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西安事变时间

西安事变时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西安事变时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西安事变时间

西安事变时间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负荷计算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第3.1.1规定:“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以上者,应编制用电组织设计”。下面根据自己在施工和管理中的一些经验,就施工用电方案需编制的几个方面做简单分析。

1、临电施工方案一般包含以下内容

(1)编制依据

(2)变压器容量核算

(3)配电箱设置及电器装置的选择

(4)电缆截面选择及敷设

(5)施工现场照明

(6)防雷、接地(零)保护系统的设计施工

(7)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技术措施

2、编制依据

一般执行标准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GB5019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施工现场的布置情况、施工现场的永久性市政管线等。

3、变压器容量核算

列出详细的用电设备清单,弄清楚每种设备的额定功率,计算出所有设备的总功率和计算功率,核算现场变压器是否能满足用电需要。需要注意的是,变压器的容量是KVA,而设备功率累加起来的功率,是设备的额定功率,单位是KW,需要经过计算,才能得出视在功率的值。

4、配电箱设置及电器装置的选择

4.1电箱内电器选择

配电箱内电器的选择,是整个配电系统是否安全的关键。配电箱开关的配置,要遵守以下规定,并根据现场情况在此基础上优化方案。

(1)当总路设置总漏电保护器时,还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分路隔离开关以及总断路器、分路断路器或总熔断器、分路熔断器。当所设总漏电保护器是同时具备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时,可不设总断路器或总熔断器。

(2)当各分路设置分路漏电保护器时,还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分路隔离开关以及总断路器、分路断路器或总熔断器、分路熔断器。当分路所设漏电保护器是同时具备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时,可不设分路断路器或分路熔断器。

对于漏电保护器的规定:

8.2.10 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使用于潮湿或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

8.2.11 总配电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大于0.1s,但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与额定漏电动作时间的乘积不应大于30mA·s。

此两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遵循。

每个电器型号,都由它后面接什么设备决定。既要充分考虑其大小,又要充分考虑其保护功能。

4.2负荷计算

施工现场负荷计算多采用需要系数法,即:用设备的功率乘以需要系数和同时系数直接求出计算负荷。

进行负荷计算时,需将用电设备按照其性质分为不同的用电设备,然后确定设备功率。

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Pr或是额定容量Sr是指铭牌上的数据。对于不同负载持续率的额定功率或者额定容量,应换算为统一负载率下的有功功率,即设备功率Pe。

连续工作制

式中Pr——电动机的额定功率(KW)

短时工作制的设备功率等于设备额定功率

断续工作制(如起重机用电动机、电焊机等)的设备功率是指将额定功率换算为统一负载持续率下的有功功率。

1)当采用需要系数法和二项式法计算负荷时,起重机用电动机类的设备是指将额定功率换算到负载持续率ε=25%下的有功功率。

式中 Pr——负载持续率为时电动机的额定功率(KW);

εr ——电动机的额定负载持续率。

2)当采用需要系数法和二项式法计算负荷时,断续工作制电焊机的设备功率是指额定容量换算到负载持续率ε=100%时的有功功率。

式中 Sr——负载持续率为时电焊机的额定容量(KVA);

εr——电焊机的额定负载持续率;

CosΦ——电焊机的功率因数。

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

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及计算电流

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视在功率

计算电流

式中:Pe——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功率(KW);

Kx——需要系数

tanΦ——用电设备组的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值

Ur——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KV)

4、电缆截面的选择和及敷设

电缆的选择要根据已选定开关的整定电流大小,和电缆敷设的方式,选择电缆的规格。电缆的敷设方式,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决定。一般在塔吊回转半径内,不建议架空敷;室内的垂直引上的电缆,注意固定间距和绝缘保护。

对于线路较长的设备,除了查询载流量以外,还应计算其电压损失。尤其是线路长的大功率设备,由于设备瞬间启动时的电流是正常工作电流的5~7倍,如果压降较大,可能导致设备不能正常启动。

电压损失的计算公式:

式中S——导线的截面积(mm²)

——待选导线上的总负载计算负荷(单相或三相)(KW)

Li——导线长度(指单程距离)(m)

%——电压变化率允许电压损失;

M——负荷矩(KW·m)

C——由电路的相数、额定电压及导线材料的电阻率等决定的常数,称为电压损失计算常数。

5、施工现场照明

对于施工照明,室外照明我们多数选择大功率金卤灯。对于灯具的开关,制作开关箱,用接触器控制其开关,较为安全。地下室照明一般要求低压照明,设专门的照明箱,安装变压器,并在变压器后面的回路中设熔断器和漏电保护器,才能对变压器和后续电路做充分的保护。

