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辅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日益升高,文化素质也在逐步提高,少年儿童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身体发育早龄化;社会经验更深。这些“发展”既有他的作用,也存在不利之处。因此,怎样对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使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是当代教育所面临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心育;寓教于乐;心理辅导;关注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日益升高,文化素质也在逐步提高,从而使少年儿童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身体发育早龄化,60%的学生在小学六年级前后就进入青春期;社会经验比以往学生更加宽阔、更加深(或者说现在的少年儿童比十年以前的同龄孩子所知道的要多几倍或者十几倍)。这些“发展”既有他的作用,也存在不利之处。

对几所小学的调查发现:其一、有的学生对于青春期有关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是“无知”,这样就造成了学生无法进行必要的及时的卫生保健,甚至心理上也出现很大的“波动”,造成思想压力大、情绪低落、成绩大幅度的下降等各种不利的因素。其二、现在小学生也存在“早恋”的现象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而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早恋”的内涵或者说起概念等等根本一无所知,所以这种现象也可称之为“幼稚”,但这种现象如果处理不当或者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其后果往往是不好控制的。

因此,怎样对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使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而健康成长,是当代教育所面临的不可忽视的问题。针对中学生诸多心理问题,一要通过各种渠道,及时解决;二要采取措施,积极做好预防工作。

1. 青春期心理辅导

1.1 寓教于乐

学校充分发挥心理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进行全方位的心理教育。在教学中,根据实践与应用性的要求,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于多种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如角色扮演、绘画、想象、辩论、演讲、表演、参观、调查等。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辅之以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训练,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实施。如,在体育课的户外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自我保护的技能以及进行适当的意志品质的锻炼;在综合实践课上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学校还应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团队活动、课外活动及班级管理中。通过升旗仪式、“手拉手献爱心”等活动,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受到陶冶;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如我们要求各班开学之初一定要组织学生开展班干部竞选活动。通过竞选,同学们培养的是能力,锻炼的是胆量,得到的是参与班级活动的热情。利用校园广播及板报,设立心理健康专栏,适时举办相关讲座,内容包括人际交往的方法、学习心理、自信心培养、考前心理调适等,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1.2 多方合作

学生的心理压力与心理问题不仅来源于学校,也与家庭、社区环境密切相关。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决不能忽视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作用。学校环境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学校应将优化、美化校园及周边环境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绿化校园,配合社区净化周边环境,如清理出售不良报刊的地摊及游戏厅,减少或消除不良因素对学生心灵的影响,让学校、家庭、社区形成一张大网,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2.采取措施,积极做好预防工作

2.1 预防、矫治、发展三结合原则

我们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目的就是为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偏差的发生。我们在对他们进行积极教育的同时,还应及时采取心理辅导,对他们进行补偿性教育,以控制或消除他们已产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偏差。学校创建心理咨询室,选择有心理辅导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如口头咨询,书面咨询,电话咨询,报刊咨询等,对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矫治。

2.2 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原则

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每个学生由于成长的过程、成长的环境、生理和心理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这就造成了学生个体的差异。这样一来,在心理辅导方面,就需要教师做到“个别学生个别对待”、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但作为学生,他们之间又存在着很多共性的地方,因此我们还要采用集体辅导。集体辅导是相对于个体辅导或个体咨询而言,作为心理辅导主要形式之一的集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广大中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从整体上看是健康的,即使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某些“问题”,其大部分还是成长过程中伴随出现的发展性问题。以改善适应、促进成长为主的集体心理辅导在学校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它所服务的学生群体仍为少数。依托于课程教学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虽然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上发挥了不容置疑的作用,但由于人数众多,个体咨询势必使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应接不暇的局面,即心理健康工作者纷纷成为“救天队员”,疲于应付一个个前来求助的学生,而无法顾及那些同样需要帮助却没有勇气走进咨询室的学生们。在增强学生适应能力的过程中,集体心理辅导比传统的个体辅导更有成效。

总之,在当前的中小学教学中,心理辅导还处在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怎样有效利用心理辅导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指导,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心理辅导老师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对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协助学生健康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明主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东北师大出版社,2005年第1版

[2]李百珍主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3]刘翔平. 周俊华.《学校心理学的服务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

