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机原理

微机原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机原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微机原理

微机原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微机 备自投装置 原理 应用

之所以将微机备自投装置应用到电力系统中,主要是由于该装置具有较高灵敏性与可靠性,随着该装置的运用,以往的自动装置被取代,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继电保护系统发展,电力系统装置也实现了科技化与先进化。因此,有必要对微机备自投装置展开研究。

1 微机备自投装置原理

对于微机备自投装置来说,主要由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构成,其中软件系统如何对微机备自投装置能否稳定运行有较大影响,在硬件系统中,主要涵盖了主系统、模拟输入系统、输入系统、输出系统以及通信接口等多个部分。微机备自投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在数据采集单元的作用下取得电流、电压以及开关部分的数据,然后主系统再将这些软件进行必要的逻辑设定,在数字量输出接口的作用下完成分合开关操作,进而实现备自投。

微机备自投装置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便于维护与调试

这一点体现在微机备自投装置无论是硬件系统还是软件系统都有一定的自检作用,当装置处于运行阶段,如果出现故障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即便不需要调试装置也可以有效减轻维护工作量。

1.2 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由于微机系统在运行中,需要经常自检,如果发现故障,也会随时采用合适的纠正措施。

1.3 方便监控

在微机备自投装置中存在一定的通讯接口,这些接口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方便了监控,且有利于远方定值与修改。

2 微机备自投装置的运用

某电厂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了微机备自投装置,该装置的软件系统是结合电厂自身情况所研发的,其中主要包括交流转件系统、CPU系统、电源开入系统以及信号系统等,同时拥有4个操作插件,其作用是控制各个断路器。在微机备自投装置被应用以后,只要在整定控制字的作用下,就可以控制10KV电厂以及400v电厂的用电系统BZT,其中前者的用电系统只使用了该装置的部分BZT逻辑,后者则使用了该装置的全部BZT逻辑。

要了解微机备自投装置的运用情况,应从两方面入手:

2.1 装置输入

在装置输入中,主要由模拟量输入以及开关量输入两部分构成,其中模拟量输入由10路交流量组成,由于该电厂有10kv与400v两种系统,它们的母线电压也不相同,并受MODE影响,所以,10kv系统的MODE置既可以是0,也可以是1,而400v系统的MODE置则可以是2或是3。通常情况下,这些电压量主要用来了解进线是否存在电压与线路无流检测等。在开关量输入中,微机备自投装置主要是通过断路器采集接点信息,通过状态显示情况了解接点实际情况,如果装置状态上显示T,那么就意味着处于常开状态,其开入量则为1,如果显示T则意味着处于常闭状态,开入量则为0。

2.2 BZT逻辑与母线供电自动恢复

通常情况下,在微机备自投装置中,BZT功能主要有三种,分别为一级失电、二级失电以及特殊失电。受BZT动作等因素的影响,母线需要在相邻段的作用下经过断路器实现供电,或者通过母线在进线的作用下完成供电,如果电厂用变或自用变回归正常状态,那么就需要在自动恢复功能的作用下让母线回归到自身电厂变电状态。为确保动作一次性,应重视BZT的运用。一般来讲,同段母线无论是BZT功能还是自动恢复功能都无法实现同时充电,所以就要采用分别充电的方式。在10kv系统中无论是用变还是施工变都不能共同拥有三段母线,同样在400v中,公用变也禁止同时拥有两端母线,这就需要联系实际情况确定好连接断路器的部分,以便确定是否出现以上情况。

由于10kv与400v系统都可以使用该逻辑,随着BZT的运用,各个部门都可以使用后相同的投退控制方式,如果母线有压,BZT就会以母暗的备自的方式展示出来。通常情况下,如果装置启动以后,系统会自动闭锁,如果母线没有达到三相有压条件,原有方式也不会启动,更不会出现瞬间放电,总的来说,这种运行方式相对于以前的运行方式较好,这也是其他运行方式无法比拟的。

3 结束语

随着微机备自投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所有的备自投动作顺序可以在报告中得以清楚记录,动作结果相对可靠,通过长期实践证明发现,在微机备自投装置应用到电力系统以后,一直没有发生误动或拒动等情况,也从一定程度上在标明该设备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再加上其具有便于调试,方便维护等多个优点,也增强了电力系统运用的信心,因此,应重视微机备自投装置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孙恩涛,贾强.浅谈微机型备用自投装置在发电厂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2(02):113-114.

[2]昌进国,杨硕,傅建华,许海标,李校东.保安电源微机备自投装置逻辑分析与模拟试验[J].电力安全技术,2015(05):18-22.

