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休假通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客运系统(轮乘制)职工由于工作时间的特殊性,在休年休假时出现了一些问题,现以齐齐哈尔客运段为例,针对这些问题,通过积极探索,寻找解决措施,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以协调好客运系统(轮乘制)职工休假与运输生产需要等方面的关系,保证《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得到有效落实。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部门领导重视不够。
2008年是国家全面推行职工带薪年休假的第一年,到今年已实行近五年了,一些部门领导仍对在完成运输任务、不增加定编的情况下必须保证职工百分之百休假重视不够,不能实时掌握职工休假计划和兑现情况,组织安排、工作考核和休假跟踪管理不到位,致使有些客运系统(轮乘制)职工休年休假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第二,缺员与休假计划冲突。
由于铁路系统工作的特殊性,每逢春运、暑运、长假都要增加一些临时客车,人员缺口非常大,“一个萝卜一个坑”,客运系统职工在这期间是根本不允许休假的。每年春运是40天,暑运是60天,长假7天,加上一些小长假,一年中客运系统(轮乘制)职工可休假的时间只有240天左右,而客运职工人数众多,仅齐齐哈尔客运段就有客运(轮乘制)职工6000多人,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安排好这么多人员的休假计划,又要兑现这些计划,保证休假质量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第三,组织安排与个人意愿相冲突。
不少职工不清楚年休假在充分尊重个人意愿的同时,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往往都想在自己需要的时候休假,比如孩子放寒暑假、家里老人有病住院等自己需要的时间里休,往往会与车队的安排相冲突,造成职工不满。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一,提高单位管理者对年休假的重视程度,加强车队干部管理,认真对待年休假问题。
劳动力蕴含于劳动者之中,是一种活的劳动。劳动力不同于机器,即便是机器也需要很好地保养。劳动力被货币化而承载劳动力的劳动者则是活生生的人,人是有思想的。当劳动者的权利不能得到基本的保障的时候,劳动力在生产中的负投入则比受损的机器更甚。所以,用人单位管理者首先需要懂得“惜民力、善待之”。实现职工的带薪年休假保障职工的休息权必将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效益战略目标。
另一方面要对车队执行职工带薪年休假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促使车队干部实时掌握职工休假计划和兑现情况,合理组织安排职工休假并实时跟踪管理到位,对故意不执行职工带薪年休假的车队给予通报批评,并根据绩效考核管理规定进行考核。
第二,工会应当履行维权的职责,保障职工带薪年休假的权利。
工会组织应当积极向全社会宣传职工带薪年休假的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构建谐劳动关系和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努力协助用人单位把职工带薪年休假组织得更好、更有意义,帮助职工积极休息确保身心健康。
用人单位工会应代表职工与用人单位进行集体协商,把职工带薪年休假的内容充分约定在劳动合同中,督促和帮助用人单位建立和完善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且保障其有效执行。
第三,培养一岗多能人才,制定合理的休假制度,确保(轮乘制)职工休年休假。
针对客运系统(轮乘制)职工工作时间的特殊性,可以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休假制度,以确保客运系统(轮乘制)职工正常休年休假。一是加强职工业务学习,使客运系统(轮乘制)职工一岗多能,有利于车队干部合理安排休假。二是统筹安排与本人意愿,提高休假质量。可以采取分段休假的方法,把年休假分成几个阶段休,大多数轮乘职工都可以把年休假分两次到三次休,这样即可以保证车队正常安排班次,又可以满足职工个人意愿。根据客运系统(轮乘制)职工班次,还可以将本年度年休假欠休天数,记入到下一年度,例如,根据规定,一位工龄在20年以上的客运系统(轮乘制)职工当年包括休息日在内可以休年休假21天,如果是6天一个班次的职工,当年休3个班次为18天,还欠职工3天假期,如果将这3天记入到下一个年度,在下一个年度里,这位职工就可以休4个班次24天,这样就保证了客运系统(轮乘制)职工完整的休假权利。
一、切实履行向国际社会所作出的承诺,积极推广甲基溴替代技术
淘汰甲基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不仅关系到人类发展和生存环境的改善,而且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请各有关省(区、市、公司)(以下简称:各单位)要密切配合由国家环保局、国家粮食局组织的宣传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使淘汰甲基溴成为粮食企业自觉的行动。要充分认识到淘汰甲基溴工作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认真做好本地区淘汰甲基溴工作,为我国政府履行对国际社会所做的承诺奠定基础。
根据粮食仓储行业使用甲基溴企业的实际情况,经过专家论证,选择了磷化氢膜下环流熏蒸技术和磷化氢与二氧化碳混合熏蒸技术作为淘汰甲基溴的主要替代技术。各单位要积极推广替代技术,做好甲基溴替代工作。
二、明确任务,统一行动,认真做好甲基溴淘汰工作
(一)明确责任人,落实责任制
