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卫生部长

卫生部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卫生部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卫生部长范文第1篇

钱信忠在1965年和1979年两度任卫生部部长,于2009年逝世,享年98岁。他不仅懂得医学,而且在养生之道上也身体力行,十分“规范”。谈及他的养生秘诀,钱信忠说:“其实并没有什么秘诀,我只是喜欢体育锻炼。我选择散步、跑步、打拳,夏天在前海、后海游泳,这是我锻炼的主要内容。”他一般每天清晨5点左右起床,在后海岸边活动身体1~2小时,或在院子里做做操,打上一套太极拳或长拳,一年四季风雨无阻。上午9时伏案工作,内容有学习、写作、看书报。中午午睡是他的习惯。下午会客或做社会调查。晚餐后看会电视,之后他还要到户外散步活动一个小时左右。此外,练习书法也是钱信忠养生的一大法宝。

吴仪:丰富、坦然的独身生活

吴仪在2003年非典爆发之后“空降”到卫生部任部长。现在,这位前国务院副总理今年已75岁,因终身未婚,过着悠闲的独身生活。在一般人的印象里,独身生活是孤寂的,人的性格容易变得冷僻。但吴仪却不然,她开朗热情,人情味浓,且很有幽默感。她的业余爱好很广泛,退休生活难得寂寞,既喜欢热闹的消遣:跳舞、唱歌、打网球等,也常醉心极安静的游戏:垂钓。吴仪还喜欢看书,以陶冶身心。吴仪的长寿健康,与她的坦然心态也很有关系。她周围不少要好的朋友,总觉得她没有家庭和爱情是个缺憾,常常帮她物色、为她撮合。吴仪却淡然置之,一副“听其自然”的模样:“既然生活已经做了这样的安排,我不勉强自己去改变现在的状况,也不会做违心的事。”

殷大奎:每天步行近万步

殷大奎,卫生部原副部长,现任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等职。他每天都会专门花时间步行锻炼,每天8000到1万步,几年来已经是一种自觉行为,雷打不动。

他说,人一旦上了年纪,就更要注意把这种锻炼时的端正保持到生活中,因为骨质已经不像年轻时那么有硬度了,所以容易出现关节问题,容易长骨刺。

同样,他对自己的睡眠也很重视。“因为工作原因,我总是全国各地跑,即便是这样,我还是千方百计地争取11点半以前睡。”殷大奎说,尤其是11点到次日早上3点这个时间段,睡眠一定要保证。“当然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最关键的是睡眠要有规律。”

早上6点半起床,中午只要时间允许,就一定尽量打个盹儿。殷部长表示,再忙碌,也不能用睡眠来换工作。

卫生部长范文第2篇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船长为什么不逃生?他是不是不珍惜生命?”Z给教室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把毫无思想准备的我给难住了。备课时,我预设了种种问题,却没有想到这一个。平时,我总是教育孩子们生命重于泰山,任何情况下首先要保住自己的生命,可今天……看看教室,也是一片寂静。

    我决定把球踢给了学生们:“同学们,Z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

    有紧锁眉头思索的,有低头翻书找证据的,有小声跟同位嘀咕的……不一会,几只小手举了起来。

    “没有救生艇了!”

    “即使是这样,哈尔威船长也可以跳水逃生!”Z的话总像炸弹,震得教室又是一片沉默。

    “时间来不及了,水已淹住了哈尔威船长!”片刻,就有学生小心翼翼地解释。

    “跳水应该来得及的,因为课文说船是徐徐下沉的!”有孩子站在了Z的一边。

    “可能是哈尔威船长不会游泳。”一个孩子小声嘀咕。

    “跟大海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船长怎么可能不会游泳呢?”Z很不屑。

    教室又安静了下来。

    “能不能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整理了一下思绪,我迅速调整了教学方案。

    “哈尔威船长认为这艘邮轮遇难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他决定与邮轮一起沉海。”一个孩子思索片刻后答道。

    “这不准确,邮轮遇难并不是船长指挥失误造成的,我认为船长不逃生的原因应该是他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诺曼底’,把邮轮看成了自己的生命。”一个孩子有条理地分析道。

