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国青春电影

美国青春电影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国青春电影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国青春电影

美国青春电影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产青春片;主题简化;人物模式化;现实碾压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2-0080-03

作为一种类型电影,青春电影因其火爆的票房收入、以及每每上映都能引起的高讨论度,甚至能形成某种文化和社会现象,而成为目前国产类型电影行列中极为引人注目的一种。青春片作为一种在美国已经发展成熟的类型电影,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国家根据不同的国情发展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模式。作为相对年轻的艺术,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就对人类自身的发展有着最深切的关注,而青春是每个个体都必须经历的过程,青春的话题永不过时,并能够最大程度地引起共鸣。

青春电影的定义呈现一种多元化的态势,“从年龄阶段和题材来看,就是指反映青年人及其生活、爱情、心理需求和精神风貌的影片”[1]。目前,对青春电影的定义仍然有着比较大的弹性。进入21世纪之后,青春电影在我国电影市场以《杜拉拉升职记》《将爱情进行到底》《失恋三十三天》《爱出色》《山楂树》等一批电影的喷发为开端,随后形成了观影热潮,并持续至今。这批电影都以表现青年人的成长经历为主,并且主要针对青年观众群体,因此可以将他们看作是青春电影在新世纪之后的一种集中展示。本文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21世纪之后的青春片发展现状上,虽然当前我国的青春电影发展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态势,但是其口碑和票房的成绩并不成正比,为了青春电影未来的发展,尤其是其作为一种新兴类型片能够更加的成熟,对其现状的讨论是极有必要的,厘清现状才能对其未来的发展有更清醒的认知和思考。

目前我国青春电影在主题、人物模式上都出现了一些固定化和同质化的趋势。

一、主题向度上的压缩

青春电影的母题永远与成长分不开,不管是美国的青春喜剧电影、日本的青春残酷电影、韩国的青春浪漫电影,在主题上都以表现人物的成长为主。成长的经历对于青年来说,包括各个方面的成熟和发展。美国青春喜剧电影中,展示性的懵懂和冲动以及对两性关系的探讨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在日本的青春残酷电影中,青春期的不安以及在青春期遭受的伤害和引起的情感爆发都显示出了成长中残酷的一面;而韩国和泰国的青春电影则主要体现情侣之间浪漫的感情经历,尤其是泰国青春电影在展示少年男女懵懂的初恋时更是做到了全方面无死角的浪漫营造。各个国家的青春片都有自己较为突出的一面,纵观世界各地的青春电影,在主题上的呈现可谓是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反观我国的青春电影在主题上的表现虽然也与成长有关,但是其成长的面向却呈减少的趋势,总体表现为:成长的复杂性简化成了爱情的单一性。

20世o90年代以第六代导演为主拍摄了不少青春电影,这些青春电影以展现边缘人物的颓废和现实,尤其是都市对青年的压迫为主。而进入20世纪之后,我们可以从《杜拉拉升职记》《爱出色》《失恋三十三天》《如果爱》到最近引起较大轰动的《小时代》《七月与安生》等大量的青春电影看到,对爱情的展示,尤其是展示青年女性的爱情经历成了青春片主题的很大构成部分。青年女性在爱情中遭遇挫折、颓废到底再重新开始,战胜自我并收获一段完美的感情成了青春电影主题的主要表现。青春片目前流行着一种“爱情+青春”的模式,虽然也有不少青春电影有不一样的表现,比如《少年班》《观音山》《中国合伙人》等,但总体而言,不管是从话题讨论度还是票房成绩都无法与《杜拉拉升职记》《北京遇上西雅图》《一夜惊喜》等影片相提并论。

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与现实对抗、对自身的认识、在情感中的体验和经历等,而且情感也是多方面的,不应该单单只有爱情。在将青春和成长作为表现主题时,国产青春电影压缩了青春的多面性和简化了成长的复杂性,仅仅在爱情一个维度上对青春中的成长进行了表现,实际上是一种不自觉主题简化。

