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教师的评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范文第1篇

一、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是否符合学生实际

教师应当把设计教学程序当做一个创造性的活动。根据学生实际,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教学资源,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方可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不分析和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否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堂好的数学课,应当有宽松的、和谐的学习气氛,学生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情趣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有这样的特征――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找找教室里具有这样特征的物体――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激发“找”的兴趣,有的竟找出人体本身就具有轴对称的特点;让学生动手画出或剪出轴对称图形(红十字)――爱心体现,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用剪出的轴对称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图案――渗透美的教育,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和创造美。设计这样一系列的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是否能为学生创设体验数学学习过程的机会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体验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机会。如对新概念或新方法的学习,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梳理、分析和探究中体会数学。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通过课件(车轮是三角形、四边形和圆形的车子的运行)演示和学生对自己制作的小车子的摆弄,使学生明白车轮是圆形的道理,把握了“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特征。学生在“摆弄”的过程中,既体会到圆的特征,也体验了“学”数学的乐趣。

四、是否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分层设计问题

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要针对差异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保护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求。这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获。教师即使知道学生的回答可能是错的,也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应让他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更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回答都会对自己和别人带来启示,即便是反面的警示。

五、是否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开放式教学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给张扬个性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将学生吸引到主动参与的场景中,是张扬个性的核心。如我在上二年级的《认图形》一课时是这样营造和设计课堂信息场的:请同学们用橡皮在钉子板上给小白兔围一个多边形的萝卜地,看谁围的与别人的不一样。经过操作后,外向的小孩不等老师指名就站起来说:“我围的这块地(三角形),这边是平平的,这边是直直的。”这个刚坐下,另一个又站起来说:“我给小白兔的这块地(等腰三角形),这两条边都是一样长的。”“我这块地(正方形),它四条边都一样长!”“我围的这一个(长方形),这两边一样长,这两边也一样长。”场面很是热闹。我看到有一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手欲举不举的样子,就提问她:“你也一定帮助小白兔围了一块很不一般的地了吧?大胆地告诉小白兔和同学们,好吗?”“我给小白兔围的是一个六边形的地,因为小蜜蜂的家是六边形的,我希望小白兔能像小蜜蜂那样勤劳!”在她的身边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对教师的评价范文第2篇

摘要: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最关键的一环,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促进历史新课程改革稳步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评价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评价应包括授课教师的自我评价、听课教师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价等三方面,这种评价方法能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够激发教师产生正确的工作动机和积极的情感,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

关键词:教学评价及发展;课堂教学;历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一词在我国中学历史教学界出现于20世纪后期,教学评价就是依据一定标准,运用科学方法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过程、结果及其有关因素。评价的对象是在教学领域,它主要对老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改革、课外活动等工作,教学成果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各种素质和能力的主渠道。实现高中历史新课标实验教学的新理念的重要步骤: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2]

2.评价原则 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多样性

2.1教学的系统性与素质教育要求并重的原则

课堂教学是一个准备――实施――目标达成的完整系统,评价指标要能够反映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规律,必须符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必须为更好地上课服务,更好地反映出上课的基本要求和教师的能力水平。同时,又要突出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评教与评学相结合的原则

现代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在体现学生主体性基础上实现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学过程应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因此,评价课堂教学,既要“评教”也要“评学”。不仅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教”的评价体系,更要建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的评价体系,以此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3]

2.3有利于教师教学特色彰显的原则

课堂教学受制于学情、教师个性、课型、教学环境和条件,导致了不同风格、千变万化的具体教学。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为教学创新和发挥特色留有余地。要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

因此,探讨历史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希望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积极稳妥地开展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

3.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形式

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应如何开展?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首先,教学是一种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过程,所以它一定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种交往实践行为,是一种涉及两个以上的活动。其次,它是一种学习的活动,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因此,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教学。第三,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它是由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第四,教师组织的活动,包括讲解、讲述、指导、辅导,也包括展示、演示等,教师利用这些方法、途径、媒体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真正进行下去,能够收到切实的成效。因此,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评价应包括授课教师的自我评价、听课教师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价等三方面。[4]

3.1授课教师的自我评价是课堂教学自我完善的动力,教师前进的方向

课堂教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需要积累经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实践者,需要不断地总结和反思中才能得到提高,逐渐成长。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学习+研究,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自我评价,回顾教学的过程,既找出教学中的长处、优势,又要找出不足和主要问题,分析原因,思考扬长补短的策略、途径和方法,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适应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5]

3.2听课教师对授课教师的评价是课堂教学合理开展的前提,教师奋斗的目标

教师都是新课程的探索者和实施者,在教学方面,教师能就(1)三维目标;(2)文本教材于开发教学资源;(3)以学评教;(4)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5)动静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活而不乱;(6)教学过程与结果等新课程关注的六个视点,提出与教学相关的问题,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对话、听取授课教师对所提问题的解答以及对课堂教学行为与效果的反思,然后根据评估要点、综合听课和对话中所获得的信息,对课堂教学作出量化和质性的评价。听课教师对授课教师的评价侧重于评价教师对高中历史新课程关注的六个视点的把握。

