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经济发展

社区经济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经济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区经济发展

社区经济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区经济;经济管理;互联网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及发展,整个国家开始从传统型的社会向现代型的社会转变,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进步与稳定,而在社区的建设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社区经济的发展。社区经济能为社区建设提供经济支持和物质保障,为社区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对社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繁荣和进步。

社区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和社会秩序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他们满足了社会的某种需要,社区经济的也不例外,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互联网的需求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我国目前的社区服务水平差,居民社区服务需求的满足率低,远远不能满足这个庞大的城市社区服务市场。而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各种信息技术急速发展,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如何将互联网信息移植入社区经济发展的范畴中,使其能够高效的为社区经济发展服务,则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点。因此如何将以互联网信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与社区经济相结合,就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结合社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本文提出的而具体对策与建议如下:

(1)城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城市社区经济信息化,在做到对社区经济资源合理配置及共享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政府职能对城市社区经济的信息化制定规范。各级政府要发挥积极作用。对社区居民建立和发展的社区经济信息化组织,政府要予以积极引导和支持;要制定有关的政策、法规,为社区经济信息化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规范和法律保障。同时,要发挥宣传媒介的作用,大力宣传社区经济信息化的观念,在社会上形成发展互联网社区经济信息的共识,引导社区经济业朝着正确、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政府要做大做强社区经济中的部分互联网企业,推进社区经济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2)社区要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社区互联网经济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这首先要求人们必须转变观念。要改变旧观念,牢固树立社区经济是传统经济的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我们再囿于固有的观念,不承认社区经济近几年的信息化,就等于否认社区经济的最新发展方向,而偏离社区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社区经济业就成为一句空话。认识了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努力为培育和发展社区经济信息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建立健全社区经济的信息化组织体系,为社区经济信息化提供必要的载体。社区经济要建立在一个发达的组织体系的基础上。社区经济的信息化在我国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信息化程度不深是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障碍。通过组织创新来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经济组织体系,是实现社区经济信息化最关键性的问题。目前,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知识结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等存在差别,社区经济组织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实现产业的O2O化,提高经济体系运转效率。

(4)促进规模经营,把社区经济从单体型、零散型向集团型、群体型转变。实现投入产出良性循环的前提是规模化。规模小、组织化程度差,信息化程度自然不高。而网络化能充分实现社区资源的集约化使用,达到规模化的要求。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规模经营的新机制,把各连锁经营服务网点连结起来,形成一批以较大型企业组织为骨干的企业群体,从而形成规模效益,从而保证社区经济的信息化规模加深和扩大。例如家政服务业,就可以把计时工、保姆介绍、租赁业务、搬家装修等多种服务扩展进统一数据库,将下岗、待业、在职的具有这方面专长的人员纳入服务队伍网络,根据需要统筹安排,随时调遣,使社区经济更加方便,经济信息化更加深入。

(6)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建设,通过有效手段,不断提高社区从业人员的素质。人才关系着社区经济信息化的成败,社区经济发展也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持。目前从事社区经济业的人多是社会失业人员、企业下岗职工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他们存在普遍文化程度偏低、信息化技术缺乏,互联网思想尚未形成,导致服务技能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十分有限,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为此,可从以下三点出发:一是全社会要对社区服务人员的职业素质进行要求,不断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二是有条件的高等院校除培养应届毕业生外,还要对城市社区选送的社工人员进行正规化教育,使之成为发展社区互联网经济的专门高级人才和骨干力量;三是对现有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使之具备基本的互联网知识和信息处理技能,通过强化员工素质培训、专业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热爱本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丰富的商品经济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技术,这样才能使社区经济水平不断推上新台阶;四是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优秀的网络技术人才到社区工作。

本文以互联网时代的社区经济为研究对象,就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发展社区经济提出了建议,对今后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匡海波.社区经济发展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2]刘洋.社区经济管理模式变革的探讨[J].财经分析,2013,(4):238-240.

社区经济发展范文第2篇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固定资产投资额在去年实际完成任务数上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去年实际完成任务数上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去年实际完成任务数上增长10%;财政收入在去年实际完成任务数上增长12%.

一、经济发展

(一)、突出项目建设,着力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去年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会议精神和区委、区政府对全区经济工作的部署,地区的经济工作的发展要按照“四个加快、一个确保”发展思路,即加快项目建设、加快招商引资、加快特色街区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全面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切实抓好项目建设。去年安排重点项目3个,分别为在建项目东方综合楼项目,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预计年内封顶,交付使用;*普*信设备厂新建的普天小区住宅楼项目,投资额*万元,预计高层两栋年内封顶;新建项目东方集团31街坊住宅楼,预计年内三栋多层交付使用,四栋高层主体封顶,完成投资*元。

高度重视项目策划包装。要立足实际,精心策划包装项目,着眼于国家投资支持的项目进行策划,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不低于100万。抓住地区军工企业外迁和东方、普天两个企业的福利区改造这两大机遇,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培植和壮大新税源。