心理辅导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的有效途径,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呢?我班分五个单元的活动进行了团体心理辅导——有缘千里来相会、我的自我我最知、生命的价值我探寻、我真的很不错和我的未来不是梦。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的新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可见,心理健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另外,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据报导,在全国两亿多中小学生当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存在着学习、考试、人际关系、环境适应、青春期、与父母沟通等方面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认识与解决若仅仅依靠传统的伦理学与教育学恐怕是不够的,若能借助于心理学,特别是心理辅导的帮助,那么对于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提高自信心,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有裨益的!而团体心理辅导日渐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式和有效途径,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呢?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第二,活动的选题尽量小,以小见大,便于实际操作,还要考虑是否与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心理需求相符合,是否能得到学生的认可。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要坚持以发展性目标为主,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第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力求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多设计游戏、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学生快乐地参与,并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启迪。

根据以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笔者针对我班学生的特点和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在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上,面向全班学生进行了团体心理辅导,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效,以下是团体心理辅导系列课程的教案设计。

一、课程目标: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消除陌生感和孤独感;使学生学会和他人的沟通探讨,学习自我欣赏和欣赏他人,帮助学生澄清自己的价值观,思考自己的人生梦想,增强方向感。希望能在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给予他们指导和启发。同时还希望在团体中培养一份归属感和被接纳的感受,在体验与他人亲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学会关心、倾听和体察他人。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三、活动方式:团体心理辅导,由教师指导,班干部协助

四、活动时间:共五次,开学后每周一次一单元,每次2~2.5小时

五、理论基础: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罗杰斯人本主义发展观

罗杰斯的自我和谐理论

六、活动过程:(见附表)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C证)》.

心理辅导范文第3篇

原来,周瑞家之前争买田地时,曾受过刘姥姥女婿的帮助,因而才没有轻视刘姥姥。而王熙凤则是为了向贾府的穷亲戚、穷乡亲表明:贾府还是很在乎你们的。所以,贾府的这种高姿态其实是为了做个样子,而不仅仅是出于礼貌性的接待。

刘姥姥拿着二十两银子的救济,欢欢喜喜回去了,在乡里肯定没少说荣国府的好话,而王熙凤在乎的,就是这个口碑。

经济上实现了小翻身的刘姥姥带着孙子和土特产上门谢恩。而这次她与荣国府的接触更深入了,居然成了贾母的座上宾。

这贾母动的什么心思?《红楼梦》第39回中写道,贾母刚听说刘姥姥是来荣国府时,她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正想找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所谓“积古”,就是民间那些陈年旧事儿。贾母久处富贵,和民间已经隔膜了。她将刘姥姥待为座上宾,其实就是想接收一些民间的信息,接接地气;要孙辈们也来听,就是想让孙辈们也接接地气。这种地气对于贾府而言,魅力就在于它的朴素实用,善良敦厚。

例如,刘姥姥信口开河说,乡里一个九十多岁的老奶奶因为积善积德,结果喜得孙儿,这种直线条的好人好报方式,贾母听着喜欢,连王夫人昕着也喜欢,为什么会这样呢?

贾府富贵已极,上层人物担心的就是富贵能否持久,能否平安,而刘姥姥那种做好事,就立竿见影有好报的民间行善思维,给了贾府的女性们很大的心理安慰。

王熙凤的女儿身子骨薄弱,易生病,连站在风地里吃块糕点都得病,迷信的王熙风认为是出生的日子不好。刘姥姥马上给出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法:干脆给孩子取名为“巧哥儿”,这样“以毒攻毒,以火攻火”,保证巧姐“长命百岁”。

这个“巧”字是一个心理符号,让王熙凤从心理上获得了正能量。民间穷苦百姓祈求改变命运的方式是迷信方法中的简便方法,正契合了王熙凤做母亲的心理。可以说,刘姥姥成了贾母、王夫人和王熙凤这几位母亲的心理辅导师。

这算是王熙凤的一次接地气,而这次接地气给了她很大帮助。当贾府破败之后,王熙凤的闺女巧姐差点被六亲不认的舅舅推入火坑,就是这位刘姥姥挺身而出,救出了巧姐。王熙凤一次小小的善举,却得到了拯救女儿的巨大回报,从这里而言,刘姥姥那种做好事马上就有好报的行善思维又是合理的。而刘姥姥胡诌的关于一位美女精灵砍柴的故事,又大大地激发了贾宝玉怜香惜玉之心,引起了他对民间女子的同情心,居然兴师动众要去找那位精灵的庙宇。

心理辅导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新生;辅导员;适应问题;心理辅导

步入大学生活的新生, 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变化, 其心理往往会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一些大学新生出现了适应方面的心理问题,总体来说,这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换句话说, 大学新生出现适应性问题是情理之中的事, 没有适应性问题才是怪事。适应就是平衡,,适应就是发展, 适应就是成长?1?。面对新的适应问题, 大学新生能否顺利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对其整个大学期间的生活、学习以及其身心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协调者,给学生印象最深和影响最大的启蒙者。新生入校时,最先认识和日常接触最多的就是辅导员,他们担负着对新生的日常事务管理和引导职能。因此,对于新生而言,辅导员在引导其入学适应教育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当前大学新生面临的各种适应问题

