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然笔记

自然笔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然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然笔记

自然笔记范文第1篇

摘 要:《阅微草堂笔记》一书之所以能够深透老到、洞烛俗情,正源于作者对人心的刻意探视。人心问题,就是人性问题。从总体上说,纪昀是倾向于自然人性观的。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神性的即是人性的;二,持“理”而重“气”。

关键词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 自然人性观 持“理”重“气”

《阅微草堂笔记》(下简称《阅微》)在神道设教、洞烛世情和探视人心等方面充满了智慧。在现存的文言小说中,还没有哪一部作品在以上的智慧方面超越《阅微》。庄子有言:“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庄子·天地篇》)世情之险恶正源于人心之机巧。《阅微》一书之所以能够深透老到、洞烛俗情,正源于作者对人心的深入探视。人心问题,从哲学上说,就是人性问题。《阅微》的深刻与睿智,正是基于作者在人性观方面的多元性和深刻性。《阅微》一书在人性观问题上基本上是在自然人性观与伦理人性观之间游走徘徊的。本文拟就其自然人性观问题提供一些探讨意见,求教于方家。

自然人性观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人性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中论述到荀子哲学中的“天与性”的问题。说:“中国自古以来的哲学家都崇拜‘天然’过于‘人为’。老子、孔子、墨子、庄子、孟子、都是如此。大家都以为凡是‘天然’的、都比‘人为’的好。后来渐渐的把一切‘天然的’都看作是‘真的’、一切‘人为的’都看作‘假的’。”[1](P315)荀子在《天论》中批评庄子哲学“蔽于天而不知人”。这是批评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在古代哲学家中,除了荀子和一些法家哲学家等少数人之外,一般都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更好。纪昀是一位读书广博、见识通达的人。他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对荀况提出“性恶说”的动机及对“伪”字的理解,都有持平之论,但他还是明确表示:“至其以性为恶,以善为伪,诚未免于理未融。”[2](P770)从总体上说,纪昀是倾向于自然人性观的;其人性观的基本特征是:持“理”而重“气”。在《阅微》中,崇尚自然人性的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神性的即是人性的

《阅微》有言:“大抵无鬼之说,圣人未有。诸大儒恐人谄渎,故强造斯言。”(《姑妄听之》(四))[3](P337)书中多次批评“无鬼之说”。作者说:“尧牵一羊,舜从而鞭,羊不行,一牧竖驱之则群行。物各有所制,药各有所畏。神道设教,以驯天下之强梗,圣人之意深矣。讲学者乌乎识之?”(《姑妄听之》(四))[4](P339)显然,“神道设教”是为了驯服天下之“强梗”。在以上的比喻中,我们知道牧竖是不能与尧、舜比肩而论的,但牧竖在驱羊的作用上却优于尧、舜。这就是说,虽然仁义道德是最为根本的东西,但面对人性中“强梗”的东西,讲仁义道德是不及讲有鬼论、讲“神道设教”更具有针对性,更能起到“物各有所制,药各有所畏”的作用。因为“神道设教”只是一种驯服“强梗”的手段(用),仁义道德才是这一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体),所以,如果人的自然本性(体)是善的,那么根据“体用不二”的基本思维路线,“神道”(用)自然将统一于人的自然本性(体)。

《阅微》一书中,常常出现“妖由人兴”“劫数人所为,非天所为也”“天定胜人,人定亦胜天”等等议论。《阅微》卷六(《滦阳消夏录》(六))记述了“芝称瑞草,然亦不必定为瑞”的“不可预测”的现象,然后又借先兄之口议论道:“先兄晴湖则曰:‘人知兆发于鬼神,而人事应之。不知实兆发于人事,而鬼神应之。亦未始不可预测也。’”[5](P81、82)在神性与人性之间,人性是占主导地位的,鬼神只是顺应人事而已。

《阅微》卷十五(《姑妄听之》(一))讲述了一个冥间折狱的故事:某乙误以为冥籍有误,称某甲有罪,固争。“冥王曰:‘冥籍无误,论其常也。然安知千百万年不误者,不偶此一误乎?我断之不如人质之也,吏言之不如囚证之也。’”于是,冥王只好派谴冥吏去拘取某甲。后来证明是某乙之误而非冥籍有误。纪氏对此议论道:“夫折狱之明决,至冥司止矣;案牍之详确,至冥司亦止矣。而冥王若是不自信也,又若是不惮烦也,斯冥王所以为冥王欤!”[6](P282)冥王所以为冥王,正是因为他是人间最好的折狱者和最好的至高统治者的翻版。在他身上,没有一点神性,有的却是浑然的人性。由此可见,在纪昀看来,宇宙间并不存在一个高高在上的、彼岸性的神道世界,而人们所创造的神道世界是一个此岸性的、以人的自然本性(善心)为其本质规定的世界。

