读就只是读读作文书,漫画。阅读面太窄。部分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及时积累,不能将知识灵活地运用于习作中;大部分学生没有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所以习作中真情实感就无法抒发出来;学生认为老师的指导才是他们习作进步最有效途径。以上的分析结果,反映了部分学生习作内容枯燥、甚至无话可写的根本原因。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有效地提高我校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及教师教学水平,我们思考对策如下:
1、班级成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籍带到学校来,相互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2、每周留一两次读书作业,让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并慢慢尝试写出感悟。
3、每月进行一次读书摘抄作业比赛,激起学生积累的兴趣。
4、经常在班级里举行讲故事比赛、口头作文比赛,鼓励学生把从书本上看到的故事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就业;工科;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7-0026-2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又是家长,学校普遍反映的社会现象。面临就业,毕业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均承载着很大的压力。虽然在汽车基础很好的工科类高职高专院校,同样面临着很多的就业困境。本次调查针对2013届一千余名工科类学生,分析我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及建议。
2013届学生总数为1068人,其中男生997人,女生数量为71人,男女生比例为14∶1。来自于吉林、甘肃、河南、福建等22个省份和地区。学院共设有6个专业:数控技术与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焊接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对我院2013届学生的就业调查基本结束,呈现出了很多问题,反映出许多现实的状况,如学生不知道如何更好的作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意向不明确,定位不准确等等。
一、问卷调查逐一分析
(一)在职业生涯方面应做的主要准备
做过系统职业生涯规划的同学只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说明大多数人对自身的职业定位,未来的计划安排不够明确。看过职业生涯方面书籍的同学不到总人数的一半,甚至个别同学根本对职业生涯的概念没有认识和了解。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就业的盲目性,丧失就业的独立意识,随波逐流,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单位及岗位。
(二)第一份工作定位在
从此题的统计中,可以看出,将近一半的学生明确职业教育的目的,成为具有精湛技能的技术型人才。将近四分之一的学生第一份工作定位为管理人员或是班组长,甚至是部门经理或是工段长,一定层面反映了同学们的好高骛远,成就和头衔的取得,是靠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努力,而非唾手可得。还有部分同学选择的第一份工作并非与本专业相关联,侧面说明个别同学的就读专业并非自己的意愿选择,从而会导致就业时的偏向。
(三)高职高专毕业生群体类别
在从本题的选择上看,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社会精英,认为高职高专的毕业生是具有一定知识型和技能型的人才。五分之一的同学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群体的归属类别没有确切的认识,也正说明学生对自身定位的盲目性。
(四)就业目标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
此表中74.3%的学生选择本专业或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相关率还是很高的。大多数同学就业方向目的明确,17%的学生没有认真的考虑过就业问题或是顺其自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别同学就业心态的麻木,也从侧面反映了部分90后群体计划性和目地性的匮乏,甚至部分同学依赖性太强,事事依赖家长父母的安排和规划。8%的学生选择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也说明对专业学习兴趣的淡化。
(五)想进入哪类性质的企业工作
我们学院的专业基本上与汽车制造相关,依托汽车行业大背景下,对绝大部分同学工作性质的选择起了主导作用。在对选择其他选项的同学调查中得知,个别同学有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以及继续深造的意愿。
(六)找工作的首要条件
个人发展空间、福利待遇、工作稳定与否还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因素。尤其是工作岗位上个人发展空间富足,是学生就业时首要的考虑问题,也说明学生对自身发展的重视。是否能接受倒班制度也成为束缚个别学生就业的因素。
(七)就业时优先考虑的地域
