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丽的力量

美丽的力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丽的力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丽的力量

美丽的力量范文第1篇

2012年,刚刚获得“开学第一讲最受欢迎校长奖”的曾军良又荣获中青网“2012中国十佳卓越校长”。这位49岁的青年校长上任一年多以来,每天工作长达15个小时,将自己的全部热情融入了学校,将“课程育人”的理念在北京立新学校全面推广。

北京市立新学校是海淀区唯一一所集中、小、幼一体的公立学校,作为这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的新掌门人,自2011年6月接任校长工作以来,49岁的青年校长、中学物理特级教师曾军良用一年多的时间,不遗余力地将“课程育人”的理念积极推进,通过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倡导学校教育创新。

2012年,曾军良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学校未来发展的规划和思考,他每天工作长达15个小时,早晨6点40之前就到校开始工作,将自己的全部热情乃至生命意义融入了这所学校。在他的倡导下,学校建立了“校务委员会”,汇聚集体智慧,实施民主管理,决策学校校级(幼儿园、小学、中学)层面的各项工作。在校园里,那个总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总是面带笑容和孩子打招呼的校长,已成为了教师效仿的对象,进而改变了整个校园的风气面貌。

曾军良在北京、长沙、岳阳等地有长达26年的一线教育的经历,“让学习变成快乐的事,让学生产生内动力”是他一贯的追求。来到立新一年多来,他提出打造“魅力课堂”、倡导“课程育人”的教学改进目标。在他看来,教育的核心是育人,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充满快乐、富有智慧、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应将升学作为唯一目标。

“魅力课堂”是基于尊重学生的美好天性,激发学生的精神动力,让学生感知快乐的心理体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创新发展的改革行动。

“课程育人”不仅是指学科课程,而是包括德育课程、学科必修、选修课程、校本课程在内的一整套相对完备的课程体系。曾军良以“课程育人”的理念带领大家回归教育原点再出发,并以此指引立新人从课堂教学走向课程育人。

2012年,曾军良将自己对教育的思考落在文字上,在媒体上连续发表了六篇关于教育的文章——《办一所“孩子向往、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学校》《今天的教师靠什么吸引学生》《激励教育是一种有力量的教育》《教育需要智慧的爱》《教育别为孩子的发展贴负面标签》《从追求“课堂高效”走向追求“课堂魅力”》等,在社会上、尤其是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其论文《立教化之本 创育人之新——谈北京市立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思考》在“中国名校成功之路”征稿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并收入《中国名校成功之路》文献中。

为了帮助教师尽快在课堂教学中成长起来,曾军良开设了大大小小近百场报告会,从“课堂应成为自信的课堂、课堂应成为规范的课堂、课堂应成为思考型的课堂、让课堂成为美丽的课堂、课堂要成为创新的课堂”等多个角度对教师进行培训,引导教师自觉走上专业发展道路。

美丽的力量范文第2篇

为什么想要的承诺也只能被微笑掠过?

如果得不到灵魂岂在乎耳鬓厮磨?

如果得不到永恒又何必长相死守?

你可以重复初恋,却不可以重复无奈。

你可以重复后悔,却不可以重复最爱。

一直以来

都在寻找着一处情感寄托,

知道自己的执着,也知道执着的无奈,

可依旧无怨无悔,宁愿相信一切都是美好。

宁愿一次次去试也一次次受伤,

一颗心总是累累的飘着,

守着的,总是最美的凄凉。 ?

?

也许有时是故意把自己放进这个氛围,

故意去一遍遍舔食伤口,

心痛依旧,可不失为一种美。

最美的句子都跌进这样的日子里,

最美的诗词也锁在这样的感觉里。 ?

?

总是希望美丽的东西都有一个美丽的归处,

哪怕

美丽的力量范文第3篇

西部大开发带动了一片广衰区域的发展,并在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给诸多有影响力的中国企业带来了新生与腾飞。

今年5月17日,贵州省委对茅台集团提出新的期许:努力将茅台集团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白酒生产企业。

13天后,英国《金融时报》准时公布本年度全球上市企业500强名单,贵州茅台再次入围,名列全球第358位。在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之际,这个著名的“中国制造”品牌,与宝钢、国航、中铁集团等中国企业一道。在全球上市企业中,组成了亮丽的中国企业方阵。