二、持“理”而重“气”

告子说了一句有名的话:“食色,性也。”(《孟子·告子章句上》)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之甘食悦色者,人之性也。”[7](P437)对告子关于“性”的相关言论,后来的理学家多为不满。王夫子就说:“朱子谓告子只是识气为性,其实告子但知气之用,未知气之体,并不曾识得气也。”[8](P660)王氏不但批评告子“未识气之体”,同时也批评一般理学家只识“体”而不识“气”的倾向。

《阅微》一书,在对“性”的问题(即理、气(情)问题)的理解上,当然不会回到告子的水平:强调人的自然性(“气之用“);但它更反对一般理学家“贵性贱气,以归不善于气,则亦乐用其虚而弃其实”的拘迂。在《阅微》中,作者对“性”的基本态度是:持“理”而重“气”。书中频繁出现以讥讽讲学家为乐的文字,其哲学背景之一就是对“气”(即自然人性而非人的自然性)的偏重。这种对“气”的偏重在以下的故事中可窥一斑:

天下事,情理而已,然情理有时而互妨。里有姑虐其养媳者,惨酷无人理,遁归母家。母怜而匿别所,诡云未见,因涉讼。姑以朱老与比邻,当见其来往,引为证。朱私念言女已归,则驱人就死;言女未归,则助人离婚。疑不能决,乞签于神。举筒屡摇,签不出。奋力再摇,签乃全出。是神亦不能决也。辛彤甫先生闻之曰:神殊愦愦!十岁幼女,而日日加炮烙,恩义绝矣,听其逃死不为过。(《阅微》卷十六(《姑妄听之》(二)))[9](P290)

《阅微》一书,以奢谈“神道设教”著名,此篇却借辛彤甫之口,对神道发出微辞:“神殊愦愦。”如此出言不敬,实属罕例。究其原因有二:1.正如上文所述,神性即人性,神道即人道。姑既“惨酷无人理”,“十岁幼女,而日日加炮烙,恩义绝矣,听其逃死不为过”。而神道却不能根据“人道”进行判决,所以是愦愦的。2.“天下事,情、理而已”,但情、理并非总是统一的。当情(气)、理矛盾时,神却沉默推诿,没有做出合乎“人情”(气)的判决,所以是愦愦的。

如果说在上篇涉及到“情理有时而互妨”的故事中,作者还是借辛彤甫之口表现出对“情”(自然人性)的偏重的话,那么在《阅微》卷十(《如是我闻》(四))中,作者对所述的故事先作了一个议论,表达了作者对“无理无情之事”的特殊态度:“至危至急之地,或忽出奇焉,无理无情之事,或别有故焉,破格而为之,不能胶柱而断之也。”[10](P160)所谓“无理无情之事”即是一件既奇怪、又合乎自然人性的事件:一妇人突然劫走了一位素无关系的未婚女子,机智地逃避了官府的追捕。事出蹊跷,实有别故。原来此妇人在儿子临终前得知那女子怀有八个月的身孕——为儿子所为。妇人恐产后必杀,故有此举。后来孕妇生一男孩,妇人抱孙自首;女子为父所弃,与妇人一道抚养孤儿,“竟不再嫁”。这个故事有悬念、有情节、有起伏变化,可读性强。整个故事虽然奇谲、突兀,但全都合乎自然人性。对这种“无理无情之事”,纪氏给出“破格而为之,不能胶柱而断之也”的评论。更有意味的是,如果不是纪氏笔误,他不该用“再嫁”一词(以女子身涉溱洧,并无初嫁故);如果是有意为之,则更能体现纪氏对自然人性之认可态度。

注释:

[1]:《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2][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

[3][4][5][6][9][10][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7][清]焦循:《孟子正义》,《诸子集成(1)》,上海书店,1986年版。

自然笔记范文第2篇

一、对比实验是探究自然事物变化规律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对比实验是以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的方法为基础,以实验现象为依据,对实验过程中通过人为控制所产生的两个类似现象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实验教学过程。组织对比实验的步骤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的操作和对实验现象进行细致观察的活动。这一步骤具有实验教学的共性,侧重于培养学生实验和观察的技能。后一部分是学生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逐渐深入地发现实验现象差异以及这种差异中所包含的事物变化的某种规律,从而学到新的知识。后一部分侧重于培养思维能力和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属于对比实验的个性。

