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山区教师

山区教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山区教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山区教师

山区教师范文第1篇

山区教育的生活是艰苦的。由于XX山区地域偏远,山区环境较为恶劣,师资严重缺乏,教学条件更是无法与城里相比。因此,学校里的每一位教师都会担任着多种角色,承担着多分责任。在这里,没有便捷的公交,只有崎岖泥泞的山路,因此每天的上下班都要经过XX的步行路程。一开始,这里的艰苦也让我有些吃不消,可每当我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纯净的脸庞,和他们对于学习的坚持和渴望,我的心中就更加坚定了山区教学的信念。信念是支撑人前进的力量,在25年来的山区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钟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由于对孩子们的喜爱和对于教育工作的激情,我在教育工作中,始终坚持脚踏实地、勤奋工作,我从不想抱怨这份工作有多么的艰苦,这里的环境有多么的艰辛,我只想要用自身的努力改善孩子们未来的生活。在这25年里,我都会对每一节课进行详细的教学备案,在课堂上我会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提问,并组织竞赛答题等活动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在每次课后总结竞赛结果,给予成绩优异的学生鼓励,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让课堂便的生动而富有乐趣。我还时常会在几节课后对孩子们的学习成果进程测试,通过测试结果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研究他们在哪方面的学习较弱,随后针对他们的弱点进行强化辅导,我还让几个成绩较为优异的孩子对成绩较差的孩子进行辅助,这样一来,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更是让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友谊,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在今年的学年测试中,我所带的班级考取了学年第一的优异成绩,这让我倍感欣慰。

作为一名教师,我明白“育人先育己”的道理,在孩子们的心中,我不仅是一名教师,更是他们学习的标榜,我的一言一行我的思想理念都会影响他们的思维。山区的孩子是善良的、是优秀的,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坚定爱国主义与中国特色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我时刻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给予关爱的同时还注重公平教育,我常会在课间组织一些小活动,来拉近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教会他们关会他人,从善待人。我还会在每天利用早自习的时间将我所剪裁的报纸或新闻读给孩子们听,让他们了解国事,提升自身的思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能够贯彻到孩子们的思想中,同时也利用这些资源提升自身的素质修养,用良好的素质与道德情操去培育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开发真善美的思想。

教育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爱的付出。教育需要用心用爱。山区的孩子由于家庭条件普遍较差,生活换进也较为艰辛,而他们的父母有可能由于忙于工作而很少照顾他们,这让他们从小就缺乏关爱和理解,这也在他们小小的心灵留下了创伤,因此对于他们我总是会有一种心疼的感觉。对于这些孩子们,我总是会用仁爱去包容他们的任性,用关爱去滋润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的心灵可以永远面向光明。我的家中摆放着多个四层的保温饭盒,在每一天上班的时候,我总是会将这几个饭盒装满,然后在午休的时间将他们拿出来给学生们分享,让他们不再是每天只吃同样的食物。在冬天山区的天气异常寒冷,我总是会在班级后门放上一堆煤炭,然后市场看着教室内暖炉中的火苗,及时添上一些煤炭,保持教室的温暖,让孩子们不会受冻。在课间的时候,我总是会走到孩子们的神榜与他们一起玩游戏,一同谈心。我会在课上关注每个孩子的表情,然后找时间主动与他们交谈,给与他们鼓励,帮他们解决心中的烦恼和问题。我总是能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在她们的心理我不仅仅是一个老师,还是一个朋友,一个亲人,正如我所希望的那样。我尊重山区学校里的每一个学生,即使有些孩子也会叛逆,也会有学习不好,可是他们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可爱。还记得在我所带的班级中有个叫小雨的孩子,由于他的父母进城打工,家中只有年迈的老奶奶与他一同生活,他在学校学习之余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他小小的肩膀担负着沉重的责任,这让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处在中下等,而他的性格也较为孤僻。为帮助他走出心中的阴霾,帮助他提升成绩。我经常将他带在身边与他进行交流,我们谈学习谈生活也时常闲聊一些他感兴趣的东西,我坚持在课堂上对他进行提问给予他鼓励,观察他学习标记出他在课上不懂的问题,在课下给他讲解。我知道小雨是个聪明的孩子,他之所以成绩不好是由于他身上的担子太重,让他没有时间在课后学习。为帮助他,我总是会在不值班的时候和他一同回家,我将一些习题与教案带到他家让他学习,而我则帮他照顾年迈的老人,分担他每天回家要干的家务,市场在他身边为他讲解习题,渐渐地他的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他的脸上也终于浮现出了纯真的笑容。

