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放课后的婚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乌栖山在大理附近,属哀牢山系,山有点高。当地的村民告诉我,乌栖的意思,就是乌鸦栖息的地方。
在积雪隐现的山顶长着个小村庄,它就叫乌栖村。
乌栖村的村民大多是世居于此的山民,只有三两个妇女是从别山嫁来的。经过接触,我发现村上的人中也不全是世居于此的原住民。比如,乌栖村有孩童告诉说,他们的祖先是从应天府来的,是中原人氏。我问他们应天府在哪里?他们笑着直摇头。我告诉他们,我就是从应天府来的,现在叫南京。他们笑着的把头摇得更厉害了。孩童把我带到村上祭坛供奉的先祖神像面前,神像果然是个似唐似明时代的一名江南武将。只不过这里山河风物特别,原本的中原人迁徙至此,经过漫长岁月和当地习俗的交融发生了许多变化,和今天的我们相比,一睁眼,喜欢的色彩就不同,一张口,腔调也大有所异,可以说,生长在这里的外来先祖早已融入了原住民的骨血与风俗了。
村中老者会普通话的虽不多,但村子里的人祖祖辈辈敦厚崇文:祖辈里若出个先生、秀才,这一大家子,至今还受着全村人的敬重。听说清末时,有教书先生人山讲学,在村里停留数日授业教子,先生离去时,全村人依依不舍,举着火把一路相送,乌栖山上星星点点,至夜不绝,可见他们尊师重教的淳朴遗风。
乌栖村是没有旅馆的,支教的我们就住在乌柄村小学宿舍。
小学建在村子唯一的平地上,每每开课,大到将要就读初中的学生,小至三两岁的幼童,都挤在一间教室里,老师还常常能从桌肚下拎出个乱爬的小孩。小孩听不懂普通话,淌着口水冲你笑,真是别样的向学之风。
到了夜里,总可以放心地敞门开窗,蒙头就睡。“夜不闭户”,是这里又一个朴素遗风。过去,我们只是在书本里才能读到这样的淳厚古风,而这个大山上的小村子至今还遵循着。
第一回上山是春节前夕,这是个好时节,我们也逢上件大喜事:婚礼。
支教开课后的第三天上午,门外来了一个妇女,深绛短衣,纯黑裤子,头上是绿军帽,脚上是解放鞋。据说,这些军帽、军鞋,多半与这一带山间当年曾经驻扎过部队有关。这位妇女羞涩地站在门口不说话,直到下课,一个小姑娘冲出来从背后扑抓过去,她才笑了。小姑娘转达说:她妈妈是请我们去家里吃饭。
上山支教前,我们被告知尽量不要去村民家里吃,因为纯朴的村民往往为招待远客,会不惜把预备过年才杀的猪、鸡都弄来请客。我们谢绝了邀请,那妇女笑着走了。过了不多久,她又回来了,身后跟着老李老师。
这个学校的老师都姓李,这位最年长,所以叫老李老师。如果不是他来,我们不仅违了山里的人情,也错过一次最为有趣的婚礼。
李老师告诉我们,他明天嫁二女儿,今天全村人都到他家吃喝。他说:你们也一定要来吃,不然就是看不起我老李。
盛情之下,我们进了李老师家门,院子当间蹲着七八个男人,在烤年猪。
所谓年猪,就是指准备养到过年的时候才杀的猪,其次是指村里人有意把家猪放到山间跟野猪配种生下来的猪,这才能够拿来做年猪。这是山上最重大的菜,养猪一年,为的就是这一下。烤年猪要整只烤,地上铺上砖和土,再摆上芭蕉叶,便可以点火开烤。烤到白的猪皮变成焦黄见黑,就大功告成了。
这只猪已然熏烤的七八成熟,有个男人夹着纸烟低着头,手拿长刀,熟练地片着香气四溢的猪肉。刀光闪闪,无移时,他片了一小碗,和上辣子,端来给我们。我们一抬头见是校长,怪不得一中年不见他,原来他在这里片烤猪。
院子里接连来客,灶前做饭的几个妇女提上一大箩核桃、一海碗土蜂蜜,方才邀请我们来赴宴的那个妇女也在其中,她特别忙活,这时才知道她是李老师的大女儿,今天要出嫁的是她妹妹。
核桃是这山里唯一的经济作物,也是村子和外界唯一的联系。
每年核桃成熟时,村里人要往山下背核桃,有时候也有山下的小卡车上来收购。背核桃,走的是羊肠小道,小卡车就不行,于是才开了一条能走车的盘山土路。因此,村民总说,如果不是核桃,可能到今天都不会有通到村口的这条路。
这里吃核桃的习惯,是要蘸着土蜂蜜吃。土蜂蜜是白色粘稠的固体,也是这里的特产,不轻易外卖。核桃是香的,土蜂蜜是甜的,搭在一处,没人不爱。
小姑娘拉我们进屋,说:我爷爷要招待你们。我们跟进三间平房当中的那一间,最显眼的是迎着门的大电视。正是广告时间,老李老师一边吸着水烟袋,一边对八竿子打不着的电视新闻高谈阔论。后来,我们发现这是这个村子男人们的特长。
等了半天,不见有什么东西“招待”上来。我们悄声互问:什么吃的要等这么久哇。原来所谓“招待”,就是请我们看电视,而且这是“招待”里最高档的,恍然大悟的我们差点笑出来。
饭点已至,院子里人呼啦一下子多起来。