在对有差异的同实验组两个实验进行对比分析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条件的不同进行对比,对实验过程所发生的不同现象进行对比,以及对不同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要让学生知道对比什么,怎样比,对比的结果与实验过程条件的变化存在着哪些因果关系。

义务教育中年级自然教材中有关对比实验的内容比较丰富,主要有:①砂质土、黏质土、壤土性质的对比实验;②研究水的压力与深度关系的对比实验;③不同电路的对比实验;④溶解快慢的对比实验;⑤研究摆动快慢的对比实验;⑥不同的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太阳能多少的对比实验;⑦物体从不同高度的斜面上滑下来后滑行距离不一样的对比实验;等等。

二、组织对比实验要与儿童智能的发展相符合

中年级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需要经历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由具体的感知到能运用语言描述在大脑形成的表象,再由具体的表象到抽象和概括的思维活动过程。教师在设计对比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到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实验教学的流程,优化教学过程。

1.合理安排对比实验的顺序。儿童的思维活动是有序的。组织对比实验要讲究各个不同变化条件的逐一变化顺序,这有利于学生进行有序地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思维活动。教材对于对比实验开展的顺序通常都作了较合理的安排。如《摆的秘密》研究摆的摆动快慢的实验,先是在摆的重量、摆线的长短都不改变的前提下,研究每次摆动的时间是否相同,然后进一步研究当摆线长短相同,摆线下拴着的物体轻重不同时,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否相同,最后再突出改变摆线长短的条件让学生自行进行在不同长短的摆线条件下研究摆动快慢是否相同的对比实验。从整个实验过程来看,没有第一个实验所获得的知识作为基础,就无法很好地进行后两个对比实验,而后两个实验安排的顺序也有难易之分。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合理安排实验中各个环节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很大关系。

2.化繁为简,帮助学生寻找变化的规律。大多数对比实验中的可变化的条件比较多,如果在教学中对实验的条件不加限制,那么,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复杂的多种变化的不同现象,这样,常会影响学生寻找其中变化的规律。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适当控制实验条件的变化,简化实验过程,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尽可能让学生从简化的实验产生的现象中发现某种变化的规律。以《怎样加快溶解》一课中研究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为例,实验前先规定在几个“同样”的条件下,如一定量的水,冷热相同,一定量且颗粒大小相同的溶解物(高锰酸钾或食盐),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有搅拌和没有搅拌不同条件的实验,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及实验后的不同结果,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发现一个小结论:搅拌能加快溶解。接下来仍然先规定在一定量的水,一定量且颗粒大小相同的溶解物,在水的冷热不同的条件下,让学生继续研究溶解快慢有什么不同,得出又一个小结论:温度高低会影响溶解的快慢。再接着给学生“一定量冷热相同的水,在都不搅拌的条件下,给你两小堆同样多的同一种溶解物(如碱块或冰糖),想办法使其中一堆的溶解物比另一堆溶解得更快”的问题,通过学生想办法自行设计实验,探究新的问题,通过具体的对比实验,得出另一个小结论: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最后归纳综合上述几个实验的小结论,获得“搅拌、加热、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的新知识。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化繁为简,控制实验条件的变化,有利于寻找出事物变化的规律。同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但知道怎样做,而且更重要的是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的道理,这对于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的方法自行探究自然事物变化规律的能力大有好处。

3.适当增加实验的趣味性。自然实验的内容和形式具有较浓厚的趣味性。对比实验中由于存在着几个可变化的不同条件,可能会产生实验现象的某些差异,如果在组织对比实验时把要进行对比这种差异的过程以竞赛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更符合学生好胜的心理需求。如《怎样加快溶解》一课,做完三个小实验后再给学生一种新的溶解物,对实验的条件不加限制,让学生想办法使物体尽快溶解,比一比谁最先使物体全部溶解。这种组织竞赛活动的方式,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同时对学生也很有吸引力。

4.对比分析需要差异明显的实验现象。有差异就有对比。然而中年级学生对于一些对比实验中所产生的现象差异不一定能很快发现。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发现对比实验中的某种差异,教师应创设能产生较明显差异现象的实验条件,如溶解物体实验中的水温差别要大;《摆的秘密》中的摆线长度相差要大。在这种差异明显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才有利于学生发现变化的规律。差异明显的实验现象有助于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5.在对比实验中要注重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思维活动的工具。在对比实验中可以要求中年级学生具体地描述出实验现象的变化过程和实验中产生不同实验现象的差异,还可以更进一步地要求学生能具体叙述出产生实验现象差异的原因和经过思维所形成的结论。在对比实验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注重对比实验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形式的选择

对比实验的设计也是以实验教学过程最优化为目的的。因此在对比实验的教学前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学设备的条件进行具体设计。