幸福路沿线项目应以幸福林带建设为先导,建设以幸福林带为轴线的经济带促进城东地区整体开发和经济社会的繁荣,按照幸福林带规划、协调做好项目的策划、包装等前期工作,密切同驻地单位、企业的联系,协助企业规划,加大服务力度,取得更多的支持,以此带动幸福路沿线的建设。

二是加快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经济建设。

首先要坚持走出去,参加各类项目推介会、招商会,加大宣传。其次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多方联系,抓好商机,实行以商招商,以商引商,网上招商方式,并为其提供优质服务,抓住一个,成功一个,带动一片,一抓到底,决不放手,最后实行全民动员招商,要发动全体干部,各方人士及各界的力量,实行政策鼓励,进行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引进规模大、效益好的知名品牌企业。

三是加快特色街区建设,打造“三个商圈”。

围绕地区*南路、爱家广场和纬什街三个商圈优势,大力发展餐饮娱乐业,引进名店、老店,发挥品牌优势,促消费、保增长、增税源。即切实抓好普天小区综合楼*平方米营业用房的招商工作。

四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抓好两个转变,即产业结构从生产、加工型向现代服务型转变;居住福利消费型向经营服务和商业的转变,使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我地区所处的区域位置的要求相一致。形成特色,再塑优势。同时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使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参与和推进我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二、社会发展

(一)深化社区建设,提高社区管理水平。

1、认真贯彻省、市、区《关于进一步深化城市社区建设》的精神,立足于社区服务,发挥社区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和社区居委会的自治能力,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完善社区公益事业、福利事业等服务功能,使社区在更好地服务于社区群众、驻地单位的同时,发展社区经济,使社区逐步走上以服务养服务的道路。并按照“立足服务、完善自治、健全法制、提升水平”的要求,推动社区建设深入发展。

2、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使社区工作牢固树立“牢记宗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务实清廉”的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从办好每一份低保、帮扶身边每一个下岗失业人员,关爱每一个残疾家庭做起。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的贴心人。

(二)发挥劳动保障平台作用,加大政策落实力度。

1、进一步开展各项培训工作。组织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人员参加SIYB创业培训和各项技能培训。增加各项技能培训种类,在开展计算机操作、茶艺、插花、烹饪、保健按摩、创意拉丝花的同时,增加月嫂等多项技能培训,做到培训与职介相结合。

2、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是全年工作重点。将组织专人对小额贷款人员进行实地考察、项目审核,加大小额贷款放贷力度和催贷款工作。同时按照“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路,推荐好创业项目,挖掘创业明星。

3、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为确保企业退休人员一个不遗漏的纳入社会化管理,要求各社区对驻地单位转入社区的所有退休人员资料进行整理、统计、核实、建立台帐并录入微机。

4、认真做好劳动监察的相关工作,为群众服务。细心接待来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为群众办实事。

(三)以人为本,做好民政工作。

以“低保”为重点,做好救灾救济等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好低保政策,加强低保工作动态管理,严把人情关、和廉政关。切实做到“应保尽保,有进有出,动态管理”。解决好国有和集体企业职工由下岗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和低保并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切实把低保政策贯彻好、落实好,提升地区低保工作的管理水平。二是实行“分类施保”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补助标准。三是推行民主评议,实行阳光管理,严格申报低保程序,使街道、社区、城市低保工作始终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充分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四是继续做好“双拥”工作和老龄工作,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强化国防意识和尊老爱老意识。

(四)继续做好残联、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促进地区各项社会全面发展。

社区经济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区经济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战略的深入发展,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许多新的变化,“单位”的社会功能正在逐步弱化,城市社区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社区经济方面的问题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此情况下,深入研究社区经济发展现状,对加快我国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作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社区经济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社区建设工作的逐步推行,社区经济才慢慢从城市社会福利性的区服务中分离出来,它是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后才开始出现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所以,对社区经济的研究,目前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然而,社区经济作为一种客观的经济活动早就存在,人们几乎每天都在接触它。对于社区经济的认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概括起来,目前国内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社区经济就是街居经济。因为,既然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单位是街道和居委会,那么,社区经济也就是街居经济。二是认为社区经济是指区域内所有经济活动的组合,凡是街道地区范围内的经济,都可以说是社区经济。三是把社区经济作广义上的理解,认为社区经济是社区各种经济因素及其活动的总称,包括社区经济管理系统(如工商、税务、金融、物价等)、社区经济部门(如区、街和居委会经济组织、工商业、各种服务行业等)、社区经济活动的项目以及社区经济的活动。

以上三种观点主要是从经济学角度、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界定社区经济的。它不仅抛弃了社会学中有关“社区”、“社区建设”的特定内涵,而且也割裂了社区经济与社区建设的密切关系,所以它们都存在不足之处。第一种观点只对社区经济中的“社区”作空间属性上的理解,而没有把社区经济的内涵表述完整。因为社区经济不只是包括街居经济,还包括其他成分;第二种观点则把社区经济的外延给扩大了,有无所不包之势;第三种观点更是穷尽经济之涵盖因素,把社区经济的范围扩大到了极致。由于这几种偏重于经济学意义上的界定都缺乏“社区建设”所拥有的社会学内涵,导致在解释社区经济时显得十分乏力。