[3]方玉娜,夏永惠.微机备自投装置特殊问题及防范措施探讨[J].电工技术,2014(06):65-66.

作者简介

梁爽(1990-),女,黑龙江省大庆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大庆石化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厂供电。

微机原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机原理;接口技术;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1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Practice

Pan Lili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Qindao College,Qingdao266106,China)

Abstract:The description"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current situation,describes the course of practice teaching role,made a practice of teaching computer interface design,in order to reinforce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Keywords:Microcomputer theory;Interface technology;Practice

一、引言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是单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课程,阐述了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组成结构,讲解了应用系统的设计,描述了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编程。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课程可以使学习者掌握微机软硬件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常规技能,强化学生工程应用能力,有助于今后从事计算机控制技术、智能仪器的学生打下良好专业基础。该课程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教学课程信息量大;教学内容更新迅速,学生往往感到难学,老师执教困难;实践环节比较多。下面,针对该课程的教学实践,结合其教学进行探讨,阐述一些教学体会。

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当前现状

按照《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设定学分数为3.5分,56节学时数,包括48学时的理论教学,8学时的实验教学。教学目标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要从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熟练掌握微型机的组成、工作原理、接口电路及硬件连接,具备微机系统工作的整体概念,初步具有微机应用系统软硬件开发能力。所以,选择教材时,必须涵盖课程相关知识点,并有所侧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实验教学环节上见到实效。教材与习题力求紧密结合,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消化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举一反三,开拓思路。《微机原理》课程主要内容主要包括软件、硬件两个部分,软件部分:汇编语言编程;硬件部分: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的连接,中央处理器和外部接口的连接。不同类型的中央处理器的汇编语言不相同,与外部接口的连接也有差异,选用不同的中央处理器,对应的教学内容也有较大区别。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应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教师要不断探讨、研究新的教学思路,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实践环境来改革教学手段。

三、《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实践教学

实践环节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实践教学过程是保障学生具备从事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课程实践和创新的基础。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实践课程被划分成基础验证型实践、综合设计型实践和开放型实践三个部分,做到由浅及深,基础是验证型实践,重点是综合型实践,按照学生情况自主选择开放型实践,对原有的实践项目进行重新调整,对项目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整合等整理。

(一)基础验证型实践分析。基础验证型实践主要用来让学生熟悉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步骤,熟练运用其开发环境。该项内容包括汇编程序的设计技术(包括DEBUG的常用指令,并且用DEBUG调试程序等)及熟悉PC总线微机工作原理,同时正确使用典型接口电路以及中央处理器及外设的接口方法和其编程原理。对于该部分内容的掌握可以让学生对微型计算机建立感性认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这一部分内容掌握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综合设计型实践能否顺利进行,是综合设计型实践的理论基础。所以在实践开始之初,指导教师要先对实践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等形式深入讲解,对于汇编语言编程开发环境要加强解释和演示,使学生做到熟能生巧。具体的实践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循环分支程序设计实践,要求熟悉8086/8088常用指令及DEBUG常用命令,熟悉使用汇编语言进行分支与循环程序设计的方法。第二部分:DOS系统功能调用,要求熟悉DOS系统功能调用及其编程方法。比方说:字符输入与输出的功能及使用环境。第三部分:简单输入输出接口的操作,要求掌握接口操作的基本方法以及数据输入输出程序编制的技巧。

(二)综合设计型实践。综合设计型实践要求让学生将前面所学知识系统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整体,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潜意识中的创造性和能动性。通过综合设计型实践的训练,学生能更清晰把握部件与系统的关系,建立系统的概念,获取构建系统的初步知识。该环节的实践只给定实践目的、要求和实践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践方案并加以完成。

四、微机接口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是将实践教学按照难度进行阶段性的划分。第一步,在实践初期增加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训练,使基本操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安全化的要求。第二步,分阶段、逐渐增强操作的综合性,逐渐提高其难度,拓宽实践的知识覆盖面,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及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快速提升。最后,实践室对学生全面开放,充分让学生使用实践室和实践仪器设备,包括学生可以自选练习题目,自由设计实践的方案步骤,并让学生自己对实践室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微机原理和接口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避免教学过程中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单独设置实践课,安排足够的微机接口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以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汇编语言指令为核心,以接口电路为桥梁,通过实践课让学生掌握使用指令控制中央处理器,完成指定的功能,通过接口电路实现信息的I/O,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与调试方法,熟悉接口芯片及其电路连接与初始化编程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课程选拔优秀学生参与相关的电子竞技大赛,指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实践性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微机接口电路的设计,特别是微型计算机测控系统学习与研究的浓厚兴趣和动手能力。根据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更新、整合,重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微机接口基础实践、大型实践、综合提高型实践三个层次改革方案,实践内容与随理论课的教学进度开展实践教学。在基本技能方面,结合基本理论与实践,贯穿于实践教学的每个环节,指导教师全程指导学生实践或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结语