3.3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

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采取授课教师的自我评价、听课教师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价等三方面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综合评价适宜每学期进行两次,综合评价=授课教师的自我评价30%+听课教师对授课教师的评价30%+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价40%,这种评价方法能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7]

4.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运用

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主要是通过评价目标和指标体系实现的。教师通过对评价理念、评价目标及评价指标的学习与理解,可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加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8]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应起到激励教师不断进步的作用。这就要求将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被评价的教师,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状况,明确不足,以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客观地选定自己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课堂教学评价通过肯定教师的成绩,指出缺点与不足,能够激发教师产生正确的工作动机和积极的情感,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9](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贵阳;550000)

参考文献

[1] 徐世贵.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 [M].北京:开明出版社

[2] 杜芳主编《新理念历史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 张静《国外历史学科学业评价的研究与发展》《历史教学》2003(8)

[4] 汤敏《完善历史学科评价体系,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教育革新》2006(6)

[5] 唐永康;《论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评价方式》。《在线聚焦新课程》2008(10)

[6] 王财权:《历史教学评价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8)

对教师的评价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评价 评价方式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019-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新课改对于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传统的教育方式,要更加重视学生作为一个学习主体的存在,而不是一个学习的机器。这样,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就显得日益重要。对于学生的评价是《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的,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发觉他们的心理活动,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还可以让我们自己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之处。那怎样对学生进行评价呢?

对学生的评价应以表扬为主要原则。欢乐是每个人都会追求的方向,欢乐给人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它可以提升人们做某种事情的欲望。被认可就是一种欢乐,我们对学生的认可主要就表现在课堂对他们的认可――表扬,对于小学生来说则更是如此。小学生的情绪不像成人那样被掩盖,更容易表露出来,当我们对他们进行表扬时,他们的那种欢乐是溢于言表的,这对于他们学习数学来说,是一种不竭的动力。其实只要想一想,我们自己小时候不也是这样吗?当一堂中被某个教师表扬后,心里是非常高兴的,在同学面前也是得意洋洋,感受那种被每个同学所赞扬、所佩服的心理。在这种成功的喜悦的推动下,我们在下一堂课就会更加认真的听课,会更加想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因为我们渴望更多的表扬。久而久之,即使我们在开始时不喜欢这一科,后来也会慢慢喜欢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以后对于这一科我们也自然就不会厌烦,成绩也会提高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学生们对于表扬表现的不那么强烈,至少表面上我们看不到他们像以前那样兴奋,但其实他们仍然是非常高兴的,只是年龄让他们学会了沉稳与掩藏,这并不表示他们不喜欢被表扬。好孩子、好成绩是表扬出来的,这样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与之相反的就是学生们普遍地不喜欢被批评。当学生被批评之后,情绪就会非常低落,会很在意其他学生,尤其是教师对自己的看法:我是不是被老师瞧不起呀?其他学生是不是也看不起我呀?他们就会无心学习或不愿学习。如若一个学生长期被批评,那他就会厌烦学习,成绩自然是一落千丈。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孩子,他(她)对于教师的批评充耳不闻,我行我素,甚至是屡教不改。这此看似心如铁石,其实他们是长期被批评、被压抑而表现出来的对现实的不满,这些学生更渴望被认可。

评价要有意义,这是对学生评价的另一个原则。我们认可对于学生进行表扬性评价,但要注意的是表扬并不是一味地说好,一味地滥表扬。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是要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我们自己在数学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而这种一味地表扬则达不到这个目的。比如,我们在提出素质教育后,教学更注重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教师为了达到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问题也是一味地表扬,而没有一点批评,这其实犯了绝对性的错误,什么事情都有度,过犹不及,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帮助,回答不出问题的同学也没有压力与改进,答的正确的同学则会因与没有答出问题的同学一样的“待遇”而不再愿意回答问题,而我们教师也看不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我们的评价应该有目的性。在评价中我们教师在让学生知道,在这次课堂上,学生们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与目标,能力培养要到达什么程度,他们与我们的要求还有什么差距,他们努力的方向等等。比如,我们在课堂上提问时,有的学生明明是掌握了这项技能,但想让他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他则会词不达意,说起来支支吾吾。这时我们就不能一味地表扬,我们的评价要对该学生提出要求。首先我们要肯定该生对于这项技能达到了我们教师的要求,这是肯定的,应该大力表扬,但我们也要及时指出,他对于这项技能不能深入透彻地理解,还没有达到熟练的程度。当然,我们在表达这种意愿与要求时,可以采用恰当、委婉地语句和语气,如你对于这项技能已经掌握的很好了,如果能再把它用自己的话说再来就更加完美了。这样的评价让学生明白了自己的优点,也知道了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他们既没有被批评的尴尬,也明白了教师的要求,这样的评价正是我们要的。

