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探险的好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生现状 教学差异 教学模式 整体计划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146-02
初高中英语教学如何衔接一直是困扰中学英语教师的问题。教师应采取哪些策略使学生能顺利地适应高中的教学与学习,全面地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目标呢?笔者认为,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学生的现状以及初高中教学差异、学生学习差异,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策略,才能顺利完成初高中的衔接,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
一、高一新生现状
(一)入学现状 笔者对2014年9月入学的300名高一学生的英语中考成绩进行了统计。在刚开学初,按高中教学模式和高考题型进行了测试。通过对这次成绩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初高中对学生评估的差异导致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要求上的巨大差异。对初中生,只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句型,加之试题的答案往往是唯一的,因而学生的实际差异是无法通过这一套试题所能区分的;高中的评估则不然。尽管高考题型尚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但至少对学生所应具备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听、说、读、写的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可信的评价。(二)知识结构现状 1.语音知识现状由于生源广泛,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教育不发达的乡镇中学。很多学生对音素、音节、重音与非重音等语音知识相当薄弱,要依赖教师一遍遍地领读才能记住单词的读音,很多学生根本无法适应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英语组织教学。 2.语法知识现状虽然初中课本中涉及了词性,句子成分,简单句的五种句型,常用的八种时态及语态等语法知识,但不少的语法知识相当贫乏,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宾语,哪些词性可作主语,等等。因而对复杂句子的理解就困难重重,做书面表达题时往往错误百出。(三)能力现状初中生所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往往是通过教师的“口口相传”而来的,因此,无论是独立拼读单词、记忆词汇、辨析词义、分析句子、文章理解等都依赖教师,。
二、教学差异
(一)词汇教学初中对词汇的要求,只需掌握读音、拼写、较单一的意义即可,而高中词汇学习中的上述三个要求被视为基本要求。此外,还要掌握一个词尽可能多的、使用频率较高的其他词义、用法及搭配等。(二)语法教学初中尽管学习基础的语法内容,但侧重句型,淡化词法和句法。高中除需具有基本的词性、成分、五种基本句型、时态、语态等知识外,还要依赖这些词法和句法知识,学习和拓展更深、更高层次的复合句(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特殊句式和结构、非谓语动词、虚拟语气等。(三)课堂教学差异 初中的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容量小,在课堂上,初中主要以交际口语为主,注重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 。而高中的内容多而深,课堂中教师主要以讲解知识、培养能力为主,学生在课堂中主要思考,消化吸收老师讲解的内容而缺少了与之的交流。[1] ( 四)学生学习差异初中教材内容少,要求学生认识1500个生词,250~ 300个短语以及基本的语法知识,其中常用词语200个左右。学生只需在教师的督促下记牢词汇,掌握教师课堂上所要求的内容,中考就能考出较为理想的分数;而高中英语则是在初中英语基础上再提高的阶段,主要是听、说、读、写的训练,但对语言技能的要求更高,仅依靠课堂这一渠道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牢牢抓住课前预习、课堂听讲与训练及课后复习巩固拓展,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掌握所学知识,为知识的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2]
三、应对策略
(一)深入了解学生,调整教师思想和教学模式[3] 教师应在学生入学之初就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此外,高一教师大多刚教完高三,他们需要进行角色的转变。如果高中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不对教学思想加以调整,一开始就完全使用高中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导致大多数学生的不适应,使他们慢慢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二)培养学生学习和记忆词汇的习惯和能力词汇的学习和记忆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而记单词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既枯燥又困难,既费时又低效。