通过引入实践性教学模式,强调了教学练的互动,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去探究,从刻板记忆到按原理分析记忆。学生们学习兴趣高涨,理解透彻,掌握熟练,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微机原理范文第3篇

引言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身,注重提高工作岗位需求的微机应用和开发能力,是理工类专业本、专科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也是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重要课程[1]。该课程以Intel 8086为主体,对微机的功能结构和工作原理、寻址方式与执行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接口技术进行教学[1]。总的来说,它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微机原理,第二部分是接口技术,其中第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基础,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应用。由于课程内容抽象、知识覆盖范围广泛、教材内容老化、对基础要求高以及实践性强的多方面问题,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心理,以致缺乏学习兴趣,进入消极学习、死记硬背的恶性循环,所以授课教师也普遍认为这门课程教学难度大。与此同时,微机原理与其他基础课的联系十分密切,就信息类的网络工程专业来说,这门课部分内容与《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单片机技术》的课程相连甚至是相通的,再者,部分学过这门课的学生反映,在学习《单片机原理》与《网络互连技术》的过程中,这门课起到了一定的打基础的作用。为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教师建立合理的教学体系、提高该门课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掌握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该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

曾经有学生抱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程内容空洞、知识枯燥、学习成果一般,学习工作上很难用到实处,还不如花时间来学习java、C++等流行的编程语言。这体现了如今部分学生学习的急躁和不踏实性。为此,教师应在课堂上明确告诉学生,相对C语言来说,汇编语言是低级别语言,编写程序的工作量大,另外程序的可读性也差,但是汇编语言能够对硬件资源进行准确的操作,运行速度快,实时性要求较高,学好了汇编语言不仅能培养出个人良好的思考方式和思维习惯,对自身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由于学生首次接触微机芯片,很多硬件方面的知识架构还没建立起来,学习起来难免有点吃力,为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为学生打好心理上的“预防针”:单靠课堂听课的时间和考试前的复习,是很难学好这门课程的,必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看相关书籍、勤写代码、多做总结,循序渐进地整体把握课程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视野,授课老师除了讲授教学内容以外,还可以适当地介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如“八核”概念、INTEL最新芯片功能等等,之后再鼓励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搜索此方面的最新信息,待下次课请准备好资料的同学利用多媒体和大家分享,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这一方法对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精简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内容覆盖面广、教学知识点多而学时有限的特点,若要求教师对全部知识点都面面俱到,且教学内容紧紧地和技术发展保持同步[2],这些都是不现实的。因此授课老师必须统筹教学内容,“以强化基础知识、着重能力的培养为主,介绍当前微机发展水平为辅”的标准来系统安排教学环节[3]。此外,教学知识点安排须详略得当。以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为例,在学习微机之前,他们对其中部分概念如数值转换、逻辑电路基础、总线周期时序等,已通过其他课程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上本课时可根据情况缩减内容。当然,这需要授课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才能恰当地精简教学内容。而对于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的概念,教学时应侧重于思路的分析上,比如第四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带着一个个的问题来学习(如要编什么、怎么去编、怎么优化),然后再一步步地去解决问题,理解透彻之后,老师再出相似例题,让学生自己分析,老师在旁加以指导。这比起反复强调不断解释重点的教学来说,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还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率,最后,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点则可以在提出要点后,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有些时候,学生听课时只是作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不积极思考,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微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讲一个部件原理时难免会涉及还没教到的新部件,如第二章中存储器的分段管理,学生对存储器的功能定义还很陌生,很难理解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是如何实现转换的。要求学生在未理解的前提下记忆无疑是不明智的。根据不同情况,老师可以适当调整章节教授顺序,或是利用PPT适当补充教材欠缺的知识点,方便学生理解接下来所讲授的内容。在每教完一个章节之后,为了避免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每个章节的知识点上,而缺乏对课程的整体把握、各知识点不能连贯一起来理解,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所学章节间的联系进行归纳总结,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集中在一起讲解,比较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突出强调不同的方面,加强对知识纵向和横向的延伸。