在10年前,刚跨入新世纪的贵州茅台对未来的解读,还只是探讨在中国加入WTO后如何适应新的竞争环境。

时光越10年,世人刮目看。回眸10年,茅台集团实现连年跨越式发展,凯歌高奏,描绘出一条业绩持续上升的曲线,成为中国自主品牌的一个奇迹。

下一个10年,茅台集团怎样走得更远?如何在全球性的竞争中赢得更多的尊重与成绩?人们在赞许之余,更充满殷切期待。

历经艰辛收获香甜

10年来,贵州茅台已经从一家传统的国有企业,蜕变成实力雄厚、潜力强劲、可持续发展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茅台集团在这10年交出的答卷,在中国西部民族工业发展史上,留下明晰的印迹。

2000年8月侣日的贵州日报,刊载了当年应邀上门“把脉”的专家们从不同角度为贵州茅台的建言献策:茅台酒要勇T-@与世界品牌的竞争;茅台企业要制度创新,加快股份制改造的步伐;茅台企业应改善交通,修建高速公路等等。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袁仁国说,茅台集团将那个特别的年份,定位为“改革之年”。

用今天的眼光看去,当时那些专家的进言和献策真的不乏远见卓识。

10年前的贵州茅台,迈入市场化道路不过3年光景,而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完全消失。之前的1999年,茅台酒年产量为5000吨。彼时的茅台企业,刚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从1998年后开始连续两位数的跨越式增长,进入新世纪后仍高位保持增速。

2003年11月的一个夜晚,茅台镇鞭炮齐鸣。那是一个属于茅台的日子,数千茅台人一起庆祝茅台酒年产量跃过万吨。

2007年,贵州茅台在股市上成为百元股,之后连续4年始终保持在百元以上。代表中国悠久酿酒传统的“贵州茅台”在资本市场和流通领域的卓越表现,为中国民族工业品牌怎样走向现代化做出了很好的诠释。

2008年,茅台集团跨入百亿元集团行列。“百亿元”对企业的成长而言,是一个意义深远的标志性历程。

2009年。茅台镇迎来第一条高速公路,从此山川不再遥远:茅台集团逆势上扬,入选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和中国企业500强,位居中国企业效益200佳第41位。

2010年,在经历近百年的风雨沧桑和时代洗礼之后,贵州茅台以上海世博会高级赞助商的身份重返世博会,闪亮登场。茅台酒不仅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在海外市场上的需求亦直线上升,价位居高不下。

10年来,在英国《金融时报》、《福布斯》等国际知名媒体所作的全球企业排行评选中,茅台集团连续多年入选第一方阵。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茅台集团从一个中国知名的民族企业,不断向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大企业挺进。“茅台近10年来所创造的业绩,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都创造了中国民族企业发展史上空前的纪录。”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袁仁国这样说道。

茅台集团10年马不停蹄,创新图变,克难攻坚,如今跨入年产茅台酒2万吨、销售收入100亿元的巨型企业行列,其他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也分别翻了数番。利税总额、利税率、利润率、人均创利税、主导产品年销售额,资产市值高居行业榜首,稳居中国酿酒行业的领先位置。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贵州茅台书写了一部关于财富与品质的传奇。究竟茅台集团的发展模式具有怎样的魔力?拨开奇幻般的数字和现象的雾霭,我们不难发现茅台的成功秘诀,或许这只是其多面体的一个侧面。

人们看到:10年来,茅台企业从单纯卖酒的单一生产经营公司,经历了“卖文化”的品牌经营转换,走上了以上市公司“贵州茅台”为主体,进入资本市场运营的多元化发展的集团公司的发展轨道。

2010年,世界的目光被吸引到上海,首个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在此开幕。在世博会核心区域的“世博轴”,有一间以红色为基调的特许专卖店在此开门迎客。由贵州茅台与世界知名设计师联手精心打造的81款世博纪念酒在这里逐一展示,顿时引起中外宾客一片惊叹――不同国家的国际友人在酒瓶上寻找自己国家的文化印记,国内嘉宾则从为不同省区市设计的纪念酒品包装上解读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为不同的文化喝彩,为绚烂的文明搭桥。这不仅是一家中国企业为首个在中国举办的世博会献上的一份厚礼,更是中国民族品牌的华丽亮相。

这与95年前,贵州茅台首次亮相世博会时的弱势与清寒迥然不同。那时的茅台酒,淹没于众多中国农产品当中,甚至连正式的商标都没有,殊难识别。

这与10多年前,贵州茅台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封闭境况也不一样。那时茅台酒的规模、产量、品种与今天均无法相比。茅台酒酿制者们对创新的追求一直未曾停歇,从早些年代对生产工艺的传承、陈年老酒的储备,到上世纪80年代对低度茅台的研发。以及为提升茅台酒产量所做的种种努力,都为进入新世纪的茅台“铂金10年”打下了坚实基础。