6、防雷、接地(零)保护系统的设计施工

施工现场塔吊、电梯、脚手架都应做防雷接地。接地极可用主体工程的接地极,也可以单独设置接地极。人工接地极的做法参照03D501-4《接地装置安装》。现场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施工电梯、井架、塔吊都要设置接闪装置,建议采用Φ12以上镀锌圆钢做接闪器。引下线可利用设备本身的通长构件,上与接闪器连结,下与接地极联结。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焊接质量。整个防雷系统施工完成后,务必测量接地电阻,要求不超过4Ω。在施工过程中,每月都要测量一次接地电阻,以保障接地系统安全。

保护接地系统必须采用TN-S系统。做防雷接地机械上的电气设备,所连接的线必须同时做重复接地,重复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配电箱门、箱体接地措施齐全。

7、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技术措施

7.1旅行临时用电方案审批制度

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及变更时,必须履行“编制、审核、批准”程序,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组织编制,经相关部门审核及具有法人资格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变更用电组织设计时应补充有关图纸资料。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经编制、审核、批准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7.2加强安全用电管理,落实责任制,完善安全用电条件

继续加强分级负责的安全保障体系,健全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安全管理机构和工程项目部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岗位责任制。

7.3加强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及现场电工的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对安全用电的重视程度,并能更好地按标准进行作业和管理。建立职工入场安全培训制度,认真对进场施工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7.4加强建设工程现场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管理加强安全技术交底,加强安全用电检测、维修、拆除制度。要求施工用电组织设计中要有施工用电的平面图和接线系统图。建立安全用电技术档案,配备专职电工,坚持持证上岗。

7.5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用电的监督检查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对现场施工用电的安全情况要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整改。

参考文献:

JGJ46-200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S] 国家标准局,2005

西安事变时间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口分布;空间结构;郊区化;西安

中图分类号:K901.3 文献标识码:A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背景和基本发展动力下,综合了人口变化、经济职能的分布变化以及社会空间类型等要素而形成的复合性城市地域形式,城市人口分布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核心部分,也是诸多相关研究的基础[1]。人口群体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集散及组合状况,是重要的人口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2],已成为衡量和反映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与发展的重要指标。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对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展开了大量的定量研究,形成了人口空间分布测度与模拟研究、郊区化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以及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等多个研究领域[3-8],并从交通、就业、政府行为等方面对城市人口空间集聚与扩散的机理进行了探讨[9-11]。国内学者关于人口空间分布的探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①人口空间分布特征描述性研究,主要通过定性描述和计量模型拟合来实现对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的解读及预测[12-16]。②人口空间集聚与不均衡程度的定量测度研究,具体表现为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实现对人口空间分布集聚扩散情况的分析与探索[17-20]。③人口多中心空间结构的识别与判定,主要通过人口密度多核心模型的拟合来比较拟合优度,以此判别人口次中心的有无以及发育情况[21-22]。

西安市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核心城市,也是2014年国务院关于城市规模划分新标准下的代表性特大城市,人口总量大、流动性强。西安市城市范围的扩张与历史因素和政策驱动作用密切相关,为了保护西安古城原有风貌,西安城墙范围内的开发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此外,西安市凭借其良好的区位以及教育、科研等优势,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近年来建立了多个国家级园区,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有独特的“园区色彩”。基于此背景下,西安市的人口分布特征与空间结构是否也有独特的发展趋势与特征?因此,本文以西安市为研究案例,采用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街道和乡镇尺度的人口数据作为研究基础,并根据期间街道和乡镇层面的行政区划变动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了适当调整,结合运用GIS、Geoda空间表达方法对西安市人口空间分布与演化特征、人口空间结构进行探讨,以期为优化西安市人口空间布局提供支持。

1 研究区范围及人口分布概况

1.1 研究范围

为考察西安市圈层人口变动特征,本文将西安市市域范围划分为中心区、近郊区和远郊区三个圈层:以莲湖区、新城区和碑林区作为中心城区,其他在绕城高速以内的街道和乡镇为近郊区,剩余街道和乡镇为远郊区。

1.2 西安市人口空间分布特征

(1) 圈层差异较大,“东北-西南”轴向扩张明显。2000年~2010年间,西安市总人口增长120万,增长率为16.40%,其中近郊区吸纳了73万,远郊区吸纳了42万,中心城区增长了4.6万。从人口密度来看,十年间中心区、远郊区有小幅增长,近郊区人口密度上升快。从增长速度来看,西安市三个圈层人口增长分化明显,中心区几乎保持不变,增长率仅为2.49%,近郊区超高速增长,增长率高达47.5%、远郊区也保持较高的增长,增长率为10.71%,形成了中心区人口低速增长、近郊区爆发式增长、远郊区人口快速增长的空间格局(表1,图2)。可以看出,十年间西安市人口空间分布趋势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呈现出以中心区为核心向近郊和东北-西南方向连绵扩展的空间格局。莲湖区、新城区、碑林区人口中心的核心地位得到强化,未央区、灞桥区、雁塔区等街道(乡镇)成为人口由中心区向扩展的重要承接地,它们均是城市化发育成熟的区域。阎良区、临潼区、高陵县(区)的大部分街道(乡镇)人口密度处于1500~4999人/ km2的水平,是城市化扩张已经完成、城市化发育水平渐趋成熟、城市服务有待提升的区域。西安市南部周至县、户县、长安区、蓝田县则因受到地形及交通干线的影响,始终是西安市人口低密度地区,这些区域也是未来西安市城市区域向外扩张的重要区域。