那么,如何从社会学的角度,或者从社会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角度来理解社区经济的内涵呢?本文认为,要界定社区经济,必须先了解“社区建设”的内涵。因为社区经济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建设的经济基础,社区经济正是针对社区建设的发展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社区建设”在社会学上具有特定的内涵,它主要“是指基层社区在政府的帮助和指导下,依靠社区自身的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经济、政治、文化、环境、治安、务等各项事业与整个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因此,要完整、准确地理解社区经济的概念,就必须从要完整、准确地理解社区经济的概念,就必须从社会学角度来把握社区经济的几个基本特征。

1.地域性。社区经济首先必须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和社区界定范围之内。社区即地域性社会,地域性是社区经济的首要特征,超出了特定区域范围的经济活动就不能成为社区经济。社区经济的地域性不仅是指其经济主体分布在一定的地理位置上,而且其劳动力构成也具有一定的社区地域性特征,社区居民必须是社区经济的基本劳动力和主要技术的构成主体。

2.社会性。社会性是社区经济诸特征中最为突出的体现。社区虽然首先是指一种地域性社会,但除了具有地域性特征外,它还带有感情、特殊主义和集体主义取向。所以,社区经济不能像其他经济类型那样,一味地只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社区经济的社会性。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社区经济不仅要讲究经济效益,而且更要讲究社会效益,这种社会效益是广泛而巨大的。如文化方面的有偿服务,不仅可以增强社区建设的后劲,而且可以促进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普遍改善和基本素质的不断提高。

3.服务性。社区经济是为了社区建设而兴办的,其宗旨是为社区居民的生活和全面发展服务。所以,并非在社区内的一切经济都是属于社区经济的范畴,这正是社区经济区别于其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社区经济的服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其构成来看,社区经济一般多以商业、生活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为主。二是从其性质来看,社区经济的性质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其发展方针是“围绕服务办经济,办好经济促服务”。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社区本着“为民、便民、利民”的宗旨和因地制宜、拾遗补缺的方针,积极发展综合服务事业,这已构成社区经济的主要方面,成为社区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4.多样性。社区经济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内容的多样性。社区经济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房地产、旅游、商业、餐饮、医疗保险、建筑安装、文化教育等产业。二是经济成分多样性。社区经济除了集体经济这个主导经济成分以外,还包括私营、个体、合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凡是立足于社区、服务于社区的一切经济成分都可看作是社区经济的一部分。三是经营方式的多样性。社区经济一般规模不大,但经营方式灵活多样。它可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随时调整经营方式,适应市场竞争,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社区经济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社区经济目前正处于实践摸索和理论探讨的阶段。在实践中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经验,理论方面也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毕竟起步比较晚。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面临着不容回避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

1.资本不充足

(1)社区的纵向联系传统化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在对社区街居实行襁褓般的束缚的同时,又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在这种体制下,社区缺乏积累社会资本的条件和动机。在计划经济转轨时期,产权制度改革后,社区内的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组织,社区居委会成为自治组织,互动合作关系。但目前有的地方的社区组织,无论思想和行为上都没有摆脱传统体制的影响,滞后于形势发展,习惯于依赖政府,过着“等、靠、要”的日子。面对重要战略机遇期,有些社区组织不是紧抓机遇,而是“瘸子打围坐着喊”,不行动,依赖政府获得“首长项目”以便取得财政保证。

(2)社区的横向关联程度低

城市社区经济发展,要优势互补、利益共享,节约交易成本,获得最大化利润。而从目前城市社区经济的现状看,长期以来倾向于和政府之间的纵向、封闭、传统的联系,而忽视跨社区和产业之间的交往与联系,产生了经济效益低的问题。

(3)社区资金短缺

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相当的水平。但对城市社区来说,资金短缺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一方面,政府财力有限,奖金投向社区的数量毕竟太少。另一方面,社区自有财力较弱,城区财政仅能维持一般工资支出,是“吃饭”的财政,险些之外,无力担当投资发展经济的(下转109页)

(上接107页)任务,不能成为国有资金投向对象。一个地方的发展,不能光靠政府拔款,主要要靠自身的实力来支撑发展。我国城市社区经济恰恰是在自有财力上短缺。

2.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建设、管理社区的经验和对客观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以至于我们在着力发展社区经济时出现战略决策的失误,战略重点的失衡,产生了许多结构性的新的问题。如,以往在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中,把发展重工业放在不恰当的位置,许多城市忽视轻工业,与此相适应,势必重视积累而轻视消费。重视经济增长速度而轻视经济效益,重视生产用品而轻视生活用品。受这种发展战略的影响,我们原先的一些社区经济的结构自然地有着“畸重畸轻”的痕迹。许多城市社区超越自身条件的许可范围而贪大而求全,忽视固有的优势而追求自成体系,忽视长期发展战略而追求短期效益,以至生产结构上比较失调。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和利用,生产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消费结构上供不应求,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技术结构上不能及时更新换代向高层次发展、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益极不相称,体现不出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

