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雨后小的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失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分析比较
股骨转子间骨折在治疗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内固定失效的概率总体来说是很小的[1],虽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拯救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后的髋关节功能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本文主要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具有完整资料的2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DHS内固定术和相对应的23例股骨颈骨折AO螺钉内固定术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从2003年1月到2013年1月这10年间具有完整资料的2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DHS内固定术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时随机选取了相对应的23例股骨颈骨折AO螺钉内固定术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在试验组的2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25岁,平均年龄50岁,人工关节类型包括:双极人工股骨头5例,全髋18例,这些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原因主要是:股骨头坏死的13例,DHS头钉穿出股骨头颈骨质外的有9例,发生感染的有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0例,最大的年龄73岁,最小的年龄25岁,平均年龄49岁,二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人工关节类型、随访时间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试验组的2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后行DHS内固定术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全部使用的是普通股骨假体,与之对应的对照组23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效后行AO螺钉内固定术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随机访问过程中,对试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内固定失效后的髋关节置换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两组患者的骨折到关节置换术的时间、在患病初期出现的主要并发症、出血时间、手术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
2、结果
经过行髋关节置换术,没有患者发生感染,仅仅只有2例患者出现了深静脉血栓,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所有患者都获得了康复,通过对试验组患者的分析,我们发现动力髋螺栓头钉穿出的发生率和患者的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在年龄超过65岁的13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出现了头钉自骨肉的穿出,而在年龄小于65岁的20例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出现了头钉自骨内的穿出,这两者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的差异(P
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观察,我们发现,试验组在术后出现了股骨近端骨折6例,出现髋关节脱臼得有4例,而在对照组中,术后没有出现股骨近端骨折,出现髋关节脱臼的只有2例,对于术后出现股骨近端骨折的患者采用钢丝进行固定,这说明对于试验组患者在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P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在治疗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内固定失效的概率总体来说是很小的,目前髋关节置换术被广泛的应用在治疗多种髋关节疾病中,通过人工置换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股骨颈骨折术后的一些并发症[2],比如说股骨近端骨折、髋关节脱臼、股骨头坏死、内固定物失效等,对于动力髋螺栓技术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方面的成功率明显的高于股骨颈骨折AO螺钉内固定的成功率,对于部分骨质破坏严重的就需要进行髋关节的置换[3],对于动力髋螺栓技术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之后的人工髋关节置换问题在医学报道方面涉及的却很少。
通过上面的试验,我们发现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内固定术失败后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上取得了与股骨颈骨骨折行螺钉内固定术失败后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相同的效果[4]。这说明在临床医学上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内固定术失败后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以进行实际应用。在结果中,我们发现经过行髋关节置换术,没有患者发生感染,仅仅只有2例患者出现了深静脉血栓,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所有患者都获得了康复,通过对试验组患者的分析,我们发现动力髋螺栓头钉穿出的发生率和患者的年龄有一定的关系[5],在年龄超过65岁的13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出现了头钉自骨肉的穿出,而在年龄小于65岁的20例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出现了头钉自骨内的穿出,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观察,我们发现,试验组在术后出现了股骨近端骨折6例,出现髋关节脱臼得有4例,而在对照组中,术后没有出现股骨近端骨折,出现髋关节脱臼的只有2例,对于术后出现股骨近端骨折的患者采用钢丝进行固定[6],这说明对于试验组患者在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在手术过程中,试验组患者的出血量较多,这可能是由于试验组患者的骨折近端结构破坏严重,或者是有些患者的股骨近端骨折尚未愈合就做了髋骨置换术,出现股骨近端骨折的患者需要及时的使用钢丝对相关部位进行固定。对于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以免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影响。
总之,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效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有着相同的治疗效果,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唐檬,陈英耀,茅艺伟,刘文彬,庞伟明,施李正,董恒进.我国髋关节置换相关卫生技术评估与政策的关系:研究是否影响政策制定[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07(3):20-27.
[2]王国胜,魏宁波,曹明宇,高健,续斌,沈志敏.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系统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02(5):121-129.
[3]唐天华,唐三元,杨辉.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6(12):1481-1487.
[4]杜广宇,赵文志,何盛为,方旭,米立东,孙传秀,张路,孙雪刚.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2,26(9):4870-4873.