李老师招呼家中男男女女飞快地架起十来台小桌、几十张小凳,饭菜顷刻上桌。正中央当然是年猪肉,四周是几小碟辣味的土豆、青菜之类的小菜,此外还有撒了红绿丝儿的糯米饭,据说这种饭只有结婚场合才有的吃。
上菜快,添菜也极快。我们闷头吃了一阵,碟子空了,一抬头又来满满一勺。吃着吃着觉着不对劲,怎么好像周围几桌悄然换了人。再吃着聊着吧,一扭头,又是一拨新的。不见主人家有什么送往迎来,来的人自己坐下吃,吃完不吭一声就走。忽然意识到,这就是传说中的“流水席”吧,换人不换桌,一顿饭便像流水绵长,总也吃不完。也只有这样吃法,才可能仅用十张小桌就将全村人请个遍。我们一直占着小桌,不知道耽误了后头多少人吃喝,满心抱歉,我们赶紧起身让位。
临了,我大胆问:能看看新娘吗?老李老师一指西边平房说:能啊,女的能。
开了门,里头黑糊糊。进去带上门,才看清这小屋里已聚了十来个妇女,她们每人手上一块布料,在昏暗里穿针引线,据说是在赶做嫁衣最后的一部分。屋子最里头有一张小床,新娘子坐在上面,头上缠顶黑布盘头,直径得有一米。这么大的东西盘在头上,新娘丝毫动弹不得。在平常日子,这么大的盘头不常见,只有村里老妪戴着它上山打柴。打完柴,把黑布条解下来,刚好拿来捆柴。而今天这个则不同,更添了许多装饰,四周镶着大朵的五彩纱花,花间齐匝匝钉上小银盏。这要是在太阳下,新娘子稍微一身动,一头装点簌簌摇晃,必定亮眼极了。
过了一个钟头,嫁衣完成。嫁衣与村里女人的常服不同,布面从棉质挽或绸缎,胸前两衿的缎子是黑亮的,两衿往下的缎子是粉红的,搭配在红霞模样的底上,钩着天蓝的、墨绿的、藕黄的图样,花草交映,如同春日。待这些花色钩好,还要在衣边绞上层层叠叠的银铃、银锁。嫁衣的绣工,得有十几个女人来完成:嫁衣上的银件,又都是请附近手艺最好的银匠打造。村民告诉说,这身衣裳,前后花费要一万多。这么贵重的衣服,新娘子是要留一辈子的。后来我再次上山,曾去一个学生家串门,她母亲聊得开心了,便把自己十年前出嫁的嫁衣拿出来让我穿戴一次。打开装嫁衣的匣子,银盏竟然锃亮如初、丝线也光彩耀目,可见这里的女人如何珍重自己的嫁衣。
《诗经》里说:“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如今的人,往往理解成婚礼仪式本身的繁盛,但其实它本来指的是女子嫁到男方家之后,“宜其家室”,将大家庭照管得妥帖,使一家人生活如繁花盛叶般充盈美好。这里的人花费巨资和心力制作一件嫁衣,出嫁女子又将嫁衣藏之如珍宝,足见其心不只在婚礼一日,而是将对今后生活的美好向往,都满满当当绣在了嫁衣上。
第二天一早,天未亮就开始下小雨。学生说,小时候淘气骑过猪的女娃,出嫁时,天就会下雨。李老师的二女儿想必没少骑。
乌栖山很高,能顶着云。一下雨,山间的雾气灌进村里,路上、人家、林子里都变得朦胧起来,一朦胧,就显得有点悲伤。
到了中午,雨不见停。听说新郎已经来了,我们也跟着学生去看热闹。新郎是从另一座山来的,二女儿结婚以后得跟去那里生活。李老师穿得和平日没什么差别,招呼完我们,就坐在一边抽水烟。可以看出,嫁女儿,心情是复杂的。
村民打着伞来看婚礼,院子里因此伞挨伞。
新郎初来先要抢新娘。新娘待在东房,除了新娘,房里还放了一口新杀的、已洗净的年猪。而西房今天则置满新郎家送来的新电视、大冰箱、太阳能灶,还有一排雕梁画栋、打造精致的三叠门头,据说过两天,这个门头就能安在李老师家的门头上了。山里人不惜辛苦地把许多好东西买好,但绝不下山去定居。虽说,村子已与山下县城有着不少来往,但并没有什么人选择常年出外打工,挣了钱的人,也不打算下山定居,去过城市生活,而是把“好东西”统统买进山里来。在村里人看来,村上的大神树和祭坛依然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好的生活”就在村子里,而城市的“好东西”都不过是些点缀。
房门上锁,窗户留一条小缝。和昨天见到的新娘嫁衣不同,这个外村新郎着灰西装、棕色皮鞋,他扒开窗子、拎起裤脚就往屋里爬,却被屋里十来个女子硬硬生生地推了出来,摔了个屁股墩。院子里哄笑起来,意思是:这个新郎要把新娘子带去别山,不能轻易让他带走。
努力到最后,新郎终于连滚带爬地进了屋。进去这一瞬,房间的大门也被打开,十来个年轻女子从屋里被轰地撵出来,后面跟着新娘子,端庄悠缓。最末出来的是新郎,他扛着那口年猪,早已等候在外面的男人们麻利地接过来,支锅、搭灶、烤猪。
冒着淅淅的小雨,新一轮流水席又开始了。
