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铁路个人履职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必须讲求效率和效果,所有的控制制度必须得到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应当约束企业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利。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主要包含两层涵义:一是指企业所实施的的内部控制政策与措施能否适应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二是指内部控制在设计完整、合理的前提下,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得到持续的贯彻执行并发挥作用,为实现提高经营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守提供合理保证。
二、铁路运输企业强化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
随着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压力不断加大,一些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发挥的制约因素愈发明显,诸如认识不到位、内控环境不利,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落后,有章不循、执行不严现象较为突出等,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和改进。
第一,转变观念,加强学习与宣传,提高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视程度。
由于铁路管理多年来一直延袭计划经济模式,铁路运输企业潜意识中一直是“重安全、轻效益”,一切以安全管理为中心,一切附属于安全生产,因此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一认识严重制约了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发挥,内部控制失效的风险不断显现,权力大于制度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都给铁路整体经营工作带来极大的隐患,不利于铁路改革的顺利开展。如今,随着铁道部的撤销、铁路总公司的成立,铁路改革的大幕也已开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安全与效益并重的理念亟需深入人心。因此,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首先要做的便是转变管理人员的观念,加强学习,把握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涵,从思想上平衡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加强全员的宣传引导,切实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提供思想与领导保障。
第二,加强调研,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要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必须有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基础。近年来,由于铁路管理体制一直处于变革之中,内部控制的外部管理环境并不稳定,这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总公司必须集思广益,深入调研,总体部署适合铁路发展的内部控制配套制度,并依据铁路发展形势的变化及时健全与完善,铁路运输企业应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包括工作性质、所处地域、机构设置以及人员分布等内容,在铁路总体内部控制框架内,建立适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健全与完善,从而建立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制度基础,以充分发挥出内部控制的真实效用,确保本单位经营工作的安全顺利开展。
第三,明确职责,完善企业内部牵制机制。
内部牵制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则,也是实现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一是授权不当,直接制约内部控制制度效能的发挥;二是岗位职责没有恰当分离。对于一个业务流程,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的工作进行正确性检查。同时,工作轮换制是实现内部牵制的有效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不同岗位在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程度,明确规定并严格控制每一员工在某一岗位的履职时间,并对关键岗位进行频繁轮换,从中暴露出存在的问题揭示出制度设计和管理的缺陷,以便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第四,强化财会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
铁路财会信息系统在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的同时,其风险也是不容忽视。财务网络容易受到病毒或黑客攻击,许多企业对财会信息系统的岗位分工、系统操作、会计档案管理和数据保密等方面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安全制度和措施,其中任何一种风险都会给财务数据的安全性、连续性构成威胁。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必须迅速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使新形势下的内部控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严禁铁路信息化系统与外部网络的各种连接,确保铁路运输企业经营数据的安全。
第五,严格内审,强化内部监督的执行力。
在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既是控制活动的一部分,又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保障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基础上,增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员工素质等因素,对内部经营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按照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和计划执行进行全面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和评价作用。从而起到监督和保护企业的资产、财产安全的作用,促进企业朝着合理、合法的良性方面发展,保证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
三、结论
去年3月以来,营山县探索推行了乡镇党委“动态委员制”,每个乡镇党委在每个党支部民主选举1名乡镇党委“动态委员”,建立“动态委员”人才库,乡镇党委在决策重大事项和通报重大情况时,根据不同内容每次确定3名以上的相关“动态委员”参与乡镇党委会,代表所在党支部党员行使知特权、参与权、决策权等民利。推行“动态委员制”为党员参政议政搭建了平台,在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新探索。
一年前,营山县低调推行了一项基层党建新举措,这就是乡镇党委“动态委员制”。从表面上看,这一举措是为乡镇党委增加一部分“动态委员”,但内涵却非常丰富,可以说,这是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新探索。“制度当然不是拍拍脑袋就想出来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营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杨勇说。
诞生
乡镇党委“动态委员制”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源于增产乡公推直选乡党委副书记。增产乡虽名为增产,但实则增产无门、致富无路。为了选出群众公认、能力强、水平高的乡党委副书记,2008年2月,营山县从增产乡党委委员、机关党员、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等5个层面各推荐产生一名代表,组成“结构制”党员代表,全程参与公推直选工作。这一做法赢得了党员、群众的普遍支持与好评。
乡党委副书记选出来了,公推直选工作圆满完成了,营山县党务工作者却陷入了深思。怎样才能将这一做法常态化?怎样才能将“结构制”融入整个乡镇党委工作,而非仅仅用于选举?经过一阵“头脑风暴”和深入调研,营山县创新提出了乡镇党委“动态委员制”,并在增产乡率先进行试点。
“龙桥村水渠因泥沙堵塞,村民无法放水灌溉,我建议乡党委及时组织人力把水渠疏通,以保证村民大春生产用水。”增产乡“动态委员”胡凤铭去年3月中旬第一次参加乡党委会时提HJ的建议,得到了乡党委的采纳,一周后,全长1.5公里的水渠修复畅通,1000余亩农田得到灌溉。
在增产乡近一个月的试点中,党委决策与群众愿望得到良好衔接,过去那种“决策者不知情、知情者无权参与”的矛盾得到了有效改善。试点的成效给实践者们吃了“定心丸”,同年3月底,营山县委决定在全县53个乡镇全面推行“动态委员制”。
选举
“动态委员”的选举,对于城南镇兴隆村党支部书记蒋学英来说,近似于再参加了一次村支书竞选。竞选承诺、回答党员提问、党员民主投票……蒋学英通过与一名普通党员的竞争,成为城南镇党委“动态委员”,他觉得当选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压力与责任。
而作为“选民”的东升镇锁水村的黄增碧大姐,面对两名候选人左右为难,是选择德高望重的刘兆安,还是选择带民致富的刘仕军,黄大姐着实苦恼了一阵。考虑到刘仕军能带领大伙致富,她把票投给了这位致富能人。
营山县借鉴村党支部“三荐一选”的选举办法,通过组织推荐、党员群众联荐、个人自荐的“三荐”方式,从每个党支部民主选举1名“动态委员”,进入乡镇“动态委员”人才库,各乡镇根据党委研究决策的不同内容,每次确定3名以上相关“动态委员”与其他党委成员平等参与乡镇党委会,打破了只有党委成员才能进入党委会的“限制”。营山县1331个党支部选举产生了1331名“动态委员”。其人员构成符合了“结构制”的要求,可以说,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党员都有了自己的“代言人”。
星火镇东观村党支部选举“动态委员”时,党员们还提出“去年与群众签订的家禽回收合同,今年你有何打算”等难题。“这个合同今年照样执行,我还准备向镇党委建议,把这种托养模式向全镇推广,并且在收购价格上每公斤再提高0.2元。”家禽饲养大户周建涛回答得毫不含糊。最终,他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当选为“动态委员”。
确权
去年5月,明德乡“动态委员”陈祖新在察看通村公路建设时,发现有几处路基的片石厚度和硬度不够。当即严肃批评了承建方负责人。这时,有人说:“老陈,你一个‘动态委员’算老几哦!”“我是大家选出来的,就要为大家说话!”陈袒新立即向乡党委报告了这一情况,并主动要求担任工程质量监督员职务。当地党员说:“‘动态委员’腰杆硬,说话有‘药性’,值得信任!”
