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核舟记原文

核舟记原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核舟记原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核舟记原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汽轮发电机组 轴瓦 温度跳变 滤网

中图分类号:TM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c)0080-01

广东河源电厂2×600 MW 机组为哈尔滨汽轮机厂与日本三菱公司联合设计生产的CLN600-25/600/600型、超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轴、两缸、两排汽、凝汽式汽轮机。#1机组于2009年2月3日商业运行启动期间,当转速冲至275 r/min时,#1轴瓦温度跳变到130 ℃,运行人员立即打闸停机,并投盘车。经过指挥部商定准备开瓦检查。

2009年2月4日下午打开#1轴瓦,发现轴颈上延轴瓦接触面部位有明显划痕,轴瓦已经有明显磨损,在右侧瓦瓦口位置有不锈钢丝,经测量不锈钢丝直径0.025 mm左右,被卷曲成絮状。2009年2月5日开始拆#2轴瓦,发现#2轴颈也有划痕,但相对#1轴颈较轻,随即拆#3、#4、#5、#6轴瓦,未发现有大的异常。

1 要因确认

经检查发现,在油箱回油滤网上,油箱磁棒上,油净化装置滤网上,均粘拂有直径为0.025 mm的不锈钢丝。检查油箱回油提篮滤网的不锈钢丝直径为0.135 mm,明显比污染油系统的不锈钢丝粗,而且刚度较硬,况且无破损,可以排除。油净化装置上有三种滤网,一种明显比这种粗,另一种明显比这种细,再一种为棉滤网,与之不同,可以排除。密封油装置上为筒状滤芯,不会脱丝,可以排除。检修部门对顶轴油滤网进行解体检修,发现两套顶轴油滤网(内外套装共两个)已经严重损坏,上沿出现严重飞边,滤网中部也已经损坏,经测量顶轴油滤网的不锈钢丝直径为0.025 mm。

分析后认定顶轴油滤网不锈钢丝是导致轴瓦温度高的主要原因,不锈钢丝为运行过程中滤网破损脱落所致。

2 原因分析

#1、2轴瓦无顶轴油,滤网不锈钢丝是如何进入#1、2轴瓦并划伤轴颈的呢?

整个油系统设计有两套顶轴油装置,在每台顶轴油泵前设计了一套过滤器,过滤器分内外两层滤网。当滤网破损后,滤网在流动油的带动下不锈钢丝会脱落流入系统。顶轴油系统有一路调整油直接回到油箱,不锈钢丝随之进入油箱;另四路顶轴油从#3、#4、#5、#6轴瓦油口进入轴瓦,但在盘车状态下,转子在有顶轴油位置轴颈都有0.05~0.10 mm的顶起高度,跟随顶轴油进入这四个轴瓦的不锈钢丝在油动力的作用下流过轴瓦与轴颈的间隙,进入轴承座,流回到主油箱,受到不锈钢丝污染的油会经过进油管道进入#1、#2轴瓦进油口。

#1、#2轴瓦是可倾瓦,无顶轴油,随油流过来的不锈钢丝就会在油口位置聚集,在盘车(或冲转力)的带动下转子转动,部分不锈钢丝碾转出轴瓦,部分嵌在瓦口位置。转动的转子在带有不锈钢丝的瓦上旋转势必会将转子轴颈位置磨损,因冲转过程中转速最高升至275r/min,还未达到足够的温度使轴瓦熔化,也未形成油膜将转子抬起,而转子轴颈已经在钢丝的作用下严重划伤。

因#2轴瓦离#3轴瓦较近,#3轴瓦有顶轴油的抬起高度,#2轴瓦也相应有小量的抬起,因而对#2轴瓦起到了保护作用,这就是#2轴瓦相对于#1轴瓦磨损较轻的原因。

3 预防与控制措施:

3.1 顶轴油滤网清理

在2009年1月19日停机后,至2月3日重新启动,按照规定,停机过程中系统上所有的滤网都应该进行清理检查,但检修部门并未做此项工作。在顶轴油装置说明书中明确规定:“5.1经常检查滤油器滤网的阻塞情况,并定期清洗使之畅通”。如果在此期间检修人员能及时检查清理滤网,完全能避免此次事故的出现。

3.2 顶轴油滤网更换与改进

顶轴油滤网两个滤网都已经破损,说明滤网存在质量问题,这种滤网一旦破损,会直接污染油系统,磁棒对不锈钢丝也起不到吸附的作用,造成划瓦、划轴、油路赌塞等严重安全隐患,而且滤网设计也不合理,滤网过细,型式为上下为压盖式密封结构,支撑龙骨稀疏,容易破损,建议更换成筒状褶皱滤芯或改进成其他形式滤网,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

3.3 转子晃动值分析

转子在前箱位置有转子晃动测量测点,在开机前盘车过程中转子已经磨损,会引起晃动值的变化,测量电压也相应变化,运行人员并未引起足够的注意,导致事态扩大。

3.4 停机惰走时间分析

2009年1月19日停机过程中,转子惰走时间比正常是否有变化,尤其是在转速低无法形成油膜的过程中,瓦温是否有变化,如果在此期间转子惰走时间变短了,是否引起了运行人员的注意。如果在此期间转子惰走时间无异常变化,说明轴颈和轴瓦是完好的,那么污染物在此期间并没有进入轴瓦,只能是在2月3日启动前进入的轴瓦的。经查停机期间惰走时间正常,瓦温未变化,表明在24d的停机盘车过程中,油受到污染。