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方面,布置作业的题目要求精炼,在不太占用学生课余时间的前提下,保证学生能够理解巩固好当堂课的内容,同时可做一点小扩展。鼓励学生多尝试使用新学的指令编写程序。

三、融合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趣味性

课堂教学方式应与课程内容的特点相结合,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对于“CPU内部结构”、“8086外部基本引脚”、“半导体存储器”等以图例为主的内容,可借助多媒体开课,制造出极好的视觉效果来,提高课堂趣味性。但对于“指令的寻址方式”、“算术运算指令”、“串操作指令”等步骤较为细致的内容,建议以传统的黑板教学逐步分析为优。

保持学生的思维活跃,不断发掘新问题。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发,调动学习热情,淡化标准答案,鼓励多向思维,弱化思维定势,在讨论中不断完善以得最佳答案。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预习课本,利用每堂课前几分钟对简单的知识进行抽答,活跃教学气氛。这将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以及对预习时不懂的知识点会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

建立以课程知识点为内容的网络平台,增强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把握。运用人际交互式和简洁清晰的MATLAB GUI界面或者使用VC开发一个人机交互界面,采用多种方式巩固知识,交互式软件及时地为学生纠错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四、改革实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在实验方面要注重实验效果。由于课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硬件类的实验课都是验证性实验[4],学生往往是依靠实验方案按部就班完成,缺乏对实验原理及过程的思考,因此,并不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实验课是为了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度和应用能力,老师可以利用实验课对学生掌握薄弱的知识点进行进一步升华,之后将多数学生提出的疑问或编程时出现的问题集中地向学生进行讲解,进而保证学生对重点概念的掌握。同时,也鼓励学生组队相互讨论解决,增强整体的学习氛围。

结合理论,不断充实和创新实验内容。实验课上,避免过多重复的知识点,应以理论验证为基础,适当地增加实验的扩展性、挑战性和综合性。然而,如今比较突出的实验问题是:由于汇编语言的指令过多,造成学生对书本依赖过大。总是一遇到问题就直接翻书,照搬书本,没有充分理解书本上的指令。应向学生强调独立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对指令有一定的熟悉后,能脱离课本,多加尝试,多角度地试着用最优的方法解决问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使实验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微机原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微机原理与接口;教学改革;三化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包括微机基础知识、8086/8088CPU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存储器工作原理及其扩展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中断控制、接口电路及应用等内容,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的综合性课程。探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该课程不再枯燥、学起来困难,是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1 问题分析

通过对往届学生的调查分析表明,在教授课程时,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⑴学生对课程认识不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多以16位8086/8088CPU作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而微处理器现今发展迅速,相继出现了奔腾、酷睿双核、i3、i5等处理器。因此一些学生认为该课程已经“过时”,没有什么用处。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微机内部组成复杂,要搞懂它的原理对实际工作没有多大作用,而且学起来困难,所以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⑵课程中知识点分散、零碎、多。一般情况下,教学中,重点知识不像其他科目,带有系统性,可以举一反三,高职学生对理论知识本来兴趣就不大,如果知识点再比较多,抽象性过强,学生学习起来就更没有兴趣。

⑶对微机中有关工作过程的教学重视不够。许多学生学了本课程后, 对微机的有关工作过程仍不清楚。

⑷课程的概念和专用名词多,如8086CPU内部结构中的AX、BX寄存器、汇编语言指令等,而且编程复杂,接口芯片多,学生不容易理解,且容易混淆。

⑸验证性实验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标。

2 “简单化”、“兴趣化”与“实例化”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精选课程内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把一些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⑴教学注重“三基”,将基础知识“简单化”。所谓“三基”,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技能。《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作为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应反映和吸收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概念和新方法,但作为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还应着重从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入手。首先要通过树立自信、反复提问等方法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基本工作机制及典型接口技术,确实掌握微型计算机到底是怎样构成的,它们又是怎样工作的,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扩展学习、网络学习去掌握微机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技术,最后,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教学等使学生掌握实际应用中需要的概念、原理。这样做不仅较符合人们从简单到复杂的阶梯型认识规律,也更有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⑵改变课堂设计思路,备课时对课堂各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将课堂设计“兴趣化”。改变过去以知识掌握为主线的设计思路,在设计中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将知识、方法、技术和情感熔于一炉,使课堂的各个要素得到有机重组。作为备课内容的主要体现,教案设计应涵盖如下几个要素:

1)将专业的能力结构图进行分解,对每一个子能力再进行结构化,并细化到每一门课的每堂课。

2)明确课堂的教学点。明确教师的操作点和学生的掌握点。包括知识的重点、难点和运用点,也包括方法指导点、情绪协调点及个别调节点。

3)课堂信息量和课堂质量要保证。课堂上不仅要保证一定的信息量,而且要保证较大比例的与学生的互动量。

4)分析出学生的差异性。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设计应有不同程度、不同密度、不同进度的上、中、下三层设置。

5)教学程序注意多样性。采用课堂悬念、分组讨论等符合学生的求知心理的方法。

6)时刻进行教学反思。“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教师应对课堂的“有效程度”有清醒的认识,每堂课的课后都应有相应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及时更新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中。

⑶创建开放性实验环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及创造探索意识,将实验过程“实例化”。建立开放性的实验环境,就是允许学生结合课程学习及自己时间安排或兴趣爱好提出实验题目、设计实验方案或实验构想,并在一个较宽松的实验环境和可灵活选择的时间范围内(如周末或放假期间)完成。教师尽力创造条件引导和支持他们开展有意义的实验研究。对于其中具有创造性构想的学生及其实验成果,可给予相应的奖励(荣誉的或物质的)。同时,让学生参加一些技能大赛,在掌握技能的同时,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做好课程实施者,更要做好课程开发的研究者。掌握并能运用富有职教特色的课程理论,是职业学校一线教师的基本功,也是职业教育教师的重要特色。

[参考文献]

[1]郭福洲.《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设计[J].电子世界,2012.01.

[2]王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创新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1.12.

微机原理范文第5篇

一、材料准备

所需元器件:电机一个、输入(电梯)键盘一个、AT89C51、7404、晶振12M各一、电容20P×2、10U×1、S8050(9013)×4、电阻2.2K×4。为减小开支,从手边的废旧产品着手,电机选用淘汰的5.25英寸软驱上的步进电机。另需一块4×3键盘,用废旧电话座机键盘部分便可。其余是些常见器件,找来一些废旧电路板拆一拆就能解决一半。用一多抽头变压器,配合整流电路,输出直流5V一路,12V一路,电源也解决了。

在本例中,为了准确控制电梯,采用步进电机来带动。让学生掌握与学会使用步进电机也是这个实验的目的之一。

二、制作原理

现将步进电机的特性说明如下。

电机必须加上驱动电路才能转动,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必须输入脉冲信号。若无脉冲输入时,转子保持一定的位置,维持静止状态,若加入适当的脉冲信号时,转子则会以一定的角度转动。所以如果加入连续脉冲时,则旋转角度与脉冲频率成正比。步进电机的步进角一般为1.8度,即一周为360度,需要200个步进角度才能完成1转。改变线圈励磁的顺序,则可改变电机的转动方向。步进电机具有瞬间启动与急速停止的优越特性。步进电机的励磁的方式有1相励磁、2相励磁、1-2相励磁三种。

本实验选用的属四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定子上有4个绕组,每个绕组阻值为75欧,可直接加12V电压,但转速较低,约300转/分。电机有6根引出线,颜色相同的两根线均为电源线(如为5根线,则有一根电源线),其余4根为绕组引出线。励磁方式x用2相励磁,这样可获得较大转矩。

在本例中,键盘的控制采用键盘扫描法。键盘行扫描法的原理是:行设置低电平,在判断有键被按下后,同时读入列状态。如果列状态出现并非全部为1状态,这时0状态的行与列交点的键就是所按下的键。在单片机的应用中经常会用到键盘,但废旧电话却是很容易找到。这些“大哥大”一旦坏了便留之无用弃之可惜,这里它有了用武之地:用做输入键盘,既节省了成本又免去了出力耗时。一部座机电话机拆开后,成为基座板和上面板两部分。把连接两块板的数据线从接近基座端剪断,带键盘的上片就是实验所要的部分。

程序实现功能:每次加电后先请按键给出电梯当前楼层号码,之后就可以反复输入欲去楼层号码。程序将根据当前楼层号码与欲去楼层号码判断电梯如何运动:当前楼层号码大于欲去楼层号码则电机反转,这时电梯将按每层两个电机周向下运动;若当前楼层号码小于欲去楼层号码则电机正转,这时电梯将按每层两个电机周向上运动。

三、硬件制作

明白程序后,就可以进行硬件制作了。制板、焊装等自然不在话下,只有键盘部分的连接需要认真测量,找出其对应关系后再细心焊接。按要求接上电源、步进电机。将89c51放入编程器,将调试好的程序载入编程器随机软件,执行擦除、查空、下载、校验,之后插入控制板,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进行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