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院感染科门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930-01
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是门诊管理的重要内容。俗话说病从口入,对于口腔科门诊的感染问题要根据这个科室的自身特点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感染的措施,对于口腔科门诊的管理也同样需要高度重视。随着现代口腔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患者在诊疗效果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1]。但不可否认的是患者的口腔感染几率也大大提高,因此对于口腔科的医疗器械管理以及医护人员院感意识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不断加强门诊口腔科的管理,有效控制口腔科的院感问题,本文对于门诊口腔科的院感问题的管理与控制进行有关的探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的门诊口腔科作为研究对象,我院的门诊口腔科具有医护人员6名,其中口腔科医生共有4名,(主治医生3名,副主任医师1名),护士长1名,护理人员1名,平均每天接待患者约100例左右。
1.2方法
为提高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我科采取的的主要措施是:针对门诊口腔科的院感问题,制定管理方案,健立与完善门诊口腔科的规章制度,提高门诊口腔科的管理质量;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科学合理处理医疗废物;提高门诊口腔科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意识;加强对口腔科的有关感染项目的监测;不断加强门诊口腔科的环境卫生管理以及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在门诊口腔科推行四手操作方式,即一名护理人员专门配合一名医生的工作[2]。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等。
2 结果
针对我院门诊口腔科的院感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加强医护人员院感意识的培养,加强诊疗用品的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等措施来提高我院门诊口腔科的院感管理质量。使我院的门诊口腔科院感管理更加地规范化、合理化、制度化、科学化,门诊口腔科的医护人员对于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问题的意识也进一步提高了,更加自觉地规范自身的日常医疗或者护理行为,强化了自身的职业防护,降低感染概率。自从建立与完善了我院的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且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我院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发生概率大大降低,医护人员以及医疗器械的监测合格率达到100%,没有再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对我院门诊口腔科的治疗与护理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3 讨论
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是门诊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接受门诊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关系到医生与护理人员的自身健康问题。门诊口腔科是门诊部的重要部门,对于医院感染问题的控制与管理,可以提高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医院感染问题的有效控制与管理对于门诊口腔科以及整个医院都有重要意义[3]。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涉及多方面的学科,主要包括微生物学科、社会学科、流行病学科等多方面的研究,感染事件的引发,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医生在医疗活动过程中没有规范操作,没有认真执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医疗器械种类繁多,在日常的清洁与消毒中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未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等。这些因素会诱发感染事件的发生,对于患者的健康以及医护人员的健康都是不利的[4]。
针对上述问题,在我院的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中,需要不断提高管理质量。我们主要实施的管理措施是:首先,针对我院的门诊口腔科的院感管理问题,在整体上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性的管理方案,将实施方案在日常工作中应用与施行,这样可以总结控制与管理的经验教训,进而可以进一步健立与完善门诊口腔科的规章制度,提高门诊腔科的管理质量。其次,为了较好的控制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需要加强对于门诊口腔科中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所有医疗器械进行高压灭菌处理。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所有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在医务人员自身的职业防护上,需要进一步提高我院门诊口腔科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进一步提高手卫生规范的正确执行率,这更加有利于患者与医护人员身体健康;医院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门诊口腔科的有关感染项目的监测工作,强化医院感染的监测与管理,根据监测数据制定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这样将会更加具有针对性;不断加强我院的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及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严格执行日常的空气消毒工作,降低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的概率。同时,需要在我院的门诊口腔科逐渐增加护理人力资源,推行“四手操作”方式,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5]。
参考文献
[1] 金顺贞,袁季华.口腔科门诊院内感染原因及控制对策[J]. 中国医药科学.2011.1( 18) :182 -183.
[2] 张珑,李芳萍,陶洪.口腔科门诊感染管理问题与伦理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 5) :619 -620.
[3] 贾美娜,孙凤娟,倪雪娇.口腔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探讨[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 33) :8241 -8242.
