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相径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相径庭,汉语成语,拼音是dà xiāng jìngtíng,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出自《庄子·逍遥游》。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大相径庭成语的基本解释,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大相径庭成语的解释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大相径庭成语的近义词截然不同 [ jié rán bù tóng ]
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天壤之别 [ tiān rǎng zhī bié ]
形容极大的差别。也说天渊之别。
迥然不同 [ jiǒng rán bù tóng ]
迥然:相距很远或差别很大的样子。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大相径庭成语的造句1、他发现他领导的幸存政党与他自己的观点大相径庭。
2、走在校前大路上,人影零落,与往日的喧嚣大相径庭,一回首那校门的横幅已经提醒今天又将注定成为某些人一生中有决定意义的日子。
3、远处看去,青瓦黛墙的房舍,大相径庭,被青山绿水环绕,于淡淡的云雾中,美到无言。
4、漫步在美丽的大花园内,心情与观望官邸大相径庭。
5、如今的县城和十年年前的城市面貌大相径庭,我很高兴能够见证这些可喜的变化,享受这些科学发展带来的美好成果。
6、如今的县城和十年前的城市面貌大相径庭,我很高兴能够见证这些可喜的变化,享受这些科学发展的美好成果。
7、又是一道金属门,只是这道金属门和石屋那道大相径庭,是由表面亚光的合金材质制成,显得既坚固又厚实。
8、因特网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而其他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可能会跟你的大相径庭。
9、二十年后,这五个人都依然生活在世上,但是生活方式却大相径庭。
10、刘备望着刘琦的背影,忽然想起他方才轻快的神色,与往常大相径庭。
11、可是今天,这些都已毫无可能。
那时的情形同现在相比确实大相径庭。
12、当他在十几年之后,首次接见刘邦派来的使臣陆贾时,就从越俗,与中原的束发戴冠大相径庭,俨然以真正的蛮夷大长自居。
13、小山六之助的想法与日本政府此时的意图大相径庭。
14、他知道,自己此刻正站在命运的岔路口。
向左还是向右,选择不同,今后的人生也会大相径庭。
15、又比如,很多县份的耕地几个世纪都没有作过系统的丈量,其间有的增加,有的减少,甚至该地区的地形都有了改变,过去所定税粮数额,可能已与现在实际情形大相径庭。
16、本以为那双眼睛会立即露出笑意并再次感到满足,甚至会有一点小傲娇,但却与我想得大相径庭。
17、但是,伯克希尔公司和中国基金在两方面大相径庭。
18、此番发言与国内民众要求加速撤军速度的呼声大相径庭。
19、在悉尼的这12个月与我此前的预期大相径庭。
20、这与以前在英格兰或切尔西打得比赛大相径庭。
21、难道这不是和你长期以来振振有词宣扬的那些理论大相径庭吗?
22、而这并不是预期的结果,因为这与前期的研究大相径庭。
23、像作者们承认的那样,核心问题是数字经常跟直觉大相径庭。
24、从社会角度说,现代和美国的道德观念大相径庭。
25、即以当时一些文士择主而事而言,人们的评价就大相径庭。
26、嗯,坦白说,中餐和西餐可是大相径庭。
27、他的发言同美国国内想要加快撤军速度的希望大相径庭。
28、那男人的态度则与作丈夫的态度大相径庭。
29、语言的发展使得汉语里很多字、词的古今义大相径庭。
关键词: 家庭背景 大学生学习动力 影响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过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习动力所起的作用最大[1],由于种种不良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于是大学里诸如逃课、迟到、上课不专心听讲、考试作弊、考试挂科等厌学现象屡见不鲜。 家庭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外部因素[2],那么家庭背景究竟对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就这个问题展开调查与分析,以期为学校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提供参考。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十堰地区各高校在校大学生1200名,其中郧阳医学院(以下简称郧医)500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以下简称汽院)400名,十堰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职院)300名。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根据课题小组讨论意见设计《关于大学生家庭背景与学习动力的关系及其影响的调查》表,共发出调查表1200份(郧医500份,汽院400份,职院300份),采用无记名填表方式,回收有效问卷1083份,有效率90.25%,其中男生522名,女生561名。
1.2.2统计处理方法。将回收的调查问卷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利用卡方检验分析比较各研究因素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及其差异的程度。
2.调查结果
2.1家庭居住地
不同的家庭居住地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43),对考研情况的差别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不考研的原因有显著的差异(P=0.000),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不考研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所限(占52.7%),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不考研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学习成绩差(占32.7%)。
2.2父母的职业
父母的职业不同,家庭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不同,从而子女在校期间的表现也就不同。父母不同的职业对子女期望的找工作方式有差别(P=0.017,见表1),父母的职业对大学生逃课情况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1,见表2)。
X2=11.141 P=0.011*包括教师和医务工作者
