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转正发言稿

转正发言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转正发言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转正发言稿

转正发言稿范文第1篇

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对照自身实际,发现在思想素质、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等方面比以前有了较大进步,但与“争先创优”活动的要求相比,还存有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论水平和指导实践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习不够刻苦,思想上存有“惰性”,有时借口工作忙、事务多,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有时满足于自身能力,其实是浅尝辄止、浅显认识,缺乏对理论的深刻理解;有时在理论学习与指导实践上结合不够好,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思想还不够解放,还缺乏改革创新和锐意进取精神。观念转变的不够快,还缺少走出去接受新观念的意识,还存在“等”的思想。在围绕全县经济建设,开展组织工作方面,虽然有一些创新的思路和办法,但在为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在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上做得还不够,还缺乏新点子、新办法。

三是深入基层还不够,还缺乏鲜活的东西。到乡镇、企业生产一线调查研究、指导工作,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了解情况、寻策问计、解决问题做得还不够到位,到乡镇农村,多数是与乡村干部接触,沉入基层、深入群众还不够,脱离群众、作风不够扎实的现象时有发生。

存在问题的根源及下一步的整改措施

对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理论功底不够深厚,面对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有时思路不够清,办法不够多,创造性开展工作不够。二是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不能很好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科学地分析和认识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三是工作力度还不够大,有时放不开手脚,怕遇到风险,怕影响稳定,缺乏敢闯敢试的气魄。四是在思想上对自己的要求不够高。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使自身素质有一个大的提高。

一、增强学习主动性,不断提高政治素质。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大挑战。今后,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和决策能力的主要措施来抓。一方面,认真搞好自学,在学习的深度、广度上下功夫,做到勤学多思;另一方面,在学用结合上做文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自觉把理论学习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与开拓创新相结合,把理论武器转化为促进工作的强大动力。

二、加强世界观改造,努力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增强在复杂形势下辨别各种思潮的能力。坚决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在思想上始终与中央和省市县委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光明磊落,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以高度的党性保证上级决策的贯彻执行。

转正发言稿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翻转课堂+专题研讨法” 高校政治理论 教学模式 运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0.034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and Special Seminar" in the Teaching of Political Theo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Xiaozheng, ZHANG Jianqiang

(Manzhouli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Manzhouli, Inner Mongolia 021400)

Abstract The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has always been a platitude is often a new topic, combining "flipped classroom" and "seminar", explore "flipped classroom + monographic study" teaching mode, and applied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olitics theory class teaching process is effective mea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construction "flip + Classroom monographic study" teaching model, and this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specific teaching practice,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and realize the innovation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teaching idea.

Keywords "flipped classroom + seminar method"; college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mode; application

0 引言

高校政治理论课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因此,高校政治理论课历来都是备受关注的课堂。但是,长期以来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常谈常新的话题。特别是05方案实施以来,更是加速了对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翻转课堂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颠覆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一种秉承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形式。这一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理念的翻转,将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教授为主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教学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由之前的“讲授主体”转变为“引导者”,学生则由之前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研究主体”。实现了对传统课堂的颠覆。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反思。这种颠倒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原来的消费式课堂变成了生产式课堂和创造式课堂”①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专题研讨式教学是基于专题设计基础上的研究与讨论式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以教材内容为依托、以专题设计为基础、以学习讨论小组为单位、围绕专题主题展开的讨论探究式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挖掘学生发现问题和探讨问题能力,“是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的创新教学模式。”②

“翻转课堂”和专题研讨式教学虽然在教学具体环节上各有侧重,但是都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应当创新教学方法,以提升其有效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专题研讨式教学法可以说是一种适应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特征的创新方法,将专题研讨式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将专题研讨教学置于翻转课堂基础上,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1 “翻转课堂+专题研讨法”的教学模式设计

翻转课堂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前准备活动、课上互动学习活动和课后考核评价活动。将专题研讨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将专题分解为若干有针对性的问题制作成短视频,可以更为直观地让学生领悟课程内容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便于更深入地展开讨论和学习。结合这一思路,可以用图1所示展示该教学模式。

