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白居易的诗

白居易的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白居易的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白居易的诗范文第1篇

关键词:白居易 讽喻诗 植物

一、概述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成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他给自己的讽喻诗所下的概念,见于《与元九书》中:“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讫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喻诗。”

在白居易的一百七十三首讽喻诗中,有一部分是以植物为题目的。这一类诗一共有二十三首。它们分别是:《云居寺孤桐》、《京兆府新栽莲》、《白牡丹》、《紫藤》、《杏园中枣树》、《文柏床》、《庐山桂》、《湓浦竹》、《东林寺白莲》、《答<桐花>》、《和<松树>》、《有木诗八首》、《涧底松》、《牡丹芳》、《隋堤柳》、《草茫茫》。其中,《草茫茫》虽以植物为题,但只是以“草茫茫”起兴,并非以之为题材。所以,在白居易的讽喻诗中,以植物为题材的诗共有二十二首。在这二十二首诗中,以树为题材的有《云居寺孤桐》、《杏园中枣树》、《文柏床》、《庐山桂》、《湓浦竹》、《和<松树>》、《有木诗八首》、《涧底松》、《隋堤柳》等十六首。剩下的六首则是以花藤为题。

二、分类

这二十二首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植物来讽喻一种社会现状;另一类则是以植物来比喻一类人。

(一)以植物讽喻社会现状

以植物来讽喻社会现状的有两首——《牡丹芳》和《隋堤柳》。《牡丹芳》从诗的开头到“浓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都是描写牡丹的国色天香;正因为如此,“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而这种现象,“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作者所讽刺的,正是这种“重华不重实”的社会现状,他期望的是“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但是当时的上层社会却偏爱牡丹这种名贵花卉,且互相攀比;对于农作物却毫不关心。诗中虽然有“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去岁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但若不是皇室也对牡丹情有独钟,怎会有如此的社会影响。作者如此说,也只是为了能委婉地提出谏言,不要触了皇帝的逆鳞罢了。

《隋堤柳》和《牡丹芳》有所不同,与其说它是讽刺社会现状,不如说是借古讽今。诗的最末句“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也说明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是借隋炀帝荒误国的旧事来告诫当朝皇帝不要重蹈覆辙。试想,若是当时的皇帝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作者又何必写下这首讽喻诗。所以说,它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可以与《牡丹芳》放在一类。

(二)以植物喻人

以植物来比喻人的则有二十首。根据这些植物所比喻的人的特征:贤者、小人和介于二者之间才干较为平庸的人,这些诗又可以分为三部分。

1.以植物喻贤者

以植物比喻贤者的诗有十一首:《云居寺孤桐》、《京兆府新栽莲》、《白牡丹》、《杏园中枣树》、《文柏床》、《庐山桂》、《湓浦竹》、《东林寺白莲》、《答<桐花>》、《和<松树>》、《涧底松》。这十一首诗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以植物喻贤者;另一类是以植物由于外貌或所处环境而受到冷落来比喻身处困境的贤者。

直接以植物喻贤者的是《云居寺孤桐》、《文柏床》、《东林寺白莲》和《和<松树>》。松、柏、莲、梧桐,都是古人常用来借指贤者、良材的植物。白居易也不例外,在他笔下“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的梧桐,“以其多奇文,宜升君子堂”的柏树,“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的白莲,“不愿亚枝叶,低随槐树行”的松树,都是高洁之贤者的象征。值得一提的是,在《和<松树>》里,作者用道旁的槐树与山上的松树作对比,更烘托出了松树的凛凛风骨。