    “对!对!哈尔威是把‘诺曼底’当成了自己的生命,才不逃生,誓与邮轮共存亡!”孩子纷纷表示赞同,课堂气氛又活跃了起来……

    讨论仍旧热烈着,我抓住这个时机:“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哈尔威船长之所以不逃生的原因,是因为他把‘诺曼底’当成了自己的生命来看待,他把自己的事业和命运与‘诺曼底’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诺曼底’没了,他的生命也应该消亡,这说明哈尔威船长还是一位有着高尚职业操守的人,你同意吗?”Z点了点头。

卫生部长范文第3篇

关键词:茶树;根际细菌;根际放线菌;根际真菌

中图分类号:S184.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5-3177-03

Distribution of Root and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 in Tea Tree at Different Ages

XIE Guang-xin,ZHANG Rong-xian,HUANG Xue-fei,WANG Xian-hua

(Department of Biology Engineering, Tongre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ongren 554300, Guizhou, China)

Abstract: Rhizosphere bacteria, actinomyces and fungi were isolated from two cultivation ages of tea plantation from clay yellow soil in Tongren area. And the tea plantation at age of ten had higher rhizsphere bacteria and fungi population density than the plantation at age of two; 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rhizosphere bacteria varied with the depth of soil, ranked from high to low as 10,20,0 and 30 cm in a same tea plantation; and 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rhizosphere bacteria in summer and autum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spring and winter. And the tea plantation at age of two had higher rhizsphere actinomyces population density than the plantation at age of ten; the tea plantation at age of ten had higher rhizosphere fungi population density than the plantation at age of two.

Key words: tea tree; rhizosphere bacteria; rhizosphere actinomyces; rhizosphere fungi

茶叶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也是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由于茶叶生产中长期过分依赖化学肥料和农药,使得茶园土质变坏、肥力下降,影响到茶叶的质量和产量。而茶树根际土壤环境是茶树根系生长发育、营养成分吸收和新陈代谢的场所,根际环境中微生物对茶叶生长和品质有较大的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植物根系和根际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对土壤性状、茶树养分的吸收及茶树的生长发育都有明显的影响[1,2],根际微生物种群与植株的健康状况也有关系[3,4]。试验对贵州黏土质黄壤二年和十年生长年限的茶园根际微生物分布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样品的采集

在贵州铜仁地区选取二年生茶园(梵净茶场)、十年生茶园(梵锦茶场),采用5点取样法采集两个生长年限茶园的茶树根际的新鲜土壤,深度分别为0、10、20和30 cm。首先除去土壤表面的枯枝落叶,用第一铲的土壤样品擦抹铲子的表面,每种土样(根际土样保留茶树根系)取样量约为0.5 kg,装在洁净的聚乙烯袋中保存。

1.2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1.2.1 分离培养基 分离细菌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分离放线菌培养基为高氏1号培养基;分离真菌培养基为马丁氏培养基。

1.2.2 土壤样品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及计数 微生物的计数采用适温下平板梯度稀释培养法[5]进行,取3次重复的平均值。

1.2.3 土壤样品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鉴定 茶树根部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主要鉴定指标包括菌体形态和菌落特征培养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6,7]。

2 结果与分析

卫生部长范文第4篇

――米猜・威拉瓦亚,前泰国卫生部长,餐厅创始人

这里是泰国曼谷,我将带您去繁华的商业区内一家风格独特的餐厅。您将看到,这里花木扶疏,绿叶掩映,有古朴清雅的音乐,有三面流水的围墙,通透自然,灯光迷离……

等等,这些灯是……

没错,这些色彩斑斓的壁灯都是由安全套做成的。

“您好,欢迎光临,我们的饭菜有品质保证并且不会令您怀孕。”听到这样的欢迎词,你可千万不要大惊失色,你所看到的,正是著名的“Cabbages and Condoms”(卷心菜与安全套)餐厅。

在这里,有你能想到和想不到的关于“安全套”的一切:从墙上的装饰到菜单上菜名,连圣诞老人和迎宾模特的身上也都穿着时尚的安全套时装。看到菜单了吗?唔,这些菜名可都是奇奇怪怪的啊。辣味安全套沙拉?还是让餐厅的服务生给推荐一下吧――我们要最好吃的泰国饭菜――嗯,可以先点一道叫做“前戏”的餐前小点,再来一份名“安全套沙拉”的招牌菜。

啊,“辣味安全套沙拉”的味道就像是配放了各种神秘泰国香草料的上海炒面,口味的确很特别。用餐过后,戴着“安全套”帽子的服务生会递上一包“米猜”代替饭后口香糖。

“米猜”?“米猜”是个什么玩艺儿?