二、人物形象塑造的模式化

在类型电影的创作中,人物类型总有固定的特征,例如,西部片中沉默坚毅不被他人理解的牛仔、黑中对男主角造成伤害的蛇蝎美人等。类型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识别和鉴定其所属类型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青春电影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主题简化为爱情的前提下,也渐渐有了模式化的痕迹。1.暂时遭遇困境的女性。《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的文佳佳、《北京爱情故事》中的沈彦、《摇摆的婚约》中的王顺佳等。她们在电影中往往都深陷困境,不管是精神状态还是生存现状都已跌至低谷;2.作为助手的闺蜜(同性/异性)。《失恋三十三天》中的王小贱、《我的早更女友》中的林舒儿等,助手对主角的帮助为主角重新振作提供了重要支持;3.作为拯救者的男性真爱。《北京遇上西雅图》里的Frank、《摇摆的婚约》中的张俊浩以及《我的早更女友》中的袁晓鸥等。他们都以踏实稳重的面貌出现,默默关心女主角,陪伴其渡过最艰难的时刻;4.作为反面角色的前男友。《我的早更女友》中的刘,《摇摆的婚约》中的吴巨源等。在电影中,女性遭遇了来自方方面面的打击,其中一项主要打击就来自前男友的背叛,在疗伤的过程中,闺蜜或作为拯救者的男性真爱会帮助她重新树立起信心。这种相对固定的人物模式和人物关系折射出得是一种更为浅层化的情感处理方式。相比较20世纪90年代的青春电影,对青年形成压迫的都市和父辈都已经不是描述的重点。尤其是父辈形象,更是从主要阻碍力变成一种模糊的背景式点缀,或者不会出现,或者已经成为了青年主人公的帮助者。《少年班》中的孙红雷所饰演的周知庸就是如此,他帮助几个少年天才在苦闷的成长过程中整理思路,树立信心。青春电影在对人物进行塑造的过程中,人际关系之间的张力已经不来在于长辈或者都市,更多的是来自同辈或是自己内心。而情感浅层处理方式形成的原因更多的是由于审美现代性的影响,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所尊崇的理性不同,它强调“感性主义、个性主义、神秘主义、多变和短暂,来反抗日益合理化和刻板的日常生活”[2],审美现代性体现在影视作品中就是与社会现实的紧密勾连,在青春电影中就表现为消解了宏大主题和历史沉重感之后,对个人情感经历投入关注的小叙事。

电影类型的发展离不开本土生存语境和本土文化的滋养,也离不开“共同伦理”[3]。因此,青春电影中不自觉的主题压缩和人物模式的固化实际上也受到中国电影整体环境和现实社会的深刻影响。在展现爱情的态势上,青春电影呈现的是一种对青春的回望姿态,不管是主题展示,还是人物成长都强调对美好感情的渴望和珍惜,这与青春电影所处的整体环境有关。其中,导演特点、观众群体以及市场的需求都是青春片所经历的现实组成部分,而这些现实正以一种碾压式的方式对青春电影形成影响。

三、现实的碾压式影响

(一)新导演的首选题材

纵观我国青春电影的发展,我们会发现拍摄青春电影的大多都是新导演,新导演选择青春片作为自己的入市之作,存在着便利条件:第一,年纪上的接近,毕竟对于新导演来说,青春既是一种不远的情感经历,又能够与观众很快在电影院中形成情感共鸣;第二,明星偶像的光环辐射。对于年轻导演来说,选择明星更能符合青春电影的气质,以及可以享受明星偶像所带来的话题讨论度。目前,我国的年轻一代演员已经崛起,流量小花小生们不仅个个再带话题,更因为其年轻的资本除了能在电影中表现年龄跨度时,减少尴尬贴近人物,还能凭借其强大的粉丝吸引力,对票房和话题做出巨大贡献。例如《小时代》中杨幂、郭采洁、柯震东、陈学冬等明星群体,以及《致青春2》和《夏有乔木雅望天堂》中的吴亦凡等,都因为明星本身强大的粉丝凝聚力和话题号召度,使得电影在上映之前就已经收获了超高的关注度,形成了粉丝电影的新现象。有的明星甚至还可以通过打造个人人设,形成一种青春电影标配一般的存在,例如,白百何就成了青春电影的典型个人形象代表。除了看中明星偶像的影响力之外,不少年轻新导演还从文本改编出发,挖掘已经成熟并拥有巨大受众的小说或者网络文本,这些网络文本和小说本身也是某种明星,拥有强大的粉丝受众,能为电影提前带来关注度。因此,不管是从自身考虑还是操作的可实现性来看,青春电影都成为新导演的首选。

作为新导演的首选之作,青春电影虽然在表现主题、人物模式、以及故事发展上有彼此重复的嫌疑,但大量的拍摄也客观上能对此种类型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模仿之路道阻且长,但在探索和发展中总有个人风格出现的一天。