3.5 盘车电流分析

在盘车运行过程中,盘车电流是个重要指标,如果盘车电流比正常运行偏大,说明转子受到的阻力扭矩增大,就应该分析原因,通流动静摩擦、顶轴油定期高度不够或转子与轴瓦干摩擦等等,经查盘车电流运行记录曲线,电流变化明显,但运行人员并未引起注意,也未分析原因。

3.6 油系统的清理检查

滤网丝会随油进入所有的油系统设备及管路。调速油系统,高压油、复位油、保安油等都是小管路,如清理不到位,滤网丝会将滑块卡涩、阻塞截流孔,直接危机跳机。滤网丝也可能进入密封油系统,直接划伤发电机密封瓦,造成氢气泄漏。所以一旦油系统受污染,必须要对所有的设备管道进行认真彻底的清理,一个位置清理不到位,就可能重蹈覆辙。油系统清洁度是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有力保证,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后期的恢复阶段应作为工作的重点。

4 结论

河源电厂#1机组轴瓦温度跳变的主要原因是运行过程中顶轴油装置滤网的不锈钢丝破损脱落所致。同类型顶轴油装置滤网都存在滤网不锈钢丝破损、脱落污染油系统的风险,给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隐患。

希望通过对河源电厂#1机组轴瓦温度跳变原因的分析与预控的解析,给此类机组瓦温跳变的诊断及处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为同类型机组的技术改进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 钟起深.电厂600MW汽轮机组安装调试中的问题分析与处理措施[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4):128-130.

[2] 王俊文.电厂汽机常见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科技财富,2008(7):112.

核舟记原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稻增产;水气平衡栽培法;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1 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概述

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是指在水稻移栽后,全生育期天面不留水层,在水分敏感期(即分蘖期和孕穗抽穗灌浆期)利用自然降水和少量的人工沟灌补水保持田间湿润,其他生育期实行旱管,使水稻各生育期田间达到水气养分平衡,优化水稻生长环境,促进水稻根系生长,进而提高水稻产量的一种新的稻田节能减排栽培法。它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技推广总站的推广员徐世宏经过5a的试验研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水稻栽培方法。目前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已经对这种创新的栽培方法进行了试验示范,从结果可以看出,采用这种技术具有三大效益:改善水稻生长土壤环境,实现水气养分平衡供给,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减少倒伏,减少病虫害,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一般可以提高水稻产量达5%~10%;大幅度减少水稻生长需水量,节水可达60%以上;通过减少稻田淹水,增加土壤氧气,提高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减少甲烷和有毒物质的产生和排放。现将这种新的水稻栽培方法做出简单的介绍,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区域接收这种这种方法,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贺州市地处桂东北,雨量充沛,大部分地区以双季稻为主,较适合推广水气平衡栽培技术。

2 利用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提高水稻产量的注意事项

采用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来提高水稻高产稳产的关键如下:

2.1 稻田的选择

进行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的水稻田必须选择在水源丰富、排灌方便、田面平整、耕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强的水田里。

2.2 选择出优良的水稻种

选择根系发达、分蘖力强、茎秆粗壮、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的高产水稻品种,如特优航一号、Ⅱ优航一号、中浙优一号等超级稻品种(组合)作为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的水稻种。

2.3 选择适当的播种时间

适当的播种时间就是保证早晚稻组合进行合理的时间划分,并且还要保证早稻的安育秧、晚稻的安全抽穗,充分利用早晚季的光热气候资源,达到全年均衡增产。早稻在3月中旬,晚稻在7月1~10日播种。早稻移植秧龄20~25d,晚稻移植秧龄15d左右,这是在正常气候条件下的最佳播种时间。

2.4 培育壮秧 培育适龄带蘖矮壮秧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2.4.1 塑盘育秧

塑盘育秧选用561孔塑盘,免耕栽培选用434孔或353孔塑盘,配套使用壮秧剂或者多效唑(或旱育保姆)。其他按照常规塑盘育秧方法进行。

壮秧剂使用方法为每667m2大田用壮秧剂0.5~1.0kg与适量的细泥或泥浆拌匀,撒施或灌满秧盘,然后播种。

多效唑使用方法有两种:药液浸种。浸种消毒后,按每千克水加入多效唑0.1g(15%多效唑20g即一包兑水30kg)的比例配制成多效唑溶液,将种子放入该药液中浸10~12h,然后催芽;喷施。在秧苗一叶一心期,每667m2秧田用15%多效唑40g兑清水30~40kg喷施。

旱育保姆使用方法为先将精选的稻种放入清水中,早稻浸泡12~15h、晚稻浸泡8~12h(可至破胸前),不用催芽,然后将浸好的稻种捞出,沥至稻种不滴水时倒入瓷盆(水桶)中,慢慢加入旱育保姆,滚动包衣,直至旱育保姆全部包裹在种子上为止,稍为晾干后播种。旱育保姆一袋(350g),拌稻种1~1.2kg。

2.4.2 编织布隔层育秧

2.4.2.1 整畦施肥

按畦面宽1.2~1.5m、沟宽30~40cm的规格起厢。施足基肥,使土肥混合均匀。播种前浇足浇透底水。

2.4.2.2 铺布摊泥

选用透水、透气性好的编织布。切割成每块规格:长60~75cm,宽40~50cm。铺布时拉紧铺平、贴紧畦面。然后铺上厚度为2cm左右的肥泥或泥浆,用耥耙耥平。

2.4.2.3 播种盖膜

用旱育保姆隔层育秧的只浸种不催芽;用壮秧剂或多效唑隔层育秧的要浸种催芽,方法分别同旱育保姆育秧和塑盘育秧。将催芽露白或经旱育保姆包衣的种子均匀播撒,每平方米播种量:常规稻100~150g,杂交稻60~80g,秧龄长的适当稀播。要压种入泥或用细土盖种,并喷施专用除草剂,如秧田一次净等。喷后早稻用农膜覆盖保温,晚稻用农膜、稻草或遮阳网覆盖防止大雨冲刷。

