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世界经贸

世界经贸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世界经贸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世界经贸

世界经贸范文第1篇

记者:听说你当过《经济经纬》主编,现在是《国际经贸探索》的主编?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的?

萧红:那是2002年,我在河南财经学院担任《经济经纬》(河南财经学院学报)主编。受“孔雀东南飞”思潮的影响,来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寻求发展,正赶上该校在全国招聘《国际经贸探索》主编,我的简历和工作经历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机遇加努力,通过竞争上岗担任《国际经贸探索》主编,开始了我职业生涯的岭南闯荡。我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引进人才中第一个从校外招聘来的中层干部,屈指算来已有9个年头了。

记者:近lO年《国际经贸探索》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办刊宗旨是什么?

萧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1995年由原隶属于教育部的广州外语学院与隶属于外经贸部的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合并组建,是全国重点高校。《国际经贸探索》是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并编辑出版的国际经贸理论与实务的专业性月刊。创刊于1985年1月,当时刊名是《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学报》,1991年起更名为《国际经贸探索》。1992年以来连续5次入选具有广泛影响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位于国际贸易类核心期刊的前三名;2010年又被列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并入选为多家评价系统的核心期刊或重要来源期刊;2010年在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中荣获“全国高校30佳社科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的办刊宗旨是:坚持正确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国际经济贸易理论与实践、宣传和贯彻党的对外经济贸易政策,报道和分析国际经济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发展情况与趋势,介绍对外经济贸易知识,交流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经验和科研成果: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着重研究和阐述国际经贸理论,以利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依托广州国际大商埠,资讯网络辐射全国,沟通世界:联系粤港澳台实际,勇于探索新问题,总结介绍珠三角外经贸的成功经验。其特色是:学术性、专业性、导向性、外向性。创刊26年来,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关爱,刊物转载率及引用率持续上升,发行量稳步增长,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记者:我知道“粤港澳经济”栏目在第三、四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均获得“特色栏目”,在办好特色栏目“粤港澳经济”的同时如何兼顾其他?

萧红:栏目的设置是期刊办好的关键,也是期刊层次和水平的标志。根据现实特点和客观需要调整栏目,使之不断优化。《国际经贸探索》主要栏目有国际贸易、经贸论坛、粤港澳经济、跨国公司、经贸实务、经贸法规等。在继续保留原有栏目的同时,又开辟了“宏观经济学”、“争鸣与探索”栏目;面对众多中国入世后各行各业的对策,开辟了“WTO专题研究”栏目。

主要刊登具有原创性的外经贸理论实证研究文章,以及学术思想评论文章,同时在内容范围上亦兼顾国际工商管理、国际经济法、国际税收及关于经济发展的探索与争鸣文章,并深切注意社会学跨文化交流、电子商务等交叉学科对外经贸的影响。尤其是“粤港澳经济”栏目研究成果颇丰,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获得了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

记者:期刊界有句行话“好期刊必有好主编,好主编成就好期刊。”请您介绍一下如何通过选题设计、栏目设置、内容取舍,引领自己的团队将办刊理念与期刊的定位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期刊注入生命和灵魂,从而形成期刊所独有的品位和特质。

萧红:主编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负责任的期刊主编不只是在本学科领域要有很高的威望,还应当有能力,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主持期刊工作。《国际经贸探索》是在改革开放之初应运而生的,它基本上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26年来,《国际经贸探索》已成为一份在外经贸系统和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出版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全国经济类期刊包括财经类院校学报等学术期刊林立,《国际经贸探索》要想在全国有一席之地,必须主动出击,推陈出新,争取读者,占领市场。为了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我以为,《国际经贸探索》需要改进,内容应不断充实。因此,我们决定2007年起,《国际经贸探索》由原来双月刊改为月刊,所做的另一项工作是重新建立我们的学术顾问――增添国际顾问,充分发挥编辑委员会作用――坚持每年召开编委会制度。

我们希望通过改版、加大学术顾问班子的国际化力度能使《国际经贸探索》与时俱进,更加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尽早实现期刊国际化,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为对外经贸事业长期稳定高速发展服务。

刊物办的质量如何,除了学校学科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相应的行业标准与机构评价来反映,如影响因子、引用次数、引用刊数、基金项目文章、学科扩散指标等,围绕着如何提高评价刊物的各项指标,我们还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学术期刊编排规范化是刊物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我国期刊与国际接轨的必要措施。为适应学术期刊文献信息传播现代化的需要,促使《国际经贸探索》与国际水平接轨,完善了刊物编排规范化,提高刊物质量,扩大学术交流。更多采用海外作者文章,聘请国际编委都是衡量刊物国际化的指标。

第二,提高办公自动化,普及编辑现代化。特别是2008年以来,编辑部不仅改善了办公条件,优化了工作环境。同时提高办公自动化,普及编辑手段现代化。目前使用了采编系统。实现了投稿、收稿、查稿、审稿以及发稿、编辑一体化的网络化办公,并且公开,透明,使我们的工作时时接受作者、读者及大家的全程监督。此项工作在期刊界也处于领先地位。

第三,支持学科建设、协办会议。《国际经贸探索》刊物质量的逐年提高,离不开各学科专家学者的支持与关注,我们有责任充分利用《国际经贸探索》刊物及刊物的影响,支持学科建设。多年来我们先后与校内外相关专业协办会议或帮助出版专刊。

(一)从2008年来一直参与“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学术年会”论文评比工作,本人应邀担任论文总评评委。

(二)支持全国2008、2009年“国际服务贸易论坛”。本刊与《管理世界》、《国际贸易》及《国际贸易

问题》等8家全国权威期刊共同支持了该论坛,扩大本刊及大学在全国外经贸领域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借此机会与作者和读者近距离接触。

(三)与本校有关单位先后联合承办了“国际粤商论坛即2009年白云国际会议论坛”;“当前金融热点高级研讨会”等。利用业余时间为新闻、管理等学院出版增刊。

记者:在实现期刊国际化方面你做了哪些努力?

萧红:学术期刊是传播研究成果的媒介,是研究人员交流思想的平台。目前我国期刊国际化方面科技期刊比社科期刊做得好,社科期刊可以说刚刚起步,总体说是任重道远,但也不是不可以做。我已经做了初步尝试:《国际经贸探索》首先基础很好――名字好有“国际”字眼;其次,文章内容全都是外经贸方面的理论、政策、实证研究――涉外经济;再次,我们已经聘请了国际学术顾问,如我们聘请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孟庆轩高级研究员,中国投资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曾获斯坦福大学“杰出学术成就奖”和“斯坦福大学荣誉校友奖”,曾任教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宾州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现为我校“云山领军学者”、MBA教育中心主任。最后,尽管不多我们也登过一些韩国、加拿大等国家作者的文章。诚然,这些要实现期刊国际化是不够的,主编要有国际化的眼光,充实编辑队伍、审稿人到稿件来源都必须国际化。在这方面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

记者:你认为办好“国际经贸探索”刊物的主要依靠是么?

