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档案管理风险防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房产档案风险分析
(一)房地产档案信息化风险。在信息化的管理过程中,大量数字信息都储存在硬件设备中,设备的安全性会给信息安全和完整性带来威胁。如电脑、硬盘、光盘设备如果保管不当,就有可能发生损坏及老化等现象,从而导致大量数据的损坏,造成损失。存储设备都有一定的保存年限,需要不断的拷贝和更新,更新不及时,也可能造成损失。同时,还存在潜在的人为无意识风险。操作人员在信息输入、编辑、整理、提取和传输过程中,稍有不慎,一旦操作失误无意间就有可能带来档案信息的损坏或丢失。好比电脑软件的损坏、按键错误、删除操作、错误运行程序等等,都有可能不同程度的破损了档案信息。另外,黑客攻击、病毒蔓延、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治理不及时是产生不安全因素的根源。网络的畅通、系统的稳定、数据的安全,面临着客观侵害行为的风险和主观漏洞的风险。
(二)突发风险。近几年来,地震、洪水、沙尘暴、泥石流、台风等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给档案文献的安全保护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房地产档案是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房地产档案的抗风险能力比较低。由于受到经济水平的制约和观念的影响,房地产档案的抗风险意识低。虽然在档案管理过程中采取了一些基本的防火、防潮、防虫、防盗等处理措施,但是一旦遇到山洪、泥石流、地震、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时,房地产档案的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就暴露无疑。尤其是近几年的地质灾害,使档案文献保护工作的形势更加严峻,对档案文献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三)技术风险。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从党和国家明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要求,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信息服务社会的最佳技术手段和实现途径。房地产档案部门在引进技术和应用技术两个方面都存在风险。由于信息技术比较复杂,在应用技术的过程中会产生风险。由于信息化发展迅速,产品更新换代快,信息化的这一特质在某些时候是优点,但在信息化建设中却因为发展快而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许多房地产档案工作人员会因为自身技术水平的限制而操作不当,进而影响房地产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二、房产档案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
(一)加强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强化领导,形成共识。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领导是关键。没有领导的支持,要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那只是一句不切实际的空话。要更新各级领导干部的知识领域,除了要提拔任用知识型的领导主管档案信息化工作,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有一个明确的领航者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获得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而且这种支持要贯穿于信息化建设的始终。其次,从硬件上配备电子计算机,提高企业档案室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局域网。使各项工作网络化,加强档案的利用,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二)积极做好风险防范措施。首先,档案信息资源库与开放档案信息数据库、局域网、档案网站等实行严格的物理隔离措施,防止黑客入侵。开放档案信息数据库与控制档案信息数据库,原则上应分建库。同时,档案网站与互联网联接时,应采取防火墙的技术措施进行防护,防止病毒感染。其次,在软件方面。安装较先进的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把档案录人计算机,建立电子信息档案,极大地提高档案信息管理、存储、处理、开发利用的能力。第三,在硬件方面。要配置足够的档案库房,库房内适当配备空调、去湿机以及防虫、防火、防盗等基本设备;按需配置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在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的同时,保证档案信息的相对完整性与安全性。
(三)强化档案技术风险管控。首先,提高管理者与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在档案保护中,真正可怕的不是档案风险,而是对风险的漠视、无知、甚至是刻意隐瞒。这些错误意识是档案保护过程中风险最好的通行证,也是风险应对所遭遇到的最强的无形障碍,所以要唤起、强化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其次,提高房地产档案的抗风险能力。提高房地产档案的抗风险能力,需要不断提高认识。这种抗风险意识需要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上来。比如国家对金融和股市风险的控制采取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房地产档案的管理上也可以进行借鉴和创新。
【关键词】电子信息档案管理;风险控制;方法
目前,人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必须的工具的就是电子计算机,其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这为企业的办公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企业办公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技术时代,最新的档案方式就是电子信息档案,它对企业在高科技方面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但是根据具体情况来看,电子信息档案并不全是优化,它也有自己的不足,比如与传统的纸张档案相比,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如果没有积极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那么很容易导致企业的数据被盗,所以,企业在使用信息档案时一定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积极主动的制定一些避免风险的措施,以使信息资源更加安全。