由于我院学生绝大部分为东北考生,工作地域选择在东北地区的比重较大,就读大学所在地为长春,更加重长春地区的就业压力。大部分南方的同学倾向于回家就业,女同学选择家乡就业的比重高于男同学,南方(除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的省份)的学生比北方(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更倾向于回乡工作。
(八)第一份工作薪金期望值
(九)就业渠道主要是
学校的就业推荐影响着绝大部分学生的就业选择。尤其是女生群体,用人单位的限制严重影响着女同学的就业,因此大部分女生在没有其他就业渠道的指引下,只能单方面依靠学校的就业推荐。因此,工科专业女生的就业引导尤为重要。
二、学生就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
急功近利。从学生就业单位选择上看,待遇高、薪资丰厚、品牌影响力大的单位,经济发达、生活条件优越的地区严重影响着学生群体的就业心理倾向。正因为这种倾向,合资企业、独资公司、国企单位的选择比重大。但是这些地区及工作岗位的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群体的普遍要求。薪酬汇报高的单位未必是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环境。
消极依赖。从第一题的选项中不难看出,很多同学对自身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更谈不上合理的妥善的职业规划。就业渠道的选择上,就业竞争时,绝大部分同学过于依赖学校、家长的推荐。缺乏择业求职的经验,不能亲身感受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导致学生的依赖性增强。
期望过高。从薪资水平上看,很多同学把第一份的工资水平定位在3000元左右,甚至更高。对于初入社会,毫无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盲目的定位,过高的期望,与残酷的现实发生矛盾,很容易导致学生就业时的心理失衡,严重者会产生心理上的退缩、焦虑、自卑,甚至是自信心的丧失。
三、建议与对策
学生在就业时难免会遇到挫折、困难、冲突等等,但这些并不都是消极的,还有积极的一面。只有经历过挫折,才能使就业心态趋向成熟,理性的评价自身。同时也要求学校和社会加强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群体保持稳定的,合理的,积极的就业心态。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在就业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大力推行“5S”管理模式,会让学生提前感受工作现场的管理模式,便于学生更快捷的适应工作环境。
加强就业指导。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要进行思想教育,就业形势教育,就业技巧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客观的进行自我评价,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调整学生的就业心态。大学生在首次就业时,期望值不要过高,放平心态,即使遇到挫折,及时调整心态,注重能力培养,加强专业知识的培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仝辉.大学生就业指导文献综述[D].
[关键词]抽样调查信度检验效度检验因子分析方差
[中图分类号]O21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6-0155-04
一、前言
检验抽样调查效果的好坏,可以用问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来衡量,可靠性和有效性分别用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进行测量。
可靠性是指调查问卷的可信程度,反映调查结果的一贯性、一致性、再现性和稳定性。可靠性在统计分析中也称信度,可用信度系数去衡量,调查的信度系数越高越理想(取值范围在0-1之间)。按通常的社会科学统计对最小信度系数的要求是不低于0.7,但其实在理论界还没有真正达成一致,在被调查对象是跨文化跨地域差异比较明显时,信度系数不低于0.5,其统计分析结果还是可信的。
有效性是指调查问卷能够准确测出所需调查的问题的程度。有效性通常可用效度系数来表达,调查结果与要调查的问题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系数越高;反之,则效度系数越低。在具体操作中,可用因子分析来检验,因子分析的主要功能是从量表全部变量(题项)中提取一些公因子,各公因子分别与某一群特定变量高度关联,这些公因子即代表了量表的基本结构。通过因子分析可以考察问卷是否能够测量出研究者设计问卷时假设的某种结构。在因子分析的结果中,用于评价结构效度的主要指标有累积方差贡献率、共同度和因子负荷。累积方差贡献率反映公因子对量表或问卷的累积有效程度,共同度反映由公因子解释原变量的有效程度,因子负荷反映原变量与某个公因子的相关程度。因子分析结果中的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越高,说明问卷的题项越能反映所要调查的问题,即问卷的效度越高。