对比实验一般是探索过程在前(实验与观察),探索结果在后(对比、分析、归纳)。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教学形式。对比实验的教学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1.按实验的操作者不同可分为演示对比实验、学生分组对比实验和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最后一种教学形式还可以是师生之间分别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同时或先后进行各自的实验,然后再对比师生各自实验产生现象中所存在的差异。

2.按实验中对质与量分析的具体要求可分为定性对比实验和定量对比实验。定性对比实验主要是研究实验中某种条件变化与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而定量对比实验主要是通过实验获得具体的数值,然后从测得的数值与实验条件的关系中寻找变化过程的某种规律。如《摆的秘密》。

3.按组织实验过程步骤的不同方式可分为异步对比实验和同步对比实验。异步对比实验是让所有学生实验小组先统一进行某种实验条件的实验,再统一进行该实验的某个条件发生了变化的操作,然后组织对比前后两次实验存在的差异。同步对比实验则是把学生的所有实验小组分成两大组,同时进行不同实验条件的实验,然后组织两大组互相对比实验中产生种种现象之间的所有差异。

4.按实验的研究方法又可分为探究性对比实验、验证性对比实验和设计性对比实验。

探究性对比实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先通过组织实验观察活动,然后对比分析实验中产生现象的某些差异,帮助学生自行探究产生这些差异的因果关系,形成某种结论,发现某种规律。这种实验的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实验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验证性对比实验是在教师的启发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有关结论、规律。也可以针对学生所提出的种种猜想或假设通过对比实验予以验证。事实上在自然教学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对前人所探索出的结果予以验证的,通过摸拟重现前人探索的经历,验证某些已有结论,使学生掌握某些探索自然事物的方法。验证性对比实验在中年级自然教材中也有较丰富的内容,如水的压力变化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等。

自然笔记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石油天然气资产; 计量方法; 比较

石油天然气行业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由于它本身具有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产量递减、成本递增等特点,需要特殊的会计准则进行规范。本文在总结分析国际上对石油天然气资产计量相关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准则》,就石油天然气资产计量有关内容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一、石油天然气资产计量方法的比较

在一般购买力水平不变或变动很小的情况下,资产核算模式的选择主要是计量属性的选择。目前国际上石油天然气资产初始计量大多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在此原则下石油天然气资产初始计量有两种方法,即成果法和完全成本法。简单地说,成果法指资本化与探明储量相关的成本;完全成本法指资本化所有开采阶段的成本而不管是否发现探明储量。

(一)石油天然气资产初始计量方法研究

1.美国FASB和SEC的相关规定

作为世界上对石油天然气会计准则研究历史最长、研究程度最深、石油天然气会计准则体系最完善的国家,FASB在制定石油天然气会计准则的过程中一共颁布了六份与石油天然气行业直接相关的会计准则公告,即SFASNO.19、25、69、95、109、121。其中与SEC关于规范石油天然气会计的文件中有关资产初始计量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点:

(1)FASB的《SFAS NO.19――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财务会计与报告(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by Oil and Gas Producing Companies)》于1977年12月正式,并于1978年12月25日以后的财政年度予以实施。在这份准则公告里,FASB明确规定,石油天然气企业应该使用单一的会计方法――成果法,对石油天然气资产进行初始计量。FASB认为,在事实及环境存在重大的差别时,不同的会计方法可能是适当的,然而企业之间相同类型事实及环境存在不同的会计方法,妨碍了财务报表的可比性以及极大地降低了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的有用性;FASB进一步认为,围绕找寻和开发与生产石油天然气的事实和环境并没有因为企业的规模及其证券是否已经公开交易而不同,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因此没有必要保留备选的会计方法。至于采用成果法而不采用完全成本法的原因主要在于成果法与目前的财务会计框架相一致、不会像某些支持使用完全成本法的人们所担心的那样会影响企业的筹资能力等。

(2)SEC第253、257、258号《会计系列公告》(Accounting Series Release)SEC在这些文件中指出,应将完全成本法作为成果法的一种替代的核算方式,并且从1979年12月25日以后结束的会计年度的文件中包含的1978年12月25日以后结束的会计年度开始实施。显然,这与FASB的SFASNO.19有所冲突。而且,SEC还认为,不管是成果法还是完全成本法,都没有充分提供有关石油天然气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它要求FASB开发一种以已探明石油天然气储量的估计为基础的会计方法,即储量认可法(Reserve Recognition Accounting,RRA)。