(二)类型构建的正反影响

目前我国对类型电影构建的强调,不管是从市场实践还是理论建设上,都处于摸索发展的阶段,已经成熟的类型模式并不能够直接引入国内进行照搬,还是需要结合实际国情进行本土化的改造,更不用说类型电影作为一种在美国发展并成熟的模式,有自身一套完整的公式,这些公式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每一个表现元素都深深刻着美国文化的烙印。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不同,有自身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取向,因此在对国外类型电影的模仿过程中就有可能在价值观取向上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不少青春片就展示了一些较为边缘的事件和道德面目模糊的人物。例如《一夜惊喜》中对的展现就是如此,金依萌接受的是完整的好莱坞电影教育,所以在她的电影中,一个关于之后寻找孩子父亲的故事就大方自然地呈现在电影荧幕上,《北京遇上西雅图》中主人公文佳佳是一个被包养的金丝雀,其本身的人物设计存在着一定的道德缺陷,虽然的故事用喜剧的手法来呈现,金丝雀最后也摆脱了自己的身份重新寻找到自我独立和健全的人格,模糊和软化了电影可能带来的争议,但这种情况还是折射出我国电影自身就存在着对健全电影审查机制的呼唤。目前类型构建的意愿是强烈的,尤其是新导演作为一群深受好莱坞规范类型模式影响的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对国外的模仿是有意识的,但在文化结合的角度上面,未来需要更多地磨合和实践。

(三)现实困境中的突围

1.影分级审查机制的不完善

由于分级审查机制的不完善,国内青春电影无法像美国青春喜剧电影一样,放飞自我,展现生理方面的需求,也不能表现过于残酷的青春而引起社会的不安,因此希望通过青春电影实现对人生和对社会的深刻反思,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这样的困境中,青春电影在成长向度上的选择自然就变得比较少,虽然也有一些优秀的青春电影向观众展示了更多关于青春的多面向,例如《少年班》关于高智商少年的压抑青春、《观音山》中充满迷茫困惑的青春、《七月与安生》里尽力探询女性个人成长和独立的青春,但大部分青春电影迫于一定的审查压力只能将主题压缩在爱情上也是不争的事实。

2.对社会热点的关注

在当今社会中,有关情感的热点中有一种所谓的剩女焦虑,随着女性在现代社会中地位的提高和能力的提升,她们对婚姻和情感的包容度和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女性结婚年龄总体在后延,而影视作品热衷于及时反映社会热点。在青春电影中除了热衷表现对剩女群体的现状以外,还慢慢衍生出对女性的成长过程和自我认知的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可以通过对电影中的人物进行情感投射,来获得短暂的满足,而其他普通观众也乐于在电影中观看现实里相对熟悉但经过包装更具戏剧化的生活和情感热点。

3.观众的构成和市场的需求

对青春爱情的回望以及对美好感情的强烈呼唤,也与观众的构成有很大的关系。因其题材的年轻化,青春电影主要针对青年群体,70、80、90是青春电影的主要受众,70、80后已经步入社会进入中年阶段,压力和烦恼成了平日生活的常态,因此在现实重压之下对无忧无虑青春的回望就成了一种想象中的乌托邦,体现在青春片中就是放肆的撒欢、尽全力的追爱、以及不论在爱情中受到什么伤害都能得到弥补和释怀,这些单纯浓烈的感情使得观众能在观影时纾解情绪释放压力。《匆匆那年》《致青春2》《北京遇上西雅图》等都大肆描写了这样的情感状态,因此也引起了一些吐槽,网友们吐槽“逃婚、堕胎、打架可不是我们的青春”。因此近年来,青春片除了上述比较激烈的情感表达之外,也出现了不少小清新之作,强调校园生活里的朦胧单纯,例如《青春派》《初恋未满》《同桌的你》等等,也赢得了不少观众的青睐。

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中国电影热衷于在电影中描绘都市的繁华生活以及营造奢华的环境氛围,对物质的展现和迷恋不再仅仅作为点缀出现在影片的环境背景中,而是摇身一变成为许多青春电影占据大篇幅叙事的出场者,例如《小时代》系列中对名牌奢侈品的展示,使得名牌奢侈品也成了一个不在场但是对剧情的发展有影响的“人物”,对物质的过分追寻使得影片的叙事出现了巨大的漏洞,人物情感冲动,形象塑造僵化,对青春电影的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

当代的青春电影尽管存在问题但也无法掩饰其火爆的现状,未来青春电影的发展需要依靠创作者、观众、电影市场和审查机制的共同成熟和完善,目前青春电影能体现出类型模式创作的自觉性,但观其总体的现状,其实国产青春电影并未完全成熟,在创作中对类型模式的追寻与其说是一种不自觉的共同选择,更不如说是对现实的妥协,未来如何理清东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如何在本土化的实践中更进一步,青春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刘卉青.一如倒影,一如梦境――论亚洲青春片的精神内涵和故事类型[J].当代电影,2014(6):86.