要行权,首先要有权。营山县配套出台了实施办法、工作程序、组织纪律等一系列制度和规定,对“动态委员”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界定,不仅赋予了“动态委员”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而且还建立了“动态委员”定期报告工作、开展调查研究、督点项目、提出质询建议等工作机制,保证了“动态委员”有权有责。
营山县各个乡镇不仅专设了“动态委员”办公室,配备了桌椅、电脑、文件柜等办公设备,而且每月向“动态委员”发放一定的误工补贴。为激发“动态委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营山县建立了一套竞争激励机制。“动态委员”每届任期1年,每季度向所在党支部报告一次工作,年终向乡镇党委报告履职情况,接受党员民主评议,对评议不合格的取消“动态委员”资格。更重要的是,凡被评为县级以上优秀“动态委员”的,可在考录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选任村“三职”干部等方面享有优先权。
桥梁
现将三年来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学习,明晰思路,确立工作总体目标。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参加了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市委党校《加强执政能力培训班》、《树立科学发展观研讨班》培训。利用在省委党校《城建领导干部培训班》进修机会,系统学习了政治理论和城建专业等方面知识。为进一步提高自己,于06年初考入省委党校函授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进修深造。做到学以致用,形成了《关于城市建设的思考》、《关于城市经营管理的探索与分析》等调研报告6篇,分别在《调查研究》、《城乡建设》发表。理清工作思路。针对我区“三多”(企业多、棚户区多、历史欠账多)、“三少”(资金少、合作少、可支配资源少)的实际,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确定了“强化经营理念,整合城市资产,广辟融资渠道,拓展城市空间,突出基础设施完善、老城区改造、环境整治及生态建设,全力打造生态石化新城”的总体思路,并付诸实施。坚持规划先行。论证编制了《龙凤区总体规划》,调整了《分区性总体规划》,完成了《龙凤镇镇域总体规划》、《董家泡水环境综合治理控详规划》、《南砖厂平房区控详规划》等16项专项规划,分阶段、有计划组织实施,使战略规划从宏观指导转变为具体操作,适时、有效地推进了城镇建设较高水平运行。
二、审视区情,广泛协调,破解资金瓶颈难题。
面对我区有限的财政现状,落后的基础设施,以及辖区企业效益下滑的客观现实,我坚持对上争取扶持、横向谋求合作、社会广泛融资。三年来,共直接争取资金2.9亿元,政策争取资金3.1亿元,协调企业投入资金6.9亿元。一是抢抓机遇协调资金支持。龙凤铁东跨线桥。争取市政府、哈铁分局投资3000万元。为提快车速,铁路部门原计划投资400万元建设下交桥,仅解决村民出行问题。得知这一消息后,我立即向主要领导建议并及时向市里汇报。经多方工作,更改为双向四车道上交桥。并规划了以跨线桥为枢纽,连接世纪大道、卧龙路、龙华路和万峰路的“四路”工程。目前跨线桥已完成工程总量的80。今年,又协调市政府投资300万元,开工建设了引桥与铁东村通村公路。“一桥四路”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我区道路交通网络,拓展发展框架,带动周边20余平方公里土地大幅增值。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争取市政府、石化企业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管护中心;对保护区范围内土地按每年200万元,分50年逐年进行补偿,累计补偿资金1亿元。主城区供水管网改造。争取市政府资金500万元,现已竣工投入使用。城中村饮水解困工程。争取市政府资金800万元,现已开工建设。万峰路亮化。争取市政府资金180万元,已竣工投入使用。无人保洁区保洁权拍卖、退耕还林、规划编制。共争取市政府匹配资金300万元,已按计划全部完成。二是千方百计争取政策倾斜。南砖厂平房区改造。该项目是困扰政府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经过两年多积极沟通协调,市长办公会议决定,将约3亿元土地出让金和行政规费实施先征后返政策,用于前期土地整理和动迁。土地整理项目。将前进村、刘高手村及龙凤区林场基本农田申报了国家土地整理项目,项目预计投资1380万元,实施后可净增耕地130.5公顷。三是政企合作携手共建。龙凤污水处理厂建设。经与石化企业前期运作,得到中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批复,现900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已全部到位,正进行项目选址和筹建准备工作。光明路拓宽改造。经多次协调, 石化总厂在企业改制后非常艰难的情况下,克服资金等困难,与区政府共同出资1000万元进行了改造。协调企业投资项目。三年来,仅石化企业就投资6.5亿元,先后拓改道路4条、总长度8.6公里,建设住宅小区5个,辟建了体育场和水上公园各1处、生态园2处,并对部分老居住区进行了整体改造。另外,还协调石油分站、石油公司、龙凤热电厂、市建一、二公司等8家企业投资500余万元在亮化、绿化、净化等方面进行了建设。
三、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升石化城区品位。
三年来,总投资7.76亿元,总建筑面积50.4万平方米,共拆除各类建筑8万平方米,植树52万株,绿化面积80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8.07平方米。一是完善基础设施。新、扩、改道路6条、总长度13.7公里,铺设管网14.5公里,建设桥梁1座,主要包括:建设了环湖路、铁东跨线桥和通村公路,拓宽了光明路,改造了卧兴路、化谊路、兴化大街,以及主城区、平房区和城中村供水管网。同时对龙北路、外环路、万峰路等路段进行了亮化,亮化总长度40余公里,辖区街路亮灯率达98。二是推进城区改造。采取政府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方式,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主要包括:阳光嘉园、阳光馨园、阳光俊园、凤阳小区、龙祥小区等7个居住区,建筑面积42.3万平方米。投资1400余万元,对区属凤祥、龙化小区等35栋住宅楼全部实施了平改坡工程,安装了可视电子防盗门,改造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了凤祥广场、金世纪广场等3个综合活动广场,丰富了居民生活。