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易中天语录

易中天语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易中天语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易中天语录范文第1篇

易中天究竟是谁?这个自称“流寇”的人,究竟与谁“合流”?又如何“为寇”?他的“流窜线路图”又是怎样的?

新疆 最大的幸运是遇到现在的妻子

终于有一天,易中天找到李华,直截了当地说:“在婚姻这条道路上,我想只有我才是你最合适的搭档……”

“我本来就是流寇一个。在我的词典里,没有什么‘应该’,只有‘不应该’。我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弄得‘身份不明,面目不清’,让贴惯了标签的人完全无从下手。”这是易中天对自己的定义。

“流寇”易中天1965年高中毕业后去了新疆,从“学生娃娃”转变为“革命战士”;13年后,1978年考进武汉大学读研究生,从“革命文青”转变为“青年学人”;14年后,1992年从武汉大学到了厦门大学,从“传统学人”转变为“另类学人”;再过13年,从2005年开始,通过上《百家讲坛》,从“另类学人”变成了所谓的“公众人物”。

四次转型。第一站,就是新疆。

当年,易中天是唱着红歌进新疆的。不是苏联的《共青团员之歌》,是中国的《到农村去,到边疆去》。他被分配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的“共青团农场”。

那时的易中天是个文学青年,高中毕业前读完了当时能读到的所有中外名著,还自编过一本《唐诗三百首集注》。他也写诗,特别喜欢贺敬之、郭小川、闻捷和李瑛。他当年的进疆,后来的转型,都与“文学梦”有关,但这个梦很快就破灭了。“在那个被诗意描述的地方,我懂得了生活不是诗。”易中天说。

在易中天看来,“”期间的兵团是一个“等级社会”。人分三六九等,活也分三六九等。易中天在这个序列里是第三等,即知识青年。刚去时很受信任,每天晚上帮连队的统计员计算职工的工作量,掰了多少包谷,拾了多少棉花,算是没有正式名分的“统计助理”。后来,还当过小卖部的售货员,学会了打算盘。

“那时有很多荒唐事。”易中天说,比如吃“忆苦饭”,就是水煮包谷糊,不放盐,还要问你“好吃吗”?你说好吃,他说你认为旧社会好;你说不好吃,他说你跟贫下中农没感情。怎么回答都是错,“就是要整你”。

“在那个年代,我阅尽了人间美丑善恶。”易中天说。要说收获,他觉得最幸运的就是在新疆兵团遇到自己的妻子李华。1972年,易中天被抽调到兵团宣传队文工团当编剧。不久,在新疆文联举办的创作骨干学习班上,他认识了写散文的李华。李华来自新疆乌鲁木齐油田,是学习班里最漂亮的姑娘。在进行创作交流时,易中天经常把他写的几首诗拿给李华看。一来二去,情愫在两人之间暗生。终于有一天,易中天找到李华,直截了当地说:“在婚姻这条道路上,我想只有我才是你最合适的搭档……”他的可爱与直率就像一把火,点燃了李华心中的爱情烈焰,她含情脉脉地答应了易中天的求爱。1973年,两人在兵团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武大 易老师最受女生青睐

那时,易中天上穿浅咖啡色西装,下穿牛仔裤,一个箭步就跨上讲台,比在《百家讲坛》酷得多。坐在前排的,都是女生。

1978年,研究生恢复招生,易中天在那年以同等学力考进武汉大学,开始读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生。这是他转型的第二站。他在武大如饥似渴,利用研究生享受教师待遇、可以进馆入库借书的特权,拼命读书,甚至把图书馆里马恩全集第42卷《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抄写了一遍。他听讲座,文科的、理科的,统统都听。他也和同学们讨论问题。谈的最多的,是后来成为哲学大家的邓晓芒。直到现在,易中天有什么拿不准,还会去请教邓晓芒。

易中天觉得武大那时的学风非常好。毕业论文答辩会时,从哲学系请来的答辩委员刘纲纪,与导师吴林伯的某些观点不同。易中天就跟刘纲纪当面争起来,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旁边的同学脸都吓白了”。没想到,最后刘纲纪给他的成绩是“优”。

毕业后,易中天留在了武大。刚刚留校的易中天只是青年教师,连助教职称都没有。他的课叫“文艺审美心理学”,也不循序渐进,一上来就是弗洛伊德、格式塔,口碑传开,郑州、长沙等高校的教师和学生都赶来听,窗户上、走廊里挤满了人。