1、 生活上的不适应

心理学专家曾形象地比喻上大学为“心理断乳期”,这意味着上大学切断了心理上的“脐带”,使学生成为了独立的个体。很多学生在上大学前,凡事均由家长代劳,自己只知道埋头读书,从而造成生活的主动性和自理能力的较差。进入大学后则凡事都需自己独自打理,导致缺少独立生活能力的这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安排常常感觉手足无措。一些习惯了农村幽静环境的大学生到喧闹的城市后,面对丰富多彩、目不暇接的校园文化生活无所适从,生活上难免产生一些困扰,心理也会受到影响

2、学习上的不适应

中学的学习内容相对固定,主要从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以听老师讲课为主;而大学的学习内容增加了广度和深度,体现了高层次的专业定向性。学习方式从中学阶段的“教师主导为主”转变为了大学阶段的“自主学习为主”。学习性质不再像中学那样掌握现成的知识, 而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取知识的方法,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习形式丰富多样, 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听学术报告、查阅资料、外出考察、社会调查等,都是大学学习不可缺少的形式?1?。大学与中学在学习内容、学习性质、学习方式上的巨大反差,使得很多新生对学习处于压力和矛盾之中。从而导致出现厌学、逃学、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差、考试焦虑等一系列问题。

3、对人际关系的不适应

当今大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中学阶段的主要交往范围是同学、父母、老师,人际关系相对比较简单。同时,他们的成长环境相对来说比较优越,因此他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在人际交往过程缺乏集体意识,进入大学后,同班同学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兴趣爱好、生活习惯、语言、风俗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一时难以适应。有的大学生与同寝室的同学长期关系冷漠;有的不愿与人交往, 很少参加集体活动, 经常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天地中; 还有的同学奉行“我行我素”的处世原则,过分关注自我,在人际交往中自命不凡,过于敏感挑剔。这样的学生往往会出现由人际关系失调造成的焦虑不安、孤单失落、寂寞失眠、注意力分散甚至社交恐惧等症状。交际技能的欠缺, 再加上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使得大学新生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人交往。于是,就将很多心事埋藏心理, 长时间得不到释放,产生心理压力。另外大学新生年龄一般在19岁左右,正是豆蔻年华、情窦初开之时。大学生活创造了更多与异往的机会,处在青春期的他们对与异往有很大的渴望和兴趣,但心理上不够成熟的他们也很难把握学习、友谊、爱情的分寸,这也容易使大学新生产生心理困惑?1?。

4、角色的不适应。

从中学步入大学,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社会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很多大学生在中学时代是班级乃至学校里的“佼佼者”。进了大学校园以后,发现强手如林, 面对新的竞争群体,他们发觉自己的优势不能得以凸显,从而容易造成自我角色的失衡,另外,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对于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阶段的新生来说,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他们常常感到矛盾和无所适从,从而造成很多新生产生自我评价不客观、理想与现实不协调、自我发展的目标模糊等自我角色的心理不适问题。

二、辅导员在新生入学适应调适中的作用

1、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辅导员应把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放在面向健康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培养教育上,放在及时发现需要干预对象上。因此,辅导员在班级、寝室应设立学生信息员,并对信息员进行简单培训。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队伍的作用,多渠道了解新生的心理状况。让自己信息来源更广泛、更准确。还可以通过表面观察、直接接触、侧面了解、与家长沟通等多种渠道进行。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有益于及早发现问题,有利于早期评定和早期干预。特别要注意与家长配合,共同做好新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还要大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新生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提升心理适应能力。

2、引导新生了解专业,调整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辅导员有必要向新生进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介绍,包括课程设置和专业要求;本专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社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欢迎与好评程度等等,加深新生对本学校及本专业的了解,从而激发其学习的自豪感、责任感。通过开设 “学习方法”专题讲座,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请专家教授辅导,请高年级优秀学生介绍学习经验,传授学习方法等,帮助新生正确认识大学学习特点,调整学习方法,学会运用各种有限的资源进行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

3、采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促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新生在入学初,面对全新的大学环境和陌生的群体,往往会产生较多的不适应。辅导员应该做到未雨绸缪,在新生一入学就积极开展各种团体活动,帮助新生尽快了解同学、融入集体、找准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通过趣味性的团队游戏,增加学生交流的机会,并使各种交流更加深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熟悉起来,并初步形成班级的凝聚力,从而使学生在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中开始大学生活。采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更容易使新生敢于自我表现,获得更多的成长。