萧红:多年的办刊经验证明:爱岗敬业,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严格要求,措施得力,这是做好工作的保证;学科发展,这是做好工作的基础。近10年来,我们学校经济、管理、法学学科的快速发展,赋予《国际经贸探索》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学校转为教学与研究型大学后,全校各学科求发展、盼发展、千方百计想发展的气氛很浓。这足以让人兴奋,所以我们翘首企盼《国际经贸探索》进入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办好一个刊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自己能够为之工作并载入史册是幸运的。

记者:近几年来,《国际经贸探索》在确立明确的办刊思路、秉承一贯的学术作风的同时,重视学术质量,以促进学术繁荣和服务学校学科建设为己任,刊物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逐步扩大。赢得了一次次进步,获得了一项项殊荣。面对成绩和荣誉,你们今后准备怎样做?

萧红:我的能力有限,但是这么多年来我是围绕着提高《国际经贸探索》学术质量这个中心工作努力的,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进入某一期刊的评价机构以及获奖都不是目的。办刊物传播信息和知识,本身是要追求影响的,参与评奖既是对所做工作的总结,也是面对标准重新审视与衡量检查办刊的过程,能够获奖是有关部门对刊物的肯定,没能获奖再自我提高总会有收获的。回顾过去,面对未来,我们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世界经贸范文第2篇

在经历快速发展的同时,中澳经贸关系中的一些矛盾和利益冲突也明显地显现出来。尤其是占据两国贸易重要份额的铁矿石价格近年来的大幅波动,已经成为影响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要矛盾。如何寻求其解决之道,至为关键。为此需重新认识中澳经贸关系的特点。

中澳经贸关系:互补性还是依赖性?

中澳经贸关系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由于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两国以往在传统贸易领域表现出明显的互补性。近年来,由于各自经济发展的路向不同,这种互补性进一步深化。经过30多年发展,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号称“世界工厂”。同时,中国又是资源稀缺的国家。其资源品的绝对量虽不小,但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每年从本土向世界源源不断地输出商品,使得本就十分严峻的资源匮乏更雪上加霜。而澳洲是世界上主要的资源大国。较高的绝对蕴藏量和极高的人均占有量以及较少的本国工业需求,使得它可以将各种资源大量出口。

一般认为,当某国的主要出口产品类别与另一国的主要进口产品类别相吻合时,两国贸易的互补性就强。这种互补性在澳洲铁矿和中国钢铁工业之间表现得似乎最明显。

中国的钢铁工业已是全球规模最大。2011年中国生产粗钢产量超过6.8亿吨,已占世界粗钢产量的45%左右。2012年,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中国日均粗钢产量仍达近200万吨,年产量预计可达7.2亿吨。由于中国铁矿石数量相对不足,且品位较低,因而对进口铁矿石有着巨大的需求。而澳洲铁矿石品位高、产量大,且其国内需求小而主要供出口,其出口量占世界铁矿石出口的40%以上,且其近年新增产量占世界新增产量的近60%。这就使得澳洲铁矿和中国钢厂之间,构成了世界钢铁产业链条上最主要的上下游环节,也使铁矿石贸易成为中澳经贸关系中最重要的交易标的。2010年中澳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其中仅澳对华出口的铁矿石即高达494亿美元。2011年中澳双边贸易额为1180.7亿美元,增长30.9%。其中,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 745.6亿美元,增长38.2%。

一般情况下,两国间贸易的互补性越强,则贸易给双方带来的福利就越高。然而,在中澳铁矿石贸易中,情况却并非如此。

近十年来,澳洲出口中国的铁矿石价格几乎是年年疯涨。其中,2004年环比上涨19%,2005年上涨70%以上,2006年上涨近10%,2007年上涨65%-71%,2008年上涨80%-100%。2009年因世界金融危机降价了约33%,但到2010、2011这两年又大幅涨价。经过近十年的连续大幅涨价,铁矿石价格从2002年25美元/吨左右,上涨到2011年下半年价格最高时达180美元/吨左右。

在价格疯涨中,澳洲矿企大获其利。如在2011年上半年,澳洲最大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实现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几乎倍增;力拓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0%。在当年产量并没有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如此高的利润增长率只能来自于对产业链下游钢厂利润的侵蚀。

在上游矿企的不断侵蚀下,中国钢企的利润急剧下降,已到了全行业亏损的边缘。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统计,2011年中国钢企的吨钢利润只有人民币1.68元。铁矿石这样供需状况基本确定的大宗资源商品,其价格居然能连年大幅上涨,主要原因在于少数矿企对于资源的垄断地位,以及利用这种地位对于垄断高价的疯狂追逐。

多年来,国际铁矿石市场形成了三大矿山的寡头垄断。近年,中国钢企对进口铁矿石依存度已达60%左右。而在中国进口铁矿石中,澳矿所占比例达40%左右,即中国钢企所需铁矿石的25%左右由澳矿提供。可见中国钢企对澳矿资源产生了高度依赖。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对中国的钢铁产品却少有需求。因此,仅就中澳铁矿石贸易而言,其主要特点并非互补性,而是中国钢企对澳矿资源的单向依赖性需求。正是由于这种依赖性,使得中国钢企面对铁矿石不断涨价几乎束手无策。

铁矿石价格的不断上涨给中国经济造成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中国钢企无法将因而增加的成本压力向下游转嫁,则势必陷入全行业亏损,而庞大的钢企是中国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承受不起如此亏损;如果其向下游转嫁,由于钢材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又势必造成全社会范围内的输入型通胀。

可见,虽然从总体上看中澳贸易关系具有互补性,但在铁矿石贸易这一领域,却存在着澳洲矿企的资源垄断和中国钢企对澳矿资源的依赖。由于铁矿石贸易在中澳贸易中占到50%-63%的极大比重,这种在单一重要领域形成的单向依赖性可以说已构成中澳贸易的基本特征之一。这种一方的垄断性和另一方的依赖性特征显然不能给双方同时带来福利。

如何化解中澳铁矿石贸易中的矛盾?