(3)FASB的SFAS NO.25――暂停使用对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的某些规定(Suspension of Certain Accounting Requirements by Oil and Gas Producing Companies)出台。由于FASB与SEC在资产初始计量方面存在严重分歧,而FASB又属于民间机构,其制定的会计准则必须通过SEC的认可才能得以实施。因此,面对SEC的压力,FASB别无选择,经过研究后于1979年2月正式颁布SFAS NO.25以协调其与SEC的矛盾。与SFAS NO.19相比,SFAS NO.25在资产初始计量方面最大的变动就在于允许石油天然气企业使用完全成本法计量石油天然气资产。成果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同时并存一直延续至今。

2.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相关规定

2004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Committee,简称IASC)了第8号会计准则公告――“矿产资源和报告”(Mining Resource and Reporting)。IASC在这份准则公告里认为,勘探和评价资产应以成本计量。并在第9段里规定:主体应确定一项会计政策来明确哪些支出确认为勘探和评价资产并一致地应用该政策。在做出该决定的过程中,主体应考虑支出与发现特定矿产资源的相关程度。在勘探和评价资产初始计量中的支出包括勘探权的取得、地形、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研究、勘探钻井、开挖、取样、与评价矿产资源开采的技术可行性和商业价值有关的活动等。

从IASC的有关规定可以看出,IASC建议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对石油天然气资产进行初始计量,尽管它没有明确说明各国应采用成果法还是完全成本法,但仔细观察后可以看出,IASC在这份准则里所持理念与成果法非常接近。

(二)成果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1.成果法的基本原理

成果法的基本原理是假如寻找、取得和开发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费用支出结果直接找到储量,那么这些寻找、取得和开发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发生的费用支出就应该资本化。反之,假如这些活动的费用支出结果没有找到、取得和开发一定的储量,那么它们就应该作为费用列入当期损益。对于资本化的成本以油田为中心进行摊销,摊销时以不超过以未来价格计算的储量价值为限。在成果法中,除了矿区取得成本以外,在对资产确认成本以前,要求在发生的成本和发现的特定储量之间保持一种直接的关系。在成果法下,只有成功的矿区取得与勘探费用才可以资本化,不成功的矿区取得与勘探费用不能资本化。由于成功的矿区取得与勘探费用带来了未来经济利益,因此成果法计量的会计资产和收益与经济学上的资产和收益更加一致。

使用成果法计量石油天然气资产,其优点是:在财务报表上只包括那些预计将来会产生收益的资产;成功的勘探成本才予以资本化,提高了收益的质量;减值测试更灵活、更容易被各界人士理解、为FASB所偏爱等。除了历史成本的普遍缺陷外,其缺点是:将不成功的勘探成本记入当期损益会造成利润的不规则变动、石油天然气资产和其实际价值关系不大、一定程度上打击企业的勘探积极性等。

2.完全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完全成本法是对发生的全部矿区取得、勘探和开发成本在发生时做资本化处理,然后按照生产的矿产储量进行折旧的一种方法。完全成本法是指无论何时何地发生的全部矿区取得、勘探和开发成本都做资本化处理,并以企业发现的全部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产量为基础按比例进行折旧,折旧时以资本化成本不超过以季末价格计算的储量价值为限。这种方法有时以整个企业范围作为成本中心,但大多以一个国家作为一个成本中心。如果以小于整个企业范围的成本中心为基础,每个成本中心应采用不同的资本化成本限额,矿区取得、勘探和开发成本有时包括在与成本中心相关的资本化成本集合体中。所以,如果该成本中心生产了储量,这些成本就应立即进行折旧。完全成本法并不考虑在发生成本和发现的特定储量之间建立一种直接的因果关系。支持完全成本法的国外研究结果并不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Lisa Bryant教授关于石油天然气行业成果法和完全成本法之间的相对价值相关性的研究。他研究后发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完全成本法比成果法更具有价值相关性。

使用完全成本法来计量石油天然气资产,其优点是:财务报表更有利于反映勘探与开采石油天然气储备的总成本、资本成本与实际价值相比不会被低估、在预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过程中有较好的可预见性、收益更少出现异常变化等。除了历史成本的普遍缺陷外,其缺点是:将不成功勘探活动的成本递延到以后各期会影响当期利润的准确性、该方法解释和运用起来更困难容易导致使用者产生混淆。

(三)成果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完全成本法与成果法是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广泛使用的两种会计方法,二者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明显差异。它们之间最大的相同点就是,都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来计量石油天然气资产。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有:

