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图形的变换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数学;图形变换
初中涉及的数学图形变换内容相比较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图形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了解。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有了更多新的要求和高的标准。一般而言,初中数学当中的图形变换主要就是三种:轴对称、平移和旋转。这三种位置的变换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学当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下面就将针对以上三类内容进行相关的教学研究分析。
初中数学本身并不难,图形的相关内容属于几何的范畴,实际上在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也主要是针对图形本身的一些深入思考和研究。因此,要想更好地对图形的轴对称、平移以及旋转进行深入的学习,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更好地开展初中数学图形教学。
一、设计有趣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观察课本图案,引发思考
在课堂开始之初,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打开课本来观察书本上的一些图案,让学生欣赏对称图案美丽的同时引发思考,为什么这么多完全一样和对称的图形可以形成如此美丽的效果。这样实际上就已经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热情和学习的欲望。对于引出轴对称以及平移和旋转知识有了很好的铺垫。
二、通过课件来向学生呈现课堂教学内容和图形的变换
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针对学生来说,图形是一种比较具象的符号,也是许多学生都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将新课程的内容与从前学过的图形知识进行结合,在课件上进行展示。例如,可以先为学生呈现一个三角形,然后缓缓地从左向右移动出一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并且在两个三角形的中间画上一条虚线,最后将其中的一个三角形进行旋转360°之后与之重合。这个简单的操作过程实际上就已经非常形象地为学生展现和呈现了图形变换的相关知识与内容,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看到了图形的变换,进而对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
参考文献:
[1]何佳.初中数学中图形变换的相关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1.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初中数学;图形教学;应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个投影屏幕与黑板的有机结合体,它的软件平台更兼容了应用于教学中的多种媒体软件(如PPT、flash、几何画板等),它的强大的功能,使我们的教学更为灵活.它特有的画笔功能,不仅可以在文字中根据需要用不同颜色加上标注,还可以在投影出的几何图形中进行标记、画辅助线,引导学生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它庞大的资源库和模板,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它还有即时书写功能,有别于传统黑板书写,白板书写的空间是无限的,并且通过软件的文字识别功能转化为美观的书写体;还有更多的新型功能――拖动、旋转、擦除、探照灯、放大镜[1]、遮罩等,当教学中这些功能一一呈现,当更具现代感、更易与学生亲近的白板取代那板着面孔的投影屏幕和黑板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一次得到提高,激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去.
下面就图形教学中的几个应用实例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 活用白板模板创设情境,成就全新导入方式
在教学“图形的旋转”这一课时,我的定位是“复习引入”,即回顾图形的三种基本变换:平移、翻折、旋转,通过对图形按不同变换方式进行分类,进一步区分三种变换,从而深入探究图形的旋转.我首先从资源库中找出一些图形,然后利用notebook白板软件中设定好的分类模板,设计了一个分类小游戏.首先出示图形(如图1),让学生观察,分析其中的变换.因为整体图片较多,单个的图片显得比较小,尤其是教室后排的学生看不大清楚,于是我用白板的“魔术笔”给图片进行放大,便于学生观察.随后请一名学生到白板前面来,用笔拖动图片进行分类,在学生集体讨论答案之后,让程序自动给出评判(如图2).
图1图2这个活动的设计,在一节课的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通过电子白板的演绎和学生的动手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二、运用白板数学工具作图,教学重点更为突出
图3图形的旋转作图在教学中是个重点,教学课件中,播放flas展示作图过程又显得过于单调,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这时,教师就可以一边讲解,一边采用电子白板自带的数学工具(如量角器、圆规、直尺等)进行作图,将作图过程清晰地展示出来(如图3).
学生通过观察作图过程,体会本课的教学重点――作图的三个步骤“连线、画角、截点”.并且在探究过线段的旋转作图后,请学生到白板上进行三角形的旋转作图,白板上的作图过程的教学比传统课件更加清晰、准确,让学生亲自动手作图,在突出本课教学重点的同时,拉近了学生与教学课件之间的距离,课堂气氛更加和谐,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乐学的情境.
在教学“你的判断对吗”一课中,为了重点说明“观察得到的结论有时不一定正确”,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图中的两条直线a、b平行吗如图4(1)?初看上去,似乎两条直线左边的间隙略大些,这时,引导学生思考验证的方法,易得出:若再作一直线,同时与a、b相交,从白板中再次调出量角器,通过度量,若同位角相等,就可说明a、b是平行的如图4(2).
