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冬至的著名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关夏至节气的农谚】
夏至伏天到,中耕很重要,伏里锄一遍,赛过水浇园。(北方)
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夏至风从西边起,瓜菜园中受熬煎。(南方)
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南方)
夏至雨点值千金(南方)
夏至一场雨 一滴值千金 (南方)
夏至东南风 十八天后大雨淋 (南方)
夏至不起尘 起了尘 四十五天大黄风(南方)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南方)
春锄泥,夏锄皮;干锄浅,湿锄深(南方)
端阳有雨是年,芒种闻雷美亦然,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圆内受熬煎(江西)
夏至不种高山黍,平地还有十天谷 耕地看拖头,耙地看牛头。(西北)
清明高粱小满谷,芒种芝麻夏至豆(北方)
冬至三庚数九,夏至三庚入伏。(重庆)
芒种夏至忙,莫把烟草忘(永安)
夏至棉田草,胜似毒蛇咬(西北)
麦割夏至(山东)
夏至响雷三伏冷,夏至无雨晒死人(福建)
夏至杨梅满山红(江浙)
谷雨好种姜,夏至4姜离娘(北方)
长到夏至短到冬(北方)
冬至羊,夏至狗,吃了满山走(广东)
春来遍地绿,夏至剩半数,秋天无人管,入冬又 荒芜(北方)
冬至唔过唔寒,夏至不过唔(客家)
雁、燕.蝉始叫,夏至到;蟋蟀叫,秋天到(北方)
夏至见春天,有雨到秋天(北方)
夏至无云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四川)
夏至栽苕斤斤吊吊(江西)
夏至三庚便入伏(北方)
嬉,要嬉夏至日;困,要困冬至夜。(北方)
冬至饺子夏至面(山东)
夏至馄饨免疰夏"(武进)
吃 了夏至面,一天长一线(河北)
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 (北方)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鄂、湘、桂)
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辽、闽、赣)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粤)
芒种不下雨,夏至十八河。(贵)
芒种雨涟涟,夏至火烧天。(苏、桂、湘)
芒种雨涟涟,夏至旱燥田。(赣)
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粤)
芒种夏至,水浸禾田。(粤)
芒种落雨,端午涨水。(湘)
芒种夏至常雨,台风迟来;芒种夏至少雨,台风早来。(闽)
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苏、皖、川、鄂、贵)[指阴雨天多,行路容易滑倒]
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桂)
芒种西南风,夏至雨连天。(皖)
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出虫(宁波)
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河南)
种豆不怕早,麦后有雨赶快搞(河南)
芒种晴天,夏至有雨(河南)
芒种有雨,夏至晴天(河南)
芒种忙忙栽,夏至谷怀胎(南方)
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江浙)
夏至农田草,胜如毒蛟蛟(南方)
芒种火烧鸡,夏至烂草鞋(闽南)
爱玩夏至日,爱眠冬至夜(华北)
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生虫(江浙)
不到冬至不寒,不至夏至不热(广东潮汕)
夏至大烂,梅雨当饭(江浙)
夏至无雨三伏热(江浙)
夏至馄饨冬至团, 四季安康人团圆(无锡)
冬至一场风,夏至一场暴(阜阳)
冬暖春寒夏雨多(阜阳)
夏至无风三伏热 (南方)
夏至有雨应秋早 (南方)
夏至有雷三伏热 (南方)
夏至闷热汛来早 (南方)
夏至东风摇,麦子水里捞 (南方)
夏至东南风,平地把船撑 (南方)