山区教师范文第2篇

沿着重庆云阳县人和街道龙水村蜿蜒崎岖的山路,驱车近1个小时,进入绵延的48槽山脉,群山掩映的机香小学就位居其中,由于深处大山,交通闭塞,这里几乎与世隔绝,陈加兰是这所学校唯一的一名老师。

今年54岁的陈加兰1978年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在这大山里教书,至今已走过了33个春秋。

尽管学生少,学校也必须存在

陈加兰1978年高中毕业后,是村里极少的知识分子,在家乡父老乡亲的恳求下,她毅然回到闭塞偏僻、贫穷落后的家乡执起教鞭,走上了三尺讲台。春去秋来,寒暑往返,一干就是33个年头。33年前梳着马尾辫充满青春活力的小姑娘如今已是面粘风尘、鬓染白霜。有教育界人士说,在这个变化的世界中,唯一不变的是陈加兰为孩子们默默耕耘、在这大山深处固守清贫的境界。

记者了解到,机香小学其实是一栋废弃的村办公室,只有一间窄小的教室,并且,教室后面还堆放着村里废弃的杂物。另外,有一个厨房和宿舍混用的大通间。房子背面,从前村里开会的小坝子是孩子们玩耍嬉戏的“乐园”,课间孩子们就在这里玩丢手绢、转圈圈。后山的泥沙每逢大雨就倾泻而下,陈加兰都要一个人一铲一铲地清除干净。陈加兰认真地说,“这里条件有限,我要为孩子们守护好这仅有的乐地。”尽管条件非常简陋,但陈加兰还是很满足,“比10年前的老学校好多了,现在这个至少不是危房!”

如今,村里条件稍微好点的农户都迁到山外居住了,留下的基本是一些困难户,“这学期,学校招了6名学生,最大的只有6岁,由于山高路远,这些孩子无法到村里的完小读书,只能就近读书。”陈加兰说,尽管学生少,但为了满足适龄儿童的上学需要,学校也必须存在。

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就是在这样一所简陋的袖珍学校,为让孩子们多学一些知识,陈加兰倾尽全力教授孩子们拼音、习字、算术、音乐等科目,并且,对每一节课她都不敢有丝毫懈怠和马虎,白天上课照顾孩子,晚上备课、批改作业,30年如一日。最近几年,她还挤出时间完成了函授大专的学习,以丰富自身知识。“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陈加兰说,社会在发展进步,只有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更好的教授孩子们知识。

当上学期4个孩子哭着不愿离开陈加兰时,她却说,“我老了,有些知识教不动了,你们这些娃娃要到山外的完小去让更好的老师教更多的知识。”陈加兰说,自己有责任让这些孩子走出大山,与城里孩子一样具备扎实的拼音、汉字和算术等基础知识,为他们守住人生起点的“最低防线”,为他们以后学更多的知识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耽搁孩子们读书那是什么也补偿不了的

陈加兰的学生基本都是留守儿童,这些年,为保证孩子们正常入学读书,陈加兰每月都要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部分给孩子们买笔和作业本。遇上特别贫困的孩子,她还会伸出援手,帮他们垫付学费。陈加兰说,“钱多点少点不要紧,耽搁孩子们读书那是什么也补偿不了的!”

有的孩子上学要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大部分只能在学校吃午饭,这么些年,陈加兰都习惯了以校为家,白天除了教书还要做饭,“娃娃们正在长身体,尽量保证每顿都有荤。”看着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陈加兰眼中闪现一丝泪花,“娃娃太小了,每天我要把他们送到家长手里,有时下雨走上一两个小时。把他们送到家,我才放心!”