环节一――课前准备活动。无论是专题研讨还是翻转课堂,课前活动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首先,教师必须做好准备。要对学生的知识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对学生基本认知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适合学生特点的专题视频设计。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和学生需要完成各自的任务。教师应当结合课程特点、课程内容及学生认知和经验设置能够吸引学生眼球和兴趣的专题,并将大专题根据不同知识点分割成小专题并录制视频,准备资源。而学生则需要观看视频,根据视频内容及所涉及的知识点查阅资料,进行思考和自主学习并对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形成认知,以实现知识的第一次内化。通过这一环节的进行,为随后的课堂讨论和第二层次的知识内化做积淀。

环节二――个性化课堂活动。这一环节是学生主动性和教师指导性协调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首先,对学生在课前准备中所形成的问题进行汇总。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组讨论,同时教师要对各小组进行个性化指导,引导沿着正确的方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避免走入误区。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课堂讨论、交流互动及教师的个性化指导实现知识的再次内化,这种生动的、参与式的课堂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提升。与传统课堂不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一直处于指导者的位置,学生则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这一角色的互换,更多地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更贴合现代教育理念。

环节三――课后总结反思阶段。在传统教学环节中,一般采用课后作业和测试的形式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效果进行评价。“翻转课堂+专题研讨”教学模式则注重通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来实现评价。此外,对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交流互动的积极性及对所提出问题的解决程度等完成评价。另外,教学反思也是一个重要环节,课后反思既包括学生反思和教师反思,学生通过反思对所遇到的问题和讨论交流的成果进行凝练,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教师通过反思对课程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课程设计等环节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从而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实现自身的提升,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2 “翻转课堂+专题研讨法”在高校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

高校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提高其实效性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将“翻转课堂+专题研讨”教学法应用于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方法。本文以“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构建和谐社会内容为例,进行教学模式设计。

2.1 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明确了解和谐社会的含义、特征,了解目前社会中存在的不和谐问题及成因,进而引导学生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对策。

2.2 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活动。课前准备活动包括教学和学生两部分。教师活动主要包括设计专题和视频录制。首先,教师要依据专题内容录制视频。内容主要包括和谐的含义,目前社会中存在的不和谐问题――教育公平、食品安全、邻里和谐及其原因等,将这些内容分割成小专题,并按照专题内容录制小视频。其次,要求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和谐社会的含义及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思考:目前社会中存在的不和谐问题的原因有哪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有哪些以及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个性化课堂活动。在课前准备活动的基础上,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加深对和谐社会及其构建的对策的深层认识和理解,这一环节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性作用,要运用恰当的方法,适时地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探寻解决问题的措施,避免学生走入学习误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3)课后总结反思。这一环节也包括两个内容:学生反思和教师反思。一方面,学生在课堂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对专题内容形成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课后要进行深刻的总结,以此加深认识,是知识进一步内化,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塑造性,使其真正形成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理性认知。另一方面,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环节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设计进行优化,实现资源及过程的优化设计。

3 小结

将“翻转课堂+专题研讨法”运用于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一次创新。这一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本”的教学理念,树立起“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教学理念上的创新。同时,这一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将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性发挥相结合,提升了学生学习、挖掘知识的主动性,也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在参与中内化知识、 认识,对于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有重要意义,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教学目的,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得到真正发挥。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专题研讨式教学法应用于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研究》(NJ SZ1509)

注释

转正发言稿范文第3篇

关键词:法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高素质人才

一、对武昌理工学院法学与行政管理专业原有办学特色的简析

(一)专业简介

法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设立于2002年,原属文法学院,几经变化后,现隶属于文法与外语学院。法学专业现有教师8名,其中教授1名,具有副高职称者4名,博士1名,在读博士1名。行政管理专业现有教师4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在鼎盛时期,法学专业在校学生近千人,行政管理专业在校学生也曾超过200人。近年,由于招生规模缩小,目前法学专业在校学生已不足200人,行政管理专业目前在校学生也降到百名左右。两个专业现有规模的确很小,但它们在学校的地位却很重要。因为作为一所大学,不能毫无人文气息,法学和行政管理专业则成为体现学校人文气息的重要载体。