冬至始打霜,夏至干长江(南方)
冬至江南风短,夏至天气旱(南方)
立夏立不住,刮到麦不熟。(北方)
夏至东风摇,麦子坐水牢(北方)
初头夏至十头割,十头夏至两头割,两头夏至骑拉着割。(北方)
宁栽霜打头,不栽立夏后。(北方)
夏至狗无处走(广东中山)
夏至,愛呷不愛去(台湾)
夏至狗,冬至猫(广西北海)
夏至有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重庆)
夏至食个荔,一年都无弊(佛山)
冬至鱼生夏至狗(广东)
芒种栽秧日管日,夏至栽秧时管时(南方)
【有关夏至节气的农事】
过了夏至,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近三十年来,华南西部6 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天麻为兰科多年寄生草本植物,无根、无叶绿素,块茎常年潜居于土中,终生依靠蜜环菌提供营养并调剂其生长发育过程。天麻主要产于我国的华中及华南地区,生于腐殖质较多而湿润的林下。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出产的天麻质量优良。其中贵州是我国野生天麻的主产地,所产天麻个大、肥厚、色黄白、半透明状、体重、质坚实饱满、无空心,为野生中之佳品。天麻的品质也与采收季节有关,冬至以后采挖者称“冬麻”,体重饱满质佳;立夏以前采挖者称“春麻”,体松皮多皱缩者质次。
天麻是我国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公约国际贸易CITES》附录的30余种药用植物之一,也是卫生部规定的可以用于保健食品的名贵中药材。自古至今,天麻既是药品,又是食品。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斋居》诗中有“黄芪数匙粥,赤箭一瓯汤”的诗句;大书法家柳公权有《求赤箭贴》,将天麻当食品,作扶老之用。这说明当时已有食用天麻滋补的风气了。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几种天麻食用方法:“彼人多生啖,或蒸煮食之,或将生者蜜煎作果食,甚珍之。”清代皇家医案中也有慈禧太后患面瘫,用天麻配伍其他祛风活络药,研末酒调,热熨患部的记载。由此可见在历朝历代天麻都发挥着它独特的药用及食补作用。
天麻味甘,性平,有医治惊风、平肝息风、提气益神的功效。对头晕目眩、眼花、肢体麻木、神经衰弱、风寒湿痹、小儿惊风、癫痫、高血压病、耳源性眩晕等症可配伍应用。临床证明,对血管神经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有显著疗效;还可以有效缓解各种肢体麻木、头痛等症状。
现代医药研究证实,天麻含天麻素、香荚兰醇、香草醛、琥珀酸、β-甾醇、苷类、生物碱、天麻多糖等药用成分,其中天麻素和天麻多糖是其主要成分。同时天麻还含有16种氨基酸,人体必需的苏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都已具备;此外,天麻中还含有29种元素或微量元素,其中锌、锗、硒、铜含量丰富。
有人将天麻的功效总结为“三抗、三镇、一补”,即抗癫痫、抗惊厥、抗风湿,镇静、镇痉、镇痛,补虚。近年来,随着对天麻的医疗保健作用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天麻的药用价值有了更多发现。
天麻对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保护和调节作用,从而起到增强记忆力、思维分析能力,减轻脑疲劳和健忘的作用。对用脑过度,学习紧张,生活压力大,电脑综合征等人群具有良好保健作用。服用天麻还可增强视神经的分辨能力,目前已用作高空飞行人员的脑保健食品或脑保健药物。
天麻还有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的作用,从而有效改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可用于顽固性失眠,神经衰弱。天麻能软化血管,增强血管壁弹性,从而从根源上降低血压,降低血脂;还可增加外周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近年来,天麻也被用于治疗抑郁症与防治老年性痴呆。因为服用天麻对缓解患者精神压力、情绪不稳定及思维迟缓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对“激动型”抑郁症患者所表现的言语动作明显增加、焦虑恐惧的情形大为有效。天麻能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使脑循环得到改善,因此日本人已将天麻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症及帕金森综合征等疾病。
