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稻纹枯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发病症状
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片染病 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穗颈部受害 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
2.发生规律
水稻纹枯病的传播来源是菌核,当年水稻收割时,菌核大量落在田里,在土壤中安全越冬,成为第2年病害传播的主要来源。菌核在第2年灌水整田时与浪渣混合在一起,漂浮在水面上,随风飘移,集中到下风头田边的水面。插秧后菌核漂浮到秧苗旁边,附着在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生长出菌丝,侵入叶鞘,形成病斑,病斑上的病菌侵入临近稻株,向植株上部蔓延,扩大危害。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也能危害叶片、茎秆和稻穗。叶鞘发病,首先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成椭圆形,并可相互汇合成云纹状大斑。病斑边缘明显,褐色,中间褪为淡绿色或淡褐色,最后变成灰白色。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片染病,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穗颈部受害,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色,常不能抽穗,抽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当多雨天气或田间湿度大时,检查封行早的稻田,在植株下部被害的叶鞘和叶片上可以看到白色或黄褐色的网状细丝,即为稻纹枯病的菌丝,菌丝在干燥条件下,密集在一起,汇聚成白色菌丝团,结成白色小绒球,以后逐渐变硬,变成萝卜籽大小的暗褐色颗粒,附着在有病的叶鞘或叶片上,即为稻纹枯病的菌核。
3.发生特点
3.1高温高湿发病严重
稻纹枯病是一种高温高湿病害。当田间气温达23℃以上,相对湿度90%以上,纹枯病开始发生,当株棵间气温高达25~31℃,相对湿度达97%时,病害发展最为迅速,当温度在10℃以下或40℃以上时,病害停止发展,在12~15℃时开始形成菌核,但以30~32℃之间形成最多,水稻抽穗到乳熟阶段是菌核形成的高峰期。
3.2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块发病严重
此类田由于长期积水,不能很好的晒田,田间湿度大,容易形成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蔓延。
3.3品种不同其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
一般来说,矮秆品种比高秆品种发病重,粳稻比籼稻发病重,早熟品种比中、晚熟品种发病重。3.4施肥不合理,发病严重施足基肥、合理追肥、增施磷钾肥,稻株生长健壮、通风透光好的稻田发病轻。氮肥施用过多过迟,或集中施用,禾苗猛发徒长,提早封行,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株间湿度增高,则纹枯病发生重。
4.综合防治
防治水稻纹枯病,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做好肥水管理,改善水稻的生长环境条件,对历年发病严重的田块及早用药进行保护。
4.1农业措施
4.1.1清除菌核。在灌水整田时打捞浮在水面上的浪渣,集中处理,消灭菌核。为彻底打捞,田面要整平,灌水可深一些。
4.1.2浅水灌溉,适时晒田。一般分蘖盛期前灌浅水,分蘖末期开始晒田,孕穗以后干干湿湿,干湿交替,浅水勤灌,以降低田间湿度,控制无效分蘖,防止过早封行,减轻病害发生。
4.1.3合理施肥。应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的抗病、抗倒能力。施肥应做到前期不徒长,不过早封行,后期不贪青,不倒伏,既能高产,又能控制病害。
4.2药剂防治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防效;产量
前言
随着水稻种植年限的增加以及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纹枯病已成为水稻的常见病害,纹枯病造成的水稻减产,严重时会减产50%。本试验通过在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喷施不同剂量的杀菌剂进一步研究纹枯病的发生规律,评价参试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增产效果。
1试验材料
1.1试验作物及品种
水稻空育131
1.2试验药剂
爱苗(150g/L苯醚甲环唑,150g/L丙环唑)乳油
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参考药剂:5%井冈霉素水剂
1.3耙标生物
水稻纹枯病Thanatephoms eucumeris(Frank)Donk
2试验条件
2.1试验地情况
前茬作物为水稻,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黑土层15—20cm,前茬水稻。有机质4.68%,碱解氮265mg/kg,有效磷25.1mg/kg,速效钾113mg/kg,pH值5.5。
2.2耕作栽培管理
采取人工播种方式,播量为每盘125g。本田移栽为人工插秧,插秧规格为30emx10cm,每穴4-6株。4月15日播种,5月14日插秧。
2.3肥水管理
水肥管理按照《建三江分局寒地优质高产水稻生产技术规程》进行。
3试验方法
3.1药剂处理
处理15%井冈霉素水剂1500ml/hm2+爱苗225ml/hm2
处理2 5%井冈霉素水剂1500ml/hm2+爱苗300ml/hm2
处理3.5%井冈霉素水剂1500ml/hm2
处理4以清水做对照
3.2施药时期、次数和方法
在水稻孕穗、齐穗期各一次进行喷药。使用手压式喷雾器喷药,喷药时选择早晚无风(风速小于4m/s),气温不超过27℃、相对湿度大于65%的天气,在上午9:00之前、下午14:00之后进行作业,喷药做到细致均匀。喷液量为225L/hm2。
3.3试验设计
共设4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75m2(3mx25m)。