(2) 户籍人口郊区化与外来人口的局部集聚相伴而生。中心城区户籍人口的减少是反映郊区化真实水平的重要指标[23]。为了解中心城区的郊区化情况,本文对2000年~2010年西安市中心城区户籍人口的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安市户籍人口减少的街道数量为23个,中心城区户籍人口减少的街道占中心城区所有街道数量比例高达88.5%,人口郊区化现象显著。在有明显郊区化现象的街道中,西安市有87%的街道艏人口减少10%以上,同时有61%的街道户籍人口减少20%以上,显示出西安市人口郊区化具有较高的强度。由图3可以看出,西安市外来人口局部集聚特征明显。莲湖区、新城区、碑林区三个老城区2000年外来人口密度达到6000人/km2的水平,成为外来人口集聚度最高的地区。此外,自2000年起,未央区三桥街道、大明宫街道、张家堡街道,以及南部长安区韦曲街道等因紧邻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条件良好,就业机会多,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集聚。2010年,西安市外来人口显著增加,呈现出以老城区为核心向近域扩展的格局,高陵县(区)泾渭镇,雁塔区曲江街道、长安区郭杜街道等都成为新的外来人口次高密度中心。

2 研究方法

2.1 人口结构指数

人口结构指数包括不均衡指数U和集中指数C,用来描述人口分布的集中和分散趋势。

其中,n为研究单元个数;xi为第i个研究单元的土地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重; yi为第i个研究单元的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不均衡指数和集中指数越小,说明人口分布越均匀;两者数值越大,则说明人口分布集中于某地。

2.2 Moran’I指数

Moran’I指数是用来研究空间自相关性的一项指标,它检验整个研究区中邻近地区间是相似、相异(空间正相关、负相关),还是相互独立的。包括全局Moran’I指数和局部Moran’I指数;通过对城市人口分布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可以有效揭示出城市人口分布的空间集聚和分散特征[24]。Moran’I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I为全局Moran’I指数,Ii为局部Moran’I指数,n为研究单元个数,Wij为研究单元i与j的相邻空间权重矩阵。当i与j相邻时,Wij为1;当i与j不相邻时,Wij为0。对于全局Moran’I指数来说,其值介于-1至1之间,大于0时为空间正相关,小于0时为空间负相关。Moran’I指数越大,空间分布相关性越高,说明空间有集聚分布现象;Moran’I指数越小,空间分布相关性越低;当其值趋于0时,空间分布呈随机分布的情况。根据局部Moran’I指数的显著性水平,结合Moran’I散点图可对每个区域与周边地区间的空间差异程度进行分类:Ⅰ类(HH):表示高密度人口区域被高密度人口区域所包围;Ⅱ类(HL):表示高密度人口区域被低密度人口区域所包围;Ⅲ类(LL):表示低密度人口区域被低密度人口区域所包围;IV类(LH):表示低密度人口区域被高密度人口区域所包围。Ⅰ和Ⅲ反映相似值的空间集聚,Ⅱ和Ⅳ反映空间异常。

2.3 Gi指数

Geary指数的局部聚类检验,称为Gi指数(Gi statistic),用来检验局部地区是否存在统计显著的高值或低值。Gi指数的定义如下:

这个指数用来检验局部地区是否有高值或低值在空间上趋于集聚。高的Gi值表示高值的样本集中在一起,而低的Gi值表示低值的样本集中在一起。Gi统计可以揭示人口“热点”,反映人口空间集聚的情况。

3 西安市人口空间集聚特征

3.1总体特征

运用人口结构指数计算2000年和2010年常住人口、外来人口、老龄人口的不均衡指数和集中指数可直观地观察三类人口分布的集聚与分散情况。由表2可看出,常住人口、外来人口、老龄人口的不均衡指数U较小且有小幅下降,表明三类人口空间分布更趋均衡。集中指数C有小幅上升,说明在局部地区三类人口有集中分布的趋势。两个指数的变化情况表明,西安市常住人口、外来人口、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趋向均衡,但仍有向局部地区集聚的趋势,呈现出“总体均衡,局部集中”的空间分布格局。从Moran’I指数来看,西安市常住人口、外来人口空间分布表现出较强的空间依赖性且集聚程度在不断增强。2000年西安市常住人口全局Moran’I指数为0.6242, 2010年为0.7175,外来人口Moran’I指数值由0.6463上升为0.7656。老龄人口空间相关程度与常住人口、外来人口相比,空间自相关程度较低,2000年、2010年Moran’I指数值分别为0.4030、 0.4562。