2.3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用家庭人均月收入情况来反映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对大学生主要的课外活动、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等两方面的差别显著性均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00,见表3、表4)。
2.4父母的文化程度
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P=0.005,见表5),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子女的学习成绩越差。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大学生的考研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见表6),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子女考研的意愿越强。
2.5父母对子女的关注程度
父母对子女的关注程度对子女的学习成绩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异(X2=24.286,P=0.000),父母对子女关注,子女的课余时间主要用来学习(占35.2%),学习成绩较差的比例仅为6.2%,而对子女很少关注,甚至从不关注的学生课余时间主要用来上网(占33.3%),学习成绩较差的比例高达22.3%。
2.6当初选择本专业的原因
分析性别之间在当初选择本专业的原因,其差别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2),男生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选择的(占34.9%),女生则主要是根据父母或他人建议(占44.2%)。而当初选择本专业的原因直接影响到学生自己对专业的喜爱程度,结果显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的学生,有41.8%对自己的专业非常感兴趣,而根据父母或他人建议选专业的学生仅有11.2%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同时,当初选择本专业的原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也有显著的差异(P<0.01,见表7)。
3.讨论
家庭居住地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是否考研影响不是很大,但对不考研的原因却有很大的影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可能是由于家庭经济收入整体比较低,部分大学生虽然成绩很好,但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选择了先就业。而城市的大学生虽然经济条件好,但部分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就不打算考研。
父母的职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子女在大学期间的表现,父母是干部(包括教师和医务工作者)的学生希望靠关系找工作的比例高于父母是农民的学生,而父母是干部的学生其逃课情况远比父母是农民的学生严重。父母是干部的子女中有20.3%的希望将来找工作时依靠父母的社会关系,干部家庭相对于农民家庭来说,有着更广泛的人际交往,关系网络更为丰富,其子女将来可以依靠父母的特殊身份和广泛的人际脉络关系而比较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这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在经过激烈的高考竞争之后而在大学里松懈下来,从而经常逃课,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考试只求不挂科即可。相反,出身农民家庭的大学生知道自己不可能靠关系找到工作,唯有在校期间认真学习,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后才可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种“身处绝境”反而聚变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能,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尽量少逃课甚至不逃课,学习更加努力刻苦。
通过对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课外活动及学习成绩方面的影响的研究,得出,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增高,其子女课外活动用来学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上网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一定的经济收入是学习的保障,但是优越的经济条件有时会对子女的学习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总的趋势是家庭经济收入越高,子女的学习成绩越差,可能是优越的经济条件使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放松了学习。
由上分析得出结论,“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考研情况有很大的影响”,父母文化程度越低,子女的学习成绩越好,但子女考研的意向较低。父母文化程度越低,对子女寄予的期望值则越高,将自己的人生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自小严格要求使之具有上进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使上大学后也一如既往地刻苦学习,但是由于父母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做支撑,此类中的多数学生不打算考研,选择先就业后深造。
父母对子女的关注程度影响着子女的学习情况。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是子女正常发育的重要条件[3],上了大学也不例外,同样需要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和关注。进入大学,许多人远离了父母,与父母之间交流的机会自然减少,电话交流成为主要途径。若父母与子女的交流渠道流畅、情感贴切,则孩子会奋发向上,个人的学业成绩优良;相反父母对子女关注程度不高,或者因方法不当,则会使得部分人不能抵御外界的各种诱惑,逐渐放松了对自己学业的要求。
子女当初根据父母或他人的建议选择专业对日后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很多同学当初选专业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调查结果显示:当初选择专业的原因中主要是根据父母或他人的建议(占38.9%)。由于不是自己选择而被动地接受所学专业,部分人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渐渐地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经常逃课,甚至考试舞弊、挂科,没有学习目标,整天感觉很空虚。