[2] 陈定家.审美现代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39.

[3] 郝建.影视类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 陈犀禾,程功.“新都市电影”的崛起[J].社会观察,2013(6).

美国青春电影范文第2篇

我个人也沉迷过一阵子小清新,假期里没事总会自拍一堆综合应用了各种美图软件的技术流照片臭美,也曾因为在年级里某位有着导演梦的熊孩子的号称唯美青春微电影里担任了小清新式女二号而一时在校园风头无两。但是,作为本质上还是一个有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重口味人士,我自然涉猎广泛。比如常年以残酷著称的日本青春片,只会告诉你人性与生俱来的阴暗面。那些穿着制服画着精致妆容的少年,一个个心狠手辣起来连汉尼拔都自叹弗如。韩国青春片也有很多校园关系错综复杂的恐怖片。而美国青春片最多的是校园里一个白富美bitch怎么怎么嚣张,然后一个纯良小少女成功逆袭,抢走人家男友,夺走人家舞会皇后的地位,成为新一代bitch的励志故事。

这些关于青春的认知,一度让我出现选择恐惧症,高贵女神、冷面御姐or逆袭草根,究竟哪一款青春才是我的菜,这还真是个问题呢。可现实总是毫不留情地证明,好吧,其实我真想多了。

“哎呀我去上网流量没了”“哎呀我去又这么多卷子”“哎呀我去考砸了”“哎呀我去ta又谈恋爱了”――这四句话基本能够概括我们大部分人高中时期的青春岁月了……剩下的梦想啊倔强啊华丽啊对很多人而言,基本就只能算是空喊的口号般的存在了。

我妈曾经给我报过一个本地著名作文培训学校的首席名师班,但名师认为看郭敬明还是茨威格,反映了一个人智商的差异,于是我果断弃班。我想为自己辩护一下:我的智商绝对没有问题,包括我身边的同学,他们同样也不存在智商问题,因为我们就读于一所以擅长数理化竞赛而闻名的重点高中,别说智商有问题,智商稍微差点你都进不来!真实的情况是我们只是将自己的愿景全部带入到那种唯美文字和影像虚构的世界。我只是花痴一下,你却将我当成。你可以侮辱我的品味,但不要侮辱我的智商好吧!

事实上,我早就发现以“青春”为招牌的成功作品,其创造者基本都过了大学这种“后青春期”,已经进入“青春缅怀期”:辛夷坞出《致青春》时26岁,《那些年》出版时九把刀29岁,郭敬明写《小时代》也差不多24了。这群当时已接近三张的高龄大哥大姐在时过境迁后早已跳出当年的心情,以旁观者清的态度将贩卖给青春期客户的“青春感伤”变得更加曲折、动人以及完美。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这件事你真当我不知道啊!

美国青春电影范文第3篇

关键词:青春励志;电影欣赏;先行组织者;建构主义;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4)02-0024-03

现行高中英语教学中“唯理性教学模式”比较流行,这种模式重视智力教育,关注记忆的训练,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兴趣等非智力因素。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高中英语课程采取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结合的模式。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觉钻研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增进学生和社会生活的联系,笔者开设了Disney青春系列电影欣赏的选修课。本选修课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纯正、原声英语的氛围中提高英语语感、对语言的理解力和听说能力,更重要的是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体验欧美文化习惯和生活,发散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最终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选修课开设的理论依据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认为,学习可以根据课堂教学中知识来源和学习过程的性质而划分为“接受—发现”和“机械—有意义”两个维度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机械的接受学习和机械的发现学习四种类型。他认为有意义的讲解式教学才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接受学习并不一定是机械的、被动的学习,它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首先呈现先行组织者,其功能是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在他已有的知识和新的知识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从而使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知识之间具有一种潜在的适合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有意义。然后教师组织下位、上位或者并列的概念和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概念与先行组织者所提供的概念的关系,从而使这些内容同化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达到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Disney青春系列电影欣赏选修课的开设和实施就依赖于这个关键。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先提供与学生水平相符的先行组织者,例如本节课播放影片的背景知识、重点词汇、关键对白剧本、主题歌曲、语篇等等,其目的是输入给学生地道、纯正的美式英语口语、情景交际和欧美文化。高质量的输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有意义学习的积极性,也同时丰富了学生自身的英语语言储备,为其在今后英语学习中的跨文化交际的语言输出打下基础。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求、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提倡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情境。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联,运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创设“以真表情,以情启思,以思促知”的生动并且活泼的教学情境,这尤其适合英语影视教学。在Disney青春系列电影欣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使学生完全沉浸于不同的文化情境中,利用电影在听觉和视觉上的强烈冲击来刺激其感受英语语言,培养独立研究、解决问题和对新的知识、文化主动构建的能力,然后深入意境,激感,构建其完满的精神世界。