很多人习惯把天麻当成“补药”长时间服用,殊不知天麻也是有副作用的。古人对此早有认识。《本草纲目》就有记载:“久服天麻,遍身发出红丹。”
服用天麻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头晕、恶心、胸闷、皮肤丘疹伴瘙痒等,个别人还会出现面部或全身水肿,甚至脱发现象。不仅单用天麻会发生这类反应,有的人服了含天麻的汤剂如半夏白术天麻汤等,中成药如天麻丸、天麻蜜环菌糖衣片后,同样会出现对天麻过敏的症状。
天麻可治疗头晕头痛,但并非所有头晕头痛用天麻都能起效。因为能引起头晕头痛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贫血或者瘀血阻滞于体内引起的头晕头痛,不能单用天麻来治疗,必须与补血、祛痰化瘀药配伍,才可以标本兼治,药到病除。
如果是为了日常保健之用,天麻煲汤时要特别注意,天麻素等有效成分很可能随着火候、时间的增加而挥发掉,非常不适宜高温久炖。正确的做法可以先把天麻研碎,等汤煮好了再放入,一定要搅匀,但不可太用力,这样才能充分保留有效成分;其次还可以直接吞服或用水送服。对于风湿患者,天麻、枸杞泡酒,每天喝一小杯效果也很好。
天麻炖乳鸽
原料:乳鸽2只,天麻20克,盐10克,鸡精5克,胡椒粉2克,姜块、葱结各10克。
【关键词】阿伊努民族;传统文化;整合;创新;民族共生
【作者】黄英兰,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81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3)02-0058-009
一、田野点介绍
阿伊努文化村并不是阿伊努民族传统部落,也不是现代国家行政区域意义上的独立的“村落”,而是于1959年建在阿寒湖畔的集居住与观光为一体的阿伊努民族社区。为了便于读者了解阿伊努文化村所处的自然环境,先从阿寒湖进行介绍。
(一)阿寒湖
阿寒湖位于北海道东部的钏路市阿寒町北侧(43.26N,144.51E),年平均气温为3.9℃。阿寒湖是由大约在六、七千年前因火山爆发而形成的大型低洼地里流人的河流汇聚而成。阿寒湖是阿寒国立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湖面海拔419米,周长26千米,面积为12.93平方千米,湖水最深处为38米。阿寒湖湖水清澈透明,四周被原始森林所环抱,四季景色富于变化。日本近代著名诗人大町桂月拜访阿寒湖后留下了“春花映朝日、夏月送清风、秋叶辉溪谷、冬山白玲珑”的美丽诗句。湖中有大小岛屿,还有被国家指定为“特别天然纪念物”的绿球藻在湖中繁衍生息,被誉为夫妻山脉的雄阿寒岳与雌阿寒岳隔着湖面遥遥相望。阿伊努民族传说中记载着阿寒湖和周边山脉以及“阿寒”这个名称的由来。很早以前,人还没有出现在大地上,整个世界只有波涛汹涌的大海,诸神认为世界上只有大海未免过于单调,因此创造了很多山脉和湖水,阿寒湖以及雄阿寒岳与雌阿寒岳、湖中的大小岛屿就是这样被诸神创造出来的。在阿伊努语中“阿寒(akan)”是纹丝不动的意思,雄阿寒岳虽然属于活火山,但很少爆发,在阿伊努人心目中是一个巍峨、镇定的形象,这个地区之所以叫做“阿寒”,是跟雄阿寒岳的这种形象有关。相比之下,雌阿寒岳是经常爆发的活火山,人们能看见其喷出的火焰及硫磺。两座山脉截然不同的外观形象,生动地反映在阿伊努民族的传说中。雄阿寒岳是一名美男子,雌阿寒岳深深被其相貌所吸引而与他结为夫妻。然而刚结婚没多久,雄阿寒岳就经常被身边的众多女山所诱惑,趁妻子不注意,便开始与其他女山幽会。雌阿寒岳知道后非常生气,于是把那些引诱其丈夫的女山挨个痛打一遍,从此那些女山变得其丑无比。回到家中雌阿寒岳向其丈夫哀求不要再花心,而雄阿寒岳却一句话也没有说,丝毫没有要改过自新的样子。雌阿寒岳气愤之余,从口中喷出了火,而雄阿寒岳仍然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丝毫没有理会妻子。