3.管理不完善

我国城市经济管理体制基本上是沿袭苏联纵向的集权式管理机制,虽然也有几次变革,但主要是在调整条条块块的管理权限上做文章,没有跳出以行政部门和行政方法管理企业的圈子,仍然是矛盾重重,根本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城市社区经济的管理也不外乎如此,其主要弊端是:

(1)条块分割严重

按行政系统、行政区域管理社区经济,最突出的矛盾是条块分割。在一个城市内,社区工业企业有的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有的按行业关系划分,自成体系,条块分割,很难对其进行统筹规划,综合管理,造成生产与存储、生产与销售的脱节,影响了商品的流通,阻碍了条块之间的经济活动。特别是改革过程中城市社区所有制的改革取向更弱,无论是“大集体”、“小集体”,还是国有小企业的股份合作制改革,合作经济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而且其产权管理政府仍没有“松手”,过渡性质较为明显。

社区经济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字】:社区文化;新常态;方向

1、经济新常态与社区文化

1.1经济新常态

2008年以前,我国经济的增长一直保持着较为高速的增长,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也保持着较为领先的位置。但从08年开始,这一连续领先的状态被打断,各国的经济发展也一再陷入低迷状态,而我国也逐渐开始认识到不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战略,提出经济增长的结构性转变,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化为创新驱动,经济增长速度由两位数的高速度增长变为7%~8%单位数的中高速增长,要求经济结构升级,把第三产业等消费性、服务型的产业当作经济发展的主体。以上种种的转变都是我国对于经济发展的一种价值选择与判断,从我国对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何种作用的转变来看,在经济发展上选择这样一种新常态的路径也是大势所趋的。

1.2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是社会的地域特点、人口特性以及居民长期共同的经济社会生活的反映。 它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方式,大体上的理解方式就是在广义上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而在狭义上多是指一些文化现象。当前我国经济进入转型时期,现在所提倡的使经济发展由旧常态向新常态的转变以及十八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十三五规划,其目的最终都是希望经济能够得到更好更健康的发展,最终惠及人民,改善民生。而社区是社情民意、社会基层中各种矛盾和问题反映比较集中的地方,是城市发展的微观状态。我们在走经济新常态的道路中,不可避免的便是让文化紧随而上,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同样打出“新”的旗帜。社区包含着不同层次的内容,因此所体现出来的社区文化也是不一样的,主要有市、区、街道三个层次,本文中所研究的社区文化发展方向单指街道层面的社区文化。

2、经济新常态下社区文化发展方向的选择

2.1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文化产业作为一个非传统产业,它的发展自身就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而社区文化更是文化产业链中的弱势群体。我们一直在强调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对于文化产业也是如此。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不能故步自封、因循守旧,要做到博采众家之长,吸收省内外、国内外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利用与当今时展潮流相适应的文化传播载体――网络,使之对社区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发挥辅的作用。当今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的模式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都以互联网+为驱动,最终惠及民生,改善民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热词――经济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供给侧改革,无一不给我们的社区文化发提供新的路径,让我们乘着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走出一条现代化的社区文化发展道路。

2.2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城乡二元化的体制一直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然而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同时也体现在文化方面。社区有城镇社区与农村社区之分,而近年来的城镇化建设使大量人口由农村迁移到城市,他们在城市的社区中生存,带去的不仅是人力资源还有乡村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通讯事业的进步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了便利的条件,因此乡村居民在日常生活过程中能够充分的接受城市社区文化这种集教育、科技、娱乐为一体的社区文化发张方式;随着近年来的“民工潮”“打工热”的盛行,游走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打工者们,他们参与了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吸收了城市的先进文化,他们的流动使这种文化传入乡村,成为现代文明传播的载体,给新农村的建设添砖加瓦。与此同时,他们也把乡村所具有的睦邻友好、一家有事三家帮、庭院文化等生活方式带到城市社区,对于城市社区中闭户不见、互相都是陌生人的状态也有所改善。要想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文化发展方向就要坚持文化发展的先进性与创新性,这不仅符合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也符合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文化发展上走出一条特色化,符合本地区民情,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加大城乡之间的互动,协调发展,在文化方面相互促进相互吸收,这就一定要求了两方的工作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利用乡土气息、民俗文化、自然风光去吸引人群,这样的发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且繁荣发展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3文化享受均等化的发展方向

社区文化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下的一部分,而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能够让居民均等的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是建设社区文化的一大重点。文化享受的均等化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与强制性的施加到每个人的头上,而是在文化产品多样化并能够充分达到均等分配的前提下,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以个人的文化需求为基准,以此来进行的文化产品的分配。而我国现阶段在社区文化均等化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在社区中忽视文化发展,图书馆,艺术馆很少几乎没有并且典藏量不能达到要求,文化表达方式单一这在根本上就没有满足实现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前提。社区的文化服务本就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的限制,因此乡镇居民进入到城镇工作,生活后,由于户口的限制在原本居住的地方所享受到的社区文化并不能够跟随他们一起来到城市,而在城市中由于经济等条件方面的差异也不能够充分享受到社区文化的成果。我国提出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思路,最终也就是希望由经济发展最终带动其他方面发展,并通过其他方面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经济方面的发展,从事实现成果由全人民共享。所以在发展社区文化中一定要注重均等发展,实行普惠政策,优化公共服务的投入,可以与民营企业联合解决资金的投入问题,促进社区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最终实现社区文化享受均等化。

