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畜牧业

畜牧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畜牧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畜牧业

畜牧业范文第1篇

一、主要生产指标完成情况

预计全区肉类总产量16000吨,同比去年增长4.3%;蛋类总产量12165吨,同比去年上涨了24.5%;奶类总产量10000吨,同比去年增长23.2%。生猪存栏90000头,同比下降3.2%,出栏155000头,同比下降4.4%;鸡存栏120万只,同比下降6.9%,出栏鸡125万只,同比增长0.6%;羊存栏130000只,同比下降4.4%,出栏110000只,同比增长17.5%;牛存栏14000头,同比增长22.8%,其中奶牛存栏5600头,同比增长30.6%。全区畜牧业专业化、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养殖总量已达到全区养殖总量的65%以上。

二、畜牧业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暴发了高致病性禽流感,我区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克服了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扭转了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的被动局面,为畜牧业生产的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超额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项任务目标。总体上看,畜产品产量增长,价格全面上升,效益明显提高,全年畜牧业可实现稳定增长。

1、生猪产销两旺,市场价格看好。今年以来生猪价格、仔猪价格的走势与以往不同,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活猪价格保持在8.5元/千克以上,仔猪价格21.5元/千克,猪肉价格保持在15元/千克以上,其价格已创历史新高。价格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受禽流感疫情的影响,禽肉产品消费下降,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增加,刺激了猪肉价格的上涨,以及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和仔猪短缺等。目前,农民养一头商品猪可获利250元,效益明显高于往年,农民养猪的积极性较高。

2、家禽业恢复稳定生产。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对我区家禽业生产的影响不大,随着禽类产品价格的逐步回升,农民养鸡的积极性有所提高,鸡蛋价格已从去年的平均每公斤3.5元,上涨到今年的每公斤5.5—6元,淘汰鸡价格从去年的平均每公斤4.5元,上涨到今年的平均每公斤8.5元。

3、奶牛业发展势头强劲。奶牛养殖业继续保持突飞猛进,成为畜牧业生产中增长最快的产业。目前,全区年底奶牛存栏已达5600头,同比增长30.6%,受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奶牛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有所下降,目前农户养一头奶牛年盈利在3000元左右。

4、肉牛生产稳中渐升。今年以来,肉牛市场价格同比去年有所上涨,同时随着世行贷款发展养牛项目在我区的实施,农民养肉牛的积极性很高,去年我区新建的肉牛小区今年开始大量补栏,肉牛存栏达8000余头,同比增长了18%,农民养一头肉牛可获利450元左右。

5、肉羊生产平稳过渡。今年我区实行了禁牧政策,对我区养羊业产生了一定影响,羊饲养量略有所下降,禁牧政策对养羊业生产的影响比预期的要小,主要是我区积极扶持农民舍饲养羊,引导养羊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同时大力推广新技术,依靠科技,提高了养羊业的经济水平,据统计,舍饲养羊农民出售一只羊可获利70元左右。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今年我区畜牧业围绕动物疫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和优势区域布局三大重点,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1、以防治禽流感为重点,抓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

今年年初我国部分地区暴发了高致病性禽流感,我区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制定的“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技、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理”的工作方针,坚持预防为主,发挥疫苗优势,提高防疫效果,同时采取积极的措施,有力地保障了家禽业的健康发展。经过一系列的措施,我区没有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治工作得到了阶段性胜利。今年的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一是加大了禽流感防治力度,禽流感防治是今年我区动物疫病防治的重中之重,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投入了10万元防治经费,购置了75万头份禽流感疫苗,3.5吨消毒液,150套防护服以及手套、口罩、雨鞋、编织袋等,对我区重点防护区的鸡群全部进行了免役,鸡舍和交通要道进行了全面的消毒,确保了我区鸡群和人民群众的安全;二是加大布病防治力度,根据省市按排,我们对辖区10个乡镇64个疫点村的28500只羊进行布病检疫,检出阳性羊570只,全部按要求进行了扑杀深埋处理,消除了传染源;三是在继续加大对口蹄疫强制免疫的同时,对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疫病进行了强制免疫,免疫率达到了上级的要求,确保我区没有发生重大疫病;四是加大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力度。今年全区检疫动物:猪84626头、羊47250只、牛867头、禽629300只、其它动物2479头(只),动物产品:肉类7845吨、种蛋255万枚、皮2400张、毛类50吨、奶类200吨。共检出动物疫病8种:口蹄疫、羊布病、鸡新城疫、猪瘟和猪丹毒,染疫动物7145头(只),不合格动物产品1850公斤,全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了处理。