阿寒湖不仅自然景观优美,周边还有很多著名的温泉。阿寒湖于1934年被指定为国立公园以来,国家和当地政府大力开发和建设了交通、住宿、休闲、饮食等旅游设施。二战以后,阿寒湖畔成为北海道乃至全日本有名的温泉旅游之乡。目前,阿寒湖畔的交通四通八达,各种旅游设施齐全。现有24家温泉酒店和旅馆、22家饮食店、3条商业街、48家礼品店、4家24小时便利店。除商业设施外,还有阿寒湖中小学、神社以及医院、银行、警察署等配套机构和设施,是以旅游、生活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
(二)阿伊努文化村
阿伊努文化村位于阿寒湖畔西侧,是于1959年由前田一步园第三代园主前田光子女士将土地无偿提供给居住在阿寒湖畔的阿伊努民族而形成的社区。目前居住在阿伊努文化村的阿伊努民族为36户,约130人。文化村的南面有一条叫做白汤川的小河,北面是连接阿寒湖畔与周边城市的240号国道。文化村有南北两个入口,每个人口均有大型木雕猫头鹰高高矗立在大门的横梁中央。在阿伊努民族传统文化中,猫头鹰被誉为“村落神”,是阿伊努民族最为崇拜的神之一,认为猫头鹰始终守护村落免遭来自外界及坏神的侵扰。南门的大猫头鹰俯视着村外,展开双翅,目光炯炯有神,其姿态、神情充满气势。北门的猫头鹰俯看村内,双翅紧闭,但眼神同样锐利有神,这两只木雕猫头鹰是阿伊努文化村的象征性雕塑。进入南门就是广场,广场的中央有六根神柱,象征着诸神在村落停留、休息。广场的东西两侧排列着工艺品商店、饮食店以及茶屋。建筑物均为3层的木结构房屋,1层用来经营商铺,2层和3层用于居住和存放商品。每个楼身均用阿伊努民族传统图纹和木雕工艺加以装饰,配以南北人口的大型猫头鹰雕塑以及始终萦绕于耳畔的阿伊努民族歌曲,使整个村落充满着浓郁的阿伊努民族文化风情。广场的北侧有用茅草和芦苇作为主材料建造的阿伊努传统房屋——“齐偕(cise)”以及传统粮库、熊棚和祭坛,它们是对阿伊努民族传统居住方式的复原与再现。北门外是阿伊努歌舞的表演场所——“伊寇楼(ikoro)”剧场,“伊寇楼”在阿伊努语中是珍宝的意思,其面积为899.55平方米,有332个观众席。
阿伊努文化村被誉为“民间工艺品与舞蹈”的故乡,这里的阿伊努民族充分利用坐落于日本旅游胜地——阿寒国立公园的地理优势,以出售民间工艺品、表演歌舞、举办富有传统文化色彩的节日——绿球藻节等方式来经营生活。而民间工艺品、歌舞、绿球藻节均是在市场经济和旅游经济的背景下,经过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开发后形成的源于传统而又有别于传统的一种新的文化。通过创造并利用新的文化,阿伊努文化村的居民既获得了经济回报,解决了生存问题,又丰富和充实了阿寒湖地区的人文及旅游文化。下面笔者将基于田野调查,依次对阿寒湖阿伊努文化村的民间工艺品、传统歌舞表演、绿球藻节及它们所依据的传统文化分别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民间工艺品——对传统雕刻、刺绣文化的整合与创新
(一)“阿伊努图纹”及传统雕刻、刺绣文化
“阿伊努图纹”是阿伊努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特色,主要由直线和曲线构成,直线意味着坦率、正直和具有诚意,曲线象征着和平、圆满和富饶。常见的图纹样式有波浪纹、螺旋纹、鱼鳞纹、花草纹等。图案的边缘一定是“尖状”,阿伊努人对此的解释是为了更好地驱除邪魔。在传统社会中,男人在各种狩猎工具、生活用具及神具上雕刻“阿伊努图纹”,女人在制作仪式上穿的衣服时也在衣襟、袖口、下摆及肩膀等部位刺绣“阿伊努图纹”,主要是为了辟邪。阿伊努民族认为,神分为好神和恶神,好神为人们提供食物和衣料并保佑人们的健康和幸福,而恶神会带来疾病、死亡及各种灾难。为了免遭来自恶神的侵扰,人们会在各种生活工具及衣服上雕刻和刺绣“阿伊努图纹”。在过去,如果一个男孩儿能够独立雕刻各种生活工具,说明他已经成年,可以娶妻结婚;同样,当一个女孩儿的刺绣手艺赢得大人的认可时,意味着她可以出嫁。也就是说,在阿伊努民族传统社会中,雕刻和刺绣分别是男人和女人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手艺与技能。
现在,阿伊努民族基于雕刻和刺绣的传统文化,整合并开发出了具有鲜明的阿伊努民族文化特色的工艺产品。阿伊努文化村中有近30家工艺品商店,出售种类繁多、丰富多样的木雕及刺绣工艺品、日常生活用品及首饰等。
(二)木雕工艺品