关键词:口腔科;门诊护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0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病情种类多样化,在医院或门诊中引起的医疗感染显著上升。目前,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13%-30%的医院感染与护理操作不当及护理管理不到位有关,如护理工作中使用的仪器设备消毒、隔离、灭菌不彻底等[1]。口腔是病原体侵入的主要通道,由口腔科门诊护理不当引起的感染相比其他科室数量上明显更多。由此可见,口腔科门诊的护理工作十分关键。本研究对口腔科门诊采用两种护理模式,对比分析这两种模式下患者感染的几率,旨在为口腔科门诊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以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传统护理模式下医院感染和预防情况为对照组。以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整体护理模式下医院感染以及预防情况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均以牙齿护理为主,其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经分析可比性良好。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我科室治疗时,只采用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就诊时,给予全面、整体的护理管理,其主要内容如下。
1.2.1环境护理;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为空气传染,对口腔科门诊实施空气消毒对控制以及预防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在保证口腔科门诊空气流通以及常规消毒的基础上,应嘱咐患者在治疗之前使用氧化氢(浓度为1%)漱口,这样可以减少细菌在空气中传播。同时,为患者实施检查治疗的器具应做到一次性保护膜一人一换,以此减少交叉感染的情况。
1.2.2器械护理;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口腔科门诊中的器具进行消毒,患者使用过的器具(镊子、探针、针头等)应及时做好回收工作,在对各种医疗器械进行消毒之前,可使用超声清洗机进行清洗,这样可以较好将医疗器械管腔以及表面中的碎屑清除。
1.2.3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医护人员在为患者实施治疗时,应按照相关规定佩戴橡胶手套、口罩、帽子、隔离衣等,这样可以较好防止被患者的体液以及血液污染。同时,医护人员为口腔科门诊患者实施治疗时,应及时做好洗手消毒工作,相关部门应定时对其洗手消毒工作进行抽查,以此提高口腔科门诊医护人员卫生意识。
1.3观察指标;
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经不同护理模式护理后口腔科门诊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及科室内卫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1.4数据处理;
本文研究数据均严格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时,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2.1患者感染几率的对比分析。
实验组在整体护理模式下实施护理,其出现感染的几率约为0.3%。对照组在传统护理模式下实施护理,其出现感染的几率约为2.0%。两组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
2.2就诊科室内卫生指标分析。
经对患者就诊的我院口腔科室卫生指标进行全面评价,实验组的使用器械、手部卫生、空气质量和消毒液标准等卫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医院感染水平是评价医院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2],在口腔科门诊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对控制以及预防医院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口腔科是门诊中的特殊场所之一,为口腔门诊患者实施诊断以及治疗均由相关的医疗器械以及医护人员的双手完成,这样就极易导致患者的唾液、血液等在空气、医疗器械中传播,若医护人员的双手及医疗器械没有做好消毒工作,则可能导致医患、患患之间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3-5]。因此,加强口腔科门诊护理工作对感染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整体护理模式下实施护理,其使用器械、手部卫生、空气质量和消毒液标准等卫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因此,出现感染的几率明显低于传统护理模式下实施护理的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通过在口腔科门诊中实施整体护理,即环境护理、器械护理、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采用有效的消毒器具及消毒药剂对口腔科门诊中空气、器械、医护人员本身可能存在的细菌进行消毒,可以显著的减少细菌的传播,降低患者感染的可能性。综上所述,加强口腔科门诊护理,在预防以及控制医院感染发挥着重要作用。口腔科门诊医护人员应加强对环境护理、器械护理以及自身的防护意识,以此减少医院发生感染的几率。
参考文献
[1]吕玉焕.口腔科门诊护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5,28(6):112-114.
[2]张丽,皇晓坤,韩淑惠,等.浅谈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z1):157-157.
[3]尹鹏娥.关于控制医院感染的门诊口腔科预防和护理对策[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8):421-421.
[4]尹沛.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分析[J].中外妇儿健康,2011,05:56-57.