2、以发展奶牛业为重点,抓了畜牧业结构调整。

一是抓了畜禽结构调整,按照我区畜牧业发展总体思路,奶牛养殖业突飞猛进,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奶牛业作为我区的一大优势产业,将成为我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全区年底奶牛存栏已达5600头,同比增长30.6%;二是抓了畜产品结构调整,通过抓龙头企业建设,特别的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了畜产品结构调整,博瑞乳品有限公司年加工鲜奶达1800余吨,民信屠宰厂年加工猪肉达5000余吨;三是抓了种植结构的调整,以提高蛋白质和经济效益产出率为重点,进一步加大了优质紫花苜蓿和青贮饲料专用玉米的推广力度,以种植制度改革来推动畜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全区优质牧草种植保留面积已达6万余亩。

3、以示范小区建设为重点,抓了畜禽标准化规范生产。

我区养殖小区(园区)在原有的基础上,今年又有了新的突破:一是小区数量增加。今年新建完工的小区(园区)6个,全区累计达60个,其中奶牛养殖小区8个,肉牛养殖小区10个,瘦肉型猪养殖小区20个,养鸡小区6个,肉羊养殖小区5个,综合养殖园区4个。新建成张庆乡演武村第三养殖园、长凝镇众旺肉羊育肥场、乌金山西沛霖肉羊育肥场、东阳镇逯村奶牛养殖小区、修文镇陈侃村奶牛养殖小区、张庆乡北胡乔村奶牛养殖小区;二是小区标准高。今年我区新建和续建的养殖小区标准都有所提高,养殖小区建设正在和标准化生产相结合。修文镇陈侃村和张庆乡北胡乔村两个规模在500头的奶牛示范小区,每个小区投资60万元配备机械化挤奶站,购置国内先进的上海利拉伐鱼骨式挤奶机14组,目前已正式投入生产,新建成了东阳镇逯村规模为500头的奶牛示范小区,明年完成挤奶站建设以及配套设施建设。每个奶牛养殖小区内舍饲间、草料间、运动场、青贮池都按统一标准建设,突出围栏隔离,道路分设(奶牛专用道不与人车混行),集中挤奶,沼气照明,小区内建立防疫室,专门有一名业务技术强的兽医为小区服务,小区采用合作社的管理办法,入区奶牛统一编号、登记造册、建档管理。长凝众旺肉羊育肥场和西沛霖肉羊育肥场成为我区舍饲养羊的新典范、新亮点。我们在积极探索养殖小区建设和发展模式上,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设上统一规划用地、统一设计标准、统一奶畜禽品种、统一疫病防治、统一规范生产,制定实施严格的小区管理制度,规范养殖方式,使养殖小区真正成为现代化的养殖基地。

4、以基层中心站建设为重点,抓了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组建畜牧兽医中心站是深化基层畜牧兽医体系改革的具体尝试,根据省市要求,我区投入了15万元配套资金,保证了今年我区乌金山、修文、北田、长凝四个中心站的建设任务的完成,新建面积650平方米,每站化验室50平方米,配备了显微镜、冰柜、超净工作台等诊疗设备,以及电话、传真机、电脑等通信设备,明年完成张庆中心站的建设。畜牧兽医中心站建成后将使我区基层兽医服务体系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将有利于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为今后养殖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以冷配中心建设为重点,抓了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畜禽良种是畜牧业发展的源头和主导产业。今年我们把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作为我区畜牧业提档升级、向专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畜牧业转变的关键环节。一是成立了区冷冻配种中心,张庆、修文、乌金山、庄子建立了人工授精站,冷配中心对全区18名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发放了上岗证,实行了统一供精、供液氮,规范了技术操作;二是引进优良品种,优化品种结构,推广品种改良技术。列入我区畜产品优势产区的乡镇,品种区域化优势已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肉羊优势产区的乌金山、北田、庄子、长凝、东赵、什贴六个乡镇良种肉羊覆盖率已达到60%以上,今年依托奇尔公司、长凝众旺肉羊场和西沛霖肉羊场,对广大农村开展羊的胚胎移植、人工授精服务,为我区市场提供良种肉羊500余只,人工授精1500余只。奶牛、禽蛋和瘦肉型猪优势产区的郭家堡、张庆、修文、东阳四个乡镇良种覆盖率已达到80%以上,我们把养殖小区(园区)作为推广品种改良技术的载体,推广奶牛胚胎移植30头,推广猪优良杂交组合,二、三元杂交猪和双杂交猪已占到全区的60%以上。