所以,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职业及对子女的关注程度等诸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动力。针对当前的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出以下措施。
第一,开展感恩教育,让大学生学会感恩。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培养一名大学生至少要花费20万元。学校可以通过播放感恩题材的电影,采取关于感恩的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大学生学会感恩。感恩教育应该成为每一位大学生的必修课,让大学生从内心深处学会感恩,而非止于形式。大学生能够进入大学的殿堂,应该珍惜机会好好学习,更应该感谢自己的父母和老师。
第二,建立学校与父母双向沟通的机制,促进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提高。学校应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每学期辅导员至少要与每位学生家长电话交流一次,便于父母及时了解子女在学校期间的表现及学习成绩情况,督促子女在校好好学习,同时家长也把子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反馈给学校,学校尽量给学生提供帮助,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使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第三,大学生自己应该端正学习动机,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论是否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都应“爱我所选”,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感兴趣不能成为不好好学习的借口。另外,还要淡化靠关系找工作的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珍惜学习机会,不论家庭背景如何,所有的大学生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只有在大学期间使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才能使自己在将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学校在提高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工作中,不仅要重视贫困大学生面临的经济困难及其对学习的影响,而且要关注来自富裕家庭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具体的工作中,要通过实际情况调查,将那些来自农村(特别是边远乡村)、父母关注程度比较低和家庭特别富裕的大学生列为重点关注对象,有区别地从不同角度地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黄益萍,曾接贤.新时期大学生学习动力来源及影响因素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7,(2):91-94.
[2]周贤君.论大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优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8,(2):73.
[3]侯淑军,傅茂笋,李军.医学生学习成绩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55-157.
关键字:大学英语听力;语音因素;心理因素;文化背景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097-01
听力理解是人们应用语言知识、一般常识以及综合分析能力对听到的语音进行辨音、理解、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过程。听力对言语交际和外语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常交际中,听是交流思想和传递信息的最直接的语言活动及人们交流的重要途径。在语言的各种技能中,听力的理解能力至关重要,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其他项语言能力的提高[1]~[2]。
一、影响大学英语听力理解的主要因素
听力理解能力是语言各种能力的综合反应,影响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因素上主要有以下几种[3]:
1.语音因素。许多学生普遍存在着语音问题,给听力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大部分学生过于重视单词、短语、语法及阅读题的练习,仅仅要求自己能够理解英文材料即可,而忽视了规范系统的语音训练,对英语口语中的序列规则、同化规则、省略规则、重音、音调、语调等知道得很少,造成听不懂一些能够听懂的句子。例如:I would like to have a little piece of that chocolate cake.这个句子的语音必须把握好,否则就很容易听错。学生必须从最基础的语音着手,掌握好最简单的发音及相关的语音系统知识,才能更好的与人交流。
2.心理因素。听力理解是很多学生英语学习的弱项,因此在听英语的时候容易出现焦躁不安、自我怀疑、恐惧和紧张的心理波动。这种焦虑容易使人精力不集中,对听力非常不利,因此教师要能够培养学生心平气和、集中注意力、排除杂念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调整到最佳状态。另外,有的学生性格外向、活泼健谈,有的学生则非常内向,沉默寡言,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要能够以不同的方法让每一类学生都能够自我表现。
3.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也是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又一因素。各国的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和概念的理解完全是不同的,有时甚至引起误解,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也会导致我们对所听的材料不理解。例如:fig leaf无花果树叶;遮羞布;掩饰物。该语源于《圣经·旧约·创世纪》(Bible,Old Testament,Genesis)第3章第6-7节。人类始祖亚当(Adam)和夏娃(Eve)在魔鬼撒旦(Satan,the Devil)的诱惑下,违背上帝的禁令,偷吃了知善恶树上的果实。因此,fig leaf表示“掩饰物”的意思,例如:Come straight ahead:you don’t have to put your ideas in fig leaves。译为“有话直说,别遮遮掩掩的”。如果缺乏这样的背景知识,那就不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应该结合欧美文化一起讲授,使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英文材料。