关键词:肘关节骨折;康复治疗;关节活动度
肘关节骨折属于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损伤,主要对患者的肢体关节功能产生影响[1]。跟上肢其他关节对比,肘关节出现创伤后更容易造成功能[2]。因此对其术后进行康复护理能够决定患者的最终疗效及预后情况。能够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的残存功能,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对改善肘关节骨折术后患者的疗效具有重大价值,我院对部分患者实施早期及延期康复治疗,以对比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与延迟开始实施康复治疗的不同疗效,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接受肘关节骨折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早期组与延迟组两组,早期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21~62岁,平均年龄为(45.12±4.56)岁;骨折类型为:尺骨冠突骨折7例、尺骨鹰嘴骨折8例、桡骨小头骨折6例、肱骨髁上骨折9例、肱骨髁间骨折10例。延迟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为22~64岁,平均年龄为(44.86±5.12)岁;骨折类型为:尺骨冠突骨折8例、尺骨鹰嘴骨折10例、桡骨小头骨折5例、肱骨髁上骨折8例、肱骨髁间骨折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以及手术方式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高的可比性。
1.2方法 早期组患者术后立即实施康复治疗。具体方法如下:①完成手术后患者卧床时将患肢垫高;②从术后第3 d开始对患肢没有被固定的部位进行全范围的活动锻炼,且每个关节需活动15~25次/d;③待复位稳定4 d后且患者局部疼痛得以缓解时,开始实施被固定位置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的等长收缩训练运动,注意需从轻度收缩开始,每次需持续练习收缩20次,且持续10 s/次;④术后1 w之后开始实施腕关节活动,主要包含主动屈伸腕关节训练,可以进行伸指训练以及最大握拳练习,同时还需实施肩关节划圈以及内外旋运动;⑤待骨折进行外固定半个月后,需每天将外固定物取下,实施蜡疗以加快血液循环速度,同时还可以起到消肿作用,15 min/次。也可以将关节面固定牢固实施持续被动运动(CPM)治疗,注意活动幅度不能过大,从无痛范围开始,逐渐增大幅度,30 min/d;还可以开展关节松动术,选择Ⅰ~Ⅱ级手法,注意不能用蛮力,手法要轻柔,以不引起患者发生疼痛为宜,15 min/次,之后做主动屈伸前臂内外旋以及屈伸肘关节运动各10次;⑥21 d后,可以协助患者开展自行端碗、吃饭、穿衣等简易动作。总疗程为7~10 w。延迟组则早期没有实施系统康复治疗,患者X线检查骨折并对位正确、稳定、且待其将外固定物取下后方实施康复治疗,方法同早期组步骤⑤之后,总疗程为11~16 w。
1.3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均进行系统康复治疗之后分别对其开展Mayo肘关节功能测评以及关节活动度(ROM)测评[3]。其中, Mayo肘关节功能测评主要对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稳定性、疼痛及日常活动能力(ADL)进行评价,采用百分制,其中优:总分≥90分;良:总分75~89分;一般:总分60~74分;差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Mayo肘关节功能测评及ROM测评结果对比 早期组40例患者的Mayo肘关节功能分数全为优。延迟组患者有32例为优,8例为良。两组患者的Mayo肘关节测评与ROM测评结果均明显优于延迟组患者(P
2.2两组患者1年后肘关节活动障碍者人数情况对比 待1年后,早期组肘关节活动发生障碍者2例,延迟组10例,早期组发生障碍者人数明显低于延迟组患者(P
3 讨论
康复治疗实施得越早对患者术后的康复疗效越好,原则上最佳康复训练的时机因与治疗同时进行,在术后即开展被动活动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淋巴及血液循环,进而提供肌肉与骨骼所需营养物质,预防其发生废用性萎缩。通过肌肉等训练能够促进新生血管加快生长速度,稳定复位位置、以及保护血管及细胞,减少患者疼痛。
综上,针对肘关节骨折患者,对其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改善其肘关节功能,加快肘关节康复速度。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廖亮华,江兴妹,叶志卫,等.早期康复对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9):867-869.
学术讨论百家争鸣,符合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笔者认为:就共性而言:人类对水资源利用平衡与失调,必导致积水成患或干旱为灾。在绿洲生态环境中过度开发,滥砍滥伐破坏植被,则势必导致干旱加剧,沙漠扩大绿洲消失。但作为楼兰这样迅速消失的个性问题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探寻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本文根据最近几年我国沙尘暴的频发,国际对自然灾害研究的新成果,提出"绿洲楼兰古城毁于沙尘暴"新说,就教于专家学者,有待于考古论证。为了说清这个观点,拟讨论下列三个问题:
一、楼兰古城兴起与消失的大体过程;
二、楼兰消失过程是渐变还是突变?