3.2 局部特征

木植坷纯矗西安市从整体集聚演化趋势来看变化不大(图4),2000年“高-高”集聚区包括碑林区、新城区、莲湖区各个街道、未央区和雁塔区的部分街道。从地理位置上看,这些区域完全包括了城市中心区及其周边的部分地区,是高密度人口集聚区,也是西安市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区,作为城市的主体功能区充分发挥了较强的人口向心效应,能够带动周边地区人口的增长。2010年人口“高-高”集聚区在2000年的基础上,新增曲江街道和韦曲街道,其中曲江街道由“低-高”集聚区演化为“高-高”集聚区,反映出中心区在不断增强集聚的同时还通过扩散效应来带动近郊区人口的增长,这也与曲江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区的建立和作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承载区的重要地位密切相关。韦曲街道由“低-低”集聚区演化为“高-高”集聚区,说明西安市中心城区的高密度人口集聚区在不断扩大,经济发达、交通等基础服务设施完善等优势条件使靠近传统中心区的郊区具有强大的人口吸引力。“低-低”集聚区仍集中在西安蓝田县、周至县的大部分地区并且范围有扩大的趋势。这些区域均处于西安市远郊区范围,距离中心区有一定距离,人口密度远小于中心区,具有明显的低密度集聚趋势。

外来人口空间集聚变化不大,2010年长安区韦曲街道由“低-低”集聚区演化为“高-高”集聚区,“低-低”集聚区仍集中在周至县及蓝田县的大部分地区。“高-高”集聚区集中在莲湖区、新城区、碑林区的各个街道,未央区大明宫街道、雁塔区鱼化寨街道、丈八沟街道等由于中心城区的辐射影响和近郊区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外来人口的“高-高”集聚区。老龄人口“高-高”集聚区为中心城区及其近郊区的部分街道,“低-高”集聚区为中心城区北部未央区未央宫街道、大明宫街道、灞桥区十里铺街道。2010年“高-高”集聚区向中心城区西南方向蔓延,雁塔区鱼化寨街道、丈八沟街道、长延堡街道成为新的老龄人口集聚区。周至县及蓝田县的大部分地区“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模式没有发生太大改变。

3.3 热点分析

总体来看,西安市中心城区及中心城区的近郊区是人口“热点”区域,人口密度分布存在高度集聚现象;Gi指数负值主要分布在远郊区,表现为人口密度的低值集聚,整体Gi指数呈现出“由中心向”递减的规律。南部长安区韦曲街道Gi指数增加,成为新的人口“热点”区,这也与局部Moran’I指数的识别结果一致,反映了西安城区范围的外扩以及郊区基础设施的完善汇集了大量人口的集聚。西安市蓝田县及长安区南部的部分乡镇Gi指数降低,表现为人口密度的低值集聚。从外来人口来看,外来人口“热点”区除中心城区及周围街道外新增韦曲街道,由此可见韦曲街道已逐渐发展成为西安市新的人口集聚区;灞桥区洪庆街道Gi指数值降低,人口密度高值集聚性下降;西安市东北部临潼区新丰街道及其周围街道、蓝田县葛牌镇经过十年的人口增长变化成为外来人口密度低值集聚的“冷点”区。从老龄人口来看,人口集聚程度并没有发生改变,中心城区及其周围街道为老龄人口分布的“热点”,即老龄人口集聚程度最高的区域。灞桥区洪庆街道为老龄人口分布的次“热点”区,蓝田县汤峪镇Gi指数最低,是老龄人口密度的低值集聚区。

4 结论与讨论

基于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西安市人口空间分布、集聚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①西安市人口空间分布上圈层分化明显,人口扩张呈现出向近域和“东北-西南”方向连绵扩展的格局。人口郊区化现象与外来人口的局部集中相伴而生,老龄人口的向心集聚特征明显。②西安市人口局部空间集聚造成“空间马太效应”不断增强。常住人口、外来人口和老龄人口的“高-高”集聚区均集中在中心城区各街道以及空间上与之相邻的近郊区部分街道;“低-低”集聚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侧的远郊区部分乡镇,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的空间范围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