【参考文献】:

[1]曹爱军 杨平.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1

[2]刘宝顺. 我国城乡社区文化建设综述研究[J]. 管理学刊. 2010,(6)

[3]吴超 钟辉.金融支持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在哪里[M].财经科学.2013,(2)

社区经济发展范文第5篇

刚才,刘强书记代表区委常委会作了重要讲话。讲话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全面总结回顾了我区*年的主要工作,运用国际化的视野、立足全国宏观经济大局、结合市情区情,深刻剖析和深入研判了当前形势,对明年工作作了总体部署。讲话立意高远、目标清晰、重点突出、举措有力、振奋人心,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根据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委总体安排,下面,我重点就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以及明年全区工作的主要考虑作一安排布置。

围绕区委十届七次全委(扩大)会精神,2009年政府工作可概括为“一三五八”,即:突出“一个主题”、把握“三大重点”、实现“五个突破”、做好“八项工作”。

一、关于“一个主题”

*年,我们提出危旧房改造主题年,应该说顺应了时势,改善了民生,也实实在在地为城区发展拓展了空间。同样,为缓解交通瓶颈制约,在确定2009年主题年的问题上,我们响亮提出了“交通建设年”,主要基于六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城区道路狭窄,承载能力较弱。我区是重庆的老城区、是高度建成区,山城特有的地理特征,加上历史建设的诸多因素,造成我区的道路现状无法适应顺畅通行的需要,特别是高峰时段拥堵现象比较严重。二是断头路较多,车辆被迫绕行,费时费神,影响通行效率。比如兴隆街断头路、文化街断头路,往往造成车辆绕道行驶,增加了中干道的通行压力。三是路网通联性较差,车辆分流不畅。南北向连接通道非常有限,长滨路、嘉滨路、牛滴路等快速干道利用率不高,分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四是停车位不足,停车较难。特别是解放碑CBD区域,金融机构、总部机构众多,且很多大楼缺乏超前规划,导致目前的停车位显得尤其紧张,无法满足发展需要。五是充分对接市里大力推进“畅通工程”的工作部署。六是相当部分群众的交通意识、文明习惯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当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区交通较为拥挤,还存在着客观方面的原因。据统计,到今年1月,全市机动车数量已达144万辆,是直辖之年的6.17倍。我区作为全市的政治中心、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和文化中心,大量机动车的涌入是必然的,这也是造成交通拥挤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客观原因无法避免,但是,我们也要从自身找问题,尽最大可能加大力度改变目前的交通状况。

为此,区委、区政府明年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实施“交通建设年”,将有利于完善城区功能,有利于提升城区形象,有利于增强城区吸引力,确保渝中在打造“一区一基地”、实现“内陆香港”城市理想的进程中,让“畅通”这一城市的基本功能得到充分满足。同时,通过实施“交通建设年”,可以凝聚全区上下和各方力量,像今年抓危改一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切实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交通组织管理,不断增强承载力、提高通达性,在打造特大城市畅通城区方面探索走出一条新路。

二、关于“三大重点”

“三大重点”是2009年八项工作的统揽和总纲,也是当下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应矢志不渝坚持的方向。

第一个重点:提升城区综合服务功能。这是打基础、管长远的事。通过近几届区委、区政府的努力,城区环境得到不断优化,但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考虑未来需要,仍然还有很多亟待完善的地方。比如,城区发展空间和载体受限的问题。由于土地资源稀缺和楼宇载体不足,我们不可能优惠送地和免费为总部提供整块地皮修建独立的大楼,直接导致近年来部分总部企业相继外迁,同时,楼宇、物业结构性不平衡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近几年全区高档商务楼宇需求十分旺盛,低档楼宇又出现大量闲置,且目前能够现实提供的高档楼宇少之又少,建设改造的任务十分繁重。又如,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无论是市容市貌、环境保护,还是生态绿化等,都与直辖市中心城区的地位和形象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在提升城区功能上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善于找疼点,敢于抓重点,着力破难点,坚定不移地推进实施危改工程、楼宇工程、畅通工程、园林工程、城管工程,不断完善和提升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明年,要拆除房屋总面积110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25平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84天,全社会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17吨和3吨。

第二个重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步伐,是破除空间束缚,实现小地域、大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区多年来坚定不移地实施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二、三产业占比已由直辖之初的19:81提高为今年的8:92,第三产业的实力更为雄厚、辐射力更为深远、影响力更为显著。但是客观来看,三产的内部结构还不够优、能级还不够高,现代服务业在三产中的占比还不足50%。因此,一定要坚持主攻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发展方针,以高水平、高层次对外开放为重要牵引力,提能级、保存量,重品质、引增量;要一以贯之地抓好金融、中介、科技、旅游、文化、医疗六大产业的培育壮大,持之以恒地推进商贸业提质上档,努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加速集聚。明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下降5%,税收占区级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9%,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占比达到51%,解放碑CBD增加值占全区比重提高到52%。