1.理念上的差别

完全成本法和成果法会计核算上的差异,主要是由各自不同的资产理念所引起的。持成果法观点的人认为,资产是一种期望提供未来收益的经济资源,而非货币资产一般是按照获得或建造时的成本进行计量的。与具有可识别未来利益的特定资产不直接相关的成本,一般不做资本化处理,不管这些成本可能会对企业的持续经营产生多大的影响。假如成本并没有增加资产的未来利益,它们就作为费用核销。因而在成果法下,把没有直接发现石油或天然气的勘探支出作为当期费用,把成功勘探成本作为资本性支出。持完全成本法观点的人认为,石油天然气公司的一切勘探开发活动都是为了寻找地下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发生在该活动中的成功成本和非成功成本都是发现石油天然气的成本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非成功成本是不可避免的,发生的成本和发现的储量之间没有必要的直接联系。因此在完全成本法下,未找到探明储量的一切支出都应由探明储量来承担,加以资本化,以正确反映获得探明储量所花费的代价。

2.会计处理上的差异

由于成果法和完全成本法在资产理念上的差异,导致了二者在会计处理上的许多重大差异,如表1所示。

3.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的差异

由于完全成本法和成果法在会计处理上的不同,使得二者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产生巨大差异。已有研究表明,一般说来,完全成本法公司石油天然气资产的账面价值较高、净收益较大;成果法公司石油天然气资产的账面价值较低、净收益较小。如果经理人员报酬与公司收益挂钩,则完全成本法有利于增加经理人员的报酬。同时,成功井和未成功井的确定顺序对成果法公司的损益表会造成很重要的影响,而钻井的顺序对完全成本法公司的损益表不会有影响。

二、我国石油天然气核算方法的现状及选择

(一)我国石油天然气核算现状分析

经过近7年的准备,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并将于2007年1月1日实施。这份准则的颁布引起了会计理论与实务界、新闻界、投资者、金融界等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中涉及初始计量方面的规定与美国FASB的成果法对比后进行了总结,如表2所示。

《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中采用的资产初始计量方法与FASB的成果法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在矿区取得上,两国准则基本一致,即都认为为取得矿区而发生的支出应在发生时予以资本化,这些支出包括购买或以其他方式取得矿区权益的费用。对于勘探成本,两国准则对其构成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在具体表述上有所区别。对于勘探费用,我国会计准则采用的是类似于美国FASB成果法的方法,而美国FASB采用的是成果法或完全成本法。对于开发成本的构成,两国准则的规定是类似的,都将其定义为取得探明矿区中的石油天然气而建造或更新井和相关设施所进行的活动而发生的支出。但在开发成本的处理上,美国FASB仍采用成果法和完全成本法并用的方法,而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与成果法接近。对于生产成本的定义,我国会计准则与FASB的规定基本类似,但在生产成本的构成上,除了FASB规定的费用外,还包括了矿区管理活动中发生的直接和间接费用。

(二)成果法是我国当前的现实选择

由于成果法有众多优点,比如与现行财务会计理论一致、适应我国具体实际要求、得到更多实证研究结果支持等,我国新的石油天然气会计准则也采用了与成果法基本类似的方法对石油天然气资产进行初始计量。因此,在我国选用成果法来对石油天然气资产进行初始计量是一种现实选择,理由如下:

1.成果法的选择更符合我国石油天然气企业的实际

国外已有大量实证研究表明,成果法能提供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适合资产规模大且经营稳定的公司,我国的三大石油公司均属于这类公司,特别是中石油、中石化这两家公司,2005年已成为世界500强公司。而完全成本法的公司具有更高的财务风险、资产规模更小、更积极进行勘探活动等特征,这与我国石油天然气企业的特征并不相符。而且,我国石油天然气企业长期以来所使用的会计核算方法与成果法的要求更为接近。因此,成果法更符合我国的实际。

2.成果法与现行财务会计理论相一致

在成果法下,发生的成本和发现的储量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按照资产的概念,只有直接导致探明储量(代表一项未来经济利益)发现的成功勘探成本,才被认为是发现石油和天然气成本的一部分,并且能被资本化,没有导致一项资产具有未来经济利益的非成功勘探成本将予以费用化。而且成果法也符合历史成本与权责发生制原则。相比之下,完全成本法将成功勘探无关的费用资本化与财务会计理论并不一致。

3.成果法得到更多实证研究结果的支持

美国会计学界对于采用成果法还是完全成本法来对资产初始计量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大多数的研究成果认为成果法提供的会计信息更有用,如Harris和Ohlson使用一个公司间设计(across-firms design),发现SE账面价值在石油天然气资产内含的市场价值回升时比FC账面价值有更强的勘探能力;Bandyopadhyay也运用一个公司间设计发现SE收益比FC收益有更高的盈利反应系数(ERC),他把这解释为SE收益比FC收益有更高的质量。

4.成果法财务报表具有更大的可比性

除了石油天然气工业以外,其他采掘行业的会计核算也都普遍遵循成果法。由于成果法在这些行业中被广泛接受,如果要求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都采用这种方法,就可以使采掘行业各个企业的财务报表具有更大的可比性。

因此,在目前资产初始计量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我国使用成果法计量石油天然气资产比使用完全成本法更优,这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新油气会计准则按照国际惯例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将对我国石油企业的油气资产开采进行规范,也为即将进入这个行业的新企业指出了会计处理的规则,为我国的石油企业能够融入国际竞争环境奠定了坚实的会计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7 号――石油天然气开采[S].2006:1-8.