园区开发、大学城建设、行政中心迁移、老工业区转型以及城市更新改造等因素是推动西安市人口布局演变的核心动力。首先,从东北到西南方向,依次分布了阎良区国家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未央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出口加工区、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多个国家级园区,这些园区依托良好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条件、众多的就业岗位吸引了大量人口集聚,从而形成了西安市人口布局的“东北-西南”连绵扩展格局。其次,伴随着西安众多高校的扩建,分别在南部的L安区和北部的未央区形成了两个大学城,西安市南部的长安区和北部的未央区的许多街道(乡镇)成为远郊区人口增长的重要区域,引导了大量人口从中心城区向郊区的转移。另外,雁塔区的曲江街道伴随着“曲江模式”的成功吸引了大量人气,未央区的张家堡街道随着西安市行政中心的北移也具备了较强的人口集聚功能,灞桥区纺织城街道依靠原有的工业基础成为郊区的人口集聚高地。

通过对西安市人口布局的研究,归纳总结了西安市人口分布和集聚的特征,研究结果对于西安市人口空间布局优化以及针对外来人口的公共基本服务设施的配置具有一定参考作用。对于人口分布影响因素的定量测度和人口次中心发育形成机制的深入探讨将是未来研究进一步深化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冯健. 西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及其启示[J]. 城市规划,2005,29(8):41-50.

[2] 胡焕庸. 论中国人口之分布[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522-921.

[3] Clark C. Urban population densities[J]. Journal of Royal Statistics Society, 1951,114(4):490-496.

[4] Tanner J C. Factors effecting the amount of travel[J]. Road Research Technical Papers, 1961,51:46-73.

[5] Sherratt G G. A Model for General Urban Growth. In: Churchman C W, Verhulst M.Management Sciences, Model and Techniques: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Meeting of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Science(Vol2.) Elmsford[M]. N. Y: Pergamon Press, 1960:147-159.

[6] Smeed R T. Road development in urban in areas[J]. Journal of the Institution of Highway Engineers, 1963(10):5-30.

[7] Newling B.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urban population densities[J]. Geographical Review, 1969, 59: 242-252.

[8] Garcia-López M. Population suburbanization in Barcelona, 1991-2005: Is its spatial structure changing?[J]. Journal of Housing Economics, 2010,19(2):119-132.

[9] 王旭. 美国城市史[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75-85.

[10] Kwon, Yongwoo, Lee. Jawon. Residential mobility in the Seoul metropolitan region, Korea[J]. Geo Journal, 1997,(43):389-395.

[11] James W. Harrington, JR, Harrisons. Campbell, JR. The suburbanization of producer service employment[J]. Growth and Change, 1997,(28):335-359.

[12] .无锡都市地理之研究[J]. 地理学报,1935,2(3):21-35.

[13] 沈汝生, 孙敏贤.成都都市地理之研究[J]. 地理学报,1947,24(4):14-38.

[14] 米瑞华, 石英. 2000―2010年西安市人口空间结构演化研究――基于城市人口密度模型的分析[J]. 西北人口, 2014(04):43-47.

[15] 冯健. 杭州市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及其演化的模型研究[J]. 地理研究,2002(05):635-646.

[16] 米瑞华, 石英, 冯飞. 基于历次人口普查的西安市人口分布预测研究[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5(06):

1001-1006.

[17] 匡文慧, 杜国明. 北京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特征的GIS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1,13(4):506-512.

[18] 张岸, 齐清文. 基于GIS的城市内部人口空间结构研究: 以深圳市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2007,26(01):95-105.

[19] 刘望保, 闫小培, 暖. 基于EDSA-GIS的广州市人口空间分布演化研究[J]. 经济地理,2010,30(01):34-39.

[20] 李晶, 林天应. 基于GIS的西安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03):78-83.

[21] 秦贤宏, 魏也华, 陈雯, 等. 南京都市区人口空间扩张与多中心化[J]. 地理研究,2013,32(04):711-719.

[22] 冯健, 周一星. 近20年来北京都市区人口增长与分布[J]. 地理学报,2003,58(6):903-916.

[23] 周一星, 孟延春. 中国大城市的郊区化趋势[J]. 城市规划汇刊,1998(03):22-27.

西安事变时间范文第3篇

关键词:薄壁零件;加工变形;控制方案;整体加工;超硬铝合金舱体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H12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9-0080-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9.035

现阶段,一些高强度的复杂型腔需要选择整体铣削加工成型,选择的材料为特种铝合金。整体加工指的是功能主模型检具零件都选择铝合金材料进行加工。因为模型结构复杂,外形匹配具有较高的要求,零件外轮廓尺寸相对较大,加工余量相当大,刚度偏低,同时其加工工艺水平不高,加之机械振动、切削力等方面的影响,极易产生加工变形,加工精度难以有效控制,特别是隔舱零件其最薄部位不足0.97mm,由此数据加工变形控制难度极高。