对教师的评价范文第4篇

一、引言

开展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科学评价,不仅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举措,也是教育质量得以提高的坚实保障。本文就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治理策略。

二、当前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学生轻教师

学生是教师教学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享有优先的发言权。因此,许多高等学校都把学生评教的分数摆在了头等重要的位置,认为学生评教的结果是最客观、最值得信赖的,常常超过其他所有评价主体所作出的价值判断。这种重学生轻教师的立场,严重制约着教师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学工作的改进。

2.重统一轻差异

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包含一些基本要素或者向度,但是并不存在唯一的标准,也不能用单一的标准来评价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级别的教师。拿同一标准评价不同课程的任课教师往往难以触及教学最本质的东西,亦无法真实地反映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因此,按同一标准不分课程类型及学科特点地对教师教学质量情况进行评价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3.重定量轻定性

考察教师教学工作无非从质量和数量两方面进行。质的方面是通过学生评价,专家评价及管理者评价等来衡量。教学评价中量的统计是能够将评价结果直接利用和外显。在教师评价中被提起和被批评最多的是量化指标问题。教师的教学奖励、职务晋升、经济待遇、群体地位等都是通过定量来考核,而看不到定性评价的身影,完全体现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取向。

4.重结果轻过程

大众化教学质量评价应该是形成性的,注重动态评价,它所评价的应该是某一阶段教学质量的结果,更应是这一阶段教学质量的发展变化过程,因此它更注重对质量保障措施本身的分析和考核,也就是说,评价教学质量高低的最终目的是要检查质量保障措施本身的有效性。

三、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治理的对策

1.彻底转变评价观念

我们要彻底更新评价观念,树立从终结性评价到形成性评价,从重量轻质到质量并重,从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的正确评价理念。首先,要从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其次,要从重视量的评价向重视质的评价转变,实践证明,为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教师的实际工作状态,必须采取量的评价与质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才能对高校教师工作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既体现对教师发展的关注,也使评价更为准确、科学,也有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最后,从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要想科学、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揭示教学的每一个侧面,为教师提供正确的改进建议,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

2.构建完善科学、便于操作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不是单一单向的评价活动,而是一个立体化、网络化、交互化的体系。这个体系包括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教、同行听课评课、教学档案审查、课堂教学评价以及领导专家评价六个构成要件。

(1)教师自我评价。教师自我评价有五大辅助手段:自我评价量表、自我报告、自学材料、对同行的教学观察以及对自身教学录像的反馈、反思和质疑。这个过程可简化为四步: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反思和作出决定,最后把所获得的信息应用到改进教学中。教师自我评价主要用途是教师自我反思,其结果因客观性不强,故少用于人事决策,但可为教学管理决策作参考。

(2)学生评教。学生在连续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因而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核心主体。要注意学生评教三种不负责任倾向:一是利用学生评教机会公报私仇,打击那些严格要求的教师;二是利用学生评教机会,搞虚假赞美,送人情;三是抱着敷衍了事态度,随意评价。

(3)同行评价。同行评价是指同一专业或业务部门对口的单项评价,其特点是所有被评对象都具有相同的业务性质。这种评价内容深入,专业性强,评价结果往往能揭示本质。这种评价不是对学生评教的补充,而是一种更全面,更准确的评价方式。

(4)教学档案评价。所谓教学档案,是指指为实施教学管理和考评教师而分类保管的有关材料、资料等。它包括所有对该教师教学内容、质量、效果等方面进行评议的相关材料,建立教学档案评价体系,不但可用于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和奖励,还可为其他形式的教学评价提供相关的背景,并为教学研究提供研究平台,为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提供机会,而且能够为评价人员检查教师教学工作的成效呈现大量的文字素材。

(5)课堂教学评价。这是指教师利用网络互动平台、上课教的课程中开展持续的评价与自我评价活动,教师可随时采用课堂评价来及时收集学生对每堂课的反馈,这些意见可帮助教师认清教与学之间的差异,及时调整自己教学的内容、速度、进度、方法等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6)专家组听课评课。专家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环节。专家们在教学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对教学工作有深刻地认识,同时又相对独立于利益关系之外,能够较为公正、适宜的对每位教师的教学作出客观评价。

3.改进评价方法

现行许多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流于形式,除了思想意识方面存在问题外,主要是方法上大有改进之处。

(1)改进学生评教方法。目前学生评教方法主要有:个别访谈、集体座谈、问卷调查与网络论坛等。应该说,这些途径是全面的,但能否凑效,取决于教学管理部门在多大程度上动员学生参与评教的热情与智慧,应该尽可能全面的征求学生意见,避免每次评教参与者相同。