二、选修课的课堂设计

笔者开设的Disney青春系列电影欣赏选修课的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刚刚进入陌生的学习环境,面对全新的知识体系开始不知所措、甚至陷入迷茫。面对未来比中考更加激烈的高考竞争,如何规划自己的高中生涯,又如何才能领跑未来的大学生活成为他们高一学期伊始急迫等待解决的问题。Disney青春系列电影浓缩了美国高中生学习和生活的精华,揭开了那些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神秘无比的美国青少年校园生活的面纱,为其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文化情境,把大洋彼岸同龄人的奋斗、勤奋、合作、独单、寂寞,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呈现在眼前,让中国学生接受美国特定时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当然电影的欣赏不应该只是电影放映一结束,就随之结束的观摩活动,而应针对某一教学目的进行观后活动。所以笔者不单单只是引导学生欣赏电影的背景、主题、人物、音乐等,还引导学生对电影所展示的主题和意义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

《歌舞青春1》是Disney公司在2005年拍摄的一部带有喜剧色彩的高中音乐剧影片。影片中美式英语纯正,男女主角的形象清新脱俗,歌舞表演动感精彩,价值观、人生观积极健康并富含哲理,这些都是优秀的教学材料。笔者将以《歌舞青春1》的为例,介绍具体的教学环节。

(一)赏前活动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可能是一个概念、一段文字,也可能是简单的图片或者模型,是促使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因此,电影的赏前活动主要是教师利用先行组织者,引导学生回忆先前和学习任务有联系的知识和经验,以便形成综合性的认知结构,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利用电影名和图片预测内容

电影名是对电影内容的概括,主题的升华。而笔者精心挑选的截图就是一种潜在的文化背景知识,是电影主题的直观呈现。在欣赏电影前,笔者引导学生大声读电影名《High School Musical》,看幻灯片展示的电影截图,来大胆预测,“Please predict what the film mainly talks about.” 帮助学生为跨文化交际做心理准备,能够使学生进入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扩充背景知识,培养人文素养

把背景知识作为先行组织者,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free talk的方式巧妙地输送给学生,或者由学生课前搜集、课时以discussion或者presentation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其拥有一个全新的视角来了解电影的基本信息,包括导演、演员和电影获奖情况,是欣赏电影前不可缺少的一环。对于《歌舞青春1》所要介绍的背景知识如下:它是由Kenny Ortega导演,由年轻演员Zac Efron和 Vanessa Anne Hudgens倾情演出,是迪士尼频道史上最强的原创电影、高居全美青少年人气榜第一,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得爱美奖6项提名、2项艾美奖以及全美青少年票选3项奖。故事发生东部高中,一群快要毕业的学生对“What I have been looking for?”的思考,剧情围绕着“是否应该在毕业前这段忙碌的时间里抽空排练在毕业典礼上自己真正热爱的歌舞剧”而展开。男女主角分别在打篮球赛、化学竞赛和歌舞剧中徘徊、犹豫,电影巧妙地表现出年轻的主人公们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害羞、青涩。这些先行组织者的成功利用,能激发学生观看影片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为其了解探究美国高中生的生活文化,起“投一石,激千层浪”的作用。

(二)赏时活动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综合、多向度的概念,知识是其最为基本的能力。所以在欣赏影片时,笔者认为应该利用《歌舞青春1》地道的美式英语输入,创设一个纯正的高中英语学习情境,从而逐步地提高学生的文化交际知识。

1.扩充词汇

如“Slipshod”中文意思是穿著踏跟鞋的、穿著不整洁的,不严谨的、草率的。例句:Slipshod work will never pass muster(草率的工作绝对经不起检查).shoe复数shoes或shoon ,过去式shoed 或 shod ,过去分词shodden ,现在分词shoeing。

