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日本,多数的中小学校每年都要填发“通知表”。所谓“通知表”就是指学校对在校学生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习、健康、性格、行为等方面发展情况的综合评价结果的通知单。
“通知表”的正式编创和使用源于1981年11月日本文部省的《小学校令》的第12条规定。其实,在这之前也有诸如记录学生入学和退学的学籍簿。
由于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对“通知表”的编制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此是否编制“通知表”,以及其名称、内容、填发、废止的裁量权在学校。所以,其名称、内容、格式也因校各异,多种多样,甚至也有一些学校不编制“通知表”。但若从编制使用“通知表”的中小学校的一般做法看,大多以具有教育行政法规效力的中小学校《指导要录》的要求为准则编制与填发,所以,一方面各校的“通知表”虽各有不同,但从主要内容和学生评价方法的选择上是有诸多相同之处的。另一方面,“通知表”的内容、方法等也随《指导要录》的修订而有所改革。
日本的学校和社会普遍认为“通知表”在现代中小学教育中具有多重功能,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其他形式难以替代的。分析“通知表”的多元功能可以从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的角度入手。
首先,对于家庭而言,“通知表”可以使家长了解子女在学校中的成绩、学习状况、健康、个性等方面的发展程度。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获取子女发展情况及学校教育情况的需求日益增高,因为,学校的评价结果与子女的升学、择校相关,是子女选择未来的依据之一,是家庭利益的一个直接指向。
其次,对学生本人而言,了解了学校的评价结果,可以确认自己的努力成果,明确今后发展方向。
第三,对于教师而言,通过对每一个学生的观察、评价、记录、整理等活动可以使教师总结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寻找出指导每一个学生的更适合的方法,改善和提高教育效果。
第四,对于学校而言,不仅可以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上学的实情、优点及不足,还可以让家长了解、理解当前的教育观念、学校的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及其变化,从而获取家庭对学校教育的协力。
正因为“通知表”具有以上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和管理功能,所以学校和社会给予它的关注越来越多。
二、教师眼中的理想“通知表”是什么样的?
教师对“通知表”的看法、诉求对于“通知表”改进的重要性,是没有人置疑的。因为“通知表”与教师的教学教育活动直接联结,是基于教师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的观察、判断,根据学校生活中学生的相关信息选择、收集而记入,并依此与学生、家长进行信息的交换的。
继1975年、1993年的两次全国调查后,日本教育评价全国调查研究会于2002年12月至2003年1月,开展了战后的第三次中小学校的“通知表”的实施以及具体使用现状和修订问题的全国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计804所学校,为通过抽样确定的全国公立中小学校总数的2%,其中包括小学474所、中学210所(共计684所)和国立大学附属学校73所,文部科学省指定的教育评价研究开发学校47所。
该次调查设计突出了两个要点:一是“通知表”所具有的多元功能及其实现;二是在通知表功能的实现过程中,强调教师“眼睛”的重要,因为与儿童、家长的信息交流是以教师的观察、了解、收集到的信息为基础进行的。所以,教师眼中的理想“通知表”是什么样的,就成为了调查的一个关注点。
通过统计、归纳整理被试教师对问卷中的“你认为理想的通知表是什么样的?”这一开放问题的答案,此问题得到了回答。为了使学生发展的综合评价内容与方式等相似答案结构化,答案的观点看法更清晰,更易把握,调查者将答案具体归纳为八个范畴和57个内容要素。即:
A对儿童。包括:01是儿童接纳的;02是儿童获得后高兴的;03是儿童容易懂的;04是能激发儿童意欲的;05是紧连儿童的学力提高的;06是能引发儿童潜能的;07是能肯定(赏识)儿童个性与长处的;08有儿童的自我评价;09有儿童的自我理解;10记录儿童成长的历程;11肯定儿童的努力;12能成为儿童的激励;13客观记录儿童的问题点;14以儿童为中心;15对于儿童的优点和问题点能再确认。
B对家庭。包括:01是学校、家庭、儿童三者进行信息交流的场;02是学校向家庭传送相关信息的载体;03是学校和家庭交换信息的渠道;04能将儿童的活动等的样子鲜活地传递过来;05是家长容易看懂的;06能传达教育活动全貌;07能传递儿童的情思;08能传达指导的目的;09能反映儿童监护者的要求希望。
C对学习。包括:01有助于儿童的学习;02儿童学习的记录;03能看到儿童发展的程度;04有助于学习的反思;05能明示学习的课题与方向;06能作为指导手册;07能反映日常学习的情况。
D对教师。包括:01教师价值观的形成与转换;02便于教师填写;03能活化教师今后的指导工作;04与儿童共有;05有利于把握儿童的情况。