中澳铁矿石贸易中的矛盾和冲突,已是总体良好的中澳经贸关系中最主要的矛盾,如得不到较好的解决,不仅影响两国间的经贸关系,还会影响到两国间的其他关系。为此应当引起两国间企业界和政界的重视。

化解这一矛盾和冲突,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以中方的角度看,其所能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控制产能,打破垄断。

中国钢铁业产能增长是近十年来铁矿石持续涨价的重要原因之一。2002年中国粗钢产量为18237万吨;2011年已达6.8亿吨,十年间产量增加2.7倍以上。在钢铁产能成倍增长的同时,是铁矿石进口量的成倍增长。

中国需求的成倍增长对国际市场铁矿石涨价形成支撑,使得三大矿山有可能利用其垄断地位对价格上涨推波助澜。因此,要抑制铁矿石涨价,中国钢企就必须主动抑制产能。中国如此庞大且不断增长的产量对于满足内需来说,已是完全过剩。如果是为出口需要,那么在钢铁行业整体近乎亏损的情况下,则不啻“为他人作嫁衣裳”。以此观之,中国钢企拟实施的产能扩张,如报载已获国家批准的宝钢湛江项目和武钢防城港项目,很可能将是中国钢企的战略性失误。考虑到矿业巨头对中国需求的依赖,考虑到澳大利亚等国经济对铁矿石出口的依赖,可以预期,如果中国钢企在产能压缩后,面对涨价反而会更加游刃有余,单个企业和全行业的经济效益反而有可能提高。

为抑制铁矿石价格疯涨,更重要的是必须努力打破国际矿业巨头的垄断。为此,需要采取多方面的对策。

首先,中国钢企必须加强团结,结成价格同盟,联合行动。这些年来,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中国钢企虽实行了某种性质的价格同盟,但因其组织化程度不高,内部控制力不够,故所起的作用也不大。今后,如能在组织程度、货源安排、行动策略、排他措施等方面作出进一步安排,中国钢企应可以提高自身在价格博弈中的地位。

与价格同盟相比,建立铁矿石现货市场是一个更好更合乎市场化原则的方法。今年1月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等发起设立的“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在北京启动。这必将使中国在国际市场铁矿石定价上获得一定的话语权。

其次,应当在价格抗衡中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比如,在自身结成比较牢固的价格联盟前提下,基于“长协机制”不复存在的局面,应对矿山巨头采取有所区别、不同对待的策略,以打破铁板一块的寡头垄断。

其三,中国钢企也应当在必要的时候求助于政府的力量,或求助于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前几年有中国企业冀投资澳洲矿山以打破现有的资源垄断时,西澳地方政府出面所作的设限行为就完全不符合贸易投资自由化原则,实质上是一种非市场化的投资壁垒。当时,中国企业本可以求助政府以启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然而,中国企业却没有如此作为。

其四,还是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通过购并、直接投资等方法,打破矿企的寡头垄断。特别是要利用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有利时机抓紧实施,为今后的长期增长储备资源。考虑到矿业巨头是上市公司和中国庞大的外汇存量,中国钢企和其他各类投资公司通过逐步地分散地持有其股票,以分享其超额利润也是可以设想的一个途径。

铁矿石跌价:中澳重建战略合作的契机

在中澳铁矿石价格博弈中,澳洲政府和公众应看到,虽然澳方在短期内会因价格暴涨从中获利,但这种失衡也会对澳大利亚的长期经济发展带来问题。

首先,铁矿石贸易的畸形繁荣掩盖了澳洲制造业和服务业增长乏力的事实,可能造成联邦政府在宏观决策上的失误。2008年10月,因为突发世界金融危机,大宗商品价格崩盘,铁矿石跌价,在短短几周内,澳元即对美元贬值33%。因铁矿石价格波动导致的澳币汇率暴涨暴跌无疑增加了澳洲的经济风险,同时也使澳洲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变得更加困难。

同时,澳大利亚的整体经济发展已对其铁矿石出口及高售价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性。目前澳洲铁矿石出口已超过煤炭成为其最大的出口商品,几乎占其出口总额的20%。一旦市场变化,铁矿石泡沫破裂、价格下跌,对澳洲整体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2011年9月以来,受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铁矿石价格已从最高时的180美元以上一路下滑到了目前(2012年9月)不到90美元。由于铁矿石出口在澳对外贸易乃至整体经济中的重要性,其泡沫的破裂对其整体经济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据报道,在前些年铁矿石价格暴涨时,澳矿山内的熟练矿车司机的年薪可达25万澳元(注:1澳元目前折合约6.46元人民币)。而去年以来,某些矿企却需要通过缩减项目,大幅裁员以应对铁矿石价格下跌。这种状况如持续,必然会使澳洲经济面临诸多问题。

今天回过头去看,如果在以往铁矿石价格不合理疯涨的时候,有某种力量或有如“长协价”那样的机制对之进行必要的约束,那么,它至少可以降低因铁矿石价格大幅下降给澳洲经济带来的冲击,熨平其经济波动幅度。对澳洲来说,由于铁矿石出口在其整体经济中的极其重要性,抑制其价格泡沫或许是一个长期课题。

一时的价格暴涨暴跌只能使一方获得短期利益,一个不健康的市场最终使得双方的利益都遭受损害。因此作为世界铁矿石贸易最主要的参与者,澳洲矿企和中国钢企有必要重建某种战略合作机制。2011年4月,中国副总理对访华的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建议,“推动两国能源资源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关系。双方应当超越简单的买卖关系,创新合作方式,持续实现互利双赢。”如果说,当时因处在价格上涨阶段,建立中澳铁矿石贸易的战略合作机制比较困难的话,那么,当前利用价格大幅下跌的时机来推进此种合作,阻力应当会减少很多。

世界经贸范文第3篇

■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今年多次在公开场合用9个字表述我国对外贸易总的政策,那就是“稳出口、扩进口、减顺差”。在这种思路下,尽管今年一季度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但这并未影响中国在争取贸易收支平衡上的努力,扩大进口是一个既定的政策目标,不会由于季度性波动而产生影响。年初以来,多重成本的持续上涨,已经接近了外贸企业的消化临界点。有关媒体最近从权威渠道获悉,广东、浙江、江苏、辽宁、四川、湖北六大出口强省的外贸情况调研显示,这些地区约有半数企业利润下降,部分中小企业出现亏损甚至倒闭。

5月5日,第109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顺利闭幕,实现了到会采购商和出口成交双增长。素有中国外贸“风向标”的广交会已向世界市场发出清晰信号:尽管受到包括全球通胀形势加剧、日本强震海啸冲击产品供应链、部分国家地区市场剧烈波动等多重因素的冲击与影响,但今年中国外贸开局良好,全年也有望取得更好的成绩。