城区品位日益提升,龙化小区被评为省级“物业管理示范小区”;龙兴小区、上林小区、凤祥小区3个小区晋升为省级“安静居住小区”;全市亮化工作现场会、全省物业管理经验交流大庆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推广了我区的工作经验。我区在全市作了《突出以人为本强化经营管理全面提升石化城区品位》的典型发言。三是狠抓城市管理。深入开展了“四化一畅”(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和畅通工程)等系列活动。主要对光明路、万峰路以及澳龙小区门前进行了绿化,建设了三永近郊、厂西和化吉路三个生态园。辟建了省级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设立管理站4处,24小时全天候看护,维护了良好生态环境。开展了整治环境卫生、清理占道经营、车辆抛洒治理、小广告治理、露天烧烤和店外经营整顿、不规范牌匾整治等10余项专项整治,并把城市管理触角从主街道向背街小巷延伸,由中心区向城乡结合部延伸,对392.7万平方米无人保洁区保洁权进行了公开拍卖,城区环境由突击整治向长效管理根本性转变。开展了低空大气污染、工业污染、噪声治理,空气优良天数保持在340天以上。
四、以人为本,真抓实干,解决群众民生问题。
三年来,我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思想,立足群众,关注民情。一是大力实施民心工程。改造了主城区供水管网。引进了东湖水厂水源,并将水经营权整体移交进行专业经营管理(年可节约资金200万元),彻底解决了龙凤地区1万余户居民多年吃水难、吃水受制约这一久拖未决问题。实施了城中村饮水解困工程。涉及澳龙小区、南砖厂棚户区、动力社区、卧里屯铁路东、久青村、建兴村等11个区域,覆盖面积50余平方公里,受益群众约2万余人,现已铺设管线6000延长米。加快了宅基地审批进程。制定了《农村危房翻建规划审批意见》,完成了8个村集体土地测量和规划编制工作,农民建房难、办证难问题将得以有效缓解。二是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在征地拆迁中,严格执行政策标准,累计补偿资金800余万元,没有出现1例越级上访和冲突事件。落实农民工工资政策,累计解决拖欠款100余万元,并建立了约束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承办人大建议、政协提案149件,占总数的60,关注、解决群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合理办结率达100%。三是着力为百姓办实事。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认真落实职工住房、“两费”货币化补贴补差政策,共发放资金3329万元,受益面分别占到总数的90和96以上,职工多年期盼解决的问题成为现实。关注弱势群体,为环卫工人平均提高工资近200元,并配备了防寒棉标志服和安全警示标志牌,推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购置了扫雪机、垃圾压缩车等环卫车辆5台,改善了工资待遇,降低了作业强度。
五、廉洁自律,高效务实,树立自身良好形象。
一、工作原则
1、坚持“划片招生、相对就近、免试入学”原则,所有公办小学、初中实行划片就近入学,初步实现域内每个适龄儿童、少年具有一所相对就近的公办学校就读;
2、坚持“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原则,统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使其享受同等义务教育的权利;
3、坚持“公正、公开、公平”原则,实行阳光招生,均衡编班,加强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招生程序、招生方式、录取结果等信息全面公开工作,接受社会监督。
二、招生对象
(一)就读城区小学的条件为:
1、年龄条件:年满6周岁(20**年8月31日及以前出生)的儿童。
2、居住条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可。
(1)监护人具有浠水城区户籍;
(2)监护人在浠水城区有固定房产;
(3)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二)就读城区初中的条件为: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20**年的小学毕业生即可。
(1)监护人具有浠水城区户籍;
(2)监护人在浠水城区有固定房产;
(3)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三、招生计划
实验小学: 450人;
师范附小: 3**人;
实验二小: 3**人;
实验三小: 360人;
实验中学:750人;
思源学校:小学225人,初中550人;
望城中学:400人;
麻桥中学:300人。
四、施教区划分
1、小学施教区:
实验小学:浠水河以北、四桥北路以东、新华正街以西、车站路以南部分,其中不含文化路以东、清泉路以北部分。涵盖在该地理区域内的宪司坳、莲花池、环城、白果树等社区的适龄儿童。
师范附小:丽文路老转盘至金谷园路段以东、车站路老转盘至疾控中心路口以北、文化路民福大厦路口至疾控中心路口以东、清泉路老清泉镇政府路口至民福大厦路口以北、新华正街以东、浠水河以北、红烛路金谷园至人民医院路段以南、红烛路人民医院至闻一多纪念馆路段以西。涵盖在该地理区域内的关帝庙、四口塘、凤栖山、环城、莲花池等社区的适龄儿童。
实验二小:浠水河以南、闻一多大道以北、安时大道以东、双桥路以西。涵盖在该地理区域内的云路口、翟港、青云、道人桥、南岳庙等社区的适龄儿童,以及浠水河以南、双桥路以东的云路口、道人桥社区的适龄儿童。
思源学校:安时大道体育中心至铁路桥路段以东、闻一多大道以南、双桥路以西、安时大道铁路桥路段至丁司垱镇路段以北,其中不含丁司垱镇行政区划部分。涵盖在该地理区域内的南岳庙、云路口、洪山、马铺、人形地、长形地、姚家岭等社区(村)的适龄儿童,以及闻一多大道以南、双桥路以东的南岳庙、云路口等社区的适龄儿童。
实验三小:浠水河以北,与实验小学的施教区以四桥北路、车站路为分界线,与师范附小的施教区以红烛路、丽文路为分界线,涵盖在该地理区域内的胡家坪、十月、白果树等社区和北城新区的适龄儿童。
2、初中施教区:
实验中学:浠水河以北,安时大道以东、红烛路以南、红烛路人民医院至闻一多纪念馆路段以西,涵盖在该地理区域内的宪司坳、莲花池、环城、关帝庙、四口塘、凤栖山、白果树等社区的适龄少年。
思源学校:浠水河以南、安时大道三桥至铁路桥路段以东、双桥路以西、安时大道铁路桥路段至丁司垱镇路段以北,其中不含丁司垱镇行政区划部分。涵盖在该地理区域内的南岳庙、云路口、翟港、青云、道人桥、洪山、马铺、人形地、长形地、姚家岭等社区(村)的适龄少年;以及浠水河以南、双桥路以东的云路口、南岳庙、道人桥等社区的适龄少年。
五、招生办法
(一)施教区招生
1、小学招生:
(1)招生对象分两类:第一类为房产和户籍均在施教区内的年满6周岁的儿童;第二类为施教区内房产、户籍两项条件有其一且年满6周岁的儿童。
(2)招生分直接派位、摇号派位、调剂派位三种,按照先派位第一类、再派位第二类的顺序进行。第一类招生对象属直接派位对象,第二类招生对象视招生学校空余计划情况选择派位方式。