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以语音为基础,即从 48个音标的读音起,系统复习开音节、闭音节、r音节以及单词的重音、次重音、拼读规则、方法等语音知识,培养学生遇到生词能借助词典进行拼读、根据正确的读音记忆单词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打下基础,减少死记硬背带来的消极影响;笔者就在本届学生开学之初教学英标,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极大的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能力,并增长了信心。 2.学习构词法,增加词汇量,熟悉常用的词根、前缀、后缀,会大大增强词汇的记忆效果和数量,降低词汇的记忆难度; 3.以搭配、用法为主线,掌握重点词汇的运用; 4.以词义辨析为主线,准确把握词汇的意义和运用。(三)加强基本语法知识的复习由于初中淡化语法,高中一提到一些基本语法术语,如及物、不及物动词、系动词、表语等,学生就不知所云。因此,复习句子成分以及相应词性及五种基本句型等就显得很有必要,这能为学习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非谓语动词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教师需要对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便于帮助学生理解复杂句子和文章表层及深层含义。(四)整体计划,阶段侧重为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顺应学生知识与能力发展的要求,高中教师务必三年一盘棋,各阶段有所侧重地进行教学与评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热情。考虑到高一新生的知识储备,笔者认为高一第一学期应重点解决语音、词汇和基础语法,重视语言知识,特别是词汇的积累,逐步接触和熟悉高中题型;第二学期则开始侧重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五)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形成。由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使然,使得他们不如初中生那样喜欢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在基于本身英语基础不好,在课堂上更不愿表现。而高中英语交际性强,要求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因此,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就显得十分重要。 1.听:起始阶段的听力训练,其目的不是追求听懂的比例,而是听英语本身,听主旨,辨细节并能专心、集中精力去听,且用英语进行思维。 2.说:教师要从鼓励学生开口入手,克服害羞、怕错心理,以交际功能为原则,少纠错、不纠不影响交际的错误。 3.读:开始侧重精读,辅以泛读。通过精读,复习巩固基本的词法和句法知识,培养阅读的准确性;通过泛读,积累词汇,培养快速阅读技能,储备背景知识。 4.写:开始时可以只要求按句子的五种基本句型把句子写正确,把要点写全。随着学生词汇、语法知识的积累,再逐渐引导学生运用高级词汇、多样句式和复杂句子结构来表达。总之,上述学法指导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有效地学习。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包括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学习计划;课前预习,对生词应会读、会拼、了解意思;课中专心听讲,掌握要点,积极参与课堂训练;课后要复习巩固,把课前课中涉及的知识转化为能输出的能力。平时坚持多听、多说、多写、多读、多背。总之,初高中衔接是一个磨合的过程。高中教师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差异,积极主动、切实有效地调整教学思想、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良性循环的学习轨道,顺利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关键词:长号演奏 气息运用 吐音 连音
有很多长号学习者也许会遇到以下的问题:吸气是吸足了,但是气息却一下子用完,在吹奏时出现气息不够用的现象;吐音过重、过硬或者过短,难以连贯吹奏,把握不了音乐的线条;在演奏连音时嘴型的变化过大,导致连音不连贯;吹奏时,嘴唇向左右两边拉得过紧,喉部肌肉不够放松,高音很紧,低音时靠鼓腮的方式来辅助发音,风口不稳定,易被气息冲散,低音太松。
在此,笔者通过对长期的演奏和教育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个常见的长号演奏误区以及解决方法,并对此展开论述。
一、关于呼吸的误区
呼吸可以理解为:气息的吸进与呼出。气息对于所有长号演奏者来说是至关重要,如果把长号的演奏比喻成一个“生命体”,那么气息将会扮演着“血液”的角色,在演奏乐曲的时候起到主导的作用。
在长号的学习中学会控制气息,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呼吸方式是一门最基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课程。科学的呼吸方法应该要有吸入量大、呼出时易控制,不易疲劳的优点。从呼吸方法的发展来看,在历史上曾经流行过的方法有胸式呼吸法、腹式复习法和胸腹式呼吸法。根据以上的特点来作判断,胸腹式呼吸无疑是目前最科学的呼吸方法。
胸腹式呼吸方法的要领是运用腹肌、横膈膜向外扩张自然吸气,肺部参与辅吸气,达到最大的气息吸入量。在吸气过程中,喉咙要充分打开,全身要出于一个放松的状态。在呼气的时候,腹肌和横膈膜要保持支撑的状态和大气压强形成一组对抗力,来达到控制呼气力度、快慢的目的。
有很多的长号初学者可能有着一下的一些误区:
(一)吸气时身体紧张、气息吸入量不够
有时候,初学者在练习呼吸时,吸气的时候身体会出于一个十分紧张的状态,双肩耸起、喉咙肌肉收紧,这对初学者来说会产生一个错觉:似乎吸得很满,但是气却没有吸到腹部和横膈膜,没有达到最大的吸入量。因为吸气时喉部和肩部的肌肉已经僵硬,在呼气的时候因喉部肌肉紧张而导致堵塞,无法对气息进行良好的控制,最终造成气息不够用、音色干涩等。这种呼吸长期下来会对整个学习过程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若形成习惯更是难以改正。