一、避免风险的措施
提前预防,在风险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进行遏制是规避风险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经济的方式,对于电子档案来说,应该以其自身的潜在缺陷为根据来实施控制管理,来保证内部信息的安全可靠,主要措施有:
1.积极引进最新技术。计算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同时结合多种措施,而规避风险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引进新的技术,新技术对可以使电子信息档案更加安全可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设置密码,这是现代操作系统最常运用的方式,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密码设置后,要积极的训练一些计算机技术人员来实施管理控制,避免信息资源被一些外界因素干扰。
2.制定一些制度。为了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那么必要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企业要主动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制度来进行预防,也可以根据需要授权档案管理人员自己制定制度,例如:可以规定只有管理人员才能进行相关的系统操控,而无关的人员没有权利操作系统等。
3.及时消除风险。为了确保信息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及时消除潜在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机维修期内,企业尤其要注意随时可能存在的风险,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因为计算机网络的的复杂性,使得控制风险工作也极其的不容易,不过,只要及时且做到全面看待问题,那么就可以把问题解决掉。比如,对于那种对计算机激进主义异常敏感的机构来说,为了应对潜在的危险,那么采取一定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4.及时进行预防和保护。为了消除危险电子信息档案的因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安全防护,其可以有效的避免信息数据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
二、缓解风险的措施
电子信息档案在遭到外界的干扰后,为了把危险降到最小,就需要管理人员尽最大的努力把危险掌控在一定的范围内,那么管理人员应该怎么做才能使风险得到缓解?目前,许多企业开始利用风险转移的策略进行缓解,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缓解就是通过制定实施应变计划、灾难恢复计划、电子信息档案相关资产重新布置等手段来减小电子信息档案及相关资产价值本身或风险的后果或影响。常见的风险缓解方法包括:事前措施、事后措施。前者是指在损失发生前为减少损失程度执行的方案;后者是在损失发生后为减少损失执行的方法。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时如果发生危险,那么不管是什么情况,企业都要积极主动的进行及时的处理,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三、分散风险的措施
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还有一种经常使用的规避风险的措施就是转移策略,所谓转移策略实质上是一种风险的分散,即把风险转到其他的地方,以此来把已经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一般而言,能够从多个角度对风险转移的方法实施修正,如:修改配置模式、购买保险、外包给其他机构、或者与提供商签署服务合同等等。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我们可以把复杂的风险问题进行简化,再对原先实施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策略优化改进,创造更加先进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系统。此外,还可以与网络供应商互相协调,让供应商的安全服务符合电子信息档案的使用需要。另外,还要强调的是,外包同样隐含着风险,如果外包人员不符合合同的标准,那么后果会很严重。所以为了预防人为因素给企业造成损失,那么那些使用电子信息档案的人员要做的就是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标准。
四、评估风险的措施
当风险来临后,企业最需要做的就是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为了把风险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还要积极与其他措施相结合使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使预防计划更加科学合理,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引起风险的因素以及其带来的后果。需要实施分析评估的基本内容是:发生危险的概率,危险带来的后果有多大,危险的成本探析,有哪些合适的控制防范办法等等。此外,企业管理者要树立风险观念,积极主动的制定一套体系完善的针对多种风险的预防计划。需要强调一点,如果机构中每个已被识别的弱点通过承认得以控制,这说明企业在安全防范工作中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企业防范风险的最大弊端在于,许多经营管理者错误地认为电子信息档案无危险性,在使用档案资料时未采取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方案,这对于电子信息档案带来了诸多不便。而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其在管理期间要控制好各个环节的工作,这对于档案管理是极为重点的。在进行评估中,为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档案管理人员就必须要非常警觉,对于潜在的风险能够及时发现,并把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要积极采取措施,力求使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小。