第一类招生对象:由县教育局直接安排到所属招生学校。
第二类招生对象:第一类招生对象派位结束后,若招生学校没有空余招生计划,则第二类招生对象由县教育局调剂派位;若招生学校有空余招生计划,且第二类招生对象的登记人数不超过招生学校空余招生计划,则由县教育局直接安排到所属招生学校;若第二类招生对象的登记人数超过招生学校空余招生计划,则通过公开摇号确定入学对象,通过摇号没有入围的,由县教育局调剂派位到有空余学位的学校。
(3)具有施教区房产、户籍两项条件之一且已完成三年学前教育但年龄未满6周岁的儿童,要求入小学的,按照《湖北省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收义务教育权利九项规定》,由县教育局统筹安排到有空余学位的学校。户籍和房产都不在施教区的城区幼儿园毕业生,原则上回户籍所在地小学申请学位。
(4)继续实施城区小学招生整体联动机制,实验小学、师范附小与实验三小结对,实验二小与清泉镇河东街小学结对,思源学校与清泉镇云路小学结对,加强教师交流,强化联校教研,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5)登记需提供材料:学生法定监护人的房产证、户口簿、身份证、水电气等生活费用发票(近三个月)、学生的儿童出生医学证明、幼儿园离园证、儿童预防接种证等。
2、初中招生
(1)招生对象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房产和户籍均在施教区内的20**年毕业的小学生;第二类为施教区内房产、户籍两项条件有其一的20**年毕业的小学生。
(2)招生分直接派位、摇号派位、调剂派位三种,按照先派位第一类、再派位第二类的顺序进行。第一类招生对象属直接派位对象,第二类招生对象视招生学校空余计划情况选择派位方式。
第一类招生对象:由县教育局直接安排到所属招生学校。
第二类招生对象:第一类招生对象派位结束后,若招生学校没有空余招生计划,则第二类招生对象由县教育局调剂派位;若招生学校有空余招生计划,且第二类招生对象的登记人数不超过招生学校空余招生计划,则由县教育局直接安排到所属招生学校;若第二类招生对象的登记人数超过招生学校空余招生计划,则通过公开摇号确定入学对象,通过摇号没有入围的,由县教育局调剂派位到有空余学位的学校。
(3)户籍和房产都不在施教区的城区小学毕业生,原则上回户籍所在地初中申请学位。为缓解城区初中就学压力,清泉镇望城中学、麻桥中学在保障各自片区内适龄少年入学的前提下,在尊重家长意愿的基础上,面向城区小学招生。
(4)登记需提供材料:学生法定监护人的房产证、户口簿、身份证、水电气等生活费用发票(近三个月)、学生的学籍号等。
(二)城区学校原则上不招收转插生,确因特殊情况转入的,按《浠水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按《浠水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管理办法》执行。
(四)城区雨露、创新等民办学校实行自主按计划招生,招生过程必须接受县教育局监督检查,招生方案与结果报县教育局备案。
六、招生程序
(一)申请登记(8月上中旬)
1、登记:县教育局在各学校设立入学申请登记核查窗口,学生监护人持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和复印件),到居住地所在招生学校进行入学登记。登记时间为:初中和小学均为8月1日——5日。
2、初审:学校登记人员应当场审验学生监护人提供的所有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并如实填写《20**年秋季城区学校新生学位申请登记表》,并和学生监护人共同签字确认。审验结束后,各种入学证明材料的原件当场退还,复印件留存,与申请登记表一起装订,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建立新生入学材料档案。
3、汇总、统计:登记人员对所有登记的招生对象进行分类汇总与统计,并填写《20**年秋季城区学校新生入学申请登记汇总表》和《20**年秋季城区学校新生入学申请登记统计表》。
4、复核: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班逐一审核登记人员汇总的新生信息,对学生实际居住地的认定按照《浠水县城区学校新生入学实际居住地认定暂行办法》执行,对学生的户口、房产、年龄等重要信息,会同公安局、房产局等职能部门进行细致核查和深入社区、深入居民户实地调查核实。
5、上报:学校上报通过复核的招生对象名单。
(二)派位分班(8月中下旬)
1、审核派位。县教育局审核各学校上报的招生对象信息,并根据各学校招生计划情况,对招生对象采取直接、摇号、调剂等方式派位,确定新生名单,同时下发《20**年秋季城区学校新生派位登记表》。公开摇号由县教育局监督,各招生学校具体组织实施。
2、新生分班。收到县教育局核定的新生名单后,各学校及时做好编班工作。做到学生随机电脑编班,班主任随机抽班,不得举办重点班、实验班,班额严格控制在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初中每班不超过50人。
3、公示招生结果、发放通知书。县教育局和各学校通过适当形式向社会公示新生详细信息和分班结果,同时发放义务教育新生入学通知书。
(三)报到注册(9月份)
9月1日,学生持入学通知书到校报到,9月25日前,各学校完成新生学籍注册工作。
七、工作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为加强领导,县教育局成立了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和招生工作仲裁小组(具体成员名单附后)。城区各学校和清泉镇教育总支也要成立相应的招生工作领导机构。招生工作领导机构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20**年秋季招生工作平稳顺利。
2、加大宣传力度。要完善、落实招生工作咨询制度、公示制度和社会监督制度,县教育局将通过电视公告和“浠水教育网”专栏,及时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相关信息,同时设立招生工作咨询电话:0713——4269857,0713——4269797,接受广大群众咨询。各招生学校要通过校园网、宣传栏、张榜公告、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向社会宣传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程序、招生结果等信息,做到信息公开透明,程序公平公正,将整个招生工作置于阳光下,让学生了解、家长明白、社会知晓,严禁封锁信息,杜绝虚假宣传。
3、严明工作纪律。严禁学校单独或和社会培训机构联合或委托举办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培训班;严禁组织考试进行招生;严禁跨服务区招生;严禁收取与入学挂钩的各项费用;严禁拒收县教育局按政策规定统筹安排的学生;严禁超计划超班额招生,严格招生资格审查,杜绝徇私,对伪造、使用虚伪造的证件申请入学的,由县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县教育局把城区学校招生工作与“三化三改”推进、履职尽责检查、年终绩效考核、公用经费拨付等工作相结合,对违反招生纪律的学校和个人,将严厉问责追责。