西部大开发的10年,国酒茅台多元化发展的步伐越发迅速。而中国市场因民间财富的累积而形成的强大购买力也为茅台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最近10年,茅台集团完成了产品结构调整,实现了从“一瓶茅台”到“品牌延伸”;单一产品到多种产品(白酒、啤酒、红酒、保健酒等)齐头并进的转变。

不仅如此,茅台集团一直倡导的“八个营销”理念,也正引起业界的关注和研究。

茅台集团或许不是最国际化的中国公司,但却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中国白酒行业龙头企业。“八个营销”,无论哪一个策略,都可以展现出茅台集团的气质以及茅台人的品格。唯有亲历者才明白其问的代价和艰难。

起源于赤水河畔的家庭式小作坊,如今辉煌灿烂,民族品牌的百年巨变让人惊叹。有学者认为,近10年来茅台集团进一步解放思想、依托资本市场做大做强这段崛起期,可以定义为茅台集团的“铂金10年”。

彰显出价值的力量

2004年,重阳。经过2个多月的精心筛选,排除了10多个品牌名酒。甲申年重阳炎帝陵祭祖大典的惟一祭祀用酒和惟一指定宴会用酒最终选定茅台。

2008年,由中国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百度网、腾讯网、凤凰网等近百家媒体共同发起推出了一次大规模的“寻找中国100元素”网络调查。长城、春节、龙图腾以无可争议的优势分列前三,成为网友最为推崇的中国元素,中国汉字、黄河、长江、儒家思想、天安门、唐诗、故宫依次进入前10名。而茅台、同仁堂分别以第52名和97名成为仅有的两家中国100元素中的企

业代表。

2010年,上海世博会。作为享誉全球的民族品牌,“贵州茅台”成为惟一的白酒高级赞助商。茅台集团精选珍酿,首度大规模推出81款个性化系列纪念酒,以此记录上海世博会的辉煌,见证百年一遇的世纪盛会。

祭祖用酒、中国元素代表、赞助世博会……在中国,为什么这些事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骄傲呢?

有人这样分析道:“因为它们都关乎‘礼’,关乎国之大事、大礼。具有数千年‘礼文化’精神积淀的炎黄子孙,在认知上对品牌文化中“礼的内容则更为关注。”

如果说,有一种工业产品能使人产生以上联想,能够承载这份象征的重量,能够体现中华文明的厚重,那么茅台酒就成为很多人心目中合适的选择。国酒茅台,承载着太多历史文化的印迹。它浓重而不张扬,细节处处体现一种敬重传统、敬重文化的态度。

出现茅台酒的地方。多是一些重要场合,上至国宴,下至招待贵宾,为了突显庄重,人们总是会选择茅台酒作为对来宾的最高礼遇。茅台酒已不是一般的工业产品,它蕴涵着历史,蕴涵着中国人的智慧,甚至还代表了中国品牌。茅台酒就是在这样被世人高度关注的情况下一路走到现在。

如今,中国的日益强大再一次给茅台一个书写历史的机会。只因茅台有足够的底气来承载这份厚重,亦有足够的勇气去创造更大的辉煌。

在过去,西南贵州山区茅台镇,可谓酒巷深深,然其酒香被口口相传仍能名满天下,这在当今的纷繁社会是难以想象的。时至今日,茅台酒能驰名中外,成就如此的气派与厚重,或许正是蕴含于茅台酒之中的那种文化的力量吧。

2009年6月12日,茅台集团两位领军者季克良、袁仁国双双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茅台酒独特的酿造工艺,正式进入中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袁仁国说:“茅台文化的传承是我们所肩负的一项神圣的使命。文化传承可以分为‘文本传承’和‘精神传承’两个层面。只有把茅台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把现代元素融入传统文化中,加强文化创新,茅台文化的核心价值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作为茅台遗产的一个传承者,我认为这就是我们身上最重要的责任!”