进出口形势依然复杂,

未来将呈小额顺差态势

对外贸易是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加入世贸组织这十年,不仅是中国发展最好最快的十年,也是中国积极融入世界,与亚洲及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分享发展成果,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的十年。十年来,中国进口规模增长5.2倍,跃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国。同时,中国已成为日本、澳大利亚、巴西、南非等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中国对外贸易经受住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外贸增长协调性趋于改善。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实现了恢复性快速增长,进出口已经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再创历史新高,为“十一五”外贸发展画上圆满句号。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市场需求继续回暖,加上国内需求增加和扩大进口政策等共同作用,进出口贸易总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结构进一步优化,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广交会开幕前,人们对中国全年外贸形势心存忧虑。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8003亿美元,同比增长29.5%。其中出口3996.4亿美元,增长26.5%;进口4006.6亿美元,增长32.6%;累计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也是六年来首次出现季度逆差。对此,总理在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出现贸易逆差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大宗商品进口价格飙升,导致进口金额大幅增加。这种因贸易条件恶化所带来的顺差减少,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尽管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出现小额逆差,但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小额逆差只是暂时现象,虽然不排除中国对外贸易年内个别时期再次出现小额逆差的可能性,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对外贸易仍将会是合理的小额顺差态势。随后,这种判断在4月得到验证。继一季度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后,海关总署5月10日公布数据显示,1月至4月我国贸易顺差累计达102.8亿美元,对外贸易再次转回顺差。

对于全年对外贸易形势的研判,商务部4月22日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1年春季)》预计,2011年中国外贸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特别是新兴经济体较快增长将带来更大的需求空间,但也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从外部来看,世界贸易增长势头明显放缓。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预测世界经济将在较长时间内低位徘徊,均调低了对今年世界贸易预期。同时,国际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欧洲债务危机、国际市场汇率和大宗原材料价格走势不确定性增强。贸易摩擦常态化趋势直接影响我国外贸的稳步发展。中东北非局势、日本地震等因素使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增强。从国内看,主要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经营压力,国内原油、铁矿砂、大豆和天然橡胶等大宗原材料进口价格较去年同期进口价格涨幅超过20%。同时,今年出口企业会面临国内通胀和输入性通胀双重压力,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用工短缺压力。2011年以来,已有多省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在10%以上。企业普遍反映2011年用工形势不容乐观。

综合各种因素,预计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将继续平稳发展,但增速比去年可能略有回落;在国内需求不断增加、扩大进口政策支持和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进口增长有望继续快于出口,贸易平衡状况将进一步改善。

商务部表明维持贸易平衡决心,一揽子进口政策将集中出台

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将坚持“两个并重”:一是进口和出口并重。在稳定出口的同时,更加注重扩大进口。二是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在稳定和扩大吸收外资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基于此,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今年多次在公开场合用9个字表述我国对外贸易总的政策,那就是“稳出口、扩进口、减顺差”。

在这种思路下,尽管今年一季度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但这并未影响中国在争取贸易收支平衡上的努力,扩大进口是一个既定的政策目标,不会由于季度性波动而产生影响。5月5日,商务部官员在109届广交会闭幕新闻会上透露,全国进口工作会议将在近期筹备召开,同时商务部将联合其他几个部委研究制订促进进口的相关政策,有望在今年上半年陆续出台。预计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中国“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领域将成为进口政策调整的重点关注对象。此外,《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也有望在近期进行调整。其实,广交会外贸形势座谈会议作为外贸政策“吹风会”,已有迹象表明这种倾向。与出口企业纷纷呼吁保持外贸出口政策基本稳定、特别是出口退税调整幅度不宜过大相反,有两家进出口企业代表的意见则集中在:扩大进口范围、扩大引进设备的进口免税目录、适度降低进口关税、进一步实施进口贸易便利化。

在紧张制定促进进口政策的同时,商务部在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方面也有大手笔。据媒体透露,酝酿已久的《关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也已上报至国务院。这份意见中对“两高一资”项目控制会更为严厉,鼓励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延长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稳步推动向中西部转移,鼓励增量向特殊监管区域集中。5月4日,商务部在广州重点推荐了阿里巴巴速卖通、敦煌网、中国制造网和中国诚商网四家电子商务平台,并给这些平台授牌。商务部此举是为了加快商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积极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推动外贸出口企业的转型升级。

商务部官员近日就国内外经贸热点问题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要保持外贸稳定增长和优化进出口结构的工作重点,主要有五个重点工作:一是稳定和拓展外需;二是增创外贸竞争新优势;三是积极扩大进口;四是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五是进一步改善外贸发展环境。

贸易大省企业出现“倒闭潮”,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时不我待

年初以来,多重成本的持续上涨,已经接近了外贸企业的消化临界点。有关媒体最近从权威渠道获悉,广东、浙江、江苏、辽宁、四川、湖北六大出口强省的外贸情况调研显示,这些地区约有半数企业利润下降,部分中小企业出现亏损甚至倒闭;还有企业面临订单转移的风险,一些国外客户已经将部分订单转到越南、孟加拉等周边东南亚国家。从六省调研的结果来看,现阶段,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融资成本的上涨以及人民币升值,几重压力叠加将企业的出口成本推高了10至20个百分点,尤其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已经成为企业的最大负担。专家认为,中国企业正遭遇来自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增加、融资难度加大、汇率风险加剧等因素的冲击,“中国制造”以及“中国价格”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中国企业亟须通过加速转型升级,增强产品附加值和议价能力,提高对外贸易中的话语权。

作为出口大省,广东和山东被《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1年春季)》点名表扬。报告指出,一季度,东部地区出口增长25.5%。其中广东、山东出口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3.9%和32%,合计增量占全国增量的42.9%,带动全国出口增长11.3个百分点。但是,目前广东的外贸企业也遇到了困难,今年国内融资信贷环境明显趋紧。为此,广东省外经贸厅、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省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于3月18日签署广东省中小外贸企业信用融资平台合作协议,重点发挥省外经贸厅的整体政策引领高度,瞄准进出口金额1500万美元以内的中小外贸企业的业务及融资特点,引入中国信保在抢抓订单、保障出口收汇风险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再担保公司对企业提供的增信服务,使得中小外贸企业在银行顺利获得融资,帮助企业转变发展思路、积极扩展出口业务,提升海外竞争力。

相对于广东而言,山东的出口的形势还是保持了较快平稳的增长,目前重点在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进一步提升外贸商品质量上做文章。最近,山东省启动“外贸商品质量提升年”活动。根据计划,山东一方面在第109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上,向山东省所有参展企业发放提升外贸商品质量倡议书,组织外贸企业严格履行倡议内容,全力提升外贸商品质量;另一方面要实施“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利用国际知名展会平台,推介山东优质出口企业和商品,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赴美国、英国等市场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海外推介活动。

为了进一步发挥税务对外贸的促进作用,江苏省国税局和江苏省商务厅5月5日联合举办“推进税贸协作、服务外贸发展”高层交流会,并签署了《税贸协作备忘录》。江苏省国税局推出了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六项举措,包括进一步扩大A、B类企业范围,对新兴的重点企业将更加全面地建立固定跟踪、联系、辅导制度,推进出口退税“八项承诺”制度,持续改进和优化出口退税服务。同样,作为东南沿海省份,福建在第一季度取得漂亮成绩后,目前正在积极应对各种困难。3月28日至4月1日,福建省委书记率福建省代表团赴港澳访问,以“叙友情、谋合作、促发展”为主题,推介达成项目成果443项,投资总额307.8亿美元,拟利用外资118.1亿美元。4月1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未雨绸缪,毫不懈怠,要着力化解国际贸易摩擦,推进大企业引进和新项目落地、加大平潭开发和对台合作力度、积极扩大出口、筹办好“5・18”等重大活动等。