(2)改进同行评价。以系或教研室为单位,定期开展听课评课与教研活动,既是教师共同体形成发展的有效路径,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机制。为杜绝不愿说真话和不敢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状况,必须坚持不懈地营造宽松自由、坦诚相待的院系学术文化,其次是适当采用领导转述的方式,避免不必要的人际矛盾。

(3)提高教师教学评价的及时性、交互性和隐私性。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媒体,提高教师教学评价的及时性、交互性和隐私性,形成既有利于改进教学,又有利于尊重个人、维护个人权益的个性化评价机制。

(4)以叙事研究的方法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大力倡导教师开展教学叙事,以叙事研究的方法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汤劲,罗兵.教学型师范院校教师评价实施方略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5).

[2]范华凤,杨庆玲.发达国家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10,(2).

对教师的评价范文第5篇

1.引言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教师作为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其教书育人的质量水准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组织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师教学水平、为教学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基本手段之一,也是当下高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虽然对于高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正不断深化,大部分高职院校现行的评价工作依然存在很多问题:1、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多数院校都简单沿用普通高等院校的评价模式。2、评价的科学性不足。一过性、结论代替过程、静态多于动态的评价方式占主流。3、评价的全面性不足。重课堂教学评价、轻课下其他教学环节质量;为分数而评价的量化评价盛行,真实全面地反映教师教学质量的质性评价受到忽略;4、评价的激励性不够。偏重定量评价,促使教师盲目追求“分数”;评价标准机械单一,不利于形成多样化教学风格,压抑教学创新能力;5、评价相关的体制和机制不够完善,影响教学评价的组织水平和结果运用等等。

种种问题的存在,从宏观上看和高职教育发展的阶段有关,我国高职教育仍处在的“以量的扩张为主”的初级阶段,质的提高还在摸索起步中。然究其具体原因则和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现状密不可分,本文将从管理效能角度对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实践改革作出思考。

2. 教学质量评价管理的效能

学校教学管理的中心任务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其评价结果为开展教学质量监控提供依据。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管理一般通过先期组织、过程协调来促使各类评价主体完成评价工作、达到评价目标、取得评价效果。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管理效能的高低直接影响评价工作的成效。

组织学上,管理效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完成目标的能力、组织实施的效率。从评价体系设计到评价工作的落实,都要贯穿对评价目标的把握和实施可操作性的考虑,这是确保评价质量管理能效的前提。

3. 从管理效能角度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设计的思考

明确评价目标---公平公正、客观全面地反映教师教学质量情况是做好教师质量评价工作的前提。因此,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围绕评价目标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且具备可操作性。

迄今为止,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多元评价主体的评价模式。整个评价体系一般由学生评价、专家评价(或细分为领导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组成,主要的评价方式为量化打分(学生评价占比最高)并适当辅以评价意见。此类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全面性仍有待提高。从评价主体上看,一是为了体现职业教育的服务社会、服务行业的宗旨,应适当吸纳企业等社会力量作为评价的主体,对担任相应行业职业技能教学的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二是为了激励教师、增加评价管理的人性化色彩,应加入教师自身作为评价主体进行自评。从评价的方式上看,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的比重应予调整,应从过分突显分数考核转化为强调开放交流式的真实全面的意见反馈上来。

权衡评价目标和可操作性,各类评价主体的量化评价比例也值得商榷。实践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模块可以增加比重,反之可以适当降低,例如增加教学表率性强、质量监控经验丰富的督导群体(一般评分较为客观公正、又比领导评教更易组织)的评价比重;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目标关联度高的主体可增加评价比重,反之可以适当降低,例如确保作为教师教学的对象、对教师教学有直观了解的学生群体的评价比重不低于40%。

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评价标准,既要反映教学过程中的共同规律,又要反映教学的个性特色。过往的评价标准往往仅针对反应教学基本规律的典型方面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来设定。评价体系的改革过程中,建议在各类教学质量评价项目的标准中加入“教学特色和亮点”一栏,提供对个性化教学方式的质性评价,重点激励教师在教学上自主创新,发掘教学改革新思路。

4. 从管理效能角度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组织和实施的思考

在评价实施中,围绕“全程管理、全方位管理、全员管理”的思路可试行一些改革措施:

首先应注意建立或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相关的制度和机制,推动评价工作规范运作。例如,建立与质量评价直接相关的活动组织制度如听课制度、督导制度,保障教学评价的常规运行;建立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机制,评价对应反馈,书面结合面谈,统计分析反馈信息、总结教师教学质量发展规律;建立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质量评价、为提升个人教学水平和教学单位整体教学质量作出不懈的努力。

其次是对教学评价主体进行优化调整,建立更加专业化的教学质量监控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