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普遍两孩

普遍两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普遍两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普遍两孩范文第1篇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即将一年,效果究竟如何?遇到哪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士。

一问:单独二孩政策“遇冷”了?

106.9万对单独夫妇申请再生育,符合政策预期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出生人口1687万,比2013年多出生47万人。

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透露,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共有106.9万对单独夫妇申请再生育,基本符合预期。预计2015年,受单独二孩政策影响,出生人口比2014年多100万左右。全国符合政策单独夫妇1100万对,其中“80后”约占70%。在我国育龄妇女趋于减少的情况下,出生人口不降反升,这表明单独二孩政策的效果正在显现。

在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之前,全国摸底调查和数据演算预测结果都显示,单独二孩政策能够覆盖的目标人群数量在1100万对左右。全国单独且已育一孩家庭期望生育二孩的比例约为60%。多家机构测算,单独二孩政策后,每年新增出生人数将在100万到200万的水平间波动。目前,距离全国政策平均落地时间9个月后,全国单独夫妇申请再生育的数量就已经达到106.9万对,说明单独二孩政策的开局符合预期。

翟振武指出,有人说单独二孩政策“遇冷”,这是一种误读,需要加以厘清。其一,把1100万对的目标人群数量直接等同于新增出生人口总量,这种做法忽视了二孩生育的意愿或比例,相当于认为所有已育一孩的“单独”夫妇都会生育二孩。其二,把某一年的“单独”夫妇申报规模与1100万对相比较,这既没有考虑生育二孩的意愿,也没有考虑二孩生育是在几年内才完成的规律。其三,各个省的生育意愿有较大差别,虽然全国平均生育意愿是60%,但大城市和东部省份一般会低一些,西部和中小城市会高一些。目前有的省二孩申报的数量高于预期,有的省低于预期,都是正常的。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许颖指出,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全国各省份并不同步。目前,29个省(市、区)都已经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新疆、尚未实施。单独二孩申请数呈现出“先高而后平稳”的趋势。按照现有申请数据的平均趋势估算,各省政策实施满一整年,到2015年6月,预计单独二孩申请数量150万对左右。

二问:普遍二孩能缓解老龄化?

专家称只会适当调节老龄化水平,改变不了大趋势

有人认为,目前很多城市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实行普遍二孩政策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这种说法正确吗?

南开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原新认为,按照人口自身的发展规律,当死亡率水平维持在很低状态且高度稳定时,未来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将主要取决于生育率的变动。当前的单独二孩生育政策以及未来某个时点或要实行的普遍二孩生育政策,均是对生育政策的微调,只会在一定程度上适当调节人口老龄化水平,改变不了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

原新说,调整生育政策对60年之内的老年人口规模没有任何影响。因为单独二孩生育政策增加的出生人口主要发生在2015年以后,这些新增出生人口要到60年以后才能变为老年人口,即2075年以后。只要死亡率模式不变,无论单独二孩抑或普遍二孩,2075年以前各年度的老年人口规模均是一样的。

原新表示,适度放宽生育政策,可以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降低人口老龄化水平。生育政策越宽松,人口老龄化缓解程度越大。如果一直实行单独二孩生育政策,2030年人口老龄化水平为24.9%,2050年为34.0%;如果在单独二孩基础上再进一步实行普遍二孩,相同时点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分别为24.7%和33.1%,后者达到同一个老龄化水平的时间比前者可推迟1~3年。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认为,促进人口生育率的回升,不会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产生根本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普遍允许生育二孩的情况下,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比例仍然将比现在翻番,超过31%。

原新认为,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规模达到峰值9.4亿,此后连续两年减少。这种变化,只是劳动力人口增量由增加转为减少。但是,劳动力人口存量依然庞大,且要维持很长时期。21世纪20年代中期以前,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始终保持在9亿以上,21世纪40年代中期以前一直在8亿以上。这只是劳动力资源的底数,未来还会在此基础上持续扩大。因此,劳动力规模巨大的特征将长期保持,就业压力会长期伴随中国的发展。

三问:“低生育率陷阱”有无根据?