茅台酒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影响力。对于茅台人而言,需要留存的不仅是酿造工艺,还有构筑了茅台企业气质的传统和文化。

持续的品牌经营

西部大开发的10年,追寻茅台发展的足迹,茅台人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概括――“连续10年跨越式发展”。

这是一条持续上升的曲线,事实上跨越的步伐应该开始于12年前,自1998年国酒茅台正式脱离计划经济的束缚步入市场开始,神奇的变化就一再发生。人们开始惊呼,并且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茅台奇迹”。

事实上,只要仔细分析茅台这10年的发展足迹,就会发现其中跃动着的韵律――10年来逐年增长的产量、销量、规模等数据;连续几年百元股的持续;对历史的传承与古老工艺的坚守;相隔95年参加两次世博会的传奇与风采;累计3亿元的环保投入;多年来对赤水河的保护等等。

关于对茅台发展战略的研究、思路的探讨,以及蓝图的擘划,网络报刊杂志上从来没有停止过。人们觉得,似乎已经触摸到“茅台”二字的真谛。人们发现,中国文化从不缺乏奇迹。所缺乏的是长久的持续经营。

中国浓厚的文化积淀依然带来了很多再次被发现、创新的机会,这使得许多古老的品牌或者工艺得以重现世间。对于酒业来说。也是如此。

在今天的品牌经营时代,茅台集团并没有意气用事,而是一直目标明确,追求巩固品牌基础的务实。

如果说茅台百年前世博会上的一鸣惊人算是一个奇迹的话,那么茅台这么多年一贯的努力付出,已经使得茅台品牌这种现象变成了一种必然。必然来自一种底气:无需急功近利,无需急躁,有实力、有耐心和信心把茅台这个品牌牢牢刻在中国一流品牌的最前端。其长期目标和终极愿望,就是寻求品牌的持续。长久经营,历经风雨而不倒的品牌,才是真正的奇迹。

于是,人们明白了,西部大开发这10年之于茅台,不是奇迹,而是必然。

奔向新的奋斗目标

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对贵州茅台镇和茅台集团来说都是更加重要的10年。在茅台集团的远景规划中,更多地增加循环经济的内容。

2009年11月以来,茅台镇街头开始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环境整治行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茅台镇成为人口密集之地,不到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生活着2 5万余人。现代化的茅台酒厂厂区被高密度的民宅包围,酒厂发展面临很大的环境压力。

2009年5月。贵州省政府在仁怀市召开省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加强茅台酒厂和茅台镇环境整治及规划建设等有关问题。

按照规划,到2010年底,有千余户居住在茅台镇的居民将搬离茅台镇。仁怀市计划在未来5A6年内,从茅台镇搬出15万余人,并大力整治当地环境。人们希望未来的10年,能够看到更多令人喜悦的变化,一个整洁、美好的新茅台将出现在这里。

从发展规模上,茅台集团提出了“三步走、三跨越”的目标:继续按照每年2000吨的增速扩大茅台酒产能,到2015年茅台酒产量达到3万吨,到2020年茅台酒产量达到4万吨:“十一五”末集团公司销售收入达到130亿元,“十二五”末达到260亿元。“十三五”末达到500亿元。

制酒十三车间副主任钟正强这样分析:“如此大规模的扩建,简单的复制对于资源的有效整合及利用尤显不足,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质量稳定提高,应加大科研力度,利用先进技术设备对生产过程有效控制;二是人才的培养与使用,每年2000吨茅台酒的扩建生产,需要40名酒师、40名班长、40名副班长,要把好质量关,这些新任班组骨干是直接的把关者;三是整合资源,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了强化对这一战略目标的认识,茅台集团开展了“发展壮企”、“改革促企”、“管理固企”、“质量立企”、“环境护企”、“科技兴企”、“人才强企”、“文化扬企”、“安全稳企”、

“和谐旺企”等十项调查研究活动,为茅台集团“十二五”的企业发展奠定理论和战略基础。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产能加法。茅台人的规划前言开宗明义,即茅台不可能无限制发展――因其所在地的不可复制以及有限的承载量;茅台也不可能按照既有的方式简单扩张,因其土地和资源,乃至生产的废弃物,都会给环境带来新的压力。在茅台集团的远景规划中,被谈及更多的是――循环经济。

茅台集团的尝试,对中国工业企业的未来发展,会开辟出新的途径。“贵州茅台循环经济特色科技示范园”就蕴含了丰富的含义。这是21世纪国洒茅台的“绿色崛起”战略,其中既有成长的抱负,更有对天地自然的担当。

加快与国际市场对接

给品牌注入活力,是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必经之路。对茅台集团来说,更细化的产品策略和品牌推广策略是需要迫切思考的课题。

对茅台集团的第一个期待:品牌成长,渗透世界。

如今,品牌的成长即是国家的成长。而国家的发展也促进品牌的发展。在几乎所有的领域,不同文化背景的理念都可以相互借鉴、影响。并产生更多创新的灵感。

当产品、市场和品牌在很多方面出现瓶颈局限的时候,唯有创新是手段,唯有艺术能为产品提升价值空间。提升文化和品位内涵。使得品牌能不断强化艺术价值,正像茅台酒这样的大品牌的未来。