家住龙水村的陈鸿均,今年只有4岁,入学以来一直比较内向,不敢跟其他小孩交流,他父母在广东打工,一直都很担心他,“娃儿现在活泼多了,还会写好多字,交给我,你们就放心在那边打工吧。”陈加兰每周最重要的事就是通过电话把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告诉给他们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好让家长放心!陈加兰说,贫困山区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将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教育任务转嫁到了老师身上,看着孩子父母一张张渴求而无助的面孔,听着他们内心对孩子教育的深深忧虑,做教师的没有理由不用自己全部精力去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只要孩子们还需要我,我就一直坚持下去

“30几年来,陈老师教过的学生近千人,我和弟弟妹妹都是陈老师的学生,村里有的甚至3代人都是她教过的,每年都有学有所成的学生回到村里看望陈老师。”村主任熊道国感慨地说。

尽管条件恶劣,生活清苦,陈加兰一点也不后悔,在此付出了她的青春年华和人生。“娃娃们能走出大山沟,能有出息,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和安慰。”陈加兰说。

山区教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山区 农村教师 职业幸福感

但我们的教师为什么感觉不到快乐呢?本文主要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

外因方面,首先,幸福需要一定程度的物质支持,但由于现实中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落后,致使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很艰苦,且经济收入达不到自己的心理期待;其次,在广大农村,应试教育模式根深蒂固,这一方面是由于农村教育资源,尤其是优秀师资力量的缺乏,很难达到让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农村家长期望孩子能够通过读书而跳出农门改变命运,所以农村的升学压力很大;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育观,正在猛烈地冲击着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尤其是一些年龄稍大的老教师,由于常年生活在信息闭塞的农村,对新技术和新观念的接受和理解,确实比较困难;最后,当代农村,许多家长外出打工多年,将孩子完全交给学校管理,农村孩子家庭教育的欠缺,使学校教育的难度增加,无形中加大了农村教师的工作量。此外,咽炎、颈椎病、腰椎疾病、神经衰弱等职业病困扰着教师,这也是他们职业幸福感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教育部门应从宏观上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支出,并制定相应的规则将每项支出落到实处,以此改善农村的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设身处地地为农村教师和学生的人生幸福着想,为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做好实事,同时为教师们提供到其他示范性学校考察、学习的机会,以增长他们的见识,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其次,学校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这主要通过如下三点去落实:第一,管理者要尊重、爱护、体谅教师,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工作状态、业务能力和遇到的困难,尽可能满足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第二,在为教师减轻工作负荷的同时,要通过与他们民主、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引导他们减轻自身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教师联谊活动等方式,帮助他们放松身心,减轻应试教育机制带来的压抑感;第三,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不唯分数论成败。

内因方面,首先在职业观上,一些教师对教育的认知有所偏差,他们意识不到教育的神圣,没有将它作为一项事业在追求,而是仅仅靠它谋生、混饭吃,这样的工作态度,必然不会给自己带来幸福,更有甚者,其行为和思想竟达到了误人子弟的地步,其次,在知识结构和自身素养上,山区农村教师很多都没有受过正规的本科师范教育,一些人除了在课堂上灌输知识外,在精神层面上他们对幸福的理解和认识,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了解程度,就直接性地决定了他们对职业幸福的感知度。

本人认为,提升幸福感首要条件是爱教师这一神圣职业。教师凭着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就能把自己的全部潜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并使自己也从中体验成功与快乐,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幸福感。幸福来源于爱,一个本身懂得爱的人,才能在并不事事如意的外在环境中捕捉到幸福的光芒。同样是山区农村的工作环境,同样是高中或专科的教育程度,有些人抱怨条件的艰苦,因文凭太低而自卑,甚至自暴自弃,而有些人则拥有积极的心态,认真对待本职工作,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职称不断上升,最终因为一步步实现职业理想而幸福地生活着。因此,内因决定外因,心态决定成败,不管什么样的职业,都会存在如意和不如意的部分,对此,我们的教师个体,应该用理性和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外因,掌控好自己能够掌控的部分,至少,本职之内的事情,是不能含糊的。

山区教师范文第4篇

从调查的数据,我们既可以发现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也可以了解其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方面

1、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

有82.29%的教师能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经常拓展,有自己的补充,重点、难点突出。这充分说明新教材确实体现了生成的特征,突出了新教材所强调的教学过程中的创造与补充。但有17.71%的教师“照本宣科”,不对教材作深入钻研与分析,满足于条条框框的知识讲授,资料贫乏,讲课思路较狭窄。