专家称总和生育率上升明显,生育危机没有根据

最近,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抚养孩子成本太高,人们的生育愿望偏低,中国已经进入“低生育率陷阱”。

对此,翟振武指出,2012年我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约为1.499,2013年提高至1.513,2014年又提高至1.579,如果按照2015年1800万的年度出生人口数量推算,2015年我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1.7左右。总和生育率上升的趋势是十分明显的。有人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断定目前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低至1.18的水平,今后还将越来越低,已经到了“危机”和“陷阱”的境况,显然距离事实太远。

翟振武说,中国农村人口还占很大比例,农村的总和生育率基本都在1.8以上,即使城市的总和生育率在1.0左右,中国的平均总和生育率也不会低到1.18的水平。中国目前的政策生育率是1.47,也就是说,全国所有的人都按政策生育,平均每个妇女也生1.47个孩子。因此,判断中国已陷入“生育危机”,今后出生人数不可能增加,恐怕是没有根据的。

普遍两孩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前儿童;心理卫生

文献报道[1],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生率为10.5%~15.3%。家庭因素及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活动有重要的影响作用[2]。儿童心理卫生问题是儿童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且正常与异常之间缺乏明显的界限。为系统了解本地区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本文对嘉峪关地区八所幼儿园4~6岁儿童进行心理卫生问题的调查,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9~12月选取嘉峪关地区八所幼儿园的4~6岁日托儿童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人数1080人,其中男性578人,女性502人,男女之比1:0.87.

1.2 方法

1.2.1内容参照国内有关研究[3],采用自行设计编制“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调查问卷表”,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儿童的基本情况及家庭状况,如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类型、居住情况、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等;第二部分包括不良生活习惯、多动、顽固性习惯及运动行为问题如脾气暴躁、挑食、厌食、咬指甲、吸允手指、说谎、骂人、自私语言障碍等23项。

1.2.2 问卷表由家长及幼儿园老师根据儿童日常表现填写,填写前向家长说明调查的意义及项目要求,当场收回问卷,两周后抽取200名儿童重测,一致率在0.74以上。

1.2.3采用SPSS13.0计算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或率表示.,差异的统计学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家庭结构与父母受教育程度

2.1.1调查1080名儿童中,核心家庭843人(占78.06%),复合家庭189人(占17.5%),单亲家庭48人(占4.44%)。独生子女746人(占69.07%)。父母文化程度大专以上314人(占29.07%),高中以上472人(占43.70%),初中以下294人(占27.23%)。

2.2 儿童心理卫生问题调查结果

2.2.1单项检出率从3.98%~58.85%,23项单项检出率平均28.76%,超过25%有6项,男孩平均每人检出3.87项,女孩平均每人检出3.41项,有非常显著差异(χ2=18.48 P

2.2.2 各个年龄段心理问题不一致,4岁组平均每人3.89项,5岁组平均每人3.61项,6岁组平均每人3.48项,提示随着年龄增长心理卫生问题有减少趋势(P

3 讨论

儿童心理卫生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本次调查来看,发生率高于文献报道,男孩多于女孩,儿童心理卫生问题随着年龄增长有减少的趋势(P

参考文献:

[1]项全申,门振兴,傅文芳.中国儿科专家经验文集[M].沈阳:沈阳出版社M1994:739.

普遍两孩范文第3篇

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诉讼活动更加依赖于科学证据的证明价值。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已经在科学证据可采性领域中形成了较具代表性意义的评价机制,其科学证据的可采性标准,从弗赖伊规则(Frye Rule)的“普遍接受标准”演进成了多伯特规则(Daubert Rule)的“综合观察标准”,从而在推动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变革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这个“多伯特规则”就来自1993年轰动美国的“多伯特诉梅里尔·道制药公司”案……

案情回放:本涤汀药物引发的现实噩梦

多伯特太太在怀孕期间,常常出现严重呕吐的生理现象。为了抑制孕吐,她经常服用一种名为本涤汀(Benedectin)的止吐药剂。但这一药剂,事后却成了多伯特夫妇两人的噩梦!待到婴儿出生时,多伯特夫妇才发现自己所生的两名男孩贾森·多伯特以及埃里克·舒勒,一降临人世便带有极为严重的先天缺陷。

贾森患有罕见的四肢萎缩病症,而埃里克则属于无正常四肢的“海豹儿”。为了探寻两名男孩所患先天性畸形的原因,夫妇两人多次向临床医生以及药理、病理学家等进行咨询。求证后得知:两名孩子的先天残疾与本涤汀的品质缺陷有着直接因果关系。