方法:对口腔器械以及收集进行消毒。
结果:要想控制医院感染,就需要对医护人员加强感染知识方面的培训、对感染因素进行加强管理、医护人员加强个人卫生、保持通风以及消毒。
结论:在口腔内科门诊中,容易出现感染,同时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问题。有关制度的完善,规范医疗流程以及操作,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得到减少。
关键词:口腔内科门诊 医院感染控制 措施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605-01
一旦口腔内科出现感染,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同时也会传播疾病[1]。我国目前的口腔内科感染情况比较严重,受到环境以及不同感染原因的影响,对医院感染的控制难度加大。在这种情况,对口腔内科门诊的感染控制是重点问题。本文主要对口腔内科门诊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研究,具体分析如下。
1 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提出了无菌手机的使用,大部分人认为无菌手机要比高压蒸汽灭菌的效果好。但是在使用无菌手机方面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同,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实践研究[2]。目前所使用的手机通常都是采取真空脉冲进行灭菌,主要因为它能将冷空气气泡充分的排出。采用预真空脉冲灭菌器进行灭菌,能使灭菌的效果得到确保,也能更好的将器械保存。
蒸汽灭菌法主要是针对个人的灭菌方式,对曾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灭菌。采取蒸汽灭菌法会严重的损耗医疗器械,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的戊二醛对其进行浸泡。并没有同患者发生接触的器械,在使用超声波进行清洗以后,采取高压蒸汽做进一步的灭菌。清洗完器械以后,将其放置在手机袋中,标注上有效日期以及时间,避免发生错误。
2 方法
2.1 对医护人员加强感染知识方面的培训。在医院的发展中,需要医护人员加强自身在感染方面的知识。在当今的医院感染的控制中,医护人员诊断水平以及感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医院可以开展关于感染知识方面的座谈会,这有助于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全面了解,同时也能使其熟练的掌握灭菌的操作过程。医护人员要不断的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量,进行积极的探索与研究,与自身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对临床的治疗做进一步的总结,使医院发生感染的概率得到降低,这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医护人员的工作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必须做到工作的合理性。
2.2 对感染因素进行加强管理。随着人们年纪的增加免疫能力也会下降,患者本身的体质较为特别,并且医院集中了许多微生物,患者比较容易发生感染。在口腔内科中,患者的口腔疾病有很多种,在免疫能力以及防御能力方面都有所差别。要及时的检测病原菌,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要合理。根据容易造成患者感染的因素,医院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这样能将感染的路径阻断,进而实现对感染的预防以及控制。
2.3 医护人员加强个人卫生。相关的研究表明,医护人员保持良好的卫生,能使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降低到50%。在口腔内科门诊中,医护人员要注意个人的卫生,使交叉感染得到避免,对感染进行控制的主要手段就是患者以及医护人员个人所携带的病毒数量。有关的实验证实,刺破内层手套的概率是2%,刺破外层手套的概率时候10%,医生可以戴上双层的手套,这样能使针刺的情况得到避免[3,4]。医院的条件许可,在对患者进行诊疗以前可以让患者带上一次性的手套,能使患者携带病毒以及发生感染的情况得到减少。如果患者的皮肤出现损伤的情况或者是有过感染,医生可以带上双层手套,这样能使患者以及医生本身的安全得到保障。
2.4 保持通风以及消毒。患者进行口腔治疗以前,使用消毒液,冲洗患者的口腔黏膜,进而达到消毒的作用,这样能使患者自带病菌量得到减少,同时也能使交叉感染的情况得到避免。口腔门诊的患者比较多,在加上医院的环境较为特殊,在门诊的空气中通常会有大量细菌产生,所以要注意门诊的通风。
3 结论
在口腔内科门诊中,容易出现感染,同时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问题。有关制度的完善,规范医疗流程以及操作,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得到减少。医护人员要对灭菌以及消毒的过程进行了解,不断的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此外,还要做好对医疗设备以及器械的消毒工作,对引发感染的因素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 叶宇,黄卡立.医院感染管理流程在口腔科门诊的应用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25):122-124
[2] 崔彩霞,杨彦第,崔涛.浅谈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对卫生员管理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1(03):133-135
【关键词】妇产科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17-02