(二)“特色教育”是两个专业既往的最主要办学特色

两个专业成立伊始,就开始了对特色教育的探索。首先是鼓励具有潜质的学生报考研究生,安排专职教师作为负责人,对考研学生进行辅导,并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便利。因此,首开组织学生考研之风,为当时的文法学院在学校赢得了声誉。此后,法学专业与行政管理专业先后组织了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与司法考试辅导班,利用课余时间安排专职教师为学生上课,学生也积极参加辅导班的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组织学生开展“读百本好书”活动,始于文法学院。文法学院组织该活动的初衷是督促学生多读书,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以服务于宽口径、厚基础、重实用的人才培养目标。法学专业与行政管理专业将这一活动一直坚持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特色教育的组成部分,取得了一定实效。活动中,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列出读书清单,保障所读书目具有较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学术价值。学生读后写出读书日记,由素质导师对读书日记进行批改、评分,记入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学分中。

文法学院开展特色教育的另一种形式是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暑假,大部分学生在家乡就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记活动日记,并撰写相关的专题实践报告,开学后,将实践日志和实践报告提交给专业教师批阅。小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深入社会开展专题调查,让学生直面社会问题,待取得第一手调查材料后,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写出调查报告。

二、法学、行政管理两个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办学规模缩小等诸多问题

(一)两个专业因招生规模缩小而面临生存危机

近年,因法学、行政管理专业就业率偏低,两个专业招生规模在逐渐缩小,学生规模都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两个专业已有多名优秀教师流失了。招生规模缩小已成为学校法学与行政管理专业发展的最大问题,由此,也引发一些其他问题。

(二)在现有特色教育难以完全维持的情况下,两个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去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两个专业特色教育的主干部分是考研、考公务员,法学专业加上一个司法考试。往年,考生们的成绩之所以突出,离不开学院组织辅导班,让专业教师开课讲解。如今,招生规模缩小,两个专业每届各自只有一个班级时,学校再也无力组织起考试辅导班了。可以说,维持两个专业发展的支柱已不复存在,法学与行政管理专业今后靠什么去维系自身的发展呢?置身于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中,它们不仅要与国内同类的专业竞争,也要与校内、院内的其他科系竞争,没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就难以立足于“强手之林”,更谈不上发展自己了。所以,为了生存和发展,当以往的竞争优势不复存在时,建立自己新的竞争优势就是必然的选择。

(三)实践环节的教学比较薄弱

如何做好实践环节教学是两个专业共同面临的问题。两个专业作为文科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尤其是毕业实习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像理工科那样,可以通过逻辑的推演或实验室的实验操作来获取实际操作知识并提高能力,而必须通过真实的场景或模拟的场景进行演练,才能锻炼实践操作技能。

在我国,高校同类专业课堂实践教学的部分课时被理论教学所挤占,毕业实习走过场的现象是见怪不怪的事情。这两个专业以往在认识和实际操作上没有摆脱该现象的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突出。

在解决实践教学环节现存的问题时,两个专业遇到的最大困难可能是:改变毕业实习走过场的现象。

三、对法学、行政管理专业更新专业发展之路的探讨

(一)实施三阶段发展战略

第一阶段侧重于拓展生存空间,保存继续发展的可能性。第二阶段聚集实力,扩大招生规模。第三阶段争取硕士招生权。这一规划可能被质疑为不切实际。我们认为,既然是规划,就应当将眼光放长远一些,只要是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就不妨先规划进来,这样也可为奋斗者提供更大的动力。从另一个角度看,再过若干年,如果两个专业达不到这一目标,恐怕即使不被市场所淘汰,也会被学校所淘汰。所以提出这一渐进性的规划有一定的必然性。

第一阶段所需时间与两个专业同类毕业生的市场就业率有较大关系。经过一个周期后,如果两个专业同类毕业生就业状况好转,则这一阶段就可能结束。当然,若两个专业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需求,也会使第一阶段所需时间缩短。预期该阶段所需时间为三年或更长一些。