20世纪80年代在武大读书的同学都记得,那时,易中天上穿浅咖啡色西装,下穿牛仔裤,一个箭步就跨上讲台,比在《百家讲坛》酷得多。坐在前排的,都是女生。

厦大 “土匪”变“流寇”

易中天觉得前一条路适合邓晓芒,自己得选后一条。结果,虽然都是“土匪”(没上过大学直接读研),邓晓芒成了“坐寇”,易中天却成了“流寇”。

1992年,易中天被推荐去厦门大学,于是,他举家迁往厦门特区。这是他转型的第三站。

在厦大,易中天认识了学者林兴宅。林兴宅是20世纪80年代的风云人物,当时洛阳纸贵的“走向未来”丛书,就有他一本,当时人称“北刘(再复)南林(兴宅)”。一天,林兴宅和易中天散步时说:“现在做事情有两个选择:要么做学术研究,那你就埋头去做;要么去为当前的社会生活服务,那你就要走出校门,走向群众。中间道路是不可取的。”

易中天想了想,觉得前一条路适合邓晓芒,自己得选后一条。结果,虽然都是“土匪”(没上过大学直接读研),邓晓芒成了“坐寇”,易中天却成了“流寇”。

他读研,学的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学位论《文心雕龙》,于是从“文学”转到“文论”;研究《文心雕龙》,侧重于其美学思想,这就从“文论”转到了“美学”;讲美学,得弄清楚美和艺术的起源,于是有了《艺术人类学》;也得弄清楚美学史,于是有了《破门而入》;要讲清楚中国美学,就得弄清楚中国文化,于是又有了《闲话中国人》。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全世界议论纷纷,或谴责或叫好。易中天就想研究美国,目的是“看看人家,想想自己”。书名最初叫《艰难的一跃》,取材于麦迪逊的《辩论》。但出版后很“艰难”,不好卖,又把原来的副题《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做了书名。最后广西师大出版社出了图文版,书名改为《费城风云》。

这本书的写作,让易中天对民主和法治有了新的认识:“民主并不只是让人说话、征求意见等等。民主的核心,是‘权为民所授’。在民,政权民授,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后来他讲先秦诸子,就特别注意到孟子关于上天和人民共同授权的思想。

这时回头再看中国历史,不得不追溯到春秋战国,于是有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也就有了《我山之石》和《中国智慧》。至于《书生傻气》和《公民心思》,“算是土匪打劫之余,打的猎吧。”易中天说。

名人 这辈子我有两个女人就够了

出名后,一些崇拜易中天的女粉丝经常打电话到他家。

一次,李华拿起听筒,居然有个女孩儿对她说:“你怎么还不‘下岗’啊?”

易中天精通方言、俚语、段子、顺口溜,很多东西张口就来。2002年,凤凰卫视《纵横中国》栏目总策划王鲁湘和策划助理陈勤发现了他,请他到成都拍《纵横中国・四川篇》。在演播厅,王鲁湘问:“李白有《蜀道难》,郭老有《蜀道奇》,你能不能也弄个‘蜀道啥’的?”易中天脱口而出:“蜀道通,蜀道畅,蜀道通了四川随你逛。四川火锅麻辣烫,四川姑娘都很开放。”全场笑翻。

从此易中天频频出镜。有期节目,主持人拿了一本封面是“保卫张艺谋”的周刊问,赞成这个说法吗?易中天说,我赞成,但要加3个字――“的观众”。主持人问为什么?易中天答,因为观众已经中了他的“十面埋伏”。

这当然是电视人喜欢的风格。做《纵横中国・湖北篇》武汉那一集时,嘉宾讨论武汉人的精神。易中天马上用武汉话说,就是“唰喇”,意思是“快”。武汉人喜欢快,不喜欢慢。比如吃热干面,就得快。做也要快,吃也要快。但更多的时候,不是指物理速度,而是心理速度,也就是“爽”。他进而解释:唰喇,也许还有“爽朗”的意思。但依照武汉人“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性格,也可能是拔刀子的声音──“唰喇”。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总策划解如光碰巧看到了这一集,他立即认定:这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解如光没看走眼,易中天一上《百家讲坛》,诸如“韩信是个待业青年”之类的“易氏语录”,迅速在网上传播,《百家讲坛》从此人气大旺。

出名后,易中天家原有的宁静生活被打破了:经常半夜12点还有记者打电话来联系采访。为了避免被打扰,易中天只好把手机关掉或者转到秘书台。这样一来,妻子李华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他的秘书,每天在家帮他接电话,应付各路记者。更有甚者,一些崇拜易中天的女粉丝,不知从哪里弄到了他家的电话号码,经常打电话到他家。一次,李华拿起听筒,居然有个女孩儿对她说:“你怎么还不‘下岗’啊?”这让李华哭笑不得。还有一些热情的粉丝喊出“嫁人就嫁易中天”,对此,易中天呵呵一笑,说:“这样的话让我感到快乐,也让我感到不安。其实这辈子我有妻子和女儿这两个女人就够了!”