简而言之,管理者或管理部门在对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时,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即电子文件的风险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这种风险不是确定的,而是不确定的,而且还可能带来很大的危险,所以一定要有对风险的警觉度,把预防风险看做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制定风险防范办法,使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这对于有效规避风险和降低损失有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冯惠玲.论电子文件的风险管理[J].档案学通讯.2005(3):8~11
[2]王兆新,裘洁.浅议电子文件信息的安全与保密[J].浙江档案.2004(1):36~37
[3]邹生.开放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4(4):28~29
(一)提高对农信社会计工作的认识。
农村信用社会计工作岗位虽小,却事关农信社工作发展大局。首先,领导阶层要将会计工作提上重视,具有防案控案的危机意识。注重会计员工的培养,重视会计检查辅导的作用,做到物尽其才人尽其力。其次,农信社的会计人员要发扬爱岗敬业的精神,在本职岗位上追求不断进步,细化工作方式,做到账目平整,精准记录财务情况。最后,发挥会计工作的职能作用。会计基础工作是农信社展开工作的基础,应该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摸索具有实践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法。
(二)建立会计基础的培训制度。
提高农信社会计基础的重要一点是建立长期、有效的会计基础培训制度。农信社的各级管理部门,应该建立起特定的培训学习系统,结合工作岗位特点及业务要求,及时在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上进行培训;加强与其他金融银行的学习交流。对农信社内部会计人员提出不断进修的要求,抓好会计人员的职称考试,打造专业知识过硬的队伍;严格考核试用期内员工,建立农信社的人才储备工作,为农信社后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将会计培训考核与工资收入挂钩。对培训考核实行书面考察和组织考察两种方式,并将成绩与表现变动柜员登记,与会计人员的工资相联,实现绩效工作的积极意义。另外,建立会计辅导员制度、会计主管分组学习制度,定期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跟踪与指导,明确会计基础人员的工作职责,强化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会计主管的辅导水平。
(三)建立会计风险防控指导。
会计基础风险处理是金融机构发展的重要机制,需要通过宣传、会议等形式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建立业务细则,在转账、注销用户、解冻等特殊业务需要审慎核对客户信息;建立会计业务结算疑难问题的共享平台,将农信社会计疑难问题做技术性指导,并结合现在多元化的会计辅导、培训方式整理设立会计疑难问题库,为会计基础工作提供可行性指导,最终实现防控风险的积极作用。另外,增强会计基础的服务功能,建立有序的信用社结算规则,防范与化解会计业务风险,确保客户资金安全也成为防范风险的一项长期战略。
(四)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档案管理需要结合现代的档案管理模式,加强电子档案和传统的双向互补性作用;结合现代的网络技术与信息化,建立月档案汇报、季度乃至年度的档案,保持档案的连贯性;建立严格的会计档案流程借阅规范,实行借阅登记、批准制度。
(五)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一、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含义
数字档案是指在计算机及其网络环境下用数字代码形式把信息记录于电子载体而生成的文件,是一个国家、组织乃至家庭或个人形成的数量越来越多且越来越重要的信息资源。
全面、准确地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含义,是开展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和实现其目标的前提。信息安全,简单地说,是指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持问题。信息的保密性根据信息被允许访问对象的多少而不同,能保障信息仅仅为那些被授权使用的人获取。信息的完整性一方面是指信息再利用、传输、储存等过程中不被篡改、丟失、缺损等,另一方面是指信息处理方法的正确性,不正当的操作,如误删除文件,有可能造成重要文件的丢失。信息的可用性是指信息及相关的信息资产在授权人需要的时候可以立即获得。
二、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1.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策略制定的原则。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策略,是指导数字档案信息进行安全管理、保护和分配的规则和批示,为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提供导向和支持。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策略应阐明管理层的承诺,提出组织管理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方法,并由管理层批准,采用适当的方式(传达与培训)将方针传达给管理人员。同时,为确保方针持续的适应性和有效性,我们应定期对其进行评审与评价,根据评审与评价结果保持原方针或对其进行调整。在制定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策略工作中,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预防控制为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