饭吃的差不多,新郎要“带走”新娘子了。当然今天不是真得走,而是要一路走到村口,表示从此以后生活他乡。新娘被女孩子们簇拥,由新郎牵着,出了家门。家人只能送到门外,有点伤感。大队伍顺着有桃树的小道上坡下坡,路过村中间的大神树,那是一棵超老超大的栗子树,新娘子要停一停,路过村顶的祭坛,也要停一停。
桃花还没有开,雨一直下着,新娘子哭了。
这天中午送走新娘,下午的课大家都有点心不在焉。天将黑的时候,忽然从山顶传来锣鼓笙管的声音,孩子们骚动起来,从教室的窗口蹦出去好几个,过一会儿他们又兴奋地从窗子爬进来,大叫道:歌舞队来了!全然不顾正是上课时分。
说话间,一队二三十人,红花绿叶般地出现在窗外。我们也忍不住仰头看着这些斑斓的乐手舞者;他们在半山腰上,也低头打量我们。有几个撒疯的孩子此刻竟然很乖,后来才知道他们父母就在这队伍中。本村的歌舞队之所以如此盛装出动,是因为今夜,新郎会带自己村的歌舞队前来斗歌。整个婚礼的,正在此处。
吃过晚饭,天一抹黑,全村都不见了人影。放眼看山,没灯,也没动静。
七、八点钟光景,学校围墙外面隐约有火光,爬上来几个人。走近了,是校长带着几个村民举着火把来接我们。山路崎岖难走,我们摔了无数跟头,手电筒都摔坏了几个。可是,山里人就算闭着眼,也都如履平地。
转过山头,眼前瞬间亮堂了。一间长屋前的空地上架着篝火,人头攒动。
长屋一侧,搭有三角形的竹篷,男人们在里面烤火、吃肉、喝酒。屋前摆着长桌,瓜子、糖果、水果、糕饼,谁都可以去吃,尤其是小孩子。有一个常来上课的女孩子,有一点痴傻,偶尔也在学校里被别的小孩笑话。但此刻她大着胆子挤到桌子正中去抓吃零食,无人嫌弃也无人责赶她。村子里并不是没有嘲弄、没有高低之分的,但在这个特殊的仪式里,日常的差别都隐没了,代之以短暂的平等。傻子与常人,村长和农户,老人与幼童,富人与穷人,都暖暖地融捏在一处了,这就是乌栖村。
包围篝火的歌舞队一层又一层,男女分开,各占一个半圆。每支曲子的开头都是一声长号角,接着是笙,然后才有弦子。这里的舞都在脚上,男男女女齐跺下去,尘土就扬起来,脚抬起来,尘土就落下去。他们跳舞是和着土地一起跳的。
曲子一支接一支,歌舞队没停顿过。到了后半夜,天地一切都是黑的,唯这一块平地大亮。
月亮落到山脚的时候,篝火还很高,歌舞队的歌声仍然很高亢,年猪肉还有很多,孩子们还在蹦来蹿去,听说要一直跳到天亮。不光是男女老幼,这一夜,欢腾的村民大概也与在这里欢腾过的数代先民融捏在了一起。
回去时,沿途经过的人家柴门皆是大开,他们也许要将门户敞开到天亮。
第二天,直到下午,才有几个孩子摇摇晃晃地来上课,兜里满满都是糖果瓜子。
次年夏天再上山时,老李老师已不再教课,邀我们有空就去家里坐一坐。
走进院落,出嫁的新娘子早已不见踪影,只有大女儿在忙活,老李老师依旧招待我们看电视,然后点起水烟袋,开始大谈新闻。
“假公济私”的
男班长
1985年9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学员班迎来一批新同学,一个烫着卷发的男同学走上讲台亮出招牌式的小眼睛说:“大家好,我叫吴刚。”
台下的岳秀清对这个发型时尚的男生没什么好印象。谁知,吴刚被推举为男班长,而岳秀清则成了女班长。刚开始两人谁也不服谁,暗地里较着劲。
一次表演课上,学员们组织表演小品《串门》,吴刚分到弟弟的角色,而年纪小的岳秀清演姐姐。表演时情景滑稽:一个身材高大、穿着寒酸的农村小伙,背着个破口袋,走到城里人打扮的少女面前,喊道:“姐,我来看你了!姐,我可想死你了!姐,这是咱娘给你带的酸枣。”小伙子嗓门大,一口一个姐地叫着……
下课后,吴刚拦住岳秀清,非让她当众叫他声“哥”不可。“我比你大,从排练到演出,我叫了你多少声‘姐’呀,叫我一声‘哥’,不亏!”全班师生都笑了。岳秀清故意把脸一仰,大声说道:“叫就叫,哥……”随着这声拉着长音的“哥”,吴刚就像孩子似的蹦了起来:“这个妹子我认了!”
上世纪80年代,冰激凌还比较稀罕。吴刚知道岳秀清喜欢吃,找各种理由请她吃白云冰激凌,一大盒,硬邦邦的,能让两人聊上两小时。岳秀清也了解到,吴刚出身军人家庭,从小父母不在身边,他很早就自立了。这让岳秀清很是钦佩。
虽然两人暗生情愫,但因学习压力,他俩把这份美好的感情藏在了心里。两年后,吴刚和岳秀清都被剧院留了下来。这时,两人才有了谈情说爱的时间。
1991年,两人举行了一个简单温馨的婚礼,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酸溜溜”的大餐
组建家庭后,生活的琐事随之而来。两人都不会做饭,可过日子不能总上饭店,于是他俩开始自己动手。一次,岳秀清做鸡蛋饼因不会颠勺,滚烫的鸡蛋饼翻到手腕上,烫起了一个个大水泡。吴刚心疼地说:“老婆,以后我做给你吃吧!”