目前,这两种检验大多数用于问卷调查的事后检验,以说明某次调查问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吴琼(2011)等人利用因子分析来修改效度系数不是很理想的调查问卷,其采用的方法是通过主成分分析抽取公因子,逐步删除因子负荷小于0.4的题项。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初试时要设计大量题项,逐步删除导致的效率降低,而且初试也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采集回来的数据还不一定有效,引起资源浪费。李靖(2010)等人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找出每个题项得分均值间无显著差异的题项进行剔除,然后再进行信度检验,其实他们也遇到吴琼等人的缺陷问题,况且还不一定能提高问卷的信度系数。更重要的是信度系数提高了,却不一定能提高问卷的效度系数。因为效度高信度肯定高,但信度高效度未必也高。在题项数目不变的情况下,题项得分的方差越大则信度系数越低,而题项得分的方差越大往往对因子分析中的公因子方差贡献率也越高。本文试图通过因子分析和信度检验来定量地查找引起问卷信效度偏低的题项,并且根据所要调查的问题明确该题项要修改的方向,以提高问卷的信效度系数。
二、实证研究
(一)数据采集
本次研究使用的调查问卷是一份社会公众安全感测评的问卷,包括四大类25个题项:第一类为被测评人情况共5个题项,以整数(1、2、3、4、5)作为分类数值;第二类为被测评人公众安全感测评共9个题项,按满意程度从不安全、不太安全、基本安全、比较安全、安全分别以0、0.25、0.5、0.75、1记分,分数越高表明测评人对公众安全感的认同越高;第三类是被测评人对公安部门工作满意的测评,共9个题项,记分方法同上,分数越高表明测评人对公安部门工作的支持度越高;第四类为影响社会公众安全感的因素测试题共2个题项,该类题项是被测评人选择了“不太安全”或“不安全”选项时才需要回答的题项,共14个因素(可多选)。研究中以被测评人的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结构、职业结构和居住结构)为控制变量。现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0133份,并利用这些数据进行问卷的信效度检验和分析。
对第二类为被测评人公众安全感测题和第三类是被测评人对公安部门工作满意的测评题进行KMO检验和球形Bartlett检验,结果见表1。
表1KMOandBartlett’sTest
■
其中KMO值=0.838,说明题项变量数据有较高的信息重复性,即题项变量存在显著性相关。球形Bartlett检验的P值=0.000
(二)效度检验时的变量分析
对第二类被测评人公众安全感测评题的2-9题共8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题项1是安全感的直接测评,用于作因变量)。其公因子方差中,题项7的共性方差最小(见表4-1),说明题项7对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小,该题项需要修改纠正。
表4-1Communalities
■
表4-2总方差分解
■
本次调查中,对被测评人公众安全感测评共8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发现提取的三个公因子可以解释总信息的56.5%,其余6个因子占43.5%,结果见表4-2。其中,第一公因子反映因素是:交通、打架斗殴和抢包等治安问题(题项9、8和6),第二公因子反映因素是:财产安全的问题(题项4、5),第三公因子反映因素是:外出心态的问题(题项2、3),结果见表4-3。
说明8项公众安全感测评题的有效性良好,用于测评,其数据是有效的。但题项7对测评效果贡献最低。
表4-3因子载荷阵
■
题项7是“年内本人及家庭成员有无受到盗抢骗和人身伤害等不法侵犯”的选择题,由表4-3可以看出题项7与各公因子之间的相关程度最低,与第一公因子稍高,而第一公因子反映的是治安问题,可依据治安问题的调查目标予以修改。
(三)信度检验时的变量分析
表4-4是信度检验的结果,信度系数α=0.556,说明题项2-9的调查数据是可信的。
表4-4Reliability Statistics
■
表4-5Item Statistics
■
表4-5是项目统计表,显示题项7的标准差最小,根据信度系数的定义,标准差越小,信度系数就越高,说明题项7是提高问卷信度系数最重要的题项变量。但由表4-6显示的各题项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题项7与题项2、3、4、5这4个题项的相关系数是最低的,与题项6、8、9的相关系数稍高但不显著。按目前文献的做法应该删除该题项,但删除它势必造成信度系数的降低。因此,删除题项的方法不是最佳选择,修改该题才能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达到理想的分值。
表4-6Inter-Item Correlation Matrix
■
综合2.2和2.3的讨论,发现:题项7与题项6、8、9重复度较高且相关性稍强,应该朝着体现第一公因子的含义进行修改,如修改为询问除交通、打架斗殴和抢包之外的其他治安问题,或者修改为公因子中未能较好体现我们所要调查研究的问题,如政府部门相关政策与社会安全感的关系等问题,以提高问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用上述方法可对其他题项进行同样的分析,以便修改。
三、结论
在设计和编制调查问卷时,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删除某些题项,以达到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系数,是目前的通用做法。但这种做法往往需要设计更多的题项,以供选择。在初试时,会因为题项过多导致调查数据的不准确性,况且进行初试也需要投入人力和物力,会造成资源浪费,这不是修订问卷的最佳方法。通过因子分析和信度检验可以定量地描述:哪些题项的信效度系数偏低?偏低的基本原因是什么?如何修订可以体现问卷所要回答的问题?然后进行修订,能提高调查问卷的修订质量,提高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吴琼,张秀红.学术期刊编辑心理健康问卷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J].大连大学学报,2011,32(3).