2.4.2.4 育苗与移栽

注意通风炼苗,适量浇水和清除杂草,如底肥不足,在秧苗两叶一心时用稀粪水或沼气液或1%~2%的尿素淋施后,再用清水洗苗。起秧前12~20h浇一次透水,起秧时分块掀起,卷成筒状运秧。可以边分边抛,也可以统一分好秧后抛栽。

2.5 稻田处理

免耕抛秧稻田按照《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规程》方法进行稻田处理,常耕抛秧稻田接照《水稻抛秧栽培技术规程》方法进行稻田处理。

抛秧前开好四周排水沟和工作沟。四周排水沟要求沟宽30cm、沟深20~25cm;按每4~5m开一条工作沟,工作沟的沟宽30cm、沟深15~20cm,开好四周排水沟和工作沟后耥平厢面待抛秧。

2.6 移植抛栽

适宜龄秧:早稻3.5~4.5叶,晚稻4.0~5.0叶。

抛秧前1~2d施足基肥,待田水自然落干或排干水后即可进行湿润抛秧。晚稻抛秧应选在下午16:00后抛栽,避免高温灼伤、晒死秧苗。

高肥力田块,早造每667m2抛1.8~2.0万蔸、晚造每667m2抛2.0~2.2万蔸;中等肥力田块,早造每667m2抛2.0~ 2.2万蔸、晚造每667m2抛2.2~2.4万蔸;低肥力田块,早造每667m2抛2.2~2.3万蔸、晚造每667m2抛2.4~2.5万蔸。

2.7 本田管理

2.7.1 水分管理

2.7.1.1 总的原则

水稻移栽后,全生育期田面不留水层。

2.7.1.2 分蘖期

抛秧后至够苗前保持田间湿润,即保持沟中有水,水不在上面,厢面湿润。够苗晒田时,全部排干沟中水,晒至田面露白根。

2.7.1.3 幼穗分化期

利用自然降水或人工沟灌补水保持箱面湿润即可,人工沟灌补水后让水在沟中自然落干。

2.7.1.4 抽穗灌浆期

保持沟中有水,水不在上面,厢面湿润。

2.7.1.5 黄熟期

自然落干沟中水,但要避免田面过早干裂。

2.7.2 肥料施用

基肥的施用方法是整好田开好沟后,让沟里的水落干至半沟水或排水至半沟水,然后把肥料均匀撒在湿润的厢面上。追肥的施用方法是在厢面湿润,无水层的状态下追肥,分厢撒肥,把肥料均匀地撒在厢面上。

基肥在抛秧前1~2d每667m2施用750~1000kg腐熟农家肥和20kg复合肥(或尿素7kg、过磷酸钙40kg、氯化钾5kg)作基肥。分蘖肥:早稻抛后5~7d、晚稻抛后4~5d,每667m2施尿素和氯化钾各5~8kg;早稻抛后15~20d、晚稻抛后10~15d进行第2次追肥,每667m2施尿素和氯化钾各7~10kg。

穗粒肥根据禾苗长势,拔节期酌施促花肥。剑叶露尖或大胎裂肚时,酌施保花肥,每667m2施用复合肥5~7.5kg。若后期光照条件较好,群体适中、叶色偏淡的稻田,可在齐穗期施壮尾肥,每667m2施尿素2~3kg或复合肥5kg左右。齐穗期后看苗喷施叶面肥,每667m2用磷酸二氢钾150g加尿素250g兑水50kg喷施。

2.8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按常规方法进行,大力推广“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要适时做好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及福寿螺、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瘿蚊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特别是关键时期的病虫害防治。推广应用频振式诱虫灯进行物理防治。

2.9 收获的最佳时期

一般在全田达到90%以上成熟时即可收割。

3 结语

水稻的产量是由水稻的穗数、每颗穗的粒数、穗粒的结实率、千粒重4个因素所决定的。产量和这4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来表示:水稻产量(kg/667m2=穗/667m2)×平均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g)/1000。这4个因素之间相互的影响相互的制约,只有这4个因素之间都协调额增长,这样才能够包装水稻产量的高稳产。采用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来提高这4个要素的值从而来提高水稻的产量。笔者希望能够对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进行简单的描述和对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做到水稻种植专业,促进我国水稻产量的增加。

参考文献

[1] 何金旺.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J].科普知识,2010.

核舟记原文范文第3篇

湖南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人文景观众多,如“绝美张家界”“浪漫凤凰城”等。随着湖南省旅游景点国际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慕名前来观光游览。旅游景点文本英译,关乎旅游业的发展与中国文化的传播,其重要性也随之日益凸显。而纵观旅游景点英译研究文献,我们发现大多数学者从目的论、顺应论、翻译美学等方面进行研究,鲜有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这一创新角度来探讨旅游景点文本的英译。基于此,本文拟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出发,以湖南省旅游景点英译文本为例,从“多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转换层面探析翻译适应选择论对旅游景点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以期为旅游翻译研究开拓新的视角、提高旅游外宣文本英译质量。