4、引导大学新生增强自觉控制感, 确立符合自己的大学生涯规划

自觉控制感是指个人相信自己对情境能够加以控制的主观感受, 因为遇到压力和挫折时如果丧失自觉控制感就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失去正常的心态?3?。辅导员应通过各项班级活动,增强大学新生的自觉控制感,在此基础上, 指导新生制定符合自己情况的大学生涯规划。大学生涯规划是指对自己大学生活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的规划。大学生有无生涯规划,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的质量,更直接影响到将来求职、就业的成败。心理问题往往源于挫折,而一个人心理上能否体验到挫折感,与他的抱负水平密切相关。如果自我抱负水平过高,失败的机会就愈多,则更容易体验到挫折感。因此,辅导员要帮助新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制订生涯规划时要考虑到目标的指导性及可实现性。

5、加强对个别重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危机事件的干预

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后,学校将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根据普查结果,辅导员将对部分学生进一步约请访谈,了解新生进校后的生活、学习、人际关系和生涯发展等适应情况,同时对其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识别,对问题较严重者,建议其做进一步咨询;对问题非常严重者,联系院系提前预防和监护。为了解和掌握新生进校后心理的动态变化情况,辅导员应在所带班级实施心理健康月排查制度,对排查出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心理问题较重的学生,辅导员应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人员,共同讨论及尝试解决问题。这套工作方法,有效地实现了对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的及时发现、早期干预和有效控制,从整体上科学地把握了新生的心理适应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6、以班集体建设为中心,组织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班集体是大学生学习、课余文化生活、思想交流的重要载体。辅导员应把加强班集体建设,作为解决好新生适应问题的有力支撑。通过志愿服务等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为同学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友好、互助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交往气氛中互相了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减少猜忌敌视,减轻精神压力,形成团结互助的班级文化,从而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使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向周围的人寻求帮助,这是为特殊个体、边缘学生建立支持系统的重要途径之一?3?。同时,鼓励学生以个人或集体为单位积极参与院系各级竞赛活动,在合作为前提的良性竞争中,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参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洪伟.辅导员如何应对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的现象[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4(1)

心理辅导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大学生;心理教育

一、推进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基于学校实际,在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院系—班级—寝室”四级网络体系基础上,依托学校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选拔、培训朋辈心理辅导员,将考核合格者安排至院系、班级开展心理教育相关工作。通过这一举措,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校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多层次心理援助的需要。另外,推进朋辈心理辅导,还有利于完善大学生心理自助体系,形成“自助—助人—互助”的机制,不断充实、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二、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培训路径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健康教育逐步从对心理疾病的“治疗”转移到以“预防”为主,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这一思路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铜仁职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为引导,强化面向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与积极心理品质养成,以学生为中心在院内开展了一系列尝试性探索。一方面,通过对班级心理委员及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进行培训,将心理委员作为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主持人辐射至全校开展活动,学校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则监督、指导各学院各班级的活动开展。另一方面,通过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的过程监督、结果反馈,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了解整个活动过程开展情况,并根据反馈结果反思、调整、改进工作思路。为促使学生更好的开展活动,对其开展相应的培训显得非常有必要。

1.培训全校班级心理委员,培养心理教育及心理援助骨干

每一级新生进校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知全校所有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心理委员在学生志愿、班级推荐的基础上产生。根据心理委员的人数、人员构成等实际情况设计培训内容、制定培训方案。通过培训,他们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心理健康理念和心理辅导技能,成为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及掌握班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骨干力量。他们在班集体中宣传、普及大学生心理卫生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关注班级学生心理状况,深入观察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发现个别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及时报告学院领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等等。

2.招募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深入培训

通过对全体心理委员开展一系列培训后,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从全校班级心理委员中选出一批优秀的学生继续深入开展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朋辈辅导的基本概念与定位、辅导技巧、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分析、危机的识辨与转介、朋辈辅导员自我成长等等,主要采用团体活动形式进行,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解析、游戏体验等方式,在活动中参与、体验,掌握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中注重朋辈辅导员自我心理成长,以“自助助人”的思路指导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准专业”成长。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中逐步获得对加强对自我的认知,知晓自己在助人行动中自我的角色与位置,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强化对自我的认识,不断进行自我优化。