在木雕工艺品中,最为普遍的是木雕熊、木雕猫头鹰及木雕大马哈鱼。在阿伊努民族的传统信仰中,熊、猫头鹰、大马哈鱼分别是最重要的山神、村落神和河神。而在传统社会中并没有雕刻这些动物神的习俗,现在见到的这些工艺产品是在商品经济和旅游热的背景下,阿伊努民族对自己的传统雕刻工艺与精神信仰文化很好地进行整合的产物。木雕工艺品的种类繁多,除了上述动物外,还有鹿、狐狸、兔子等的雕刻。所有动物的雕刻在大小和价格上均有比较悬殊的差异。以熊雕为例,有大到高出人头的巨熊,也有小到可以放在手上观赏的小熊,价格是几百日元到几十万日元不等。据店主介绍,价格不仅与产品的大小、体积有关,还与其工艺的难易与精细程度有关,体积越大、做工越精细,价格就越高。各种动物的造型和神情也丰富多样。以熊为例,有的乖乖地蹲在地上、有的直立着仰望天空、有的与同伴在树枝上快乐地玩耍、有的小熊坐在母熊的肩膀上撒娇、有的嘴里叼着鱼、有的双手举着水瓶在喝水……其造型生动逼真、惟妙惟肖。除雕刻各种动物以外,还有雕刻人物形象的,常见的有传统阿伊努年轻夫妻形象,身着民族盛装、双手紧扣置于胸前,表情平和而慈祥。另外,还有雕刻有阿伊努图纹的托盘、碗、碟子、纸巾盒、镜架、靠背椅、挂钟、相框等日常生活用品与项链、手链、耳环等首饰以及钥匙扣、手机链等装饰品。
一些店主会身着民族服装在店的入口处进行现场雕刻以吸引更多游客。据其中一名店主介绍,用来雕刻工艺品的木材有槐树、赤皮桐、科木等,这些木材是经私有林林主的允许后砍伐来的。店里的商品有些是自己亲手制作,有些是从专门从事木制品雕刻的阿伊努人工匠那里购买的。一般情况下,雕刻1件商品需要的时间为短则1天、长则1周或1个月。至于消费者群体,一般是来阿寒湖旅游的游客。
(三)刺绣产品
基于传统而开发的刺绣产品也多种多样。在阿伊努文化村的工艺品商店里出售的刺绣产品有阿伊努民族服装、女士手提包、挎包、钱包、手绢、头巾、体恤衫、杯垫、墙饰等等。这些商品一般是在棉布或麻布上刺绣阿伊努图纹而成,根据商品的种类布料有薄厚之分,阿伊努图纹与传统刺绣工艺是这些产品的灵魂。目前使用的阿伊努图纹是刺绣者依靠自身想象力而创造出来的,而其创意始终不离“直线与曲线的组合”、“尖状”边缘等传统元素。同木雕工艺品一样,刺绣产品也是一针一线纯手工制作出来的,因此价格会贵一些。比如,一个杯垫的价格在1—2千日元左右,女士手提包的价格为1万日元左右。店内出售的产品一般是由女店主亲手制作,库存告急时,也会请别人帮忙并支付工钱。
阿伊努文化村各工艺品商店的店名均采用充满传统文化色彩的词汇。比如,“古坛(kotan)屋”,“古坛”是沿着河流而形成的阿伊努民族传统村落;再比如“丸木舟”,即圆木舟,是阿伊努民族出行和捕鱼时的必备工具。另外还有“熊之家”、“优卡拉(yukara、阿伊努口传文学)堂”、“辟丽咔(pirika、美丽、美味等表示赞美的阿伊努语)”等等。各家工艺品店虽然都经营雕刻和刺绣产品,但在出售的商品类型及经营主题上均有不同的侧重,力求凸显自己的特色。营业时间是以游客出入文化村的时间为准,一般为早上9点钟开店、晚上10点以后闭店。
三、歌舞及乐器表演——对传统文艺的整合与创新
阿伊努民族对传统文艺的整合集中体现于将阿伊努传统生活文化改变为舞台文艺。对传统社会中的阿伊努民族来说,歌舞以及乐器的弹奏均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并非是一种表演。到了明治时期,由于政府实行同化政策,阿伊努民族的生活方式逐渐开始发生变化,传统文艺也越来越远离人们的生活。而随着北海道旅游热的到来,大批游客蜂拥而至,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并向外界介绍自身民族的文化,阿伊努民族通过对传统文艺进行加工将其搬上了舞台,使其成为一种表演的形式。
目前,阿伊努民族舞蹈被称为“阿伊努古式舞蹈”,古式舞蹈具有地方差异,现在传承于整个北海道的古式舞蹈约为200种。阿寒湖地区的古式舞蹈于1984年被指定为国家重要无形民俗文化遗产,于2009年被列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无形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文艺表演在“伊寇楼”剧场进行。这是由钏路市政府出资约4亿日元所建的日本首个阿伊努文艺表演的专门剧场。从2011年开始投工建设,同年11月竣工,于2012年4月29日起正式投入使用。在这个剧场建成以前,是在“齐偕”里或露天广场上进行表演的。
(一)阿伊努民族传统歌舞及其表演
1.传统歌舞