二、翻译适应选择论

翻译适应选择论是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在其《翻译适应选择论》(2004)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新型翻译理论。该理论以达尔文“适应/选择”学说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译者为中心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胡庚申,2008:2)。“翻译生态环境”指的是“原文、源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胡庚申,2008:2)翻译过程=译者的适应+译者的选择。其中,“适应”“选择”“译者”是《翻译选择适应论》三个核心概念,全书绕之而展开(李亚舒、黄忠廉,2005:95)。“适应”是译者对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选择”是译者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实施对译文的选择(胡庚申,2008:2)。无论是“适应”还是“选择”,“译者”始终处于翻译的中心地位。适应选择论的翻译方法可以简括为“三维转换”。“三维转换”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侧重语言维、文化维与交际维层面上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观点来看,“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即为最佳翻译。

简而言之,翻译适应选择论是“以达尔文‘适应/选择’学说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为指导,以‘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主题概念为基调,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理念为核心,是能够对翻译本体做出新解的翻译理论范式。”(Hu Gengshen,2003)

三、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旅游景点文本英译探析

英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彼特?纽马克(Peter Newmark)将文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 Text)、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与呼唤型文本(Vocative Text)(Newmark,P.,2001)。作为典型的“呼唤型”文本,旅游文本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向游客传递、介绍景点信息,二是以其本身魅力和宣传效果打动读者(张光明,2009:222)。基于此,旅游文本英译既要满足外国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性信息,即“景观的主题性、特色性、观赏性、怡情性、知识性”(曾利沙,2008:3),同时也要兼顾译文的可接受性,即译文是否明白易懂,能被译文读者理解接受。

根据翻译适应选择论以及旅游文本的功能,译者在旅游文本的英译过程中,既要准确传达旅游景点的需求性信息,同时也要使译文能被译语读者所理解接受。为此,译者首先要适应汉语旅游景点文本构建的翻译生态环境,其次对原语信息进行适应性调整,并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进行转换,最终获得“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本,即最大程度传达旅游景点信息,为外国游客所接受的可读性译本,以此达到宣传、呼唤之目的。

本文通过互联网、文献资料以及实地考察等多种渠道,收集了大量湖南省旅游景点英译文本资料,结合其中具体实例,从“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方面展开研究,对翻译得好的例句进行定性分析,对翻译欠佳的例句进行评论、改译与对比,以此探究翻译适应选择论对旅游景点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

(一)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胡庚申,2008:2)译者在进行旅游景点文本的英译时,首先面对的是源语与译语在语言层面上的转换。语言维的转换需符合译入语的语言特点和习惯,以便译语读者理解接受。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Nida)指出:“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Nida,1983) 所谓“形合”指的是“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连淑能,1993)所谓“意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连淑能,1993)基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不同,译者在进行语言维的转换时应将汉语中的隐性逻辑以语言形式手段在英语中显示出来。

(1)建筑面积1999平方米,全部木质结构,因坡造势,巧妙连理,飞檐翘角,气势恢宏。

原译:It covers a building area of 1,999 square meters, full wooden structure, its shape is artful and magnificent according to slope and by its everhanging cornice and rake angle.

例(1)原文体现了汉语重意合的特点:句式结构松散,句与句之间无明显关联词。然而原译并未将这种隐含逻辑以关联词显示出来,且语法错误很多,完全不符合英语语言表达。因此,我们在原译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采用合并法将结构松散的汉语句式整合成结构紧凑的英语句式,同时更正了原译的语法错误,以符合英语语言习惯,从而顺利实现语言维上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改译:With fully wooden structure, it covers an area of 1,999 square meters and it is artful and magnificent because of its leaning against a slope, the everhanging cornice and rake angle.

汉语重意合还体现在广泛使用四字格上。四字格往往历经锤炼、言简意赅,是意合的典型表达。这类结构在汉语旅游语篇中随处可见。在进行语言维的适应转换时,为了再现汉语四字格所蕴含的意境,也为了便于英语读者理解,译者不应将四字格逐字译出,而应采取恰当的翻译技巧,最大程度再现汉语意境,并产生至少语言维层面上的可读译本。

(2)(宝峰湖)湖面如镜,千峰凝翠,洞壑幽深,风光迤逦。

Baofeng Lake is like a mirror, embellished all around with green hills and deep caves of enchanting beauty.

例(2)原文采用四字结构,工整对仗且意境深远。但如果直译四字格,不仅会增加翻译工作,也会使外国游客不知所云。为此,译者根据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的特点,采用释译法,用简洁的译句串联起这四组四字格,不仅简明达意,同时也很好地再现了原文的意境。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具备扎实的英汉双语功底,熟知英汉语言的主要差异,并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译者初译后对译文进行词汇、句子结构、语法上的润色修改,其实也是一个不断适应选择的转换过程。

(二)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文化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两种文化之间内涵的传递与融合。这种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于关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胡庚申,2008:2)

中国悠久的历史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山一水也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奈达(1993)曾说过:“语言在文化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对词汇和习语意义的影响如此广泛,以至于不认真考虑文化背景,任何文本都无法充分加以理解。”对于以文化信息为主的中国旅游文本,译者更应关注文化信息的传递与融合,即在英译过程中不仅要进行语言维上的转换,同时也要进行文化维上的选择转换。

(3)黄石寨位于张家界森林公园西部,相传汉留侯张良隐居此地受难,被其师黄石公搭救,故得名。

原译:Huangshi Village lies in the west of Zhangjiajie Forest Park. It derives its name from the story of Zhangliang,the Marquis of Han Dynasty.When he was the recluse here,his teacher,Mr.Huangshi, saved him from his sufferings.