来个“米猜”吧

米猜・威拉瓦亚(Mechai Viravaidya),前泰国国家公共卫生部长、国会议员,也是这家奇怪餐厅的创始人。

这位现年65岁的“老男孩”二十多年始终“性”致盎然,不但开了全球首家“安全套”主题餐厅,还建了泰国最大的安全套生产厂,“米猜”便是它的品牌产品,这使得“米猜”成为了泰国“安全套”的代名词。

要说米猜干起这番大事业的缘由,还得从他做公共卫生部长那会儿讲起。

米猜在主持泰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期间,了解到泰国计划生育形势的严峻。当1984年泰国首次有了公开报道的艾滋病患者之后,他开始意识到安全有着多么大的重要性。

宣传性教育――没有什么比幽默的手段更有效的了。“卷心菜与安全套”餐厅绝对是个成功的典范。“我为了宣传使用安全套,拿出了各种手段,就差没有亲自演示怎么使用了。”米猜半开玩笑地说。

用幽默快乐的形式,推广严肃的教育,米猜的餐厅在推动泰国计划生育政策上,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今,泰国的生育率已从二十年前的3.2%,下降到了1.1%。同时,泰国也由于成功遏止艾滋病发展势头,于上世纪90年代末获得了“全球控制艾滋病典范国家”的殊荣。

最好的饭菜&

最有用的性保护措施

“餐厅从创建起,就肩负着两个职责:提供最好的泰式饭菜和宣传性保护措施。”米猜说,“之所以取名‘卷心菜’,是因为它是泰国随处可见的蔬菜。我想借这个称呼,让安全套在泰国像卷心菜一样,便宜、流行,并被大量使用。”

如今,“卷心菜与安全套”餐厅已在泰国开设了10多家连锁店,分店甚至已在日本登陆。

旅行小贴士

卫生部长范文第5篇

5月8号的早晨,珠江起了轻雾。

郑龙被一阵噩梦惊醒。昨晚,他和衣而卧,和一群流浪汉躺在天字码头的小花园里。

他再无睡意,起身背上双肩包,一个人拄着拐杖,找了一间公厕,对着镜子刷完牙洗完脸,才5点多。

郑龙,30岁,广东高州农民,这是他到广州的第4天,也是他第4次来广州。18岁读高中时,他感觉左腿总是咯吱咯吱地响,24岁时,发现是长了骨巨细胞瘤,治疗需5万元。家里每年的收成就是2000斤香蕉,人家的一斤能卖七八毛,他家的两三毛还没人要,“我的香蕉很丑,没钱买肥料,没有人工、技术。我母亲不认字,我是一个会吃饭不会做活的植物人,帮不上忙。”

郑龙捧起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和佛经,身为“大难之人”,他渴望获得外界关注与帮助。2006年起,他在家里的黑白电视里,先后发现了“助人为乐”的广东省政协常委孟浩和广东电视台《今日关注》主持人郑达,他赶到广州找到他们,难题未能解决。

5月1日,他又进了高州医院,治疗费。下从5万元涨到了十几万元,“这是个跳桥价”。郑龙决定再上广州碰运气,一是到广东省人民医院看看治疗费有多贵,二是“跳桥”吸引记者注意,“我在电视上看到过跳桥,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当官的(警察)和一个背小孩的。医院里有人跟我开玩笑。说如果我上海珠桥有没有人理我。”

广州沿江路上,一位患有骨质增生的阿伯给郑龙一条建议,“海印桥太高,去不了海印桥就去海珠桥啦。”

郑龙拄着拐杖,沿珠江朝一里地外的海珠桥进发,路上车少人少,他边走边在嘴里反复默念“南无阿弥陀佛:救苦救难、大慈太悲观世音菩萨”,以前,他每天起床都要念上10遍,今天,他忘记了数数。

上桥

6点左右,郑龙沿扶梯走上海珠桥。

除了3名在打盹的保安,桥上没什么人,也很少车。郑龙沿人行道从桥北走到桥南,他瞅了瞅南北两头的钢架,觉得南桥头没那么陡,便走向中间的车道,放下背包、拐杖,脱掉凉鞋,身上像突然拥有了巨大的能量,扶着钢架向上爬,并不费劲,一下就上到5米高。