这时,岳秀清除了演话剧外,还开始涉足影视圈。拍摄的时候,只要吴刚没有戏,就去探班,演出上做她的参谋,生活上做她的“保姆”。
1993年,岳秀清在电视剧《小墩子》《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的表演大放异彩,成了剧院的台柱子。而吴刚还在不知名的剧组跑龙套。但他全力支持妻子的演艺事业,毫无怨言地承担起了家务。
吴刚也有吃醋的r候,但他却以爱的方式来表达。
有一次,岳秀清在排练《末班车上的黄昏恋》时,剧组中有一个叫王刚的男演员,时间一长,岳秀清就叫习惯了。回到家,岳秀清就冲吴刚喊:“王刚,我回来了!”吴刚替她接下包,没有说什么。岳秀清又不自觉地说:“王刚,我今天有点累。”“王刚,吃什么呀?”等吴刚将饭菜做好,一看:醋熘白菜、醋熘豆芽、醋熘豆腐、醋熘瓜片……岳秀清惊叫道:“老公,你掉醋缸里啦!”吴刚打趣道:“老婆,自从你进门到现在,已经叫过5次‘王刚’了,我能不‘酸’嘛!”岳秀清如梦方醒,地捶了吴刚一拳,扑进了他的怀里。
1997年,儿子阳阳出生了,吴刚心里备感欣慰。然而,在表演事业上,他依然徘徊于小角色间。岳秀清看出了丈夫的失落,说:“金子迟早是要发光的,我相信你。先不急,多积淀一些,对你以后的发展或许更有好处。”听了妻子的话,吴刚心里踏实了许多。
岳秀清坚信吴刚不缺实力,利用自己的人脉寻觅机会,为推荐丈夫奔走。2008年,电影《铁人》招募演员,吴刚终于争取到了男主角的机会。
吴刚性格儒雅斯文,与铁人王进喜是两种类型。岳秀清从网上下载了秦腔方言,请了秦腔老师,每天陪着吴刚练习陕西话,唱好秦腔。剧中要求吴刚减肥,岳秀清就为他制定减肥菜谱,监督他锻炼。去拍戏前,岳秀清专门为丈夫准备了冻疮膏、加厚的羊绒袜等。
在寒冬的大庆拍摄现场,为了真实,吴刚多次跳进投放了百多袋洋灰的水池里,演出井喷戏时,眼睛还差点被高压喷射的水泥浆给毁了。
吴刚每天拍16小时的戏,有时累得几乎要崩溃了。他几次给岳秀清打电话说:“老婆,我只对你一个人说……我真的要坚持不下去了!”岳秀清为他鼓劲:“老公,你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再苦再累,你决不能放弃!”
吴刚成功地将王进喜“复活”在银幕上,凭借《铁人》中的出色演出拿到第一个金鸡奖影帝。在领奖台上,吴刚开口感谢的第一个人就是妻子。
戏里戏外夫妻档
随着《梅兰芳》《潜伏》《风声》的热播,吴刚越来越火,有朋友提醒岳秀清:“你老公红了,你得看紧点儿。”岳秀清一愣,“我从没担心过这些,我有这个自信。”
吴刚和岳秀清婚后爱情的保鲜度一直很高,吴刚有自己的秘诀。
一次,吴刚在云南拍完戏,他听说当地的“勿忘我”特别好,就买了一大箱。他把花放在一个特破的纸箱里,回到家他不经意地告诉妻子:“这是我给你买的礼物。”岳秀清看着这个破纸箱有点嫌弃,但打开箱子后一看,一箱子勿忘我,开心地笑了。
情人节,吴刚和儿子出门“密谋”大事。父子俩回到家,一起单膝跪下,把一大束花送给了岳秀清。岳秀清心里那个感动啊,接过花后发现这并不是真花,而是被折成玫瑰样式的女士内裤,心里合计:“这得挺贵吧?”后来,岳秀清问儿子:“这‘花’多少钱啊?”儿子头都没抬,说:“楼下药店送的。”
事业上再忙,吴刚也会来些浪漫之举,给生活增添了温馨色彩。他说:“设计惊喜是一件过瘾的事,对方幸福,自己也觉得开心。”
不仅在生活中是夫妻,在荧屏中他们也经常上演夫妻档。
2013年,他们合作电视剧《全家福》,第一次在剧中演了一对夫妇。“一般演员都很忌讳改台词,但我经常改吴刚的台词,有时候觉得这句台词他说不好,就直接拿过来变成了我的台词。而且我俩在家对戏也特别方便,出来的效果都特别好。”
之后,他们又在《无名者》《不怕贼惦记》等戏里扮演夫妻,合作也越来越默契。吴刚夸岳秀清的演技比自己好。而岳秀清赞美了丈夫的表演,“演一个,是一个,吴刚是我的老师。”
2017年,在《人民的名义》中吴刚和妻子又以夫妻档亮相,吴刚在家经常和岳秀清讨论剧本,“吃晚饭之后,我们就开始准备第二天的戏。”《人民的名义》剧本把李达康和欧阳菁写得水火不容,其实年少时两人也有着美好的回忆。当年,欧阳菁爱吃海蛎子,李达康就跑到海边挖海蛎子,挖了一大袋,弄得泥猴似的,正是这件事俘获了少女的芳心。但婚后,李达康太专注工作,忽略了那个曾经最爱的她,最终造成了婚姻的悲剧。
岳秀清希望在这对夫妻间挖掘出一点温情。他们跟导演商量,“能不能弄点感情戏,丰富一下。要不然达康书记这哥们多苦啊!整天就工作、开会。”在吴刚的坚持下,剧中多加了几段感情戏,在欧阳菁准备逃跑时,她让达康送她去机场;两人分离时,女方对丈夫说了句“你保重”,男方没说话扶了一下妻子的手;在欧阳菁进监狱后,也加了夫妻独处的一场感情戏。吴刚站在李达康的角度想:“夫妻那么多年,虽然离婚了,但她进了监狱,我看着她,那时候涌上心头的反而都是两个人感情好的时候的点滴。”这样温情的小细节会让剧情更加丰满和立体。
盛乡,这个名字所具有的力量即便在五年后提起,还是让秦妆仓皇失措。
对桌的男同事抽取一份文档,不小心碰翻王老吉,凉凉的液体洒在秦妆衣袖上,竟灼热地疼,她这是怎么了,如此脆弱敏感。
男同事拿纸巾帮秦妆擦拭,她接过纸巾自己擦拭,对他的道歉置若罔闻。她心下恍惚,五年未见一直穿惯白衬衫喝毛尖的盛乡会不会也穿这种韩版T恤?喝很时尚的王老吉?