1 薄壁零件数控加工变形定性分析

本文介绍的铝合金薄壁零件加工变形原因基本含有下面五种:

1.1 待加工材料的属性

较之钢材,铝合金材料屈服应力偏低,加工过程中由于塑性变形极易出现积屑瘤。弹性模量低造成加工之后会形成较大的弹性回复,会对加工完毕的表面粗糙度以及精度形成负面影响。

1.2 毛坯的初始残余应力

零件通过切削加工之后,截面大小和形状的改变同样会引起内部残余应力分布情况改变,最终导致难以回复的变形。

1.3 切削过程

切削加工中工艺参数选择合理性不足,切削力过大会造成毛坯形成极大的弹性或塑性变形,由此对尺寸和精度的影响。切削时造成的热应力同样会同切削抗力一起作用,引起变形。

1.4 零件的装夹条件

因为铝合金薄壁零件缺乏较强的刚性,加工过程中由于压、夹弹性变形会降低尺寸、形状、位置三者的精度。此外,假如没有选择合适的支撑力和夹紧力的作用点,会形成附加应力。一旦装夹力过大,该零件非常容易因为挤压而变形。假如装夹力不足,则在加工过程中出现装夹不稳,零件发生移动的情况,必然会对加工精度造成严重影响。

1.5 刀具路径的影响

在对薄壁零件进行切削加工的过程中,采取垂直进道形式可以对腹板加工精度造成影响,采取水平进道形式则会对侧壁加工精度造成影响。此外,机床加工和零件刚度、加工环境、刀具磨损情况、零件散热性能等都会给零件加工精度造成相应的影响。

2 薄壁件铣削加工变形

在明确加工途径、装夹环境、材料型号的前提下,铝合金薄壁零件发生的加工变形通常都是铣削力所引起的。比如,根据某舱体顶盖的加工,对铣削力加工变形进行分析。在对顶盖进行加工时,立铣刀轴向形成的铣削力是形成弹性变形的主要原因,而弹性变形是导致让刀引发加工误差的主因,所以通过有限元分析法的分析主要是为了明确因为铣削力的影响而产生的零件变形量,由此对铣削力进行判断。此外,根据分析可对增加的支撑点进行判断,分析其位置合适与否,由此降低刚性不足部分的变形。同时,根据不同工况下的量化对比,判断易变形的部位,为加工工艺提供实际的参考数据。

通过MSC/Nastran软件分析铝合金顶盖工况。通过切削力计算办法,如果对顶盖尖角进行加工时,在特定的切削条件下,Z向铣削力F为0.07kN,此部位Z向弹性变形最大是0.5032mm,由于公差要求为0.05mm,由此弹性变形变差,表明切削力显著降低。基于以上工况下零件弹性变形是因为刚性不足而造成的,可考虑在刚性不足的部位加设支撑点,在有限模型中指的是在指定部位增加零位移约束。在这种工况下,夹角部位最大弹性为0.034mm,满足公差要求,所以设置支撑块不仅能确保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保障生产质量,是防止薄壁零件发生变形的有效措施。

3 铣削工艺对加工变形的控制方案

3.1 选择工艺桩

铝合金材质的薄壁零件外形一般不规则,加工时难以平放,所以应当设计一个工艺桩进行支撑。工艺桩也会受力变形,通常无法作为基准。假如零件上下两侧均需进行加工,比如进气道盖板以及顶盖等,工艺桩应当上下贯通,可以利用有限元分析确定工艺桩位置。

3.2 选定加工基准

薄壁零件加工时,一般选择球形基准,只要找到合适的定位,则可以进行X轴、Y轴、Z轴的定位,此外还需要进行辅助工艺基准的确定。由于加工相关工位较多,一旦工件发生位移就会影响加工精度。

在对大型铝合金零件进行铣削加工时,通常选择“2x/2y/4z”基准法,这一方法的运行原理为:在X、Y方向上设置两个基准,在各个基准上再设置两个基准块。将两个相距较远的基准块作为基准进行加工,距离较近的基准进行辅助校核,两个基准块直线度必须保持在0.01mm以内。

高速加工重要步骤包含:粗加工除去余量、半精加工及精加工为获得高质的加工表面。结束一项粗加工或者半精加工之后,均需要将工艺桩的螺丝松开,铣平工艺桩。松开螺丝之后,残余应力得以释放,由此工件会发生变形,而基准工艺桩也会出现变形。为确保基准面准确性,可以结束每一步骤之后释放应力、铣平工艺桩。

3.3 选用铣刀

刀具技术是进行高度加工的保障,首先需要结合材料高速环境下特性选用适合的刀具,进而依据加工工艺以及刀具性质设计相应的刀具参数和结构。高速加工通常采用的涂层、金刚石、硬质合金等材质的刀具。