基于上述论断,多伯特夫妇以监护人的名义,贾森与埃里克两名男孩在加利福尼亚州法院梅里·尔道制药公司,要求其作为本涤汀的生产商,须承担产品侵权责任,并赔偿原告由此而遭受的物质与精神损失。随后,被告梅里尔·道制药公司因多种原因,将该案移送至美国联邦地区法院进行审理。

一审开庭审理期间,梅里尔·道制药公司声称本涤汀不会对婴儿造成先天缺陷,并向法庭提供了著名流行病学家史蒂文·H·拉姆博士(Steven H. Lamm)的专家证言。拉姆博士表示,孕妇服用本涤汀与婴儿先天畸形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在已经公开发表的有关本涤汀与婴儿先天缺陷的研究资料中,超过30余项,共涉及13万名病患的研究报告内均未表明本涤汀能够导致胎儿畸形发育。

根据拉姆博士的结论,母体在怀孕的最初三个月内服用本涤汀,并不存在导致胎儿先天缺陷的风险性因素。而该案原告律师则向法庭提供了八份截然相反的专家证言。这些专家通过试管测试、动物实验以及数据再分析等方式,认为服用本涤汀极有可能造成胎儿先天性肢体萎缩与缺失等症状,且本涤汀的化学结构与其他已知能够导致胎儿先天缺陷的化学物质结构较为相似。但被告对此予以了抗辩,认为案件分析统计资料未经公开发表,也没有被所属科学领域的其他同行所普遍接受。

一审法院认定,原告提供的专家证言并非以流行病学界所普遍接受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为基准,因此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争议焦点:科学证据采信标准重重阻碍

面对一审判决,多伯特一家当即表示不服,并向美国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提出上诉。上诉法院认为,动物研究、化学研究以及对流行病研究的重新分析等方面所涉及的专家证言仍不足以被采信,进而证明本涤汀对原告造成伤害这一观点。最终,第九巡回上诉法院以弗赖伊规则所确立的“普遍接受标准”为理由,维持了一审判决并驳回上诉请求。

这里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多伯特诉梅里尔·道制药公司一案发生前,美国法院在科学证据可采性问题上,一直遵循1923年弗赖伊诉美国一案中形成的弗赖伊规则。这一规则所确立的“普遍接受标准”,从1923年形成以来,就一直是判定庭审中科学证据可采性的主要评价标准。

1923年至1993年间,弗赖伊规则一直被联邦法院及大部分州法院所遵循,这个规则对于涉及科技知识的专家证言进入法庭设立了一道“障碍性门槛”。比如某一专家证言如要被法庭采信,他使用的科学方法就必须达到同行能够“普遍接受”的程度。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普遍接受标准”已成为阻碍新兴科学技术进入司法诉讼的一大障碍,并不断为人所诟病。

由此可见,本案争议焦点汇集在了科学证据可采性层面上。本案中,上诉人所递交的科学证据因不符合“普遍接受标准”,未能有力证明其所提出的诉讼请求。尽管在多伯特案发生之前,弗赖伊规则所确立的“普遍接受标准”已受到日益增多的各类异议,但当时仍被包括第九巡回上诉法院在内的多数法院所遵从。法庭陈述认为,除非相关技术在科学界已“普遍接受”其可靠性,否则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专家证言不足以被采信。

具体到该案中,支持被上诉方梅里尔·道制药公司立场的大量研究成果已经过科学界的全面审核。而上诉方提出的再分析只有经过该领域其他同行的证实与研究后才能得到科学界的普遍认可,并因此拒绝接受上诉方提出的再分析意见。

法庭认为,此类再分析未经公开发表,也没被同行所复核,其目的仅仅只是为了适用于诉讼之需。因此,上诉人多伯特提供的证据基础仍显不足,其认为本涤汀对人体造成损害的专家证言不予采纳。最终,上诉法院以弗赖伊规则为标准维持了一审判决,并驳回上诉人的上诉请求。

峰回路转: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定重审

面对一审、二审的完败,上诉人仍然不服,并依法向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提出上诉,要求对弗赖伊规则是否违反现行联邦法律等问题进行审查。考虑到该案庭审过程中,对于采信专家证言所应遵循的适当标准存在巨大分歧,联邦最高法院批准了调卷令,并对该案进行审查。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布莱克门(Blackmun)大法官发表了法庭意见,对联邦审判中对于科学证据的可采性标准问题做出了决定。最高法院在排除弗赖伊规则所确立的“普遍接受标准”的同时,强调了庭审法官在采信任何科学证据时,不仅应保证其相关性,更应确保其可靠性。由此法庭认为:在决定一项理论或是技术是否属于帮助事实裁判者的科学知识时,必须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来检验科学证据是否具有可采性:某一科学理论或技术是否已经过检验;某一科学理论或技术是否已经同行复查且公开发表;某一科学技术所存在的潜在误差率;某一理论、技术与方法,在特定科学领域中得以认同与接受的程度。