天色亮起来,珠江水安静流淌,广州城渐入喧嚣。没有人注意桥上爬了个人。

“如果守桥的人来劝我,我也求他放我上去。不跳桥没有办法,没有人理我。”郑龙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4月以来海珠桥的第9个跳桥者。

海珠桥,是广州市第一座跨江桥,市区南北交通重要枢纽之一,羊城八景“碧海丹心”的组成部分。海珠桥有70多年历史,主桥仅183米,走路不用3分钟,踩单车不用1分钟,开车不用10秒钟。海珠桥的治安以桥中为界,北段归越秀区人民街派出所、南段归海珠区滨江派出所和海幢派出所。

有媒体统计称,2D04年至今,广州珠江同江面桥梁跳桥事件为:人民桥5次、解放桥4次、海印桥3次。海珠桥为其中之最,仅今年上半年,便发生18宗“跳桥事件”,其中4月1日至6月2日,就有15亲。“跳桥者”中有包工头、农民、妇女、警察、病患、小职员、举报人,“跳桥”事由或为讨要欠薪、工程款,或因遭遇肇事逃逸、老板迫害,或因果林被毁、商铺被占、房屋被拆、塘鱼被毒,或为生计、医疗纠纷、幼儿走失,除5月21日包工头陈富超被退休老伯赖健生“见义勇为”推下桥,致右手及腰椎骨折外,其余“跳桥者”短则1小时长则5小时被救下,无一伤亡。

“爬桥也要看天气,出猛太阳没人爬,刮风下雨没人爬,天气凉爽的阴天多一些人爬。”海珠桥守桥队队长高顺新总结出这样一条“跳桥”的气象规律。

谩骂与掌声

“又有人跳桥了!”

一个30多岁的妇女从人行道上经过,嘟哝了一句。一名男子在公交车里朝桥上的郑龙挥手。

“上次化州的陈富超跳桥,是在南边还是北边?”6月3日,郑龙在接受《新周刊》记者采访时,突然冒出一句。

“南边。”

“那个推人的老伯杀气很重l我那次(气垫)应该有气(郑龙笑),高州人都说,陈富超是看见我跳才学我的。”

40分钟后,7点多时,警车、消防车呼啸而来,桥面封堵,路人聚集。

云梯车升起,一名警察和一名消防员谈判:“你快下来。”

“下去没用,有什么好处呀。”郑龙继续向上,一直爬到桥顶。

他感到自己是一名残疾人,却受到如此多人的关注,于是对警察说:“这个桥我也能上,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海珠桥也非好汉。”他接着说:“海珠桥一起一伏,就好像海上的波浪,今天没人来,以后有人来,你守住这个桥,守不住人的心。”

郑龙跟警察诉说自己的病情,讲周易,讲佛经,说自己放在桥下的背包里带了皈依证和孟浩的名片,并让警察帮忙找郝达,找医院签合同,帮他治好病。警察没有答应。

郑龙没吃早餐,消耗了很大体力,于是提要求:“我这几天喉咙有点痛,我有猪流感、肺结核,给我买瓶健力宝、凉茶来。”半个小时后,警察送来一罐红牛,他喝了个精光,完全忘记了家乡人“不要吃陌生人东西、要把自己事情说出来”的叮嘱。

“在别人眼里,我在上面只是为了喝饮料,什么事也没有做,下面记者不知道,路人不知道。”郑龙有些难受。

有路人谩骂:“你跳呀跳呀,要死就快点下来,别堵住条路!”“靓仔,快跳下来吧,不跳,救护车要开走了!”“想死就跳楼、去跳江!”“银河公墓欢迎你!”

“要跳可以,要不你也上来我们一起跳,你敢跳我也敢跳。警察局签合同,给我一两百万,我就可以跳。”郑龙觉得骂人者怀着“爱死不死”、“不要来这里麻烦我”的心态。

当救生气垫打开的瞬间,郑龙哭了’“我想起自己的亲人,父亲、两个大伯还有一个堂哥是得鼻咽癌、大肠癌死掉了,去年2月一个大伯来广州死掉了,是舌癌。我想到我不小心跳下去不死也更加残废,医不了就会完蛋。”

耗了三四个小时,郑龙、警察和路人都累了,警察劝他,“下来,下来就有掌声”。郑龙害怕被骗,“有人对我有敌意,叫他们先鼓掌,证明给我看。”桥西有几个人鼓掌了。“掌声不够大,要再给我唱歌,再给我鼓掌大声一点,要整个桥上的人鼓掌。”

近10点,郑龙终于被扶下桥来。记者们围上来:腿不能走路,是不是断骨了?怎么不出声,是不是刚才喝了什么药?