当年,秦妆还是个缩在课堂角落把自己放逐到一本本轰轰烈烈爱情小说里的生。大三的一个早上。匆匆走进教室的是个貌似比他们还紧张局促的年轻男老师,他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盛乡,替告病假的老师代课的。离下课还有十分钟,盛乡的中国古代文学授课内容已近尾声,临时起意,他选了首自己最喜欢的《江城子》作赏析。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盛乡朗诵到此,学生们窃窃私语。下课后他走出教室复又折转回来拿落下的讲义,黑板上盛乡两字的旁边赫然添了两个字,秦妆。他这才明白刚才的窃窃私语是因为这阕词里正好嵌进这两个名字里的各一个字,而她早已悄悄躲了出去。
盛乡第二次上课刻意点了名册,点到秦妆,她如一株雨后新荷起立,他看了她一眼,只一眼,周遭的学生便如背景般暗淡隐去,那一堂课,以及以后的很多堂课,他都只为了她而讲。
朝着同一个方向跳动的心越走越近,秦妆或盛乡的身影只要出现一个,过不多时必然成双。三月,秦妆约盛乡去校区北角的桃树林赏花,一直等到月上树梢,才等来刚刚散会的盛乡。这个会议正是讨论实习老师的去留。月色下的秦妆楚楚动人,带着喜悦和歉意的盛乡情不自禁地吻了过去。几束刺目的手电筒光如霹雳般在两人头上亮起,保卫科巡查。
桃色事件来得很不是时候,正卡在盛乡去留的紧要处。第二天,盛乡的未婚妻来了,她运用自己的家庭背景和下个月举行婚礼的行动为他抹去这不光彩的一笔留校任教,而秦妆,在家人联系下以实习的名义草草去了深圳。这一别,就是五年。
不思量,自难忘。这是五年里秦妆的情感写照。
纵然隔着站台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仔细化了妆容的秦妆和刻意洗了把脸的盛乡还是准确无误地找到了对方,谁都没变,或者的确变了,但各自都在心里悄悄用时光的笔触为对方的肖像增色润墨。
盛乡闷闷地问,你还好吧?他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理清一件事,这个学术会他可来可不来,他却给自己找了很多个必须要来的理由,这理由。是给别人的,更是给自己的。秦妆点点头,还好。多像电视剧对白,空洞而疏远,可是,不然又能怎样。
盛乡还记得当年刚到深圳给他打电话的秦妆,电话里那个小人儿委屈地倾诉,这里楼高车多,满街的广东话都把她急坏了,她想学校,想继续上他的课,接着是断断续续的呜咽。盛乡攥着电话恨不得抛了一切飞奔到她身边,可他连这都做不到,娇生惯养的妻怀孕了,妊娠反应很厉害,吐得脸都青了。他欠两个女人的,他在心里认定,他给了妻在意的名分,就把秦妆藏在心里,因为藏了人,才会对妻好。
秦妆给盛乡订的酒店离她单位很近,盛乡放下行李对秦妆说,咱们一起吃个饭,带上你未婚夫。
当盛乡在电话里跟秦妆说自己做了爸爸时,秦妆听到自己的心如严冬的玻璃,“咔”的一下裂了一条缝。她虚弱地向他道喜,说自己也有了体贴男友。
这样心照不宣的电话联络中,秦妆口中的男友一次次血肉丰满,男友喜欢运动,一看她写的缠绵文字就打嗑唾;男友粗枝大叶但以她为中心,她不想结婚他就说那先订婚吧……
秦妆躲在虚拟男友的后面与盛乡保持一丝联络,不远不近。
该来的,躲也躲不掉。秦妆仔细晕染了桃色腮红后拖着某个男子的手,笑盈盈地来到盛乡面前,盛老师,这就是我未婚夫。
一顿丰盛宴席,未婚夫跟盛乡把酒言欢的同时。还没忘了体贴周到地给秦妆夹菜,替她整理衣襟上的流苏。第一个醉倒的竟然是盛乡,秦妆从钱包里掏出钱嘱咐未婚夫去买单。自己扶着盛乡去搭电梯。
关上客房房门时,秦妆感觉自己手背上一凉,惊恐地一望,盛乡的泪潸然流下,他清醒地说,我不得不醉,我不想继续看你跟那个临时演员演蹩脚的谈情说爱戏,爱情才是女人脸上最美的妆容,你脸上只有无尽的哀愁。秦妆如同卸了妆的演员很没风度地冲他嚷,不然你要我怎么办?言语已经苍白,他悲怆地用尽全力把她裹进怀里,嵌进自己身体里,再不分开。
这一幕应该是多年前就发生的,可是,老天就这么本末倒置将它移到今夜,这个她和他都没有丝毫准备的夜。
一切都顺理成章,一切又都不可思议。原本她(他)只是打算见见他(她),见一面知道他(她)过得还好就离开,可爱情在他们放弃了任何希望后突然给了这么大的恩赐,怎不叫人感激涕零。她搂在他背上的手稍稍用力,他就跟她一起坠入爱情的巨大漩涡之中。
黎明的光线透过厚重窗帘射进来,秦妆醒了,她小心翼翼地把手从盛乡的掌中抽离,却被他牢牢捉住,这一辈子,你都休想逃。她粲然,不逃,赶都赶不走我。
说这话时,两人都虔诚地以为来到了幸福门口。
如是这般,盛乡来深圳渐渐频繁。
秦妆也想,盛乡这样待她,与夫妻何异?只要他人和心都在我身边,那一纸婚书不要也罢。
是初秋吧,秦妆生出重新装修房子的念头,要换张双人床,这张床太小了:再添个衣橱,盛乡的衣物越来越多没地方放了。归置下来才发现,她最想要的是张挂在床头的婚纱照,也不枉爱了这一场。
跟盛乡提拍婚纱照时,秦妆心里已经做好被拒绝的准备,他是过来人,哪还有兴致?他竟一口答应,他宠她,宠得泛滥。
照相馆里顾客不少,做发型、化妆、试婚纱,盛乡都好脾气地陪着她,一点也没不耐烦。
镁光灯下,两人按照摄影师的要求摆出种种夸张造型,排队和观望的人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一个六七岁小女孩的清脆童声吸引了秦妆。长大我也要做个最漂亮的新娘子,像这个阿姨一样幸福。她身旁的小男孩摇头,不对不对,他们是拍摄婚纱照的模特,根本就不是夫妻。小女孩撇撇嘴,骗人!你别总以为自己是名侦探柯南。小男孩摸着下巴继续侦查,前面几对拍婚纱照的夫妻都是男的老大不情愿、皱着眉头敷衍了事,女的不依不饶连嗔带怨,而他们从头到尾都甜蜜蜜、客客气气的很像拍电视剧,差别太大。
孩子的话,当不得真。盛乡安慰秦妆。秦妆收回散乱的眼神,却收不回乱成一团麻的心思。
到了家,秦妆耍赖让盛乡给自己卸妆,她不经意地说,刚才你在卫生间时我接了你的手机,好像你妻子生
病了。他手一抖,卸妆棉滑进她眼角,她嗔怪道,你真笨!他唯唯诺诺,下次一定小心。为什么夫妻间敢风生水起地吵闹,因为他们结下的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情分。而他们之间的情分,脆弱得经不起一丝风吹雨打。
子夜,秦妆听到盛乡压低声音在阳台打电话,担忧地问妻子的病。
纵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秦妆有种溺水般的恐惧。
再相处时,秦妆便有了丝丝缕缕的走神。盛乡不由得加快了与婚姻决绝的步伐。