以遭受冷落的植物来比喻身处困境的贤者的七首诗又可以根据受到冷落的原因分为两类。一是因为外貌的原因,有《白牡丹》和《杏园中枣树》。白牡丹由于素色而无人问津,枣树则因“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的外貌被人认为“凡且鄙”。它们是那些由于以貌取人的偏见而遭受冷遇的贤者的代表。二是因为所处环境的原因,有《京兆府新栽莲》、《庐山桂》、《湓浦竹》、《答<桐花>》、《涧底松》。“新栽莲”由于“今来不得地”而“憔悴府门前”;“庐山桂”由于“无人为移植,得入上林园”,还比不上栽种于温室的红花树;生于“西江曲”的“湓浦竹”曾为民众盖墙屋的材料,却比不上因为少竹而“重如玉”的“汾晋间”之竹;山间的梧桐因为无人赏识而“幽滞在严坰”;“涧底松”虽然“百尺大十围”,却因为“生在涧底”而“寒且卑”。这些,是一些因为所处的外在环境不利而沉沦底层的贤者的群像。

2.以植物喻小人

以植物比喻小人的诗有七首,分别是《紫藤》和《有木诗八首》中的《有木名樱桃》、《有木名杜梨》、《有木秋不凋》、《有木香苒苒》、《有木名凌霄》、《有木名弱柳》。

《紫藤》中,紫藤“先柔后为害,有似谀佞徒。附著君权势,君迷不肯诛。又如妖妇人,绸缪蛊其夫。奇邪坏人室,夫惑不能除”。这里作者很明确地写出了紫藤所比喻的那种人——佞幸之徒。这类人就像紫藤攀附大树一样,紧紧攀附着皇帝,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但受到迷惑的皇帝却不肯诛杀他们。树会被藤缠死,国家也会因这些佞幸之徒而衰败。作者在诗的最后提出了告诫:“寄言邦与家,所慎在其初。毫末不早辨,滋蔓信难图。愿以藤为戒,铭之于座隅。”对这些佞幸之徒,要及早发现并惩治,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与“紫藤”相似的有《有木秋不凋》中的“枳”、《有木香苒苒》中的“野葛”和《有木名杜梨》中的“杜梨”。

古书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是指环境的差异造就了人的优劣差异。而《有木秋不凋》中的“枳”,则是顶着“洞庭橘”的外表,“实成乃是枳,臭苦不堪食”,而且“中含害物意,外矫凌霜色。仍向枝叶间,潜生刺如棘”。这正代表了那些道貌岸然实际上却居心叵测的小人。

“野葛”的主人“爱其有芳味,因以调麹糵”,但是“前后曾饮者,十人无一活”,毒性之烈,可见一斑。在主人意图除掉它的时候,为时已晚,它的长势已经到了“年深已滋蔓,刀斧不可伐”的地步了。野葛所代表的这类人,以美丽的外在掩饰了内心的歹毒,其危害之大、之深,都是不可估量的。

“杜梨”与“紫藤”有些相似,它们的存在,都需要依附着它物。“紫藤”依附的,是大树。“杜梨”依附的,是“社坛”。它只是“秋风吹子落”而生,现在却“心蠹已空朽”,并且成为狐、鸟的巢穴,扰乱了人的生活;但因为是生长在社坛下而“无人敢芟斫”。这正是那类出身卑贱、飞扬跋扈、结党营私,却由于权贵的荫庇而无人敢惹的人的群像了。

另一类则是在美丽的外表下掩藏着或无用的内在,用作者在原序中的话说,正是“外状无实用者”。如《有木名樱桃》、《有木名凌霄》、《有木名弱柳》。

《有木名弱柳》中前半部分写“弱柳”的袅娜之姿。之后写道“截枝扶为杖,软弱不自持。折条用樊圃,柔脆非其宜”,这是说“弱柳”既不能做拐杖,也不能用来围篱笆。实在是“为树信可玩,论材何所施”,只堪玩赏,却非良材。与之类似的还有“鸟啄子难成,风来枝莫住。低软易攀玩,佳人屡回顾”的“樱桃”和“朝为拂云花,暮为委地樵”的“凌霄”。“弱柳”非良材,“樱桃”和“凌霄”则需要借助外力。正如软弱无力、依靠权贵的小人。