话题背景:商务部官员建议企业可用7种方式应对人民币升值

在第109届广交会5月5日闭幕会上,人民币升值成为企业谈论频率最高的话题之一。广交会副主任、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文仲亮建议,企业可以采取七种方式减少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一是锁定汇率,即企业在与客商签订合同时,议定按某个汇率水平结算,或设定允许波动的幅度;二是进一步推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三是转嫁经营成本;四是把握低进口成本机遇;五是行业联合对外;六是努力开拓新市场、发展新客户;七是优化营销和服务,注重拓宽营销渠道,开展高端营销,不仅注重产品质量,还要注重提供优质的服务。

话题背景:贸易大省建议国家稳定对外贸易政策

为了应对当前多重成本的持续上涨,包括广东、浙江、江苏等贸易大省纷纷建议,国家要保持外贸促进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维持现有的加工贸易保税政策。如果政策调整取消,将造成大量中小加工贸易企业无法经营甚至关闭。二是保持出口退税政策的稳定。调低出口商品退税率幅度不宜过大,年度内控制在1至2个百分点内,尽量保持出口相对稳定的经营环境。三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渐进升值,年内升值控制在3%以下,让出口企业有时间消化汇率带来的冲击。

世界经贸范文第4篇

一、主要成效和做法

(一)认真开展食品放心工程工作

根据国家、全省食品放心工程的有关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围绕我市食品安全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认真开展以“质量、卫生、安全”为主题的食品放心工程工作。

1、继续深入开展食品专项整治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应强烈、社会危害严重。我市整规办会同各成员单位,继续深入开展食品专项整治,努力把食品安全工作做细做实。

一月,由市整规办、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组织经贸、农业、公安、卫生、工商、质监、物业总站等部门,对上排、龙丰、麦地、黄塘、河南岸、桥西等10家农贸市场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严格规范蔬果、肉类和定型包装食品的卫生和质量管理,要求五大类食品执行“QS”制度,在南门等市场专设无公害蔬菜销售点,推行包装蔬菜上市,受到市民的欢迎。根据上级关于节日期间食品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我市开展了节日市场食品专项整治活动,确保元旦、春节和五一期间未发生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

今年3月“苏丹红”事件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整规办会同各相关成员单位,迅速开展全面清查工作。卫生监督部门先后采取四次紧急行动,在全市餐饮业检查封堵含“苏丹红”色素添加剂的可疑食品。行动中,市卫生监督部门出动执法人员835人次,检查了3582家宾馆、酒家、饭店等餐饮经营单位的食品仓库、进货记录及各加工场所,重点对辣椒制品及色素进行认真细致地逐一排查。工商部门在大规模清查涉嫌“苏丹红”辣椒类制品紧急行动中,出动执法人员3812人次,检查经营门店10338家,超市381家,市场245个,批发门市189家,查获“涉红”美味源牌辣椒酱1714瓶,辣椒油152瓶,有效地确保了我市人民生命安全。

今年4月至5月,我们组织食品药品监管、质监、工商等部门联合对小金、陈江、沥林、潼侨等地的咸菜、皮蛋生产加工场所进行了整顿,关闭了咸菜生产加工场所8个,皮蛋生产加工场所23个,发出卫生监督意见书25份。

2、全面开展散装白酒清查行动

为了进一步规范酒类的生产经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类的不法行为,维护酒类市场的安全,使人民喝上放心酒,我市全面开展了散装白酒清查行动。上半年,由经贸局牵头,质监、工商等部门积极配合,对全市的酒类市场进行专项整治,重点检查市场占有率大、品牌价值高的酒类商品,酒类生产、经营户的证件是否齐全,进货渠道是否正常等。行动中,查获涉嫌假冒伪劣的进口酒及国产名酒614支,市场标值60000多元;查封无证照生产散装白酒的地下小作坊3家。

3、继续推进肉食品安全整治工作

面对情况复杂、监管难度大的难题,我市相关部门转变观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监管方法。通过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日常监管,加大宣传力度,有力地打击了违法行为,净化了肉食品市场,使人民吃上“放心肉”。

今年来,我市以生猪屠宰市场集中整治为契机,认真落实管理责任制,继续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一是通过制订量化考核标准,加强对全市屠宰点的年审工作,推动屠宰厂的各项建设,提高经营者的服务质量和上市肉品质量;二是积极探索生猪屠宰管理体制,加强对屠宰工作的监督。上半年,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通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历时7个多月,经8次修改,终以市经贸局、整规办、农业局、工商局、卫生局、质监局、公安局、国税局和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外地鲜、冻片猪肉进入中心城区销售管理的通知》,规范了外地肉品在中心城区的经营行为,明确了相关职能部门的责权与义务,为规范市场管理创造了条件。6月下旬,我们组织两个小组逐一对照屠宰厂年检量化考核的内容,深入下面县(区)、乡镇,开展年检和执法检查工作。据统计,我市共端掉非法生猪屠宰点6个,查处108宗违法违规案件,罚款2.03万元,没收非法屠宰的生猪、肉牛产品7153公斤,销毁病、死、变质、注水肉品605公斤,有力地打击了违法行为,净化了肉品市场,使市民吃上“放心肉”。

4、认真开展整顿和规范盐业市场秩序专项行动

依照省五厅委(局)联合下发的《转发国家工商总局等四部门整顿和规范盐业市场秩序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盐业市场执法行动,有力地打击了涉盐产品的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了盐业市场秩序。

6月,我们组织工商、经贸、公安、卫生、质监等部门对我市工矿、企业、学校、宾馆酒楼、商品交易市场等单位、个体户进行清理整顿。行动中,共出动执法人员736人次,检查宾馆酒楼17家、工厂食堂42家,集贸批发市场59个次,学校食堂22个,食品加工点32个,查获走私盐13.65吨,立案6宗(已结案5宗)。

(二)切实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工作力度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始终把保护知识产权工作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加以实施。自去年10月份以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坚持“政府主导与部门协调相结合”、“依法监管与创新管理相结合”、“日常监督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突出重点与解决难点相结合”、“教育与惩治相结合”的“五个结合”,集中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非法行为。我市整规部门按照上级的有关部署,积极组织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增强了社会公众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初步营造了鼓励创新、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氛围,得到了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督察组的充分肯定。