6、以世行贷款项目为重点,抓了畜牧业招商引资工作。

世行贷款发展养牛项目自2006年实施以来,到今年年底,项目建设提款报帐已完成,共891万元贷款发放到农户手中,直接收益农户469户。项目户数完成情况:养牛生产新增母牛户209户,育肥户146户,奶牛户114户;项目投资完成情况:新增母牛户5672200元,其中利用世行贷款304200元,育肥户6790560元,其中利用世行贷款2743680元,奶牛户8440985元,其中利用世行贷款3124320元,养牛生产共完成投资20903745元,利用世行贷款共计891万元,县站完成投资117924元,乡站乡站完成投资273000元。项目区完成情况:七乡(镇)28个村,其中庄子6村112户、张庆3村36户、郭家堡7村142户、修文4村100户、东阳4村55户、什贴2村7户、北田2村17户。项目区牛发展情况:母牛1045头、育肥牛1451头,奶牛473头。为了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们加强了项目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国家、省世行项目办共对我区世行项目进行了两次大检查,三月份进行世行项目采购后审检查,四月份进行世行项目检查,对我区世行项目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世行贷款发展养牛项目在我区的顺利实施,进一步加大了我区畜牧业招商引资力度,我们积极争取国家农业部、省市财政及业务部门的支持,大力引进畜牧业推广项目,今年,我区被农业部列为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建设项目,此项目争取到国家资金80万元。

7、以创立名牌为重点,抓了龙头企业建设。

畜产品走向市场,被消费者接受,需要有多方面的效应支持,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效应就是名牌效应,所以创立畜产品名牌就成为一个地方、一个企业发展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对现有的榆次品牌:“博瑞”乳品、“鲲鹏”饲料、“亨通”饲料和“泽榆”猪肉予以积极扶持,一方面是培育全市乃至全省的饲料产业龙头企业。目前,我区有生产规模较大饲料加工企业10个,全区年产各种饲料达10万余吨,到2006年底产量将达50万吨,届时,我区不但发展成一个饲料生产的集散地,还将成为一个饲料原料生产的重要基地。二是培育各种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如“博瑞”乳品有限公司,我们通过大力宣传,扩大其市场知名度,积极争取项目,改进生产设备,扩大奶源基地规模,进一步增强了其品牌效应。目前“博瑞”乳品和“鲲鹏”饲料已经申请绿色产品认证,而且“博瑞”乳品已经通过了iso9001:2006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创立精品名牌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8、狠抓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帮助农民增收。

今年我们围绕职能创新,转变作风,深入实际,推广技术,搞好服务。一是分析养殖形势,提供信息服务,搞好科学引导;二是组织科技下乡12次,培训养牛、养羊、青贮技术16次,培训50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万余份,其中种草技术资料5000份,青贮秸杆技术资料5000份,动物防疫宣传资料2006份,养牛培训手册1000本;三是推广了em发酵秸秆等畜牧业实用技术,幅射面超过60%,全区共推广利用em发酵液2吨,同时积极参与全国胚胎移植高新技术在我区的推广;四是现场指导人工种草和秸杆科学加工利用,全区今年完成人工种草8000亩,秸秆青贮氨化完成10万吨。

9、狠抓机关建设,使机关工作出现人心思上、争先创优的新局面。

今年我们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认真地开展了“三项治理”和“整顿机关作风、优化发展环境”等工作,进一步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靠领导班子成员的优良思想和工作作风,影响和带动机关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机关财务管理、车辆定点维修和加油、定点接待等制度,使机关各项工作更趋于规范化、制度化,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进一步加强机关学习,强化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工作。正是有全局上下广大干部职工的无私工作,不仅保证了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而且使区畜牧局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基层畜牧业执法体系不健全,基层畜牧工作和动物检疫人员缺少。我区1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在编人员只有17名,每个站平均不到2人,对贯彻“两法三条例”特别是防疫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难度。动物检疫人员不足,对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2、龙头加工企业少且规模偏小,名牌产品少,对畜牧业的带动力不足。

3、动物疫病控制体系不健全,动物疫病检测设备简陋,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特别是市场信息服务严重滞后,民营流通体系不健全,难以实现生产与市场的有效接轨。

4、当前的动物疫病形势仍然严峻,禽流感疫情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全国时有发生的其它疫情,将对我区畜牧业发展产生威胁和不利的影响。

