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诗咏柳的意思

古诗咏柳的意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诗咏柳的意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古诗咏柳的意思

古诗咏柳的意思范文第1篇

教学片断一

(老师通过自由读、范读、齐读、指名读、男女生交叉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后提问)

师:你读了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生:读了这首诗,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棵绿色的柳树,它的叶子碧绿碧绿的。

生:我读了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一棵高大的柳树,它的枝条上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春风中摇摆着。

师:哇,真美!

生:读了这首诗,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从远处驶来一辆马车,马车上,几位踏青的游人来到湖边,当他们看到绿油油的草地上,碧绿的柳树在湖边摇摆着枝条,真是美极了。其中,有一个叫贺知章的诗人禁不住吟诵起来:碧玉妆成一树高……

师:你太有想象力了!

教学片断二

师:我这里还有一首诗,也叫《咏柳》,作者就是我。

(生作惊奇状。师出示另一首《咏柳》)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大声朗读)

柳叶青青柳枝长,

千条万条随风扬。

柳条拂面人心醉,

人间处处皆春光。

师:读得好!这首诗和贺知章的《咏柳》比,哪首诗写得好?请大家自由朗读,对比体会。

生:两首诗都写得好。

师:你更喜欢哪首诗一些?它好在哪里?

生1:贺知章的《咏柳》写得好。他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柳树写得十分形象、逼真。

生2:我觉得沈老师的《咏柳》写得好。这首诗既写了柳树的动态,又写了柳树的静态,语言很美。

生3:我觉得贺知章的《咏柳》写得好。它写出了柳树的颜色、形状和姿态,让我们觉得好像亲眼所见。

生4:我觉得沈老师的《咏柳》写得好。这首诗不仅写了柳树,还写了人,把景和人结合起来写,显得更高明。

生5:我觉得贺知章的《咏柳》写得含蓄些,不像另一首诗那么白。

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你们能不能把刚才体会到的读出来呢?

(师指名)

师:你读哪首诗?

(几位学生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诗高声诵读。)

师:其实,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写诗。你们课后把写好的诗贴在教室里展示给大家看,好吗?

教学片断三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咏柳》这首诗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生:诗人赞美、歌颂了柳树。

师:既然是歌咏、赞颂,我们就来唱一唱,好吗?

生:好!

师:请大家给这首诗谱曲,自由吟唱。

(学生纷纷唱起来,有的是自己谱的新曲,有的是老歌换上诗作歌词。)

师:谁愿意唱给大家听一听?

(老师指名,学生摇头晃脑地吟唱。)

教学思考

1.感悟之新

古诗词往往用字凝练,意境深远,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传统的古诗教学中,老师在讲解字词的意思上要花很多时间,把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全部嚼烂了喂给学生。结果,一首优美的诗词被支解得支离破碎、索然无味。《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文的学习作了新的要求:“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此,学生学习古诗词,重在于读,而不在于“讲”,在读中去感悟,去想象,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具有个性化。沈老师在《咏柳》的教学中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不拘泥于文字的考证、词语的讲解和诗意的分析,而是让学生反复吟诵,发挥想象,把诗的语言转化成为的图画,将诗的韵律、节奏与情境所展示的形象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头脑中再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感悟到语言文字之美妙。

2.比较之新

为了让学生增加阅读实践,沈老师大胆地将自己创作的诗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好奇和佩服之情,主动积极地去研读,去比较,在深入理解,探究发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古诗表达之精妙、用词之精当、想象之丰富,同时又感悟到同一意境,同一画面,表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表达的效果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学生不仅理解感悟了古诗的精华,又产生了创作的欲望,大有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之感。无疑,这对培养学生的作品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大有好处的。

古诗咏柳的意思范文第2篇

1、《咏柳》古诗意思: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2、作者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来源:文章屋网 )

古诗咏柳的意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古诗词 教学 小学

小学生阶段课本中古诗不论是哪个年级段,都有一板块是古诗,可见对古诗多么重视。学生们都要学习古诗,对于小学生又是最难的,小学生知识结构简单,理解能力有限,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诗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那么如何诵读古诗词,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显得至关重要。怎样学好古诗我总结了几点:

首先,要了解所学古诗的历史背景,了解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样有助于了解本诗的思想感情。其次,要紧扣诗题,了解内容,学习古诗时,要学会理解题目,然后紧紧扣住题目,这样才能想到作者写的内容。最后,要自己反复朗读,自己体会诗词中的诗意,这样在体会到诗词诗意的基础上,朗读出诗句中的感情并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首词,或体会作者写这首诗时的感受。