2、在教师关注点上

一是从关注学生考试结果向关注学生的发展,表现为有82.1%的学生觉得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把目光集中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二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问题。61.3%的学生认为教师不仅关心学生回答是否正确,而且对思考过程、回答结果有无创造性更为关注;有30%的学生认为教师关注知识的掌握,有39.1%的学生认为教师更关注教师能力的发展。这说明还有三分一的教师的教育观念没能扭转过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

3、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及时间上

布置课外作业和辅导,是课堂教学的继续与补充,有助于巩固课堂和检验书本知识,有利于因材施教。调查显示:有2.08%的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从来不辅导学生;一周辅导学生1-2小时的占教师总数的36.46%;有84.38%的教师感到新课改加重了他们的工作负担。如表1。

中小学教师辅导时间的缩短,与教师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不符;工作量加大,使教师对新课程研究很少,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程序,对三维目标难以顾及,忙于应付,疲于备课。

(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

新课程观认为,学生不是被人塑造和控制、供人驱使和利用的工具,而是有其内在价值的独特生命。课改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身心、个性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新课改实施后,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很大变化。结果如表2。

调查表明,近一半学生认为作业量不多,用较少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为了提高听课的针对性,70%多的学生能提前预习;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思维,踊跃发言,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性,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但约有50%的学生认为作业量较多或非常多,这说明部分教师还没有改变教学方法,仍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效果。有10%的学生不能提前预习功课,学习盲目、被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激发起来。

(三)教师自我反思方面

自我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是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调查显示,有28.13%的教师认为教学反思很重要,每节课后都写授课体会与感受;有38.54%的教师认为比较重要,一般情况下都要写;有30.21%的教师认为没有时间,只能偶尔进行;另有3.125%的教师认为对自己没有帮助,从没有反思过,且此部分调查对象集中在农村初中。这说明还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对教学反思的作用认识不足,所以不能自觉地进行,甚至从不反思,这势必影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影响教学效果。

(四)合作学习方面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很多教师把能否进行自主、合作或探究学习作为新课程行为的标志。于是,课堂上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师达61.2%,“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喜欢说哪个就说哪个”等形式充斥着整个课堂,异常“活跃”。尊重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积极思维,踊跃发言,及时肯定学生的长处都是可取的。但部分教师过于追求“时髦”的外在形式,学生能懂的要学生分组讨论,能独立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合作,能自主时不让学生独立;学生有探究欲望时,为赶时间,71.2%的教学内容由教师直接讲述,告知结论。这致使学生看不到合作的必要性,体验不到分工协作的快乐。

二、原因分析

造成教师教学行为问题的因素有很多,研究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受传统观念影响,新课程理念模糊

课程理念是进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表达越明确,把握越准确,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越强。从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观念已深深扎根于部分教师(占1/3)的头脑中,这自然会干扰、阻碍他们对新课程理念的吸收。在他们的认识中,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成绩。因此,不顾学生的实际与感受,将学生作为接纳知识的容器,随心所欲;一味地向专家学习、向权威学习,视专家、权威为标准、真理。另外,还有15.63%的一线教师认为新课程理念过于理想化,不分学科的三维目标过于泛化,这必然影响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

(二)教师培训力度不够,流于表面形式

教师素质直接影响教育改革的成败。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全新的对课程理念、课程管理体制以及课程实施的深刻变革,更加需要全面、深刻的教师培训来保证。但是,目前教师的培训针对性不强,一般限于专家的集中讲授,表现出表面化、形式化的倾向,与教师的实际要求不吻合。例如:当前主要是分层次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地市级或省级教师由省级教育学院培训,县级教师由地市级教育部门培训,农村教师由县教育局来培训,且近90%是采用专家讲授、集中培训的方式;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的讲授仅占10%左右,且对教师如何向他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网络学习缺乏引导与监督,从而使教师的知识源头缺乏活水,知识陈旧或行为茫然。