图4这个教学过程将学生课堂产生的信息通过即时白板操作,充分实现了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展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方式.
此外,妙用白板动画功能,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巧用其记录保存工能,可以生成动态课资源等.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还略有些不足,瑕不掩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更好地切合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李逸.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J].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运动”和“变化”;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1-0182-02
丰富多彩的“图形与几何”的世界,就是一个“运动”和“变化”的世界。教学中,将这种“动感”呈现出来,我们可以通过巧妙引入,初步感知图形的变化;媒体运用,促进有效教学;交流合作,构建智慧课堂;多样练习,演绎缤纷思考这几方面的整合,让学生在“运动”和“变化”中增强对图形的体验,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就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这一课时进行了新的研究和思考。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意义,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而教学难点是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的活动中,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观念。在课的准备上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辅助功能,这样就更有效地将图形的“变化”和“运动”的过程完美地呈现出来。下面我就这节课的几个片段作一个呈现:
1 片段一:激趣导入
1)出示“男孩”图片,但图片很小学生无法看清。激发学生将图片放大的欲望。
课件演示图片放大过程(图片过大,学生只能看到图片的局部)。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图片大小仍不合适,需再次变化。最终课件演示图片缩小过程,将图片定格在最合适的尺寸。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巧妙引入,初步感知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将图形的变化在“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和认识。所以我就通过出示一张非常小的图片,学生看不清,产生“把图片放大”的需求,接着通过动画展现了图片“由小变大”的过程,使学生对放大有了初步的感受。而刻意设置的放得过大也导致无法看清的图片又使得学生产生了缩小图片的需求,最终缩小后得到大小适中的图片,从而学生也感受了图形的缩小这一知识点。】
2 片段二:初步感知“形状不变”
出示四幅图(如下):
原图 ① ② ③
让学生说说要将照片放大,选择③的理由。(照片的长和宽同时扩大了相同的倍数,照片没有变形。)
【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借助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照片,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多媒体的直观呈现,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运用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知识,再通过选择放大的照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的放大应“形状不变”,渗透需“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
3 片段三:认识图形的放大
呈现原图和图片③,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图形的放大。
原图 ③
提问:要研究两张图片之间的放大与缩小,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课件演示:将图片抽象成“长方形”。
学生观察图形与数据,看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
1) 关于“2倍”。
学生回答出“放大后图形的长是原来图形长的2倍”,教师应及时引导:像这样“2倍”的关系还有吗?
追问:这里的“2倍”表示放大还是缩小呢?
2)关于“2:1”
学生回答出“放大后图形的长与原来图形的长的比是2:1”
追问:都是“2:1”说明形状变了吗?(说明图形的形状不变。)
教师引导:将“2:1”与“比值2”联系。
提问:2:1的比值是多少?“比值2”表示什么意思?(将原图放大2倍)
追问:把一个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2:1是哪两个量之间的比?
如果把这个长方形按4:1的比放大,放大后的长和宽分别是原来的几倍?放大后的长和宽各是多少?按3:2的比放大呢?
把一幅图按如2:1、4:1、3:2这些比进行变化,都是把图形进行放大,这些比都有什么共同点呢?
让学生明确:比的前项大于后项,比值大于1,就是将图形放大的。
追问:图片放大了,但什么是不变的?(形状不变)
【设计意图: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等独特功能和综合优势,所以通过多媒体的直观呈现,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构建有效的课堂。在从照片抽象到长方形的过程中,直观呈现,学生便于结合,之后在放大的教学中也让学生通过观察数据和图形的变化,自己归纳出图形放大的特点。】
4 片段四:运用概念,动手操作
4.1 教学例题
1)课件呈现,学生审题。
2)在练习纸上完成操作,并在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①介绍作图后的长与宽各是几格。
②说一说:图形1与图形2之间是按什么比放大或缩小的。
图形1与图形3之间是按什么比放大或缩小的。
图形2与图形3之间是按什么比放大或缩小的。
4.2 教学试一试
课件出示试一试:
教师: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这个三角形,会画吗?