金田一春彦先生讲到:“只要进入阿伊努部落,无处听不到歌声。”对于阿伊努民族来说,歌舞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对喜怒哀乐的表达、是与人交流的方式、同时也是感谢神的仪式。阿伊努民族歌曲的特点是旋律的简单和重复,中间经常伴有“号子声”。由于是不断重复同一种旋律或节拍,对重复的次数又没有规定,因此,至于一首歌曲唱到什么时候结束,完全取决于演唱者的兴致。阿伊努民族的舞蹈有向神祈祷的舞、模仿动物形态的舞、表现狩猎、农耕等生产生活的舞、驱魔降邪的舞等。这些舞大多不使用乐器奏乐,跳舞时人们分为两组,一组是专门唱歌打节拍的人,另一组是结合着节拍翩翩起舞的人。
2.歌舞表演
在“伊寇楼”表演的歌舞中既有流传于阿寒湖地区的传统舞蹈,如“鹤舞”,另外还有广泛流传于北海道各地的其他具有代表性的阿伊努民族歌舞。整个表演大约进行30分钟,在旅游季节里,每天滚动式表演4—5次,门票价格为中学生以上每人1000日元,小学生及其以下每人500日元。下面介绍其中几个歌舞节目:
坐歌穿着民族服装的几位女性围坐成两个圈,将漆器的盖子放在中央,大家一起用手边拍打盖子边唱歌。在传统社会里,漆器是通过与“和人”的交易得来的宝物,被认为是财富的象征。在过去,“坐歌”是仪式结束后在跳各种舞蹈之前为活跃气氛而唱的。沿袭其传统,在所有的歌舞节目中,“坐歌”最先进行表演。
鹤舞阿寒湖地区是丹顶鹤的冬季栖息地,“鹤舞”是模仿丹顶鹤的动作而创造的舞蹈,是阿寒湖地区最有代表性的舞蹈。4个人面对面站成方形,相互成对角的两个人各为一组,其中一组先将上衣的下摆用手提至头顶并将手臂向外延伸,边左右轻轻摇摆身体边向中间迈步,这个动作象征着丹顶鹤展翅飞向天空,两个人走到中间后用同样的方式返回原点。紧接着第二组也重复同样的动作,整个舞蹈的意思为鹤夫妻教自己的孩子如何飞翔。优美的舞姿及演员们发出的模仿丹顶鹤声音的“号子声”叫人印象深刻。
酿酒舞在阿伊努民族传统仪式中,酒是献给神的最重要的礼物,酿酒舞是由3位女性将漆器圆桶、碗以及起到漏斗作用的用藤条编织的簸箕等工具搬上舞台来表演酿酒的最后一道工序——酒渣分离的情形的舞蹈。
剑舞阿伊努民族认为,疾病或死亡是由于恶神在作祟,但又认为剑能够驱除和打败恶神。因此在流行传染病或乔迁新居时,经常由男子携剑跳舞以驱魔降邪。在舞台表演中,由两名男子穿着民族盛装,左手把着挎在腰上的刀鞘,右手举着剑上下挥动手臂,双腿跟着手臂的节奏在原地踏步,嘴里不时地发出铿锵有力的“号子声”。
(二)传统乐器及其表演
1.传统乐器
阿伊努民族的乐器有被叫做“木库利(mukkuri)”的口琴和叫做“通考利(tonkofi)”的竖琴。口琴用长约10—15厘米、宽1—2厘米的竹片为材料,中间薄薄的部位刻成舌状,根部结一线绳。演奏时,把舌状部分放入口中,一只手拉住线绳并拨动,随着拨动的快慢及口型的大小变化而产生不同的音色,通过其音色及提音能表达各种各样的想象与情感。据阿伊努民族介绍,“木库利(mukkufi)”是女性用来向心仪的男性求爱的方式,或在山里迷路时用于告知自己所在的位置。竖琴为五弦琴,长约1米,宽约15厘米,最早流行于桦太地区,弹竖琴的人一般像抱婴儿一样小心翼翼地将其抱在怀中用手指拨动琴弦,其音质极为安静。
2.乐器表演
阿伊努民族的口琴主要是通过拉动线绳使竹片在口腔中产生共鸣而发出声音。最近,阿伊努文化村里又发明了一种不用线绳的口琴,只要将竹片部位放入口中,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拍打口琴边缘就可以发出声音。在舞台上,两位女演员分别用传统和新型的口琴各自进行表演。竖琴由一位女性坐在舞台中央弹奏,琴声安静而优雅。
当歌舞及乐器表演结束时,演员们会邀请观众到舞台上学跳阿伊努民族舞蹈,邀请时演员说道:“在阿伊努民族的传统习惯里歌舞本不是用来表演的,而是大家共同分享的,请观众们上台来与我们一同分享。”一些观众走上舞台与演员共同围成大圈,随着演员的指令亲身感受阿伊努民族舞蹈。这个环节通过演员与观众的互动不仅拉近了相互间的距离,同时在节目接近尾声时实现了“表演”到“传统”的回归。
四、绿球藻节——对传统送灵仪式的传承与革新
(一)传统送灵仪式
日本民族学家大林太良曾指出:“人们对待现实的根本观点和态度就是世界观,它也可以通过具体的神话和礼仪等反映出来。由于民族和文化的不同,这种世界观也呈现出纷繁万千的形态。”阿伊努民族认为,世界分为“卡穆依莫昔里(kamuimoshiri)”和“阿伊努莫昔里(ainu-moshiri)”,即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神住在神国,为了给人们提供食物和衣料而变身为各种动物和植物下凡至人的世界来居住。阿伊努民族为了感谢和回报神对人们的馈赠,进行将神的灵魂送回神国的盛大仪式,这就是送灵仪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送熊灵”仪式。猎人在初冬至第二年早春,从熊窝中捉住刚出生的幼熊,带回家精心饲养2至3年后进行宰杀,将其灵魂送回神国。人们通过举行酒宴、祭供、祈祷等盛大的仪式来感谢熊神,并嘱托熊神将人们的心意带到居住在神国的其他诸神那里,希望诸神给人类赐予更多的恩惠。