我们期待茅台集团能够以更加进取的强势品牌策略来思考:产品的延伸如何更上一层楼,在艺术人文内涵和设计理念上多做探索。尽快把最传统的产品和国际化的设计概念融合在一起,用新的形式来展现传统的人文内涵。

我们期望中国品牌的名酒,也能通过全球高端酒类营销网络,经过全方位的品牌包装和宣传,渗透到全世界。

对茅台集团的第二个期待:历史与地理完美结合。

在黔北之北,茅台镇。从古至今,赤水河沿岸的酒香已经飘散了千年。

当人们沉入这个区域的历史,会发现这里也有神秘吸引人的历史细节。还有的情况人们并不知晓:赤水河这片神奇的水土除了自然的造化,还得益于人的智慧。人们可以看到茅台人在发展生产中以智慧和力量保护赤水河自然环境的努力。

对赤水河数十年的保护和治理,对茅台镇整体环境的整顿和美化,对工业旅游新理念的倡导亮丽的业绩品牌的魅力…茅台人一直在默默付出。茅台酒和赤水河,也正是一种历史与地理、自然完美的契台。

对茅台集团的第三个期待:青年茅台,激情依然。

全球著名品牌研究机构Interb rand曾经过一个针对世界品牌100强所做的调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今天的世界,老品牌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无论中外,无数曾经风光一时的著名品牌,已经死在其不可承受的历史和荣耀之下。

谨守固有的传统,茅台集团也许可以在若干年内保有相当的市场份额,但可能在未来的市场遭遇洋酒的更多打压。事实上,整个中国酒业都在考虑市场走向的变化。

美丽的力量范文第4篇

我家坐落在绿树成荫的铜梁洞下,所以我经常爬上去玩,那里可美了!

今天,我又来到山顶,火辣辣的太阳照射在铜梁洞上,无数个影子从石板路上钻了出来,微风一吹,许许多多的蒲公英飘在天空中,星星点点的,好似少女们穿着白色的毛绒裙飞在半空翩翩起舞。放眼望去,山间田野里,有许许多多紫蝴蝶在嬉戏,我觉得很奇怪,这段时间应该没有太多的蝴蝶呀?于是,我走近一看,惊奇地发现那是蝴蝶兰,是一种外形很像蝴蝶的美丽的花。哼!小蝴蝶想骗我可没那么容易。

听了我的介绍,小朋友们,你是不是也想来美丽的铜梁洞玩呢?欢迎你们,到时我给你作向导。

三年级:开心果

美丽的力量范文第5篇

最近,央视又推出力作《朗读者》,董卿为制作人和主持人,邀请各界名人挑选文段并朗读。几集播出后引发观众好评如潮,传播文字、展现生命、唤醒文学……央视的此类节目激发了观众对文化的重视和热爱。

蝴蝶有蝴蝶效应,一只蝴蝶在翩翩起舞,可能你只觉得它很美,但是,当千千万万的蝴蝶聚集在一起,振动翅膀,你就不仅仅会觉得美了。因为千千万万的蝴蝶聚在一起,会形成一场难以估摸的龙卷风,产生令人无法想象的巨大力量。同样,名人也有名人效应。一个名人对读书的热爱会影响到关注他的人,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步入文化殿堂。越来越多的名人加入读书的行列,更会使热爱读书的国人以几百万倍的速率上升,从而在国内形成一股读书的浪潮。大众传媒以少数人影响了多数人。

一本书,有人喜爱,便自然有它吸引人的地方。大众传媒是当代最为广泛的传播方式,通过大众传媒以“碎片化朗读”的形式介绍各类书籍,能够吸引更多国人的注意。并且,将文章中吸引人的文段选取出来朗读,更能激发观众的阅读兴趣,在观看节目的同时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这大大减少了人们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寻找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的时间。

一个狼群,必然有一头勇猛的狼带领它们披荆斩棘。寻找食物;一个部落,必然有一个优秀的头领带领他们攻克难关,指明未来的生存方向。同样,一个热爱读书的国家,必然有许多热衷于读书的人,并吸引着周围的人一步步登上知识的阶梯。每个国家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名人,一个名人热衷于做的事,更是会引起无数人的纷纷效仿。大众传媒更是将这种力量无限扩大,使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一股强大的力量。从《汉字听写大会》到《诗歌大赛》再到朗读者,大众传媒以自己的方式感染了无数人,在国内激起一阵阵重视国学、热爱文字,热爱读书的潮流,使无数国人为之振奋、为之感叹。

大众传媒是一个拥有无限力量的平台,能产生怎样的效果,一切都取决于人们对它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