E对学校。包括:01有助于学校的改善;02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创建;03能促进家庭向学校传递有关信息。
F指关于评价的性质。01体现评价的客观性;02评价内容比较具体;03重视过程评价的功能;04重视评价的公正;05注意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的结合;06能经常反馈评价结果的方法;07突出评价的必要性而不是流于形式;08评价要素的内容与标准明确;09有分析性评价。
G通知表的形式。01是任何时候都能看的;02能看到每一个学科、每一个单元的学习情况;03有如何阅读通知表的说明;04发送的时间跨度适当;05是一眼就可以看明白的;06影片的形式等。
H其他。01有温情的;02是多视角的;03能应答每一个人等。
日本学者对解读以上内容作了如下提示:
首先,必须基于一个理性的认识,那就是“世界上的事物没有完美的”,上表所描述的“通知表”也不能说是理想的,它只是反映出使其“更好”的一种改善志向,是对现用“通知表”需要改进点的一些思考。
其次,抓住重点,抽出最有意义的部分,即能反映改进方向的观点给予探讨。列举如下:
站在儿童的立场,从支援儿童学习与促进儿童自我认识的视点去分析“通知表”,是很多教师主张的。首先,教师们强调(A04)要能激发儿童学习的欲望、要能成为对学生的激励(A12),反思现在的“通知表”与学生学习意欲的关联,希望学生看了“通知表”后能再唤起学习的需求。为此,“儿童接纳、儿童容易看明白”是“通知表”的必要条件。其次,教师们认为对儿童仅仅夸奖表扬是非常不够的,必须要对儿童的问题如实记录(A13),要通过通知表对儿童的优点、问题再确认(A15)。第三,教师们认为“通知表”是否能促进儿童的自我评价(A08)和自我理解(A09)是极其重要的视点。因为“通知表”是使儿童看清、把握自我状况的一个工具,所以希望在这个意义上充分发挥它的效用。
站在家庭的立场,无疑“通知表”具有的与家庭联络的功能是重要的。但教师们对此点理想的思考,是如B01所指出的那样,对于家庭而言不仅是通知,更是学校、家庭、儿童三者进行信息交换的平台,期待如B03所表述的,家庭也向学校传递有关信息,使“通知表”成为双向的信息交换媒介。关于学校中的教育评价,学校向家庭进行说明是十分重要的。基于这一认识,学校至今已创设了种种说明机会,但是,通过这些说明,是否已经向家庭较好地传达了学校的意图,还远不敢讲,所以很多教师强调了(B05)“通知表”的评价不仅要儿童容易看懂,儿童的家长也要一看就明白。
站在儿童学习的角度,“通知表”如何能够具体的发挥其促进、支援儿童学习的作用,是“通知表”功能实现的重点。教师们认为理想的实现方式可以是:①C03(能看到儿童发展的程度),使“通知表”成为学生了解自己学科学习发展程度(以学科学习目标为基准的到达程度)的工具。②C02(儿童学习的记录)或C07(能反映日常学习的情况),使“通知表”成为儿童日常学习的记录,这记录本身对儿童学习就具有明显的意义。③能促使儿童自主进行学习的回顾反思。④可以成为儿童今后学习方向的引导手册。但以往的“通知表”,没有能发挥出激活儿童自主的学习活动的效力。就是说学生看了“通知表”知道了自己的理科课程成绩比其他学科的差,可能会产生“下学期努力吧”的想法。但是不知道要在哪些地方下工夫。因为“通知表”上只有笼统的分数或等级表示,没有稍微具体些的答案,所以,学科学习的评价,必须有对学科学习目标的分解,形成具体的评价要素。此外“通知表”要能发挥激发鼓励儿童的学习意欲的功能,就不能只是褒扬儿童优点的东西。在促进儿童学习上,关键是教师对儿童学习状态的精细的观察和判断,“通知表”中加入教师的细致观察与判断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
站在教师和学校的立场,对“通知表”最切实的愿望是D02,即要便于教师填写。因为常常听教师讲临近学期末时,要把填写“通知表”的工作带回家开夜车完成。如果不能以各种形式改变这种费时费力的情形,对教师而言确实是一种痛苦。反之,对于教师付出诸多劳动的“通知表”,要充分利用,这也是教师的心声。另一方面,教师还首次提出了一个带有趋势性的意见,即理想的“通知表”应成为儿童与教师共享的信息载体(D04)。以往的“通知表”记入什么内容主要是从儿童需要的角度进行选择,所以儿童对“通知表”非常关心。希望在理想的“通知表”中,儿童自我评价、自主的学习反思等内容同时成为教师与儿童共用的信息。
此外,对于学校,教师们希望“通知表”有助于学校工作的改善,特别是学校特色的形成,至少有一点,如果教师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活用了“通知表”上的信息,就必然会推进学校工作的改善。
评价的品质,可以从多个方面阐释,教师意见概括表中谈及了两个,一是评价的具体性,二是评价的必要性。对于评价的具体性,F02强调评价的内容要具体而不能过于笼统概括,这对所有看阅“通知表”的人都非常重要。对于评价的必要性,F07要求“通知表”不能停留在形式上,要重在实质的必要性上。
最后,是教师对“通知表”的样式等的理想性建议,希望是一眼就能看明白的(G05)。希望象影片一样有趣的(G06),希望把每学年发送变为每学期发送(G02)(G03)。从中反映出教师对以往视为当然的做法的改变性意向。强调理想“通知表”应是温情的(H01),多元视角的(H02),是关照每一个儿童的(H03),是有个性的。
三、日本中小学教师对“通知表”理想诉求的价值对我们的启示