独立知识分子 路见不平插句嘴

人们都讲“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他的说法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不断变新浪”。

2006年前后,易中天完成了他人生的第四次转型,从“另类学人”变成了所谓“公众人物”。只不过,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前三次是“自找的”,这一次是“被转型”。“被转型的感觉怪怪的。”易中天说,有些事,他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有些话,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但有些事,你不能不管。”

易中天确实管了不少“闲事”:李辉质疑文怀沙案、余秋雨涉嫌诈捐案、三鹿奶粉、反三俗、药家鑫案、郎咸平专访郭美美等等。这些时评发表后,有人叫好,有人生气,有人说他“不甘寂寞”,有人说他“多管闲事”,有人因此把他归为“公共知识分子”,也有人觉得不像。

“我就是个‘出来打酱油的’,路见不平插句嘴。”易中天说,他更愿意把自己看成“独立知识分子”。公共知识分子每天都得看新闻,每件事似乎都必须发言表态,他觉得被一种社会责任和道德需求绑架。“是非已经够多的了,再‘公共’一把,还活不活呀!”

易中天认为,一个学者,可以“关起门来做学问”,也可以“打开窗户说亮话”。

2011年5月22日,十六卷本《易中天文集》在北京首发。谈到文集出版后的计划,他笑言还不明确,但有一条可以肯定,“想像《让子弹飞》里的主人公张麻子那样,站着就把钱给挣了。”

文集最后一卷,是两本时评。第一卷收录的文学作品,按企业家冯仑的说法是“青春痘”――“文学是你年轻时长的青春痘,老了就只有老年斑了。”

易中天语录范文第2篇

“人生就像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和餐具。”如果你还不知道这句话,还以为杯具是装水的杯子,回帖的时候不懂得感慨“杯具啊”,你真的OUT了……

杯具经典语录:

1.男人是泥塑的杯具,经得起烤焰,才能拥有水做的女人。

2.不要迷恋锅,锅也只是个杯具。

3.人总是觉得自己的杯具太多了,但上帝是兼职推销的。

4.人生就是一碗内牛满面……少了……盛它的是杯具……多了……装它的是餐具……

5.――我是你的什么?――你是我的杯具啊。―― 啊,原来我只是杯具啊?――这样我就可以把你捧在手心了啊。

杯具家族扫盲:

洗具=喜剧

餐具=惨剧

茶具=差距

桑心=伤心

内牛满面=泪流满面

在网上搜索“杯具”,词条解释称,“杯具”源于“悲剧”。其实原声词“悲剧”早在2008年底到2009年初就已经在网上流行。“始作俑者”是易中天,他在一期《百家讲坛》中说了一句“悲剧啊”,这张截图在各大论坛中如喜剧般逗引着人们的笑神经。资深论坛版主“侠客”对媒体透露称,“杯具”的创意灵感来自易中天的图片,但句式模板则来自张爱玲。“张爱玲有句名言‘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我们最早看到的仿造版本就是‘人生是一张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杯具”具体出自哪位网友,已经难以考证。“人人都是杯具,只有把不开心的倒出去,开心的才能装进来”,“人生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人生又像茶杯,本身就是个杯具;人生更像茶叶,终究要被浸泡在杯具之中”……在各大论坛的回复留言中,“杯具”也成为回复热词。

“杯具”的走红并不孤单,最后以“杯具”为核心,越来越多的谐音词诞生并风靡网络。如“洗具”等于“喜剧”,“餐具”等于“惨剧”,“茶具”等于“差距”,“桑心”等于“伤心”,“内牛满面”等于“泪流满面”等,“杯具”家族正在不断壮大,逐步超越曾红极一时的“贾君鹏家族”。

“人生就像牙缸,你可以把它看成杯具(悲剧),也可以把它看成洗具(喜剧)”……在以“贾君鹏”为代表的“寂寞党”盛行后,“杯具派”迅速成为各大论坛的“主流”,大有赶超“寂寞党”之势。

你的杯具是哪个版本?