3.以植物喻庸才

《有木诗八首》中的《有木名水柽》和《有木名丹桂》比较特殊,它们所指代的人物并非是小人,却也不是高洁的贤者,而是有一定可取之处的较为平庸的庸才。

《有木名水柽》中的“水柽”就是河柳。它“为同松柏类,得列嘉树中”,但是却“枝弱不胜雪,势高常惧风。雪压低还举,风吹西复东。柔芳甚杨柳,早落先梧桐”。然而它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惟有一堪赏,中心无蠹虫。”“水柽”所代表的人,与“弱柳”差不多,虽然在外貌、名声上得以与贤者同列;但事实上他们懦弱、易凋、非栋梁之才。而“水柽”与“弱柳”相比,却多了个可取之处——“中心无蠹虫”,也就是说,这类人的可取之处在于他们还未受到恶风气的蚕食。

与“弱柳”和“水柽”相比,《有木名丹桂》中的丹桂要更高一层次。由“匠人爱芳直,裁截为厦屋。干细力未成,用之君自速。重任虽大过,直心终不曲”可知,它的优点在于“芳”“直”,缺点在于“干细力未成”。而作者对它的评价是“纵非梁栋材,犹胜寻常木”。“丹桂”与“水柽”相比,已经没有了懦弱、易凋的缺点,他们同样也非栋梁之材,但这是因为他们的才华、能力不够;即使是这样,他们仍能“直心终不曲”。所以作者才有“犹胜寻常木”的评价。

三、小结

综上所述,这些以植物为题材的诗歌,或借植物来讽喻社会现状;或借植物喻古讽今;较多的则是以植物比喻一类人。这些诗就艺术成就而言不算是上乘佳作,但它们给我们刻画了当时形形的人物形象,是当时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

参考文献:

[1][唐]白居易撰,顾学颉点校.白居易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谢思炜.白居易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白居易的诗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苏轼词;白居易诗歌;关联

关于文学接受问题的研究,一直都是文学史研究的重点,我国有着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其中诗歌占据着半壁江山,诗歌文人群体在文学史的发展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苏轼的词对于白居易的创作息息相关,不仅语句精妙,且理论精到,具备了诗歌创作与诗歌评论的双重属性。在内容、语言、章法等方面苏轼也有不少诗具有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一、苏轼对白居易的借鉴

苏轼一般都是通过听歌妓的歌唱来抒发他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感受,以此来表达和抒发自己内心痛苦不堪的情感,苏轼是仰慕白居易的,他这其实就是受到了白居易的影响。词和音乐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白居易的诗中有各种关于音乐方面的描写,苏轼更是直接引用到他的创作中来,所以他这就是借用了白居易诗的原有意思。而在另外一些诗歌的创作中,苏轼是对白居易诗歌的意思理解是反用其意,通过这样他就能从白居易乐观而旷达的思绪中,朦胧的透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之感,其实这样一来就更能体现苏轼在那一刻时的感情及情怀。苏轼还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他为了表达词人对世事难料、世态变迁的感悟,在许多词句中就借用了白居易的诗词,但这样一来就比白居易的诗词感情更进一步,更加深化了那种世事瞬息万变的感情,这就体现了苏轼通过经历曲折困苦的人生之后,对世事人生的一种看法和认识。苏轼的诗词中也往往会出现有白居易诗中的意象,比如苏轼就用到了白居易的诗中“梨花带雨”这个意象,以此来比喻送别人惜别时的泪水。除此之外,苏轼在词中也运用到了白居易的诗词典故。

二、白居易诗歌对苏轼创作的的影响

白居易的诗是以一种宽阔豁达的情怀去面对人生无尽的艰险挫折,因此这对于苏轼来说,他是深受影响的,所以在他的词中难免会流露出想要隐逸的情绪。但苏轼的这种隐逸,是突破了以往的陈规,他是在不断地追求“小我”。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多以为主,而苏轼则在白居易的基础之上扩充了对词的表现力,这就提高了词在文坛上的地位,并且在艺术风格方面也有了突破。白居易被贬,但他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而变得郁闷痛苦,而是把眼光放远于无限美好的江南风光之中,这阔达的胸怀更是一种乐观的心态。