一般都承认,教育评价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在教育管理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但对于评价活动,不管是评价方还是被评价方,多少都感到有些费劲,走出这一尴尬,是教育者的共同期待。
我国自1990年代以来,在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导下,许多地区和学校编制了自己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在十几年的使用中,也不断出现需要探讨评价方案的方向与完善方法的问题。
从以上日本中小学教师对“通知表”的诸多理想诉求中,我们至少可以说,眼下要使对学生发展的综合评价健康持续开展,实现它的多元功能,必须重视以下三点;
第一,在学校里,对学生发展的评价不是一次完成的,它是一个持续不断进行的过程,其持续性越好,价值就越高。在这个意义上,考虑到学校与教师正面对着社会与教育发展的很多必须解决、难于解决的问题,教师的工作负担与心理压力逐渐增大的现实,对学生发展的综合评价必须把简洁性、明快性、便利性作为优先原则。
第二,学生发展的综合评价活动所追求的首要或根本目标,不是这一评价活动本身的系统性、综合性以及缜密性,而是实际地把握学生发展的现状,弄清学生发展中的课题,探索改善的方向与策略,一句话,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有效的推进“教育指导与评价一体化”,坚持遵循“学生发展综合评价――教育教学改善计划――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学生发展评价”循环圈的评价运作程序,是最为重要的。
一、概述
房屋征收工作既要充分保障被征收人的正当权益同时又要保证国家利益,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复杂的工作,对被征收人的原始数据信息采集更是一项重要工作。
对被征收人的数据采集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进行入户调查登记,二是到相关部门进行调档查询后登记。二种方式经常同时使用,相辅相成。每户被征收人都有独立的调查登记表,征收补偿费用是依据调查登记表记载的数据进行测算确定的,其内容会直接影响房屋征收补偿方案的制订和房屋征收决定的下达。
房屋征收前期调查测算的原则应是房屋征收调查人员在逐户进行数据采集时,实行全面登记,对有争议事项不直接处理,登记为待查状态,待调查完毕后多部门会商确定,对不合规的登记表作废处理。
二、调查登记工作流程
政府确定房屋改造项目并划定范围之后,需要对整个范围内进行入户调查,逐户对房屋权属、建筑面积、户口信息、附属物等情况进行数据采集,登记房屋征收调查表,并同步留下影视资料,被征收人签字认可,到相关部门调档查证,最后依据登记表进行统计并测算出所需费用,为政府出台房屋征收决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三、调查登记表的内容
调查登记表应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对于房屋情况的记载;第二部分:是对于附属物情况的记载;第三部分:是对于家庭人口情况的记载;第四部分:影视资料及平面图的记载。
第一部分是对房屋情况的记载。房屋产权证是确定房屋补偿方式的合法证明,其内容是调查登记表数据的可靠来源,如对登记内容有异议可进行实地测量,分别记载在同一表内。非住宅还要登记实际经营面积及营业执照号和税务登记号。没有产权证的房屋要进行实地测量,数据登记表内。
为了谋取更多的补偿,不少人都进行抢修抢建违法建筑,所以对于是否违建的鉴定是很重要,要详细登记各种数据,比如要仔细比照航拍图确实有没有这处建筑,墙砖是240 的还是370 厚的,有没有烟囱,是否真的符合居住条件等等。 还有主房面积的填写也至关重要,因为主房和无照房以及附属建筑的赔偿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所以千万不能出差错。
第二部分是对附属物情况的记载。附属物指的是禽舍、仓房、树木、水井、地下窖、电视、电话、天然气等需补偿附属物。这些附属物能测量面积的要实地测量登记,不能测量的要记清楚测算数,尤其要注意对经济树木的鉴定和测量。例如要注意树木种类的划分,是不是抢栽抢种,有些不确定的可以用手稍微拔一下再以予确认,注意树木是苗还是生长或者是成熟的,注意树木的尺寸大小等。
第三部分是对家庭人口情况的记载。户口簿登记信息可靠合法,所以人口信息必须根据身份证和户口簿进行填写,家庭成员残疾、低保情况也都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填写清楚。户主和家庭成员的填写会涉及无证房的认定以及自然分户和进户选房排序问题。对于无证房认定需要调查家庭成员是否另有住处,有其他住处的就不予以认定。对于分户应按合法程序进行,只有提供相应证明才能进行分户。对于进户选房排号相同的被征收人要按家庭成员年龄最大者选定序号。对于低保、残疾给予优惠政策。例如人口虚增会不当增加补偿费用,还会造成分房纠纷,最基本的包括增加搬家费、待安费、奖励费,还会虚增大量的补偿面积。
第四部分是影视资料和平面图的记载。影视资料是对调查现状的真实记载,有利于对房屋拆除后对现场的指认。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房屋情况的绘图。这能真实反应被征收房屋的建筑情况,也是各部门审查时最有用的参照,要求绘图的工作人员要尽量把房屋画好将数据标清楚。