5、品种结构不尽合理,品种改良参差不齐。食草型牛羊发展相对滞后于食粮型猪鸡;猪、鸡、奶牛良种化程度较高,肉牛、肉羊良种化程度较低。

6、养殖小区(园区)管理滞后,标准化生产制度不健全,缺乏动物防疫、治疗、配种等方面的技术人才,以及粪便等排泄物对养殖小区(园区)产生威胁和不利的影响。

五、2007年工作要点

根据省、市要求以及区委区政府关于重点扶持奶牛业发展的一系列部署,2006年全区畜牧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农民增收、产业增效为目的,以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和畜禽标准化生产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加强动物防疫为保障,大力推进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进程,促进全区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主要发展目标是:到2006年底,全区肉类总产量要达到17000吨,禽蛋总产量要达到13000吨,奶类总产量要达到13000吨,奶牛存栏达到8000头,畜牧业收入3.5亿元,占全区农业总收入的45%,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600元。畜牧业专业化、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养殖总量力争达到全区养殖总量的70%以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力争不出现重大动物疫情。一是坚持不懈地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布病、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疫病的防治工作,力争不出现大的疫情;二是加大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重点抓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做到出栏必检、有宰必检;三是建立疫情监测网络体系,在区畜牧局防治站建立疫情测报站,在5个畜牧兽医中心站建立5个乡镇疫情测报点,形成完整的动物疫情测报网络;四是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根据省、市要求,2006年我区重点建设张庆畜牧兽医中心站,同时完善乌金山、修文、北田、长凝四个中心站配套设施,每站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化验室50平方米,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

2、大力推进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工作进程。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及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2006年,我区优势畜产品区域化生产将初步形成,比较优势逐步显现,要进一步加快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不断发展。

奶牛优势产区:郭家堡、东阳新建两了500头的奶牛示范小区,同时新建两了机械化挤奶站,张庆、修文新建两个人工授精站,优势产区内实施奶牛胚胎移植500头,种植青贮玉米10000亩。

瘦肉型猪优势产区:张庆、修文新建两个人工授精点,扩建张庆郝村华利种猪扩繁场,为全区提供优质种猪500头,张庆、修文新建两个规模在3000头以上的养猪小区。

禽蛋优势产区:张庆演武要逐渐形成禽蛋交易市场,张庆新建规模为5万只以上的养鸡小区,张庆、修文各新建两户万只以上的养鸡大户。

肉羊优势产区:乌金山、长凝、北田新建3个人工授精站,乌金山、长凝新建两个规模在1000只以上的肉羊育肥场。优势产区的六个乡镇,每个乡镇新建规模在200只以上的养羊示范户(场),每个乡镇实施羊胚胎移植50只、人工授精200只。

3、加快养殖小区建设步伐,推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进程。小区建设重点做到“五统、四通、两化、一加强”,即“五统”:统一规划用地、统一设计标准、统一畜禽品种、统一疫病防治、统一规范生产。“四通”:通水、通电、通路、通讯。“两化”:道路硬化、环境美化。“一加强”:加强小区管理。

4、强化世行贷款发展养牛项目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我区世行贷款发展养牛项目提款报帐已完成,2006年的工作主要是项目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和项目农户的后续建设(包括续贷和转贷),以及部分农户贷款资金本金、利息的回收。要逐步完善区乡两级项目服务管理体系,列入世行贷款发展养牛项目的乡镇,要加强项目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奶牛和肉牛的疫病防治、品种改良和社会化服务,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使项目初步见到实效。

畜牧业范文第2篇

在焦作,相对于其他名声在外的产业,畜牧业被称为低调崛起的一匹黑马。用当地人的话说就是:以前焦作的畜牧产业并不强大,没想到短短几年光景,畜牧业竟出乎意料地迅速崛起,并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吸引了人们的视线。

记者采访了焦作3家具有代表性的畜牧企业。值得赞叹的是,这3家企业都以厚积薄发的气势,向人们展示着强大的生长力和巨大的带动力。

伊赛牛肉,牛肉产业的隐形冠军

在博(爱)沁(阳)公路邻靠博爱县鸿昌路西段,隐藏着一个以肉牛养殖、屠宰分割和深加工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这就是河南伊赛牛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赛牛肉)。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是这个不太引人注意的伊赛牛肉,却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2年第七届全国农运会的牛肉供应商和中国清真牛肉第一品牌。

2002年被称为伊赛牛肉真正的发展元年,迎着新世纪的曙光,伊赛牛肉开始了创业征程。“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小农经济抗不住风浪。要干,就要高起点、大跨度,瞄准中国牛肉第一品牌的目标不动摇。”伊赛牛肉董事长买银胖介绍说,“那一年,我们关闭了小作坊式的屠宰加工厂,一次投资3000多万元,引进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肉牛屠宰分割流水加工生产线,而后又引进安装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肉牛排酸技术生产车间。”

正是这种高起点、高规格,为伊赛牛肉未来高速度、高目标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厂仅一年时间,伊赛牛肉就跨入了焦作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行列。