一、熟读成诵法

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朗读课文。诵读要读出语感、读出情感、读出美感。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积累要选择学生易读易记,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人对“读”也有经典概括和诠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可见,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及多读,朗朗出生的诵读,低唱慢吟的诵读,也可“不求甚解”的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想象入境法

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认知优势,把生涩的古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很多小学生背诗很快,也朗朗上口,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相信通过画画,一定会加深他对诗的理解,提高学习古诗的兴趣,画画一方面也培养了他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教者如何把古诗转化为画面,对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记忆的激发,兴趣的培养,都至关重要。即将诵读过程作为佳作欣赏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如学习《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边读边思考,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

三、联系扩充法

即将所学的某一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让学生读其他有关的“咏柳”的名诗,如杜牧的,《柳绝句》:“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文章的写作背景。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就要适时准确地给学生补充作者所写作品时的年代及当时的历史状况,还有诗句所包含的历史典故。当然这些背景资料亦可放手让学生去查资料来解决。不管怎样,只有在准确把握了作品的背景资料时,才能正确地去理解作品的意境、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理解重点词语,明确句子大意

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注释自己领会句子含义,把握重点句子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文献】

[1]邵清石.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美育探索[D].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03-01.

[2]王晨. 论小学语文中的古诗与审美教育[D]. 华东师范大学,2006-08-01.

[3]朱晓娜. 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与反思[J].魅力中国,2009(7).

[4]孙艳莲. 小学低年级古诗文教学之我见[J]. 华章,2012(3).

[5]王扬.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2(5).

[6]胡虹丽. 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10(3).

古诗咏柳的意思范文第4篇

摘要:小学古诗教学究竟该教什么、怎么教,一直令语文教师们颇感为难,总有顾此失彼的担忧。本文从“创设活动空间,鼓励学生创新”、“抓关键巧设疑,引导学生探究”、“多种方式整合,增强学生感受”三方面探讨了新课标理念下的古诗教学改革,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古诗教学;整合;设疑;活动

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40首文质兼美的古诗,其语言凝炼含蓄,意境深邃优美,不仅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传统的古诗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文字本身,而忽略了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感受优美语言”的内在意蕴。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而对诗句的本身意思只需要“大体把握”即可。从“以学生为本”这个高度出发,我认为新课标理念下的古诗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多种方式整合,增强学生感受

入选小学教材的古诗在文字上通俗易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本的注释来理解诗句应该说不难,但要学生较好地体验诗人的思想情感,领悟深远意境,就很有难度。因为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大多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限于小学生的阅历和经验,他们面对文字所能产生的表象和情感体验是有限的,所以制约了学生对美好情感、意境的体验和领悟。《新课标》中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的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在古诗的教学中可以将多种方式进行整合应用,如把图画、音乐、散文甚至是相关的生活场景整合到古诗的教学中去,这对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是大有帮助的。如我在教学《春日》中“无边光景一时新”一句时,学生对“景物一下子焕然一新”的字面意思能理解,但是他们缺乏相关的感受,不能在大脑中形成景物“一时新”的表象,也就是学生不能受到美好事物的熏染,不能体验到欣赏美好事物带来的愉悦情感。我就出示多幅图片,或利用多媒体出示幻灯片,让学生找找能感受到“一时新”的图。于是有的同学从茵茵绿草中感受到了“一下子焕然一新”,有的同学从大片金黄的菜花中感受到“焕然一新”。

二、抓关键巧设疑,引导学生探究

唐代诗人贾岛 “推敲”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推”和“敲”一字之差,贾先生为何茶饭不思,值得后人深思,更值得我们在学习古诗时进行“推敲”了。贾岛和尚反复琢磨“推”和“敲”哪个更好,他也是在进行探究。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我们们积极倡导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能力。而字词凝练、讲究意境的古诗又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有的一首诗之精、神、韵就体现在一两个字词中,如《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一“绿”字,《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句中一“裁”字,等等,在学习中是很有研究价值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诗句时,应该抓住这些字词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泊船瓜洲》中我们可以问问学生,这“绿”是否换成“到”、“过”等词,想想为什么呢?在《咏柳》中让学生想想:“裁”是否用错了?树叶能是“裁”出来的吗?在问题的刺激下,学生的心智高度集中,通过反复读、悟,体会到“绿”不但是写出了春天来了,更是女人仿佛看见了江南大地一下子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体会到了“裁”字不仅写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更是让人感觉到春风就像一位心灵手巧的姑娘,在装扮美丽动人的春天。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不光是为了让学生领悟诗句中字词的精妙,更是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三、创设活动空间,鼓励学生创新

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古诗具有简洁而意境深远的特点,注重诗句的言外之意,这对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不能不说是一个有益的契机。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的才能。”研究表明,广泛的实践活动有益于学生创造人格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所以在古诗教学中给学生创设活动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演中创新