学校招生工作方案二:区教师进修学校,各中心小学、区直属小学,松涛、附小,特教学校,龙岩北大附属实验学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育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教基一〔20xx〕7号)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闽教基〔20**〕2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招生原则
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坚持“户籍地与居住地一致”优先录取的原则。
3、坚持“划片招生、定点登记、就近入学”的原则。
二、招生对象
年满6周岁的适龄儿童。20**年8月31日以前出生尚未入学适龄儿童均须登记入学。若因疾病或特殊情况,需要缓、免入学者,监护人提出申请,医院出具证明,户口所在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核,教育局批准。
三、招生计划和范围
1、城区(东城、南城、中城、西城、北城、西陂和曹溪,下同)小学招生计划和范围,详见附表一。
2、农村小学根据生源等情况,招生本辖区户籍的适龄儿童、外来务工人员随迁适龄子女和区教育局统筹安排的适龄儿童。
3、龙岩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民办学校)招生工作按区教育局的招生计划自主招生。
四、招生办法
(一)城区小学
城区小学招生按下列批次录取:
第一批:持有招生范围内房产证和户籍证且实际入住,或符合政策性照顾对象的适龄儿童;
第二批:持有招生范围内房产证且实际入住的适龄儿童;
第三批:持有招生范围内户籍证的适龄儿童;
第四批:暂住在招生范围内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城区户籍的适龄儿童除外,下同)。
录取过程中,遇某一批次学位不足时,则该批次采用电脑派位的办法,派满为止(派位时间另行通知)。参加电脑派位未被录取的适龄儿童,由教育局统筹安排到相对就近有剩余学位的学校入学。(统筹安排学校详见附表三)
户籍要求:户籍迁入截止至20**年12月31日,要求其户籍与父母或其中一方在同一户口簿上。户籍迁入时间在20**年12月31日之后的,回原户籍所在地学校或该片区定点学校登记建档。
房产要求:房产证须住宅用途。房产证登记时间截止日期至本方案发文之日。房屋产权人应是儿童父母,且房产面积应大于50平方米,若是唯一住房则不受面积限制,共有商品套房产权者,其个人产权应大于50%。“三代”同户同住(同一家庭户口簿,有祖辈房产证,“三代”共同居住生活且父母在城区没有住房)可视同片内生。
(二)农村小学
农村小学适龄儿童携带相关证明材料到辖区内小学登记建档,填写《新罗区20**年小学新生资格审核登记表》。
(三)民办学校
龙岩北大附属实验学校于20**年7月20日前完成招生工作,并将预录取学生花名册录入招生系统软件,已被录取的适龄儿童将不在我区其他小学登记建档。对于未在我区公办学校登记建档的适龄儿童,可适当放宽报送时间至8月20日。
(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父母双方均应在新罗城区暂住一年以上,合法从业,并且持有公安部门提供的户口簿、《暂住证》(暂住证办证截止时间20**年6月30日)(本区户籍除外)及《福建省就业失业登记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办证截止时间20**年6月30日)。凡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持相关材料到暂住片区定点学校登记建档(见附表二)。《暂住证》或《福建省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时间不符合规定的,到龙门开明小学、铁山外洋小学或回户籍所在地小学报名登记建档。
20xx年起,将逐步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在新罗城区居住、务工、缴交社保等年限情况进行量化,实施积分入学招生办法。
五、有关事项
(一)登记建档时间
1、城区户籍、房产的适龄儿童:7月25~26日。
2、农村适龄儿童:7月25~26日。
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7月28~29日。
(二)提交材料(原件及其复印件)
1、城区户籍适龄儿童:(1)户口簿;(2)房产证;(3)父母双方身份证;(4)“三代”同户同住的还须提供祖辈身份证;⑸儿童预防接种证。
2、农村适龄儿童:⑴户口簿;(2)儿童预防接种证。
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户口簿;(2)父母一方的《福建省就业失业登记证》或《工商营业执照》;(3)父母双方的《暂住证》;(4)儿童预防接种证。(新罗区户籍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只提供(1)、(2)、(4)项材料)
(三)其它说明
1、符合招生条件的适龄儿童按规定时间,携带相关报名材料到辖区内小学登记建档, 填写《新罗区20**年小学新生资格审核登记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填写登记表时应写明是否服从教育局统筹安排,未填写或不愿服从统筹安排者,将不再安排学位,返回户籍所在地小学就读。
2、持“二手房”房产证入学者,此住房必须无该校在校生记录。
3、适龄儿童只限报一所学校(含民办学校),重复登记建档者,由教育局统筹安排学校入学。
六、政策性照顾
(一)照顾对象
1、招商引资。根据龙岩市政府《关于修改部分优惠扶持规范性文件的通知》(龙政综〔20**〕582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政策性照顾对象为:
(1)被授予20**~20**年度“新罗区重点企业”的企业法人代表子女及其所聘三年以上的非新罗区户籍高级技术人员的子女;
(2)新罗辖区内的生产性企业,近三年年纳税均达**0万元以上,个人注册资金达300万元以上的投资者子女及其所聘三年以上的非新罗区户籍的总经理、高级技术人员子女。
2、拥军优属。新罗辖区部队现役军人子女。
(二)提交材料(原件及其复印件)
1、企业类:⑴企业营业执照;⑵企业验资报告;⑶近三年完税票据;⑷户口簿;⑸父母双方身份证。其中受聘总经理、高级技术人员还须提供三年以上的《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受聘高级技术人员还须提供省人事部门颁发的《高级技术资格证书》及资格确认文件。
2、现役军人:⑴军官证;⑵结婚证;⑶家属户口簿;(4)双拥办(或军分区)有关证明。
(三)登记建档