当桃花再次盛开时,盛乡来了深圳,进门拉着秦妆摆明心意,我现在就起草离婚协议书,她母亲身体很不好,我得选择一种温和的方式让老人家别太难过。秦妆展颜一笑,哦,我等你。盛乡接着说,那边的房子留给她吧,毕竟咱们是要在这里生活的。她一个单身女人太不容易,她又是顺风顺水惯了的人。秦妆艰难地再笑,我听你的。盛乡试探着陈述,孩子刚生下来早产,一岁多又患气管炎,我欠孩子太多……秦妆挣扎着翘起嘴角说,孩子的事也随你安排。
整个晚上,盛乡都煞费苦心地趴在桌子上写着,撕了,再写,他脸上休戚相关的神情不像是跟一个情分尽了的女人分手,更像是自己要短期出行而做周详安排。秦妆瞟上一眼,盛乡在每一栏都做了殷殷叮嘱,还意犹未尽。
秦妆豁然透彻,盛乡之所以有追逐爱情风景的能力,是因为他的妻常伴左右,而今他割舍的不是婚姻,而是他们在同进共退的生活中积累沉淀下的爱,放下哪一部分都揪心扯肺地疼,无法痊愈。
任课教师张明明,尤东旭、朱莉、宣宇、郑芳、黄佐、舒芳所在学院东方语言学院
周课时2上课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课平台超星学习通微信群QQ群 瞩目软件等
教学过程设计(导学案)
要求:继上周讲解了日本的经济和科学技术以后,11周和12周讲着重讲解日本的教育和宗教。
内容安排:
一、日本的教育
教育改革
门1868年,以下级武士为主力的倒幕派推翻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政权,发表“王政复古”、废除将军制的宣言,成立明治政府。明治政府推行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史称“明治维新”,这是日本历史的重要转折。以此,日本进入了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历史时期。
明治维新是具有民族运动特点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府以“富国强兵”、 “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为总目标。这个目标也是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文明开化”的涵义是指全面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技术和知识,以保障日本的独立富强,免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在促进“文明开化”中,日本近化思想家福泽谕吉,号召日本人民,舍身卫国,使日本文明赶上先进国家。福泽谕吉毕生从事教育与著述,对日本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1871年明治政府“废藩置县”, 确保了中央政府对全国的直接统治。同时规定中央政府的官制,设置文部省,负责管理全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文部省成立后,即着手改革学校制度。1872 年颁布 《学制》令,开始教育改革的试验。《学制》由学区、学校、教员、学生和考试、学费等五个部分组成。《学制》决定把全国分为8个大学区, 每个大学区设 1所大学和32个中学区,每个中学区分成210个小学区,计划在全国设立53760所小学。教育行政管理,完全采用中央集权制,即在文部省统一管理下,设督学局。各大学区设督学,各中学区设监督。督学有权与地方官协商督办区内的学校;学区监督负责管理和监督小学区的学务。《学制》是一个庞大的国民教育计划。由于当时的财政困难,人民不满征收过重的教育税和学费,到处发生捣毁学校事件,《学制》的改革计划并未全部实现。但《学制》在普及小学教育,建立师范教育制度和推动教育发展中起了积极作用。1877年明治政府把东京开成学校和东京医学校合并,改为东京大学,建立了日本第一所近代化的大学。从 1873年到1878年小学校数和学生人数都增加了 2倍多,适龄儿童入学率由28.1%上升到41.2%。在教育内容上,文部省通过翻译欧美国家公立学校的教材,出版了许多小学课本,侧重于学习西方科学的基础知识。但是,在执行教育计划过程中和使用翻译课本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19 世纪 80年代前半期,政府开始修订小学课本和课程,并于1879年废除《学制》令,颁布《教育令》。《教育令》是第二次建立国民教育制度的尝试,其特点是中央政府放宽对地方教育事业的官僚式控制,把教育管理权下放给地方,由各地民众选出学务委员会来管理学校;儿童接受小学普通教育的时限缩短为 16 个月,并可灵活地掌握。《教育令》颁布后的第二年就作修改。中央政府再次加强了对公共教育的控制。小学的 4.4分段改为小学初等科(3年)、 中等科(3年)和高等科(2年)三个阶段。以初等科作为国民教育的最低要求。教育政策连续发生变化是和明治维新时期社会变革和政治上动荡密切相关的,后来二十一世纪日本教育被世界评为最好的教育。
教育制度的确立
19世纪80年代,日本资本主义在天皇制国家政权大力扶植下得到飞速发展,从封建主义经济转化为半封建的、军事的、特权商人的资本主义经济。1885年废除太政官制,建立内阁制,伊藤博文被任命为第一任总理大臣,森有礼被任命为文部大臣。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推行扩张政策。1894年中日之后,日本从中国掠夺了大量赔款和租借地,又借口“卧薪尝胆”,加紧对日本人民剥削,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工业进一步飞跃发展。