第三个重点:进一步改善民生民利。改善民生,事关“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事关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大局。明年的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刚刚结束的中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充分说明,越是困难时刻,越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明年,要把就业工作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尤其是重点抓好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要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既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也可促进消费;要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加快区文图两馆的改造工作,尽快投入使用;要集中精力,确保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氛围。在具体指标的考虑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74%,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8%。

三、关于“五个突破”

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力保增长12%,力争突破350亿元。这个指标高于全国8%的目标,与全市12%的平均增速保持一致,略高于今年11.5%的增幅。从大的形势来看,去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面对严峻形势,中央审时度势,对宏观调控政策作出重大调整,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市里积极贯彻中央精神,重拳频出,投资消费两驾马车齐头并进,“五大重庆”全力实施。可以预见,中央、全市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将会在明年逐步显现。就渝中而言,“一区一基地”战略定位,强势引导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蓬勃发展,“避风港”效应相对凸显,有利于吸纳金融资本,承接产业转移,对接资金项目。新一轮城市拆迁整治建设,有利于促进投资拉动,丰富产业载体,腾挪发展空间。用指标来分析,在工业方面,考虑中南橡胶厂搬迁等减量因素和经济普查新增加17家规模以上企业等增量因素,预计增长8%以上。在建筑业方面,明年全市将掀起新的开发和投资热潮,预计我区建筑业也将增长10%以上。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大建设、大投资将带动资金爆发式集中需求,同时考虑新引进大型金融机构的贡献,明年我区金融业可以保持较高增速的预期,预计达到20%以上;中介业近几年来一直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加之建设“商务服务业示范区”的带动作用,有望达到21%以上的增速;其它服务业在综合因素的刺激下,也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其中,科技信息业增长18%以上,卫生、文化服务业增长14%以上。同时,明年全区将建成和改造提升70万平方米左右的商务楼宇,可望新增GDP15亿元,将带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明年我区第二产业有望实现增长6.3%,第三产业预计完成增加值351亿元、实现增长13%,由此可以判断,只要全区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扬“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勇争一流,那么2009年全区GDP完成35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2%,是有一定可能的、也是比较可行的。

第二,区级财政收入力保增长15%,力争突破25亿元。这个指标低于今年我区30%左右的实际增速,略高于全市明年13%的增长目标。相比今年增速的大幅回落,主要考虑2009年我区财政增收面临诸多减量因素:一是经济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不利于收入平稳增长;二是增值税转型、暂停征收个人利息所得税、住房交易契税减免等政策的实施,预计减少区级财政收入0.6亿元;三是*年收入一次性因素较多,垫高了基数,需要新的增量予以消化。

第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力争突破150亿元。目前,2009年全区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已初步拟定,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生态景观、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社会事业和政权建设等五大类75个项目,年度投资总规模约180亿元。市级项目方面,需要各相关部门积极与市里对接,加速轨道交通一三六号线等项目的推进,争取东水门、千厮门大桥等项目的尽早启动实施;社会项目方面,要主动做好服务,畅通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促进投资方增强投资信心;区级项目方面,近几年来我区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不理想,工作推进乏力,明年,要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应该说难度不小。各级各部门务必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推动各项建设全面实施,尽最大努力把预算资金都落实到项目上。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如果我们把各方面的困难考虑得更足一点,把各项工作盯得更紧一些、做得更扎实一些,预计全年投资保持30%的增长、完成150亿元甚至更多将是可能的。

第四,商贸销售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增长15%,力争分别突破1000亿元、300亿元。这一指标高于年初确定的目标,但低于今年可望完成的总销21%、社零19%的增长幅度,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从减量因素看,今年的高增长有物价上涨的带动作用,2009年,受金融危机冲击,消费信心不足,持币观望的氛围可能会更为浓厚,对我区保持消费市场活跃将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从增量因素看,中央和市里实施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政策措施,消费市场有望回暖。同时,我区多年精心培育的消费口碑和消费吸引力有利于进一步积聚商气和人气,长江上游地区购物中心的集聚效应呈现加速释放态势,高端品牌、时尚消费将强有力壮大消费规模,区域内商旅文“抱团”促销,渝中消费和服务的辐射半径正稳步扩大。因此,预计全区商贸总销和社零预计能够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