二、提高大学英语听力理解的教学途径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下几点提高听力理解的教学方法:
1.要系统的学习纯正的英语语音、语调。对中国人来说,学习英语语音要将一个音发的准确无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要掌握好每一个语音的发音部位和方法,另外,还要非常自然的发音。为了能够正确的运用自己的发音器官,应该简单了解一下发音器官的三个部分,喉头、口腔和鼻腔。会活动的发音器官有舌头、嘴唇、软腭和声带,其中舌头最为灵活,作用最大,所以平时要加强舌头灵活度的练习,多说多练;掌握原因和辅音的学习方法。元音的学习主要掌握舌头、嘴唇的动作,辅音则重点是发音的位置和方法。平时要加强科学系统的语音训练。
2.加强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加强文化背景知识学习,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在听力练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做好听前准备工作,介绍相关的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除了对课文背景知识进行详细的介绍外,还应经常补充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书籍、网络、广播、电视媒体等途径积累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熟悉西方文化的特点,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而在听力过程中应用所学文化知识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进一步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
3.教师要能够营造和谐的听力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在听力课堂上,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教师要选取难易适中的听力材料进行训练,对听力水平较差、易产生焦虑感的学生应多给予鼓励、表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其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只有处于轻松、自信的良好心理状态下,学生才能不怕被提问或回答错,积极大胆地参与课堂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听力活动中。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掌握听力策略。教师要教会学生听音前快速浏览问题,捕捉一切可在题面上得到的信息,并预测问题;要教会学生听对话和短文时边听边记,记住人物、时间、地点、数字,抓住主旨大意;要加强学生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导致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和对话者的语音、语调对听力材料进行分析、推理和归纳,抓住文章的大意,以此来提高学生短时记忆的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听力理解力的目的。
三、小结
影响学生英语听力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在听力理解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教师在听力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帮助他们强化语言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注重补充相关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对听力的焦虑感,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听力技巧,从而切实提高英语听力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听力能力。
参考文献
[1]春梅,谈影响大学英语听力理解的因素及解决方法[J].语文学刊,2011.12:164~165.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倾向;家庭背景关系
前言
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的热情与创业活动与日俱增,但是,我国目前对大学生创业相关的分析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家庭背景关系与大学生创业倾向之间的联系进行详细的分析,期望能够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带来一定的帮助作用。
一、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分析
通常情况下,对大学生创业倾向相关的家庭关系背景主要包括了家庭创业背景、家庭商业背景、家族企业规模、家庭经济条件、童年经历、创业期望性与可行性等,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上述方面对大学生创业倾向于家庭背景的关系进行假设:
假设1:创业的期望值会对大学生的创业倾向产生影响。
假设2:创业的可行性会对大学生的创业倾向产生影响。
假设3:家庭创业背景会对创业的期望值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大学生的创业倾向。
假设4:家庭创业背景会对创业的可行性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大学生的创业倾向。
假设5:家庭商业背景会对创业的期望值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大学生的创业倾向。
假设6:家庭商业背景会对创业的可行性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大学生的创业倾向。
假设7:家族企业规模会对创业的期望值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大学生的创业倾向。
假设8:家族企业规模会对创业的可行性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大学生的创业倾向。