最后要求调查登记表内容相关人员签字确认。调查人员应本着认真、客观、公正的态度登录各种数据,做到不多记,不漏记,为群众负责、为社会负责。在表格的最下方是对入户调查登记的相关信息各方签字确认,在这里少了哪一方签字都不行。
四、当前调查登记模式
当前房屋征收现场采取先鉴别再登记、先确认再取证的原则,具体情况是,征收工作人员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在事先划定的范围内,逐户调查登记,组长询问详细情况,看户口,看房照,看附属设施,影视取证,逐户记录,形成日志,内部留存。登记员根据组长的指示确定房屋属性进行登记,对有争议的附属物或无照房一律登记在有照房的附属物里。待调查完毕后,相关部门调档查证,对有争议事项进行估算,最后根据具体情况后期再做处理。
五、当前调查登记方法的思考
现场确定房屋属性,本来就有主观臆断倾向,而只登记有照房屋,更会引起群众对有争议房屋的猜测,造成对被征收人的误导,带来暗箱操作的后果。登记人同时也是争议认定人,权力过于集中,会引起后续不确定因素的发生。原始记录往往是最真实的,而现场日志不公开,原始资料内部留存,会对日后处理争议事项带来不可挽回的遗憾。后期补表过程中,由于对有争议事项的解决是登记人根据经验的主观判定,会造成该认定的没认定现象,而不该认定的误认并签字后,会带来法律后果,日后不好更改。以上造成测算数据大量不精准。
六、调查登记模式的改善
对房屋征收前期调查的数据进行全面登记,对有争议事项标志待查单独填表,然后多部门联合确认,试用减法原则,作废不合规定的待查登记表。对需要说明事项登记在表中备注栏内。
可以建立房屋征收与补偿信息电子数据库,在房屋征收工作中引入信息化和电子化应用。信息化和电子化征收以及电子化数据登记可以把征收地段现场调查的房屋信息、附属物信息、户口信息、影视资料等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整合,实现对相关数据的快速检索和统计,为征收地段补偿资金的测算提供可靠的依据,使工作人员不再被一摞摞的调查表、登记表、协议等众多材料所累,轻松的数据信息化采集和调阅,实现对被征收房屋实时监督和动态管理。
七、结论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8―0061―01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由于建立幼儿成长档案袋耗时长、工作量大、不易于实践操作,致使其不能有效地发挥在幼儿发展评价、幼儿成长记录等方面的作用。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博客平台以其便捷、存储容量大、易于保存、易于操作等特点,有效地节约了制作档案过程中的人力和物力,成为建立幼儿成长档案的首选。我院在建立博客式幼儿成长档案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博客平台的选择
博客存在形式有两种,一是基于门户网站的博客,如网易、新浪、msn等;另一种是独立的博客网,如博易、中国博客网、博客网等。我院在幼儿成长档案的创设中选择的是网易博客平台。
二、博客网络的建构
为了进行有效的幼儿发展评价,在博客式幼儿成长档案的创设中,我们首先要进行博客网络的建构,即形成幼儿园――家庭双方互动网络。
1.组织家长学习博客式幼儿成长档案的相关内容。为了使家长认识和了解博客式幼儿成长档案的相关内容,在创设之初,我们需要广泛地开展宣传活动,向家长阐明什么是博客式幼儿成长档案,以及博客式幼儿成长档案的制作过程。
2.博客式幼儿成长档案的建立。向家长提供幼儿博客注册程序,组织家长建立幼儿个体博客,同时提醒家长注意,建立幼儿博客时,要和班级博客保持一致,这样才能搭建起内部博客平台。
在班级博客、幼儿博客注册基本完成后,教师应将班级博客与幼儿博客进行友情链接,家长与家长之间也应将幼儿博客进行友情链接,从而组成班级幼儿博客网络。
三、“博客式成长档案”的记录内容
教师通过为幼儿建立“档案”,可以从中了解到幼儿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等,有利于教师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位幼儿,有助于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凝合力。
幼儿成长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1.文字资料。包括幼儿的评语、观察记录、发展评价、与幼儿的交谈记录等。教师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通过与幼儿探讨问题,注意观察、记录幼儿的趣事趣闻,随时随地捕捉幼儿的成长信息,并及时上传到幼儿的档案里。
2.影像资料。影像资料包括幼儿在游戏、参观、文艺演出时,收集的照片、录音、摄像等。我们将这些影像资料保存并上传到电子成长档案,记录下幼儿成长的点点滴滴,这些信息都能为我们提供幼儿成长、发展与进步的轨迹。
3.幼儿作品。幼儿作品主要是指幼儿的美术、手工、科技小制作等。将幼儿对作品的解释用书面的形式加以保存,以便日后为教师分析、评价幼儿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依据。
4.各种测验及调查结果。各种测验及调查结果主要是一些调查表和检测表。在各种测验及调查结果资料收集方面,我们根据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制订了一系列检测表,并将其纳入幼儿成长档案,使之形成一个具体可行的评价体系。我们把它放在网站上,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适时地填写,以便分析幼儿的发展水平,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提供参考。