三、论证楼兰迅速消失是极端特异突害气候--沙尘暴所致的依据。
(一)
楼兰古城的兴起与消失,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即起始期,兴起期,鼎盛期,消失期。
第一阶段起始期:1997年在楼兰地区发现距今3800年古墓沟六座古墓,陪葬品极简陋,仅有一包黄麻,一个草编小篓,篓中有10多粒小麦。墓主人都是男性,以麻布裹身,头戴尖顶毡帽,帽上插有羽毛,没有陶器金属等陪葬品和工具。考古学家王炳华认为:"当时生活相当原始、贫困、生产力不高"。(1)1980年春孔雀河尾闾铁板闸,出土一具距今3380年保存完好的女尸,也未发现其它陪葬品,说明时间推进了约500年,楼兰社会生产力,社会文明没有提高。2001年1月考古工作者重新找到了得而复失达60年的小河口墓地,内涵极为丰富,墓葬跨度由距今1600年左右到4000年。不论古墓沟墓群,还是小河口墓群都反映出楼兰地区居民起始于距今4000年上下,发展非常缓慢。
第二阶段兴起期:历史上最早出现"楼兰"这个地名是西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匈奴王冒顿单于在给文帝信中说,匈奴军队"定楼兰、乌孙、呼揭及旁二十六国……"。(2)这里虽然说明楼兰已是一个国度,但不明确它是大国还是小国,是"居国"还是"行国"以及它的军事、政治地位。过了半个世纪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汉使张骞出使西域,于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在向武帝会报中说到"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3)回答了楼兰是一个绿洲城郭居国、临近水边,虽然"兵弱易击",但位置非常重要,影响王朝对西域的开发,"楼兰、姑师当道,苦之"。(4)要开发西域首先要打通通往西域的要道口楼兰。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虏楼兰王,遂破姑师"。其时楼兰是一个小国,介于汉王朝与匈奴王之间,到昭帝元风四年(公元前77年)汉王朝势力控制了楼兰,"更其国为鄯善国"。(5)应鄯善国国王尉屠耆之请,派遣伊循都尉镇守离城不远的伊循,驻军屯田保护鄯善国政权。从屯田起楼兰进入了兴起时期,然发展并不快,到元帝时(公元前48-33年)楼兰在西域几十个国家中仍是一个小国:户口1570,人口14100,胜兵2912人,职官有辅国候、谷阝胡候、鄯善都尉,击车师都尉,左右且渠、击车师君各1人,译长2人。(6)在昆仑山前7国中,户口、人口均排在第4位,胜兵人数排在第3位。把楼兰兴起时间定在公元前一世纪中叶,也许不会离谱。
第三阶段鼎盛期:随着东汉魏晋与西域、中亚交流,丝绸之路畅通无阻,中西文化、贸易往来频繁,楼兰古城亦由兴起逐渐达到鼎盛。1999年12月在离楼兰48公里地方,发现一座魏晋时代古墓彩棺。彩棺集合着东西方文化特征,既绘有代表东方文化象征日、月的"朱雀"、"玄武",又覆盖着代表西方文化罗马风格的丝纹栽绒毛毯,死者为男性老年,着棉、绢质地的长袍。小河古墓群中亦发现彩棺,图案以黄、橘红、绿等色,绘有铜钱花卉纹,并以斜线分格。楼兰遗址出土的汉简,亻去卢文简,建筑遗存和《汉书》、《晋书》、《资治通鉴》等文献记录,都证明古城文化、经济在公元一世纪中叶至4世纪30年代,逐步达到鼎盛,跨度300余年。第四阶段消失期:破译楼兰消失的确切时间,目前依据只有三条:①楼兰遗址发现的用亻去卢文写的有年代的简片卖:上书"兹伟大国王上天之子都伽·伐色摩那陛下在位十一年七月,诸民远离国境"。(7)伐色摩那国王于公元321-334年在位,按此推算11年应在公元332年,即东晋咸和七年。亻去卢文公元二世纪中叶至四世纪后半叶流行于于阗、鄯善一带,明显接受楼兰语与伊兰系诸语的影响,现在偶见于古佛经中。②楼兰遗址中,所发现的亻去卢文简、汉简,其年代记载都止于4世纪30年代,没有发现明确署有四世纪中叶及其以后的遗存。③公元399年即东晋安帝隆安三年高僧法显去印度求法,路径楼兰,这里已经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如所拟,唯以死人枯目为标耳"。(8)以上三点完全可以认为楼兰消失在公元332-339年之间,时间跨度很短很短,具突变特征。