例(3)原文中的“汉留侯张良”,原译为“Zhangliang,the Marquis of Han Dynasty”,不妥。原因有二:1.直接将汉代译成“Han Dynasty”会给不熟知中国朝代的外国游客带来困惑;2.中国古代的官衔与西方社会官职大相径庭,不能因为“留侯”一词中有“侯”就不加考证直接译成“Marquis”。经史料记载,张良除了“留侯”这一身份外,也曾做过汉朝丞相,而丞相一职相当于现在的总理或是首相。综上所述,我们对原译进行了修改,将张良的身份译成英语中相对应的“Prime Minister”,同时运用增译法,增添了原译缺失的文化信息,避免因文化空缺而导致文化传播受阻。

改译:Huangshi Village lies in the west of Zhangjiajie Forest Park. It derives its name from the story of Zhangliang,Prime Minister of Han Dynasty(206 B.C.~220 A.D.).When he was the recluse here,his teacher,Mr.Huangshi,saved him from his sufferings.

(4)(天然壁画)楼的左边是小桥流水,楼的后边是良田美池,一农夫正在扶犁耕田。真是好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童话世界。

There is a bridge with water running under it on the left. Behind the house are a pool and fertile farmland which a farmer is ploughing. What a beautiful landscape painting!

例(4)原文中诗词“小桥流水人家”勾勒出一幅安宁详和的田园画面。但若直译成“a small bridge, running water and a house”,诗词所营造的意境会大打折扣,读来不仅平淡无奇,也难使外国读者产生同样的视觉美感。因此译者采用释译法,将“小桥流水人家”译为“What a beautiful landscape painting!”以此表达对图画所描绘的诗画般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

中国旅游文本以文化信息为主,如何恰当处理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是旅游翻译的关键所在。英汉两种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种种差异给翻译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译者在进行文化维的转换时应具备跨文化意识,灵活选取翻译策略,跨越文化障碍,将汉语文化内涵传递,并能融入至英语文化,以使英语读者和汉语读者产生文化上的共鸣。

(三)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胡庚申,2008:2)。旅游翻译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借翻译这一工具顺利进行交流与沟通。因此,旅游文本英译过程中译者除了要进行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之外,还应侧重于交际维上的转换,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能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

(5)衡山祝融峰相传是火神祝融的居所。

The Zhurong Peak of Mt.Hengshan is said to be the dwelling place of Zhurong, the Chinese Prometheus.

针对例(5)原文中“火神祝融”这一中国神话人物,译者采用类比法,巧妙地将之比拟为希腊神话中为民盗火的普罗米修斯。这一类比很好地消除了外国游客因地域文化而产生的陌生感,原文中的交际意图也因这一类比得以完美体现。

(6)(龙舟赛)演历史于古今,生传说于纷纭,珠联爱国情操、悲壮色彩,壁合神秘气氛、拼搏精神,动如摧枯拉朽、轰轰烈烈,抛若排山倒海,可歌可泣。此唯舟竞渡,无有出其左右者。

The Dragon Boat Race,a most exciting group event,is held in memory of QuYuan,a patriotic statesman and poet in ancient China.

例(6)原文句式工整,词藻华丽,气势磅礴但过于夸张,这是汉语旅游文本特点之一。而与之不同的是,国外旅游文本常以简明达意为主,尽量避免华而不实的宣传。例(6)原文按汉语思维直译是不可取的,因为译文不能准确传达龙舟赛的文化常识,外国游客读后会感到味同嚼蜡,晦涩难懂。基于旅游文本的交际目的,考虑到外国游客的信息接受能力、阅读动机以及思维习惯,译者采用改译法,对汉语原文进行选择性适应,保留原文主旨大意,以使译文清楚明了,从而消除交际障碍。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关注“原文中的交际交际意图是否能在译文中得以体现”,这一点与旅游翻译是不谋而合的。旅游翻译如果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是毫无意义可言的。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译本能否为外国游客所理解,交际的目的是否能够顺利实现。

核舟记原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 广告成功的关键是要抓住广告受众的认知心理。关联理论作为探索交际与认知关系的语用理论,对于以实现AIDA功能为目的的广告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本文运用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通过实例分析广告翻译的基本策略。

广告是一种交际行为和交际艺术,广告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能否抓住广告受众的心理。关联理论是探索交际与认知关系的语用理论。本文主要借助关联理论来探讨广告的翻译,寻求广告翻译的最佳关联策略。

一、广告的特点

广义的广告,就是广而告之,即广泛地告知公众某种事物的宣传活动。狭义的广告指的是企业以推销产品和服务为目的,用付酬方式通过大众媒介向人们提供信息和劝服购买的传播活动。广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宣传性,信息性,劝服性。

二、对关联理论的认识

关联理论是西方语言学家Sperber和Wilson基于Grice的关联准则而提出的认知语用学理论。他们认为语言的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而不是传统交际理论的编码——解码过程。关联理论的核心是寻求最佳关联原则,即人类的交际行为都会产生一个最佳相关性的期待,接受者要确定交际者的交际意图,就必须在交际双方共知的认知环境中找到对方话语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推断出语境的暗含意义,从而获取语境效果,达到交际的目的。

三、关联理论与广告实例分析

在关联理论框架下,交际行为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认知行为。当广告主通过广告语明示后,必定希望广告受众通过明示的内容推理出广告主的交际意图。因此,如何引起受众的注意(Attention),引发其兴趣(Interest),使之产生欲望(Desire),从而采取行动(Action),简称AIDA。AIDA完整地揭示了受众接受一则广告的整个心理过程。由于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和广告文体特有的功能,广告翻译要实现最佳关联,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变通,多采用改写或重写。具体操作时可以从下列方面入手:

1.转移视角

如上海手表厂钻石牌手表的广告:出手不凡钻石表。

译文:Buy a Diamond brand watch, if every second counts for you。

广告译文抓住了受众的认知语境,利用受众熟悉的表达,迎合他们的价值观。然而,和原文对比,除了“钻石牌手表”与a Diamond brand watch对应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相关。但是,译文含蓄地表达出原文的蕴含意义,别出心裁地运用英语的双关语count——具有“计时”和“有价值”的双重含义,把语言的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再现了原文让顾客“购买”的祈使功能。

2.转换叙述方式——归纳变演绎

如:国际新开辟的旅游胜地——楠溪江风景区。乘舟从源头迤逦而行,饱览江畔,景色别致……值此浙南风景秀丽的楠溪江畔,坐落着闻名国内外教具生产“龙头”企业——浙江永嘉教仪厂。

译文:Standing by the side of the picturesque Nanxi River, a newly opened resort by the state in south Zhejiang, is Yongjia Teaching Instrument Factory——a head enterprise well known in and out of China for manufacturing teaching facilities.

原文先从旅游胜地——楠溪江风景区说起,详细描述景区的别致景色后,该段最后点睛“值此……教仪厂”。而译文省略了原文中所有关于景色的描写,说明位置后直接点出中心—— Yongjia Teaching Instrument Factory,接着进一步叙述该厂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地位,可谓中心突出。

3.借用习语谚语

谚语往往能冲淡受众认知语境中对来自异国他乡的产品的陌生感。这种方法的最大好处在于译语中的习语谚语可以不着痕迹,巧妙地把产品与广告目的受众拉近。下面是一则治疗心脏病的名叫“速效救心丸”(Quick Results Heart-Save Pill)的药物广告:

随身携带,有备无患,

随身携带,有惊无险。

译文: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广告原文用了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四字格,对仗工整,节奏明快,铿锵有力。但是如果不加变通,无论直译还是意译,都难以保持广告原文的语言力度。该译文借用了一句广为流传的英语谚语,采取拟人的修辞手法,揭示了该药物的功效。使受众从认知上容易接受,易于记忆。

四、结语

广告翻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吸引顾客,最终让顾客做出购买行为。因此,在翻译时应深入研究译语受众的认知环境,大胆超越原文词和句的限制,实现结构上的转换与变通,以切实实现广告译文的AIDA功能,真正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原则。

参考文献

[1]Sperber, Dan and Deirdre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6

[2]何兆雄: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核舟记原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归化;异化;翻译目的;文本类型;补偿和增添;注释性加译;文化类比

Abstract:Theforeignisationanddomesticationtranslationarenottheantagonismwhichmutuallyrepels.Buttheyaretranslationstrategyandmethodthatcansupplementmutually,andcomplementseachotherintourismtranslationpractice.Theunificationbetweenthetwobynomeansshareshalfway,butdemonstratesareal,concreteanddynamicunificationaccordingtotranslationgoal,differenttexttypes.Andundertheguidanceofthistheory,thispaperhasexploredtourismculturetranslationstrategy.

Keywords:foreignisation;domestication;translationgoal;texttype;compensationandadding;addingofannotations;culturalanalogies

一、引言

旅游作为重要的对外宣传方式之一,涉及旅游与文化的翻译。中国旅游翻译的原则是介绍中国文化,吸引国际游客。旅游翻译不应该只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应该是文化层面的诠释。旅游翻译应顺应跨文化交际和世界文化大融合的趋势,从单纯语言形式的对比和转换上升到文化分析和对比的高度,揭示语言形式与文化隐喻所蕴含的深层含义,真正使翻译活动成为跨文化交流,促进旅游业发展,在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中打响自己的旅游品牌。

二、归化和异化理论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文努提(LawrenceVenuti)1995年在他的《译者的隐身》中提出了异化和归化的概念。所谓异化,指“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采用的原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他提出一种反对译文通顺的翻译理论和实践,认为翻译目的不是在翻译中消除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是要在翻译中体现这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1]。他主张异化翻译,其目的是要发展一种抵御以目的语文化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以表现外国文本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异化翻译的前提是文化是有差异的,交际因语言社团之间和语言社团之内的文化差异而变得复杂。异化是以原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着眼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坚持文化的真实性,旨在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性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让读者感受不同的民族情感,体会民族文化、语言传统的差异性,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丰富译文语言的表现力。

所谓归化翻译,是在翻译处理中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采取读者所习惯的目的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奈达认为,“翻译是一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在这一过程中要看人们在听、说、读译文时获得的是什么。判断一个译本的效用不宜拘泥于相应的词汇意义,语法类别和修辞手段的对比,重要的是考查接受者正确理解和欣赏译语文本的程度”[2]。翻译既然是一种交际,如果不对信息接受者的信息进行全面研究,对交际作任何分析都不是完整的。重视读者反映是为了让译语文本读者能大致和原语读者一样去理解和欣赏一个文本。译文的表达方式是完全通顺自然的。通顺自然的翻译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避免文化冲突,消除文化障碍,最终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所以,通顺可以看成是归化翻译理想的策略。

三、异化与归化的关系

在翻译实践中不可能永远只遵循一种原则或采用一种方法。因此,也不可能有任何译作完全是以原语文化为归宿,或完全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只是表现出在处理原语文化信息时的基本倾向。过度的异化或归化都有损译文的质量。刻意的异化会使译文晦涩难懂,索然无味,甚至会闹笑话。作为两种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各自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两者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异化寓于归化之中,归化中也包含着异化,绝对的异化和绝对的归化都是不存在的。平常所说的异化与归化,主要是就译者的倾向性而言,即或异化为主或归化为主。在翻译实践中,两者的统一并非平分秋色,半斤八两,而是依翻译的目的、文本类型的不同而显示为现实的、具体的、动态的统一。