3.4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第2次施药后15d,调查一次纹枯病病情;每个小区5点取样,每点10丛,共50丛稻。收获前期,收获时,分小区测产。
病害分级标准:0级,全株无病;1级,基部叶鞘发病;2级,第三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或叶片发病;3级,第2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或叶片发病;4级,顶叶叶鞘或顶叶发病;5级,全株发病枯死。
4结果与分析
4.1防治效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施药处理的病情指数及发病率均低于清水对照。在各施药处理中,处理3单独施用井冈霉素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最高,处理1与处理2相当。由于本试验地块纹枯病放生较少,故防效的数据相差较大.处理3的防效仅为27.3%,但在田间的施用效果看,未见较大差别。
4.2产量及相关性状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经过喷施防病药剂的各处理的产量、结实率均高于清水对照。各施药处理间的产量相差不大,其中处理1施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0ml/hm2+爱苗225ml/hm2的产量最高。
5结论
5.1今年纹枯病发病较轻,各处理防治效果相差不大。
5.2施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0ml/hm2+爱苗225ml/hm2的处理产量最高。
(作者单位:156303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大兴农场水稻办)玉米化控防倒伏技术的研究 赵立波
前言
在玉米生产中,由于品种、土壤、栽培技术、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倒伏现象屡屡发生。近年来,随着施肥量、密度的加大,倒伏已成为限制玉米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喷施化控药剂,对作物生长具有控制效应,可以延缓植物生长、抑制茎秆伸长、缩短节间、增加植物抗逆性能、提高作物产量。为进一步研究化控药剂对玉米的影响,2012年,我们为了筛选出适合玉米生产上应用的化控剂以及最佳用量和时期,本试验选用三种化控剂进行不同剂量、不同时期面喷施,调查其防倒伏效果和对产量的影响。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在农场科技园区进行,土壤类型为白浆土,前茬作物大豆。土壤养分含量:pH值6.3,有机质34.72g/kg,碱解氮176.4mg/kg(扩散法),速效磷29mg/kg(Olsen法),速效钾66.6mg/kg(1NNH4AC浸提法)。
试验品种:龙育4号、绥玉20
试验药剂:见表1
1.2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小区对比设计,7个处理,三次重复,每处理8垄,垄距68cm,垄长40m,总面积163.2m2,各处理如下:
1)处理1:为对照,不使用化控药剂。
2)处理2:玉斗风:20ml庙,于玉米6-7叶期喷施。
3)处理3:玉斗风:30ml/亩,于玉米9-10叶期喷施。
4)处理4:玉米健壮素:30ml庙,于玉米6-7叶期喷施。
5)处理5:玉米健壮素:45ml/亩,于玉米9-10叶期喷施。
6)处理6:玉米矮尔丰:30ml/亩,于玉米6-7叶期喷施。
7)处理7:玉米矮尔丰:45ml/亩,亩,于玉米9-10叶期喷施。
1-3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机械施肥,人工播种。按照玉米各生育时期规定浓度喷施药剂。喷液量为15L/亩,喷雾器用山东卫士牌WS-16型手动喷雾器,选用TeeIet 11001型扇形喷嘴,喷雾压力2个大气压,空白对照区喷施等量清水。最后一次施药后15天进行生育时期调查。喷药时要求晴天无风,施药后24小时后无降雨。
1.4田间管理
间苗、定苗、追肥、中耕管理及病虫防治与大田生产相同。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玉米生育性状的影响
通过图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
龙育4号:进行化控的各处理株高均低于CK,株高最低为处理3株高275.7cm比CK低31.1cm,株高排序为处理3
绥玉20:进行化控的各处理株高均低于CK,株高最低为处理3株高235.1cm比CK低40.2cm,株高排序为处理3
理5穗粒数41.25粒,分别比CK高3.69粒和2.5粒。百粒重处理6最高为39.4kg,其次是处理2的38.5kg,最低为处理5和处理7。处理3产量最高,达到860.7kg/亩,增产128.3kg/庙。其次是处理6和处理5,亩产842.6kg和812.3kg,处理2产量最低为亩产691.2kg,比CK低41.2kg。
3结论
3.1喷施化控药剂可以抑制玉米茎秆伸长,起到降低株高抗倒伏的作用。在两个品种中,龙育4号于9-10叶期喷施玉斗风30ml/庙,降低株高最明显,比CK低31.1cm;绥玉20于9-10叶期喷施玉斗风30ml/亩,降低株高最明显,比CK低40.2cm。矮化效果十分显著。
3.2喷施化控药剂可以增加玉米茎粗,增加玉米百粒重;对玉米节数没有明显影响。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常发性、普发性病害,水稻苗期至穗期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生,一般从分蘖期开始染病,孕穗到抽穗期形成发病高峰,到蜡熟期逐渐停止蔓延。
1、发生因素
1.1品种。一般来说,矮秆品种比高秆品种发病重,粳稻比籼稻发病重,早熟品种比中、晚熟品种发病重。
1.2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块。此类田由于长期积水,不能很好的晒田,田间湿度大,容易形成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蔓延。
1.3施肥不合理,发病严重。施足基肥、合理追肥、增施磷钾肥,稻株生长健壮、通风透光好的稻田发病轻。氮肥施用过多过迟,或集中施用,禾苗猛发徒长,提早封行,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株间湿度增高,则纹枯病发生重。
1.4气候条件。稻纹枯病是一种高温高湿病害。当田间气温达23℃以上,相对湿度90%以上,纹枯病开始发生,当株棵间气温高达25~31℃,相对湿度达97%时,病害发展最为迅速,当温度在10℃以下或40℃以上时,病害停止发展,在12~15℃时开始形成菌核,但以30~32℃之间形成最多,水稻抽穗到乳熟阶段是菌核形成的高峰期。