关键词:调查问卷 英语教学 研究 对策
引言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①那现今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确实达到这样的目的了吗?在等级考试指挥棒下,学生、教师确实以用为主还是仍然把应试放在第一位呢?笔者将以调查问卷为标本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期能够作出相对正确有效的对策。
1.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以及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于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间对南京邮电大学吴江职业技术学院2005级以及2006级包括A、B班的学生随机地开展了此次调查。根据英语教师、教室配备等实际情况,我们学院历年来对英语教育都采用了AB班形式,在学生进入学院初,就通过分班考试并结合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对学生进行编排。此次调查涵盖了AB班的学生,对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等基础情况作了一定的调查与分析,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2006年12月上旬,两位教师搜集了一些调查问卷的基本范围;2006年12月14日,课程建设小组全体成员开会讨论决定了此次调查的问卷内容。本次调查共设计了7道客观题及1道主观题,旨在全面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情况。参加人数合计223人,共发放问卷223份,收回有效答卷223份,回收率为100%。采用无记名答卷方式,结果比较客观可信。
2. 结果与分析
2.1学学英语的目的以及对这门学科的态度、付出以及学习英语的途径。
对于目的、态度、付出以及学习英语的途径,课程建设小组总共设计了四道客观题,数据如下:
2.1.1数据
2.1.2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分析
表一中的数据显示了超过半数被调查的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的态度是一般。进入我院学习的学生都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毕业生,他们接触英语这门学科都已经至少超过了6年。那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否能达到英美等以英语为第一语言国家6岁儿童的水平呢?应该来说水平差距还是相当大的。因为作为一门语言,6岁的儿童应该已经大致掌握了这门语言,而值得注意的是英语在我国现行教育中是作为一门学科存在的,而考核学生对于一门学科的掌握情况的最好的办法无疑就是考试。而且秦小孟曾指出:“由于他们的本族语(汉语)与英语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中所遇到的困难性质不同,并且要多得多。”②因此大部分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表现出一般的态度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尤其是大学英语还是充满了希望的,这除了表现在有40.359%的被调查学生选择对英语这门学科非常喜欢之外,在表二中也有所体现。
表二中问到的是学生学学英语的目的。
众所周知,中学英语的教学都是在一根高考指挥棒下进行的,学生更注重的是如何学习语法,如何考更高的分数,而对于英语的实际应用则很少关心,但是进入大学之后,学生开始自己考虑,对英语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自我思考。在该题的设计中,作为一门技能是针对我们学院学生来说的。高职高专英语教育强调“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③,所以我们学院使用的这套教材④的目标是“实用够用”。强调了实用性,比方说该套教材中对于shopping、self-introduction等“说”的训练,resume、e-mail等“写”的训练,都是学生能用到的一些很有实用价值的东西,有着非常实际的一种目的;而继续深造则指的是学生能够通过专升本等考试进入更高学府,或者能够出国留学,而A选项的应试则侧重于通过等级考试获得毕业证书等基本目的。
表三的题目设计也与态度有关。本题问到的是每周课后花在英语上的时间。我们设计该题目的时候考虑到的是大部分学生估计每天课后能在英语学习上花半小时,数据证明确实大部分学生选了每周课后花1―3小时,这是在我们预期范围内的。但这个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知道“英语课外活动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和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紧密相连,是使学生掌握外语所不可缺少的辅助形式。”⑤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起到督促作用,并且多办一些第二课堂,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之类的活动。
表四中问到的是学习英语的途径。众所周知,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的学习也不再只有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有了更开放、更全面的资料可供学生进行主动或者被动学习,尤其是英语――英语是一门学科,但英语更是一门语言,所以我们应该多听多练,这就希望学生能够利用网络等资源进行学习。在此次调查中,作为传统教学的资源――课本,仍然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但是可喜的是也出现了,很多同学开始通过其他途径进行学习的现象,还有一些同学选择了多个选项――虽然给统计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但这种多种方式结合起来的学习才能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全方位进行英语学习。
2.2学生对于我校高职高专英语课本及实际英语教学的看法
有关此项调查,本课程建设小组此次一共设置了两道客观题,其中包含了三个小题。