(二)
楼兰古城的消失是突变不是渐变。西汉初年张骞通西域时所见到楼兰经济,是"少田,寄田仰谷旁国","民随畜牧逐水草"。(9)当时农业经济很不发达,粮食依赖邻国。公元前77年驻军屯田,开始种植粟(即黍)、大麦、小麦耐旱作物。经过两个多世纪开发经营到晋初,这里已是"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地,驰节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10)这些记载虽然是古人写的,也许会有谥美之嫌。现代人经过考证对古城面貌描绘为:森林茂盛水草丰,七里十万家,驼铃悠悠,商贾不绝,一派繁荣景象。(11)楼兰农业开发经济繁荣,交通繁忙,当政者已看到了保护生态保护森林的重要性,楼兰废墟中发现一份"森林保护法",规定:树活着时如将树连根砍断,罚马一匹;若砍断树枝,则罚母牛一头。(12)以上表明三点:①当代人研究两汉在楼兰常驻有屯军一万多人,最多时达一万五千人。(13)据此推算出垦耕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比罗布泊总面积10万平方公里大三分之一,是不可能的,罗布泊地区也没有被垦遍。②楼兰总气候没有过大的向对人类生存生产严重不利的方向发展,或出现制约经济繁荣的不利的自然因素。③楼兰国当政者,包括汉晋派驻的使臣,已经注意到树木对保护生态的作用,有意识地保护树木,从这个侧面反映出楼兰地区没有因过度开发农业,而砍光伐光植被。
就沙漠化扩大成因一般理论而言,如果因人类活动,农业过度开发,植被遭严重破坏,水土流失等成因,势必有一个相对较长的渐变过程,或呈阶段性。小河口墓地时间跨度2000多年,既有距今4000年的木乃伊,也有魏晋时代的彩桧棺,说明它们周边沙漠基本稳定,最起码在最后一批亡灵进入这座墓地时,沙漠没有较大或很大变化。如果沙漠向墓地推进,楼兰王国贵族成员绝不会仍埋到这里,也不会彩绘巨大木柱,建精美的木栅栏,醒目的享堂。假若是特殊极端异常自然灾害所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毁灭掉一切文明。世界地球史上,古生物曾遭过五次大灭绝,每次起因都是突变的自然灾害引起的。
楼兰古城在4世纪30年代,并没有反映出因过度垦耕,生态非常恶化臣民难以生存,弃城他迁的迹象,或已分批他迁的记述。相反,这一时期有不少出土遗存和历史文献,记述了中原和西域少数民族,对控制楼兰的斗争实录。如沙漠兵临城下即将弃之,争之有何意义?余太山《西域通史》根据亻去卢文简片卖论述:大约在公元270年以后,晋势力似乎撤离了楼兰,鄯善国王安归迦(在位时间3世纪50-90年代)和重要官员到楼兰视察活动,并在楼兰地区设立州、县、百户、十户等行政机构,各署长官审理案件、收税,管理官方籍账,且从鄯善腹地向楼兰移民,土地都沙漠化了移民干什么?安归迦还接受晋王朝授予的"待中"、"大都尉"之职。
楼兰遗址发现西晋咸和三年(公元328年)西域长史李柏为了抗击高昌与焉耆国搞统一战线,于五月七日致焉耆国王的文书,"善言问候,甚表关心和尊重,以示绝无敌意"。(14)此时略早于楼兰国王伐色摩那十一年。楼兰的消失就在于"突然"这个症结上,我们要弄清楚的也就是这个"突然"的原因。
仅仅过了半个世纪90年代高僧法显依然走楼兰这条路线去印度,所看到的楼兰已经是一片荒凉了。但鄯善等国在内的广大楼兰地区并没有被沙漠吞食而消失,丝绸之路没有完全关闭。到公元8世纪唐代军旅诗人岑参仍留下一首过楼兰的诗句:"官车西去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旌竿"。当代考古也证明,罗布泊不是在4世纪因沙漠浸蚀而干涸的,而是经过10多个世纪的渐变才消失。1931年有人实测罗布泊南北长170公里,东西宽40-90公里,仍有较丰富的水生动、植物。1942年《申报地图》描述罗布泊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15)罗布泊的消失与楼兰古城的消失,是两个不同成因的结果,也就不能简单化,用一种理论来解释"突变"与"渐变"两个不同的现象。
(三)