2、防治措施
防治水稻纹枯病,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做好肥水管理,改善水稻的生长环境条件,对历年发病严重的田块及早用药进行保护。
2.1农业措施
(1)清除菌核。在灌水整田时打捞浮在水面上的浪渣,集中处理,消灭菌核。为彻底打捞,田面要整平,灌水可深一些。(2)浅水灌溉,适时晒田。一般分蘖盛期前灌浅水,分蘖末期开始晒田,孕穗以后干干湿湿,干湿交替,浅水勤灌,以降低田间湿度,控制无效分蘖,防止过早封行,减轻病害发生。(3)合理施肥。应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的抗病、抗倒能力。施肥应做到前期不徒长,不过早封行,后期不贪青,不倒伏,既能高产,又能控制病害。
2.2化学防治
当丛发病率达20%时,可作为药剂防治指标,施药时期以抽穗前后为宜,高肥田块应在封行前开始用药,以后视病情发展情况每隔10~15d再防治1~2次。主要剂有5%井冈霉素水剂1 500mL/hm2,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125 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125g/hm2,对水1 125kg/hm2喷雾。施药时一定要保证用药量,药液要喷在植株中、下部,并在早晨有露水时施药,以提高防治效果。
二、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稻曲病多称为“乌米”,又称青粉病、绿黑穗病、谷花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故又名丰收果。近年来,在各地稻区均有发生,因本病原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发生危害不断扩大,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危害程度越来越重。此病虽然对产量影响不大,一般减产5%~10%。但是该病的病原菌含有色毒素,不仅降低稻米品质,而且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害。
1、影响因素
1.1品种。一般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发病重;秆矮、穗大、叶片较宽而角度小,耐肥抗倒伏和适宜密植的品种,易发生稻曲病。此外,颖壳表面粗糙无茸毛的品种发病重。
1.2栽培管理。栽培管理粗放,密度过大,灌水过深,排水不良,尤其在水稻颖花分泌期至始穗期,稻株生长茂盛,若氮肥施用过多,造成水稻贪青晚熟,剑叶含氮量偏多,会加重病情的发展,病穗病粒也相应增多。
1.3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重要因素。稻曲病菌在温度为24~32℃均能发育,以26~28℃最为适宜,34℃以上不能生长。同时,稻曲病菌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均借风雨侵入花器,因此影响稻曲病菌发育和侵染的气候因素以降雨为主。在水稻抽穗扬花期雨日、雨量偏多,田间湿度大,日照少,一般发病较重。
2、综合防治措施
2.1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水稻不同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选用抗病良种并选用无病区域的稻种栽培,是防治稻曲病的有效技术措施。因此,要淘汰感病品种,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和比较抗病品种。二是消灭初侵染源。清除田间杂草,深翻土地;翻耕整地时,结合防治纹枯病,捞除浮渣,消灭越冬菌核;发现田间有病株应及早拔除并深埋,发病的稻田在水稻收割后应进行深翻,以便将菌核埋入土中。避免在病田留种,及早将发病的秕谷烧掉,以免病菌传播;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是消灭种子带菌,防止初侵染源的有效措施。种子消毒可选用2%~3%石灰水、50%多菌灵500倍液、70% 402抗菌剂1 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强氯精500倍液浸种12h。三是合理施肥,科学管水。施肥上应科学合理施肥,氮、磷、钾肥应配合使用,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强稻株抗病能力,切忌迟施、偏施氮肥。水分管理上要合理灌溉,稻田宜干干湿湿,适时适度晒田,增强稻株根系活力,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水稻的抗病性,以减轻发病。
2.2化学防治
关键词:杀菌剂;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
中图分类号:S435.111;S48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3-2650-02
Evaluation on the Field Control Effect of Five Fungicides to Sheath Blight
CHEN Guang-ya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Linyi University,Linyi 276005,Shandong,China)
Abstract:Sheath blight, 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 Donk, is one of the three main rice disease. The field control effects of five fungicides have been examined in field tes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ophanate-Methyl SC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500 g/L, Hexaconazole 30% SC, Carbendazim 40% SC, Thiophanate-Methyl 70% WP and Fenoxanil・Amistar 26% SC were effective fungicides to control sheath blight. Among the five fungicides, Fenoxanil・Amistar 26% SC was the best and the field control effect reached 78.15%.