(二)绿球藻节
1.绿球藻节的起源
绿球藻节并非是阿伊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从1950年开始以保护阿寒湖中的绿球藻为目的而举办的具有浓烈的阿伊努民族传统送灵仪式特点的节日。
绿球藻是生长在淡水湖中的绿藻类植物,会形成直径为1厘米到30厘米不等的球状体,外观像绿色毛绒球。除了日本,绿球藻还分布于欧亚大陆、大西洋北岸诸岛、冰岛、北美大陆的五大湖周边等地,形成一个环绕北半球的带状分布图。但呈现球状体的只见于阿寒湖以及冰岛的蚊子湖。最近研究结果表明分布于北半球各地的绿球藻极有可能起源于日本,由候鸟传至欧美。在日本,绿球藻于1921年被指定为国家“天然纪念物”,于1952年进一步被指定为国家“特别天然纪念物”。
20世纪40年代,由于盗采、周边发电站的建设造成的阿寒湖水位的下降等原因,阿寒湖中的绿球藻一度面临灭绝。为了保护绿球藻,当地居民开展了设立“阿伊努爱护会”、管制盗采并呼吁人们将擅自采走的绿球藻送还于阿寒湖等运动。1950年,作为将归还过来的绿球藻放回阿寒湖的仪式,举办了第一届绿球藻节。
2.绿球藻节的举办
绿球藻节从1950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2012年迎来了第63届。它是将阿寒湖“特别天然纪念物”绿球藻与阿伊努民族传统送灵仪式相互结合起来的产物,随着旅游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初为了保护自然生物体而举行的这个节日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代表阿寒湖地区乃至北海道的重要节庆。
从1974年的第25届绿球藻节开始,于每年10月8—10日间举行。在这里,笔者所记录的是2012年第63届绿球藻节的情形。绿球藻节的具体日程如下:
2012年10月8日(月)
10:30
关于绿球藻的讲演(地点:阿寒湖畔生态美术馆)
13:00绿球藻生长观察会(地点:绿球藻馆)
10月9日(火)
13:00绿球藻舞蹈表演、神轿游行(生态美术馆阿伊努文化村)
迎接绿球藻仪式
19:30进行祈祷(地点:湖岸)
19:45
火炬游行(湖岸阿伊努文化村)
守护绿球藻仪式
20:15进行祈祷(地点:阿伊努文化村传统住宅“齐偕”)
阿伊努民族舞蹈表演(地点:阿伊努文化村广场)
10月10日(水)
送会绿球藻仪式
10:00进行祈祷(地点:阿伊努文化村传统住宅“齐偕”)
10:30绿球藻游行(阿伊努文化村湖岸)
11:30送回仪式(地点:湖岸)
舞蹈表演以及祈祷
乘圆木舟将绿球藻送回阿寒湖
绿球藻节由阿寒町、阿寒观光协会及阿寒湖阿伊努协会共同举办,具体事务主要由阿寒观光协会和阿寒阿伊努协会负责。其中,阿寒观光协会负责宣传及整个节日日程的安排、组织与协调,阿寒湖阿伊努协会担任与绿球藻的“迎接”、“守护”与“送回”仪式相关的具体事务。
下面,笔者将主要介绍绿球藻节的核心环节——“迎接”、“守护”、“送回”的仪式。这3个仪式的依次进行恰恰是对传统社会中对熊的信仰行为——捕捉熊、饲养熊和送熊灵这一全过程的新的演绎。所不同的是:首先,熊是神,而绿球藻并非被现代的阿伊努民族认为是神。绿球藻节的第一代祭司山本多助先生曾经说过,阿伊努民族举办绿球藻节是为了感谢养育绿球藻和人类的大自然,而并未将绿球藻视为神。其次,对熊的信仰行为体现的是人与神之间“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绿球藻节体现的是在现代旅游经济的促动下,阿伊努民族与阿寒湖畔的“和人”之间形成的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