我们认为楼兰消失的直接原因,是异常特大频发的沙尘暴。楼兰所在地干旱生态、风沙、高温高寒,从本质上说是地壳运动形成的自然现象,无人为痕迹,并非始于两汉对这个地区的农业开发。因此说楼兰迅速消失,实质应归咎于自然,但绝不否定人类不科学的开发活动推波助澜作用。2002年3月21日中科院叶笃正院士向媒体说:"我们要重新认识沙尘暴",沙尘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虽然可在减轻其危害方面有所作为,但不能彻底根治"。2002年4月24日媒体报导:我国首次发现西汉时期敦煌地区发生沙尘暴的汉简。我国史书也有沙尘暴气候的记载:《诗经·邶风·终风》有"终风且霾"句,《后汉书·郎岂页传》有"时气错逆,霾雾蔽日"。"霾",《辞海》解释为:"大气混浊态的一种天气现象"。即夹着沙尘飞扬的沙尘暴。古籍中把沙尘暴写成"黄雾"、"飞沙走石"、"黑气"、"黑雾"等认为是一种不祥之兆。《晋书·天文志》说:"凡天地四方昏氵蒙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日或一时,雨不沾衣而身有土,名霾,故曰天地霾,君臣乖"。《晋书》记载:从公元249年,即三国魏齐王曹芳嘉平元年;到公元402年即东晋安帝元兴元年,153年中记录了15次严重灾害性沙尘暴,其中有一年两次的。录之如下:
魏齐王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壬辰,西北大风,发屋拆树木,昏尘蔽天。
孙休永安元年(公元258年)十一月甲午,风四转五复,蒙雾连日。十二月丁卯夜有大风发木扬沙。
西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十二月,黑气四塞。
西晋愍帝建兴二年(公元315年)正月己已朔黑雾,着人如墨,连夜五日乃止。
东晋元帝大兴四年(公元321年)八月,雾埃氛蔽日。
东晋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十月,京师大雾,黑气蔽天,日月无光。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正月癸已,黄雾四塞。二月又黄雾四塞。
东晋穆帝永和七年(公元351年)三月,凉州大风拔木,黄雾下尘。东晋孝武帝宁康三年(公元376年)三月,朔,暴风迅起,飞沙扬砾。
东晋孝武帝太元四年(公元379年)八月乙未,暴风扬沙石。
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公元383年)癸未,黄雾四塞。
东晋安帝元兴元年(公元402年)十月酉申,朔黄雾混浊不雨。
就以上不完全资料统计:3世纪3次;4世纪9次,其中311-315年2次,321-323年3次,351-383年4次;5世纪1次;总计13个年度15次。非常清楚表明:4世纪属于"沙尘暴百年多发期",一个世纪中有两个多发高峰,第一峰期出现在20-30年代,第二峰期出现在50-80年代。这与文字记载的"诸民远离国境","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完全吻合。由此认为毁灭楼兰绿洲古城直接原因,是4世纪多次出现的特大沙尘暴,祸首在蒙古国和我国西部大沙漠。对这个观点我们不妨用2000年、2001年、2002年,我国出现的沙尘暴天气作历史反证:
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沙尘暴出现的次数呈下降减少趋势,90年代逆转,21世纪上升,2001年1-5月频繁,规模和频度都超过以往,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罕见,共出现18次沙尘天气,扬沙日数达24天。专家说"近年我国强沙尘暴陡增,是因为处于厄尔尼诺事件的高峰期所致"。提出"我国已进入沙尘百年多发期"的警告。2002年3月19、20两天新疆、甘肃、北京、天津直至长江以南18个省市区,出现近10年以来最大的一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一般在500米以下,有些城市路灯自动开启,甘肃东部还出现特强沙尘暴--黑风暴,伸手不见五指,绘昌县能见度为零。近年来我国已出现因沙尘天气,沙丘逼近迁村、迁乡、甚至要迁县城的事。