“创办龙头企业,就是为了带动一方百姓致富。”在农村土生土长的买银胖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业目标。成立之初,伊赛牛肉就提出并实施了“公司+农户”的服务模式;公司成立第二年,伊赛牛肉又对服务模式进行了补充,提出并创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服务模式;2007年6月,伊赛牛肉再次对服务模式进行拓展,推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市场”的“五加”服务模式。特别是2008年2月伊赛牛肉公司创办的肉牛饲养专业合作社投入运行后,养牛户不光没了“养牛技术风险”,就连资金风险也不用担心了,技术上有了问题,只需一个电话就有专家来诊治,资金上有了困难,申请表一填,购牛款就到手了。

目前,伊赛人的肉牛专业合作社已吸收了20个肉牛饲养场入社,带动农户养牛3万头。如今,“龙头”已经舞起,“龙身”开始跃动。

为尽快做实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升牛产业转化效率和产品附加值,拉长牛产业链条,铸就伊赛牛肉品牌,伊赛牛肉与老牌牛肉熟食制品企业河北跃华食品有限公司强强联手,全线推出“伊赛”牌休闲、佐餐和礼品三大系列产品,鼎力打造中国牛肉的高档品牌。如今,伊赛冷鲜牛肉和熟食牛肉已遍布国内大中城市各大商超卖场,冷鲜牛肉更以其高贵的品质跻身中国高档牛肉的新贵,获准成为中国牛肉屠宰加工实力二强企业。

进入2012年,根据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发展要求,伊赛牛肉绘制了一个带动战略的宏伟蓝图。买银胖说,在未来3~5年内,伊赛牛肉将投资3亿元,兴建年产2万吨熟食制品的国内最大的加工生产线。2012年,在修武县产业集聚区投资16.5亿元建设10万头肉牛产业化项目,成立3个全资子公司,即修武伊赛牛肉有限公司(10万头肉牛屠宰生产线)、修武伊赛饲料有限公司(年产50万吨肉牛饲料生产线)、修武肉牛养殖有限公司(10万头肉牛养殖场)。一期工程将于2013年7月试生产,满负荷生产后销售收入将达50亿元,形成以伊赛牛肉为“龙头”,以焦作为中心,肉牛合作社遍布洛阳、新乡、南阳、三门峡等市的规模。到那时,肉牛养殖规模将突破30万头,将辐射和带动15个县(市)60个乡镇100多万农民通过养牛致富。

河南旭瑞“初长成”

历经3年多潜心发展,在武陟县三阳乡,河南旭瑞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旭瑞)已初长成为一家集种鸭繁育,饲料加工,肉鸭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河南旭瑞成立于2009年5月,现有总资产6.13亿元。拥有一条年屠宰1500万只肉鸭自动生产线,一座库存1500吨肉鸭产品的冷冻库,一座日处理2000吨屠宰废水的污水处理设施和一座种鸭养殖孵化场。种鸭孵化场内有10万套种鸭养殖基地和年1500万只雏鸭孵化车间。”一见面,河南旭瑞年轻的总经理邱国强就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起公司的发展情况。

从规模上看,河南旭瑞并不算大,但其生产实力却不容小觑:屠宰加工厂以自己放养的樱桃谷肉鸭为原料,经过精密的屠宰加工,生产白条鸭、半片鸭、鸭胸肉、鸭爪、鸭绒、鸭肫、鸭心、鸭脖、鸭头等近百个品种;公司主导品牌“怀府养生鸭”系列冻鸭产品远销四川、上海、重庆、湖南、广东等20多个省市,产品常年产销两旺、供不应求;2011年,河南旭瑞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实现利润1300万元;2012年,河南旭瑞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已达到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标准。

为进一步坚定、高效地走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之路,同时顺应满足肉制品终端消费市场需求,降低产品中间环节成本,河南旭瑞于2012年8月斥资1.1亿元开工建设的2万吨鸭肉熟食制品深加工流水线,将延长企业产业链条,促进产品升级、升值。

河南旭瑞有力促进了周边种植业和养殖业的飞速发展。邱国强说,如今,公司周边10多万亩原料种植基地生产的农产品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农产品的就地加工转化率在60%以上;1000多个养殖户有企业做后盾,没有了后顾之忧,有了稳定的收入;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500多人进厂上班,有了可靠的收入;同时,公司也带动了当地的包装、运输、服务等行业。为了更深层次地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从繁育到市场、到餐桌的放心安全营养的品牌链条,河南旭瑞还在黄河滩区建设了占地近200亩、年出栏鸭苗1500万只的种鸭孵化场;在与公司毗邻的40亩空地上,河南旭瑞还建设了年产达3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总之,围绕着河南旭瑞,一个实力非凡的肉鸭农业产业化集群已经形成。