四、家园密切合作,共建“博客”档案
一、教育观察研究的常用方法和实施步骤
教育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辅助器材,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进行直接感知、考察并收集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教育观察研究既可以单独设计运用,也可以配合其他方法运用,是教育调查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教育实验研究、教育个案研究等的基础研究方法。
1.教育观察的常用方法
常用的教育观察方法有实况详录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事件取样法、时间取样法、行为检核法等多种,这里仅就实况详录、日记描述、轶事记录三种方法作一简要说明。
实况详录法也称连续记录法,是指在某段时间内持续而详细地把观察对象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表现记录下来的一种观察方法。运用这一方法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确定观察空间和时间。学生活动的空间很多,时间不一,观察研究要根据具体目的确定相应的空间和时间。比如,要观察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分布情况,就可选择学生在教室里的上课时段;要了解学生间的交往情况,则可选择课外活动时间。二是借助一些观察设备。传统的纸笔记录也会用到,但它速度慢且容易出现疏漏,而现代摄录设备则为实况详录提供了极为便捷的手段,一个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即可把研究对象在某段时间内的行为表现真实地记录下来。三是记录要客观全面。观察时要尽可能多角度拍摄、全程记录,使获得的资料原始、真实、全面。
日记描述法简称日记法,是以日记的方式记录观察对象行为表现的一种观察方法。这种方法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综合性日记描述,即把观察对象的各方面表现如实记录下来,为全面研究观察对象做准备;另一种是主题日记描述,即只记录观察对象某一方面的情况,为专项研究观察对象所用。日记描述法比较适用于长期跟踪观察研究和个案研究,有利于研究少年儿童发展的顺序性和连续性,以及特殊儿童少年个体或群体在某个方面的行为表现。比如,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作业完成情况的观察记录等。
轶事记录法又称记事法,是将研究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件完整地记录下来的观察方法。与日记描述法不同,轶事记录法不是持续记录某一特定个体或群体行为表现的全过程,而是着重记录有研究价值的事件或信息。这种记录方法不仅要求记录研究对象在某一事件中的行为表现,还要记录事件发生的背景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情况。轶事记录法观察记录的内容可以是典型事件,也可以是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的日常行为事件。需要注意的是,无论记录什么事件,都应是研究者亲自观察到的,不能是道听途说或者从其他资料中转抄的。
2.教育观察的实施步骤
教育观察的实施过程一般有“计划与准备”“实施与记录” “整理与分析”三个阶段。
作为一种科学观察,用于课题研究的教育观察与日常观察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实施观察行动之前所做的尽可能详细、合理的观察设计。这种设计包括准备相关资料、制订观察计划、确定观察对象和观察重点、选择观察设备与手段、编制观察表与记录表等。比如开展“学业优秀学生与一般学生的课堂行为比较研究”,就要在正式实施观察之前,查阅相关资料,弄清学生常见的课堂行为类型,区分哪些是“学习行为”,哪些是“非学习行为”;制订包括观察的班级、科目、节次及观察者人选、分工安排在内的观察计划;确定要观察的优秀学生和一般学生的具体人选及要观察的课堂环节重点;编制《学生课堂行为记录表》;准备好摄录器材,甚至事先安排好摄录位置和角度等。
实施观察是教育观察研究的核心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按计划进行观察,围绕观察目的,把注意力集中于观察项目上,如果发现观察计划有不妥之处,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予以调整,以保证观察任务顺利完成。二是选择适当的观察位置,既保证观察项目全部处于观察者的观察范围之内,又要避免观察对象受到影响。三是辨别有关因素与无关因素,不被无关因素干扰,保证观察效果。四是善于利用观察设备,发挥现代摄录器材的作用。五是对于复杂的观察任务可分组进行观察,但一定要有统一的要求。六是对同一观察对象,在一定条件下要反复观察,以保证观察的信度。教育观察的途径一般有访谈、听课、实地参观、参与相关教育活动等。观察记录要做到准确、全面、有序。