苏轼在被贬黄州也写了大量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心路,作者对自我的肯定使其超越人格执着现实。在他被贬黄州是因诗而得罪,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不敢作诗,但是不作诗对于他来说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他就创新了一种以新的文学形式来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体裁――词,理所当然的,词就形成了这样的作用。因为在那时,朝廷内外并不看重词,对词没有多大的关注。所以,苏轼就在词中表达了诗中无法抒发的情感,词对于他来说,和诗的地位并不相上下,因此也具有一定的文学地位。白居易的有关于被贬谪的词都是属于闲适的,苏轼受到这样的影响使他能够自信从容的面对一切艰难险境和人生困苦。白居易自身有为理想而奋斗一生的壮志,但却因事被贬,使得他受到了重大的打击,而这也使他的创作风格发生了转变,他看清了现实社会和残酷人生,他选择退隐山林,从此远离官途,在追求身体方面的自由的同时也在追寻精神上的解脱。苏轼一方面他是爱国的,但另一方面他却是想要“归隐”的,其实他并不偏向任何一方。从许多词中我们不难发现,苏轼其实并不想做隐士,这不是他的理想,而他的那种归隐的情绪则是由于宋代那个特定时代下的历史和个人共同所造成的。在写词题材方面,白居易写了江南的大好风光,多数还是写情,所以白居易的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狭隘的,这也正是因为词才处于刚刚生长时期。苏轼则是把社会生活当中的许多方面融入在创作中,对词的内容进行了扩展,消除了对词的偏见,这就使词的领域也扩大了,将词的地位抬高到和诗一样了。白居易的词语言大多通俗轻快,给人一种歌曲的乐感,节奏欢乐,往往在词中不用典故,民间的口头语较多。苏轼词则大量用了典故,使词走向抒情性的文体,讲求以悲为美,这是他对词的创新。而且在声律方面,苏轼也是突破了音律对其的束缚,这就使词形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性文学。

三、结语

白居易对于苏轼而言,影响是极为深刻的。白居易时期词还属于不成熟阶段,但是他却对词的艺术地位进行了提高,这就促进了词的发展,而苏轼则在词中抒发的情怀就重新写出了他对人生的认识。所以在艺术方面更进一步,词体形成了一种新的境界,这就展现了当时社会和自身的精神风貌和状况。

参考文献:

[1]刘勤慧.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兼谈苏轼词风为“旷达”而非“豪放”[J].晋阳学刊.1998(02).

白居易的诗范文第3篇

唐代诗人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朝鲜、日本。此外,白居易还是一个为政清廉的官员。

他在初任杭州刺史期间,政平讼简。三年兴湖筑堤,引水灌田,树木成阴,为西湖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杭州人受益匪浅。他为官清廉,淡泊名利,除了饮茶吃菜需要在当地购买外,从不索要任何名贵物品。他卸任回家时,两袖清风,仅带回两块天竺山石,以资纪念。

一天,他摆弄石块时,才发现自己竟做了一件“不清白”的事。他甚感对不起杭州,对不起天竺山。他想,倘若每个游客都带回天竺山石,哪里还有天竺山的秀美?山石虽不值钱,但取之玷污名声,这好比贪污了千金,不是一个为官清廉者应该做的。想到此,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自责诗”:

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叶。

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白居易带回两块石头,不管是在当时还是现在的人来看,都是不足为怪的,要说为此而自责,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然而,白居易却是把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放大”了看,引申到了的重大后果上。这是何等可贵的自责精神啊!这种“慎微”的律己态度,怎么能不令后人肃然起敬呢?