数据如下:(以下三张表中所显示的百分比均指的是占有效数据的百分比)
2.2.1数据
表五、表六 对目前使用的《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看法
2.2.2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分析
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孔庆炎先生所编纂的这套《高职高专英语》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就是实用够用,他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在中国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涉外交际的能力”⑥。该套教材的第一、第二册书强调的是听说交际方面的能力,第三、第四册书强调的是写译等较高层次的英语应用能力。该套书的实用性确实超过了一般大学英语教材,超过半数的学生也肯定了这一点,但是由于教材篇幅有限,而知识的涵盖面又广,所以学生在学习该套教材的时候普遍觉得很多知识深入不够,只是泛泛而谈,所以近半数的学生认为不实用;而且大多数学生认为该套教材不够用。当然这只是抽查的小部分学生的观点,并不能以偏概全,只是作为一种参考。
关于英语课究竟应该怎么上这一点,并不只是我们课程建设小组中的几位成员关心的问题,也是广大教授英语课程的中国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虽然花费很多人力物力,但在英语教学中,还是会出现很多失败的例子。当然“学外语的人通常是在正式场合(如课堂)靠有限的接触语言来学习的”⑦。这也是学习外语的人为什么不能像学母语一样顺利的一个原因。另外,在本题中提到的启发式、讨论式以及互动式都是很好的教学方式,都是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式;而仍有5.392%的学生选择照本宣科式让笔者感到一种无奈――自学生接触英语以来,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翻译法教授英语,英语教师的教学用具也只是书本、黑板和录音机,而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目的也仅仅只是应试。因此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在照本宣科式下,他们能够被动地强迫记忆一些单词、语法,这或许更“实用”一些。
2.3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强项、弱项等
对于该项调查,本课程建设小组设置了一道客观题,其中可以分为三个小题。
数据如下:
2.3.1数据
03
2.3.2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分析
“输入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条件之一”。⑧在听说读写译中,读和听是两项基本的“输入”。由于学习英语的目的以及教学方法等原因,大多数学生认为相对来说自己的强项是读,而自己的弱项是听说,这是符合现状的。目前我们学院在英语课程设置上也比较重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中专门的听力课程占了全部英语课程的25%。另外,英语第二课堂的开设等也在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但是目前来说,由于实际中缺少听说英语的氛围,另外,很多教师学生把眼光往应试上看齐等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学生总体来说听说能力仍然相对较弱,同时,这两项也是很多学生迫切希望能有所提高的。另外,由于我们学院培养的是有专业素养的学生,我们希望学生学习英语能够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去――由于全球一体化,英语的普及,现在很多工作中都需要职员能够读懂一般英语书信,并且能够用英语翻译或者书写一些与别的国家或地区公司之间的书信文件往来等,这就需要学生能有一定的译写能力。这也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对学生在英语实际应用方面的能力的培养。
2.4对目前的教学方法的建议
这是一道主观题,在收到的有效的223份调查问卷中有142位学生也就是63.7%的学生给出了建议。有些建议相对比较集中,很多学生都希望老师能够增加课外知识的补充,希望能够从更多途径学习英语,而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课本上的词汇、语法;也有些学生指出课堂气氛不够好,希望教师能够多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也有一部分学生希望教师能够压缩课本内容而能够多让学生做些模拟能力测试、CET或者专升本考试等的训练;当然也有极少部分学生认为中学里的填鸭式教学比较适合自己,希望教师能够多给压力,多进行一些强迫训练――比如在课堂上要求学生默写单词、背诵课文之类等等。142份有效建议中有些学生洋洋洒洒写了很多字,确实提出了一些比较实际有用的建议,值得我们教师细细斟酌,在教学方式上加以改进。
3. 对策
3.1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在此次的问卷调查中,也有学生对教师提出了建议。确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英语教师是英语教学法的使用者和创造者”⑨。也就是说教师既是编剧又是演员,好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能够“传道授业解惑”⑩,而且要在课堂上善于表现,要能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世界。Richards认为,“教师和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决定了课堂交际。”{11}一言堂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教师口若悬河非但不能给学生直观的知识,还使学生缺少了练习的机会――毕竟英语首先是一门语言。但是不可否认,目前还是存在很多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学生懒怠思考,被动接受知识。而且从根本上来说,由于一些教师本身就是在“一言堂”教学中成长出来的考试型人才,因此,很遗憾,要在课堂上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或者互动式教学方式的话,对于一部分课堂来说还是不太现实的。因此这就迫切要求教师一定要首先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以期能够教育出更高水平的学生。另外,除了调动学生主动性,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外,如果教师能够“诠释出表达思想的不同种声音,将会增加课堂的深度和内涵”。{12}