四、旅游文化翻译对异化与归化的动态选择

1.旅游翻译目的对异化与归化动态选择的影响

汉斯·威密尔(HamsVermeer)从行为学的理论出发提出翻译是一种人类的行为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翻译时,译者根据客户或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从原作所提供的多源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的翻译。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翻译目的论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或译文是否完美,而是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处理方法。即译者必须能够针对特定翻译目的选择特定的翻译方法或策略。”[3](笔者译)因此旅游资料的翻译其目的就是要向外国游客介绍景点情况,传递有关信息,让国外普通旅游者读懂、看懂、听懂,并且喜闻乐见。

就保留源语旅游文化而言,异化翻译有利于保留我国旅游文化的“异国情调”,并以之打动目标读者的心,激发这些潜在外国游客的旅游兴趣,其缺陷在于:由于异化翻译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追求一种不透明、不流畅的言语风格,且译本中所含源语文化信息过多,容易造成译文晦涩难懂,从而损害旅游文本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造成我国境外旅游客源的减少。

归化翻译则因遵循目标语言规范并用目标文化材料替代源语旅游文化,译文流畅,因而通俗易懂,老少咸宜,可读性和可接受性都较高,比异化翻译更能吸引潜在外国游客。归化翻译的弊端也很明显:过分倚重目标语言固有表达形式和文化材料,以译语旅游文化替代源语旅游文化,容易造成我国悠久、独特旅游文化身份的丧失甚至错位和扭曲。

2.旅游文本类型对异化与归化动态选择的影响

纽马克(Newmark)在《翻译问题探索》一书中,“提出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并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将文本分为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从文本类型和功能方面来讲,根据现代翻译学理论,旅游资料属于信息文本(informativetext)、表情文本(expressivetext)和祈使文本/召唤型文本(vocativetext)的结合体,同时具有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呼唤功能。”[4]信息功能文本在正确传达信息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采用“归化”性手段使译文具有可读性,以利读者的理解和接受,求得译文文本的读者基本上能以原文读者理解和欣赏原文的方式来理解和欣赏译文文本。信息准确真实、语言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是这类文本译文追求的目标,因而这类文本更多地采用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策略。

以呼唤功能为主的文本,其核心是“号召读者去行动、去思考、去感受”。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大多会用“阐释”而不是“复制”的方法来处理这类文本,因为译文中“作者的身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信息的传递效果和读者的情感呼应,即读者效应。因而在翻译过程中,为保证译文的信息准确并感染受众,实现其文本的“呼唤”功能,译者可以充分发挥译入语的优势,不拘泥于原文的表达方式,使译文的语言尽量达到与原作语言同样的效果。综上所述,不同文本的特点在异化和归化的选择上有不同的侧重。信息型文本要忠实于原文的“真实性”,归化与异化相结合;呼唤型文本则要忠实于读者的反应,侧重于归化,但这只是一种理想形式。在实际的操作中,任何文本的翻译都会在“异化”与“归化”之间动态地穿行,这在翻译实践中已屡见不鲜。

旅游文本中大多带有十分浓厚的文化色彩,笔者认为,旅游文化翻译应该充分考虑该文本的使用语境及其具体功能,灵活选择翻译的具体方法。例如,如果是信息功能突出的旅游文本,比如景点、风俗等具体的介绍,由于缺乏文化对等词,其中的文化因素可以以直译加解释等方法充分解释其意义和内涵;而对号召型的旅游文本,如旅游景点、旅游广告语等,可以使用译入语中同样具有文化色彩的近似词来进行类比,以激发读者的兴趣,达到推介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终极目的。根据归化和异化动态统一,笔者对旅游文化翻译提出如下翻译策略。

五、异化与归化理论指导下旅游文化翻译策略

1.文化信息内容的补偿和增添

英美读者因文化差异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对富含文化背景的译文往往会有理解上的困难,这时我们应该调节信息,增加相应的文化背景解释或注释。为了便于译文的读者更有效地接收信息,译者(亦即传者之一),应添加新信息来加强传播效果。“作为目的语读者的英文读者因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如果按照字面直译这些句子,他们在把语言符号转为意义的过程中势必受阻,从而影响到信息的有效接受。”[5]

如:仙人洞系悬崖绝壁中之天生石洞,因其形如手,故又名佛手岩。洞高7米,深逾14米。内有一石制殿阁——纯阳殿。殿内立纯阳(洞宾)石雕像。洞深处,有两道泉水沿石而降,这便是《后汉书》记载的千年不竭的“一滴泉”。洞旁建有老君李聃骑牛雕像。景区内还有石松、御碑亭、访仙亭等景观。区内游步道为1452米。

译文:Immortal’scaveisanaturalcaveinaprecipicewhichlookslikeahandofaBuddhaandsoitisalsocalledtheRockofthehandoftheBuddha.Thecaveis7metershighand14metersdeep.Inside,thereisastatueofLuDongbin.TwospringsflowdownfromthecracksoftherocksandtheyarethefamousOneDropSprings.NearbyistheLaoJunPalace,withastatueofLaoJunonthehandofanox.Inthisdistrict,youcanalsopayavisittothepineintherock,theimperialTabletPavilionandFangxianPavilion.Thepathgoingthroughthedistrictruinsaslongas1452meters.