为了更好地开展淘汰甲基溴项目工作,便于项目管理,各单位要明确负责此项工作的机构和负责人,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制,并以省(区、市、公司)粮食局以及两公司为单位向我局报送相关信息,其中包括负责人的名单和联系方式(具体见附件1)。
(二)制定做好淘汰甲基溴工作方案
各单位要结合本地区甲基溴使用量和库存量情况,制定做好本单位淘汰甲基溴工作的方案并正式报送我局。内容包括:明确淘汰甲基溴的进度安排、淘汰措施、人员培训计划、示范库的建设计划、监督检查以及长效机制等内容。
(三)加强领导,认真做好示范库建设工作
根据前期调研及与各单位沟通的情况,拟建示范库名单和设备配置方案及预算已经确定。各单位要加强领导,积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圆满地完成甲基溴项目示范库的建设任务。
在投资下拨之前,各示范库必须就示范仓房的条件做出以下承诺:
1.示范仓房须具有机械通风设施(包括通风口、地上笼或地下槽)。
2.示范仓房应具有用于压紧粮膜的压管槽和用于粮面行走的走粮板。如不具备此条件的,应做出自行解决的承诺。
3.示范仓房应满足环流熏蒸的气密要求。
三、积极组织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为使各单位及有关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熟练掌握替代技术,提高磷化氢的杀虫效果,确保储粮安全,国家粮食局将举办6期培训班,拟对16个省(区、市、公司)粮食管理人员和现有128个甲基溴使用单位的熏蒸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一)培训内容
1、粮食甲基溴替代技术(包括:磷化氢熏蒸技术理论与应用,重点为磷化氢膜下环流熏蒸和磷化氢与二氧化碳混合熏蒸技术);
2、熏蒸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3、熏蒸安全防护及注意事项(气密性的测定,害虫抗性的测试方法;其它替代技术);
4、现场示范和操作实践。
(二)培训计划
培训班按被培训人员所在粮库的性质分为三类:采用设备配套方案一(收纳库、粮站房式仓)、采用设备配套方案二(国储库房式仓)和采用设备配套方案三(浅圆仓立筒仓)。每套方案均举办2期培训班,第1期为采用相应设备配套方案的单位管理人员,第2期为采用相应设备配套方案的单位熏蒸技术人员。共举办6期培训班(培训计划见附件2)。
(三)培训人员
要求每个示范库派出管理人员1~2人和熏蒸技术人员2~3人,各省粮食局、公司的主管人员和示范库以外所有仍在使用甲基溴的粮库管理和技术人员均应参加培训。国家粮食局根据报名情况,另行通知各期培训的人员分配和时间安排。请各单位认真填写培训报名表(见附件3)。
为深入推进解放思想大讨论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在全区组织系统掀起“学抗震救灾先锋铸宿迁党员特质创一流工作业绩”活动,根据市委组织部统一部署,决定于近期在全区组织系统开展“党性品行修养大家谈”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从6月20日至6月30日。
二、活动内容
此次“党性品行修养大家谈”活动,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内容开展讨论:
1、组工干部在特殊情况下如何表现出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
2、你认为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达到“政治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
3、结合本职工作,组工干部如何才能在服务大局、服务宿豫加快实现“六个新突破”中创造一流业绩。
三、活动方式
1、座谈讨论。共分两个层次:
一是以全区“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划分的学习小组为单位,由组织部各科室联系相关单位组织开展,时间为6月20日—26日;
二是结合各学习小组活动情况,选择部分代表参加区委组织部组织的座谈讨论,时间为6月28日。
关键词: 通识教育 课程体系 评价指标
引言
通识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而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的主要途径,其课程质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是关系到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当前通识教育课程存在不少问题,是大家比较关注的焦点之一。但是如何评价通识教育的实施效果目前还没有研究涉及。通识课程设置合理与否,质量的高低,实施是否有效等还停留在定性的层面,课程效果好与不好都是相对的感官性的认识,无法进行课程之间的横向比较,教学管理部门难以对课程进行定量的评判,无法对课程进行取舍,影响到通识教育课程健康、稳定的发展。因此,建立通识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课程进行质量评价,全面剖析课程建设与实施中各个环节,找出制约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有利于学校对课程的取舍做出科学判断,有利于对通识课程实行宏观管理,有利于通识课程的改进和提高,对可持续地推进通识课程整体建设,形成科学的通识课程体系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对通识教育课程质量的定量评价是提高通识教育质量的需要,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1.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课程质量的影响因素众多,人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所有的课程质量特征都进行评价,需要从众多的原始数据和评价信息中筛选出便于度量的、代表性和独立性较强的主导性指标作为评价指标,既要做到客观、科学、准确表征通识课程质量的状况,考虑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异同,又要考虑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等。为此,通识教育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2)代表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导向性原则;(5)可靠性原则;(6)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指标体系应尽量选择可量化指标,难以量化的重要指标可以采用定性描述,结合专业机构和相关专家进行指标选取和分析评价,以增强可操作性及可接受性。