3.2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目前我院的英语学习氛围不是太好。晨读学生寥寥无几,更几乎没有学生主动收听外语节目。学生在问卷中提的建议五花八门,但他们都忽视了一点,就是自学。现在我们学院的学生还有很大一部分仍把如今的教学与高中教学等同起来,没有学会自学,更不懂得主动去获取一些有利信息;在英语第二课堂等课外英语学习活动中,主持的教师们认为学生参与不够,而且即使到了现场也羞于开口。因此这就需要引起注意,应该在广大学生中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使广大学生投入到主动学习英语中去,而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接受教师给予的有限的知识。
3.3加大我学院英语教学改革的力度
我们课程建设小组从2006年4月开始的讨论调查分析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改革我学院的英语教学,我们从课程要求、教材、学生、教师等各方面入手,为的就是希望能够吸取兄弟院校的宝贵经验,能够去粗取精充分利用我们手头的教材,希望能够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以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要学习、全方位学习。
4. 结论
由于课程建设小组成员第一次做此种调查,经验不足,因此在调查问卷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此次调查也突出了我们学院目前英语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我们都知道,传统的翻译法教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模式。笔者在前文已经提到过,英语这门课程有其特殊性,因为英语首先是作为一门语言存在的。当前学生不重视学校中的英语课堂上的学习而宁愿花钱去参加英语培训班是因为培训班的目的明确――要么是为了应试;要么是为了锻炼学生听说能力。而相反地,我们学校中的英语课堂则陷入了两难之中,在有限的课时之内既想提高学生实际交际能力又想学生能够在某些考试中有较高通过率――这样的矛盾一出现,就使得我们的课堂英语教育变得仓促而又茫然不知所措。因此,我们必须把我们的英语教学改革放到重要和首要的位置上去。
当然,改革的道路不是平坦的,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一起努力,投入到这场改革中去,以促进我们的改革,但是前途也是光明的,既然如今的英语教学难题已经被我们学院重视,教师学生也感觉到目前的不足,那么相信可喜的效果是肯定会出现的。
注释:
①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②秦小孟:《针对中国学生的特点进行英语教学》胡文仲编:《基础英语教学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5年版,第7页.
③孔庆炎 刘鸿章著:《高职高专使用英语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践》,《中国大学教育》2004年第4期.
④孔庆炎编:《英语》高职高专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版.
⑤李庭芗主编:《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4年版,第295页.
⑥孔庆炎编:《英语》高职高专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版,第1页.
⑦桂诗春编:《应用语言学与中国英语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87页.
⑧严明主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黑龙江大学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探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年版,第23页.
⑨李庭芗主编:《英语教学法》,第8页.
⑩韩愈:《韩昌黎文集・师说》,北京:中国书店,第185页.
{11}Richards,J.C. 1994. The Context of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23.
{12}C.Cazden,V. P. John,and D. Hymes (Eds.) 1972. Functions of Language in the Classroom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参考文献:
[1]C.Cazden,V. P. John,and D. Hymes (Eds.)Functions of Language in the Classroom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972.
[2]Richards,J.C.The Context of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P23.
[3]桂诗春.应用语言学与中国英语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87页.
[4]韩愈.韩昌黎文集・师说.北京:中国书店,1991年版,第185页.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6]孔庆炎编.《英语》高职高专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版.
[7]李庭芗主编.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4年版,第8页,第2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