解决方法:不管是演奏什么样的乐器,都会强调两个字—“放松”。在长号演奏的过程中,呼吸一定要处于一个十分放松的状态,先要学会如何放松,然后再到吸气的点。可以尝试一下的几个方法:a、平躺呼吸。在平躺时身体处于一个完全放松状态,此时的呼吸用到腹部和横膈膜,可以感受到吸气的点。b、弯腰呼吸。腰放松向前弯到尽头位置,双手自然下垂,此时进行呼吸也可以找到吸气的点。c、顶腹呼吸。用塑料瓶子一端顶在下腹(丹田)部位,瓶子另一端顶在墙壁上,身体向前微倾,此时吸气并用吸气时腹部扩张的力量把瓶子推开,这种方法同样可以感受到吸气时身体放松和吸气的点。
(二)只重视吸气的质量,忽略呼气的质量
在整个呼吸的过程中,吸气和呼气这两个步骤是同等重要的。但是呼气这一步骤往往会被人们忽略,若呼气时无法做到很好地控制,气息流失太快造成气息的浪费,大大降低了气息的有效利用率,所以会出现演奏长音时无法吹够时值,或者较长的乐句时最后的几个音气时息不够用的现象。另外,很多初学者在发音时存着这样的问题:要用大量的气去启动嘴唇的震动,在遇到快速、连续的吐音乐句时吐音显得很笨拙。那是因为嘴唇的灵敏度不够,要用大量的气息去冲才能发音,从而造成气息的浪费。
解决方法:气息的控制归根到底就是对横膈膜和腹部肌肉的控制,所以应该通过一些辅助的练习来增强对横膈膜的控制能力。a、半蹲呼吸。在吸气饱满后,身体半蹲下来呼气。此时,除了腹部和腿部的肌肉外,其他的身体部位都应该要完全放松。此时腹部的肌肉会随着气息的呼出而慢慢变紧张,长期地反复练习可以达到锻炼腹肌的效果,加强都气息的控制能力。b、增加嘴唇灵敏程度。因人而异,找一个吹奏时最容易发的音,准备好嘴型,在号嘴里直接吹于该音高相应所需的气流速度,让嘴唇自然震动起来,从而使长号发出相应的音高。通过长期的练习,可以增强嘴唇震动的灵敏程度,从而增加气息的有用利用效率。
二、关于吐音吹奏时的误区
吐音是演奏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演奏技巧,是所有管乐学习者必需掌握的一门必修课。吐音的步骤分成以下几点:1、把舌尖放到上牙尖上,嘴巴自然合拢并做好发音嘴型,并把手的食指和大拇指放在上下唇凹进的部位的中间。2、在气息吹出的同时,把舌头往下方收拢,气息冲出口腔让嘴唇震动起来,发出“突”音。3、发音结束后,舌头回到原位,等待下一次发音。
在吐音练习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常见误区:
(一)吐音过重、过短
有些学员在演奏单吐乐句时存在把音“吹死”的现象:把每一个音的音头吐完后,舌尖过早地放回上牙尖下,堵死了气流的流通,吹奏者可能误以为这样吹奏能够把音头完成得更果断、更好有力量感,甚至把有所音符都演奏成了跳音。这是万万不可取的,这样演奏出来的效果显得非常生硬,同时无法把握乐曲的音乐线条和音乐风格。
解决方法:吹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气息为主导,气息自始至终都应该保持向外呼的状态,舌头是辅助发音,在吐音后不必过早把舌头放回准备的发音的位置,因为这样会人为地把吐音的气息切断,导致吐音过短、过重。在练习时,先把所有音都看成是保持音,用软吐连贯吹奏并找出乐句的音乐线条,以情带声地演奏,然后再用正常单吐断开演奏,以达到吐音与吐音之间连贯的效果。
在《a小调奏鸣曲》(约·恩·加里亚德)第二乐章出现大量的八分音符,如谱例1。若演奏时吐音过短、过重,将无法正确把握曲目的风格,此乐章在练习的时候应该要先把每一个音符看成保持音,先慢练,在把握乐句的音乐线条后再断开吹奏。
谱例1:
(二)吐音摇晃不稳
有些演奏者在吐音时有出现这样的问题:音头后连带着一个往回收的声音,类似于“突呃”、“突呜”的声音。在听觉上给人一种很“脏”的感觉。这种情况总结出一下两种原因:1、吐音时,喉咙肌肉紧张,每吐一个音舌头就往舌根方向收一次,喉结部位有明显往下沉的动作。因舌头的动作过大使气息在呼出过程中发生晃动,造成在音头后连带出来一个杂音。2、每吐一个音,腹肌都向外扩张一次,扩张后因气压作用反弹收缩并失去对横膈膜控制力,造成气压气息晃动,再连带出来一个杂音。
解决方式:对于舌头往后缩的误区,则调整舌头,避免舌头动作过大和往后缩,用手触摸喉结部位练习吐音,直到喉结部位没有明显的动作,并保持此状态。对于每吐一音腹肌向外扩张一次的误区,要说的是,吐音是靠气息连贯和舌头点击动作协作完成的,横膈膜的收缩是一口气由始至终的,腹部不需要添加其他的动作。
三、关于连音吹奏时的误区
连音即音与音之间主要靠气息连接,做到连贯不断地演奏。由嘴唇控制风口大小,腹肌和横膈膜肌控制气流,使音高发生相应的变化。因为长号的构造所以区别于其他按键类管乐器。如小号在做连音时则做到以上要求,并根据不同音高的指法按下相应的按键即可。长号是通过改变拉管的长度来改变音高,容易把连音演奏成滑音。所以,要演奏好长号的连音则要比其他乐器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长号的连音可以分为同泛音级连音、同泛音列不同泛音级连音、不同泛音列不同泛音级连音等三种。在这里主要提到的是在演奏连音时嘴型变化过大的问题,这个毛病在演奏同泛音列不同泛音级连音中。嘴型变化过大会造成连音不准确,高泛音级演奏困难并且造成嘴部肌肉过早疲劳。这是一个最常见、比较顽固,并且常常给人们忽略的演奏毛病。
解决方法:在著名的美国小号演奏家、教育家James Thompson的著作The buzzing book ①演奏连音时要从小风口并从弱奏开始,风口和嘴型的变化完全取决去气息的流量和流速。换句话说,嘴型的变化是被动的,气息是主动的。
谱例2:
如谱例2所示,练习从低音区开始,用小风口和小气息量启动嘴唇震动。发音后,逐渐加大气息量使嘴唇产生被动的控制力,从而改变音高。通过此方法,可以调节风口与嘴力之间的平衡,从而改善在练习连音时用嘴过多的问题。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当嘴力减少音与音之间的连接出现爆鸣声,这是正常的现象并证明已基本做到这项练习的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爆鸣声会减少,持之以恒会提高嘴唇的灵敏度和演奏耐力,同时改善嘴型变化过大的问题。
四、结语
大部分的长号学习者在学习长号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上面所讨论的相关问题,有一些学员可能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但有一些学员可能还不知道自己在演奏的过程存在着什么样的小毛病。这些小毛病绝不是形成于一霎,而是形成于长期不规范的练习的过程和忽视基础练习的重要性,希望本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能帮助长号学习者纠正一些练习和演奏上的小毛病。
参考文献:
[1]赵瑞林.长号演奏入门与提高[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2]鞠传海.长号初级教程[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1.
[3]夏添.跟我学长号[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论文摘要:由于高中化学学习使用的是课改实验教科书,若是初中毕业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那么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教师必须做好化学新课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具体地应做好教材知识内容的衔接、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
随着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成为教师关注和议论的热点。不少高中教师反映升入高中学习的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初中毕业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高一学生也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对在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一些思考。
一、对比初、高中化学教学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总是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重视初、高中教材知识的衔接
(一)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同素异形体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
4.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教材的第五章,在授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二)高一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
1.氧化—还原反应。初中知识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在高中化学氧化反应的概念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发展过程。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1)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级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初三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和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由上可知高一年级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更为完善、更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3.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级时要适当补充。
(2)“量差”法的应用。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一年级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4.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
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内容。高一年级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三、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有力保证
(一)开设学法指导课
即可以在上高中化学课伊始,结合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介绍学习高中化学应采用的正确方法: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要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等。
(二)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
学法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达到“学会”。因此,学法指导应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与优化主要的学习环节和建立学习常规相结合。
要从高一第一堂化学课起,就建立和坚持必要的学习常规,如课前做好预习,记好预习笔记,答好预习思考题;上课做听课笔记;课后做学习小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等等。
总之,初高中化学的教学衔接问题,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的过渡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使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习,为将来奠定坚实的化学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高佩德,冯德琴.初中与高一化学教学衔接工作之我见[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1999,(3).