2.学习经典台词

如,电影中形容特洛伊时用“He was the MVP in the league championship game.”( 他是联赛冠军赛的最有价值球员),展示了对特洛伊的球技的高度评价。而形容特洛伊和盖比瑞拉两人纯真、朴实的感情时用“It feels so right to be here with you.”(和你在一起感觉美妙)。

《歌舞青春1》中陌生词汇、经典台词还有很多,笔者希望通过补充这些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能与新知识相关联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拓展跨文化交际的知识。此外,跨文化交际能力除知识向度外,还有思维、行为乃至情感和个性向度,这些正是笔者开设本门选修课想达到的目的。笔者认为观赏电影的过程,本身就是静下来听别人讲故事的过程。学生们只有安安静静地欣赏《歌舞青春1》,完全地沉浸于电影所创设出的美国高中生活中,才能关注男女主角为探索梦想、实现梦想而经历的心路,感悟插曲《Start of something new》所演唱的蓬勃青春的号召,感受《breaking free》所演绎的希望打破传统文化束缚、实现完美自我的强大的冲击力、感染力,然后“亲自”跨文化情境,去主动建构自己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和能力,比如说“我拥有梦想,我应该努力让梦想得以实现”的理念,实现 “All in this together”的愿望。

(三)赏后活动

电影欣赏后,应该在电影创设的异域文化环境中,引导学生对《歌舞青春1》主题的深入解读。

1.小组讨论

特洛伊是篮球健将,盖比瑞拉则是一个数学天才。两个从未唱过歌的年轻人在一次新年聚会上机缘巧合地被抽到上台合唱歌曲。当再次在学校里相遇,盖比瑞拉成为了特洛伊的同班同学,两人犹豫着是否去戏剧社新演员招募报名,却受到队友们的不理解、嘲笑,甚至联合起来想方设法地阻挠。笔者此时抓住契机,抛出问题:What will you do if you were Troy or Gabriella?

笔者运用情节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活化知识,从而联系自身高中生活的实际情况,探索解决迷茫生活的途径和方法,主动联系头脑中对美好生活的联系,最后建构出能够照进现实的梦想。

2.影评

影评是观影后,学生从“感性”到“理性”阶段的上升。影评是学生所学内容的输出,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评价学生课程学习的主要依据。在这个步骤中,笔者认为重点是启发学生对电影的欣赏,并引导学生从电影主题层面上思考。让学生在影评中倾泻出电影对自己的震撼力,以及感悟出的青春活力,受到的感悟激励。

笔者拟用下面的图标来说明Disney青春系列电影欣赏选修课的教学设计。

Disney青春系列电影欣赏选修课,形式活泼新颖,内容生动丰富,起到了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效果,深受同学们的欢迎。笔者相信,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一定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何广坚.1993.英语教学法基础[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

[3]何高大.2002.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外语教学[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4]刘凌燕.2008.普通高中英语影视欣赏选修课的开发与实施[D].江苏.苏州大学.

[5]肖丹.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开展英语选修课的教学[J].教师.2009(05).

[6]王丽.先行组织者策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商城现代化.2011,28.

[7]王建华.英语教学不应停留在语言层面而忽略批判性思维[N].中国教育报,2006(11).

美国青春电影范文第4篇

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青少年健康研究资料中的3300余名青少年和成年人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源自1994至2009年追踪记录的美国青少年处于青春期开始、大学阶段和成年早期的行为研究。研究人员比较了这些人的就寝时间和他们的身体质量指数,结果显示,青少年如果平均每晚少睡1小时,他们的BMI指数就会在5年间增长2.1,而且体育锻炼和使用各种移动设备的时间等因素都无助于抑制BMI指数的增长。

研究人员指出,这一研究结果也表明,在青春期到成年期的过渡时期,体重管控的潜在目标应该是保证就寝时间,而不单单是睡眠总时间;习惯早睡的青少年在进入成年期后,其体重一般会处在比较健康的状态。(来源:参考消息网2015年10月6日)

日本推出“机器人”手机

夏普近日推出了一款“机器人”手机Robot Phone,这款手机由东京大学机器人设计师高桥智隆设计。它背面嵌有一块2英寸320×240的屏幕,采用高通Snapdragon 400 MSM8926 1.2GHz四核处理器,支持3G和LTE网络,机身高约19.5公分,重约390克。同时,扬声器、麦克风等一应俱全,摄像头被安置在机器人的头部,并且头部还配备一个微型的投影仪,用于展示拍摄的照片和视频。