在实际指标筛选的操作中,对以上原则应予以综合考虑,同时要充分考虑各项原则的特殊性,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区别对待。
2.课程质量评价模型
课程质量的评价实际上是对课程各种要素的一种评判,最后得出课程质量的程度。近年来随着应用数学的发展,不少新的综合方法被应用于实际评价工作中,如模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AHP)等[1]。
2.1层次分析法(AHP)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具有实用、简洁的特点,是解决复杂系统中多层次、多结构、单目标课程质量评价的理想方法。
2.1.1评价模型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将课程质量评价分为二级指标评分、一级指标评分和综合评分层三个层次。二级指标评分是根据各指标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一级指标评分是利用加权平均法对二级指标进行计算,所得结果作为一级指标的得分;课程质量综合评分是利用加权平均法对一级指标进行计算,得到课程质量综合评价指数。综合评价指数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E=■λ■■λ■ M■
E为综合评价指数;m为一级指标数,λ■为第i个一级指标的权重;n为第i个二级指标中的指标个数;λ■为第i个二级指标中的第j个指标在该二级指标中所占的权重;M■为第i个二级指标中的第j个指标的评分值。
2.1.2指标权重确定
不同的评价指标对课程质量综合评价指数的贡献是不同的。在计算评价指标的贡献时,首先应对各个指标分配以适当的权重后,再进行组合计算。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的确定。根据层次分析法的要求,采用九标度法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然后通过专家咨询和打分结合经验判断,按照层次结构关系进行判别比较,分别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
2.1.3课程质量的评判
参照相关研究,本研究将课程质量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优、良好、中等、较差、很差。所谓“优”就是课程具有显著特色,教师素质高,教学质量优,管理到位。所谓“很差”是课程没有特色,与通识教育的目标不一致教师素质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教学效果很差,管理不到位,达不到通识教育的目标。而“中等”就是课程具有一定的特色,教师素质无明显问题,教学质量尚可,教学管理基本到位,基本上可以实现通识教育的目标,是介于优和很差二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而良好和较差分别是介于优和中等及中等和很差之间的一种状态。
3.分析与讨论
以“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通识选修课为例,采用构建的评价质量指标体系对其课程质量进行评价,检验构建的质量指标体系的适用性,课程的现状值在表1中列出。
表1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课程质量评价指数表
3.1层析分析法(AHP)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模型的计算公式,得到“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课程质量评价结果(表2)。质量评价指数的评分值越大,表明课程质量越高越好,反之,则课程质量越低越差。“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课程质量评价综合指数为0.6959,对照课程质量划分的评判标准(表1),表明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课程质量等级为“良好”。从四个状态层来看,其中教学管理和课程特色为“优”,教师素质为“良好”,而教学效果为“中等”。
表2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课程质量评价结果(AHP法)
同样的步骤得到课程B的评价结果。教学管理、教师素质、教学质量和课程特色综合指数分别为0.8573,0.5978,0.5015,0.5,分别为优、中等、中等,中等的级别。该课程的综合指数为0.5841,综合评价结果为:“中等”。
结语
以“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课程为例,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通识选修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简单易行,符合课程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王薇.应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模型的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1(2):42-46.