观察结束后,要及时整理观察资料。对笔录资料应分门别类地归档存放,对录音、录像和照片要及时导入或复制到电脑中并分类逐项编号,登记保存,必要时做好备份,以免造成资料混乱或丢失。对观察资料进一步的整理和分析,则要求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以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对相关文字、图表和音像、图片进行认真审阅,并做出定性描述或定量统计,或对相关教育现象给予科学解释,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二、教育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和一般程序
教育调查研究,是围绕一定的教育问题,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有关事实材料,从而进行科学分析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种教育实践研究方法,其研究对象往往是人们迫切需要了解的某种教育现象或需要解决的教育热点问题,常常用于对某种教育教学“现状”的评价或解析。
1.教育调查的基本原则
教育调查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样本典型,客观真实,排除干扰,动态分析。
“样本典型”要求调查对象一定要有代表性。调查对象是按照某种方法抽取的部分研究对象,研究者从这些调查对象那里获得的结果,将用来推断所有研究对象的情况。如果调查对象缺乏代表性,所推断的结论就难以成立,课题研究也将失去其应有的科学性。
“客观真实”要求研究者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事实中寻找事物的内部联系。调查中要如实记录,不能带着某种主观倾向收集材料,也不能对调查对象抱有任何成见。调查结束后,可采用内容抽样方式对调查所得的材料进行核实,鉴别其反映情况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排除干扰”要求研究者对调查对象不能作任何形式的干扰。如果事先对调查对象进行暗示、引导或作某种人为安排,就会使调查结果缺乏真实性。因此,在任何情况下,教育研究者都不应该使调查对象的正常生活和行为状态发生倾向性变动,不应该对调查对象施加任何心理干扰,否则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教育研究的科学性。
“动态发展”要求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在发展中进行。因为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和发展的,教育对象更是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所以在开展教育调查过程中,不仅要了解研究对象过去的情况,也要调查他们当前的特点,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例如研究小学四年级学困生现状时,就有必要了解他们在三年级时的学习状况,并联系他们的学习潜能和以后的学习内容,对其未来的学业水平变化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正确揭示研究对象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2.教育调查的一般程序
在确定调研课题的情况下,教育调查一般包括选取调查对象、拟订调查计划、编制调查工具、实施调查、收集整理调查资料、分析调查结果等几个环节。
选取调查对象时,要重点考虑课题的特点、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对象的总体情况等因素,不同的调查课题和研究目的,要用不同的方法去选取调查对象。
调查计划是指调查工作的程序安排。拟订调查计划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确定所采用的调查方法(问卷、座谈、访谈),二是确定调查项目(具体了解哪方面的情况),三是确定调查进程(相关工作的时间安排)。
编制调查工具,包括设计制作调查问卷、调查表格、调查记录表,编制测验题目、访谈提纲等。在编制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要求,以保证调查工具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实施调查是教育调查的关键环节,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做好组织协调。这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选择和分配合适的调查人员。二是确定调查组负责人及成员分工,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等。三是做好外部组织协调工作,如争取被调查学校领导及教师的支持、合作等。
收集资料要力求全面、系统,注意资料的典型性、客观性和真实性。整理资料的方法可根据资料的性质而定,对叙述性资料,要用明白流畅的文字加以整理;对于数据性材料,则要用统计法、列表法和图示法等加以整理。