你今天“杯具”了吗?中国网友从来不缺创意,在网友们的集体智慧下,“杯具”一词就像WINDOWS系统一样,不断升级。从“人生是杯具”的1.0版,“人参要泡在杯具里才能入味”的11.0版,到最后的终极版,“杯具”中逐渐“泡”入了哲理。

日前,网友“猫扑第一杯具大师”总结出了《2009版网络第一杯具使用指南》,全方位立体式地网罗了杯具的各种版本,并收录了30条经典语录,为网友提供全面的使用范例。

杯具的发展史――

原版:人生就像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1.0版:人生是杯具。

2.0版:我的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3.0版:人生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人生又像茶杯,本身就是个杯具;人生更像茶叶,终究要被浸泡在杯具之中。

4.0版:人生就像牙缸,你可以把它看成杯具,也可以看成洗具。

5.0版: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当你努力跳出一个杯具时,却发现自己跳进了一个餐具(惨剧)。

6.0版:人生就像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当我们认为自己跳出一个杯具时,却已经掉进了另外一个杯具。而若你发现你没有跳进另一个杯具……那恭喜你……你掉下茶几了。

7.0版:人生就像一个透明的杯具,我们自知身在其中,偶尔和另一个杯具一见钟情,却出不去。

8.0版:我跟上帝说我渴了,于是上帝给了我一大堆杯具。

9.0版:女人是水做的,为了迎合她们,男人注定成为一个个杯具。

10.0版:人生要泡在杯具里才能入味。

11.0版:人参要泡在杯具里才能入味。

易中天语录范文第3篇

在一般人的眼里,孔夫子老先生是非常庄严肃穆的,是很儒雅的。印象中,他脱口而出的便是箴言,说话从来都是不苟言笑,严谨精炼的。但是,自从去听了市图书馆组织的一次国学讲座,在厦大黄少坚教授的绘绘声中,我重新认识了孔子,重新认识了《论语》。

虽然我们尊称孔子为大圣人,但是这样的孔子毕竟离我们很遥远。老师让我们去品读论语,做读书笔记,无非就是想让我们懂得里面讲的一些道理,“仁”、“礼”、“义”,是论语这部书的精髓。它太高深。几千年的距离,我们只能浅尝论语,只能遥望孔子。在这样的年代里,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怎样的孔子?

在《于丹论语心得》序中,易中天说我们需要一个灰色的孔子,一个能够适应当下的孔子。没错,论语中的孔子太遥远,我们无法将他看得真切。我们只能凝望他的外表。孔子是怎样的人,我们已经思维定向了。而黄少坚教授说,孔子是会骂人的。

在论语中有这样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乍一听普普通通,可是它有点骂人的味道,大概是气话把,被那个无知淘气的小丫头气了,也可以说这样的话的。

孔子也是人。他可以骂人,可以生气。只是他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教我们如何待人接物,

教我们如何完善自己。因为一部论语,我们将他框在了伟大的束缚里,实际上,孔子更应该是鲜活的,可爱的。没有色彩,只有温度。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有讲到这样的一段话:“《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生活中的我们,被种种烦恼束缚,压力是我们愁眉苦脸的根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作为中学生,我们时常感叹,作业多,考试多,压力多。可以称得上是许三多了。而在孔夫子的眼里,学习却并不是一件难过的事情。学过知识后时常温习,在读过的旧的知识当中,也可以体会到新的快乐。孔子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面对事情的心态。不光光在学习的领域中这样,其他方面也一样受益匪浅。

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易中天语录范文第4篇

――朝鲜人这样夸女人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一位中国留学生到朝鲜后,得到的第一句赞美是“你长得真像售货员”。在朝鲜,售货员是女性最向往的一种职业,相当于我们国家的高级女白领。那里80%的售货员都是大学毕业,长得也特别俊。朝鲜女大学生对中国留学生说,她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售货员。所以,说谁长得像售货员,是在夸谁漂亮。

另外,在朝鲜还有一种令人羡慕的职业――交警。平壤交警可能算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交警了,清一色都是女性,个个身材高挑,相貌不凡,跟我国的空姐似的。所以,如果家里出了一个交警,那是值得整个家族自豪的事情。

清华毕业的尼姑收养26名孤儿

――如果对孩子的苦难视而不见,

念佛还有什么意义?