1、登记时间:7月21~22日。
2、建档方式:申请政策性照顾入学者,按所申请照顾小学隶属关系,分别到市教育局初等学前教育科、区教育局初教股送审有关材料,填写《新罗区小学招生政策性照顾入学申请表》。
经初步审核符合政策性照顾入学条件者,按规定时间到照顾入学的学校登记建档,填写《新罗区20**年小学新生资格审核登记表》。
七、招生纪律
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要依据招生有关规定,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绿色通道”畅通,教育局及学校的招生工作人员要坚持原则,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严格执行招生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得利用工作之便搞不正之风,认真做好资格审查工作。各相关学校不准招收择校生,不准拒绝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的学生入学,不准以任何借口拒绝接收本片区应接收的学生,不准采取考试等方式选拔学生。若发现违规行为,予以严肃查处。区教育系统纪检监察举报电话:2325782。
一、坚持以人才工作为核心,人才瓶颈制约正初步得以突破
人才瓶劲制约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障碍,破解人才制约是人事编制工作的重点目标。*书记在市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指出“人才危机是*最大的危机。要着重研究制定和落实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引进人才、重用人才的激励措施和办法,让人才留得住、引得进、受重用。”按照这一要求,以“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为标准,坚持“科学用人、规范用人、有序用人和公然用人、公平用人、公正用人”,两眼向外抓引进、两眼向内抓盘活,着力优化人才环境,缓解人才需求矛盾。一是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围绕“让能干事的有机会、给肯干事的以舞台、使干成事的得重用”的用人导向和坚持“以待遇吸引人才、以感情留住人才、以事业成就人才”的要求,在*书记的强力主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对我市人才队伍现状、人才开况进行认真分析和广泛征求听取各界人士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出台了《*市引进硕士研究生等优秀专业人才试行办法》,采取“给编制、给岗位、给待遇和营造良好人才环境”的8条优惠政策,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全国各地各院校毕业的研究生踊跃报名,志愿到*发展。已登记志愿到*工作的优秀人才36名,其中硕士研究生15人、“211工程”学校重点专业本科生21人。特别是开启引进优秀人才的“绿色通道”之后,在20*年11月*师范大学举办的面向*省第三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人才招聘大会上,我市引进人才的8条优惠政策吸引了2000余名高校毕业生排成长队咨询和应聘。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魏宏等领导亲临我市展区,与应聘学生亲切交谈。华西都市报等媒体对高校毕业生踊跃应聘我市职位的壮观场面给予了报道。当天现场登记70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0人、“211工程”学校重点专业本科生8人,其他本科生687人,涉及13个专业。二是优化人才选用环境。坚持以市场化配置人才为导向和考试选人用人为手段,逗硬坚持公务员“凡进必考”、事业单位补充工作职员“凡聘必考”、公务员提升职务“凡升必考”、专业技术职员职称评审“凡评必考”的“四必考”制度,构建了公然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切实规范了用人环境,促进了人才资源公道配置和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全年共组织录用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职员考试和职称评审考试37次,参考人数19724人。通过网络、现场报名共有8530名高校毕业生应考我市机关事业单位职位和村(居)岗位,其中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生2604人(重点本科生114人)、专科生5052人,市外生源1305人分布于23个省(区、市)。已录用到岗200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1人、重点本科生37人,其他本科生337人,市外生源421人。“三支一扶”计划录用242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录用141人、“西部志愿者”计划录用45人,招考公务员33人、招考人民*290人、招考教师1017人、其他事业单位招考209人。三是激发人才内在活力。在抓好人才引进、优化人才环境的同时,着力加强对现有人才的治理。积极组织实施机关中层干部及重要岗位工作职员轮岗交流工作,已有市规划和建设局、财政局、林业局、民政局、政府办、农机局、农业局、发改委等8个单位全面完成了内设机构和重要岗位负责人的轮岗交流,其他部分正在抓紧思想动员、方案制定,酝酿实施,预计20*年3月底前可全面结束。同时按照建设规范化责任型政府要求,开始研究思考完善行政机关公务员考核机制,改进公务员考核办法,建立分类分级考核制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和服务对象在评价公务员业绩中的重要作用,切实进步公务员考核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社会公认度。四是统筹城乡人才开发。主动把人事人才工作的服务领域向农村延伸,服务对象向农村人才延伸,服务重心向农村人才开发延伸,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开发农村人才的职能作用,建立农村人才开发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有效整合组织、人事、劳动保障、科技、科协、教育等部分职能,全面开展职称评审进农村、培训教育进农村、科技智力进农村、就业服务进农村、表彰激励进农村的“五进农村”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全年共评审认定农民(农业)技术职称7405人,其中农民技师46人,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鉴定4*8人;组织培训贫困农民5.7万人次;派遣科技特派员进村300人;选派高校毕业生499人到村“三支一扶”;下派优秀干部到乡村任职1184名;建立农村人才开发示范乡(镇)10个、示范村60个、示范岗870个;推选优秀农村实用技术人才153名,从优秀村(居)干部中公然考录公务员13名。我市“五进农村”助推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得到省人事厅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二、坚持严格规范治理,依法行政进程有了明显加快