(三)教师压力过大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但这类学习方式一般适用于小班教学,在大班或复式班运用,教师需要更认真地设计,在备课与方法上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忻州市有国家级贫困县11个,占全国贫困县(35个)的31.43%;目前小学中有复式班的学校占总数的61.1%,复式班占总班数的20.64%,复式班学生占小学生总数的31.2%。再加上对学生能力、主体性的培养,教师难以适应。此外,经济的贫困导致大多数教师工资待遇低,生活负担重,经济压力大,这一切都极大地影响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四)教师职业倦怠感较强。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长期工作在高度压力下的教师,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状态。长期的压力和倦怠不仅造成教师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同时也影响着教学水平。这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情绪衰竭,即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消失,每天机械奔波于家庭与教室之间;第二,非人性化,即教师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第三,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教师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评价降低。高年龄、高教龄的教师职业倦怠明显高于年轻教师,小学教师明显高于中学教师。如此消极的心理状态显然难以有合理的教学行为,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

(五)评价体系滞后

评价体系,尤其是考试制度的改革,是落实课程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社会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如何评价学校、学校如何评价教师、教师如何评价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师教学行为。在升学率至上的今天,“学校轰轰烈烈地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地抓应试教育”。而作为学生监护人的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却又担心孩子考试成绩,两相权衡下还是多以升学为主要追求。个别学校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受到家长的强烈抵制;每年一度的评优、评模、晋升职称等常规工作,仍以升学率为主要标准……如此评价标准下的教学方式自然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悖,评价制度的滞后与不完善已成为制约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瓶颈。

三、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对策

(一)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首先在于其能够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在这方面,除了教师自学新课标外,学校还要通过培训、观摩录像等多种途径,使教师深刻领会新课标蕴含的时代内涵和本质要求,从内心深处树立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切实转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态度,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展观、知识观和课程观,激发教师对教育改革的内在动机与热情。

(二)强化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它由人类的主体性构筑而成,需要教师对教学行为不断进行批判性反思。教师的反思意识是教师真正改变教学行为的前提,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反思内容包括教学观念、教学实践、能力结构、处理学生问题的方法、教学结果等,它是基于提高自我教学能力的强烈愿望,以教师的教学需要和个性特征为前提,“它指明了处于教学实践中的人,应该审视教学过程,反思自身行为的合理性程度。”有反思意识,才能以教学主体的身份投入教学之中,对教学表现出审慎的态度,不断地促使自己朝既定的方向努力。而缺乏反思意识的教师,改进教学行为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

(三)加强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目的性

第一,我们应该对培训的形式及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要动员全体教师参与,使培训的内容更加贴近教师实际,与其日常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反思;将培训内容深入到微观层次,少一些集中讲授,多一些现场观摩;少一些理论知识的传授,多一些有指导性的讨论与研究,将科学规范的案例示范于课堂,使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有所体现;将新教材的分析与课题设计联系起来,将教学理念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以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第二,加强不同层次的教师培训,将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着重对教师进行课程基本理论、课改目标及理论、教学原则与教材、具体的教学策略、学科教学案例等方面的培训,从多方面健全培训制度。

(四)降低教师压力,消除其职业倦怠,使教师保持健康的心态

教师压力的降低、职业倦怠感的消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第一,校长、家长、学生与社会对教师应抱有合理的期望,从加大教育投资和加大宣传人手,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减少教师的工作压力。第二,引导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特征,树立恰当的期望,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对教育工作的性质有正确的认识。第三,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与氛围。如,校领导实行开放民主的管理制度、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等,这是教师保持健康心态和积极个性的重要举措。第四,教师要了解自己,悦纳自己。教师只有清楚地认识了自己,才能为自己确立适当的奋斗目标,更理性地分析所面对的种种压力,增强处理问题的信心。作为教师个体,当发现自己有职业倦怠的征兆时,应勇于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职业倦怠的症状,查处自己的压力来源,主动寻求帮助,设法加以化解。

(五)改革教师评价标准,建立动态、多元、综合的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是对学校教学、管理、业绩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观念起导向作用。如果仅凭学生的文化成绩来评价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主课教师,就会限制教师的主体性与成就感。我们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即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做到过程与结果并重。首先,学校领导应制订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可操作性评价标准并设计评价手段,支持教师系统地开展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则应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自我评价,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和评价,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负责的态度。其次,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明确提出对学生的期望,清楚地界定课程水平和学校水平的目标,持续监控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进展。

山区教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山区体育教师;心理健康;对策

教师心理健康是反应教师心理素质的评价指标之一,心理健康的标准和概念是相对的,具有不确定性,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动态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工作压力日益增大,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呈现出愈来愈普遍的现象。而其中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显示出增长的趋势。体育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不仅影响其自身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一、校园氛围:人文文化