关于铣削半精加工和精加工,PCD材料精度最高,但是价格过高,考虑到经济和精度两项因素,选择硬质合金材料最合适。

3.4 选择切削液

使用切削液可以显著的降低刀具磨损、优化加工表面、提升生产效率。进行粗加工时,因为铣刀直径及铣削用量均较大,从而形成了大量切削热,加剧刀具磨损,此时可以使用具有冷却性能的切削液。假如选用硬质合金刀具,因为硬质合金自身具有较强的耐热性,通常不使用切削液,若要使用,使用时要连续,防止冷热不均而形成很大的热应力,最终损坏刀具。对铝合金材料进行精加工时,使用切削液可以提升加工精度,通常选择离子型切削液。铣削时选择合适的切削液能够有效降低铣削力,降低加工材料和切屑间的摩擦。

3.5 CAM编程技术

CAM编程是重要的数控加工准备工作,高质量的编程可以确保加工质量,制作周期的缩减。舱体零件精加工与半精加工可以选择固定轴轮廓铣,刀具一直保持固定的方向。而对进气道检具侧轮廓进行加工时,需要改变刀具方向,可选择可变轴轮廓铣。通过对铝合金顶盖零件的加工进行分析,这种零件正面加工技术要求极高,刀具不可直接跳过上面的孔,防止刀轨在空下沉产生圆角。为保障刀轨平顺,可在孔上建立和边界实体曲率相同的过渡曲面,从而连续在引擎盖和过度面生成刀轨,确保孔边缘成形质量。加工方式选择定轴轮廓铣,采用曲面驱动,可以防止过切情况。

顶盖边缘技术也存在较高的要求,要求刀轨平顺,降低波动。其曲面和边缘部分需要分别生成刀轨,由此保障边缘刀轨平顺。零件上部分刀具很难加工的位置,比如小半径的内圆角,应当采用清根切削驱动办法。

3.6 特殊形状的分型问题

该模型的部分零件形状相对繁杂,对其加工时可以通过划分分型面进行处理。因为检具的大型零件很多无法通过单工位加工,进行零件分型必须结合下列原则:分型位置的隐蔽性、分型面一贯性、区域性以及易加

工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舱体中铝合金薄壁零件的加工,详细地论述了些许加工变形控制方案,希望可以对相关零件加工变形起到一个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志刚,何宁,武凯,等.薄壁零件加工变形分析及控制方案[J].中国机械工程,2015,(2).

[2] 孔啸,李铭,卞大超.铝合金薄壁零件切削加工变形控制技术[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5,(2).

[3] 郑永康.薄壁零件控制加工变形的工艺方法[J].机械制造,2016,(4).

[4] 纪微微,高克,赵.试析薄壁环形件零件加工变形的解决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4).

西安事变时间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有效硼;变异系数;趋势分析;空间变异特性;空间分布;贵州安顺;西秀区

中图分类号 S15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8-0202-02

硼对作物的生长、繁殖特别是开花结实具有重要作用[1],硼参与碳水化合物在作物体内的分配和转运[2]。油菜是需硼量较多的作物,对硼反应较敏感,在缺硼土壤上易发生“花而不实”[3]。生产实际中,种植油菜的地块既不能缺硼,同时也不能硼过量,否则会对后茬作物产生潜在危害[4-7]。安顺市西秀区油菜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31%左右,为了给合理施用硼肥提供指导,采用地统计学及GIS技术对当地土壤有效硼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安顺市西秀区地处北纬25°56′30″~26°26′42″,东经105°44′32″~106°21′58″,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东南西北分别与长顺县,镇宁、紫云县,普定县,平坝、织金县相连。全区土地总面积为1 551.44 km2,海拔高度1 102~1 695 m,年平均降水量1 146.3 mm,年平均气温14 ℃,年日照时数1 276 h,无霜期271 d,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安顺市西秀区是典型的农业区,种植作物主要有油菜、马铃薯、水稻、蔬菜、玉米等,总播种面积59 318 hm2,其中油菜播种面积18 767 hm2。全区耕地以黄壤、水稻土、石灰土为主,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95.5%以上[8]。

1.2 土样采集及分析方法

为保证采样地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兼顾空间分布均匀性,将土壤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套合,以确定采样点位置,并绘制采样布点图。

采用“S”形布点法在具有代表性的田块中采集7~20个土壤样本,后将其混合,采取四分法取1 kg混合土样,用美国麦哲伦公司推出的探险家手持式GPS接收机定位,记录采样点的经纬度。及时风干土样,研磨过筛,装入样品瓶。2011年共采集土壤样品710个(图1)。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9]的要求,采用沸水浸提―甲亚胺-H比色法测定。

1.3 数据处理

用Excel进行土壤养分描述性统计分析,用ArcGIS9.2软件进行普通克里格插值和绘制有效硼空间分布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有效硼描述性统计分析