据统计,自去年10月至今年5月底,全市公安机关受理侵犯商标专用权案20宗,立案17宗,破案16宗,抓获犯罪嫌疑人119人,涉案金额1100多万元。全市工商系统查处各类商标违法案件44宗,罚款29.42万元,收缴并销毁违法商标标识45.12万元。全市版权管理部门开展了10多项集中治理行动,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90000册(盒),其中盗版出版物68000册(盒)。取缔无证无照书报刊、电子出版物零售摊点82个,查处违法违规书报刊、电子出版物零售单位105家,查处印刷企业42家。全市知识产权部门受理专利纠纷案件3宗,公开审理2宗,结案1宗。目前,我市保护知识产权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基本适应我市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需要。

1、组织开展4.26“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

4月16日至18日,我市在中国惠州第三届国际数码节期间设立会展知识产权咨询服务处,发放宣传资料10000多份,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专利、商标、版权咨询服务。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我市徐志达副市长就“世界知识产权日”的由来、知识产权的内容和我市知识产权保护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并在惠州日报和市政府信息网站上刊登了相关内容。4月26日晚,我市举办了一场知识产权知识竞赛,进一步增强了保护知识产权法律意识和推动了法律知识的普及。

2、认真开展“保护知识产权法制宣传周”活动

为落实全国和省关于开展“保护知识产权法制宣传周”活动精神,我市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突出工作重点。七月九日,由我办牵头,组织烟草、工商、质监等部门集中开展了一次大型现场咨询活动。活动在市区的人人乐、水口、陈江三个地点同时进行,利用横幅、挂图等宣传形式,现场发放10000多份宣传资料,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涉及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内容的咨询服务。

3、积极开展保护知识产权联合执法专项活动

按照全国和全省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的实际,我市相关部门积极开展了保护知识产权的联合执法专项活动。活动中,各相关部门相互协调、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整规部门和知识产权部门对保护知识产权发挥着主渠道作用,公安部门对涉及犯罪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工商部门、版权部门分别对违法商标、违法版权以及各种非法经营行为进行全面清理,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从而对我市的非法侵权盗版行为一直保持着高压态势,有力地净化了专利、商标、版权市场秩序,规范了企业和经营者的经营行为。

(三)严厉打击商业欺诈行为,净化市场环境

依照国务院2005年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的安排和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好开展打击商业欺诈专项行动,我市制订了打击商业欺诈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职责分工,细化实施步骤和工作安排。专项整治中,对虚假违法广告尤其是虚假药品广告,非法行医和商贸活动中的商业欺诈行为予以重拳出击。通过严厉打击商业欺诈行为,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

1、开展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

为净化广告市场,维护消费者权益,我市工商部门迅速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打虚假、树诚信”广告专项整治行动,并制定行动方案,对工作目标、整治重点、集中整治的方法和步骤及要求进行了统一部署和安排。在具体做法上,采取三个“结合”方法进行专项整治。一是自查与检查相结合。3月中旬,由各传播媒介广告经营单位和广告人公司负责人参加的集中整治工作动员会,提出整治的具体要求,要求各广告经营单位先自查自纠;二是警示与查处相结合。我市在红盾信息网建立违法广告公布栏,对违法广告予以曝光。对仍然已被告诫、警示并责令停止的违法广告,除按法定最高处罚额度进行处罚外,建议卫生、药监部门吊销其《医疗广告证明》、《药品广告审查表》,取消其广告资格。

2、严厉打击非法行医

根据全国及省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我市整规、卫生部门联合制定了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取得较好成绩。

3月,我市在市区、陈江、水口、小金口等地开展以重点打击非法行医和药店坐堂为主要内容的整治医疗市场的大行动。这次行动共出动530多人次,取缔无证行医的诊所53间、没收药物70箱、没收医疗器械115件,行政处罚8宗。5月全国打击非法行医电视电话会议后,我市对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再次作出新的调整、部署,制定详细的整治方案,召开全市动员大会。6月27日,全国打击非法行医整治小组对我市打击非法行医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充分肯定了我市打击非法行医的整治工作。

3、打击商贸活动中的欺诈行为

按照全国和全省打击商业欺诈行为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订实施方案,明确牵头部门和配合单位,对商贸活动中的欺诈行为进行专项整治。行动中,加强了对商业和服务业促销活动的监督检查,查处虚假促销、以次充好等违法经营行为,查处特许经营许人披露信息不完整、不规范、没有风险提示,或故意夸大投资回报等违法行为,加强对特许经营展会活动的管理。同时对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领域中的各类欺诈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各相关部门实行联合监管,加强信息沟通和复核。通过集中整治,商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市场环境得以净化。

(四)继续开展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违法活动

上半年,我市非法传销、变相传销活动一度有死灰复燃之势,严重扰乱我市正常市场经济秩序,破坏社会稳定。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有关“打传”文件精神和全省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从讲政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继续开展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违法活动。我市制定了《惠州市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行动方案》,工商、公安、综治办等有关职能部门开展了多次声势浩大的“打传”专项行动,重点对全市范围的出租屋、烂尾楼、空置楼房、花园住宅、城郊及外省人相对集中的聚居地进行了全面检查。据统计,上半年我市工商部门共出动检查人员2338人(次),出动检查车辆298台(次),取缔传销窝店102个、教育遣散传销人员935人,传销活动的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五)加大对大案要案的督办和查处

根据省整规办交办事项和市领导的批示,我市整规办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努力提高大要案等督办件的办理时效,协调组织市有关部门开展查处工作。

上半年,我市经济执法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整规办的整体部署,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和打击措施,依法严惩各类经济犯罪分子,遏制了违法犯罪行为蔓延的势头。公安部门加大对制贩假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地下钱庄非法买卖外汇、非法传销等经济违法活动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职务侵占犯罪。据统计,上半年我市公安部门共受理经济案件127宗,立案77宗,涉案总价值6077.13万元,破案61宗,追缴赃款赃物折合人民币1042万元。我市法院系统共受理各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一审案件29件91人,审结24件,判处犯罪分子60人;受理各类经济纠纷一审案件2559件,审结1265件,解决诉讼标的总金额达7.81亿元;受理涉及公安、资源、烟草、海关等部门的行政案件105件,审结57件。

1月5日,博罗县在园洲镇龙叫村捣毁一制假烟窝点,当场抓获制假人员14人,现场缴获机器2台,黄果树、金蝶、北京、红枚等品牌香烟烟支92箱(共计3000斤),烟丝3000公斤,涉案价值100多万元。3月,我市中院依法对一起伪造货币的团伙作出一审判决,判处犯罪分子8人,并对其伪造的半成品假人民币1068.15万元予以没收。5月27日,质监部门查办惠州市加得利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生产不合格冷冻食品案,除对该公司予以重罚外,还销毁了14526箱不合格雪糕,货值7万多元。6月2日,博罗县捣毁一传销窝店,抓获传销人员16名,其中5名因涉嫌非法经营被刑事拘留,涉案价值达20多万元。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我市的大案要案都得到落实和查处,各种扰乱市场秩序,破坏市场经济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和打击,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