第二阶段到来的标志是招生规模开始扩大,法学专业逐渐扩大到三四个班,行政管理专业扩大至两三个班。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每个专业可以吸收若干高学历、高职称、有经验的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组成高素质的专职教师队伍,为取得硕士招生权做准备。这一阶段预期为三年。

第三阶段两个专业开始通过学校申报硕士点,从开始申报到获得批准,预期不会少于两年。

从此开始,励精图治,经过这几个阶段的发展,需六至八年,最终获得硕士招生权。到那时,硕士招生权也许不再象征专业的强大,而只能作为某专业存续下去的通行证了,届时,两个专业中若有达不到目标者,或许会被淘汰。

(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实施需求导向的一体化人才培养策略。

1.在招生方面,如果政策允许,有两点值得考虑:第一,向西部生源倾斜。对于法学与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西部是一个广阔的就业市场,但中东部生源的毕业生往往不愿到西部去。显然,两个专业若多招收一些西部学生,待毕业时一般不会不愿回家乡就业,这将降低就业压力。第二,可招收一部分理科生,尤其是法学专业的学生,需要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招收一定数量理科背景的学生,能影响和帮助其他学生。如果全是文科学生,易形成逻辑分析上的盲区。

2.在教育培养方面,可完成“一个转向”“三个结合”,即由过去的“特色教育理念”转向“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理念”,常规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培养单个专业内知识面广的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一个转向”:原来两个专业特色教育的支柱即组织“三考班”,现已不再可能。为此,在原专业发展理念整体上失去存在基础时,必须建立新的理念,使其发展获得支撑。这一新理念就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个结合”:首先是常规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常规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其特点是传授知识快捷,比较适合应试教育,不足之处在于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案例教学法,在这里我们特指在课堂教学上,学生围绕一个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发言,得出结论,教师进行追问,这样一种教学过程和方法,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主导、以教师为指导,能提高学生多方面素质,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做到对某个专业知识点的深入体察,故适合素质教育。由于对单个知识点用时较多,使传授知识的广度不够,不太适合应试教育。法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要做到本专业就业,就不能绕过应试教育。他们要通过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在这些考试的内容要求点多面广的情况下,就不能在单个知识点上花费太多时间,所以不能在所有的课堂上都倡导案例教学法。可以专设一门案例分析课,在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开设一门案例分析课,由它将各主干课程的知识串通起来,专门采用案例教学法授课,以调和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兼收两者之效。采取常规教学法教学时,要贯彻学校素质教育的精神和教学改革的要求,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其次是“培养单个专业内知识面广的人才与培养复合型人才相结合”,这就需要对课程设置作出适当调整。法学专业可以充实税法、公司法等课程,开设证券法与房地产法等课程,压缩实用性不强的专业选修课,拓宽实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使毕业生能在大中城市开辟新的法律服务项目或胜任新的法律服务项目。法学专业也可利用现有条件,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或开设外语类课程。行政管理专业可在现有开设的行政法、合同法、公务员法等法学课程的基础上,再开设宪法与法理学等课程,在更大程度上打通两个专业,由知识的复合跨向人才的复合。

再次是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需对等重视理论教育与实践训练。值得讨论的问题是,当实践技能训练课时本身就很少时,如何保证毕业实习不走形式?最好是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可是,武昌理工学院两个专业的几个实习基地都已建立多年,均分布在武汉市城区或郊区,它们不仅接纳我们的学生实习,还接纳其他学校的学生实习,一到毕业实习季节,各校学生大量进入基地实习,学生基本上学不到真正的实践技能,许多学生干脆将毕业实习时间当成了寻找工作的时间,毕业实习一定程度上走了过场。我们倒不如换一个思路,请有实践经验的法律从业人员、国家公务人员进校园指导学生实习,以上课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实践技能,在此期间由指导教师将学生带出去进行几次实地观摩,如旁听庭审等,这样做,哪怕只用一半的时间——另一半时间留给学生去找工作,效果可能更好。