(白玲)

古人使用的“香皂”

魏晋时候有一种洗涤剂叫“澡豆”,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曾记载,把猪的胰腺的污血洗净,撕除脂肪后研磨成糊状,再加入豆粉、香料等,均匀地混合后,经过自然干燥便成可作洗涤用途的澡豆。

不知是谁首先想到利用猪胰去垢。至今没有人知道,但他肯定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澡豆制作过程中,将猪胰研磨,增强了胰腺中所含的消化酶的渗出,混入的豆粉中含有皂甙和卵磷脂,后者有增强起泡力和乳化力的作用,不但加强了洗涤能力,而且能滋润皮肤,所以它算是当时一种比较优质的洗涤剂。

白居易的诗范文第4篇

场景一:妈妈带小华到公园玩,其他小朋友都在玩直排轮滑,只有小华死活都不肯尝试。妈妈问他为什么不去玩一下,他坚决地说:“我从没滑过,如果摔跤了多丢脸呀,一定会让人笑话的!”

场景二:期末考试,一贯成绩不错的琳琳数学只拿了个85分。奶奶顺口问起小芳的成绩,琳琳忽然放声大哭起来:“你们就会拿我跟别人比!她不就是拿了100分嘛……”

以上的场景,我们经常会在生活中看到:孩子不愿意尝试自己不熟悉的东西,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便打退堂鼓,一次考试不理想就丧失信心,事情稍有不顺则情绪消沉……这些都是孩子害怕失败的表现。

每个孩子都渴望成功,但是由于年龄小、知识有限、经历和经验缺乏以及各种因素影响,难免会遭受失败和挫折。尤其是有些孩子,从小就在大人们“你是最棒的”、“你真厉害,没什么不行”的赞扬声中长大,加之有些家长过度保护和溺爱,什么事都越俎代庖:“宝贝你别管,有我们在!”最后,导致孩子的心理相当脆弱,害怕面对失败。

其实很多时候,给孩子带来最大打击的不是失败本身,而是他们对失败的理解。只有让孩子不怕面对挫折和失败,有勇气承担失败带来的后果和责任,并积极思索如何从失败中获得经验,不断成长,这才是失败赋予孩子成长的意义。所以,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克服失败心理――

多和孩子说“没关系”

孩子遭受失败时,会对自己期望的结果失望,还会对外界的评价产生沮丧和焦虑,当这种负面情绪不能及时化解时,就容易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从而丧失自信。作为家长,我们不要批评孩子不行,或者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但也切忌空洞给孩子说空话套话,比如“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在于自己把握”……而应帮助孩子树立适合的期待值,减轻压力,摆脱自责心态,多对孩子说“没关系”,告诉孩子,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不必太在意别人怎么看,只要自己尽力就好。

鼓励孩子多参与实践

孩子害怕失败,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毕竟孩子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家长不能强迫孩子,应该在孩子情绪稳定的时候,通过正确引导,鼓励孩子多和同龄人一起玩游戏,在逐渐探索中体会求知和成功的乐趣,而不是仅仅执着于事情的结果。必要时,我们要给孩子多点时间准备,比如孩子在公共场合害怕表现,可以在之前给孩子创造一些练习的机会,让孩子先适应一下,避免届时临阵退缩。

帮助孩子反败为胜

白居易的诗范文第5篇

2、你始终把脆弱藏在心里,而我知道,其实你也是个需要被人疼爱的小孩。

3、遇到的人成千上万,但最后只剩你,与我相伴。爱,不只是偶然。

4、你会想念我吗?在午夜梦回时,天光破晓时,夕阳西下时。

5、丧够了吗?丧够了就得努力了。他现在过得很好,你得活得比他更好。

6、不要管他人口中流言蜚语的中伤,我会用我的拥抱给你一座城堡。

7、我在开心时想你,难过时想你,忧愁时想你,无时无刻不在想你。

8、你朴重朴重,坦荡真诚,心净如水,志洁如冰。从你身上,我看到了一颗尊贵的心。

9、每次和你在一起,我都希望时间停下来,能够和你永恒在一起,和你在一起,总感觉时间过得好快。

相关期刊更多

分析化学

SCI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教育部

家具与环境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家具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