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淡水养殖

淡水养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淡水养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淡水养殖

淡水养殖范文第1篇

2、水流。一定速度的流水,对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育成都有重要意义。生产实践证明,在流水的水域中育成的珍珠光泽较静水中育成的珍珠光泽好,产量也高。

3、水的酸碱度(PH值)。中性的水域(PH7~7.5)最适宜于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大多数淡水水域的PH值为6.5~8.5;硬水水域偏于碱性。酸碱度超过一定限度都会影响育珠蚌的生长和生存。

4、无机盐。无机盐对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钙是育珠蚌贝壳和珍珠的主要成份(以碳酸钙形式存在),育珠蚌的养殖场所一般要求每升水含钙10毫克以上。此外,还有镁、硅、锰、铁等,都要求有一定的含量。

5、饵料生物。水中饵料生物充沛,育珠蚌的营养丰富,就生长好,从而珍珠也就长得快,且质量高。主要饵料生物有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6、光照和通风。光直接产生热效应,从而对育珠蚌和饵料生物的生存提供能量来源;光影响着水环境的理化性状;光对育珠蚌的颜色、生殖和行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丰富珍珠的光泽也有利。通风的环境水波荡漾,增加水中的溶解氧,还可促进上下水团的运动和热量的传递。

淡水养殖范文第2篇

一、望

“望”即“看”的意思,就是通过肉眼直接观察。“望”有以下“三望”。

一望鱼:就是观察病鱼体表基本症状以及鱼类在水中表现等。望鱼的重点主要看体型是否正常;机体是否有破损、囊肿、粉疱、充血出血;是否有寄生虫等外物附着;体表粘液是多是少;鳞片、鳍条是否完整;眼球是否有突出,充血出血、白内障现象;是否红肿突出等。鱼类在水中表现主要看鱼类摄食是否正常;在水中是否离群独游,慢游、打转游,头下尾上游、成群狂游,是否上蹿下跳、烦躁不安等。

二望水质;就是观察养殖水体水色及透明度。一般情况下,对养殖生产有利的水色主要有茶色,茶褐色、黄绿色、油绿色,浓绿色等。在这些水色的水中,浮游植物以硅藻和绿藻种群为主,能够被鱼类消化利用.反之,对养殖生产不利的水色主要有黄色、蓝色,灰色、红色、酱色、白色等。在这些水色的水中,以蓝绿藻、微囊藻、鞭毛藻、原生动物,纤毛虫、轮虫、桡足类等种群为主,不能被鱼类消化利用。透明度就是指光透入水中的深浅程度,是养殖水体重要的指标之一。一般情况下,养殖水体的透明度以控制在30—40厘米为好。

三望池塘环境;就是察看池塘水中是否有残渣剩饵,四周是否有杂草、污物、敌害生物,进排水是否通畅,水源是否存在污染等。

二、闻

“闻”诊相对简单,就是嗅闻池水及患病鱼体气味。正常情况下,养殖水体应该是无味或略带鱼腥味,但在工农业污染、水质恶化或鱼病大规模发生期间,腥味较浓或发出腥臭、恶臭等其他异味。对于患病的鱼体,细菌性、病毒性鱼病腥臭味较重,寄生虫性鱼病异味较轻。

三、问

“问”就是了解、询问的意思。问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造成病害发生的原因所在,以便为下一步治疗和今后预防提供参考。问的主要内容包括池塘清整情况促否清塘、淤泥深浅、底质状况等1,苗种投放情况(投放规格,搭配比例、苗种来源是否正规、下塘前是否消毒等),饲料投喂情况(饲料品种、投喂时间、投喂次数与数量、吃食情况等),水质管理情况(是否按时加水换水、是否按时开机增氧、是否使用过水质改良剂等),施肥情况,拉网情况,病害预防情况(是否坚持药物防病或采用其他防病措施),现病害发生情况(发病时间、危害程度,已采取的相应措施、往年有无类似病史及危害治疗情况)等。在养殖生产中,大多数渔户在病害发生后往往是通过电话咨询的方式来进行鱼病治疗的。在这种情况下,问诊尤为重要。由于不能深入现场,故在电话咨询中除了要询问以上内容外,还要重点询问“望”和“闻”这两个环节所列的主要内容,以便全面、准确判定鱼病的种类及病因。

四、切

中医“切”是指把脉,通过与病人身体的接触来了解病情。在鱼病诊断中,“切”是指在肉眼不能直接判断的情况下,借助辅助器械,仪器设备等手段对病鱼内脏器官和养殖水体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测量。“切”有“二切”,即:一切鱼、二切水。