学生在练习纸上尝试按指定的比画出放大后的三角形。
课件演示,让学生结合自己画出的图形说说是怎样画的。(把三角形按指定的比放大和缩小时,要抓住决定三角形形状的边来思考:先按2:1的比画出放大后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再画斜边。)
提问:量一量,三角形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
【设计意图:多媒体不仅能形象生动的表现课堂教学过程,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通过课前的充分预设节省以往课堂繁琐的演示时间,除了可以化解生硬单一的操作,更重要的是将课堂的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有更多的时间讨论,更多的时间操作,而又不影响教学内容的展示,甚至形式更为多样,画面更为立体。于是我将多媒体与课程充分整合,对于教学过程和重难点的讲解更为细致,将例题和之后的试一试都先充分预设,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观察感知、学习知识点。然后演示图形变化由数据体现,再由数据变化画出变化后的图形,优化了课堂教学的节奏。】
5 片段五:实践大比拼
按1:2的比画出等腰三角形缩小后的图形,再按2:1的比画出平行四边形放大后的图形。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的“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实际是在研究图形的变化,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相似变换。相似变换有两个本质属性:一是不改变图形中每个角的大小 ,二是对应线段都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教材中选择了长方形的长宽、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来放大或缩小,因为直角的特殊性掩盖了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对图形中角的观察,所以学生忽略了相似变换的另一个本质属性。因此,我们在练习环节增加了对等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放大和缩小,通过课件分步的直观学演示,让学生学会了一些基本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更主要是让学生关注到图形:在放大和缩小时,每一个角度的大小是不变的。让学生掌握了“放大和缩小“这一数学知识的本质,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师与学生之间富有人情味的交流,教师与多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了出来,让多媒体教学在教师的教学中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这里教师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学策略,通过学生的实际画图操作,初步掌握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方法,并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本质特征:大小变了,但形状没有改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三角形放大和缩小的策略和方法,教师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演示,伴随图像的变化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发展学生的观察和空间想象能力。在这一环节中,平行四边形的变化,教师充分预设了学生反馈比较容易出现的图上底的左边只画一格的错误,所以分步演示变化过程,让学生清晰明白如何准确放大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同时学生在相互讨论解题的过程中,也会有思维的碰撞。通过教师的揭示,让学生的思维激荡更具体也更有价值。巩固了部分同学的学习信心,也激发了另一部分同学的求知欲望。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对称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也叫反转对称)、平移对称、中心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如何让学生充分体验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这一本质特征及如何使这节课更具趣味性是我考虑最多的问题。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我设计了观察想象、动手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玩一玩、赏一赏等活动,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活动中学习、在动手操作中感悟,充分体验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自主构建。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能正确识别对称图形,会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等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知道五角星、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教学准备
课件,蜻蜓、蝴蝶、树叶、脸谱等图形。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我们先来玩一个“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好吗?
2.这是什么?(课件出示蜻蜓的一半)
3.这个是什么呢?(课件出示树叶的左半边)
4.猜猜这是什么呢?(课件出示蝴蝶的一半)想好了吗?(课件出示两边大小不一样的蝴蝶)和你们想的一样吗?
5.为什么?出来的也是蝴蝶的一半呀。
6.它们配起来(不好看也不合适)。
(课件出示左右两边同样大的蝴蝶)是这样的吗?(是)
7.这个呢?(先让学生想一下,然后课件出示方向相同的两个半边)是这样的吗?为什么?
小结:看来,在猜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两边的大小、形状是否相同,还要考虑两边能不能合成一个整体。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从这四个图形开始。(板书“图形”)
二、动手探究,建立概念
1.观察,初步感知“对称”
课件出示蜻蜓、树叶、蝴蝶、脸谱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个图形,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同学们不仅观察得仔细,还用心思考了。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对折(边说边做动作)会怎么样呢?
(3)同学们很会想象,这在数学学习中是很重要的。想不想验证自己的猜想呢?(想)
2.折一折,体验对称
请同学们拿出图片,竖着从中间对折,看看会怎样。
学生活动。
(1)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2)“合在一起”在数学王国里叫“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
你们的发现太有价值了!通过验证,我们发现把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都能完全重合(板书“对折后、两边”),一起把我们的发现大声地读一遍吧!
(3)“完全重合”是什么意思?
(4)那这样是“完全重合”吗?(折钥匙图形)为什么?
(5)是的,如果像这样对折后,有地方露出来就不能叫完全重合。像这些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对称图形。(板书“对称”)(课件出示将蜻蜓、蝴蝶、树叶、脸谱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情景)。
(6)你们觉得对称图形有趣吗?(有趣)怎么有趣?