第五,实际利用外资完成4亿美元,力争突破5亿美元。今年我区实际利用外资预计可达5.1亿美元,但是明年招商引资的外部环境趋紧,外商投资行为更为谨慎,加之,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的设立,对外贸进出口企业的入驻将产生较大的吸引力,我区对外开放面临着竞争分流的挑战和压力,预计2009年我区实际利用外资在今年5.1亿美元的基础上将有所下降。但是,化龙桥片区改造项目预计投入1.5亿美元、朝天门港口建设项目预计投入1亿美元、新引进2家外资金融机构将有0.5亿美元,全区面上其他小项目预计投入0.5亿美元左右,同时明年将新引进总部企业5家、力争9家,4亿美元的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这里再强调一下,确定以上目标,其一,有必要。实现“保增长”,就应该有一个“保”的底线。只有保持较高速度,形成亮点效应,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才能比他人更强,从而稳住大局,不至于让我们进入新时期以来的良性发展势头夭折。其二,有难度。金融危机的冲击力还未全部释放,经济大气候还扑朔迷离,世界银行最近又将明年经济增长的预期下调1%,发达国家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市场萎缩,竞争会更加激烈。我们虽然有一定有利条件,但制约因素也是明显的;中央和市里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是有力的,甚至是“独门绝技”,但见效还需要一段时间,预计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有可能回暖。其三,有信心。直辖10年来,我们致力于结构调整,致力于发展现代服务业,致力于壮大总部经济,形成了经济结构较优、经济发展稳定性和内生动力较强的良好基础,有利于释放内需能量,拉动经济增长,缓解危机冲击。同时,从干事创业的角度看,在座各位都是加快城区发展的中坚力量,信心指数决定人气指数,人气指数决定经济指数,只有大家的信心坚定了、充足了,在率队指挥时、冲锋陷阵时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激发斗志和干劲,也才能增强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决心,为这些目标创造更大的可能。

四、关于“八项工作”

㈠举全区之力实施“交通建设年”。

一是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配合市在区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加强重要节点渠化改善,实施较场口、一号桥、临江门等8个节点整治,切实提高交叉路口通行能力。结合危旧房改造,完善路网骨架和地下管网建设,提速完成棉花街、石油路等一批重点路段拓宽改造,力争打通兴隆街等3条断头路。实施临张路、美专校街等一批“白改黑”道路工程,不断改善道路质量。加快人行过街系统、人行隔离设施建设,有效解决人车争道问题。合理规划、科学设置道路停车位,提高现有停车场(库)的使用率。

二是强化交通管理。积极实施交通管理设施建设,完成61个路口路段交通信号灯、交通监控摄像头和电子警察的设置,完善中干道、北干道全路段交通标志标线。健全交通协调联动机制和扁平化指挥体系,积极打造动态式交通诱导服务系统,切实提高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深入开展“渝安”系列交通秩序集中整治行动,加大机动车非法营运整治力度,强化路面行车秩序管理。

三是完善工作保障。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强力推进。要千方百计推动区级重点交通项目进入市“畅通工程”总盘子,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对涉及到拆迁的项目,要靠前安排拆迁;同时,严格考核项目责任单位和审批单位,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责任领导实行问责。

㈡坚定不移打好危改攻坚战。

明年除了继续抓好资金筹集、房源保障等工作,还要着力突出三个方面的重点:

一是要加大与市城投、地产两大集团的协调力度。今年我区自行储备土地项目基本上已全部启动拆迁,两大集团储备地块余下的约122万平方米能否如期启动,是完成明年危改目标任务的关键因素。要继续实质性加强与两大集团的工作对接,力争促成城司启动中山四路、水市巷等5个储备地块约56.64万平方米房屋的拆迁安置;地产集团启动十八梯、上肖家湾、嘉陵新路等6个片区约66万平方米房屋的拆迁安置。

二是要加强拆迁扫尾工作。今年全区已启动的39个地块中,绝大多数在明年进入最艰难的拆迁扫尾阶段。要认真梳理扫尾个案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理直气壮杜绝拆迁中漫天要价和无理取闹的现象。要深入排查拆迁中的各类矛盾,健全应急处置预案,畅通渠道,维护片区安全稳定,力争全面完成所有已启动拆迁片区的扫尾工作。

三是进一步强化工作合力。积极争取市里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继续强化部门协同,坚持“系统包单位、单位包住户”的原则,加速推进危改片区内区属企业和单位的搬迁工作。坚持把拆迁公告期作为推进工作的黄金期,切实提高公告期内搬迁比例。注重危旧房改造普遍规律的总体把握,坚持合法、合理、合情,认真研究相关政策,强化工作指导,努力实现公平拆迁、阳光拆迁。

㈢深入推进“一区一基地”建设。

首先,要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打造西部金融服务高地,引导金融机构加快业务扩张步伐,促进风险投资、财务公司、基金公司、信用担保机构等有序发展;全力争取电子票据交易中心、OTC市场等资本要素市场落户渝中。全力争取“国家商务服务业发展综合实验区”,大力引进15家国际国内知名的会计师、律师、贸易等高能级机构,努力培育“西部脑谷”。重点打造互联网服务产业集群,培育2至3家科技“小巨人”,大力推进科技服务平台、“无线渝中”、数字惠民工程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影视创意、会展、演艺等企业,发展壮大较场口中央娱乐区。抓住重庆都市旅游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继续深化城际旅游模式,不断提升都市旅游新形象。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和整体宣传力度,扶持壮大民营医院健康发展,积极培育新的现代医疗服务业态,不断扩大服务半径。