一切鱼:指对鱼体进行解剖,通过观察鱼体内部器官所显症状来判定鱼病及病因。解剖的顺序一般是先将鳃盖剪开,看鲤丝是否完整,是否糜烂、变色,是否充血出血;再将腹部剪开,观察肠道是否正常,肠内食物状况,是否有寄生虫,是否红肿、糜烂、充血发炎;肝、胆、性腺等脏器是否正常,是否肿大变形、变色;腹腔是否有积液,积液状况等。对于某些肉眼不易观察的疾病,还要借助显微镜对病变部位进行切片检查;必要的情况下,还要通过免疫学诊断、病理学诊断,或进行病原体的分离、培养、鉴定等方法,来确诊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

二切水:指借助水质快速测定仪等仪器设备对养殖水体的各项理化指标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结果与《渔业水质标准》的对照分析来判定水质的好坏,从而找出病害发生的根本原因。一般情况下,对养殖生产有着重要意义的水体指标主要有以下几项:

1.溶解氧溶解氧是养殖水体水质好坏的最重要的指标。一般情况下,养殖水体溶解氧不能低于3毫克/升。

2.pH值就是指酸碱度。一般情况下,养殖水体正常水质的pH值为7.0-8.5。pH值过高,会直接影响到鱼类血液的pH值,使其发生碱中毒,并会腐蚀鳃组织及皮肤,引起大批死亡。

3.氨氮一般情况下,养殖水体氨氮含量不能高于0.2毫克研。

4.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氨氮向硝酸盐转化过程的中间产物,对养殖动物的毒性较强,是养殖水体诱发暴发性疾病的主要因素。

淡水养殖范文第3篇

一、养殖池塘的选择

1.养殖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池塘底质可以是泥沙或者是沙质,避免在酸性土壤处建池。养殖池塘要有注排水系统,此外还要选择交通方便、有电力供应等因素。

2.池塘挖成长方形为佳,长宽比约为3:1,水深1.5~2米,塘堤宽度不小于2米。

3.养殖场配备好发电机和增氧机。

二、虾苗的选取

1.优质的虾苗是提高存活率和高产的保证。选购健康活泼、无病菌规格整齐的虾苗。虾苗规格1.0~1.5厘米,规格太小的虾苗成活率低。2.虾苗的淡化。虾苗的淡化是南美白对虾在淡水中养殖成功的重要环节。淡化过程应该要循序渐进,让虾体有个适应过程。淡化水体每天淡化的盐度不应该超过1‰,一般淡化的海水比重为1.015~1.018,在淡化过程中每天降低比重3~4个单位,在降到1‰时,可将虾苗移入淡水池塘。3.虾苗的放养。选择水温20℃以上,放苗应选择晴天上午或者傍晚进行,雨天及中午大太阳的时间禁止放苗。在水质良好,配备增氧设备的土池中放养密度可4~5万尾/亩。

三、饲养管理

淡水养殖范文第4篇

1.1残饵、排泄物、分泌物

人类在进行水产养殖中,尤其是一些池塘养殖,水产养殖生物的营养能量来源是人工投饵,但不可避免的是人类投饵的食物并不能完全被养殖生物所吸收,就会导致无法被养殖生物所食的饵料排泄物及分泌物溶解出来的营养盐和有机质污染环境,这些有机物在淡水中进行分解转化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直接引起鱼虾贝类生长受抑、饵料系数降低,严重的还会出现窒息死亡。有机物的氨化作用会产生氨,氨会转变成亚硝酸盐,这是导致水产动物发生疾病的重要因素,比如一定数量的分子氨会直接损失鱼鳃表皮细胞,降低鱼类的免疫力。

1.2化学农药、抗生素、饲料添加剂

在淡水水产养殖中,人类为了加快促进生物的生长,维持水体的环境相对稳定性,防治病害的发生,会使用一些化学农药、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这些是现代水产养殖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人为主观原因,导致了化学农药和抗生素的滥用,加上没有合理和使用搭配饲料添加剂,也会导致是残留和积累的水产品在水域中。

2治理措施

2.1科学规划水产养殖面积

我国集约化水产养殖主要采取集约化形式是多余的饲料的一个主要原因,饲料大量过量的水远远超过他们的纯化,污染水环境,因此科学合理的养殖区规划。水产养殖部门可以根据水体不同的使用功能科学规划养殖水面。充分考虑水水产养殖和水承载能力的负载能力等重要因素,在保护海洋环境没有污染,水产养殖面积的科学规划,制定合理的饲养密度的前提。

2.2提高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如净化厂工程,工程技术,鱼菜共生,贝类养殖处理污水工程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以及生物净化工程技术。治理水域环境的重大举措是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它的特点是投资少、没有二次污染,保证了水产养殖的良好水环境,市场发展前景较大,是获得良好水环境的重要保证,其市场与发展前景广阔,是治理养殖污染水体价值较高的生物工程技术。