3.在考试考核方面,要保证成绩的真实性。有三个环节需把关:出卷、监考与改卷。对出卷的把关,可由教师提供试题,学院建立试题库,考试由学院统一命题,开考前试卷对任课教师保密,在许多课程只有一个任课教师的情况下,这样做可避免任课教师考前对学生泄题。对监考的把关,不能让本系的教师监考本系的学生,更不能由任课教师监考所任课程,可由院内系与系之间交叉监考,最好的做法是由学校统一安排,院与院之间交叉监考。对改卷的把关,可改由任课教师外的其他人批改。为了使这种方法可行,考卷可全采用客观题——客观题也可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霍宪丹.法律教育:从社会人到法律人的中国实践[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

转正发言稿范文第4篇

一、中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中专学生普遍认为当前思想政治教学假、大、空,理论性太强,和现实脱节严重,学习枯燥无味。当前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口趋下降,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低。其次,中专生普遍认为自己是选拔考试的失败者,应试教育下的被淘汰者,大部分有自卑感。在自卑心理的支配下,学生往往表现得无组织、无纪律,在课堂上有意无意扰乱秩序,干扰教学。再次,学生认为我是来学技术的,今后凭技术吃饭,对各种技能考证感兴趣,对文化课尤其是对政治课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之中专学生没有升学压力,缺乏学习动力。

二、提高思想政治课堂中学生积极性的方法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学习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意义

1.思想政治课对于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辩证观、价值观

一个人的政治思想素质决定着其他素质的发展方向,并成为其他素质发展的内驭力。我们要教育我们的学生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现在,社会各行各业对素质高、知识广的各种专业人才非常欢迎和重用。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当代青年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思维活跃,充满好奇心,很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但他们毕竟涉世不深,而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很容易产生认识上的偏差,从而对社会持有否定的态度。因此,在政治教学中,必须注意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教师不应放弃对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恰当的批评和指正。批评指正恰恰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环。尊重学生不等于迎合、放纵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有的学生只有教师当众表扬他心里才舒服;有的学生喜欢教师个别进行导向性赏析,觉得这样得到的表扬才真实,心里才踏实;有的学生只需要教师伸出大拇指或者报以示意性微笑就够了;有的学生却要求教师有根有据、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地进行夸奖。对学生错误的见解和行为应抱以宽容的态度,否则极易造成师生关系的僵化,破坏师生关系的和谐,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精心设疑,激发求知

在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中,都认为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性教学的核心。“疑之始,思之端也”,疑问是人们认知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环节,因此,笔者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情况,精心设疑,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去思维,激发强烈的求知欲,达到释疑的目的。例如,在讲“商品”概念时,就设计了如下问题,指着有关商品内容的几幅漫画,问学生:“什么是商品?”“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阳光、空气、河水是不是商品?”“农民自己销售的粮食是不是商品?”“农民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粮食是不是商品?”以这样的层层设疑,环环相扣的导语开头,引发了学生追问问题结果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就处于求知状态、兴奋状态,从而对课程产生认知魅力,培养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幽默性语言,引起学生注意

幽默是语言交谈的剂,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幽默艺术,可以用搞笑的形式表现真理和智慧,用谐趣的手段揭示事物的矛盾和木质,使语言信息的传递与转换过程得到优化,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思想政治课教师除了具备坚定的信仰、渊博的知识、热练的教学技能外,还必须努力提高幽默教学艺术,成为教学语言的幽默大师。幽默性的语言在政治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如下:

1.营造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活动,而且伴随师生情感的交流。幽默性语言的含蓄深刻、轻松自然,使人觉得温暖和友善,这对于缩短教师、教材与学生心理之间、情感之间的距离是十分有益的。幽默性语言起到了调节气氛、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

2.陶冶学生的情操、幽默性语言含蓄委婉,引人入胜,妙趣横生,是一种艺术。它是人们高尚情操和完善人格的外显,是优美的健康的品质。教师恰当地运用幽默艺术,持之以恒,对学生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形成高尚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之一。

(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分工的细化,特别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合作。合作探究意识与合作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为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多提出一此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并营造民主、和谐、宽松、师生平等参与的学习氛围,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事先提出讨论题,让学生有所准备,在讨论过程中找到讨论的契机,引导交流讨论步步深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既动眼又动手,既动脑又动口,充分发挥师生双边活动的作用。