这款手机可以称得上是有史以来最可爱的智能手机了,这个萌货可以跳舞、打电话、处理照片、显示地图等。最特别的是,它主要通过声控来操作,屏幕只是一个辅助用途。(来源:《英国太阳报》 2015年10月16日)

便便移植可抵御超级细菌感染

如果你在医院注射抗生素,最后可能会感染上别的菌种,如梭状芽孢杆菌(亦称作艰难梭菌)。抗生素会杀死肠道中的所有微生物,之后艰难梭菌便会在没有微生物的肠道中大肆繁殖。在美国,每年感染这种细菌的总人数超过300000,其中约14000人因此丧生。

但是有一种方法可以阻止它――粪便移植,来自健康人肠道中的一种微生物的混合物可以控制艰难梭菌的爆发。移植物中的一种有效成分是Clostridium scindens细菌,研究人员在给小鼠注射了抗生素后,又给它们喂食了肠道益生菌Clostridium scindens。事实证明,相比于使用其它微生物混合物和什么都不使用的个体,实验组确实能够抵御艰难梭菌的感染。Clostridium scindens通过分解胆汁存活,而且似乎是这一过程的副产物抑制了艰难梭菌,这一发现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来源:环球科学网2015年10月20日)

让声波帮你拿东西

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全息声波”技术,颇似科幻电影《星际迷航》中的牵引波束,该技术可使用声波捕获和控制半空中的物体。

研究人员使用微型超声波扬声器在空中建立一个“全息声波”,使他们建立各种外形的声波,便于以不同方式操控物体。全息声波技术聚焦于高强度声波捕获、举起和移动小型物体,其方式类似于人类的手,精确度相当于使用镊子。

美国青春电影范文第5篇

Teen Choice Awards

脑残粉的力量

对于这样一个以轻松娱乐为诉求,把年轻人群体作为主要收视群体的颁奖礼,我们实在不应该苛求更多。因为对于青少年来说,关于偶像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专为年轻人设立一个颁奖礼,做一场青少年们喜闻乐见的大party,足以体现美国娱乐工业对于年轻群体的尊重,单凭这点就值得国内娱乐业思索和借鉴。

简直够了!

在一个豪华演播室里用大屏幕假装弄出一片海滩本身已经足够愚蠢,奖杯竟然还是一块长达1.82米的冲浪板。这绝对是所有颁奖礼中质量最重体积最大的奖杯,当然,也是性价比最低的。如果你像奥巴马的竞争对手米特·罗姆尼那样把自己家的小狗绑在车顶,开车过来参加这次颁奖礼,然后又很不幸的得了奖,那你可真得想想怎么放你的战利品了。直接把它扔向你背后的假海滩是个不错的选择。

好吧,我必须承认自己“老”了。在这个完全由13至19岁的青少年投票决出奖项的颁奖礼上,80后已经可以自称为前辈,至于70后、60后,让你们的孩子看完这场颁奖礼再催他做家庭作业吧。在这一个半小时里,怎么畅快地发泄青春荷尔蒙才是这帮小年轻们真正要干的事情,至于谁得奖谁没得奖,who cares?没准儿这种没心没肺的快乐,才更加靠近“娱乐”二字的真正含义呢?

“暮色三人组”最后的疯狂

我怎么说了个“又”字?

在同样属于年轻人的欢乐盛典的另一场颁奖礼—MTV电影大奖上,“暮色”系列已经成为最大赢家。这一次的青少年选择奖,评委们干脆一劳永逸地将“终极选择奖”颁给了“暮色”系列。要知道,这里所谓的“终极选择奖”就好像年轻版的“终身成就奖”,在青少年选择奖的历史上,曾经诞生了六个终极选择奖,贾斯汀·汀布莱克、布兰妮·斯皮尔斯、迈克尔·杰克逊都曾是终极选择奖的获得者。“暮色”系列虽然自从诞生以来,在青少年中的人气便居高不下,但对其质量的诟病也从来没有间断过,因此“暮色”系列拿到该奖虽是情理之中,成色却略有不足。除了终极选择奖以外,《暮光之城4:破晓》还拿到最佳爱情电影和最佳爱情女主角两个奖项,掐指一算,“暮光”系列从2008年开始以来,已经拿到41块冲浪板了。

但MTV电影大奖上发生的戏码这一次又在青少年选择奖上重演了一遍,核心受众同样为年轻观众的电影《饥饿游戏》异军突起,包揽“科幻/奇幻类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图书”四项大奖。看上去,计划接着拍下去的《饥饿游戏》很可能成为下一个“暮色”系列。