这里所讲的“演”是指老师用表演的手段鼓励学生体悟诗句的言外之意,进行联想、补充和创造,鼓励学生创新。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组织指导一位学生演一演李白是怎样送别老朋友的。这位学生在久久注视“天边”之后,忽然用袖拂面,并作举杯喝酒状,还以指在空中“画”了起来。老师问他在干什么?他解释说李白送别老朋友时,想起这一别后不知何时方能相见,心中自然伤感,会忍不住流下眼泪,所以用袖子擦眼泪。又因为李白是个豪放的诗人,心中有感,自然马上要喝酒写诗了。师生都不禁为他鼓起了掌。这样的表演不是好看,而是让学生对诗句进行深入地阅读,展开了联想,继而进行了有创意的表演,真正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画中创新

课堂上画古诗是指以“画”为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位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草》时,就引导学生画一画诗中描述的“草”。学生在细读诗句后,有的画了嫩黄色的草,说从“春风吹又生”这句中看出来这草刚长出来,应该是这种颜色;有的画的草是斜着的,说是诗中写“春风吹又生”,肯定当时吹着风,那么草肯定是斜的。学生在画画中主动地读悟诗句,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这自然是一种创新。

(三)写中创新

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对古诗进行改写。例如,在《赠汪伦》一诗教学的最后,老师进行这样的启发:诗中送别的场面是如此感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离别的场面,同学转学、亲人远行……在依依惜别之时,大家一定会有许多心里话想说,让我们都来学学作者,把心里的话写成一首送别诗赠给他。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纷纷模仿古诗书写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学习过程,不正是给他们创设一个自我超越、自我创新的机会吗?

古诗咏柳的意思范文第5篇

一、创设情景,感受意境美

1.联系生活经验感受古诗的意境

《指南》中提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幼儿学习古诗,首先要学会欣赏诗的意境。而对大班幼儿来说,意境具有形象性,在诗歌的意境中,形象是基础,它亲切可感。所以我们要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意会。意会就是让幼儿在阅读中通过直觉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不一定要把诗意解释出来,这种理解含有一定的模糊性,但这种模糊性并非是摸不着头脑,而是理解过程的一个阶段,这种“雾里看花”的方式可能要比那一览无余地说白更能达到理想的理解境地。幼儿的生活经历是学习最大的资源库,教学中可以启发孩子巧妙联系自己的生活记忆。

2.运用绘画方式理解古诗的意境

诗与画虽然媒介不同,但本质是一致的。诗,可诵可听,却无形无色;画,可观可视却无声无音,要达到完美的境界,诗必须有形有色,画必须有声有音。诗,尤其是画的意境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画家可以从诗人已提供出来的诗歌意境的基础上感发、感悟和创造,从而使诗歌的“清篇秀句”转化和呈现为绘画的目前之景。即以无声的、有形的绘画图像将那种有声的、无形的诗歌意境转化和显现出来。古诗的意境,绝大多数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在教学时,可将艺术领域与语言领域互相渗透,利用现有的挂图,仿制的幻灯片或根据诗的内容绘制的图画,再现形象,使幼儿触景生情,感受诗的意境。也可鼓励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与感受。

3.拓展想象表达对古诗美的感受

叶圣陶先生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我们要用想象去感受诗人生动、形象、凝练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一幅幅具体、生动的画面。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诗情画意,再加以启发诱导,打开想象之门,利用画面或音乐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借此调动幼儿各种感官,通过想象使幼儿领悟古诗中美的感受。

二、品味诗句,体会语言美

1.读,读中悟情

读是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跟教师读和与同伴一起朗读,可以逐步培养提高幼儿的朗读能力,幼儿在读古诗时,对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大都见过,然后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再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这样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唱,唱出音乐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并不要求深刻地理解诗文的意思,主要是了解古诗的内容和感受古诗的优美意境,通过唱歌的形式记忆古诗、展现古诗,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用唱的方式既符合古诗本身的特性,也融合了活动的氛围。古诗本身讲究押韵和节奏,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枯燥无味的古诗加上快乐活泼的儿童乐曲,古诗就显得与幼儿距离接近了,很容易让幼儿接受。

三、尝试创作,培养创造力

让幼儿尝试为古诗作画,这是让幼儿培养创造性思维形象的过程,让幼儿在已有的理解上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画笔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描绘出古诗的内容和含义。既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让幼儿自己幼儿从中去享受成就感,又增强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感受到古诗的无穷魅力。如:欣赏《咏柳》,中大班的幼儿都能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出春天的柳树美的场景,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是如此美丽,诗文是如此神妙,而古诗的魅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