关键词:休闲;传统休闲文化;休闲价值观;休闲时代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5-0181-02
一、休闲与休闲文化的内涵
休闲之事古已有之,《康熙字典》和《辞海》对“休”是这样解释的:“休”就是“吉庆、欢乐、美善、福禄”,注重“倚木而休”,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平等的关系。把“闲”引申为道德、法度及限制、约束之意;“闲”也通“娴”,具有娴静、思想的纯洁与安宁的意思。从词意的组合上,表明了休闲所特有的文化内涵,既表达了人类生存过程中劳作与休憩的辩证关系,又喻示着物质生命活动之外的精神生命活动。人倚木而休,使精神的休整和身体的颐养活动得以充分地进行,使人与自然浑为一体,赋予生命以真、善、美,具有了价值意义[1]。从现代角度来理解,“休闲”是指人们在工作之余的娱乐和消遣活动,并在其中获得情感体验。休闲是一种生活方式,它通过时间和精力的消耗来调节身心,是一种人类文化。我国著名休闲研究专家马惠娣(2004)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来概括她对休闲的理解。瑞典天主教哲学家皮普尔指出:休闲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是一种精神的态度,它意味着人所保持的平和、宁静的状态;是一种为了使自己沉浸在“整个创造过程中”的机会和能力;是上帝给予人类的“礼物”。他认为,人有了休闲并不是拥有了驾驭世界的力量,而是由于心态的平和,使自己感到生命的快乐。否则,我们将毁灭自己[1]。
而休闲文化“是将休闲上升到文化的范畴,指人在闲暇时间内,为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而处于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一种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它通过人的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思维、感情、活动等方式,创造文化氛围、传递文化信息、构筑文化意境,从而达到个体身心全面、完整的发展。” [2]
二、中西方传统休闲文化对比分析
尽管休闲是人类普遍的生理需要和娱乐活动,但由于国民性不同和社会背景差异,导致中西方休闲文化也大不相同。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休闲文化的哲学基础不同
西方休闲文化根植于其理性主义与人本主义的传统思想,而这种思想与古希腊先哲们的哲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理性主义强调理解、思辨,主张主体要注重理性自身的逻辑性、严密性和完整性,且要有比较系统的哲理性。人本主义以倡导人的潜在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题,注重人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关注个体自身需求的满足,倡导在休闲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所以,西方休闲文化呈现出动态的特征。
中国休闲文化以儒释道为哲学基础。儒家主张修身养性,向内实现心灵的宁静、与外界的平衡。如孔子精神修养的过程是“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道家更强调以静制动,人要把握“道”,也要用“心斋”、“坐忘”等静的办法,才能到达“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绝对自由的境界。中国对外来佛学的改造使之中国化,也是将自身的静与佛学中的静打通,从此,中国文化中除了儒道互补又多了佛的心灵安抚,形成“以儒治世,以道养身,以佛修心”的生活模式。所以,中国休闲文化呈现出静态的特征。
2.休闲的状态不同
在中西方传统休闲文化中,中国人的传统休闲活动以静态为主,而西方人的传统休闲活动以动态为主。西方人信奉伏尔泰的“生命在于运动”的名言,而中国的许多理学和道学大师都主张“生命在于静止”。西方人的动是动中求静,于健身中兼求娱心;中国人的静是静中求动,于颐情养性中兼求养生。明代洪应明在其《菜根谭》中概括了中国人静态的休闲观和人生观:“从静中观物动,向闲处看人忙,才得超尘脱俗的趣味;遇忙处会偷闲,处闹中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的工。”中国人的休闲真谛就在于“静”。由于中西方休闲文化的动静性质之差异,便导致二者休闲活动速度之殊途。西方社会的动态性使他们的休闲活动倾向于急速和激烈;而中国社会的静态性使其休闲活动趋于舒缓和柔美。
3.休闲的形式不同
西方的传统休闲文化重视集体活动,而中国的传统休闲文化则注重个人活动。西方除拳击、击剑、摔跤等个人争雄的项目外,更多的是结队成伙的比赛,足球、篮球、排球、橄榄球、曲棍球等均是集体项目。中国的传统休闲活动大多是个人项目,如琴棋书画、花鸟鱼虫、太极拳、气功等。中国传统社会为个人留下的位置和空间十分有限,使人们只有在消闲中方争得一份自在与逍遥,因此,当中国人消闲时,便着意去寻求孤独,让自己的身心尽量去接近天籁而避远人籁,于孤独中求一清静[3]。孤独的休闲心态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传承至今。这是以集体休闲为主的西方人所难以感受到的。
4.休闲的功能不同