假设9:家庭经济条件会对创业的期望值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大学生的创业倾向。
假设10:家庭经济条件会对创业的可行性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大学生的创业倾向。
假设11:困难的童年经历会对创业的期望值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大学生的创业倾向。
假设12:困难的童年经历会对创业的可行性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大学生的创业倾向。
二、统计方法
可以通过定量分析论证上述假设的正确与否,即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某一地区高校的研究生与本科生进行数据统计。
根据相关分析可得:在大学生群体中,女生的创业经历普遍低于男生;文科专业的学生创业经历要低于理工科学生;研究生的创业经历低于本科生。此外,就创业倾向方面来看,大学生的创业期望值与可行性相比要明显较高,这也就从侧面表明大学生的创业想法充足,但是行动力稍许有些欠缺;在专业方面,创业倾向最低的是文科专业学生,其次是理科专业,创业倾向最强的则是工科专业的学生;在学历方面,本科生的创业倾向不论是期望值还是可行性与研究生相比都有所降低;在性别方面,男生的创业倾向要显著高于女生;
三、结论分析
根据上述结果对假设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上述假设情况只有5、6、8不成立,其与假设均符合。
1、家庭商业背景对大学生创业的期望值与可行性影响不明显
上述分析表明,家庭商业背景良好的大学生在创业倾向方面并不存在优势,这是由于创业活动较为注重大学生的领导能力,但是领导能力的获取可以是多途径的,与父母的职业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拥有家庭商业背景的学生其创业倾向于普通家庭背景的学生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2、家庭创业背景对创业的期望值以及可行性都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上图数据结果中可以看出,家庭创业背景对于创业倾向的影响系数是0.17,与其他因素相比并不突出。拥有家庭创业背景能够表明父辈们拥有良好的创业精神以及创业潜质,对于孩子来说会在于父母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来自父母的影响,例如对于创业的态度、对创业风险的接受能力以及接受创业失败的次数等,进而提升他们的创业倾向[1]。不仅如此,通常情况下拥有家庭创业背景的大学生家庭经济实力较为雄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创业的可行性。
3、家族企业规模对创业的期望值有着积极的影响,对可行性的影响却不显著
由于家族企业规模对创业的期望行影响结果是0.22,表明家族企业规模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创业的期望值。这是因为家族企业不仅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充足的创业启动资金,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创业最为关键的人脉资源。从另一个角度出发,由于拥有家族企业的学生大部分都需要继承自己的家族事业,所以他们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并不会进行创业,并且家族企业的规模越大,其创业的可行性就越低[2]。由此可见,家族企业规模尽管能够对创业的期望值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对于可行性来说却影响有限。
4、童年的经历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期望值以及可行性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家庭的经济条件与大学生的童年艰苦经历方面并没有决定性的联系。比如,拥有良好经济基础的孩子但是由于父母离异或者父母陪伴时间较少等也会降低大学生童年的幸福感。由于有着艰苦童年经历的学生相对来说会相对比较独立,所以对于创业的态度以及愿望就更加强烈,进而对创业的期望值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童年经历还能够影响到创业的可行性,由于大部分拥有艰苦童年经v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但是会刺激他们想要成功,改变自身命运的欲望,从整体上来看还是能够对其可行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5、家庭经济条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期望值以及可行性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家庭经济条件较为优渥的大学生由于没有太大的经济负担,且父母也会对孩子的金钱观念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因此创业的期望值也就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家庭经济条件较优越的学生拥有充足的启动资金,所以也就影响了其创业的可行性。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研究,可以明显的看到大学生的家庭背景能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创业倾向,通常情况下,优越的家庭经济条件因素、艰苦的童年经历因素、家族企业规模因素以及家庭创业背景因素能够会大学生的创业倾向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而这些影响不仅表现在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的培养方面,而且还表现在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的外部条件进行全面的支持方面。所以,在当今社会提倡大学生创业的背景下,通过对上述分析结果的运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方所属高校 英语听力理解 语感和语境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42-01
一、何谓地方院校