科技领先,粤禽农牧打造绿色肉品

河南旭瑞向东大约5公里,就是河南粤禽农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禽农牧)。粤禽农牧成立于2004年11月,与河南旭瑞相比,粤禽农牧是一家集优质黄羽、白羽种鸡饲养繁育、商品肉鸡孵化、饲料加工、屠宰、优质土鸡蛋生产和生物有机肥加工于一体的大型农牧企业,两家企业在规模上不分伯仲,产业特点各有千秋。

粤禽农牧是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企业技术中心、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省畜牧业50强企业、河南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同样让人感到吃惊的是,在规模上和河南旭瑞相似的粤禽农牧,也有着令人吃惊的诸多称号。不仅如此,粤禽农牧还拥有“太行人家”“田中禾”“魔能”等多项知名品牌商标,拥有国家专利10多项。

“依靠武陟县现有的粮食生产资源优势,联合周边近20个涉农经营组织,以粤禽农牧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已初步形成了。我们要把粮食主产区建成畜产品主产区,以当地畜禽养殖地为核心,大力发展养殖、孵化鸡苗、鸡产品加工、商品流通和生物有机肥等产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现代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粤禽农牧副总经理吴东说:“我们充分利用‘公司+科研机构+基地+农户’模式,改进传统养殖模式中的养殖场规划模式、禽舍建筑模式、防疫模式及禽病防治模式等,发挥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辐射效应。”

畜牧业范文第3篇

创新免疫工作模式和技术模式,提高免疫成效。积极开展春秋两季动物防疫集中行动,大力推行“政府组织领导、业务部门监管服务、养殖场户为责任主体,规模场自主程序化免疫,散养畜禽春秋两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强制免疫工作新模式,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做到应免尽免。试点生猪重大疫病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针同免”,提高免疫工作效率。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生猪腹泻、伪狂犬病等开展了重点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积极开展疫情形势分析,提高预测预警能力。积极做好生猪腹泻、猪丹毒、鸡新城疫等重点疫病防控工作,扎实推进种猪猪瘟、猪伪狂犬病以及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等动物疫病净化。建立了区域联防机制,应急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扎实开展家畜血吸虫病扩大治疗,重点区域实施两查两治,家畜血吸虫病感染率稳步下降。按照强化组织部署、强化监测排查、强化防疫监督、强化消毒灭源、强化应急处置“六个强化”的要求,沉着应对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突发疫情,保障了公共卫生安全和家禽产业稳定发展。

二、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创立巡查制度,落实主体和监管责任,推进可追溯体系建设,强化畜产品安全监管。建立了官方兽医监督巡查制度,实行官方兽医包片监督巡查,设区市对县、县对乡镇、乡镇对辖区内规模养殖场和定点屠宰场实行层层监管、全面巡查,监管部门与生产经营者签订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和责任状,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严格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对“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违禁物全面加强监督检查。全省共抽检养殖环节8.1万批次、屠宰环节1.3万批次,合格率均为100%。在4个奶牛大县启动了奶牛电子耳标信息化管理试点工作,强化二维码耳标规范化管理与应用,推进可追溯体系建设。

三、创新执法方式,提高依法治牧水平

完善法规,推进联合执法,加大查处力度,强化市场监管。分别修订、出台了《江西省动物防疫条例》、《江西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并抓好相关法规的宣传贯彻,畜牧兽医执法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大了兽药飞行检查和查处力度,共出动执法人员1万人次,检查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及养殖场2.02万个,查处案件201起,查处假劣兽药2090公斤,吊销兽药经营许可证110个,取缔无证经营企业363个。开展了饲料管理规范年活动,推进了100家饲料企业规范化生产。认真开展动物诊疗机构专项清理行动,依法注销动物诊疗机构6家,取缔无证经营15家,责令整改18家。开展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行风规范行动,严格执行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六条禁令”,提升了队伍素质和形象。组织开展动物检疫工作专项行动,狠抓各项检疫工作落实,取得较好成效。组织开展了省际检查站执法监管专项整治活动,未发生一起公路“三乱”。强化了供沪检疫监管,保障了供沪动物及其产品质量安全。加大了联合执法力度,省动物卫生监督所、饲料办、医政药政处三部门联合,查办了南昌广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违法生产添加“瘦肉精”(莱克多巴胺)饲料案,配合公安部门对江西海联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制售假劣兽药进行了查处。