3.辨一辨,巩固对称
(1)现在,同学们能根据对对称图形的认识辨别这些图形对称还是不对称吗?
(2)这个是对称图形吗?(出示雨伞图片)
(3)为什么?
(4)怎么证明呢?
(5)这个呢?(出示小鱼图片)是对称图形吗?
(6)为什么?
4.剪一剪,认识对称轴
(1)你们知道这个娃娃老师是怎么剪的吗?
(2)你说得很好!同学们想不想看老师再剪一个呢?(想)
师示范剪衣服,学生认真看。
(3)(先不展开)猜猜老师剪的是什么?
(4)你们也想剪一个对称图形吗?(想)
好的,请先听清楚要求:……
学生活动,师巡视辅导。
作品展示:这些图形剪得都很漂亮,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是不是对称的呢?
(5)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剪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对称图形。刚刚我们在剪的时候,把纸对折后,中间都有一条折痕,如果把这条折痕画出来会是什么样的呢?(一条线)示范画出一条
(6)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对称轴是直直的,画的时候画成虚线,两头都要透出来。
(7)谁愿意来指一指这个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同桌互相指一指。
三、巩固运用,加深理解
1.第68页做一做
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a.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
b.集体订正,说明是或不是的理由。
2.第70页第二题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对称轴有几条呢?动手折一折,画一画。
a.学生动手折一折。
b.老师折:像这样斜着对折(长方形、正方形),两边会完全重合吗?
3.玩一玩,创造对称
老师做一个动作,学生根据老师做的,做出一个对称的动作。
四、知识梳理,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关键词]CAI;几何画板;课件;数学
中学数学使用几何画板制作多媒体CAI课件,已被广大中学教师所关注。它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几何画板动态探究数学问题的功能,使学生原本感到枯燥的数学变得形象生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几何画板是一个适用于几何(平面几何、解析几何、射影几何等)教学的软件平台。
它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几何图形内在关系的环境。它以点、线、圆为基本元素,通过对这些基本元素的变换、构造、测算、动画、跟踪轨迹等,它能显示或构造出其他较为复杂的图形。它能把抽象的几何图形形象化,但是它最大的特色是“动态性”,即可以用鼠标拖动图形上的任一元素(点、线、圆),而事先给定的所有几何关系(即图形的基本性质)都保持不变,这样更有利于在图形的变化中把握不变,深入几何的精髓,突破了传统教学的难点。
一、几何画板使数学教师也能自己设计制作数学CAI课件
教师使用几何画板制作自己的CAI课件,数学内容的科学性能得到保证。计算机不仅是一种特殊的教具,还能直接用来表达教学内容。教师自己制作的CAI课件,能根据本身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确定课件的内容,设计制作的CAI课件有针对性、实用性强,能真正发挥CAI的优势。如教师使用几何画板在屏幕上作图就像用尺规在黑板作图,教师自由度大、选择的余地多,而黑板也不可能作动画的效果。数学教师设计并自己使用数学CAI课件,能使CAI与教师个人的具体教学特点相结合。
二、使用几何画板使数学CAI课件的制作变得十分容易
使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可使制作的时间缩短,设计制作的工作量、工作强度也相对减少,能避免因为使用CAI而成为教师额外沉重负担,在当前中小学的CAI实施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前正是因为CAI课件制作难度大,开发周期长,CAI变成了只在评比课、研究课或公开课中才出现且仅作为增添教学特色的形式上的点缀。现在使用了几何画板课件制作变得容易,能在教学当中即兴制作课件并使用。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的授课当中,教学过程的细节即兴发挥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即兴演示也是有必要的,如当场画一个几何图形、作方程的曲线和简单的动画等,学生能看到制作的过程,给学生的印象会很深刻,这对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是有好处的。
三、能对数学CAI课件方便地修改
一个CAI课件不可能都适用于每一位教师。因此,设计的课件要让别的教师能方便地修改以适应不同教师的要求,避免同一内容的CAI课件的重复制作。随着教师的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水平不断地提高,处理教学内容的方法也会有改变,也需要对已制作成的CAI课件作调整、修改。教材的内容修改,CAI课件也要跟随更改。如几年来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内容每年都有一些修改,按旧教材内容涉及制作的CAI课件就不能适应新教材的教学需要,必须修改。所以,只有能方便地修改的CAI课件才具有实用价值,才能被教师接受,才真正具有生命力。
四、数学CAI课件能够升级、扩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