学校风气及由此产生的教师的士气,对山区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有重要影响。学校领导要树立良好的学校风气,在教师中形成高昂的士气。风气对人的影响不是直接强制的,而是通过微妙的情绪感染和多方面的暗示来体现的。良好的风气可以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经常性的教育影响,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士气是在良好的心境中体现的一种能动作用。它也是心理健康的一种反应。山区体育教师的工作动机和积极性只有靠领导有效激励,才能变成教师工作的动力,也才能使教师在身心愉悦的心情中成长与发展。

民主团结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教师之间的人际和谐也是学生的榜样。增强和谐就是要培育和倡导全体成员团结一致,自身的协调凝娶力强的良好氛围。根据山区体育教师人际关系的特点,我认为可以采用一些办法进行有效培养山区体育教师之间的良好的关系。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树立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学校的共同目标是指全体体育教师共同活动的直接成就。因此学校管理者在制定学校目标时要充分结合本校现状和山区体育教师的实际需要。只有让山区体育教师获得社会交往、情感归属、成就感等。需要这种目标才能被大家心悦诚服地接受这种目标才能把全体山区体育教师团结起来,形成一致的价值观,全体山区体育教师也将会为之去努力工作。

二、体制改革:合理减轻负担,增强山区体育教师工作乐趣感

注意结合体育教师的实际。学校要关心体育教师的成长,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如教学工作量的设置、时间的安排、职称的评定等)。如减轻课业负担不仅是学生的要求,也是教师的愿望。减少课业负担,表现为减少不必要、纯形式的会议,减少班级人数,减少无意义的评比、考核等。

采取有效手段,使体育教师的价值得到认可。针对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通过多种渠道改变体育教师同非体育教师同干活待遇不同的现状。鉴于体育教师上课通常都是室外进行,冬天冷,夏天热,条件较差的现状,改变体育教师上课系数不同于其他教师上课系数做法,做到同工同酬。在“评优、评先”上给予所有教师同样的机会。这是激发青年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是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其中个方面。

增加山区体育教师进修机会。教师进修,一方面增加和充实教师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山区体育教师进行身心调节提供时机。更主要的是要帮助教师更新观念丰富经验,为个人更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三、自身修养提高:加强自身素质,增强耐挫力

广大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使自己具有一种宽广而奔放的、又适应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要求的体育文化胸襟,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以达到社会发展对体育教师职业的更高要求。体育教师应尽力使自己懂得教育科学的原则艺术,掌握心理辅导的实用技能,了解有关的医学基本常识,拥有社会学的视野和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用自己高尚的品德、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运动技能、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来应对各方面的压力。

体育教师要学会自我接受,理解和宽容别人,依据自己的年龄、性别等方面的特点,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以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此外,体育教师还必须掌握调控不良情绪状态的方法,当情绪处于消极状态时,能够善于通过转移注意力、自我暗示、自我宣泄等方式释放或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保护身心的和谐。

提高沟通能力,加深对“现实的自我”的了解和认识。体育教师都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网中的社会成员,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通过积极的与他人交往和沟通,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理解人际关系的复杂性。通过这些生活的经历,体育教师能够从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转变成一个懂交往、会沟通、有能力对别人施加影响和进行调解的人。我们在对别人表现关注、爱护、安慰、信任、鼓励、赞赏和批评的同时,也会得到别人的关注、爱护和安慰,从而深层次了解“现实的自我

加强体育科研。体育科学研究是对体育运动的本质及规律的一种探讨和认识过程。当今体育科学发展日新月异,长期的体育运动实践证明,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离不开体育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开展。无论是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是竞技体育训练水平的提高,乃至对群众体育活动的指导,都有赖于体育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行动研究是体育教师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进行观察和研究,从而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探究性活动。在行动研究中,体育教师成为研究者,以参与者、当事人的身份,主动寻求体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在实际的体育课堂教学情境中,积极采取行动,解决不断变化的日常教学问题.进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目的。根据健康理念,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科研意识。同时将科研与教学密切结合,形成“教”“研”相长的良好局面。

山区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关系着山区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甚至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因此,针对山区体育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再加上青年教师自身的努力,才能使这部分教师坚持和速适应体育教师的岗位,促进山区学校体育教学的健全、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