(六)做好整规办的日常工作

半年来,市整规办根据国家和省整规办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上传下达、综合协调、沟通联络和检查督办的职能,一是及时做好材料报送工作。先后向省报送工作总结、专项材料、工作简报11份;二是努力搞好综合协调,协调编制我市三年整规工作规划(含十九项专项规划);三是认真受理群众投诉;四是精心组织专项督查;五是抓紧办理上级交付的督办事项。据初步统计,上半年我办共受理群众投诉5件,都已分别转有关部门妥善办理;完成上级交办、督办事项3件,受到群众的普遍好评。

二、存在的问题

上半年,虽然我市整规办和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在整规工作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整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我市整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深层次的问题:

(一)整规工作总体发展不够平衡。在某些县区、某些专项整治工作中还存在薄弱环节,甚至有死角,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严重扰乱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信息沟通不够,影响专项整治的效果。例如食品安全监管,涉及的部门多,职责分工不明确,导致一方面存在监管空白或薄弱地带,另一方面存在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等问题,造成行政资源浪费。

(三)部分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法律观念陈旧,缺乏对保护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知识的了解。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投诉、举报制售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的积极性不高,增加了执法监管的难度。

世界经贸范文第5篇

一是工业总量规模明显扩张。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现价产值2266.59亿元,同比增长35.48%,连续24个月月度增幅保持在30%以上,比年计划增幅高10.48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销规模均突破2000亿元大关,继20*年首次迈上千亿级台阶之后,仅两年时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能级再创新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92.34亿元,按可比价增长21.5%。

二是运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171.23亿元,同比增长35.52%;实现利税195.89亿元,同比增长40.69%,其中利润108.79亿元,增长49.62%,比利税增幅高8.93个百分点。20*年,全市亏损企业数为187户,比上年减少56户,下降23.*%,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78亿元。两项资金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5.45%,同比下降0.75个百分点。

三是工业经济结构明显优化。20*年,全市医药、机电、船舶、化工四大优势产业累计完成现价产值1349.2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301.94亿元,利税122.67亿元,其中利润67.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5%、35.67%、35.47%和45.25%,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59.53%、59.96%、62.62%和61.87%。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现价产值62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8%。全市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820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十大特色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660亿元。全市50强重点企业完成产值910.9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96.17亿元,利税101.7亿元,其中利润6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89%、26.99%、32.33%和50.28%,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32.52%、33.45%、43.86%和56.38%。20*年,全市产销过100亿元企业3户;50亿元企业5户,比上年新增2户;10亿元企业23户,比上年新增5户;过亿元企业342户,比上年新增91户;利税过亿元企业24户,比上年新增4户。品牌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中国名牌产品累计达9个,其中20*年新增4个;江苏名牌产品累计达119个,其中20*年新增19个;中国驰名商标累计3个;江苏省著名商标累计102个,其中20*年新增14个。

四是经济发展动力明显增强。20*年,全市实施技改项目3186个,比上年多646个,当年完成投资额420亿元,同比增长37.01%,占年度计划的109.8%,连续第4年实现技改投入总量两年翻一番,其中四大优势产业完成投入281.26亿元,同比增长41.54%,占全市技改投入总量的66.97%。全市实施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322个,比上年多48个,项目平均单体规模1.13亿元,比上年增加1200万元,当年竣工178个;实施亿元以上重大技改项目80个,比上年多20个,单体规模超5亿元项目10个,当年竣工28个。全市新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行业共性技术中心1家,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4家。全年新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1300个,其中年销售1000万元以上新产品364个。民营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年,全市新办私营企业4697户,其中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企业618户;新办个体工商户350*户;私营个体经济累计注册资本636.59亿元,比上年末净增175.25亿元,增长37.99%。

五是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全市节能降耗工作全面启动、有序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顺利完成省、市下达的单位GDP能耗下降5.5%的年度目标任务。141个能效电厂项目总投资达1.26亿元,已全部竣工投产,年可节电1.73亿千瓦时。全市先后关闭了兴化锦田化肥、靖江汇隆纸业;淘汰了9家钢铁企业,淘汰产能7.7万吨。全市累计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1187台(套)。对18家企业实施差别电价政策,累计执行差别电价的电量达900多万千瓦时。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工作取得突破。全市关闭化工生产企业100家,提前一年完成省下达三年关闭企业目标任务。

六是产业互动进程明显加快。20*年,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321.*亿元,同比增长18.3%;批发零售贸易额达269.78亿元,同比增长17.4%;住宿餐饮营业额48.58亿元,同比增长24.2%;15家重点商贸企业销售25.8亿元,同比上升12.14%。全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建、改建农家店348家;生猪进点屠宰量93.4万头,进点屠宰率100%;酒类备案1344户。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三江、城北、医药园等3家物流企业被列入省级现代物流产业基地。

二、20*年我委所做的主要工作

回顾20*年我委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采取扎实措施,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为了突出新型工业化这一主题,年初我们把每年召开的工业经济工作会议改为全市新型工业化会议,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明确提出了*工业不仅要“又好又快”地发展,而且要“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还初步建立了新型工业化目标体系,制定了各项关键措施。会后,我委组织专门力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并正式颁布施行。在《意见》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与省里相关政策意见相协调,与我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相衔接,与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实际相吻合,努力突出《意见》思路的战略性、目标体系的科学性、制定过程的民主性、时代领域的有限性、对策措施的可操作性,使之成为我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纲领性文件。在制定工业经济全年发展目标时,我们把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贯彻其中,并与各市(区)、市各有关企业签订了目标责任状。《江苏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下发后,我委立即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研究,并将指标体系进一步做了细化和分解落实。