“迎接”的仪式10月9日晚7点半,“迎接”绿球藻的仪式正式开始。一艘圆木舟从漆黑的湖面上缓缓驶向湖岸,圆木舟上坐着3个人,一个人手里举着火炬,一个人在划船,坐在中间的人用双手捧着摆有绿球藻的用树枝编织成的圆形托盘。这个绿球藻是为了举行仪式而获得特别许可后采来的。湖岸的第一排站着迎接绿球藻的几名男子,站在其后面的是从北海道各地集聚到阿寒湖来参加绿球藻节的150名左右北海道阿伊努协会各支部成员,所有的人身着民族盛装,女性们一起唱着绿球藻歌。当圆木舟靠岸时,岸上的一名男子接过绿球藻将之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祭坛上,随后由祭司说一些表示迎接的祈祷语。说完祈祷语后,祭司便将摆有绿球藻的托盘捧在双手中站在队伍的最前方离开湖岸,朝着阿伊努文化村的方向驶进。紧随其后的所有阿伊努民族成员站成两列,手里举着火炬,唱着绿球藻歌曲,慢慢驶向阿伊努文化村。游客们或者站在队伍的旁边,一边观看一边进行拍照,或者索性跟着队伍一起行进。除了游客,还有很多新闻媒体人士始终跟着队伍进行拍摄。大约30分钟后,游行队伍到达阿伊努文化村广场。
“守护”的仪式到达阿伊努文化村后,祭司将绿球藻放在搭建于传统房屋“齐偕”前的祭坛上,随后在“齐偕”里举行简单的守护绿球藻的祈祷。这个时候,在屋外的广场举行阿伊努民族传统舞蹈表演。表演是由专程来参加绿球藻节的北海道阿伊努协会各支部的成员进行的,他们分别展示流传于当地的舞蹈,如剑舞、弓箭舞、鹤舞、丰收舞、甩头舞等。参加表演的不仅有大人,还有小孩儿,整个场面充满欢愉与和谐。这时众多游客也在旁观赏,为了使游客加深对阿伊努舞蹈的了解,每个表演开始前报幕员会介绍舞蹈的来历和寓意。在舞蹈表演结束以后,绿球藻会被拿到“齐偕”里存放。游客们观看完表演后,可以在阿伊努文化村的工艺品店里购买一些礼品。
“送回”的仪式10月10日上午10点开始举行“送回”绿球藻的仪式。作为“送回”仪式的第一个环节,在“齐偕”举行祈祷,这是绿球藻节的第三次祈祷。“齐偕”的上座上摆放着各种祭品,如茄子、牛蒡、胡萝卜等蔬菜,苹果、葡萄、梨等水果以及米饼和各种糖果,绿球藻被置于各种祭品的中央。“齐偕”的地炉的一侧坐着祭司和阿伊努文化村的其他长老,对面坐着来自北海道其他地区的阿伊努民族长老。先由两名专门负责斟酒的年轻男子给在座的每一位长老的碗中倒人被称为“陶脑陶(tonoto)”的神酒,每位长老用神筷将碗中的酒蘸一些后洒在地炉中的火上面,意味着给火神献酒,然后将碗中的酒喝掉。长老们喝完后,来自各个地区的阿伊努民族女性代表到地炉边用同样的方式给火神献酒。祭司一边向火神献酒,一边用阿伊努语说祈祷语。整个仪式在庄重而严肃的氛围中进行。祈祷结束后,同样由祭司手捧绿球藻并形成以阿伊努民族组成的长长的队伍离开阿寒湖文化村。队伍中的每一个人穿着民族盛装,排成两列慢慢行走在阿寒湖畔的中心商业街上,行驶在队伍前方的面包车里通过扬声器播放着绿球藻歌。游客们停住脚步在观看游行队伍,各家酒店的老板和职员在酒店门前一齐拍手欢迎队伍的到来。
游行队伍的目的地是湖岸,队伍首先到达的地方是前田正名胸像前,这个胸像是于1961年为了纪念前田正名先生为阿寒湖畔的开拓建设做出的杰出贡献而建的。首先,由财团法人前田一步园现任理事长迎接队伍的到来,祭司将绿球藻放于胸像前,然后用神筷献酒。献酒结束后,几位男性长老一同站在胸像前进行阿伊努式敬礼。献酒和敬礼结束后,由一名男子在胸像前跳弓箭舞来表示对前田正名先生的敬意。
离开前田正名胸像后,游行队伍前往阿寒岳神社。到达阿寒岳神社时,神社的神官接过绿球藻,将其拿到神社的前殿里进行日本神道式祝词仪式。然后,神官将盛着酒的大腕递交给祭司,祭司和站在旁边的阿伊努民族男子们每个人轮流地喝一口碗中的酒,并击掌示礼。
神社的仪式结束后,游行队伍继续前行来到湖岸。到达湖岸,首先进行舞蹈表演,这次表演主要是由阿寒湖阿伊努文化村的人们担当。随后在设于湖岸的祭坛前再一次进行祈祷。祈祷结束后,祭司捧着绿球藻坐上停靠在湖岸边的圆木舟,另外还有两名男子坐在祭司的一前一后的位置划船。湖岸上的阿伊努民族以及游客们目送着圆木舟缓缓离开湖岸。在离湖岸大约十几米处,祭司将圆盘中的绿球藻轻轻地抓起并小心地放回湖水中,全部放回后圆木舟返回到湖岸,意味着绿球藻节圆满结束。
整个绿球藻节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以阿伊努民族以外的阿寒湖畔居民为主的活动,如绿球藻舞蹈表演、神轿游行;二是以阿伊努民族为中心举行的“迎接”、“守护”、“送回”的仪式,后者将阿伊努民族的传统信仰文化与当地的旅游经济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了绿球藻节的核心部分。从漆黑的湖面上缓缓驶向湖岸的圆木舟与绿球藻、祈祷、火炬游行、在阿伊努文化村广场以及湖岸上的阿伊努民族舞蹈表演、乘圆木舟将绿球藻放回阿寒湖,这些仪式的所有流程都是在游客的参与下进行,具有浓烈的“表演”色彩。可见,绿球藻节是借助绿球藻这样一个生息于阿寒湖中的生物体及阿伊努民族传统信仰仪式,以“表演”的方式呈现的一种新的文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