2.3加强水产养殖管理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水产养殖虽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一定程度上污染了水域环境,养殖管理手段违背了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观,人类必须要树立只有在保护水域环境不受污染的前提下,实施水产养殖,水产养殖才能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水产品规范养殖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现阶段我国缺乏完善的水产养殖法律法规,对水产养殖监督不够,所以相关部门要加快制定相关水产养殖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步伐,制定相关奖惩措施,严格管理机水产养殖业。

2.4建立健全水产养殖法律法规

依据我国国情,参考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水产养殖方面的管理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科学合理规划水产养殖面积及养殖品种,建立渔业用药限制和养殖废水排放标准,加强监管渔药使用和养殖废水排放,加大对渔药滥用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近几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2.5提高水产养殖人员素质

现阶段我国从事水产养殖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水产养殖技术方面及总体受教育程度上,这些人员缺乏保护环境和保护水域的意识,这样就认为的导致了水域环境污染较严重。要提高水产养殖人员的素质,政府可以通过地方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单位举办培训班或讲座,将最新养殖技术和环境政策法规分步骤传授给渔民,提高渔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2.6净化水体处理方法

2.6.1物理处理法

物理处理法是一种比较初级的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法的原理是根据水体和相关污染物的理化性质,通过机械的方法净化水体,该方法普及度相对较高。现阶段人类比较常用的有沉淀法、过滤法、泡沫分离法、吸附法、逆渗透法、曝气法等对于悬浮颗粒物较多的水质,可采用沉淀法、过滤法、泡沫分离法进行处理;如果如水,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可使用吸附法利用多孔固相物质除去吸附的有毒物质,常用的多孔性固相物质包括活性炭、硅胶、沸石、浮石粉等;水,如果有害气体,如氨和氯的存在,可使用水,曝气方法来改变曝气,去除有害气体。

2.6.2化学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主要效果是去除水体中的有害离子,常用方法有凝聚法、氧化处理法、离子交换法、络和法以及中和法、消毒杀菌剂法等等,其中以氧化处理法的应用最为普遍,该方法利用各种氧化剂氧化水体中的化学物质,氧化剂有臭氧、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其中臭氧的应用范围最广、处理效果最好。氧化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氧化剂不仅可以消毒、杀菌,而且其本身所具备的氧化性还可以与有机物、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反应,去除有害离子。

3淡水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

淡水养殖范文第5篇

勃氏雅罗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雅罗鱼属、滩头雅罗鱼种,学名滩头雅罗鱼、三块鱼(国际商品名)、远东雅罗鱼、亚细亚陆鱼,地方名有大红线、小红线、大白肚、滩头鱼、金滩头、银滩头、黑滩头和高丽细鳞等。勃氏雅罗鱼是鲤科鱼类中唯一在海洋中生活、在淡水河流中繁殖的洄游型溯河产卵的偏冷水性鱼类,在繁殖季节主要出现于我国图们江及绥芬河流域下游纯淡水和河流人海口的半咸水域中。

勃氏雅罗鱼体长型,稍侧扁;背部颜色随时间和地点的不同变化较大,腹部白色;头尖吻长,口亚下位;圆磷;尾鳍分叉型,两叶末端尖。成鱼通常在身体两侧侧线下、鼻孔下方向后至尾鳍基部有一条橘红色纵带,因而勃氏雅罗鱼又称大红线或小红线,但纵带颜色也随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每年4月中下旬,勃氏雅罗鱼都会分三批从公海千里迢迢、成群结队地游回故乡,进入淡水河流产卵繁殖。第一批游回的勃氏雅罗鱼个体较小,数量较多,体色金黄,鳍条及身体两侧的纵带呈红色或橘红色,在阳光照耀下通体金光闪闪,俗称金滩头;过一段时间,第二批勃氏雅罗鱼游回,此时的鱼个体稍大,数量极少,体色较浅,身体两侧的纵带也变浅,通体变成银白色,俗称银滩头;再过一段时间,第三批勃氏雅罗鱼游回,这批鱼的数量最多,个体最大,是勃氏雅罗鱼的主要产卵群体,鱼体色较暗,体背变成铁灰色,俗称黑滩头或铁滩头。

勃氏雅罗鱼在自然江河中3龄成熟,人工养殖的2龄可达成熟期。成熟个体一般重500克左右。每500克雌鱼怀卵量平均3万粒。

勃氏雅罗鱼在纯淡水中产卵,适宜产卵水温7~20℃。鱼的卵径小,平均直径1.8毫米,卵黏性、米黄色。

勃氏雅罗鱼仔鱼在河湾育肥,到秋末降河人海;也有的在河湾越冬,第二年春季解冻后才降河入海。成鱼产卵后即返回海中,活动于水体中下层。

勃氏雅罗鱼对温度适应性强,0~33℃均可生存,水温8℃开始摄食,22~28℃摄食最佳。勃氏雅罗鱼在海水、淡水中均可生长,有较高的耐碱性,在海水、咸水、咸淡水、纯淡水和pH值9以下的碱性水中均能生活。勃氏雅罗鱼与鲤鱼的食性相同,主要食物为水生昆x、软体动物和大型浮游动物,其次为水生维管束植物、藻类、小鱼虾等,幼鱼时期的食物主要是浮游动物,在人工池塘中可食人工颗粒饲料。