其次,要千方百计扩大消费。这是中央、市里明年提振经济的一个重要抓手,我们要综合抓好优化提升消费结构、培育消费热点、活跃专业市场、改善消费环境四个方面的工作。要强力推进商业大厦和金鹰广场业态调整,引进3至5个国际品牌专卖店、旗舰店,提升解放碑商圈的品牌价值和效益。改造提升朝天门、菜园坝等市场群。要对接好市里举办的渝洽会、央企入渝、服务贸易高峰会等大型经贸活动,全年力争引进国际及全国性会议会展10至12个。

第三,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要着力夯实总部经济发展载体,积极支持启动威斯汀酒店、环球金融中心、国家开发银行大厦建设;努力推进万豪国际金融中心复工建设;加快日月光中心、新闻出版智能大厦等社会投资项目建设,争取早日投入使用,有效缓解载体制约难题,积极引导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区域性总部入驻。要深入落实区级领导联系总部和重点企业制度,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引导物管公司提高楼宇物业管理水平,加强商务楼宇周边环境整治,为楼宇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积极开展特色楼宇和总部经济基地创建工作,着力培育2栋税收亿元大楼。

第四,优化发展板块经济。着眼解放碑CBD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实质性推动解放碑金融商务街区建设,抓紧启动建设1至2栋商务示范楼。力推“四久工程”优化处置,切实盘活国际大厦、谊德大厦,明年解放碑CBD区域空置楼宇消化率要达到50%以上。推进国泰绿化景观广场项目,优化完善CBD景观环境和服务功能。完成解放碑CBD区域地下交通系统方案,力争启动实施车库连通工程。加速化龙桥现代制造业服务中心区建设,加快“嘉陵帆影”、“重庆天地新城”等公建项目建设进度,全面完善片区路网骨架和绿化环境。着力夯实两路口—上清寺商务配套服务区产业功能,以中冶赛迪、市设计院、中科普为龙头,全力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培育发展大坪区域商业文化中心,配合龙湖地产启动后工项目,加快完成高九路汽车4S店建设。结合市里“两江四岸”的整体规划,加速促进两江滨江带的功能提升和产业升级。

第五,加强和改善对企业的服务。要秉持政府与企业“抱团过冬”的责任和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市里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积极采用激励性政策引导企业减少裁员。要主动搭建银企沟通、互动平台,放大中小企业担保贷款规模,缓解企业资金流动性不足。要强化政府服务,精简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加大各类经贸活动的组织力度,推动招商引资项目的加快落地。

㈣全面加强对内对外开放。

一方面,要在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上下功夫。要创新选商选资模式,建立3-5个招商引资工作站,组建招商小分队,加强点对点招商,力争全市新引进的10家世界500强企业、10家中央企业、20家中国500强企业绝大多数落户渝中。要全面梳理、策划包装危旧房拆迁整治地块,引进有实力、能招商、善经营的知名企业深度参与开发建设。要积极推进投融资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对内对外筹融资的能力和水平。

另一方面,要在强化城市整体营销上下功夫。加大渝中形象包装力度,邀请国内外知名策划机构,制作一部高质量的形象推广片,编辑一套高水准的营销手册,举办一批高立意的专题推介活动。策划组织好赴英国伦敦金融城、美国纽约和硅谷、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地宣传推介活动;加强“商旅文”联动营销,密切与国内发达地区交流合作。

㈤着力打造宜居城区环境。

一要精心组织实施森林工程。修订完善《森林渝中建设总体规划》,细化绿点实施方案。集中力量实施森林系统、公园体系、主次干道绿色景观带等六大工程,建成人民路拆危建绿、较门厅公园等项目,推进上清寺绿化广场建设,提升牛角沱立交绿地生态林、华村立交小森林等景观品质。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建绿、爱绿、护绿的积极性。严格实行“绿线”管制,确保绿化用地不减量不缩水。

二要切实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切实做到文明、人本、公正、责任执法。深入实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推进窗口地区精细化管理,在整治占道经营、违章建筑、“城市三乱”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严把审批、管理环节,巩固户外广告清理整治成果。启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处置效率。强化灯饰建设和日常维护,确保亮灯率达96%。

㈥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在教育方面,要坚持优先发展。制定实施《渝中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推进新一轮校点布局调整。认真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政策,切实保障特殊困难群体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坚持优质均衡发展,注重特色学校的培育。明年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为契机,加快健全教师工作绩效的综合性、发展性评价体系,真正把好事办好,不断激发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

在医疗卫生方面,要加速启动区妇幼保健所改扩建工程,完成望龙门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建设。要促进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中心紧密协作,整合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实现“合理分工、双向转诊”。

要继续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抓好大坪影剧院的迁建,完成一批文化站和社区等级图书室的提档升级。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重视竞技体育项目发展,不断提高渝中体育的竞争力和竞技水平。今年是建国60周年,要重点策划好、组织好系列庆祝活动。

㈦进一步改善民生民利。

一是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力维护就业稳定,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积极作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培训和服务工作,全面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政策,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两万个,“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率达到80%。建成区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在五大社会保险实现集中统一办公的基础上,加强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加快建立高效运转的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实现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管理。

二是全力维护社会和谐。要积极争创重庆市建设和谐社区工作示范街道、示范社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建立健全城市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增强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切实加强工作,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㈧切实优化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