根据这一认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定撤销多伯特案的一审、二审裁判,并将案件发回重审。从此,多伯特案中所确立的这一“综合观察标准”,一举替代了弗赖伊案的“普遍接受标准”,并成为全美法院在科学证据可采性问题上的主流选择。

同时,判例还要求法官必须具备相关科学领域中的若干专门知识,并能切实履行科学证据“守门人”的职责。当法官对陪审团发出相应指示时,必须就某一科学理论或技术的基本情况向陪审团进行简要阐明,以便作为“门外汉”的陪审团能够对于该科学领域形成一定的基本认识。

法治价值:科学证据采信制度重大变革

随着多伯特诉梅里尔·道制药公司一案的尘埃落地,其判例中所确立的“综合观察标准”随之成为了美国联邦法院及大多数州法院审理涉及科学证据可采性问题时的主要判断依据,推动了美国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变革与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自多伯特规则的“综合观察标准”形成以来,美国已有34个州摒弃了弗赖伊规则的“普遍接受标准”,另有三个州对涉及科学证据采信的“普遍接受标准”进行了修改。

然而,美国实行联邦制的特点,使得不同州之间在法律适用方面仍存在一定差异,目前“普遍接受标准”在14个州内仍未完全休眠。但从法治进程的角度而言,多伯特规则对于弗赖伊规则的全面替代已是不争的客观事实,对美国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的影响与变革已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普遍两孩范文第4篇

如何免费接种HPV疫苗

江苏连云港:适龄女孩HPV疫苗免费接种工作全面启动12月,江苏省“十四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特别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9一15周岁在校女生为重点推广接种HPV疫苗”。12月21日,江苏连云港市适龄女孩HPV疫苗免费接种工作全面启动,试点项目面向连云区八年级学段女生。

山东济南:全国试点城市首针!11月9日,作为首批15个健康中国试点城市之一,济南率先启动适龄女孩HPV疫苗免费接种,面向人群为不满15周岁的在校七年级女孩,接种的疫苗为国产二价HPV疫苗。

内蒙古鄂尔多斯:13一18周岁女性免费接种2021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启动13一18周岁适龄女性二价宫颈癌疫苗免费接种。根据官方数据,截至6月底,鄂尔多斯市已接种1.5万剂次,目标人群接种率达31%。

广东:14岁以下女学生免费接种据了解,广东省财政计划2022一2024年新增约6亿元用于HPV疫苗免费接种工作,按照知情自愿的原则,自2022年起对具有广东省学籍、9月起新进入初中一年级且未接种过HPV疫苗的14周岁以下女生实施免费接种。经综合评估,接种采用国产双价HPV疫苗,共接种两针。

四川成都:为13一14岁女学生普遍接种成都市将按照“知情同意、自主选择、自愿接种”的原则,对成都全市13一14岁的在校女学生普遍接种HPV疫苗。

学生家长(监护人)可以在国产/进口双价和进口四价HPV疫苗中自主选择,由财政资金给予600元/人的疫苗接种补助,补助后的疫苗费差额和疫苗接种服务费(20元/剂)由受种者家长(监护人)承担。

接种HPV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

对疫苗中任一活性成分或辅料严重过敏反应者,禁忌接种HPV疫苗。因此,若曾有任何过敏史,请告知医生。对于已有性行为的适龄女性,可以在疫苗接种前选择进行HPV和TCT检查。疫苗接种不能取代常规宫颈癌筛查,也不能取代预防HPV感染和性传播疾病的其他措施。因此,常规进行宫颈癌筛查仍然极为重要。