Key words: fungicide; sheath blight; field control effect
水稻纹枯病是世界各稻产区的主要病害,是水稻高产稳产的一大障碍[1]。近年来,纹枯病成为临沂市稻区的主要病害之一。水稻纹枯病俗称“花脚秆”、“烂脚秆”,此病一旦发生,会造成叶片枯死、结实率下降,甚至植株全部枯死。一般造成减产10%~30%,严重时达50%以上[2]。目前,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主要措施仍是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主。但是,一种药剂长期使用会造成防效下降或病原菌产生抗药性[3,4]。为了达到轮换使用药剂品种的目的,笔者于2010年结合山东省农药检定所安排的田间药效试验,对5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试验,以便对其药效进行准确评价,指导农民科学用药。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镇稻99。水稻纹枯病病原为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
1.2供试药剂
26%稻瘟酰胺・嘧菌酯悬浮剂(山东京博农化有限公司)、30%己唑醇悬浮剂(山东省青岛泰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0%多菌灵悬浮剂(青岛星牌作物科学有限公司)、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山东省烟台博瑞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00 g/L甲基硫菌灵悬浮剂(青岛星牌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1.3试验设计
试验安排在临沂郯城,土壤类型为壤土,常年种植水稻,有机质含量为11.0 g/kg,碱解氮82.0 mg/kg,pH值6.7,地势平坦,地力均匀,肥力中等偏上。
试验共设6个处理(各处理浓度均为有效成分浓度):①500 g/L甲基硫菌灵悬浮剂1 500 g/hm2;②30%己唑醇悬浮剂76.5 g/hm2;③40%多菌灵悬浮剂210 g/hm2;④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 500 g/hm2;⑤26%稻瘟酰胺・嘧菌酯悬浮剂351 g/hm2;⑥清水对照。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处理重复4次,共24个小区,小区面积15 m2。
1.4施药方法
2010年8月15日第1次施药,时值水稻分蘖末期;8月22日施第2次药,共施药2次,每次施药后24 h内无降雨。用WS-16-1型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工作压力0.2~0.4 MPa,进口圆锥雾喷头,流速 717 mL/min,药液残留≤0.02 L。药液量675 kg/hm2,采取常规喷雾法,均匀着药,药液不滴落。试验期间未防治其他病虫害。
1.5药效调查
8月15日调查发病基数,第二次施药后14 d(9月5日)调查发病情况。调查时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相连5丛,共调查25丛,调查记录其总株数、病株数。按0-9级分级标准[5,6]记载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进行方差分析及平均值的多重比较(DMRT法)。
病情指数=×100
防治效果=1-×100%
式中:CK0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0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1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1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病情分级标准:0级,全株无病;1级,第四叶片及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剑叶为第一片叶);3级,第三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5级,第二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9级,全株发病,提早死亡。
2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5种药剂处理对水稻纹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6%稻瘟酰胺・嘧菌酯悬浮剂351 g/hm2防效最好,达78.15%,500 g/L甲基硫菌灵悬浮剂1 500 g/hm2、、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30%己唑醇悬浮剂76.5 g/hm2、40%多菌灵悬浮剂210 g/hm2 4个处理的防治效果均在69%以上。
3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26%稻瘟酰胺・嘧菌酯、500 g/L甲基硫菌灵悬浮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0%己唑醇悬浮剂、40%多菌灵悬浮剂5个处理的防治效果在69%以上,均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药剂,以复配剂26%稻瘟酰胺・嘧菌酯悬浮剂的防效最好。
目前水稻纹枯病已对很多药剂产生抗药性,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用药,延长有效药剂的使用寿命对水稻生产至关重要。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应合理地轮用或科学混配。具体的混配种类及比例有待进一步试验。
参考文献:
[1] 李湘民,华菊玲. 从稻种上筛选拮抗细菌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0,12(1):33-38.