检测结果显示,安顺市西秀区有效硼的平均值为0.46 mg/kg,中位数达0.44 mg/kg,众数0.47 mg/kg,标准差0.22,方差0.05,有效硼含量范围0.03~1.34 mg/kg,极差1.31 mg/kg,变异系数47.83%。根据变异系数对土壤养分变异性进行粗略分级,当地有效硼的变异系数属于中等变异[10]。

2.2 有效硼正态分布检验

用GS+7.0软件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原始数据趋向正态分布(图2),满足半方差函数的计算和克里格方法进行土壤养分特性空间分析的前提。

2.3 有效硼趋势分析

利用ArcGIS 9.2 软件探索性数据分析(Explore Data)功能模块,获取土壤有效硼含量的空间趋势图(图3)。图3中的黑点是各数值在平面上的投影,2条曲线分别表示各样本数值在东西向和南北向投影点的拟合线。在东西向,土壤有效硼含量呈东部高于西部,在南北向,南北部略低,而中部则略高。

2.4 有效硼的半方差分析

对各样点的土壤有效硼数据进行半方差分析,对地统计软件GS+7.0提供的线性(Linear)、球状(Spherical)、指数(Exponential)、高斯(Gussian)4种模型分别进行计算拟合,相关参数见表2。最优半方差函数模型的选择原则为残差最小、决定系数最大[11],经过比较表明,指数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半方差函数中的块金值(nugget)、基台值(sill)、变程(range)作为重要参数[12],前二者分别表示随机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异质性、系统内的总变异。二者的比值称为块基比,用来表示随机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性占系统总变异的比例,如果块基比高,说明随机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异质性程度较高,从结构性因素的角度来看,块基比可以表明系统变量的空间相关性的程度,如果比值75%说明系统空间相关性很弱[13]。从表1可以看出,有效硼的块基比为13.90%,说明有效硼的空间变异主要受到土壤类型、母质、地形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人为活动的影响程度较小。变程反映出土壤有效硼的空间自相关范围为33 m。

西安事变时间范文第5篇

有过培养宝宝坐便习惯的父母都知道,看似简单的坐马桶,让孩子学起来可不是件容易事。

朱莉・露蒙是密歇根州立大学儿童发育与行为专家,她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给年轻父母提出了六条建议。

培养孩子蹲马桶的前提条件:

1.确保孩子在身体发育上已经具备了蹲马桶的条件。

2.进行蹲马桶训练前,孩子应该能听懂简单的指令,能够蹲下去坐在马桶上然后再站起来,能够自己脱下并穿上裤子。

朱莉博士指出,大多数孩子在2岁前还不能进行蹲盆训练,女孩可以比男孩早一些。蹲盆训练通常要持续3个月,到3岁左右98%的孩子都能成功地使用马桶了。

训练宝宝蹲马桶时,父母应注意以下方面:

1.做好准备:当孩子具备坐马桶的条件、心理上最合作时再开始训练。

2.坚持一致:要与幼儿园或保姆协作,以使这种训练不间断地持续下去。

3.给孩子自由:不要过于频繁地提醒他们使用马桶,这样会给他们造成压力。

4.掌握训练时机:例如在午觉后或饭后20分钟时训练他们蹲马桶,效果会更好。

5.及时表扬:当孩子配合或成功时要及时称赞鼓励他们。

6.奖励:当孩子学会使用马桶时可以给一点小小的奖励,表示对他们成长为“大孩子”的一种承认。

胖宝宝饮食方案

原则: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低热量。

步骤:

1.先从主食减起,然后减副食。

2.量的减少应循序渐进,先减1/4量,依次变成1/3量、1/2量。

三餐分配原则:

1.早餐占全天饮食总量的35%,要吃好。

2.中餐占全天饮食总量的45%,要吃饱。

3.晚餐占全天饮食总量的20%,要吃少。

各营养素所占比例

1.蛋白质占总量20%。

2.脂肪占总量30%。

3.碳水化合物占总量50%。

每日饮食参考值

1.每日蔬菜类400-500克,水果类100-200克。

2.谷类200-300克。

3.蛋类50克、肉类50克、豆制品50克、奶类100克。

4.油脂25克。

特别提示:

在减肥的过程中,因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所以绝对不能让孩子有饥饿感。

避免多吃的小贴士

1.让孩子多吃蔬菜、水果这些体积较大并容易有饱腹感的食物。

2.进餐时先吃蔬菜、水果,然后喝汤,最后吃主食,这样不会过度进食。

3.吃饭时让孩子细细地咀嚼,进食速度要慢,但时间不要过长,以免吃进太多食物。

4.吃过饭漱口刷牙,去掉食物气味,免得刺激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