1995年出家前,智宏法师是清华大学哲学系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她选择了佛门。秦岭脚下一座小小的庙宇,是智宏法师的落脚之地,2001年春天的一个晚上,她听到了一阵哭声,顺着哭声的方向,智宏法师看到一个小女孩正在小庙门口哭泣,并收养了这名被父母遗弃的孩子。在这之后不久,不断有人将弃儿放在小庙的门口,从2001年开始至今,智宏法师在门口捡到了24名女孩,2名男孩,被遗弃的小孩绝大多数都身患疾病。

26名被收养的孩子,两名男孩不方便在寺院中收养,寄养在别处,但每个月她都会给这两个孩子一些奶粉等必需品;两名小女孩年龄还小,在附近的村子里上小学;两名女孩佛学院毕业后,目前在寺院修行;剩下的19名女孩子都在国内的佛学院就读。

为了孩子的读书、生活、治病,智宏法师修建寺院大殿的事一直拖延,她说:“如果看到孩子的苦难,却视而不见,念佛又有什么意义?”

泰国“大象小姐”选美大赛

――胖也是一种美

当今社会,选美比赛几乎都是苗条的女孩统一天下。然而在泰国,一年一度别开生面的“大象小姐”选美比赛同样吸引着诸多目光。并非只有瘦的女人才有选美权利,一群重量级美女,以优雅和充满自信的姿态向世人证明,胖也是一种美!

泰国“大象小姐”选美大赛由泰国大象保护基金会主办,通过比赛选出像大象一样优雅的胖美女,目的是唤起民众保护大象的意识。泰国的“大象小姐”选美比赛始于1997年5月1日,此后每年举行一次,年龄在18岁到35岁的女性都可以参加这一选美,但所有参赛者都必须拥有超过80公斤的傲人体重。参赛女子必须从体态、气质、风度三方面进行激烈角逐,竞选“大象小姐”并不是完全以胖为标准,获得名次的胖美人在获得奖金的同时,将担任泰国“大象保育大使”,不管能不能获奖,参赛女孩们最大的希望就是打破那种“只有瘦才是美”的偏见。

主编手记:

每天要做的事:帮对方做件事,哪怕很小的事。拥抱。说对方“对”、 “辛苦了”。

每周要做的事:至少每周安排一次不少于一小时的交谈,互相沟通沟通。

每月要做的事:给他一个惊喜。

每三个月或每月要做的事:总结。暂时离开一点时间让他想念你。

每年要做的事:为每年的生活作总结并寻找策略解决问题。

――婚姻年终总结报告

惊讶

离婚博览会――法国浪漫之都巴黎举办了首届离婚博览会,吸引了大批人士前往参观。

据法国国家人口研究所数据表明,在法国几乎每两桩婚姻就有一桩以离婚收场。

40%是暴露的黄金比例

――露还是不露,是个问题

对不少女性而言,外出活动时,一直有个让她们感到困惑的问题――穿着暴露到什么程度,才能吸引异性注意力呢?过于保守肯定完全被忽略,但过于暴露反而有可能吸引到一些不该被吸引到的眼光!

英国科学家认为他们找到了这一问题的答案,那就是:女性着装暴露大约40%的皮肤,是吸引异性注意力的黄金比例。心理学家派出了4名女性,前往城中最大的夜总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衣着暴露程度大约是40%的女性,获得男性青睐的程度最高。专家对此解释说:“如果暴露程度超出40%的话,那么原本应为‘魅力’的信号就转化为一种的感觉。可以暴露出一点大腿部分或者手臂的一部分,但不要超出这些。”专家建议,恰当的着装包括刚好遮住大腿的无袖连衣裙。

倾听:

毫无疑问,我们家就像其他许多家庭一样,男人们总是对这些事儿反应迟钝,需要时不时当头棒喝。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男人需要常敲打,才能发觉妻子花在抚养孩子上的时间比自己多

三手烟是指,房间里烟味消逝很久之后,吸烟者头发和衣物上仍携带着的不可见但有毒的气体和颗粒。打个比方,走近吸烟人,总能闻到一种挥之不去的“烟”味,这个七味就是三手烟。

――三手烟比二手烟危害更大

成年人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爱情问题,其次是没有爱情的问题。

――网友@faytoday

沉默是无法掩饰的失落。

――作家张小娴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座城。爱可倾城,亦可毁城。说到底这城还是属于别人的。而我们终其一生等待的攻城人,不是来的太早,便是来的太迟。