分析调查结果,是指依据相关理论或政策要求等,对整理后的调查材料进行详细认真、深刻系统的分析研究,然后得出有关结论,或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相关对策。
三、调查问卷的结构与设计
问卷调查是教育调查的基本方法,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使用的基本工具就是书面的调查问卷。
1.调查问卷的结构
调查问卷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前言、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主体、结语五个部分。
调查问卷的标题一般包括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等,如“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
前言是写在问卷开头的一段话,是调查者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目的与要求的一封简单的信函,内容一般包括调查目的与意义、关于匿名的保证、对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要求、调查者个人身份或组织名称。
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是为调查后对资料的分类统计和分析服务的,一般包括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民族等分类研究必需的相关信息。如非特殊需要,不应要求被调查者提供姓名信息,以免其产生顾虑,难以表达真实想法。
问卷的主体是调查者想要了解的项目问题列表,包括从研究课题与理论假设中引申出来的问题、回答方式以及对回答的指导语等。指导语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关于答案标记的说明。一般要求回答者在选项前括号内填写序号或做标记。二是关于选择答案数目的说明。这种指导语一般写在问题的后面,如“选择一项” “有几项选几项”等。三是关于填写开放性答案的说明。例如,若选择“其他”选项,请在后面的“_____”中作简要说明。四是关于答案适用调查对象的说明。问卷中的有些问题可能只适用于某一类调查对象,对此应说明由特定调查对象填写。
结语一般采用三种表达方式:一是用一般短语对被调查者的合作再次表示感谢,以及关于不要漏填与进行复核的请求,目的在于显示调查者首尾一贯的礼貌,督促调查对象消除无回答问题、出差错等现象。二是提出1~2个关于对本次调查形式与内容的感受等方面的问题,征询被调查者的意见。三是提出本次调查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开放的形式在问卷结尾处征求意见或建议。
2.调查问卷的设计
设计调查问卷关键是要注意问题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调查问卷所提问题具有合理性的标准有三个:一是全部问题都是特定研究课题及其理论假设所必须了解的,可有可无的问题不应列入问卷中。二是尽量做到所列问题对于全部被调查者普遍适用,对于只适用于部分被调查者的问题,编入问卷时必须进行合理化处理。三是提问的形式适合被调查者,问题简洁明了,容量不宜过大,不能让被调查者有复杂和麻烦的感觉。
问题的科学性也有三个标准:一是单一,即一个问题中只包括一个调查指标,只询问一件事情。如果一个问题中包括两个调查指标,同时询问两件事,则该问题实际上是两个问题。实质上的两个问题在形式上表现为一个问题,即是双重问题,问卷中不能有双重问题。二是中性,即问题不带倾向性。带倾向性的问题,对被调查者具有某种诱导作用,容易诱使被调查者顺着提问者的观点及其倾向回答问题,这在调查问卷中是应当避免的。三是明确,即提出的问题必须具备明确的含义。
如何才能真正达到以上目的,加强学生的动手与实践能力,培
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那教师就应该尽可能地减少书面作业,增加调查分析、实践应用类的非书面作业。笔者对小学数学非书面家庭作业做了一些自己的尝试与研究。(以北师大教材第十一册为例。)
一、调查分析作业
所谓的调查分析作业,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对
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学到数学知识。在调查分析作业,学生要用到观察、调查、记录、分析等多种方法,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事能力等。
如,在教学“分数的应用(四)”利息与保险费的计算之前,让学生去银行调查调查存款和借款年利率、类型,试着分析年利率的意思与作用。又如,在教学72页“数字的用处”时,让学生调查本镇与邻近乡镇的邮政编码,调查家中亲人的身份证号码,分析所取得信息,试着弄清楚每个数字代表的意思。以上这个作业,既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这些作业孩子都十分乐意完成。调查分析作业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掌握一些调查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知识拓展作业