事实是,郑龙一口浓痰上涌,堵住喉咙说不出任何话来,就被塞进了警车。

因为频繁的海珠桥“跳桥”封路“阻住地球转”,有上班族迟到罚钱,有女白领差点丢掉一份新工作,有患者差点延误治疗,有学生迟到罚站,有模范员工丢掉两个月全勤奖。

有媒体算了一笔成本账,海珠桥上_人跳

桥,需出动水警、消防警、交警、派出所民警、医生护士、媒体、围观市民等数十人至百人,消耗的警力可破21宗案,近1.6万辆车受阻。4.8万人受影响,损失达100万元。

僵局

当天被救下后,郑龙在滨江派出所待到了晚上11点58分,其中有四五个小时,他都是在相片和笔录上摁手印,“就算是签1000元的合同也不用那么复杂”,郑龙受到的处罚不过是名义上的一张罚款单和5天的治安拘留。当晚,他又回到天字码头。和流浪汉们睡在一起。

次日,他翻开报纸,“报纸拍到我的样子不是很清楚,《信息时报》把我写成了一个害群之马。”他开始骂娘。

5月10日,他跟着流浪汉们去一德路一家教堂讨钱,结果被城管打了,“想不到我跳桥出名了,还有人敢打我!”他很窝火。

5月11日早晨,坐在天字码头的郑龙突然发现海珠桥上又聚满了人,“上一次,报纸和电视对我的事情还不了解,不知道我因为什么上去。如果再有人跳桥,我就有机会说清楚我的原因,机会真的来了!”

桥上一个小身影似乎快要跳下来,郑龙拄着拐杖加快脚步,路上,一个阿伯递给他1块钱,“在广州,我的运气一天一夜都不一样,一会儿在天上,一会儿在地下。昨天,城管打我,我就像蚂蚁一样被踩死也没人理;今天,有人拿钱给你,又碰上有人跳桥,记者又要来采访我,这是好事。”

郑龙赶到海珠桥上时,警察已经带走“跳桥者”,只剩下一堆扫尾的记者。

他喊了一句;城管打我,我也要跳桥!

有一个记者认出他来:你不是上次跳桥的吗?很多记者的镜头迅速围了过来,郑龙退后两步,趁机从包里拿出残疾证和病历,仔仔细细讲了一遍。

“这段时间为什么这么多人来爬海珠桥?”《新周刊》记者问。

“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多大的怨,多大的苦,你_上去,不管是支持的人,还是反对的人,他们都要来关注你。”郑龙说。

“跳桥者能被理解吗?”

“我全部理解,我知道,每一个跳桥人都不是自愿的,肯定都有原因,不可能李嘉诚去跳,财神爷上去撒钱。”

“他们做得对吗?”

“我还是支持他们多一些,即使不对,我也支持。”

“除了跳桥,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跳桥者的问题吗?”

“我也想找更好的办法,但找不到。如果我不跳海珠桥,就没有记者来关注我,没人认识我,一点机会都没有。我跳桥最终的结果、最好的希望就是有好心人出钱治好我的病。”

“怎样才能阻止跳桥事件再次发生?”

“想办法多点关心跳桥者,多点关心有苦难的人。有什么困难投诉,不要互相推诿,几十个部门都不给解决。跳桥人的问题不解决,永远会有人跳桥。有人曾叫康熙修理长城,康熙说,劳民伤财,人心修好了还用修长城吗?修德安民!”

海珠桥:城市“新媒体”?

5月21日,陈富超爬上海珠桥,声讨自己被欠下的450万元工程款,没曾想,过路阿伯突破警方防线爬上桥来,以“握握手,交个朋友”的借口将其一把推下,陈富超摔在未充好气的救生垫上,右肘关节粉碎性骨折,第一腰椎压缩性骨折。

在此之前,跳楼、跳桥事件并不鲜见,但是,阿伯“推人”及“敬礼”的戏剧性意外让媒体陷入到一场报道与评论的亢奋中,媒体关注点更多集中在“意外”上,却有意无意忽视了“跳桥者”真正动因的“常态”,《新周刊》还原两次“跳桥者”郑龙的心路历程,就为还原一种“常态”严格说来,“跳桥者”称之为“上桥者”更为恰当,因为他们并非绝望的自杀者,而是在自身维权屡屡碰壁时上桥表达个人利益诉求,期待媒体注意,渴盼清官特事特办。

他们为何爱爬海珠桥?