(一)产生衔接不当的主要原因:
1.小学与初中教材内容上衔接不够
小学的课程内容较少,要求掌握的程度较低,而到了初中,课程内容多,教学进度较快,学习时间延长,难度加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了学习的基本能力,很多问题无法从书本找到现成的答案,不会动脑和懒于动脑的学生就无法完成作业。例如:小学数学中数的部分只涉及了关于自然数和分数的知识,而学生在升入初中后,在代数方面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增加了“负数”,有理数的计算有了符号的变化,对学生注意力的分配要求明显变高了,增加了初中数学的抽象性.有些同学觉得难以理解。
2.教学方式上的变化
在小学里,学生认知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直观感知来获取知识的,课堂上教师特别重视学生活动,会尽可能地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充分交流、感知、直接地获取知识.初中数学知识比较广泛,是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完善、推广和引申,对十三、四岁的初中生而言要求比较高、信息比较广、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初中教师除了重视直观、形象教学外,更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重视老师的精讲和学生的演练,部分学生感到不适应。
3.中、小学老师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
中小学之间相对封闭各成体系,中小学教师之间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中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师的具体工作,很少有初中教师主动去了解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更不了解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小学教师也不会主动去了解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能力要求,教学过程中也很少去想我目前教什么,学生以后会学什么?而是总是以为:我们辛辛苦苦地工作,无微不至地关爱学生,对于学生的提问几乎有问必答,我们都是他们心目中的知心人。初中教师不能用学校教学中出现的个别现象来否定我们的小学教学.试想在这种状况下,“衔接”的问题又从何谈起?
(二)抓好衔接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1.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优良的学习品质
(1)在学生刚升入初中的头几个月,学校要注重创设宽松的班级环境,建立和睦的师生、生生关系,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要注重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在衔接教学中的作用,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工作,使他们懂得自己长大了,成为中学生了,认识的朋友更多了,学习的知识更丰富了,自己的眼界也将变得更为开阔了。再次,要加强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培养集体荣誉感,形成好的班风、学风,为今后持久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刚入初中的学生一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认为学数学就是做作业,多做练习,课本成了“习题集”,学习往往仍是听完课做完作业便了事。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习惯便成了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再次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按时预习、复习和小结,适当选读一些课外读物、报刊,培养兴趣、开阔视野;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特别是在老师对概念的讲解、例题分析的时候要学会倾听,在课堂上既要独立思考,也要懂得合作交流,共同提高.要及时总结解题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积累一些解题的经验,形成自己的智慧,必要的时候还要记一些课堂笔记、心得体会。
2.抓好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数学课程、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材。初中新生的思维方式仍保留着小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因此在学法上应注意研究小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吸取其优点,抓好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比较顺利、自然、快捷地完成由小学向初中的衔接。
(1)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初中数学是以小学数学知识为基础的,各章内容又是从初中学习的客观需求出发是的,不是小学知识的简单重复与提高,因此,在初中学习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注重对初中与小学、前一节与后一节中易混淆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区别。
(2)加强学生课前自学的指导
在正式学习新知识之前,先对将要学习内容做个全面的了解—--从哪一点切入,包含哪些知识、各知识点间有何联系,让学生有个大概的轮廓,事先明确明天的学习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必将产生充分的心理准备,学习的主动性必将增强,为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待到正式上课时,学生就会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和力,缩短与数学的心理距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环境
学生是知识的积极构建者,而教师是学生构建认知的支持者、导引者.为此,需要创建一个以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基础的教学环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要精心布局。
3.改变教学观念,明确育人目标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
1.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同素异形体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
(4)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教材的第五章,在授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让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2.高—年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
(1)氧化一一还原反应
初中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①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⑦初三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年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于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
由上可知高一年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更为完善、更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知学生的可接受性。
3.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时要适当补充。
(2)“量差”法的应用
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年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4.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
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等内容。高一年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①反应原理;⑦反应装置;③收集方法;④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高、初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织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做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的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为了能顺利地开展高一年教学工作,教师应:
1.通览教材、大纲
教师要熟悉初中、高中教材,要研究大纲中对各部分知识的要求情况。确定新学年开始的复习内容及订出复习计划,使得所复习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
2.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
教师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中考中与高中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便在复习中有的放矢。
3.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讲授《卤素》时,可介绍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原理,讲授《硫一硫酸》时,可介绍有关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及我国的有关环境政策,讲《物质结构》时,可介绍北约对南联盟轰炸时所使用的贫铀炸弹及其对人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等等。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好化学或必须有脚踏实地、勤奋苦读的态度。
4.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应自高一始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年时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作业规范,实验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
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中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四、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一年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