[2] 李晚金,龚光明.石油天然气会计规范[J].当代经济管理,2005(4).

[3] 财政部会计司.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6号:矿产资源的勘探和评价[J].会计研究,2005(1).

[4] 党红.关于石油天然气会计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启示[J].会计研究,2005(1).

[5] 赵选民,何玉润.关于石油天然气会计核算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2(2).

[6] 《石油天然气会计问题研究》课题组.石油天然气会计问题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3-52.

自然笔记范文第4篇

林萧和夏悦是在尚诚小学认识的,那时,林萧成绩优异是夏悦那个小组的组长。那时,林萧会帮夏悦作弊,这样夏悦就能早点放学回家,避免回家太晚被父母责骂。

那时,夏悦特崇拜林萧,常缠着林萧让他讲题。

后来,林萧和夏悦一起转到志阳小学读五年级,夏悦的家离志阳小学很远,差不多有二十二里路。夏悦和林萧同年级不同班,每天林萧都会等夏悦一起放学回家。

那时,夏悦特能吃,然后,林萧就会用稀少的零花钱买东西给夏悦吃。

那时,夏悦总是迟到,总是让林萧等很久很久,后来,林萧就每天一大早打电话给夏悦,叫夏悦起床,夏悦也不会接电话,只是当电话被挂断两次后再响起,夏悦就会接听,这是他们之间的约定。

那时,夏悦会抢走林萧的资料书,后来林萧会把买来的资料书直接给夏悦。

那时,夏悦会扯着林萧的书包,然后,让林萧带着自己走。

那时,林萧会叫他妈妈做好吃的,然后,在夏悦饿了的时候,拿给夏悦

那时的他们,都怕黑。所以,夏悦会和林萧一起回家,然后林萧再和他妈妈一起送夏悦回家。

那时,夏悦会叫林萧在酷日当头的中午给自己送他家种的香瓜。

那时,林萧会送夏悦玩具,虽然,后来的他们,都不是小孩子了。

那时的林萧,会骑着单车带夏悦,有时会说你怎么这么重?下次我不带你了,但不管是下次,还是下下次,林萧都会带夏悦。

那时的他们,约好要一辈子在一起,然后,林萧以为只有家人才可以一辈子在一起,所以,林萧说,夏悦你当我姐姐好不好?然后,夏悦作了林萧的姐姐,他们勾勾手发誓说要永远在一起。

后来,读初三了,林萧退学了,去外地上班了,不过,他们还是会有联系,打电话或是聊扣扣。而夏悦则参加中考并顺利的考上了市重点高中沿江一中。

在沿江一中,夏悦喜欢上了她的班长,后来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及其他种种原因,夏悦在高二开学的时候退了学,并和朋友一起进了富康电子厂。后来,林萧打电话向夏悦表白了,林萧说从上初中时,他便喜欢上了夏悦,只是,那时都太小,一直没有勇气表白。

不过,夏悦喜欢她班长,然后,夏悦委婉的拒绝了。再后来,每年林萧都会向夏悦表白,只是每次都被夏悦拒绝了,夏悦总是说林萧今天可不是愚人节,你能不开这种玩笑吗?林萧总是反驳说:夏悦我是认真的,没有和你开玩笑。。。然后,夏悦总是哈哈一笑说,知道你喜欢愚人节,那今天我们就过愚人节吧……

再到后来,夏悦实在回避不了了,然后,她就和林萧打赌,她说林萧只要在2017年的时候,你混的比我好,你就有百分之五十的机会,另外百分之五十在我,林萧答应了。其实夏悦知道就算林萧成功了,还是的自己说了算,夏悦只是怕伤害到林萧,他怕林萧颓废堕落,所以想以这样的方式激励林萧。虽然这个赌约,这么的不合理,但林萧还是答应了。他相信夏悦心中是有他的。