二、养殖前景

勃氏雅罗鱼是传统的名贵珍稀鱼类,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肉中蛋氨酸和赖氨酸等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比一般鱼类高(比鲤鱼、草鱼分别高出29%和34%),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A、维生素D等。现代研究证明,雅罗鱼体内含有一种多糖黏蛋白质,有促进细胞发育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有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功效,对代谢性疾病、身体虚弱等也有较好疗效。历史上,勃氏雅罗鱼与兴凯湖的大白鱼和乌苏里江的鲑鱼并称为“边塞三珍”,曾是皇室贡品。由于水域环境遭到破坏,加之污染和滥捕滥捞等多种原因,我国的勃氏雅罗鱼资源濒临枯竭,自然水域的资源现已相当稀少。当前,市场上极少量的勃氏雅罗鱼的商品鱼主要来自于人工捕捞,但由于受勃氏雅罗鱼洄游的限制,其商品鱼的季节性非常强,非洄游季节市场上根本见不到。因此,每到勃氏雅罗鱼的洄游季节,人们便蜂拥而至,此时其市场价格高达120元/公斤。目前,雅罗鱼的大规模人工催产、繁育技术已经成功,商品鱼养殖也在广东、辽宁、山东、黑龙江、湖北和天津等省(市)获得了成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适应市场需求,投资勃氏雅罗鱼养殖业前景广阔。

三、养殖技术

1.建塘要求

池塘建设无严格要求,一般的水产养殖池塘即可使用。塘口面积2~10亩,水深1.5~2.0米,底泥厚度以不超过10厘米为宜。池塘之间互不相通。注意池塘水源要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在投放勃氏雅罗鱼苗种前20天左右,要对池塘进行清淤、除野和消毒。用人工或机械等方式铲除池底过多的淤泥,使底泥厚度不超过10厘米。清淤后往池中注水10厘米深,然后每亩用75~100公斤生石灰或8~10公斤漂白粉化浆后全池遍洒消毒。清塘两天后,将池水注到70厘米左右深,注水要经过密眼网过滤,谨防敌害生物等进入,然后往池中投入发酵好的粪肥约250公斤/亩,以培肥水质。每个池塘要配备一台3千瓦的增氧机。

2.鱼种放养

每年5月初,在池塘消毒10天后,先每亩放养体重50~60克/尾的勃氏雅罗鱼鱼种1500~2000尾;待5~6天,即勃氏雅罗鱼驯化完成、进入正常摄食后,每亩再放养350~450克/尾的白鲢鱼种100尾、400~450克/尾的花鲢鱼种50尾。

3.饲料投喂

目前尚无勃氏雅罗鱼的专用配合颗粒饲料,可暂时用乌鳢或鲈鱼的配合颗粒饲料代替。

(1)摄食驯化。在鱼池长边的中间搭一饵料台。放养鱼种两天后直接使用投饵机进行驯化,利用投饵机的投饵声音作为对勃氏雅罗鱼的声音刺激,每天驯化3次,每次1小时,3天后大部分勃氏雅罗鱼能较好地上台摄食。

(2)养殖投喂。勃氏雅罗鱼在水温8℃以上时开始摄食,22~28℃摄食最佳。投饵时应严格按照“四定”(定时、定量、定质、定位)原则进行。在饲养前期(北方地区每年5月至6月中下旬,水温22℃以下时)和后期(北方地区每年9月中旬以后,水温22℃以下时)水温偏低时每天投喂3次,时间分别为8时至8时30分、11时30分至12时、16时至16时30分,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3%;在饲养中期(北方地区每年6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水温22℃以上时),正值滩头鱼的摄食旺季,每天投喂4次,时间分别为8时至8时40分、11时30分至12时10分、16时至16时40分,19时至19时40分,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4%。

4.日常管理

(1)水位、水质调控。池塘水深初期在1.0米左右,随着水温升高和投饵量的增加,水位逐步提升至1.5~2.0米,并始终保持池塘水位在1.5~2.0米。养殖期间要及时对水质进行调控。养殖期池水透明度应保持在25~40厘米。透明度小于20厘米时,需及时换水、加水或施沸石粉、生石灰(每亩用量15公斤)等进行调节;若透明度过大,可追施氮肥和磷肥等增加池水的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