森有礼曾接受德国铁血首相O.von俾斯麦的国家主义思想,在担任文部大臣后,极力主张维护君主立宪制。他主张,为了国家的富强而办教育,为了维护国家政体而实施国民皆受军事训练的教育,在学校教育行政上要根据国家经济的理论来办事。根据这种国家主义教育思想,1886年政府制定《学校令》,其中包括《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帝国大学令》、《师范学校令》。《小学校令》的要点是,规定小学仍恢复原《学制》规定的4.4分段制,即设4年制寻常小学(初小)和 4年制高小,使儿童受普通教育; 4年的初小实施义务教育。《中学校令》的要点是,规定中学分为寻常中学(后改称为中学校)和高级中学(后来升格为高等学校);前者为 5年制,后者为 3年制。《帝国大学令》的要点是,规定帝国大学由大学院和分科大学组成,分科大学设法、理、医、工、文5个学院。其任务是适应国家的需要传授学术、技术方面的理论和实际知识,培养国家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帝国大学实际上成为培养官僚的机构。《师范学校令》的要点是,规定将师范学校分为普通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前者培养小学教师;后者培养中学教师和普通师范学校教师。师范学校的任务是培养教员应具备的品德和学识。在品德方面特别强调培养顺良、信爱和威重的气质。对师范生施以军事体操训练,学校实行兵营化。这种军事训练制度后来扩展到大、中、小学校。为维护天皇制国家主义的国体,向日本人民灌输“忠君爱国”的国家主义思想。1890年用天皇诏敕的名义颁布了以儒家忠孝仁爱为教育的中心内容,又掺杂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伦理道德的《教育敕语》。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忠君爱国”、“义勇奉公”、“保卫皇运”的顺良臣民。《教育敕语》规定了日本教育的方向,奠定了国民道德的基础,实质上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教育的基本法,对社会和学校影响很大。这个时期,根据《学校令》建立的学校系统,确立了以小学校教育为基础的近代学校制度。此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都有很大的发展。1900年颁布《小学校修改令》,确定实施 4年的义务教育制,进一步推动了普及小学教育。例如:1902年初小入学率达到90%,基本上普及了小学教育。1907 年义务教育的年限延长为6年,1920年入学率达到99%。
现代教育编辑
三个阶段
日本教育主要划分以下三个阶段:
小学校 (6年教育,6-12岁学生入读)
中学校 (3年教育,13-15岁学生入读)
高等学校 (3年教育,16-18岁学生入读)
日本的第一级至第九级的教育是义务教育。每年学年由4月1日开始,下年3月31日结束。每个学期之间会有假期。日本的小朋友以前星期一至五全日上课,星期六上半日课。不过,这制度由2002年起全面取消。不少老师仍在周末上班,他们亦必须在暑假(通常是8月)工作。根据法律规定,每个学年最少有210日为上课日,但是大多数公立学校会拨出大约三十日,作为学校节日、运动会和非学术上的仪式(特别是一些鼓励合作和学校精神的仪式)。扣除这些活动和星期六半日上课的日数后,上课教学的时间每年约有195日。
教育理念
日本人对教育(特别是强制教育)抱有几个重要信念。他们认为所有学生有能力学习知识,学生的努力、坚持不懈、自律能力及非学术上的能力决定了学生的学业成就。这些学习及行为习惯是能够通过讲课及训练而学回来的。所以,小学及初中学生不是根据他们的能力而编班授课,也不是适应各学生的差异。
日本全国性的学习范围让学生得到均衡和基本的教育。强制教育让学生得到一个同等学习的机会,而各学校的财政分配是相对性相同的。不过,这种制度被评为缺乏弹性、缺乏理解学生的特别需要和兴趣。日本教育在80年代进行了改革,新制度特别强调弹性、创意、表现自己的机会,但只是有很少的进展。批判性思考不是日本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概念。学生一般要求背诵测验内容,所以学生高分的原因并不能反映他们的真实水平。
由于学生只修读某个程度的课程,有天资和有学习障碍的学生会被忽略。假如:一位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会自动分配到适合他/她程度的英文班。一位不懂初中一年级数学的初中三年级学生亦需要学习以他能力以下的数学。学校是不会开办辅导和精英班去迎合个人需要。在极端的情况下,有开发问题的学生会被编入普通班里,但老师缺乏参加针对这些学生的训练。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家长不敢承认自己的子女有特别需要。在美国,大多数地区设有专门及技能学校给一些有严重残障的学生就读。在这情况下,每一位学生会由一位老师或看护者从旁协助。当这些学校为这些学生提供较好的服务,成人服务正面临财政困难的危机。
不公待遇
虽然非日本籍的父母(例如移民劳工)的儿子可享有接受强制教育的豁免权,但是他们可以上学。不过,教育这些学生的责任通常由公立学校执行,这些公立学校无法提供这些学生的语言需要。
硬件先进
在强制教育中,教科书是免费的。每隔三年,委员会和校长需从日本文部科学省的书本名单(包括该省出版的书籍及经过认可的书籍)中选取新的课本。文部科学省负责分发这些教科书到公共和私立学校的支出。教科书体积细小,易于携带,亦成为学生的财产。
大多数学校拥有一个联络健康专家的系统。教育和体育设备是最先进的。差不多所有小学有一个室外操场,大约90%学校有健身室,75%学校有户外游泳池。不过大多数课室并没有电脑和投影机。在授课及学生的习作中很少会使用科技。作为资源工具的互联网亦不会被老师和学生使用。
由小学至高中期间,学生每年需定期留在接受导师指导的教室,代表着他们全年会和同一组的学生互相沟通。在这个教室和课程里,学生将会学习团体精神和自尊心。由于每班负责校舍的清洁,所以校方甚少聘请校工。
学制
义务教育年限从 6年延长到 9年。确立了6·3·3·4新学制, 即小学6年和初中3年为义务教育,高中 3年,大学4 年。在小学下面有幼儿园,在大学之上设研究生院。幼儿园是非强制性学校,招收3岁以上的儿童。其目的在于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小学和初中是强制性学校。所有年满 6岁的儿童都要上小学,所有读完小学课程的儿童都要升入初中继续学习。小学对 6~12岁儿童进行初等普通教育。初中是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对12~15岁儿童,进行中等普通教育。高中是在初中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高等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高中分普通科和职业科。前者以普通教育为主,后者以职业教育为主。不论是普通科的毕业生还是职业科的毕业生,都有资格考大学。大学是作为学术中心,在向学生传授广博知识的同时,传授和研究精深的专门的科学、艺术,并发展学生的才智、道德以及应用能力。