在医院妇产科门诊手术室中,需要进行较多的妇产科小手术。手术室具有较多的临床特点,患者数目较多、人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手术的种类也较多,是出现医院感染非常多的场所。本文主要针对我院妇产科门诊手术室进行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1】,最终获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现将具体的临床应用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手术室选择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219例,我院在2011年2月1日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将此日作为界限,将所有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实施管理前组设为A1组,与实施管理后组设为A2组。A1组患者与A2组患者在手术的种类、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进行医院感染方面的知识教育
针对上岗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医院感染方面的知识培训,完成培训后对其进行有效考核,考核通过后上岗。针对任职人员,要求护士长对其进行专业的知识培训,对工作人员不断进行医学教育,使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有关知识能够达到非常高的认知水平。
1.2.2 对医院临床的操作规程进行有效规范
要求工作人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做到无菌操作,在洗手时要按照七步洗手法的相关规范进行洗手;将医院消毒的流程进行合理规范,所用到的手术器材在完成使用后,需要浸泡在含有氯的消毒液中,要求剂量为1000毫克/升。此外,还需要对其实施高压蒸汽灭菌。医院门诊手术室需要做好通风的工作,在每天固定时间进行,利用臭氧对室内进行照射,每天在早上以及晚上分别照射一次,照射时间为120分钟。通过照射后能够有效对空气进行消毒。此外采用含有氯的消毒剂拖地,每天需要拖3次,要求氯的剂量为1000毫克/升。采用剂量为500毫克/升含有氯的消毒剂对物体的表面进行擦拭;并且在固定时间做好物体表面、医疗人员与护理人员手卫生的监测工作【2】。
1.2.3 将职业防护手段有效加强
选择专业的工作人员对医院医疗废弃的物品进行统一处理,需要按照法律规定,有效对医疗废弃的物品进行收集与分类,完成后对废弃品进行合理的存放;因为医院妇产科门诊经常会接触到非常多所患有疾病具有传染性的患者,此类患者的血液以及体液都有可能存在非常多的致病菌,要求医疗人员以及护理人员需要按照规定戴好口罩与帽子,并且需要穿好具有防菌作用的工作服,有效防止出现接触性感染的情况【3】。
1.3 观察指标
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作为本次研究医院感染的相关诊断,对工作人员针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调查,并且针对工作人员洗手的情况要求其进行自我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主要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本次试验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利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不具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实施管理前后,两组患者出现感染的概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对比实施管理前后A1组患者与A2组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概率 (%)
2.2 实施管理前后,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合格的概率
实施管理前后,医院工作人员在洗手七步法、在洗手时的指征、日常洗手评价情况等诸多方面进行比较,存在着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对比实施管理前后工作人员手卫生合格的概率(%)
3 讨论
医院有效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包括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对工作人员的临床操作进行具体的规范,并且在职业防护手段方面也进行有效加强,最终能够做到从根本上将工作人员的认知水平提高。无菌操作属于手术中非常严格的一项要求,诸多医院感染都是因为医源性感染自身造成的,并且在这一系列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工作人员的手卫生,工作人员洗手、对卫生手进行常规消毒以及对外科手进行消毒统一被称为手卫生。在这一系列步骤中,洗手主要指的是利用肥皂与流动水将工作人员手部皮肤表面具有的污垢以及致病菌等有效去除;而卫生手消毒主要指的是利用速干消毒剂不断揉搓双手,将工作人员手部的暂居菌有效去除;外科手消毒主要包括上述两过程,且对消毒剂也存在诸多的要求,要求其有效确保长时间消毒。对于工作人员而言,其手部具有的微生物污染极其严重,往往是因为门诊手术工作时间长以及工作量较大造成的。物体表面被污染是导致出现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此外空气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出现医院感染。
总之,针对医院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有效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有效对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控制,显著提高医院空气的消毒质量以及物体表面的消毒质量,将医院内诸多的感染传播途径有效切断。
参考文献:
[1]莫如珍.基层医院妇产科门诊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9(20):226-229.