四、创新项目实施和督查机制,提高政策落实和项目管理水平

制定政策和项目实施及督查办法,明确实施规范和违规处置程序,提高了政策和项目的实施效果。制定了各项政策和项目的实施步骤、管理规范,加强了政策落实和项目督查,重点对畜禽良种工程、良种补贴、标准化建设、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项目开展了监督检查,及时通报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要求,并以书面通知形式要求实施单位限期整改,提高了项目的实施效果。全年共争取中央和省级政策补助和项目扶持经费6.3亿元。其中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经费24008万元,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2160万元,规模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和奶牛布病、结核病等疫病扑杀补助1687万元,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项目4680万元,生猪调出大县奖励10398万元,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补助9700万元,畜牧良种补贴2516万元,“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1700万元。高安市创新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管理,对全市6400多户养殖户进行GPS地理定位和信息化管理,对项目实施实现了全程监控。

五、创新行政管理机制,提高现代畜牧业的服务水平

畜牧业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为目标,以规模化养殖、协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标准化规范为手段,全面推行畜牧战略,尽快让畜牧业成为我区农民致富的主要手段。

(二)基本原则

1.突出发展规模化养殖

规模化养殖是我区畜牧业转型的主要标志,也是畜牧业发展到现阶段的一个必然趋势,集中精力抓好规模养殖是今后我们的主要工作,因此要采取得力措施促进这一进程的快速实现。

2.实施多元开发

坚持市场运作,通过政府推动、示范带动、效益推动和对外招商等行为,实现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和各种经济成份积极参与畜牧业生产。

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坚持牢固的科学发展观,立足发展现代畜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实施,实现环境资源、效益和发展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二、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__年,使我区猪、牛、羊、禽的存栏量分别达到26万吨、6万头、30万只和300万只;出栏分别达到45万头、3.6万头、50万只和500万只;全年肉蛋总产达到6万吨,畜牧业产值6.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年度规划见附表)。

(二)技术目标

三元杂交猪推广率达到90以上,山羊改良率达85以上,黄牛改良率达100,家禽实现土洋结合,土种占20,引进品种占80。

禽疫病强制免疫率100,产地检疫率100,畜产品检验率100。

全面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申报3个以上无公害品牌。

(三)行业目标

规模养殖比重由目前的30提高到60以上,存栏3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达300户、500只以上的规模养禽户300户,着力培育万头猪场和6万只养禽场等大型养殖场,力争得到国家产业资金的扶持,实现养殖场和市场直供连接。

建立猪、牛、羊、禽四大产业基地,按照《XX区优势畜产品基地建设建设方案》的要求,到20__年基地建设要初具规模。

以畜牧局为牵头单位,成立养猪、养牛、养羊、养禽四大产业协会,到20__年初要实现协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使全区养殖业同一步调发展,强化养殖业与市场的衔接,增加养殖效益。

建设2-3个畜禽产品专业交易市场,扩大本地产品的市场号召力,放开畜产品流通市场,特别是生猪交易市场,防止人为操作畜产品价格,杜绝坑农事件的发生。

到20__年底,基本完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培养和使用一批素质高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人员。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加快发展畜牧业,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落实中央一号、省委8号和市委4号文件精神、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因此,各地要把发展畜牧业放在日常工作的主要日程中,甚至可以把畜牧业的发展作为特事来特办。要根据本规划的要求,结合各自的生产特点,认真制定本地畜牧业的发展规划,并严格按规划认真实施。

(二)切实执行“政企”、“技企”联系制度

“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是政府和业务部门与规模养殖户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养殖户解决生产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执行好本制度,可以使广大规模养殖户免除许多后顾之忧,一心一意扩大生产。因此,要制定操作性强的量化指标,以便政府对联系人员进行监督和评比表彰。

(三)优化环境,促进发展

制定切合实际、能够广泛吸引资金、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优化畜牧业发展环境。减免畜产品生产、流通、储运和交易等中间环节的收费,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优势服务,开辟绿色通道。

(四)区、乡两级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良种补贴和防疫体系建设,对成立农民合作组织和养殖协会进行资助。农业综合开发、扶贫资金等专项资金重点向畜牧业倾斜。金融部门应加大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力度,重点解决畜产品收购、营销、加工的贷款,支持养殖大户进行规模生产,要积极运用税收、贴息、提供担保等形式,多渠道吸纳民间资金投资畜牧业,鼓励打工回乡人员从事畜禽养殖。鼓励畜牧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承包和创办实体。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凡区外资金到我区搞养殖、办加工、做营销除享受规定的招商优惠政策外,还可在土地使用、税收减免、商务活动等方面享受更加优惠政策。

(五)加强培训,搞好示范

重点是做好养殖大户的培训。不仅要做好标准化生产等技术的培训,更要加强经营管理和市场信息的培训,通过推广综合配套的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畜牧部门要制定好入乡、入村、入户培训计划,力争使每个养殖户每年都能接受2次以上的培训。