始终把坚持规范化治理,作为提升部分形象,优化工作环境,构建公然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和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的重头戏和杀手锏。一是以实施公务员法为重点,有效规范公务员治理。按照公务员登记规定,严格坚持登记范围、登记对象、登记程序、登记纪律,全面完成公务员首批集中登记。针对公务员法实施反映出的突出矛盾和题目,组织气力,先后多次深进县(区)、深进基层单位专题调研,认真梳理和研究分析存在的题目,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建议,稳妥地化解了矛盾。对参照公务员制度治理的事业单位进行了全面清理和审核。在公务员进轨登记基础上,积极启动集编制实名制治理、身份现代化确认、财政供给规范化治理于一体的公务员实名制治理办法,建立了动态的公务员治理数据库。为提升公务员科学化、规范化治理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以实行职(务)级(别)工资制为重点,有效规范工资收进分配制度。在公务员登记的基础上,全面完成了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和离退休职员增加离退休费工作。会同财政部分积极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职员各项津补贴清理规范工作。积极指导和探索事业单位搞活内部分配的办法,在广电总台、*日报社和规划、卫生等部分的事业单位试行打破档案工资、推行绩效工资制度,推动了收进分配向关键岗位、优秀人才和突出贡献人才倾斜的激励分配机制与导向的形成,切实搞活了内部分配。三是以优化职能配置为重点,有效规范机构编制治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科学破解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按照新形势下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前移和快捷高效服务要求,超前思维、事先谋划、精心预备,顺利设立了市委常委办和市政府应急办两个机构;整合市委办、市政府办和群众工作职能,设置市委市政府和群众工作局,在市纪委、人事局、市法院等20个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部分设立了群众与工作科;强化和完成了政务服务工作机构的职能配置,对铁路、防雷防雹、人才和老干部治理等职能进行了明确,积极理顺市区广电机构治理体制,促进了部分职能更加明晰、治理机制更加科学、事业发展更有保障。推进“三项改革”,不断健全行政和事业单位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探索行政体制改革,对全市行政部分和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情况进行全面清理,清理出2个部分职能偏移;对职能交叉、重叠的国资治理部分予以职责回位;对建设、国土、民政、农业等7个部分的25项职能纳进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集中办理;对2个部分履职不力而引发的群体矛盾进行协调化解。全面启动乡镇机构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同一部署和要求,狠抓工作汇报、政策宣传、情况摸底、意见反馈、方案上报等“五个到位”,及时编报了全市乡镇机构改革方案,做好了全面实施的各项预备。拉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序幕,按照“规范、发展、搞活”的改革思路,积极稳妥地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完成了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的前期4个机构设立和编制调整、卫生执法编制分解核定等,积极鉴戒外地经验,研究界定具有公共事务治理职能办法,着力整事事业单位公共事务治理资源,逐步推进事业单位职能社会化。创新事业单位治理、机构编制治理、机构编制监视检查等“三大体制”,对事业单位走向市场、走向社会进行跟踪治理,坚持依法登记、变更、注销、备案、审批、公告、治理“七到位”;出台《行政机构设置和治理办法》,在办事程序、协调机制、治理方式上全面系统界定,严格执行机构编制治理“三个一”制度,使机制编制治理形成了体系;就机构编制治理三个法规执行情况,会同人事、监察、财政等部分历时5天,深进三县一区,以随机抽查完成对1个党委工作部分、7个政府工作部分,2个政法执法机构、2个事业单位等12个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了一次全面深进检查,对超编进人、职员编制混用、行政机关职员在下属事业单位兼(任)职、超职数配备干部、吃财政“空饷”、分流职员反弹等题目进行了查纠,对整改不力的单位进行了通报,维护了机构编制治理法规的严厉性。
三、坚持统筹兼顾重点突破,各项工作围绕*发展有序开展
在抓好重点突破的同时,努力把各项工作置于构建**的大局中来思考、来部署、来安排。一是广开就业渠道,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矛盾。坚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和维护社会*稳定紧密结合,采取腾出岗位公然招考、出台引进人才办法公然引进、组织现场招聘会搭建就业平台、择业指导咨询提供职业导航、开展人事给予倾力帮助、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等多种措施,有效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公然招考录(聘用)高校毕业生2009人,通过人才市场推荐就业和引导自谋职业实现就业2375人。二是强化帮扶责任,有效解决企业干部实际困难。为实现企业干部“零上访”、“零赴省”、“零进京”这一目标,层层签订《企业干部解困维稳帮扶工作目标责任书》、做到责任到部分、责任到人头;加大政策宣传和思想疏导力度,深进企业、深进企业干部家庭宣讲政策、排解矛盾、做到政策宣传到家、走访慰问到家、困难解决到家、心里话儿说到家;坚持重点稳控,对企业干部维稳重点人实行“定领导、定科室、定职员、定措施、定时限、定责任、包稳控”和“六定一包”责任制,采取“一对一”、“一