3.强化技能训练,开展心理督导

培训结束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通过角色扮演、个案分析等方式对培训学生进行了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朋辈心理辅导员证书。朋辈心理辅导员接下来赴所在院系开展相关工作,每周将所开展情况向指导教师汇报,并接受相应的督导。朋辈心理辅导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强调创设良好的人际心理环境,注重培养人的自觉成长(张淑敏,2008)。在后续督导中引入心理咨询成长小组的模拟练习:将所有成员分成三人一组,一人扮演求助者,一人扮演心理咨询员,一人扮演观察员。求助者扮演好个案角色呈现的心理问题,咨询员根据个案的心理状况进行咨询,观察员对整个过程进行效果分析并给出相应意见。三个角色轮翻进行,通过这样的模拟练习使大家对心理辅导员的角色有了深入的感触,并在不断的练习中学习会如何观察、尊重、真诚、积极关注、同理心,以及如何倾听、重复、澄清、反映、询问、自我开放、具体化等等。通过一系列深入的模拟培训,使朋辈辅导员在训练中加强了对自己的认知、体悟,并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反思培训过程,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学生心理教育体系

1.总结培训过程,强化培训效果

每一次培训后,均要求心理参训者撰写培训心得体会,并将心得汇编成简报,让学生参与到对自己培训成果的收集、整理,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培训效果,加强学生对培训知识、技能的内化。通过学生总结材料的反馈,使教师对培训效果加强了解,为培训反思提供了事实材料。从在他们的培训心得中,也体现出了参与培训的效果,如他们对作为朋辈心理辅导员如何在班极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特别是如何去发现班级同学潜在的心理危机、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有问题学生的观察和帮助、如何进行干预工作理清了一些思路。

2.反思培训过程,明晰工作方向

在培训中,虽然遵循“学生为中心”建构培训路径,将发展与成长的落脚点实践于学生,但一系列的培训后仍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首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由于学生心理学专业领域是零基础,理论讲解学时比预期的多,就使得实践练习的学时减少,从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其次,虽然将大家组成三人成长小组,给他们关于大学生校园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心理辅导个案,要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真切体验个案的心理失衡状态、探索可能的干预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分身乏术并未能对他们的活动开展逐一进行查看,给予点评、建议。第三,非专业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培训后将在班级实践中去获得经验与成长,在进行心理辅导中由于经验不足、知识不丰富及自身能量不足等原因而导致自身心理能量的“枯竭”,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好自己,心理可能会受到影响,给自己带来一定困扰。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反思,为下一步更好地完善相关工作奠定现实基础。

3.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学生心理教育体系

对于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如何有效避免,不断完善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值得继续深入探索、思考。现就下一步如何做好相关提出一些思考。深化“助人自助”朋辈心理辅导理念。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助人理念是“授人以渔”而非“以鱼”,只有使受助者提高认识或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自我教育自我训练,克服自己的心理缺陷,最终获取心理上的成熟、人格上的发展与完善。另一方面,在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助人行动时,需要秉持中立原则,把握朋辈心理辅导的边界,勿过度自我卷入,在助人前选学会自我保护。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督导。朋辈辅导督导体系的缺乏,导致辅导员的持续成长需求不能满足(苏英姿,2006)。朋辈辅导员是在以学生的身份承担助人的责任,助人时可能会因为不切实际的助人目标、辅导中情感过分卷入或接受过多负面情绪而出现心理衰竭情况,这些问题如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解决,是极不利于朋辈辅导员以及朋辈体系成长的。为了避兔和减少这种现象,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督导是必要的,应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评估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状态,及时讨论朋辈心理辅导员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问题出现时给予疏导,或通过技能训练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法,以便处理自己出现的问题。强化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导。积极心理学旨在从人性的优点和价值出发尝试用积极的视角对各类心理问题做出适当的解释,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资源和优秀品质最终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人,实现幸福生活的目标(王芳,2013)。这与助人自助的理念不谋而合,均旨在挖掘求助者内在的积极因素以应对当前的困难。积极心理健康理念的渗透重在心理健康意识的引导,在于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塑造。培养和发展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进而拥有这些品质,不仅可以缓解人的痛苦提高生活满意度更可以成为一个真正把握幸福的人。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系统培训、督导还在于将这一批人打造成为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善于与人沟通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在班级中起到榜样和行为示范作用的人。通过自身的积极品质潜移默化带动、影响周围的人,从而实现心理健康的朋辈榜样教育。朋辈心理辅导是一个时间长见效慢的系统工程,其中包括人员的选拔、培训、督导、管理等环节,其中培训打造是最关键部分。今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进一步完善培训内容,夯实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处理心理问题的技巧,打造具有较高心理自助和助人能力的“准专业型”的朋辈心理咨询辅导队伍,更大限度地发挥朋辈心理咨询员的作用,为学校广大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颜秋农.朋辈心理辅导理论与技巧[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2]张淑敏.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08,8(206)

[3]程素萍.高教园区朋辈辅导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