虽然“暮色”系列真的快要走入暮年,但作为有着强大年轻观众基础的吸血鬼题材,美剧《吸血鬼日记》又为“吸血阵营”添加了新的筹码。该剧几乎包揽最佳奇幻/科幻类剧集的所有奖项,两位配角还拿到电视剧抢镜男/女明星的意外惊喜。看来吸血鬼依旧是美国青少年们的最爱。

但这次颁奖礼的最大爆点却并非发生在颁奖礼的现场,而是发生在后台的一段激烈争吵。此次“暮色三人组”克里斯汀·斯图尔特、罗伯特·帕丁森、泰勒·洛特纳再一次齐齐亮相,但恐怕没有人能想到,这也许是克里斯汀·斯图尔特与罗伯特·帕丁森这对“全球最火的年轻情侣”最后一次共同亮相。因为随后便传出克里斯汀·斯图尔特与《白雪公主与猎人》的已婚中年导演鲁伯特·桑德斯偷腥的重磅消息。于是有人翻出斯图尔特与帕丁森两人在青少年选择奖颁奖礼现场的照片,说他们实际已经貌合神离。更有人言之凿凿,曝出他们在颁奖礼后台就已经大吵一架。

这样看来,给“暮色”系列一个终身成就奖可算是恰逢其时,这届青少年选择奖也在阴差阳错间,成为“暮色时代”终结的一个标志。

脑残粉的力量

没错,又是他!

他还是像过去那样,把现场演唱弄得一团糟,但他也还是像过去那样,获得了女粉丝们最高分贝的尖叫。

这无疑是青少年选择奖的一大特点,不论你的表现多么糟糕,只要你有“人气王”称号神功护体,你就是全场最亮的焦点。谁年轻的时候没有成为个把偶像的脑残粉?因此当偶像狂潮袭来,踩上冲浪板迎着海浪尖叫便是。

作为除电影以外的另一项重头戏,青少年选择奖的音乐奖项归属同样可视为年轻人口味的风向标。贾斯汀·比伯毫无悬念的拿到了最佳男歌手、夏日最佳男歌手、男歌手最佳单曲这三项大奖,顺便还将“最佳时尚男偶像”这个外貌奖也收入囊中。虽然贾斯汀·比伯几乎已经成为国外最容易被恶搞的对象,但他在年轻人群体里的人气依旧居高不下,坦率来说,的确也很难再复制出一个像贾斯汀·比伯这样仅仅十八岁就能拿到如此多荣誉的优质偶像。

贾斯汀·比伯虽然无愧于现场人气王,但引发全场大合唱的却是他的师妹——加拿大流行小天后卡莉·蕾·吉普森的洗脑神曲《Call me maybe》。如果不看这场颁奖礼,你或许不会知道这首歌在美国青少年中已经耳熟能详到了什么程度,大概跟咱们国内的《最炫民族风》差不多。

而在女歌手一方,去年刚刚拿到“终极选择奖”的泰勒·斯威夫特依旧保持着横扫一方的号召力,拿到最佳女歌手、最佳女星艺术奖、乡村音乐艺术奖、女歌手最佳单曲、最佳乡村音乐等五项大奖。至此她已经在青少年选择奖中收获了20个奖杯,成为获奖最多的女歌手。

对于这样一个以轻松娱乐为诉求,把年轻人群体作为主要收视群体的颁奖礼,我们实在不应该苛求更多。提名和获奖的明星永远都是那几张熟脸,但又有什么关系?对于青少年来说,关于偶像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在这个洋溢着无限青春活力和脑残气息的颁奖礼上,认真就说明你真的老了。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年轻人永远都是娱乐的消费主力,即便那是可笑而虚假的娱乐。

专为年轻人设立一个颁奖礼,做一场青少年们喜闻乐见的大party,足以体现美国娱乐工业对于年轻群体的尊重,这难道不值得国内娱乐从业者思索和借鉴吗?

这次,评委们干脆一劳永逸地将“终极选择奖”颁给了“暮色”系列。此外,《暮光之城4:破晓》还斩获最佳爱情电影和最佳爱情女主角两个奖项,掐指一算,“暮光”系列从2008年开始以来,已经拿到41块冲浪板了。

1. 《雷神》《复仇者联盟》《白雪公主与猎人》接踵来袭,Chris Hemsworth(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堪称近两年最的优质男偶像。

2. 在《少狼》有突出表现的Crystal Reed(克里斯塔尔·里德)人气飙升,自然不会错过青少年选择奖这种热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