有条件的大学可设研究生院,使大学毕业生获得对学术理论及其应用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的机会,促进文化和科学的发展。除了上述初等、中等、高等学校外,还设有盲人学校、聋哑学校和养护学校,对身心有缺陷的儿童进行教育。师范教育, 改战前只通过师范学校培养教师的 “闭锁制"为“开放制”,即凡经文部大臣批准,在教学计划中加入取得教师资格所必需的学分,任何大学均可培养教师。初等和中等学校的教师,一律在大学里培养。这种新学制,清除了旧学制的封建等级性,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的色彩。在改革学制的同时,提高了社会教育的地位。1949年 6月公布了《社会教育法》,要求在全国各地建立公民馆、 图书馆、博物馆、 青年之家、儿童中心等设施和机构,作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场所,通过学校教育系统和社会教育系统共同担负起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的任务。战后这一系列的改革使教育有了很大发展。
改革教育制度
自1951年9月签订的旧金山和约于1952年4月28日生效后,日本获得了“政治独立”。从50年代下半期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逐渐暴露出新教育制度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主要是照抄美国式的学制和忽视职业教育等,不符合日本的国情,不能满足社会和工业上对人才的需要。早在 1951年 11月,政令改革委员会就向内阁提出了一项《关于改革教育制度的咨询报告》,要求“建立一个能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灵活的教育制度”。1956年 11月“日经联”发表《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技术教育的意见书》,对新教育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要求有计划地培养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加强理科教育和职业教育。在这种呼声下, 日本政府多次部分修订 《学校教育法》等法规,对学校教育体制和内容作了一些局部性的调整。1962年设立了招收初中毕业生的5年制高等专科学校。其目的是,传授专深的学艺,培养职业所必需的能力。初建时只设工业高等专科学校,1967年设商船高等专科学校,1971年设无线电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这就保证了工业上急需的中级技术人员的来源。1964年,从法律上承认 50年代初就实际存在并不断发展的短期大学。法律规定短期大学的修业年限为2~3年,目的在于传授和研究高深的专门学艺,培养学生在职业上或实际生活中所必需的能力。1976年,又设立了专修学校。这种学校是从社会上大量存在的进行职业教育训练的各种学校中择优升格而来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实际生活需要的能力,修业年限为1~3年。专修学校设专门课程(招收高中毕业程度者),高课程(招收初中毕业程度者),一般课程(不问入学资格)。在整个60年代中,日本政府推行高中教育结构多样化政策,不仅有普通高中、 职业高中、 综合高中;有全日制、定时制、函授制;而且在职业高中的专业设置上也灵活多样。经过这样一系列调整,形成了现行的6·3·3·4制为基干的学制。
二,日本的宗教
三个大的宗教和许多小宗教。神道教是日本固有的民族宗教信仰,也是在日本历史比较长的宗教。它没有类似于释迦牟尼那样的教主或惟一神灵。它产生于日本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但又受到了外来文化的深刻影响。其信徒分别与设在各地的神社或教会保持着某种联系。一般根据这些神社等组织的性质将神道分为二类,即神社神道和教派神道。
佛教可以说是日本的外来宗教,但也有人认为佛教在日本已经实现了民族化,不应将其看作外来宗教。它的历史却非常悠久,在日本封建社会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盛行传统佛教阶段(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和盛行新佛教的镰仓时代等两个阶段,到江户时代和明治维新以后进入了低潮期,二战以后又逐渐有所发展扩大。 全日本佛教会是日本佛教界惟一的联合体组织,下属团体达100余个。日本佛教在全国共有约8万个寺院或布教所,分别属于各个宗派,其中 有90%以上属于全日本佛教会及其下属的宗派、团体。
基督教这个外来宗教在日本的发展历程可谓一波三折。它既受到过残酷的镇压,也受到过有力的扶持。目前,日本国民对这个宗教似乎颇有亲近感,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愿意在基督教的教堂举行婚礼就是一个明证。但是,正式接受洗礼加入基督教的信徒却不见增加。 日本基督教的全国性组织是日本基督教联合会和日本基督教协议会。日本基督教联合会的团体会员共有60个,其中最大的是天主教中央协议会。日本基督教协议会则主要是新教的全国性组织,拥有33个正式或准正式加入的团体会员,其中最大的是“日本基督教团”,其次是日本圣公会。
所谓其他宗教,是指除了前述神道、佛教、基督教以外的宗教。这些宗教有些已经有比较长的历史,但更多的是近代以后特别是二战以后创立的,因而也有人将它们称作“新宗教”。1951年10月17日,这些宗教团体联合成立了全国性组织——新日本宗教团体联合会,并于1953 年3月9日被政府批准为财团法人。这个联合会(简称“新宗联”)代表“新宗教”与神社本厅、教派神道联合会、全日本佛教会、日本基督教联合会一起组成了日本宗教界的代表性组织——日本宗教联盟。“新宗联”的宗旨是“信教自由、宗教合作、政教分离、国民皆信仰”。目前,新宗联共有66个团体会员,在全国各大区设有11个“总支部”,在各个都道府县和地区设有55个协议会。
互动频次:一周线上一次
互动方式: 可以微信班级群中指定学生即时回答问题。计入平时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