在这段译文中吕洞宾、老君都是中国文化中的人物,而翻译中应添加补充信息,使译者有所了解。而且访仙亭等景点的翻译可以补充出“seekingtheimmortals”,这样更好地达到交际的效果。

2.文化专有名词的注释性加译

外国游客一般对于带有浓厚中国文化色彩的专有名词十分感兴趣,像中国的学生学习语法一样,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这个那个有什么区别。对于因文化差异产生的交流障碍,如果不予以适当的解释就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请看下例:

再配上左右两边的砖雕壁画:“百鸟朝凤”和“五伦全图”,更是美妙绝伦[6]。

“百鸟朝凤”原译:“OneHundredBirdsWorshippingthePhoenix”拟译:“AllBirdsPayingHomagetothePhoenix”(PhoenixinChinesedoesnotreferto“deathandresurrection”,butatraditionalsymbolofmonarch,asdragonfortheemperororking,phoenixfortheempressorqueen)

根据中国民间传说,“百”只是概数,“百鸟”指众鸟,所以笔者认为还是前者贴切。再者凤凰在我国古代传说中是百鸟之王,汉语中“凤凰”有“祥瑞尊贵”之意,故有“龙凤呈祥”“凤毛麟角”之说。然而笔者查阅了英、美、加、澳等国词典,都发现在英语文化中“凤凰”指“神话中生活在沙漠里的一种鸟,每500-600年自焚,并于灰烬中重生”,当然它也指代“极为出类拔萃或美艳的人或物,如完人,殊品等”。所以不难理解为何美国亚利桑那州的首府就叫凤凰城,并且是有名的旅游胜地,香港也有个凤凰卫视中文台。当然为避免误会,最好仍加以简单解释,说明“凤凰”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并强调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尊贵吉祥”之意。

3.文化类比

类比也是一种巧妙的寻找最佳关联点的译法。文化交流过程中,类比有利于消除文化陌生感,迅速、有效地实现交际和文化传播的目的。“舟的前方架着一柄长舵,形如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7]。其中“形如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怎么译?试比较一下两个译文:

A.……isshapedliketheswordintraditionalBeijingoperausedbyGuanYu,ageneralofthestateofShuoftheThreeKingdomsperiod.B.……isshapedliketheknifeontheWesterner’sdinnertable.

译文A运用解释性增译,文字累赘,没看过或不了解有关关羽的京剧情节的外国游客根本不知所云;译文B将西方游客陌生的青龙偃月刀与他们的餐具联系在一起,处理努力(Processingefforts)弱化了,语境效果(Contextualeffects)增大了,找到了最佳关联,照顾了游客心境,达到“导”的效果。如下例:

(南岳的)祝融殿theHallofZhurong,theChinesePrometheus;炎帝神农氏EmperorYandi,theChineseSaturn

上述两例翻译,抓住中国火神祝融与古罗马传说中为民盗火的英雄普罗米修斯,中国农业文明的始祖神农氏与古罗马神话中的农神的相似点,照顾了西方游客的认知环境,因关联而语境效果突出,译文的语用语言等效达到了,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文化类比能大大激发游客的旅游兴趣。比如在向西方游客介绍苏州时,因苏州位于大运河与长江合流之太湖旁,由20多个湖泊环抱而成,可以称之为“VeniceofChina”。

4.适当删改汉语特色文化信息

在旅游资料的翻译中,删除和更改有时是十分必要的。应该删改的是多余的对译文理解没有多大帮助的内容。中西文化的差异难免会造成文化冲突,一些汉语特色文化信息的直接英译难以让外国游客接受,甚至适得其反,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因此在处理旅游文化翻译时必须照顾到译文读者的思维模式与目的语的逻辑结构,对原文结构进行语式分析,根据目的语思维习惯进行相应的调整。在这种情况下,译者要考虑作适当的删改以突出主题信息,从而软化僵硬呆板的宣传语气。如:

江岸上彩楼林立,彩灯高悬,旌旗飘摇,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场面。千姿百态的各式彩龙在江面上游弋,舒展着优美的身姿,有的摇头摆尾,风采奕奕;有的喷火吐水,威风八面[8]。

译文:High-risebuildingsornamentedwithcoloredlanternsandbrightbannersstandoutalongtheriverbanks.Ontheriveritself,gailydecorateddragon-shapedboatsawaittheirchallenge,displayingtheirindividualcharmstotheirhearts′content.Oneboatwagsitsheadandtail;anotherspitsfireandsprayswater.

原文过度修饰,言辞华丽,若直译则使译文累赘冗长,令人厌读。为有效传达其中文化信息,译者灵活处理了中英文在行文习惯上的差异,将原文两句改译为三句,调整了句子长度;删去了“呈现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场面”、“风采奕奕”、“威面八风”等词句,通过“gailydecorated”和displayingtheirindividualcharmstotheirhearts''''content,以简洁明快的语句,表达原文中龙舟赛场壮观热烈的气氛和千姿百态的龙舟风采。通过改译后的译文既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又保持了原作的韵味。

五、结语

中国要实现其旅游强国的目标,应该重视旅游宣传的作用。旅游资源独特的文化意识要求旅游翻译在尽量满足潜在游客的审美心理和文化习惯同时,更应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优势,尽量发扬光大中华传统文化。旅游文化翻译最理想的境界应是将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融合并用,使归化和异化达到动态统一。而要达到这一境界首先需要译者具备跨文化意识,其次需要用翻译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最后还需要深厚的双语能力及文化功底。

[参考文献]

[1]Venuti,Laurence.TheTranslator’sInvisibility[M].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1995:32.

[2]EUGENEANINA.L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1:156-159.

[3]Nord,Christiane.TranslationasaPurposefulActivity:FunctionalistApproaches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102-104.

[4]NEWMARK,PETER.Approachesto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86-88.

[5]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123.

相关期刊更多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教育部

回族文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数码设计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经济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