畜牧业范文第5篇

1.1牧户专业合作主导型产业链组织模式牧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使牧民在专业化、谈判优势、畜产品采购运输等方面有较大的好处,因而牧民专业合作社成为草原畜牧业的重要组织模式,由于牧民拥有长期游牧的历史,因此他们有较强的合作意愿,只要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实施得当,牧民专业合作主导型产业链组织模式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从而促进牧民增收,改善草原的单一生产方式,实现畜牧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提高。据统计,全省登记注册的畜牧业专业合作社2458个,带动牧户12.61万户;全省的畜牧业协会690个,专业合作社和畜牧业协会社员2012年户均增收10万元,合作社的不断增加,极大地提高了牧户竞争化和组织化能力,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同时通过政府对合作社牧民的培训等优惠政策,可以实现合作社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不断提高合作社的专业化水平,从而促进牧民收入的增加。

1.2龙头企业主导型产业链组织模式龙头企业主导型产业链是指在产业链各个链条中龙头企业发挥主导或决定性作用的一种产业链组织模式,主要表现形式为“公司+基地+牧户”。这种组织模式中龙头企业凭借其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带动产业链中的牧户、畜产品经销商、加工企业、零售商、服务机构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在组织模式运行过程中,龙头企业一方面要加强与上游牧户的联系,使企业能够与牧户形成紧密的联结机制,从而促进牧民增收。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与下游经销商等的联系,以便可以随时掌握畜牧业市场变化动态,从而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提高。如图2所示。

1.3按投资比例分成(股份合作)型产业链组织模式股份合作型产业链组织模式是借鉴股份制企业的经营形式,草原牧区牧民以自己所拥有的草场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入股,双方合作成立草原畜牧业股份制企业,企业以市场供求为导向,按照企业化运作,企业的股份可以自由转让,把畜牧业生产各个环节划分不同的生产部门,从而实现畜牧业企业化、专业化生产,最终企业实现的利润按所持股份分红。但从长远看,随着草原牧区畜牧业的发展和牧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按投资比例分成(股份合作)型草原畜牧业产业链组织模式必会得到大力发展,最终在促进牧民增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1.4畜牧业产业一体化型产业链组织模式畜牧业产业一体化有利于更大的发挥草原畜牧业产业链的整体规模效益。畜牧业产业一体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公司+基地+牧户”和“公司+合作社+牧户”两种形式。“公司+基地+牧户”的组织模式,最初是由“公司+牧户”的基本模式发展而来,公司通过集中大规模的草地建立畜牧业生产基地,为实现某一地区牧户牲畜品种的统一,由企业统一购买牲畜,牧户按照企业的要求统一进行牲畜养殖,从而既实现了对畜牧业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又使企业有畜产品稳定的货源,保证了畜产品的质量,有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和牧户增收,最终实现畜牧业的规模生产。

2基于牧民增收的草原畜牧业产业链组织模式应注重的关键环节

2.1加强草原的保护和草地的流转市场化牧区草原的保护和草地的有序流转是草原畜牧业产业链组织模式发展的前提。推动草地的流转市场化,就要赋予牧民充分的草地承包经营权。草地的所有权不同于经营权,每个牧民没有自由买卖草地资源的权利,但是草地的承包经营权又无限接近于所有权,牧户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的权利范围内拥有草地部分处置权利。基于此,一方面加强草原的生态保护,推动畜牧业由牧户单一粗放的经营方式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充分赋予牧民草地资源承包经营自,推动草地流转市场化,从而促进草原牧区经济发展和牧民增收。

2.2加快草原牧民人力资本积累提高牧民综合素质加快草原牧民人力资本积累,提高牧民综合素质,是草原畜牧业产业链组织模式发展的根本,草原畜牧业产业链经营模式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牧场规模的扩大,牲畜数量的增加,而是一个全面科学有效的草原畜牧业复杂管理体系。在这个管理体系中,牧民作为畜牧业生产的基本生产经营单位,牧民基本经营素质将扮演非常重要角色,畜牧业科学技术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加快牧民的人力资本积累,提高牧民素质有助于产业链组织模式的发展,从而提高牧民的自身生存和发展能力,最终促进牧民增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2.3协调产业链各个主体的利益分配,加快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协调产业链各个主体之间利益分配,加快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是草原畜牧业产业链组织模式发展壮大的物质基础。基于此,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方面积极发展壮大畜牧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其组织化程度和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从而提高整个畜牧业产业链整体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另一方面积极推动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与牧户建立紧密的利益分配约束制度,以达到三者共赢的局面,同时可以推动畜牧业的生产和畜种结构的调整,让牧民更多的分享加工、流通等畜牧业产业链环节的利润。

3结束语