知识拓展作业,就是在学生学习了书本上的知识之后,对知识进行一定量的拓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了解教材外的信息与知识,同时也学会获取教材外知识的渠道与方法。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增长见识、体验情感,可以获得对社会、自然的别样体验。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之后,引导学生阅读27页29页的“你知道吗”,布置家庭作业:请你用“袁隆平”“杂交水稻”“转基因食品”“中国的粮食之路”“恩格儿系数”做为关键词进行搜索,阅读相关知识并记录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在班级中进行展示。
笔者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小在他们心里埋下探究的种子。可以引导学生接近社会、接近自然,主动去寻找、接受数学课本以外的数学知识,引发学生对社会探究的兴趣。
三、实践应用作业
所谓实践应用作业是让学生用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数学不应只是理论教学,而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实,积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让学生在应用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之后,布置了如下作业:你手上有闲钱吗?如果有,在父母的帮助下存到银行,记下存期、年利率,算出到期时利息。又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之后,让学生测量出本镇中心花园中最大的圆形花坛的周长,计算出该花坛的直径、半径与面积。
实践应用作业,不仅可以巩固课堂内学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
四、科学探究作业
科学探究作业,即学生主动探索,经过实验、思考、总结、提炼后形成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作业。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也是数学学习的过程,如果只依靠单纯的模仿与记忆,所学的数学知识是空洞的,通过学生动手实践、科学探究后所得到的数学知识才会真正地被理解和掌握,才会永久地保存于脑海深处,所以教师适当地布置一些科学探究作业,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如,在教学完“比的化简”后,布置如下作业:两人一组,记录上午、中午、傍晚时身高与影子的长度,并写出身高和影长的比,完成记录表,与同伴交流你的发现,试着用自己的发现解释一下日晷记时的原理。
科学探究作业学生往往都很感兴趣,完成起来效果也不错,
但它有一个缺点,就是花费的时间比较多,需要孩子更多的耐心才能完成,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
非书面家庭作业的操作策略。
策略一:指向明确,易于操作
非书面家庭作业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往往也是比较复杂的,它需要相当大的信息量,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指向明确,易于学生操作。在刚开始时,切忌问题过于笼统,学生无法操作,如前面讲到的花坛面积的测量,要直接告诉学生测量的目标,需要计算哪些数据等,易于学生操作。
策略二:指导方法,引领操作
非书面家庭作业有着信息不完备的特点,它需要学生有更强的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交际能力等,所以需要教师进行方法指导,如怎么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如何利用百度等搜索工具进行搜索,在搜索时如何设置关键词,如何记录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等。
策略三:淡化结果,重视过程
由于学生的差异性,非书面家庭作业的效果参差不齐,这时结果就显得不是很重要。过程才是学生真正体验的表现,在学生展示时,尽可能地展示学生思考、操作或经历的过程。让学生明白自己去尝试过,成功是最好的,没有成功也是另一种成功。只要学生敢于去体验、去操作,就是一种成功。有时也可以给部分学生降低或增加难度,这样可以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体会成功的快乐。
策略四:有效整合,提高兴趣
我们推行非书面家庭作业的同时,并不是摒弃书面家庭作业,相反,要把书面作业和非书面作业有机结合起来,利用非书面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更好地完成书面作业,但书面作业的量要尽可能少一些。
综上所述,解放孩子的双手,给孩子走出家门的时间和空间,给孩子一个远离电脑和电视的理由,让我们家庭作业多一些内涵,
多一点形式,多一点空间,让家庭作业冠上以下姓氏:兴趣、快乐、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