关键词:微创门诊;感染管理;流程;实施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医学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微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1]。随着微创技术的应用,相当一部分疾病由住院检查、治疗转为门诊进行,使疾病的诊疗更方便、快捷,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降低了医疗费用。但随之而来的微创操作,会因破坏人体的基本防线而引发感染,如何规范门诊微创诊疗室的感染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者面临的新问题和前所未有的挑战[2]。解放军三二二医院自2005年以来在门诊逐步开展了内镜下的诊疗,妇产科、耳鼻喉、整形美容等专科微创治疗,根据微创治疗开展的项目,制定了感染管理流程,通过健全规章制度、对医务人员培训、医疗环境安全监控、诊疗过程中消毒隔离管制,并定期监测和反馈,有效的预防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1 健全制度
1.1 制订各种微创门诊感染管理标准: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诊疗操作内容制定相应的“侵入性操作规范”,便于各类人员学习掌握。
1.2 规范微创操作内容:①根据微创门诊功能及人员配置,规范器材侵入患者黏膜或无菌腔室的检查、治疗内容,确保患者安全,保证医疗质量;②诊疗环境要求:空间配置应设有接诊区、处置区(微创手术区),其中处置区应按手术室布局,设更衣区、手术区及去污区(器械处理区)。接诊区及手术区均配备洗手装置,其中手术区应配外科手消毒设施,各区划分明确,避免交叉感染;③设备仪器操作与维护:根据各种医疗设备或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制定操作规范,清洁、消毒及灭菌流程及监测方法;④医疗用品的使用: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存放无菌物品的环境符合要求,盛放容器便于清洁擦拭;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⑤工作人员的管理:着装符合要求,根据检查治疗项目穿戴相应的防护装置;诊疗前后应洗手;严禁私人物品进入工作区内;进行微创操作前应进行外科手消毒,特殊感染有防护措施;⑥医疗废弃物的回收: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回收容器、存放地符合要求。
1.3 制定微创门诊感染管理质量考评细则
1.3.1 明确职责:各微创门诊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详细制定各部位医院感染控制职责和要求,并将医院感染管理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医疗、护理绩效管理。
1.3.2 检查与记录:根据“侵入性操作规范”要求,制定各部位消毒、灭菌隔离及微创操作器械监测办法,确定科室自查及感染管理科检查频次,并有详细记录。
2 过程管理
2.1 人员培训:①由感染管理科针对“侵入性操作规范”制定教育训练计划,根据国家及军队医院感染管理规定,及时提供最新的相关感染标准及新知识,利用医院局域网自学及教学方式,以利于医护人员学习掌握;②感染管理科针对各专业开展诊疗项目的不同,进行个别指导,使医务人员掌握相关知识,环境及设施符合标准,便于感染管理流程及规范的落实。
2.2 自查和院查:①各微创门诊每个月依照“侵入性操作规范”及感染管理考评细则自查本部门人员落实情况,并对所查问题实时改进,作好相应记录;②感染管理科通过平时不定期抽查,每季详查微创门诊感染管理流程落实情况,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落实,直至达到标准要求。
2.3 监测反馈
2.3.1 加强各项指标综合监测:对微创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灭菌后的无菌物品及介入仪器各部件每个月进行采样细菌培养;使用中的消毒液如戊二醛,每周监测其有效浓度,各项指标均应达到国家标准[3];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有消毒时间累计,每半年进行强度监测,以保证消毒效果[4]。
2.3.2 核查资料汇总分析,及时信息反馈: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对微创门诊感染管理检查、监测情况进行书面总结,内容包括:环境、设备、工作人员防护、各项医疗器材使用及相应的操作等,对所查问题进行的原因分析,提出整改对策及结果,利用院周会进行讲评,使全院各科室引起重视;对尚未解决的问题,困难所在,需要医院给予的相关支持,汇报主管医院感染的部门及院领导。
3 讨论
通过微创门诊感染管理流程的制定及实施,提升了微创门诊医务人员对感染管理的认知度,增强了对医院感染监测的意识,强化了识别和及时发现、处理医院感染病例的能力。
利用自查和院查相结合,共同发现问题及管理难点,层层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及持续改进对策,使感染管理流程不断完善,保证了医疗环境及患者的安全,自管理流程实施以来,无院内感染发生及投诉,有效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 参考文献
[1] 么 冉,曹淑芝.现代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J].当代医学,2010,19(1):3.
[2] 林均穗.重点部门感染管制作业管理流程及其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10,30(1):3.
[3] 常银环,窦艳玲.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防范管理[J].吉林医学,2012,33(11):2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