2、认真做好经济运行组织协调和监控分析,确保工业经济调控目标任务的完成。一是加强运行监控分析。为保障全市工业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完成调控目标任务,我们始终把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摆在经济运行工作的首位。通过每月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例会、组织开展政策咨询服务月等多种方式,积极宣传中央加强宏观调控政策的重大意义,强化对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理解和把握,引导企业积极稳妥地应对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土地政策、进出口政策等方面的调控措施,引导工业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二是强化目标管理。根据年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调控目标要求,我们在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的基础上,通过抓“开门红”、“双过半”、“冲刺四季度”,以及开展月度跟踪分析、季度督查通报等措施,千方百计挖掘增产增效潜能,做到一天不松、一着不让,咬紧每一月、每个季,从而强力推进年度目标的完成和超额完成。三是着力做好生产要素的组织协调和服务。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加强对钢材、煤炭、棉花等大宗原材料市场的预测分析,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电力等要素供给的矛盾,解决了运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以做大产业、做强企业为着力点,不断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一是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培育产业综合竞争力。今年来,我委组织对医药、机电、化工、船舶四大优势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了四大优势产业发展规划,理清了发展思路,建立了数据统计汇总系统,定期分析四大产业的特点、走势,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二是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确定把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和生物产业作为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并着力在提高其集聚度和竞争力上下功夫。同时,我们也积极引导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改造设备、更新工艺、创新品牌、改进设计、提升质量等途径,使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并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下大力气培育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为了进一步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今年初我委对《关于加快重点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意见》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并提交市委、市政府研究下发。同时从今年起我们将“30强”扩大到“50强”进行培植,实行动态管理。在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坚持认为,企业家是最稀缺的要素资源,企业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企业家素质的竞争,抓企业家队伍建设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20*年起,我们每季度举办一期企业高层讲座,每半年举办一次清华远程学堂进*系列讲座,每年举办一期高级职业经理人培训班,对于帮助企业家学习和掌握金融、科技、法律和国际通用规则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企业家队伍素质起到了明显效果。

4、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不断培植工业经济新的重大增长点。一是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投资结构。重点引导企业在投资结构上提高“三个比重”,即提高工业项目的装备和技术投资比重,提高四大优势产业投资的比重,提高“两高两低”(即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项目的投资比重。在项目源建设上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对国家产业政策的分析研究,注重对技术水平的分析研究,注重对市场前景的分析研究。二是推进重点项目实施进度。通过召开重大项目推进会、落实帮扶措施、实施“绿卡”制度、完善项目法人代表责任制等一系列举措,推进重点项目实施进度。三是着力抓好竣工项目的达产达效。对近年竣工投产的每个项目,我们都坚持做好项目“回头看”工作,找出制约项目达产达效的薄弱环节,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填平补齐,协调解决资金融通、生产要素供应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使竣工投产项目迅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切实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多层次地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升企业技术中心的工作层次和运行水平,构建自主开发与联合开发相结合的企业创新格局。

5、扎实推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能。一是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巩固、提升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以放宽准入、公平待遇为重点,消除各类体制障碍。建立了市民营经济投诉服务中心,依法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二是大力营造全民创业氛围。优化创业环境、培育创业主体,积极投入“创业江苏”活动。启动创业辅导培训,为全市每个乡镇培训1-2名创业辅导师,向有志创业者免费发放创业辅导手册;开展民营企业经营业主培训、企业家队伍培训、生产经营骨干培训和技术工人培训,实施“百千万培训工程”。三是推进企业集聚发展,不断提高载体建设水平。推进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节约和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推进标准厂房和多层厂房建设,增强招商引资、发展民营企业的吸引力和承载能力。做大做强企业主题园区,充分利用现有重点骨干企业的产业优势,做好前延后伸文章,拉长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四是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信用担保机构规模,建立健全了市级民营经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信息化服务平台,明确了一批省级、市级社会化服务示范机构。

6、扎实抓好节能降耗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能降耗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抓手,也是经贸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在推进节能降耗工作中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做好减量、管好存量、控制增量”为着力点,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我委计划“十一五”期间实施295项节能改造项目,去年共实施了节能项目155个,其中重点项目39个,计划总投资21亿元,建成后年可节约标煤41万吨;截止12月底,已竣工73个,其中重点项目11个。已竣工的73个项目,年可节约标煤19万吨。关闭了兴化锦田化肥、靖江汇隆纸业以及100家化工企业等一批高耗能企业,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1187台(套)。制定出台《*市工业合理用能评估及审核暂行办法》,并对海螺水泥二期和高港益海油脂等一批项目实施了用能评估。二是突出抓好耗能大户的节能工作。积极引导124户年耗能3000吨标煤以上的耗能大户建立严格的内部节能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节能激励机制,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同时依法加强对耗能大户的节能监察和能源审计,对企业的节能实施方案逐一过堂并进行跟踪督查。三是加大政策落实和责任落实力度。严格执行限制高能耗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同时注重抓好组织体系的健全落实,逐步建立健全全市各级节能工作组织领导和执法监督组织体系,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问责制和能源评价考核体系,将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市(区)以及重点耗能企业,并先后制订下发了《*市节能工作考核细则》、《*市市直企业节能降耗考核细则》等若干意见,加强督查和考核,保证目标任务的完成。四是强化节能服务。通过举办节能工作经验现场交流会、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推介会等,搭建节能交流平台。积极帮助企业做好政策争取工作。编发《*市节能情况》,及时通报国家、省节能法律、法规和政策,市领导关于节能降耗工作的指示和讲话精神,先进单位的经验,节能降耗的新动态、新技术、新措施等。举办节能降耗专题培训,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营造全社会支持节能、参与节能的良好氛围。五是认真做好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油品加工和电镀企业专项整治工作。全市关闭化工生产企业100家,提前一年完成省下达的三年关闭目标;全市确定保留6个化工集中区和5个化工控制点;整改合格化工企业417家,占化工生产企业总数的60.7%。

7、促进产业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一是认真做好贸易市场运行的监测和分析。建立了覆盖各市(区)、商场、超市、批发、零售、餐饮、市场等不同业态的25个单位组成的信息网络,每周、每月及每个黄金周进行收集、汇总、整理相关资料,形成分析材料。二是全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工作。制定出台了《*市加快社区商业发展实施意见》和《*市社区商业建设规范标准(试行)》等意见,推进社区商业的建设。三是认真做好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信用体系建设、生猪屠宰管理、酒类流通管理等工作,促进商品流通秩序明显好转。

三、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一是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不断深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坚持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反对和防止腐败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加强“八个良好风气”教育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教育。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学习教育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结合起来,把党风廉政教育、警示教育列入月度机关学习计划,坚持不懈,警钟长鸣。同时,督促经贸(国资)系统的党员干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加强正反典型教育,帮助广大党员算好人生七笔帐,使大家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二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保证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认真制定完善了《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意见》,年初在委机关作风建设暨党风廉政建设大会及市直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由委主要负责人与机关处室负责人及企业主要负责人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将责任任务分解到委机关各处室和市直企业,进一步明确各责任主体抓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责任。制定《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的意见》。年底,结合年终总结考评,组织对机关中层以上干部的述职述廉,考评结果归入干部的勤政廉政档案。严肃查办违法违纪案件。三是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充分发挥长效监督机制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的通知要求,加强对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勤廉公示、民主评议、诫勉谈话等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同时,围绕权力运行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制定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比如,通过制定《*市经贸(国资)系统上争项目资金管理规定》,加强了上争项目资金的管理;建立了每年对委机关及事业单位进行一次内部审计的工作制度;依照《关于加强市直工贸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任用与管理办法,坚持非公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任用备案制度,加强对市直企业经营管理层、党群组织负责人履职情况报告和年度考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