后来,夏悦向他班长表白了,她班长答应了,而且她班长还送给夏悦一个情侣对戒,并且叫夏悦等他五年。

只是,有次不小心,夏悦把她班长送的戒指搞掉了,然后她难过了好久,她不知该怎么办?她就和她班长说分手,他班长同意了,然后,夏悦就更难过了。她去参加同事聚会,那天夏悦喝了很多酒。后来,聚会结束,一同事向夏悦表白了,一开始夏悦没答应,后来夏悦一赌气就答应了,她想证明其实还是有人喜欢自己的,夏悦觉得很累,她总是觉得她班长不够在乎她,因为她班长就没怎么联系过她,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她觉得很恐惧,感到很痛苦。

在夏悦答应和她同事谈朋友后的第六天左右,夏悦就独自一人去了外地,然后她还是不由自主的给她班长打了电话,她不知该怎么办了,她不想伤害任何人的,她的那位同事,林萧以及她的班长都是她的好朋友,她也不知为何会变成这样的局面,或许是她自己不懂爱吧……

自然笔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资经销商;农业科技培训;必然性;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3-0035-01

农业科学技术能否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关键在于及时地把先进的适用技术送到亿万农民手中[1]。农业科技培训属农业科技推广范畴,后者是将农业科技成果从研究者转移到生产者,使之真正发挥效益的一项工作,被誉为是将科研成果从研究者向生产者过渡的“金桥”[2]。因此,只有较好地将先进农业科技成果讲授给农资经营者,才能逐级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加强农资经营者业务水平培训,制止假劣农资流入市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是农业科技培训部门的重要职责,是维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生产生活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要求。

1培训的必然性

1.1是确保农资质量和科学使用的重要环节

农业生产资料经销商是重要的农业科技队伍之一,他们在提供各种农资的同时,还要运用耕作、栽培、土壤、植保等相关知识指导农民如何科学种田,其常年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为农业生产付出了大量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但随近年来农资需求量和利润的不断扩大,一些非专业人士为了盈利也卷入了农资销售队伍中,造成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严重阻碍了农资科学使用方法的传播。据测算,农产品产量形成过程中,农药、种子和化肥等农资产品对农产品产量的贡献率高达80%以上。可见,农资的使用方法是否得当尤为关键,但由于部分经销商相关农业知识匮乏,使得农资产品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造成了农民不必要的投入。

1.2科学使用农资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及维护农业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和农膜,促使水体、大气、土壤和农产品造成严重污染。大量盲目使用农资已成为一种掠夺性开发,不仅难以推动农作物增产,反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内在结构,造成土壤板结沙化,地力下降。为更好保护和维护农民利益,必须进一步规范经销商的经营行为。因此,有必要对经销商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增强经销商懂法、守法的自觉性。从源头和中间环节上遏制坑农、害农违法事件的发生,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

2存在的问题

2.1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有待规范

农资经销商除登记及许可证管理外,没有对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进行规范要求,造成从业人员鱼目混杂,没有统一标准,严重阻碍了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因此,采取执业资格认证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2.2经费不足,培训内容滞后

农科培职工由于常年奔赴培训一线,知识未能及时更新,因此需聘请相关高校教授、口碑颇佳的农民和工商质检人员介绍使用经验、相关法律法规和农资行业最新进展,建议财政给予经费支持,使得农资经销商能够真正得到高质量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培训教育。

2.3品牌集中度低

农资行业的品牌集中度低,缺少强势品牌[3],一般商家规模比较小,点多面广且分散,抵御风险能力差,开业倒闭频繁,这也给农业科技培训造成了很大难度,建议出台相关政策,联合商家,建立连锁性的农资超市,进一步规范农资流通市场秩序,集中培训商家从业人员,以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3对策

3.1政府高度重视和扶持

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各级政府、全社会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特别要增加各级财政科技投入,中央和地方每年都要在基建拨款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重点科研基地和重大科技工程的建设[4]。这样才能够确保农业科技培训有效开展,在农资经营者心目中占据一席之地。

3.2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树立良好口碑

因地制宜,重视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与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关系,尤其是与农资经营者建立好“既是老师又是同学”的和谐关系,相互借鉴经验。另外,搭建经销商与生产、批发企业网络平台,适时更新数据,避免坑农事件发生。培训机构在此平台中可扮演客观角色,对优秀企业产品信息进行,相反则进行公示、通报,以促进优质、低成本、环保农资产品的推广,使伪劣产品渐渐退出市场。

3.3培训形式新颖,提高培训效果

应做到边培训边示范,对规范的经销商进行文字图片展览、走访。在培训后不断反馈与改进方法,宽进严出,保证培训质量,每期培训结束后发放资格证书,并进行问卷调查,不断调整培训形式,以适应商家的需求。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