本文讨论的内容,不是沙漠化和沙漠化扩大化的成因问题,而是楼兰绿洲在不到半个世纪中迅速消失的直接原因问题,探讨它有助于认识自然灾尊重自然法规。
2002年3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报导:俄罗斯远东濒海水文中心主任鲍·库巴说:"濒海地区出现的特大沙尘暴天气,是俄罗斯远东地带百余年来从未有过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雨量和蒸发量与我国西部地区相比,悬殊太大,同样出现了沙尘暴。我国科学家刘纪远说:2002年"3月20日这样强度和规模的沙尘暴是百万年尺度全球变化的结果"。所以探讨楼兰绿州迅速消失的原因不能停留在总结列祖列宗"过度"开发农业的"错误"方面,而要扩大视野。 转贴于
人类社会总是要前进发展的,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原始森林,狩猎充饥,不食粮食的原始水平。开发农业是永恒的主题,今后还得开发,问题是开发规划全面不全面实际不实际,违不违反自然法则,牺牲不牺牲长远利益等科学含量。我们希望积极加强对自然灾害预测、防范、减少灾害损失的研究。
注释:
(1)转引自1999年12月24日《南方周末》南香红文章。
(2)(3)(4)(5)(9)(10)见《汉书·西域传》。
(6)见余太山《西域通史》P59。
(7)(8)转引自1990年10期《读者》王伟群文章。
(11)(12)引1997年12月24日新华社乌鲁木齐电讯:新疆考古研究所研究人员语。
(13)见1990年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方英楷著《新疆屯垦史》。
春雨总是那么的温馨,那么的和善。她常和春风一起走动。驱赶了严冬的酷寒。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唤醒了冬眠的动物。给大地披上了绿装:柳枝儿抽芽、桃花儿开放、小草儿绿嫩,小鸟们又开始了叽叽喳喳的故事会。小白兔又准备邀请小乌龟来举行龟兔赛跑。农民伯伯又开始了繁忙的春耕大生产。播下春天的种子,准备秋天的丰收。
夏天的雨,总是那么的疯狂。总是伴随这台风呼啸而来,雷公公和电婆婆是一对夫妻。噼里啪啦的大吵起来。暴雨带着这对夫妻好像要吞没整个世界。不过,它又是个纸老虎,看它一副凶巴巴的样子,其实蹦?不了几天。尽管这样,还是令我讨厌的。
秋天的雨,是一把可爱的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的,轻轻的,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雨催熟了火红的高粱、催熟了灯笼似的梨子、催熟了金黄色的稻田、芳香的桂花,金黄的秋菊,火红的玫瑰,圣洁的百合……。雨后的彩虹、雨后的瓜果飘香……我被这秋雨陶醉了。
冬天的雨,总是那么的阴冷,似乎还有点小小的毒辣。那雨滴伴随着冷风打在你脸上,有一股针扎般的疼。一场雨后,便要冷一成。搞不好就要你严重发烧39度以上!鼻涕喷嚏一起来,直流三尺。所以,我不喜欢冬天的雨。
前不久,我参加了学校的作文竞赛,本是满心欢喜地去,但是却只捧了一个三等奖回来!
三等奖!三等奖是什么?三等奖是对我成绩的否定,三等奖是差生的证书,三等奖代表我不再是百战百胜的那个女孩!
从现在的我身上,再也找不到昔日那个好强女孩的影子。
我呆滞地写作业,呆滞地读书,呆滞地弹琴。
正当我准备收书包的时候,发现桌子的抽屉里有一张纸条和一个U盘。
“听听它吧,它也许能帮你一把!”纸条上这样写着。那是妈妈的字迹。
我不是很在意地打开电脑,插入U盘,单击图标并戴上耳机。
《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曲调迅速充满并占据了我的耳朵。
我愣了一下,马上又定了定神,不假思索地重新播放一遍。
心里,好像有什么结被打开了似的。
于是,我决定每天抽出二十分钟来听这首歌。
当它的旋律一次又一次地回荡在我耳边的时候,我的信心开始恢复,热情开始燃烧!
就在复赛那天,我久违的自尊和好强又回来了!
坐在书桌前,我一遍又一遍地品读着获得桂冠的作文,耳边响起了那熟悉的旋律,我不由得感叹:“是你,带我远离了阴影,走向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