(五)组织开展多渠道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1.将理论教学与时事政治“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国内外的“热点”,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此外,也可以将悦耳动听的音乐、风趣诙谐的寓言、直观形象的录像、寓意深刻的典故、引人入胜的故事等融入教学之中。这此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创新思维。

2.实行课堂讨论法教学

转正发言稿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软件开发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0-4777-02

Research on Software Develop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Dual Certificate Curriculum System

MI Jun-ying

(Suzhou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College,Suzhou 215008, China)

Abstract: Dual Certificate Curriculum is to cultivate the new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actitioners of the occupation ability. This paper mainly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graduate employment, construct the Dual Certificate Curriculum system.

Key words: software development specialt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ual Certificate Curriculum System

1 高职院校软件开发专业双证融通的必要性

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指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由此可以得知,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有很多不同之处。高职教育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应遵循以下流程:首先是进行市场调研,邀请用人单位及行业企业相关人员共同参与,了解本专业毕业生今后所从事的相关职业及岗位,确定这些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与素质,然后将这些岗位技能再细分为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及拓展技能,接下来根据这些技能确定课程体系,最后再选择合适的教学载体、使用合适的教学手段,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流程,通过市场调研,我们认为高职院校软件开发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专业技能主要有:计算机操作能力、数据库应用能力、图形图像处理能力、项目文档编写能力、代码编写能力;核心专业技能主要有:数据库设计能力、应用系统开发能力、网站设计与网页制作能力,拓展专业技能主要有:软件测试能力、局域网的组建、管理与维护能力等。

然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软件开发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脱节,无法实现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零距离;教学体系和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相脱离,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高职院校软件开发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考虑采用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2 高职院校软件开发专业双证融通的含义

双证融通,就是指通过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这两种证书内涵的衔接与适应,来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职业资格标准的确定是以社会职业的需要为依据,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就业准入制度、保证从业者素质的重要手段。而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产业第一线,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很强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好的适应社会,适应企业,适应岗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职业资格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两者有机结合,采用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势在必行。这既是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也是社会、市场、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软件开发专业,其基本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至少一种主流软件开发平台,培养具有较强编程能力的高级实用型专业人才。毕业后可以在IT企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软件(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文化娱乐产品和控制系统等)开发的需求调研、编码、测试、维护、营销售后服务及软件生产管理工作。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数据库管理员、技术支持和维护工程师、软件销售与推广人员等岗位。

由于目前主流软件开发平台较多,该文主要以.NET平台为例,探索高职院校软件开发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3 高职院校软件开发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制定软件开发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之前,我们先通过市场调研,走访毕业生等,大致归纳了本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相关工作岗位及其相应的职业资格能力要求,并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设计思路,构建了如图1所示核心课程体系。

4 高职院校软件开发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条件

高职院校软件开发专业实行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尚处于尝试探索阶段,为更有效地实施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进行课程改革,围绕软件开发的工作流程,重新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重新设置课程体系和制订课程标准,教学中多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法,以实际的项目和案例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二是要有一定规模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这是实现双证融通的物质条件。就校内实训室而言,可以尝试组建集教学、科研、生产等六位一体的实训室,同时也可以成立学生工作室或教师工作室,以工作室的形式促进学生更好的接触社会,接触企业、接触真实工作场景;对于校外实训室,学校应与相关行业企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聘请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企业工程师作为学生的实习指导老师,同时也要加强校内老师的实践能力训练;三是要完善现有的IT从业人员(软件开发专业)职业标准体系。为了实现双证融通,应该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成立一个由教育专家、职业专家和IT技术专家组成的专业认证委员会,负责组织制订软件开发专业教学标准,规定该专业应具备的条件、专业培养基本目标和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并对各职业院校的软件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认证。各职业院校应该在统一的专业标准框架下,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创设教学条件,开设满足要求的课程,为当地培养合格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闫保权.校企合作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0).

[2] 方玮.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3] 韦余亮.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的实践性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