――左小词

爱本质上应是一种意志行为,用自己的生命完全承诺另一生命的决心。

――德国作家弗洛姆

人生两大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

――易中天的忠告

草率离婚的其实很少,草率结婚的才多。

――上海学者徐安琪

小时候,妈妈吓唬我说:狼来了。上学后,同学吓唬我说:老师来了。结婚后,同事吓唬我说:你老婆来了。

――大丈夫语录

易中天语录范文第5篇

《论语》曾经是我在念中师的时候阅读过的一本书,它是一本记录了2500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语录。记得当时,我在语文课上机械得背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却曾想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今天,竟然有一位女学者用自己的眼光,将这样一本古老的书籍,用现代的眼光来阅读和理解,这的确是非常吸引人的一点。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但是,一度人们更愿意称他为孔夫子,代表了迂腐和固执。可是现在,于丹老师将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和现在这个缤纷的世界理解起来,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把这样一本难以理解的古代典籍,结合现代的实例,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从中也更能悟出道理。

于丹老师笔下的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正如易中天所说:"孔子没有温度,只有色彩"。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运用很多故事告诉了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哲理。我分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为人之道。《论语》说的是人,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暂,孔老夫子从各个角度,各种层面不断地教诲我们,怎样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总体概括为: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积极生活、和他人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君子"是孔子人学的理想人格,是"士子们"道德修养所努力的方向,它对社会大多数人而言,带有悬格的性质。一个人,一个生活于平均化的日常生活状态中的普通人,"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是孔子"为人之道"的主要内涵。如前所述,孔子的仁爱是一种展开于具体的人际关系当中的差等之爱,而在传统的人际关系当中,最重要的关系主要有夫妇、父子、长幼、朋友和君臣等五个方面。在今天我看来我们教师教育学生上要"耐心",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对待,我们经常是这样说,也这样想。但事实上,我们许多时候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老师会在课堂上生气发火,这是我们还没有学会耐心的佐证。教师在课堂上失去理智,感情冲动,除了伤害了孩子的感情以外,别无他用;教师的喋喋不休,除了让孩子耳根的茧子更厚以外,没有其他功能,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想要的是什么呢?我想无非是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好好成长,如此而已。有没有更有效的办法呢?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可不可以这样尝试一下?当孩子上课走神的时候,原谅他,提醒他,毕竟学习是孩子的事,他没做好,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的帮助;当课堂秩序乱的时候,不要对孩子大呼小叫,我们应该考虑是不是我们的课堂对孩子没有吸引力呀?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把孩子们吸引过来;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的时候,原谅他,帮他找出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帮助他下次完成作业,使孩子体验及时完成作业的成功感;当孩子犯了错误,耐心一点,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出孩子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的去跟孩子谈,帮他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二)、处世之道。在社会交往中,无论是交友还是工作,人们都想找到一个适中的生存法则,既对自己负责任,又对他人负责任。于丹《论语》心得中,谈到了一个职业化的工作态度,"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是说每个人要做好自己的份内事,也就是常说的本职工作,这也是所有人所需要推崇的。孔老夫子说: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于丹老师认为,与其怨天忧人,不如恭身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就自然就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于丹老师所给我们讲述的英国著名网球明星吉姆。吉尔伯特的故事,让我们从简单的事情当中明白一个不简单的道理——心态决定一切!于是,我不禁想到:在教育形式日益变化的今天,以怎样的心态对待我们的工作,才能使自己感受到来自工作的快乐呢?当然是心态的和谐。"心平则气和,气和则神安",只有保持心态和谐,才能理性的处理期望所欲与利益所得的博弈关系,坚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义务,合理定位自己的价值观,正确对待教育教学的各种困难,这时我们就能够勇于接受挫折,乐于迎接挑战,客观看待努力工作而获得的至上荣誉。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做到心态和谐,拥有和谐的教育职业心态,才能安心植根于默默的育人事业当中,不为世间的功利和浮躁所扰,从辛苦的教育工作中深深感悟,至情享受奉献社会、奉献教育的快乐,收获更多的幸福和满足。

(三)、交友之道。我想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过很多的朋友,但是究竟有几个真正的朋友呢?究竟有谁会在你需要的时候伸出手来,帮你一把呢?于丹《论语》心得中,也说道了,对待朋友也要有一定的尺度,保留一条界限,朋友才能够交往得久远,有很多朋友间彼此伤害就是因为,没有保持一定的友情距离。所以,于丹《论语》心得也告诉我们,在这样一个物质会社,交怎样的朋友,怎样交朋友。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其实,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就自然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

相关期刊更多

国学学刊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糖尿病新世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实用妇产科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