理由一:易爬。海珠桥不同其他拉索桥,是“M”形三孔连续自锚式悬索吊桥,南北引桥铁架弧度未超45度,最高处不超10米,连老婆婆都可以上去,不用一分钟就能上到顶,拦都拦不及。

理由二:方便表达利益诉求。桥梁横梁便于展示横幅和抛撒传单,适合分腿坐卧休息和谈判。

理由三易受媒体关注,桥梁正下方即是机动车道,铺设救生垫,开启牵引车实施救援时必须封路,交通受阻动静大,受关注度高。广州媒体逢“跳”必报,引发海珠桥症候群效应:5月12日,受困于此的《广州日报》,《信息时报》作出承诺,并向同城媒体发出倡议,对类似事件不再报道。

理由四:处罚轻。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办公室在5月14日的通报中称,广州警方今年共处理海珠桥“跳桥”事件15宗,其中8人依照《治安处罚法》做出了5到10天的行政拘留处罚其他人员处以警告。至今最为严厉的处罚是,“跳桥者”陈富超涉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推人老伯”赖健生涉嫌“故意伤害罪”,取保候审,一年内需每月前往派出所报到一次、海珠桥只不过是因为媒体持续关注,偶然成为了城市“新媒体”。一个被普遍忽视的问题是,海珠桥“跳桥者”上桥所表达的个人利益诉求和个人困境,事实上并未因“跳桥”之举而被解决或改善

譬如陈富超,“跳桥”骨折之后,“欠款方”辩称,自己根本未欠陈任何款项,相反还要告其诽谤罪,“欠款方”和“推人阿伯”赖健生均不愿承担陈富超至少3万元的医疗费、这成为陈的一个新难题。此外,左腿残疾的郑龙虽获媒体关注,但其真正的难题――巨额手术医疗费仍无着落。

2009海珠桥连环“跳”不完全记录(据媒体公开报道整理)

1月

1月15日

跳桥者20岁男子

事由:讨要欠薪

注:封路1小时,获救

2月

2月8日

跳桥者:30岁女子

事由:不详

注:南往北封路半小时、获救

3月

3月16日

跳桥者:中年男子

事由:所养塘鱼被毒死

注:双向停驶20分钟,获救

4月

4月1日

跳桥者:台山市农民卢

金德+1名女婴

事由:妻子遇车祸,肇事司机逃逸

注:获救

4月8日

跳桥者:南海谭姓男子

事由:被老板迫害

注:封路3小时,获救

4月14日

跳桥者:惠州周姓两兄弟

事由:家中200亩果林遭人砍伐

注:封堵一个半小时,获救

4月21日

跳桥者:花都男子

事由:生计问题,想政府照顾

注:封路一个半小时,获救

4月25日

跳桥者:“两杠三星”警察

事由:不详

注:上桥2小时,获救

4月28日

跳桥者:惠州郑姓男子

事由:医疗纠纷

注:封路2小时,获救

5月

5月2日

跳桥者:广东增城男子

事由房屋拆迁赔偿不合理

注:封路1小时,获救

5月3日

跳桥者:广西罗姓男子

事由:4岁儿子在广州三元里走失

注:获救

5月8日

跳桥者:广东高州郑龙

事由:求助治疗左腿骨巨细胞瘤

注:上桥4小时,获救

5月11日

跳桥者:浙江籍叶姓男子

事由:讨要货款

注:封路1小时,郑龙欲再次“跳桥”,被劝下

5月21日

跳桥者:广东化州包工头陈富超

事由:讨要450万元工程款

注:封路5小时,退休阿伯赖健生推其下桥,致其右肘、腰椎骨折

5月25日

跳桥者:50岁老人+1岁幼童

事由:不详

注:被劝下

5月27日

跳桥者:黄埔中年男子

事由:举报“黄、赌、毒”遭人毒打、未获赔偿

注:1小时后被劝下

6月

6月2日

跳桥者:山西籍五句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