地方所属高等学校(省属高校)是隶属于各省省委直属管理的高校,以地方上管理为主,其绝大多数以由省政府投资建设为主,部分实现地方与中央共同投资。一方面,地方政府从宏观指导、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给予共建高校以大力支持,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地方所属高校依靠自身特色积极争取相关国家部委的资金和资源支持,以从战略上最大程度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地方院校如何提高服务社会能力?院校的本质责任就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服务社会,为社会的进步尽力。地方院校当然更应该为当地社会服务,院校有较前的科技实力,有渊博的老师,有较先进的研发设备。地方院校可以将自己的内部优势与外部的社会结合起来,发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反映给政府或相关的部门,使社会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创办一些地方上能够随,能够扶持的优势专业;立足地方,创办一些地方企业急缺的,而这方面人才数量较少的专业,这样才能创造出“政府扶持高校,高校反哺地方”的生动局面。
二、地方院校大学生英语听力现状
在英语学习中强调的四项基本技能是听、说、读、写。“听”是排在第一位,听力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现在,随着在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以及大学阶段对听力教学越来越关注和重视,人们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
地方所属高等学校大学生由于受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学校教学条件、家长文化素质等综合因素的限制。以及长期以来,我们的外语教学还受“聋哑”英语的影响,甚至在大学里,部分教师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忽视语感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环境的创造,特别是语感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大学里,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一重任就落在听力课程上。然而长期以来,传统的听力教学受“多听就会好”的影响,在教与学上片面地、简单地听。对学生来说,就是先听,然后做题,对教师来说,其任务就是播放听力材料,然后公布正确答案,对于这种听力课,学生和教师均感到枯燥,特别是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更感到无所适从,兴趣和信心荡然无存,这又怎么能谈得上提高英语听力能力呢?所以在教学中发现语感、创设语境、利用语感和语境,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听内容就显得特别重要。
三、影响地方院校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要素
地方院校需要培养英语后备人才,而英语后备人才的听力技能培养落在听力这样的基础课程上。诚然,随着人们教学中观念的更新,许多英语教学工作者都在提出或者进行多种尝试,听的教学受忽视和缺乏科学性的状况正在改变。可从学习策略的角度考查以下两对关系:
(一)听力的环境与词汇记忆
一般说来,听得越多,听力理解能力越强。不容否认,多听确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一种较为积极的手段,但听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在于听的次数多少,也不完全在于听的内容长短、以及所听材料的难易如何,它取决于听的环境,即所谓的语境,当然,它也是一个人英语综合知识的全面展现,而所有英语知识的基础说白了便是词汇。词汇记忆是一切英语训练的基础,听力训练自然也不例外。听力理解中的每一个对话、语句、篇章都是由句子组成,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正是词汇。在听的过程中,只有掌握相当的词汇量,才能得知该词汇所表达的意义。因此,从侧面上说,听力的环境和听力者本身的词汇记忆决定了听力理解的难易程度。有效的听力培养必须对听的信息选择性地集中注意力,要求学习者集中加强训练词汇记忆力。
(二)听力的语感和语境
不少人学习英语多年,但却未必能听懂别人说的英语内容,即使是非常简单的句子。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就整体而言,学生的听力水平仍低于有限水平。实质上在英语环境中,听的心理活动过程与母语中的情况不同,其信息情况是:音到词到句再到篇章,但在外语教学中听、说 、读、写四种技能是同时起步的,而且,在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大纲、内容、时间、方法以及学习环境和学生个体差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实质上这四种技能在实际中不可能做到同步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感很重要,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先从辨声的基础上,运用言语认知对该语言材料作出各种分析、辨别,从而运用语感、语境方面知识预先判断,推测说话者的意图。以听新闻为例,在很大程度上就依赖听者的地理知识、基本的文化常识,如这一地区地名的熟悉程度,就这一意义上说,学习者操练和运用语感,并丰富新的语境知识,而量的积累势必产生语言习得中质的飞跃。
四、解决途径
通过对上述几对关系的探究,以下几点在教学中值得注意。
(一)首先必须选择听力的材料,根据地区的自身区域特征,建立有针对性地训练听力技巧的听力教学体系。重视材料的实用性、趣味性、可理解性,听力材料体裁的广泛性、适用性和设置练习的科学性。
(二)改变思维方式,培养听者的听力技能和语感并逐步建立语境的相关知识,达到让听者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从篇章层次上对听力材料进行理解,以有效地提高听力理解的水平。
(三)语言的听是积极的认知而不是单纯的声学认知。学习者在提高记忆的速度和效果的基础上,根据历史背景不同、结合地域的差异等多种因素,拓宽必要的英语国家的社会背景及文化知识。
(四)优化心理环境,消除情绪障碍,运用多种视听方法及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以最终调动学生听的兴趣和动机。
五、结语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的语感和培养语境认知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不仅有助于教师顺利地提高学生吸收和理解教学内容的效果,而且能为学生学好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致力使学生在获得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为地方培养合格的英语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An I 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Edward Arnold Ltd. 1985。
[2]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M]. 商务印刷馆,1985年。
[3]岑麟祥,《语言学史概要》[M]. 世界图书出版,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