中西方传统休闲文化在休闲活动的功能上也有一定的区别。中国传统的休闲文化重在向内发掘心灵世界,西方传统的休闲文化重在向外张扬人的个性;中国传统休闲文化的功能重在调适性情,追求心灵慰藉,而西方传统休闲文化的功能则重在缓张筋骨,追求感官刺激;中国人面对着明月清辉、和煦微风常感到飘飘然的快意,而西方人却以为要取得飘飘然的快意只有去高空跳伞,去滑翔,去蹦极来实现。西方人通过挑战生命的极限与大自然抗争,来张扬人的个性,西方流行的蹦极、跳伞、飞车特技等休闲活动均以生命为赌注去孤注一掷。他们认为,正是这种危险性才使休闲活动具有极大的魅力。而中国人的休闲则主要是为了开掘内心世界,使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并通过顿悟和神游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中国人看来,大自然永远是和我们共呼吸的,是最能激发人心底产生共鸣的。所以,中国人一直认为休闲的真谛在于投身于自然、认同于自然,并在自然中陶冶出更加美好的心灵世界。中国人的最高追求是以大自然的精灵之气涤荡自己的身心,追求一种心旷神怡的自得,从而求得物质、情感、性灵的融汇[4]。因此,对中国人来说,休闲文化具有独特的调适心灵的功能。
三、中西方各自的休闲价值观
1.西方休闲价值观
西方休闲思想的学术渊源和文化渊源起源于古希腊和希伯莱文化,并形成了西方人所固有的休闲观。亚里士多德是最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之一,也是对休闲给予最多赞美的人,他认为,“休闲才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幸福存在于闲暇之中”,并把休闲看成是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空闲时间并不等同于休闲,一天或一个简短的时间间隔并不可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他认为,人在休闲中的沉思状态是最好的“境界”,是一种神圣的活动。此外,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学派都主张把学问与休闲思想联系在一起。他们认为,知识总是同自由相关,自由又同休闲相关。还认为休闲与美德、愉快、幸福密不可分。
自20世纪尤其近二十几年以来,西方学者对休闲的研究,已成为引导文明生活的重要力量,对于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休闲作为人的精神状态,将是人类进入自由王国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在休闲“过程”中,已将个人意义与社会意义连接在一起。美国休闲研究学者奇克与伯奇(Cheek and Burch)认为,休闲之所以在价值与优先权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取决于休闲是发展与增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空间。
2 中国休闲价值观
从文化渊源上来说,受老庄哲学和禅宗思维方式的影响,中国人的休闲价值观很推崇“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赞誉“体静心闲”。古人以为,宁静能容纳百川。当内心宁静时,感知事物的能力特别地敏锐和细腻,而置身静境,人很容易进入悠闲,甚至心地明澈。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非常有代表性地表达了休闲之境界――自我心境与天地自然的交流与融合,体现到了精神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和谐统一。
结语
著名的未来学家格雷厄姆・莫利托曾预测,到2015年,人类将走过信息时代的高峰期而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会带来两个变化:第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人们也将有更多的闲暇时间;第二,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到来,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也会在越来越多的方面体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休闲需求、休闲价值观、休闲方式都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5]。
中西方传统休闲文化上的差异及价值观的不同,为中西方休闲文化的互补和融合提供了条件和空间,实现了不同文化间的借鉴、融合,促进文化的传承更新与创造,从而满足休闲时代人类多元的需求。因此,我们在继承我国传统休闲文化的过程中,既要最大限度地吸收西方文化的可取之处,同时,也要不断地弘扬和挖掘中华民族自己的优秀休闲文化,建设既超越中国传统文化又不同于西方文化,既保持民族特色又体现时代精神的更健康、更有品位的21世纪休闲文化。
参考文献:
[1] 马惠娣.人类文化思想史中的休闲――历史、文化、哲学的视角[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1):61-64.
[2] 马惠娣.文化精神之域的休闲理论初探[J].齐鲁学刊,1998,(3):99-100.
[3] 马勇,周青.休闲学概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