妊娠期女性应避免接种HPV疫苗。若女性已经或准备妊娠,建议推迟或中断接种程序,妊娠期结束后再进行接种。此外,不建议哺乳期妇女接种HPV疫苗。

普遍两孩范文第5篇

现在的孩子,个个做“皇帝”,人人是“金口”,家长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对自己的子女宠爱过度。旁人好言相劝,告之家教要宽紧适度,家长却都说“就一个小孩,怎么可能不宠”。家教的形势必然导致幼儿的养成教育面临很大的困难,一部分孩子娇生惯养,习惯成自然,一上学就我行我素,自私自大,若不及时、有效地开展养成教育,矫治幼儿的不良习惯,会给孩子今后的成长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所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因为幼儿的习惯养成关系到孩子学习成绩,关系到孩子的生活品质。幼儿养成教育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一生,会对一个人命运的改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但如何有效地开展养成教育,笔者根据有效教育的理念,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幼儿开展有效养成教育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一、注意教学手段,处理“长效”和“短效”的互补关系

对于儿童的不良习惯,教师惯于用严厉的批评予以制止,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手段的确非常见效,对于维持教学秩序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也因此,我们幼儿教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事无巨细,习惯采用大声训斥的手段。但这种效果虽然明显,却很短暂。孩子是因为胆怯而被动暂停不良习惯,而没有从心理本位上认识自己不良习惯的存在,从而主动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当训斥停止不久,恶习重生,如此反复,就会恶性循环,教师越教越烦,孩子越变越疲,甚至变本加厉,油腔滑调。因此,要提高养成教育的有效性,必须软硬兼施,采用“先清后理”的手段,先要严厉制止不良行为,并从细节上全面教育培养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比如,上学期,我班有个小孩带有轻微的攻击,在同学交往中,稍有不如意,就会用双手推击对方,有时还会咬人。对于这种孩子,当发现他有过激行为时,首先就必须尽快用严厉的批评制止他,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事故,在停止过激行为以后,要密切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分析他这种行为的动机,并采用说理的方法,让孩子意识到这种攻击的破坏性,是不文明、不道德的。对于一些有心理疾病的特殊学生,要密切观察他的行为变化,建立个案,记录有效信息,掌握他的心理规律,及时疏导孩子。因为幼儿时期,孩子的心理可塑性是很大的,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和行为不可用简单的训斥或短暂的批评予以制止,所谓“标本兼治”,一定要由内而外,注意教学的长效性。

二、开发教学资源,注意“特殊”和“普遍”的轻重缓急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习惯养成也然。养成教育的问题没有大小之分,有的不良习惯仅仅表现在个别同学身上,这种习惯看似不普遍、不突出,但负面影响很大,很容易在幼儿中滋生甚至广泛传播,比如,极端的不文明言语、轻度暴力等等;有的不良习惯人皆有之,或多或少,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带来很多不便,甚至影响教学,但这种不良习惯会随着幼儿生理和心理的成熟不断减少直至消失。比如,课堂的自控能力差、吃饭不卫生等等。对于这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习惯,教师要善于分析,勿以恶小而任其为之,要处理好“特殊”和“普遍”的轻重缓急。个别不良习惯,负面影响大,教师一定要不厌其烦,挖掘教学资源,利用课堂、课外时间对幼儿进行及时严肃的正面教育。我班去年有一个从外地转来的小男孩,刚来上学的时候,他总喜欢在教师不注意的时候爬到高的地方,每次都被教师及时地制止了。但终于有一次,他偷偷爬到课桌上,然后大声炫耀,教师还没有来得及批评,他就已经从桌上往下跳了,以显示自己的勇敢,幸好没有造成任何事故。事后,笔者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和训斥,指出这种行为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当时,他被批评得有点委屈,但后来他再也没有这样做过。原以为这件事就这样化险为夷了,但两个星期以后,在一次家长会上,无意间了解到又有两个男孩回家也在模仿这种危险游戏,还说是一个外地来的小男孩教他们这样的。我暗自意识到这种个别的不良习惯对儿童认识造成的影响极其大。我及时上网搜索了相关的材料,包括一些图片报道,制作成课件,设计了一个“爱护生命”的教育主题,给儿童上了一堂形象生动、“有血有肉”的安全教育课,并结合这个外来小孩的事件,告诫孩子安全的重要性。事实证明,这一堂课还是非常奏效的。

三、加强教学合力,发挥家教和学校教育双边作用

对于儿童来讲,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很难,但学会一个不良习惯却很容易。特别是如今的孩子接受信息的渠道很多,思维变得很开阔,以前教师在孩子面前那种绝对“师严”开始动摇,师生之间变得更加民主了。加上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宠爱有加,严厉不足的现象,儿童的养成教育就面临了新的挑战。

相关期刊更多

第欧根尼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社会科学院

建筑与预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故宫学刊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