2.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控的原则。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风险的降低是通过安全控制目标和方式的选择、确立和有效实施而得以实现的。控制目标与控制方式的选择不应盲目进行,应建立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风险大小的排序,对于风险级别高的资产应被有限分配资源进行安全保护。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管控,要做到数字档案信息的绝对安全(即零风险)是不可能的,只要将残余风险置于有效控制范围内便可。同时,实施和维持管控是需要费用支出的。我们接受与不接受风险的界限就是考虑风险控制成本与机会损失成本的平衡,如果风险控制成本大于机会损失成本,我们便接受风险,反之,我们就不接受风险。
3.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商务持续性原则。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需要建立并实施商务持续性管理。通过组织预防和恢复控制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组织的关键商务活动不会因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故障造成中断或以最短的时间恢复商务运作。事实上,安全控制可以分为预防性控制措施和保护性控制措施,预防性措施可以降低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和减少安全薄弱点,而保护性措施,如制定并实施商务持续性计划、购买商业保险等,可以减少因威胁发生所造成的影响。
4.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坚持动态管理的原则。数字档案信息的风险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在完成了数字档案信息的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与风险接受的一个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过程后,虽然已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风险评估工作可以因此而结束,风险管理应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我们应适时动态地开展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
从目前档案界所探讨的内容来看,数字档案管理包括数字档案信息的访问控制、数字档案信息的真实可靠、纸质与数字档案的共存、数字档案的备份管理、数字档案管理的前段控制和全程管理、数字档案载体与格式的转换、数字档案的物理鉴定或技术鉴定等。这显然仍属传统的管理方式,还不是一种系统、信息化管理思想的体现。既没有全面动态的、系统的、全员参与的、制度化的、预防为主的管理方式的体现,也没有确定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方针和范围,更谈不上在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控制目标与控制方式进行控制。
一、围绕中心工作,确立具有检察机关特色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模式
作为检察机关,开展此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检察工作,体现检察机关特色。崇文区检察院确定了“贯穿一个主题”、“抓好两个环节”、“立足三项建设”的总体工作思路,将廉政风险防控放到“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立足于业务建设、队伍建设、规范化建设,在工作中牢牢把握查找风险点和制定防控措施这两个关键环节,使廉政风险防控的具体措施与检察工作主题协调统一起来。在健全工作机制、制订实施方案的基础上,采取层层动员、集中学习、网上宣传、重点讲解、交流研讨等形式,将学习教育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不断深化干警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认识,为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科学评估,界定廉政风险并制定防控措施
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重点是查找廉政风险点,并据此制定防控措施。只有认真排查廉政风险、制定防控措施,加强监督管理、考核防范结果,不断完善操作规程,才能实现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基本作用。崇文区检察院切实抓好计划方案、贯彻执行、检查考核、调整修正“四个环节”,做到岗位职责明确、主要风险清晰、防范措施有针对性。
首先,紧密结合实际,查找了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点。以检察权、人财物管理权相对集中的部门为重点,从梳理办案流程入手,逐一查找各个办案环节的风险点,并将这种做法延伸到检察事务工作,梳理查找检察事务环节的风险点,分析风险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为开展廉政风险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其次,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围绕排查确定的各类风险点和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着力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上下一体、左右联动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第三,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和监督。根据排查确定的各种风险内容和不同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通过信息监测、定期自查、上级检查、社会评议等方式,对廉政风险防范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价,逐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考核评估、纠错整改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不断取得实效。
三、夯实基础,建立廉政风险防控的制度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