[2] 张满良.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92-97.
[3] 张穗,许文霞,薛银根,等.郑州郊区水稻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敏感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1995,11(4):171-173.
[4] 胡秀荣,许文耀,吕伟成,等.福建省水稻纹枯病菌对井冈霉素的抗药性检测[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增刊1):160-162.
[5]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6] 黄国洋.农药试验技术与使用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关键词 75%戊唑醇・嘧菌酯水分散粒剂;水稻纹枯病;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2;S4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085-01
为应对水稻病虫害抗药性的不断提高,适时推出新农药,保证水稻病虫害的防控效果,于2015年7―11月在广东省开平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植保站)所在的双季稻田进行试验,以确定75%戊唑醇・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禾技)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为是否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开平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植保站),双季稻田,管理一致。供试土壤pH值6.4左右,有机质含量4%,土壤类型为砂壤土。供试水稻(晚稻)品种为银湖香占,种植方式为抛秧。防治对象为纹枯病。试验药剂:75%戊唑醇・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禾技),美国世科姆公司。对比药剂:75%肟菌・戊唑醇,30%苯甲・丙环唑。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具体试验设计见表1。药剂处理小区面积200 m2,空白对照面积50 m2,不设重复。
1.3 施药方法
除第1次施药,处理P1、P2、P3采取撒施方法施药;其他药剂处理对水675 kg/hm2,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均匀喷雾。
第1次施药,处理P1、P2、P3为8月9日,处理P4、P5为9月17日;第2次施药为9月27日。
1.4 气象资料
第1次施药期间,以晴朗天气为主,降雨量为192 mm;第2次施药期间,以多云阴雨天气为主,降雨量为306 mm。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1.5.1 防效。在用药之前,调查并记录病情基数,在施药后7~10 d调查防治效果。进行定点调查,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点固定调查相连5丛,共25丛,分别记录各级病株数,计算病情指数、相对防效[1-3]。
病情指数=Σ[(各级病株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代表值)×100
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
式中,pt0为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为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CK0为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1为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4-6]。
1.5.2 安全性调查。观察药剂的安全性,有无药害并确定药害程度。每次药后调查,可目测各处理稻田蜘蛛等天敌数量,比较其影响[7]。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
从表2可以看出,药前病情,处理P1、P2、P3较其他处理小,在第1次喷药后10 d,处理P1、P2、P3的防效分别为64.42%、68.75%、70.84%,低于处理P4的81.50%和处理P5的81.98%;第2次药后10 d,处理P1、P2、P3的防效分别为84.74%、85.76%、86.41%,与处理P4的85.86%和处理P5的85.87%不相上下。
2.2 产量
由于各处理的面积较小,易产生较大误差,不作增产比较,以上测产数据仅作为参考(表3)。
2.3 安全性评价
在用药后的各次调查中,均未发现水稻出现药害和其他不良现象。各处理对水稻及周围环境没有不良影响,对人畜安全。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撒施75%戊唑醇・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禾技)对水稻生长前期纹枯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由于75%戊唑醇・嘧菌酯水分散粒剂第1次施药时间较早,调查防效不及对比药剂。第2次施药,试验药剂和对比药剂的药效不相上下,可有效防止纹枯病蔓延。在药后各次调查中,均未发现药害和其他不良现象,对人畜安全。
4 参考文献
[1] 胡伟群,宋会鸣,朱卫刚,等.噻呋酰胺与咯菌腈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增效作用及田间防效[J].农药,2014(9):683-684.
[2] 宋益民,刁亚梅,顾春燕,等.10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比较[J].现代农药,2012(2):54-56.
[3] 陈海霞,杜兴彬,张穗,等.申嗪霉素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分析[J].上海农业学报,2012(2):69-71.
[4] 江慧,侯昌亮,胡寒哲,等.5种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23):1-4.
[5] 陈明亮.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田间防效[J].安徽农业科学,2009(27):13162-1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