帮一”办法,落实包案责任,确保稳控对象不脱控;坚持典型引导,开展向转业干部林强学习活动,引导干部顾大局讲团结。通江县企业干部自觉主动向该县遭受洪灾的农民群众捐款3万余元,并表示不上访、不串联、不成立维权组织;坚持排查化解,树立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和积极主动的维稳观,变被动处置为主动排查、变转业干部上访为主动下访,认真排查隐患,依法、依情、依理解决企业干部的生活困难和公道诉求。巴州区企业干部代表白明顺曾两次到京,是有名的上访典型,在该同道生病期间,帮扶领导经常到家看看问候,帮助解决困难,使其非常感动,现已转化成为维护企业干部稳定的政策宣传员、矛盾化解员、维稳信息员;坚持依法处理,对个别长期违法违规上访的“重点人”,依法予以训诫,并收集、把握、固定证据,收到了“教育一个、引导一片”的良好效果。我市企业干部解困维稳做法得到了省委办和省办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并分别用专刊先容通报全省。三是维护公平正义,切实加强人事争议仲裁。针对社会不*因素逐渐增加、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普遍增强的实际,我们成立了人事争议仲裁中心,从机关内部选配工作职员,配强班子、充实队伍、加强培训,为依法开展人事争议仲裁,及时公正受理人事争议案件,化解人事争议矛盾奠定了基础。四是强化内部治理,确保人事编制工作有序推进。为认真落实*书记提出的“严格遵循政策法规,做到科学规范有序;全面推行阳光人事,做到公然公平公正”的要求,我们全面实施了以打造“阳光人事”为核心的“阳光人事”、“法治人事”、“人秀士事”、“*人事”建设,在全市人事编制系统着力开展了“全面推行阳光人事,争做人民满足公务员活动”。以开展领导讲党课、专家讲理论和警示教育到监狱、法制讲谈到机关、作风纪律到军营、廉政教育到家庭、扶贫济困到农村等“七个一”活动为载体,强化廉政建设;以贯彻“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十条意见和开设职工互动学习讲堂为抓手,强化能力建设;以落实人事编制机关“八个坚持、八个不准”规定和人事编制工作规范为重点,强化制度建设;以编制实施《*市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行政审核审批和服务事项办事指南》为途径,强化效能建设,以树立人事编制干部十种意识为导向,强化思想作风建设,以开通人事人才网、人事考试网为平台,强化阳光党务政务建设,切实加强部分自身建设,提升了治理服务水平。为使干部懂得监视、习惯监视、自觉接受监视,邀请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和市法制局长到机关给职工专门讲授监视法和行政许可法;建立了人事编制工作监视员制度,从各界人士和人事编制工作服务对象中择优选聘一批监视员,切实加强了对干部职工及其行政行为的监视。深进扶贫村宣讲省九次党代会、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第一时间深进抗洪救灾第一线为灾民送往救灾物资和现金,并指导抗灾自救、恢复生产。按照“六个一”要求,投进2万多元建起“关爱留守学生之家”1个,41名干部结对关爱41名留守学生。中秋节日当天,局领导率领机关干部,邀请市卫生局、团市委领导和市妇幼保健院7名医师为留守学生送月饼、送亲情、送热和、送健康,与留守学生共度中秋佳节,受到广大村社干群和留守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大力支持平昌县基层政权建设和为加快通江发展尽心出力,开展军民、警*谊活动,学习军营好作风好纪律,支援驻巴部队建设。先后在局机关有限的业务经费中分别挤出5万元、1万元支援平昌乡镇建设和驻巴武警支队营房建设,协助配合市委组织部为通江县选派干部30多名,有力支援了通江发展。
四、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升治理水平
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事编制干部队伍,不断提升机关治理服务水平和机关形象,更加注重加强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规范机关治理,围绕构建“阳光人事”、“法治人事”、“人秀士事”、“*人事”这一总体目标,在全市人事编制系统着力开展了“全面推行阳光人事、争做人民满足公务员”活动。以开展领导讲党课、专家讲理论、警示教育到监狱、法制讲座到机关、廉政教育到家庭、扶贫济困到农村等“六个一”活动为载体,强化廉政建设;以贯彻“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十条意见和开设职工讲堂为抓手,强化能力建设;以制定人事编制机关“八个坚持、八个不准”规定和人事编制工作规则为重点,强化制度建设;以编制实施《*市人事人才和机构编制工作行政审核审批和服务事项办事指南》为依托,强化效能建设;以树立人事编制干部十种意识为导向,强化思想作风建设;以办好“*市人事局”网站为平台,强化阳光政务建设。特别是今年来我们牢牢捉住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有利契机,按照市委*书记、*市长、*常务副市长、光远部长等领导对人事编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打造“阳光人事”为抓手,围绕人事编制干部社会形象更加良好、阳光人事运行更加规范、人事编制工作全面推进“三大目标”,扎实开展互动学习设讲堂、为民服务到基层、开放公务强监视、警示教育到监狱、法治讲座进机关、公务运行重规范、开门纳谏查题目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实施活动,丰富活跃了机关作风整顿建设内容和形式,突出了作风整顿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了全局干部职工廉洁意识、法制意识、进取意识、自律意识和依法执政、科学执政、为民执政、廉洁执政能力,进步了人事编制工作的治理服务水平和社会公信力,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
五、加强*集中制,切实增进班子团结
个人的聪明和气力究竟有限。工作中,我十分注重团结,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团结。十分注重发挥全局干部职工整体气力和作用。在班子中,我认真坚持*集中制原则,从不搞个人说了算。无论是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局务会研究各项事项,还是出台一项大的政策或规定,事前均充分预备,深进调研,广泛听取班子成员及干部职工的意见建议,尽力做到科学决策,*决策,开门纳谏,集思广益,以*的作风、务实的态度,增强了班子和队伍的团结,促进了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